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大別山的輝哥

    有人說,這樣的“後浪”代表不了我,有人說,這樣的年輕人,中國更沒希望。更有人說,這是在宣傳“消費主義”和傳播“小資生活方式”,其實這些都是不準確的。

    但是我們要仔細看B站的這個影片,就會發現,他想給看的目標群體並不是後浪,而是前浪們。這個從選角就能看出來。何冰他是演話劇和電視劇的,這都是前浪們最喜歡看的,何冰身上那股"藝術家的勁兒"也是前浪們最認可的。

    而B站也是用心良苦,他們知道現在需要的是讓掌握著豐富資源的老一代們為年輕一代感動,不要去扼殺萌芽中的他們,讓年輕人可以自由地踐行他們的初心。

    好讓年青一代尚未墜入社會大染缸之前,就為他們種下光明和自由的種子,為後浪門建立一個可以奮發向前的環境。

    就如屠龍少年變惡龍的故事,曾經的後浪變成了前浪,少年變成了惡龍,我們需要的是幫曾經的屠龍少年找回心中的火,眼中的光。

    因為民族復興的接力棒始終要傳到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手裡,當權者和富豪們(前浪)現在要為他們提供成長成功的制度保障,而不是佔據絕大部分的社會資源後去剝削壓榨他們,甚至玩弄他們。要讓他們懂得,現在心裡種下的那顆種子,是獨立和自主,是叛逆和自由。這樣保護了年輕人,也就是就是保護了社會,保護了後浪們自己。

    而在此存量時代中,現在需要的是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前浪。而不是內卷內耗、崇洋媚外、因循守舊、娛樂至死的後浪。

    如果,後浪對前浪可以進行好的指導,前浪不浪費後浪的奮鬥成果,那就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這樣雙方就不需要激烈的博弈了。

    “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年輕”,上一代的少年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殺死了惡龍,可自己卻也變成了龍:無奈!

    向每一位曾心存烈火的人致敬!也相信每一位看過後浪的心存烈火者都會心潮澎湃。不忘初心的少年縱使變成惡龍,也會為後浪門留下“屠龍刀”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 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 羅曼羅蘭

  • 2 # 數碼小R君

    在B站看完宣傳片《後浪》,一身的激情昂揚,看著彈幕裡的人高喊著,吶喊著,我也沉浸在影片中的畫面裡,因為我也是這一代的年輕人,但回到現實,卻只能低下頭。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很好的宣傳片,不僅得到了央視的肯定,還在微博等各個網路平臺上廣泛傳播。

    但是我覺得這不是所有年輕人都能體會到的“後浪”,這更像是有一定的家庭實力的年輕人的“後浪”,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更多的經濟實力去體驗現在科技發達,文化繁茂的時代,而我卻覺得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影片當中我們看到了現在中國發展之迅速,科技之發達,文化之繁茂,娛樂生活豐富了起來,但影片當中是有多少東西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難以擁有,難以體驗到的呢?

    影片中展現了各種各樣的業餘生活,而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是敗給了現實。

    “奔湧吧,後浪”,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是被生活壓得抬不起頭來,被房價壓的硬生生的低下了頭,抬不起頭來,談何奔湧?

  • 3 # 行風財經

    “後浪”與“方方日記”,夢想與現實的“撕裂”。

    《後浪:獻給新一代的演講》滿屏充盈著上一輩人對現代青年的“羨慕”“讚美”與“祝福”,但似乎並未引起多數年輕人的情感共鳴,甚至還被詬病為“滿屏的評審和說教”“不理解年輕人的真實現狀”,一方面帶有“用情太深,用力過猛”的矯情,另一方面又夾雜著“以偏概全,大唱讚歌”的野蠻!難怪很多青年人大聲的說出來“我又被代表了”。

    這不禁又讓我想起了近來被吵的沸沸揚揚的“方方日記”,一本平平常常的疫情訴說,被時代和網民打上了太多冠冕堂皇的烙印,國民的心態呈現出種種嚴重的裂痕,不滿與怨恨充斥在每一個可以發洩的角落,大唱讚歌被諷刺者有之,滿眼淒涼被痛恨者更甚。現時代的人們彷彿處在了“撕裂”的兩端,迷茫的在理想與現實面前張望,而不知該如何選擇?

