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張三丰雜談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殺了曹爽以後,魏國曹氏政權逐漸轉演變成了司馬氏政權。司馬懿不久後就死了,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執政。後來司馬昭做了丞相後更加專橫跋扈,繼續大肆屠殺曹氏集團的人,而且可以隨意廢皇帝殺皇帝。當時民間傳說黃龍在井中出現,這個傳說是借黃龍在井中,比喻皇帝受到奸臣的圍困。司馬昭把魏帝曹芳廢了以後,立曹髦為高貴鄉公。曹髦對司馬昭的篡權活動非常不滿,有感於井中出現黃龍的民間傳說,提筆寫了一首《潛龍詩》抒發心中的憂憤。詩的大意是可憐的黃龍被困在井中,不能到大海里去崩騰,泥鰍鱔魚居然也敢前來欺辱,在黃龍面前搖頭擺尾逞能,可憐的黃龍啊,我眼前的處境與你相同。司馬昭很快就知道了曹髦的這首詩,他對曹髦竟敢借井中的龍來發洩不滿情緒,大為惱火。

    在公元260年4月的一天,司馬昭帶劍上殿,曹髦站起來迎接,文武官員都對曹髦說:‘’司馬大將軍功德巍巍應當封為晉公‘’,曹髦聽了低下頭不說話,司馬昭大聲說道:‘’我父子兄弟三人為魏國立下大功,現在做晉公還不行嗎‘’?曹髦只得說,行行行,當然行。

    司馬昭接著說,你寫的《潛龍詩》把我們比作泥鰍鱔魚,這是什麼意思啊?曹髦不敢回答,司馬昭冷笑著走開了。曹髦回到後宮召集了幾個信任的大臣議事,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與其坐著等死,還不如提早下手,和他拼一場‘’。大臣們急忙勸阻道:‘’幹這樣的大事要十分慎重,走漏了訊息性命就難保啦‘’。曹髦取出寫在黃稠上面的詔書說:‘’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主意已定,死了也不怕‘’。結果兩個怕死的大臣轉頭就報告了司馬昭。曹髦只帶了宮裡的衛兵數百人吵吵鬧鬧的去進攻司馬昭,還沒等來得及動手就被司馬昭指示的兇手成濟給殺死了。

    曹髦死後,司馬昭做賊心虛,把兇手成濟滅三族,接著又立曹操的孫子曹奐做皇帝,就是魏元帝,改年號為景元怨念,至此司馬昭篡權活動的重大步驟已經完成曹魏政權名存實亡。公園263年,司馬昭派將軍鄧艾諸葛緒各帶3萬。鍾會帶兵十幾萬分路進攻蜀漢。蜀漢後主劉禪投降,蜀漢滅亡,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司馬昭滅了蜀漢之後不久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司馬炎把掛名的委員抵廢了,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晉朝。

  • 2 # 拍案再驚奇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麼司馬家族是如何逐步取代曹魏政權的呢?司馬昭的家族背景非常顯赫,這是典型的功高震主,而沒有得到制止的表現。

    司馬懿是一朵黑心白蓮花,能夠豢養死士3000人而不被政敵發掘,隱忍40餘年後在高平陵之變中出其不意的打敗曹爽,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宜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姐妹女子之世人者皆殺之,可謂中國歷史上排名前幾的大陰謀家。

    司馬懿長子司馬師在隱忍很多方面學到了父親的實誠功力,對待敵人心狠手辣,234年司馬師因十分顧忌出身曹魏家族的妻子夏侯徽對司馬氏不利,將其毒殺,要知道夏侯徽此時已經為他育有5個女兒,其心狠手辣可見一斑。

    被曹魏第三位皇帝曹芳

    高平民之變後他將何晏夷三族,254年,魏帝曹芳不堪大將軍司馬師的跋扈,想命令李豐,夏侯玄,張緝等人發動政變。廢除司馬師,改立太長夏侯玄為大將軍,可惜計劃洩露三人被司馬師誅殺,夷滅三族。夏侯玄是司馬師昔日的小夥伴,同時也是他毒殺的妻子夏侯徽的哥哥。

    未遂政變被化解後,司馬師將曹芳廢為齊王,在郭太后強烈要求下,他立曹丕長孫年僅14歲的曹髦為帝。

    255年,鎮東將軍毌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起兵反司馬師,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司馬師,死得十分痛苦和窩囊,司馬師親自出兵併成功鎮壓了叛亂,但文欽之子文鴦曾帶兵襲營,司馬師驚嚇過度,再加上眼疾復發,這時眼睛震出眼眶,於225年3月活活痛死於許昌。

