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馬金吾衛

    其實《漢書》元后傳 裡是有記載王莽搶奪太后的傳國璽的情節,並將漢傳國璽的來歷做了說明,原文如下:

    初,漢高祖入咸陽至霸上,秦王子嬰降於軹道,奉上始皇璽。及高祖誅項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傳受,號曰漢傳國璽,以孺子未立,璽臧長樂宮。及莽即位,請璽,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陽侯舜諭指。舜素謹敕,太后雅愛信之。舜既見,太后知其為莽求璽,怒罵之曰:“而屬父子宗族蒙漢家力,富貴累世,既無以報,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天下豈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匱符命為新皇帝,變更正朔服制,亦當自更作璽,傳之萬世,何用此亡國不詳璽為,而欲求之?!我漢家老寡婦,旦暮且死,欲與此璽俱葬,終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側長御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謂太后:“臣等已無可言者。莽必欲得傳國璽,太后寧能終不與邪!”太后聞舜語切,恐莽欲脅之,乃出漢傳國璽,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舜既得傳國璽,奏之,莽大說,乃為太后置酒未央宮漸臺,大縱眾樂。

    這一段的大意是:傳國璽是當年秦王子嬰投降時獻上的,從高祖劉邦時代起就世世代代傳下來,王莽篡位以後向他姑姑王太后索要傳國璽,幾番交鋒后王太后不得已拿出玉璽,丟在地上,並詛咒王莽不得好死。後來王莽真的死於亂軍,腦袋被砍下來收藏進了武庫。

    其實資治通鑑中也有很多有關傳國璽的片段,如劉秀從投降的赤眉軍手裡重新獲得傳國璽,後來漢末孫堅在打掃宮廷時在井裡發現傳國璽,後來被袁術搶去…東晉時期傳國璽經過北方胡人政權一番爭奪,最後又到了東晉手上…類似傳國璽記錄有很多,一直延續到五代時的後晉,有興趣可以自己慢慢看。

  • 2 # 撿史君說

    歷史上是有傳國玉璽的。

    天子之印不得僭越

    古代的印章制度,就如同官服制度、禮節制度、住宅制度等一樣,體現著長幼尊卑的宗法原則。璽印被視為皇權、官爵和地位的一種標誌,是不能被僭越的。具體表現在印章的材質、紐式、印文規格、名稱、印章的大小,以及構成印章的諸方面內容上。在璽印用於封緘竹木簡的公牘時代裡,甚至連泥的使用都是如此:天子用紫泥,臣下用青泥。

    中國統一的印章制度在秦代初步形成,漢代得以完備。此後,伴隨各代封建制度、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在秦漢基礎上,印章制度由簡單、零散而逐漸成熟,至清代形成一整套嚴密的制度。

    得之則“受命於天”

    印在秦代以前稱為“璽”,秦代以後,璽專指帝王的印。傳國玉璽是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是封建皇權的最高象徵。

    傳國玉璽最早是秦始皇的專用印章,以玉為材質,所以又稱為“玉璽”。“玉璽”共有七方,其中有六方是一個整體,被後世稱為“皇帝六璽”。還有一方,由名貴的白玉“和氏璧”製成,上有螭獸紐,正面刻有當時的丞相李斯題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被後世稱為“傳國玉璽”。

    由於傳國玉璽的質地極其珍貴,印文也非常有意義,所以歷代帝王都對這方玉璽奉若珍奇,認為得之則象徵自己的皇位“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示國家“氣數已盡”。

    傳國玉璽在秦始皇嬴政統治的時期製成並啟用,之後隨著國家政權的更迭而十數番易主,在神州大地輾轉兩千多年,於唐代(618—907)神秘消失。

    神秘消失的傳國玉璽

    和氏璧問世後,發生了曲折離奇的故事,最著名的要數“完璧歸趙”,此後便被長期安放在趙國的宮中。

    公元前228年,秦國攻下了趙國,和氏璧落入秦始皇手中。秦始皇用它製造了至高無上的玉璽,象徵皇權能夠世世代代在嬴氏子孫手中傳承下去,江山永固。但秦朝僅二世就滅亡了,和氏璧也開始了它顛沛流離的旅程。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攻打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傳國玉璽被獻給了劉邦,作為大漢王朝的傳國玉璽,安放在長樂宮。

    王莽篡漢後,逼迫老太后交出傳國玉璽,老太后怒罵著將它扔到地上,玉璽被摔掉了一角。

    王莽死後,傳國玉璽被亂軍搶去,後來幾經輾轉,直到劉秀建立東漢,傳國玉璽又重新回到漢宮,一直安放在洛陽。

    三國兩晉,五胡亂華,在中國歷史上朝代更迭最為頻繁的時候,傳國玉璽再次開啟了顛沛流離之旅。

    隋唐時期,中原大地日漸穩定,傳國玉璽也被牢牢地掌控在皇室手中。直到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著傳國玉璽登上玄武樓後自焚。

    從此,傳承了千年的傳國玉璽下落不明,再沒了它的訊息。

    後世有皇室曾仿製傳國玉璽說成是真的,但從未展現於世,可信性就可想而知了。

    1924年,馮玉祥把末代皇帝溥儀驅逐出紫禁城時,曾派人在宮中搜尋傳國玉璽,卻始終沒找到。至此世人相信,真正的傳國玉璽早已消失在歷史黃沙裡了。

  • 3 # 辛鐵說歷史

    傳國玉璽第一次出現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和氏璧。也就是說傳國玉璽是一塊玉做成的。

    1、戰國時期。

    當時秦國強大,秦王是嬴稷,他的母親就是大名鼎鼎的羋月。話說羋月生日,她的兒子想給她一個禮物,當時趙王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叫做和氏璧,秦王嬴稷聽說後,就派人去跟趙王說,想要拿城池換和氏璧。趙王害怕城玉兩空,就派藺相如出使秦國,最後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歸趙。

    2、秦始皇統一六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天下財物都匯聚咸陽,包括和氏璧,秦始皇就讓李斯把和氏璧做成了傳國玉璽。並在上面用小篆刻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從此傳國玉璽就成為皇帝正統的象徵,後代皇帝都用這塊玉做玉璽。

    3、王莽鑲金

    漢代王莽篡位,派他的弟弟去當時的太后那裡去搶傳國玉璽,太后一生氣,把傳國玉璽扔在地上,摔壞了一個角。王莽就命令工匠在角上鑲了一個金角。

    4、後唐丟失

    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最後一任皇帝李從珂兵敗,石敬瑭帶領軍隊殺進開封,李從珂帶著皇太后自焚而亡。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5、後世現世

    我認為後來什麼農民在地裡發現了傳國玉璽,那都是假的,都是皇帝為了名正言順仿造的。

    很多史料都記錄傳國玉璽,所以,傳國玉璽是確實存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一生能不能走一億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