  • 4 # 蘇小志在路上

    很多人評論這個影片太磅礴大氣、太主旋律,與B站一貫的風格完全不符。然而我認為,這個影片完全不以老一輩的口吻教育下一代,而是以鼓勵和欣賞的眼光與90後、00後平視和對話,這難道不正是一種時代進步的體現麼?現代社會瞬息萬變,前浪們早就應該感受到危機感了,跟上後浪的節奏,與時俱進,不斷接納新鮮事物和資訊的人,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其實根據生涯發展三階段理論,60後70後這個年齡段正是由發展線轉移到事業線的好時機。大部分人的主業發展已經比較穩健,不再需要為工作發愁,對手頭的業務已經非常熟悉,也開始產生職業倦怠,而探索副業恰恰是最好的時機。因此,不妨像後浪們一樣,消除自我設限,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和對世界的好奇,不斷探索和發展自己新的愛好,才是這個年齡最好的生活方式。

    那麼我們該怎樣來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呢?根據新精英生涯古典老師提出的理論,興趣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感官興趣、自覺興趣和志趣。我們可以從這三個層次逐步升級打怪。

    第一個層次是感官興趣,它是指由感官刺激引起的興趣。假如你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吃貨,那你一定很喜歡滿大街探訪網紅店鋪,到處探店蒐羅美食,享受舌尖上的美味,這就是感官興趣。

    第二個層次是自覺興趣,它是認知行為參與的興趣。比如,一個外國人因為對中國川菜的熱愛,對川菜的做法產生了好奇,這就上升到了自覺興趣的層次,隨著思維的加入,她的興趣可以更加持久,並固定在這個領域中,這樣就獲得了更高層次的樂趣。

    第三層次叫做潛在興趣,又稱志趣。它是在自覺興趣基礎上產生的更持久、更強大的興趣。美國著名籃球明星科比,從小就有個籃球夢,從抓著老爸的襪子當籃球在家練習,到長大以後參加NBA,在不知不覺中他已經練習了幾十年,數萬個小時。他在每天凌晨四點半的洛杉磯,雷打不動堅持早起,苦練技藝,終於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籃球高手之一,這就是志趣的體現。志趣是志向與價值觀的結合,這也是人類最高階的興趣等級。

    所以,各位“前浪”們不妨轉變觀念,多向優秀的年輕一代學習,學習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從感官興趣開始探索,保持開放和好奇心,發現興趣,找到資源,兌換價值,最終才能不被時代所拋棄,實現優雅的職業轉身。

  • 5 # 晨讀晚記

    後浪想表達的就是我們小時候爸媽老對我們說讓我們聽膩了的話。你要好好努力啊,你們現在條件多好啊,可以這個可以那個,我們以前都沒有啊。我們年輕時候可艱苦了,沒得選。你看你們是生活在蜜罐裡啊。我問你親愛的夥伴,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 6 # 首席面試專家聊育兒

    前浪在說“詩和遠方”,後浪卻在說“還我資源”!兩個思考講述為何後浪有“虧欠感”?

    最近,後浪們對前浪們的“自嗨”和質疑,使得中年群體與青年群體中出現了一道明顯的分界線: 即:前浪們在說“詩和遠方”;而後浪們卻在說“還我資源”。

    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做為前浪中的一員,我也在反思:是否我們已經跨越了那些艱難和不堪,已經得到了想要的一切,所以我們現在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是否真的是我們搶佔了所有的資源,讓年輕人避無可避,被迫在牆角和夾縫中生存嗎?他們被房租所累,被工作所迫,被生活重擔所壓…這些,是因為我們才造成的嗎?