    殺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

    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繼承哥哥的大將軍職位專攬國政,司馬昭根本不把年輕的曹髦放在眼裡,經常當面衝撞他。

    258年5月曹髦增加司馬昭封邑一萬戶,食三縣租稅。兒子中沒有爵位的都分為列侯。258年7月,司馬昭上奏錄用前世名臣元勳之子孫,量才任職,259年6月將荊州分為兩部分,置二都督,王基鎮守新野,州泰鎮守襄陽時。使壓苞都督揚州,陳賽都督豫州,鍾毓都督徐州,宋均監青州諸軍事,這都是司馬昭在朝廷要職安插黨羽,同其他世家門閥進行利益交換準備篡位的具體表現。

    260年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見權威日,去國家政事自己不能做主,又長憂慮被廢受辱,決心奮力一搏,五月初六,曹髦喊出那句流傳千古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手提寶劍,帶領著宮裡的衛隊和一些太監,等數百人,殺向了司馬昭的府衙,司馬昭對此早有準備,他讓心腹賈衝率領數千名禁軍去劫殺曹髦的隊伍。兩軍相遇,曹髦聲稱要討伐有罪之人,敢有騷動抵抗者滅族,賈衝所帶兵將都不敢迎戰,賈充呵斥諸將說:說司馬公養你何用,正為今日!太子舍人成濟持弋將曹髦刺死在車內,戈刃從曹髦背上穿出。

    接下來就是以下無恥一幕,司馬昭聞訊“大驚”自己跪倒在地上,太傅司馬孚(司馬懿弟弟)奔跑過來,把曹髦的頭枕在自己腿上,哭的十分悲哀,哭喊著說陛下被殺是我的罪過呀!可以說司馬家的人在無恥方面,青出於藍勝於藍比司馬懿有過之而無不及,誰知道這兩人當時內心深處有多開心呢。

    事後,司馬昭私下問僕射陳泰:玄伯,現在天下人是怎樣看待我呢?陳泰說:只有腰斬賈充,才能向天下人略表謝意,可賈充是司馬昭的鐵桿心腹,而且司馬家和賈家還要結親,思量一番後,司馬昭便把弒君的大罪全都扣在了成濟這個倒黴蛋的身上,最終,成濟被誅滅三族。

    立曹魏末代皇帝曹奐

    曹髦死後,朝臣們立曹麼頭為曹魏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天子,264年司馬昭伐蜀有功。曹負封司馬昭為相國,封晉公,增十郡,加九錫如初,群從子弟未侯者封亭侯,賜錢千萬,帛萬匹。固讓,乃山。

    後面這個戲碼又表演了兩次,司馬昭先是推辭不受,最後才受封,成為晉王。

    265年司馬昭因中風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及諸位大臣入宮問安,司馬昭不能言語,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時年54歲,司馬炎繼承父親的相國職位和晉王爵位。

    逼迫曹奐禪讓,西晉建立

    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西晉以禪讓的形式從曹魏手裡篡奪了政權。

  • 3 # 歷史檔案館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正始十年的高平陵之變,已經被剝奪實權的司馬懿,乘執掌朝政的大將軍曹爽攜魏帝曹芳到洛陽外的高平陵祭拜之機,用果敢的軍事行動在首都洛陽城幾個戰略要點發動政變,推翻了曹爽一家壟斷朝政的局面,從此司馬懿開始掌握曹魏政權。

    在中國封建時代,政變相較於大規模用兵的次數要少得多,而武裝政變則更少,這就更不用提武裝政變成功的次數了。

    所謂“攻心為上,攻城如下”。在狹小的都城內,要在短時間內同時剷除掉敵人的關鍵,不是從數量上透過個體完全的消滅,而是透過壟斷資訊和斷絕後路,透過震懾和恐嚇使敵人明白不投降只有死一條。

    那麼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是如何透過斷絕後路和壟斷資訊,以周密的軍事部署險中求勝的呢?

