-
1 # 瞭望塔吧啦
-
2 # 貝亭湖
中華名族的文化底蘊這個問題太龐大了,籠統說三個層次,一是傳統是由祖訓習俗形成的文化底蘊說明白點就是過年過節紅包壓歲錢一系列民風民俗,二是讀書詩詞歌賦儒釋道是前賢大能留下來的文化底蘊是無價之寶五千年上下不可想象的底蘊,三是中華名族特有的玄學底蘊這個不知怎麼說。
-
3 # 楊純
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是什麼?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了解文化是人類創造的所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既是人類社會在過去時間內的發展進化成果,也是孕育人類輝煌未來的基礎。正是文化的一脈相傳才造就了人類社會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明。
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是文化常識,是開闊視野、啟迪心智增加知識儲備、提高個人能力的一種文化知識和素養。同時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其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的深厚和濃烈。
第一,中華民族文化常識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體現,可以說,文化是民族的根,它已經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當中。然而,學習我們中華文化常識,深耕瞭解文化底蘊,這不僅給學習和工作帶來諸多方便,面對生活中很多雜亂無章的事也可以迎刃而解。比如,在讀歷史作品時對人物來歷、官職性質、禮儀禮俗、傳統習性、等作了解後,自然就能體會到做人做事的種種妙處;學習文化常識,瞭解並掌握一定的文化底蘊,就會對生活中許多與文化有關的現象感到妙趣橫生。
例如:有著文化底蘊的“文學”一詞,意思在西漢時期是學校的負責人,那時不是叫校長也不叫老師,而是稱“文學”,如張文學、李文學等。
漢武帝為選拔人才,特設“賢良文學”科目,每年由各個郡舉薦人才上京考試,被舉考者稱為“賢良文學”。“賢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之人;“文學”則指精通儒家經典的人。後來到魏晉後期,“文學”一詞成為語言藝術的專用名詞。史記上說曹丕“好文學,以著述為務”,才是現今天所指的文學含義。
第二、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是我們民族文化一個龐雜的知識體系,包羅永珍,浩如煙海,面對它,大多數人都會感到力不從心,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其底蘊及脈絡。
所涵蓋的內容有文學哲學思想、歷史詩詞歌賦,傳統節日、風俗禮儀、人文事件,美術工藝、樂曲舞蹈、戲劇小品、體育娛樂、語言文字、出版傳媒、影視、教育、醫藥、飲食、天文曆法等各個方面的點點滴滴,囊括了人們想知道、需要知道、應該知道的基本文化常識。
例如:要想了解我們民族的發展歷程,就一定要了解歷史,掌握必要的歷史常識。然而大多數人都忽略了歷史常識的重要性。要知道,在越來越注重“複合型人才”的今天,我們只有掌握了歷史常識背後所蘊含的深厚底蘊,才能增進對歷史乃至現實的解讀與把握,才能在新的挑戰面前,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的潮流。只有瞭解和掌握才更顯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成為一枝獨秀。
第三、中華民族的文化濃縮了古今歷史常識,集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為一體。古人花大量的心血將相關資料,記載撰寫對各個歷史時期的事件介紹詳盡,選材兼顧到政治、地理、軍事、經濟、人文、教育、宗教、典故、風俗、醫藥、生活等多個方面,內容涉及人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最常用的歷史知識。
例如:歷史常識包括了史前時期、先秦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和中華民國7個階段,涵蓋了人類發展歷程中的點點滴滴。從而彰顯了我們的文化底蘊有豐富的史料、精彩的文明傳承、朝代更替、英雄輩出的歷史畫卷。
總而言之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的可貴之處就是經驗與真知。我們學習他不僅可以掌握過去的學問,更重要的是可以瞭解昨天、把握今天、創造明天,有效充實自己的頭腦,汲取寶貴的人生經驗。在這裡,解讀中華民族文化底蘊,感受文化、思考文化,瞭解文化,從而更加拓展視野,開闊胸襟。
你們認為呢?
-
4 # 應用國學復興文化
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是我民族的靈魂!
是推動我民族在人類發展的歷史程序中無數次強盛於世界的原動力!
是中華民族一切智慧的源泉,
是解決不同時期出現不同問題的法寶。
文化底蘊當動詞解,
可以散發出無窮的力量。
如果當名詞解,
就是一無是處的口頭禪。
遺憾的是
在文化出現斷層的今天,
文化底蘊只是個名詞。
回覆列表
時間如箭,日月如梭。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滾滾而過,當然就孕育出千年來的文化底蘊。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能是一兩篇文章就可以講出它的涵義嗎?單從時間跨度上講,五千年無疑是漫長的。那麼,在過去的五千年裡,我們的祖先是如何給我們留下哪些璀璨奪目的文化的呢?如果你想更多地瞭解五千年文化的奧秘,請冷靜下來,細細的讀下面的文字。
從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蘊中挑選出三三兩兩來詳細介紹,實屬不易。我只能根據個人喜好優先選擇最受歡迎的茶文化。悠久的歷史留下了一個茶文化,使世界受益匪淺。中國是茶的故鄉和茶文化的發祥地。唐代茶聖魯豫說:“茶是神農早起嘗百草發現的,魯周公時期記述過。”可見,中國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時期。茶文化的精髓在於“品”字。品茶是一種精神享受,也是一種個人修養。中國茶文化融合了佛教、儒家、道家的思想,是中國五千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關於它的獨特性,我說得還不夠。只有在我們閒下來時親自煮一壺茶,去細細品嚐它無限的滋味。
當然,除了讓人很嚮往的茶文化,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濃厚的思想文化。說到傳統思想文化,我不得不提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主要的學派有儒、墨、道、法等,為世人所知,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大師陰陽、衡、雜家。在五千年的漫長歲月裡,思想文化在不同時期綻放著各自的輝煌。此後出現了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無論形式如何,其深厚的思想文化精神都是一脈相承的。思想文化的繁榮不能靠一家的力量來推動。它至少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各家不同學派的共同努力。因此,我們應該弘揚這種豐富的思想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中華優秀的思想和文化綻放到世界各地。
時間就像陀螺在不停的旋轉,轉瞬即逝。隨著朝代更迭、時代變遷,給我們中華留下了5000年的優秀歷史文化。五千年的文化,確實博大精深。茶文化和思想文化只是五千年文化浩瀚海洋中的一滴。更多的需要我們慢慢理解其中的深層含義,讓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