    我想了很久。 不,不是的。

    哪一個時代,沒有人正在經歷水深火熱的生活?哪一個時代,沒有人為柴米油鹽和現實矛盾所煩惱? 上一代是腳踏車、縫紉機、手錶三大件;接下來的一代是冰箱、彩電、洗衣機;到我們這一代是學區房、網際網路、移民;那下一代面臨的可能是好工作、好房子、人工智慧的衝擊與挑戰等。

    很多年輕人說:你們看不到我們送外賣、還房貸、加班熬夜的奔波勞碌和崩潰,卻大言不慚的告訴我們生活要追求詩和遠方?沒錢我們拿什麼去追求詩和遠方? 竟然反問的如此理直氣壯,毫無愧意。

    為何當下的年輕人,能把自己沒錢說的如此惡狠狠和雄赳赳?誰弱勢誰有理,這個邏輯是怎麼來的呢?他們的社會虧欠感從何而來呢?

    這裡折射出的,是我們對青年一代人教育核心的缺失。這個缺失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方面:

    往前倒退十幾年,正是各種補習班學習班開始遍地開花的時期,從那時起,我們的教育進入了“功利化、短視化”的時代。每一個父母都跟孩子說:你不用操心別的事,你的任務就是負責學好習,考好成績,上大學!其他的,我們來。

    所以在他們看來,他們只需要好好學習考個好成績就可以了,至於在哪學,誰來交學費,上哪個學校學什麼專業,全都是“資源”,而這些“資源”不是理所應當由父母和社會來提供的嗎?

    可一旦他們畢業,真正開始接觸生活,迎面相撞生活的各種壓力時,他們發現真正的生活居然有這麼多“麻煩事”,誰也沒有教過他們如何面對和處理!可這些所有的“資源”不都應該是早就創造好提供好的嗎?

    我只想說:我們越是提倡這樣的“學習”,就越會在將來收穫更多的“社會虧欠”者。

    2.學校教育方面:

    為什麼現在敢於擔當,有視野有格局的年輕人不多? 馬雲是我最欣賞的中國企業家,他的腦子裡一直有幾個字:社會責任感。他的很多行為是“大我”,“大愛”,而不是隻侷限在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

    我們會給孩子講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文天祥的正氣歌的來歷,新青年梁啟超的愛國情懷,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座右銘;這些讀書人從捧起第一本書起,首先接受的概念就是仁義和家國,他們為天下而憂樂,為蒼生而滿懷抱負。

    可我們現在的教育,還提“有理想、有抱負”嗎?學校追求的是升學率,老師要的是優秀率,全社會強調的是“學歷”。

    在今年這場大疫中,我們有幸看到了那麼多年輕人的勇敢和擔當,看到了那麼多年輕人的奉獻和付出,可我沒有辦法確定,這是不是也包括那些向“前浪”發出詰問:“你們憑什麼搶佔了所有資源”的年輕人呢?

    如果全社會都在倡導教育的終點是“找工作”,那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個笑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是個笑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也成了一個笑話。

    如今的我們,胸懷裡還裝得下“天下”嗎?

    如果學校、社會共同主張現實主義,功利主義的教育,那麼就等於在告訴年輕人:你學習差你只能送外賣;你掙錢少你不配談理想。

    所以才有那麼多年輕人理直氣壯的反問:我沒錢,你跟我談什麼理想和抱負?! 全社會都只看到了錢,所以年輕人也只能在各種各樣的現象中看到唯一的東西:錢。

    遠見卓識若不能成為打造青年人能力的標配,那麼庸俗的價值觀也只能代代相傳。

    只有真正經歷過苟且的人,才會明白詩和遠方有多可貴。

    我是前浪,我經歷過所有的苟且,所以我懂。

    而後浪所有的表達,無一不在強調著這個社會的現實與功利。但也恰恰是這一點,正在轟然提醒我們:當下教育中存在著重大缺憾:理想與抱負!