    司馬懿的安排中,自己負責佔領武庫,命令長子司馬師、弟弟司馬孚屯兵攻打司馬門,次子司馬昭在宮中監視兩宮,部下司徒大將軍高柔領佔曹爽軍營。在這些據點都被控制的情況下,最後才與太尉蔣濟一起率兵行往洛水浮橋,逼迫曹爽投降。

    司馬懿不急於攻取曹爽的府邸,也不急於在京城內搜捕曹爽的黨羽,因為他知道十年不參主政,他沒有足夠的兵力和力量來控制京城內的曹爽勢力。因此整個事變的成敗,就在於“打蛇七寸”,掌握關鍵點位後,切斷每個點位的資訊溝通。

    如果從司馬懿對每個資訊點位的戰略價值做個判斷,不難看出排列順序如下:

    武庫——司馬門——二宮——曹爽營

    武庫顧名思義,是國家儲存兵器的軍事重地。武庫的得失對於司馬懿政變具有生死攸關的意義。依據漢制,京城的禁軍部隊的武器一般集中保管於武庫中。因此,一方面控制了武庫,可以使司馬懿私自豢養的三千死士瞬間得到甲冑兵器的武裝,另一方面可迫使京城中的禁軍放棄沒有武器的抵抗。

    可見攻打武庫這一一石二鳥的重要步驟,其得失關係到政變的得失,司馬懿只能隻身前往。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曹爽的府邸恰好就在武庫的南面。司馬懿要攻佔武庫,就必須經過曹爽的府邸。而在司馬懿經過曹爽府門的時候,被情勢所恐慌的曹府將士險些大打出手。司馬懿利用府中將士猶豫不決的機會,未與糾纏,迅速透過直達武庫。

    後來的實際證明,攻取武庫的確是釜底抽薪之舉,沒有武裝的曹爽軍隊,根本沒有抵抗的意志。

    除武庫之外,司馬懿最關切的就是司馬門的得失。

    在電視劇《軍師聯盟》裡曾經有這麼一段劇情:在曹丕與曹植競爭世子之位白熱化的階段,曹植因為酒後胡鬧擅闖司馬門,行車與馳道中,鬧得曹操怒不可遏,差點要當場將其斬首。

    曹操定然不會殺了自己的兒子,但是極為生氣是肯定的。一方面是因為酒後遊蕩有失本就被譽為竊取漢政的曹家人臉面;但另一方面則更為關鍵,那就是闖了掉十個腦袋都不為過的司馬門。

    司馬懿正是透過這個當年差點要了曹植命的司馬門,竊取了曹魏政權的政治果實。

    司馬門從漢代開始創制,一般所指的司馬門就是宮城外的大門,以守宮司馬得名。從所處的地理位置就可以得知它作為宮廷門禁的必經之路的重要性。而且司馬門的規模十分龐大,可以屯兵,是宮內禁軍力量的集中地,因此它是宮廷門禁的核心,也是守衛城中天子安全的最重要門戶。

    曹魏實行的由兩支軍隊分別負責警戒宮城內外的制度更加提升了司馬門在宮廷政變中的重要性。所以一旦控制了司馬門,就起到了隔絕中外的效果,使得城內外的禁軍之間無法互相呼應,及時救援。

    往往城外的部隊因為缺乏訊息,不明事變情理,不能有所動作,最終只能坐觀事件成敗。

    因此發動政變的司馬懿十分關切司馬門的得失,只要能控制司馬門,宮外的從由曹爽控制的軍營就無法掀起波瀾。

    從政變的人員安排上,唯有攻擊司馬門安排了兒子司馬師、弟弟司馬孚兩個人,其他各處政變要點都只有一個人負責。而且司馬昭控制二宮的行動也與司馬門的得失有著直接的關聯。

    在控制了司馬門,打開了通向宮中的道路之後,便是授命司馬昭進宮控制二宮。這主要是為了控制郭太后,以便挾太后之命為這次政變染上合法的色彩。

    郭太后的地位雖然是在曹叡彌留之際才確定,對曹魏政權的實際影響力遠遠不及太后的名字那樣威嚴。但郭太后與司馬懿同為政治上被曹爽排擠的人。敵人的敵人便是我的朋友,因此控制了司馬門,進入了宮中,郭太后與司馬懿合作也不是難事。

    面對掌握禁軍的曹爽,司馬懿所能控制的軍事力量明顯處於劣勢。但曹爽輕易帶著少帝出城,致使發生政變後城內禁軍立刻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局面。

    司馬懿用自己豐富的政治經驗,把握住了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時刻,放棄曹爽府邸這樣可以控為人質的地方,把有限的力量集中於武庫、司馬門這樣的要衝之地,雖然鋌而走險,但奮力一擊卻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整個事變的過程行程緊湊、換環環相扣。這些短時間內每個點位上的成果,離不開司馬懿在平時做的工作。比如讓他的兒子司馬師私自蓄養的三千民間死士,透過聯姻和提攜得到的曹魏老臣的支援等等。

    因此,如果我們從政變的結果向前再分析司馬懿為政變所付出的十年準備工作,不難看出,司馬懿的性格是多麼的堅韌和老成。

  • 4 # 小編虎哥

    三國之勢,在劉備、孫權身死之後,蜀吳兩國勢力日漸衰微。魏國逐漸一家之大。但是為何魏國並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司馬懿奪權滅曹時又為何沒有人阻止?高平陵事變,在此戰中幾十萬的禁軍向司馬家3000死士投降呢?而曹家此時一直統治中原數十年,為何在此之際並未有人前來護駕呢?這不僅與曹爽的決策失誤、司馬懿的野心有關,還與他們背後所代表的利益集團有關。一國之興衰並不僅僅是一家之勢所能夠決定。

    “民心”

    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在我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中,有名的政客們也十分講求得到民心以獲天下。而在紛爭時期,更是以此作為立國之本。但是古代一國強盛之時,這民心卻並非完全掌握在泱泱臣民之中!而從東漢到唐朝滅亡的近千年來,統治者所依仗的“民心”怕是“士族大家”的人心罷了!

    古代,向來以皇室為尊,但其實不然,皇室往往受限於各方實力。皇上雖是一國至尊,卻也是不能隨意作為。在我們看過的各種古裝劇中可見一斑。而士族大家,尤其是勢力龐大的家族,才是真正的貴族,在歷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現象最早出現於東漢的王朝。

    王莽篡漢後,劉氏皇族勢力微弱,而當時光武帝劉秀為重振漢室,也只能藉助地主豪強的勢力。而藉助他們的勢力當然要給予他們相應的權勢。而這新鄉紳豪強登上政治舞臺之後,則為家族在朝中謀取利益,相互締結姻親。所以形成了商人、地主、官僚一體計程車族大家。從此延續了下來。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逐漸龐大,而此時他們的勢力甚至左右了皇家的權利力。東漢的政治中,十分講究家族出身,便是如是。士族大家向下欺壓百姓,將大量財富收於囊中,從而限制了皇家權威。這也是東漢沒落的原因之一。

    魏國之勢

    在這樣的局勢下,曹操的出身本是難以在政壇上有所發揮的。他雖然是權閹的義子,但是他又豈能被士族大家放在看重。據史料記載,東漢勢力主要把控在兩大集團手中。這兩大集團便是汝南和潁川。所以儘管強勢的董卓,就算挾天子也難以與世家的袁紹相比。因為袁紹背後計程車族力量足夠強大。在這個依靠士族力量的年代,所以要想有一足之地必須出身有依。這也正是為什麼劉備堅持他皇叔的身份。

    而作為魏國的發起曹操又是如何崛起的呢?曹操沒有袁紹計程車族身份,也沒有皇家身份。他挾天子看似衰微。但是他確實有一位謀臣,讓其不再是無所依靠的處境。這個謀臣就是荀彧。它不僅僅是曹操的謀臣,他出身於東漢的一個潁川士族集團,並且是其代表人物。曹操正是憑藉他得到士族支援。從而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得到民心,讓人們相信他光復漢室的。

    而曹操也正是因此才奠定了魏國的江山基礎。但是這股勢力雖然在奪得天下之初給了曹操一爭天下的力量。但是到後來卻也是限制了曹操。然而在打敗袁紹,獲得另一集團的支援後,這種牽制便是顯得更加強大,至危及政權。

    因此曹操開始重用曹氏宗族子弟以及不斷提拔一些寒門子弟,以此來形成制衡。也正是曹操的如此做法讓士族看到曹操想要擺脫他們,所以在曹操在位時並沒有能夠稱帝。一旦曹操稱帝,士族的權利必將被削弱,他們肯定不願看到如此場景。所以“生食漢祿,死為漢臣”也並不是他們的藉口。

    在曹丕成為魏王之後,曹氏宗族越發驕縱,而此時朝堂之中的主要矛盾則變成了曹氏宗族皇權的內部矛盾,因此曹丕則開始打擊曹氏宗族的力量。而當時提拔的寒門子弟也並不是完全忠於曹氏王族的。反而因此,曹丕取得了士族的信任和支援,得以稱帝!