  • 7 # 飛奔的鱘魚

    後浪們想表達的是一種巨大矛盾體所產生的迷茫。這種矛盾存在於資訊時代開闊的視野、青年人揮斥方遒的開拓精神與當前發展趨緩的經濟環境、客觀上仍不夠公平的職場競爭環境之間。從負面來看,這種迷茫的表達大多以怨懟形式出現,很大程度上在於歷史教育的缺失。後浪們對建國以來數代人的艱辛困苦努力既無體驗,也無感觸,更無敬畏。事實上無論哪個時代、哪一代人,都必然經歷過特屬於該時代的種種不幸,也親手締造出時代發展的幸福。從插隊落戶到下崗再就業,再到傾盡積儲、揹負鉅債只為安居,幾代前浪們的經世從未大張旗鼓出現在後浪們的視野,而生存的勇氣、生活的創造力、時代變革的領導力又有多少傳承給了後浪?沒有一個前浪會說:那是因為當初我加班在車間多生產了幾十個零件才讓那個憑票供應、吃不飽肚子的時代變作了現在至少可以絕大多數人溫飽的時代。但恰恰也是無數前浪們在轟鳴的車間、高危的鋼爐、汙染的廠房耗盡了自己的青春,才使這個依舊令人不滿的時代從過去走到了今天。那麼,如果仍有不滿——不論是客觀局面還是人為的管理體制,有勇氣去嘗試改變它,則正是後浪們——這個時代的主宰所應直面的,如同前浪們一樣付出努力,證明這個國家與民族的現在與未來。

  • 8 # 葡萄櫻桃獼猴桃

    我想說一下我的理解,它本來傳達的是一個很正,昂揚向上的價值觀,但是個人感覺太美好了,美好的有點不切實際,畢竟前浪已經是過來人了,他們也功成身退了,自然喜歡語重心長的激勵後浪,這個激勵過於美好,因為事情都是兩面性的,前浪們都以為後浪個個都是獨生子女,出生富裕,有房有車呢,要不怎麼一個勁的讓大家為夢想拼搏呢,夢想都有啊,只不過夢想和麵包比起來還是麵包重要一些,前浪肯定很單純,他們不知道絕大多數的後浪每天前後奔走拼命僅僅是為了生存,絕大多數的後浪都是在金字塔平流層以下的,他們要養家餬口,他們要拼盡全力才能在工作的城市呆下來,拼上幾代人的努力才能買一套兩室一廳的小房子,上有老下有小,股市風險,銀行貸款,哪一個不是讓他們向社會彎腰的現實,他們也想要理想啊,也要拼搏啊,不過拼搏不是因為理想是因為他們要生存,要吃喝拉撒,畢竟這個美好的時代,996都是福利了呢。

    不知道有多少後浪工作到晚上十二點回家,不知道有多少後浪因為工作身體亞健康乃至進入icu,進去了機器一開一天一萬,又不知道有多少人拼死拼活攢了那些錢在醫院撐不了一個月,擔心交不上錢會被趕出去,前浪說的社會一定不是這樣的,那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前人積攢的智慧財富都會為我們享用,但是他們忘了,絕大部分人是沒有那麼好的條件的,他們是貧三代,努力了好幾年才能開個店因為這次疫情,交不起租,只能甩賣清零,賺的錢全貼進租金裡了,幾年的努力白費了,難道說以上這些人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他們沒有努力?為什麼這樣呢?因為前浪把所有的條件都美好化了,對這些人的艱難生存視而不見,這算是一種洗腦嗎,即使比較正能量。

    當然有人說前浪也是這麼過來的,針對這個我想說每一屆後浪都是前浪,正如所有人都一樣無論條件好壞自己沒得選擇,生就那個時代有什麼好講藉口,每個人還不都是一樣接受時代與努力的好與不好,所以沒什麼好說,都一樣。

    最後想說不要太過於沒好化事物,加了濾鏡總感覺不真實,有些假。

  • 9 # 春蠶引路

    表達。

    先輩們對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比較羨慕。

    因為我們可以藉助前人所擁有的資源,任何我們可以利要利用的東西。

    我們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能夠創造很多的不可能。

    希望我們擁有正直的能力。我們社會作出貢獻。

    奔湧吧,後浪

  • 10 # 柴小火作戰獅

    其實是一種比喻,新時代的年輕人。

    新時代有新時代的特點,擔當,責任。

    這個影片本質是一次成功的產品營銷。

  • 11 # 陳諾果

    一個公司的商業行為,必然是有其商業目的,所以不要覺得這是一部公益片。只能看做一個影片網站為自己拍的廣告,比如某運動品牌的廣告“我的地盤我做主”,或“一切皆有可能”,又或“今年過節不收禮……”。反正就是讓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0後屬龍的朋友們你們好嗎?這個年齡再婚還會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