    魏國衰微

    景初三年,魏明帝將幼帝曹芳託孤與司馬懿和曹爽。但曹爽排擠司馬懿,甚至將其權利架空。而司馬懿也藉此退隱保留實力。但是以司馬懿為首的世家大族又豈肯就此淡泊。以曹爽為首的曹氏宗族雖然一時在朝中佔據重要地位。

    但是士族大家本就是盤根錯節,哪裡有那麼容易被除掉。所以就有了高平陵事變。而在此事變之中,曹氏的實力脆弱的不堪一擊。在再此戰之後,以司馬懿為首計程車族清除了以曹爽為首的宗室勢力。自此之後曹氏宗室力量日漸薄弱。而司馬氏完全掌握了曹魏政權,並不斷消滅支援曹氏力量,最終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在這場權利的鬥爭中,曹氏王權的力量來自於士族大家,而衰敗亦是源於此。他們過分的依賴士族大家,使其權利不斷膨脹。而發現這種情況想要改變時有過於不夠堅定,內部出現混亂。依仗的宗族子弟和寒門子弟立場也不夠堅定,而士族大家在遭受打壓時,便同心而向的支援司馬懿。

    一旦涉及到他們自身利益的時候,他們的反抗是力量本就不夠強大的曹氏更加難以抵抗。更何況曹氏內部本就不穩定,以至於出現了曹氏統治中原數十年,在面臨強敵之時,卻無人站在其身旁,因為掌握著魏國真正權利計程車族大家們,已經不再信任和支援曹氏王權,他們默認了曹氏王權的更換。

    一朝的建立,想要使打下的江山更加長足的發展的話,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平衡各方力量,且將最有力的力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古代士族的強大制約著皇權,也支撐著皇權,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替代的。而皇權想要發展也必須藉助這些氏族之力,因此如何平衡各方勢力一直都是歷代帝王的考驗。

  • 5 # 設計師講歷史

    司馬家族在歷史上可謂家喻戶曉的存在,大家都喜歡俗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一個人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也就說當時司馬昭的野心滿朝文武人民百姓沒有不知道的!而我們說起司馬昭,就要提到他的父親司馬懿。從司馬懿開始,司馬氏的勢力在曹魏政權中逐漸佔據主導地位。魏明帝曹叡死後,8歲的曹芳即位。曹芳是曹叡的養子,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曹叡病危的時候,將他立為太子,託付曹爽和司馬懿輔佐他。曹爽樹立黨羽,頻繁改易制度,司馬懿無法制止,只好不動聲色,假裝生病,不參與朝政。暗地裡,他卻和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謀劃,伺機反撲。

      公元249年,裝病很久的司馬懿突然發動政變,殺了執政大將軍曹爽和許多曹氏家族的人,曹氏政權開始變成了司馬氏政權。司馬懿在事變後不久,真的一病不起死掉了,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執政。司馬昭做了丞相後,更加專橫跋扈,繼續大肆屠殺曹氏集團的人,司馬昭權重勢大,根本不把魏帝放在眼裡,篡權的野心畢露。這時,民間紛紛傳說有一條黃龍在寧陵縣的井中出現。

      當時,魏帝曹芳已經被廢黜。曹丕的孫子,14歲的曹髦即位,司馬昭的篡權活動讓他非常憤懣,他有感於井中出現黃龍的民間傳說,就提筆寫了一首《潛龍詩》來抒發心中的憂憤。詩的大意是:可憐的黃龍被困在井中,不能到大海里自由翻騰,泥鰍鱔魚居然也敢來欺負,在黃龍面前搖頭擺尾逞能,可憐的黃龍啊,我目前的處境與你相同。

      司馬昭很快就知道了曹髦的這首詩。曹髦竟敢借井中的龍發洩不滿情緒,這讓司馬昭十分惱怒。公元260年四月的一天,司馬昭帶劍上殿,曹髦站起來迎接。文武官員對曹髦說,司馬大將軍德高望重,應當封為晉公。曹髦聽了,低下頭不說話。司馬昭高聲說,我父子兄弟三人,為魏國立下了大功,現在做晉公還不行嗎?曹髦只得說,哪裡敢不聽。接著,司馬昭又質問,你寫的《潛龍詩》,把我們比做泥鰍鱔魚,這是什麼意思?曹髦不敢回答,司馬昭冷笑著走開了。

      曹髦回到後宮,把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三人召來商議。曹髦氣憤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與其坐著等死,還不如早下手跟他拼一場!

      尚書王經很擔憂,說幹這樣的大事,要十分慎重,走漏了訊息,性命就難保了。曹髦便從胸前取出寫在黃綢子上的詔書說,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主意已定,死也不可怕!王沈、王業都很害怕,馬上就去報告了司馬昭。衝動的曹髦只帶著宮中的衛兵數百人,吵吵嚷嚷去捉拿司馬昭。還沒來得及動手,就被中護軍賈充包圍在南殿下。曹髦揮劍拼殺,賈充的部下不敢還手,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怎麼辦。賈充果決地說,司馬公善待你們,就是為了今天,還有什麼可猶豫的。於是成濟持戈上前,刺死了曹髦。

      曹髦死後,司馬昭假借太后名義,列舉曹髦罪狀無數,把曹髦貶為庶民,以平民的身份安葬了他,想以此把事情掩蓋過去。但司馬昭終究做賊心虛,怕引起眾怒,又把殺害皇帝的罪責都推到兇手身上,定了成濟一個大逆不道的罪名,將成濟滿門抄斬。

      曹操的孫子曹奐接替了曹髦的皇位。至此,司馬昭的篡權活動已基本完成,曹魏政權名存實亡。

      司馬昭控制曹魏大權後,一心想把魏元帝曹奐趕下臺。但時機不成熟,他必須先滅掉蜀國和吳國。這樣,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威望,又可以避免蜀、吳兩國趁機搗亂,經過仔細考慮。司馬昭決定應當先滅蜀國。

      公元262年春天,司馬昭調集18萬大軍,分三路伐蜀。三路伐蜀大軍分別由鄧艾、諸葛緒、鍾會三員大將率領。蜀漢主將姜維阻敵於劍閣。最後鄧艾經陰平直襲涪城,進逼成都。這時蜀國的皇帝是後主劉禪,光知道吃喝玩樂。諸葛亮在世時,他依靠諸葛亮的扶持,諸葛亮死後,他依靠蔣琬的扶持,蔣琬死後,他已經是41歲的中年人了,名義是自己掌管國家大事,實際上把大權交給了宦官黃皓,變成了宦官專權。鄧艾率魏軍打進來的時候,劉禪嚇得六神無主,趕忙找大臣商議,有人建議他投降,他不假思索就接受了。親自帶著蜀漢全國的戶口簿、軍隊的花名冊以及金銀財寶去向鄧艾投降。至此,蜀漢滅亡。

    265年,司馬昭因中風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及諸位大臣入宮問安,司馬昭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時年54歲!司馬炎繼承了司馬昭的相國位和晉王爵位!266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西晉以禪讓的形式從曹魏手裡篡奪了政權!

  • 6 # 一心象棋大講堂

    東漢末年,自董卓犯亂後,東漢基本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特別是曹操掌控漢獻帝后更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為號令來對各地進行管制,只是當時的形勢隨著赤壁之戰曹操大敗而出現了三足鼎立的狀態,北方出現了以曹操為首的曹魏政權,東南形成了孫權為代表的東吳政權,而西南地區則是劉備佔領的巴蜀政權,其實一開始他們只是佔據控制了這些地盤而沒有稱帝,自曹操去世後的當年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位而登基稱帝,結束了大漢朝四百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此後蜀漢劉備和東吳孫權陸續稱帝,三國局面正式形成。

    但隨著曹魏政權中的核心人物曹丕去世後,魏國的國君更迭比較頻繁,而且多為幼年君主,導致了朝局不穩,司馬家族在曹魏勢力日漸處於主導地位,司馬懿是曹操在世時的重臣,也是魏朝三代的託孤重臣,晚年時掌控了魏朝國政局面,他多次征戰有功,曾成功抵禦諸葛亮的北伐和遠征遼東,同時在農業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貢獻,是西晉王朝實際的開拓者。

      要說西晉王朝誰為之最終奠基的?當屬司馬昭,司馬昭為司馬懿的次子,司馬師的親弟弟,早年的時曾隨司馬懿抗擊蜀漢,戰功累累,先被封為新城鄉侯,他生於公元211年,當年曹丕篡漢時司馬昭也是歷歷在目。魏明帝曹叡繼承曹丕之皇帝大位後前期還是蠻有作為的,先是防禦蜀漢,然後開疆拓土,只是晚年的曹叡開始大興奢靡之風,導致朝政腐敗日盛,而此時嶄露頭角的司馬昭卻以另外一種姿態示人,他免除了很多雜稅苛捐,受到曹魏百姓的歡迎,公元244年曹爽任大將軍攻蜀時,安排司馬昭為徵蜀將軍。司馬昭出其不意的嚇走蜀漢將軍王林,後順利的逃離險境,回到京師後受到表揚,拜為議郎。

    過五年司馬懿誅殺曹爽,司馬昭保護皇帝有功而被封邑一千戶。後在數次戰役中屢得奇功,司馬懿去世後其長子司馬師繼承父親的位子而獨攬大權,後司馬昭對東吳進行發動戰爭,只是不幸的這場戰役以曹魏軍失敗告終,司馬昭跟隨大哥伐吳因此而遭罪被削去爵位。繼任魏國大位的為曹芳,不過此時的大權已經被司馬師所掌控,因此在公元254年即嘉平六年時曹芳打算除掉心腹大患的司馬師,可惜的是計劃洩露,最後曹芳被廢貶為齊王,司馬師立曹髦為帝,這樣更加的掌控了他對魏國政權。後司馬師發起對勤王軍隊的征戰,在途中因被偷襲所以驚嚇過度,加上舊疾復發最後不治身亡。

      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繼承了兄長的爵位,後殺叛軍滅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是功高蓋主,因父兄對曹魏政權控制奠定的基礎,司馬昭更是將這種掌控牢牢地握在了手中。司馬昭在公元258年時被封邑一萬戶,兒子全部封為列侯可以說世所罕見。知道大勢已去的魏帝曹髦打算廢黜司馬昭,並說出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經典之句,後事情敗露,曹髦親自率軍進攻司馬昭府邸,不幸的是曹髦被司馬昭的部下用戈刺死,在車上駕崩。司馬昭用了很聰明的伎倆就將此事擺平,然後立了曹奐為帝,使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傀儡,同時曹奐也成為了曹魏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

      公元264年即曹魏景元五年魏元帝曹奐封司馬昭為晉王,加九錫,次年也即公元265年司馬昭病逝,沒過多久的當年司馬炎稱帝(司馬昭之子)建立晉朝,史稱“西晉”,追司馬昭為晉文帝,廟號太祖,這個情況其實和當年曹操去世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有著驚人的相似,只是曹魏政權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司馬家族給篡了,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一種微妙的模仿。

      司馬昭在世一生都沒有稱帝建國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謎題,其實當時的司馬昭並不是沒有這個能力,他的經歷很多時候像極了曹操,掌控曹魏政權的司馬昭不想揹負一個被後世罵的罪名,就像曹操當年已經稱魏王了卻一直不去稱帝,而把這個任務交給自己的兒子,透過子孫的成就來完成自己的心願,司馬昭這樣做或許就是如此吧!

  • 7 # 歷史的天空好精彩11

    司馬昭篡權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實是已經到了木已成舟的地步。

    曹丕死後,魏明帝繼位。明帝奢侈,政事逐漸敗壞。諸葛亮連年北伐,明帝派司馬懿拒敵。後來遼東叛亂,司馬懿又平了遼東。於是司馬懿的權勢,漸漸坐大。明帝死後,養子齊王曹芳繼位。司馬懿和曹爽同受遺詔輔政。曹爽獨攬大權,司馬懿示敵以弱稱病不出。後來乘曹爽陪同曹芳上墳之際,司馬懿突然而起,關閉城門,最後將曹爽殺了,獨攬大權。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繼之,廢掉曹芳,立高貴鄉公曹髦。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繼之。這時,司馬家族篡位之勢已成。曹魏在東南、西北兩個方向都部有兵馬。西北兵馬,為司馬懿所統率。東南方面,自成一系。後來王凌、毌丘儉、諸葛誕,三次起兵討伐司馬氏,都以失敗告終。263年,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各率一路兵馬伐蜀而成。265年,司馬炎繼之,篡位而自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歷低到底是創業還是不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