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因為兒子賺的錢少,所以母親一直在經濟上貼補他們一家,二十多年對其傾其所有。對此其他兒女對母親也頗有看法。如果是你們,會怎麼辦?
27
回覆列表
  • 1 # 海貝泥

    每個做父母的都是這樣對子女的,如果父母有能力,子女也不會太差。

    象我們這邊子女買房子都是大人一起出錢,有條件的房子車子都是父母買。

    父母條件好的,子女混的再差也有父母幫忙,父母條件差的,也會讓子女找好的另一半好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有個朋友家裡條件一般,因為父母都是工人,賺不了多少錢,但父母幫她找的物件條件好,對方父母有退休金,男的在自來水廠做小領導一年也要十萬左右了,結婚改變了她的命運。

    這次女的開餐飲店,父母拿出省吃儉用的二十萬給她,還到店裡去幫忙,這樣就可以少找一個服務員,一年又可以省下好幾萬了。

    還有個朋友兒子30歲了,沒怎麼好好穩定的工作,喜歡在家玩遊戲,難得出去上幾個月的班,再休息幾個月,沒錢了,就問父母要個50,100的買點吃的,交個電話費,過一天算一天,也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女朋友也難找的。

    有個退休的同事姐妹4個,父母是糧食局退休的,拆遷的房子拿了門面房賣了,每個女兒給了二十萬,過年每個女兒都有幾千塊紅包,外甥女也有,二三天就回孃家吃飯,過了二三天不回父母就要打電話叫回家了。

    條件差的就更要得到父母的照顧了,象我沒結婚,工資也不高,我父母一直當我小孩,平時經常會一二百的給我錢花,當然我每次過年也要給父母一二千紅包,現在我出了事,被騙了好多錢,我父母說幫我一起承擔,幫我一起還債,感覺很對不起父母。

    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子女過得不好,就好象是父母的責任沒盡到,每個子女都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所以父母都要盡全力幫不成才的子女,做為子女一定要感恩父母,孝順父母。

    做為兄弟姐妹,如果有能力也可以幫助自己遇到困難的兄弟姐妹,一母同胞,血濃於水,我弟弟這次也幫我還了二十多萬,還害的他們夫妻為我的事吵架差點鬧離婚。

    現在我沒辦法,沒能力還,但我都記得所有人的好,父母,弟弟,所有的親戚。

    做人懂得感恩就行,要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 2 # 微笑與平靜

    我認為,做為母親在對待子女上儘量一碗水端平,子女們已長大成人,併成家立業了,在經濟上就不要再經常幫助了,讓他們完全獨立,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幸福,反之,養成了依賴母親的思想,不思進取,成了名符其實的巨嬰,反而會害了他,當然,有時確實有困難,幫助一下也可以。

  • 3 # 劉備今說事

    答:母親幫助兒子,從兒子20多歲開始一直到她兒子都50多歲了,再加上從生下來到養大到20多歲,算起來這位母親養他兒子都50多年,哪麼這位母親的年紀也有70歲左右。這位母親為什麼要一直養她的兒子50多年?分析原因看,要麼這位母親的兒子是個殘疾人,靠他媽媽養活,要麼這位母親的兒子是個肯老足。

    如果是你們會怎麼看?

  • 4 # 使用者揚子空調

    可憐天下父母心,兒女是爸媽的心頭肉,永遠割捨不掉,兒走千里母擔憂,母走幹裡萬不憂,這就是現實,你到幼兒園,學校門口看看,你在到養老院門口看看,你養我小,我養你老,道理都懂。這就不難理解了,兒女再大,在父母眼裡都是孩子,今天是母親節,祝天下所有母親,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 5 # 田間一說

    孩子未成年時,作父母的給孩子錢花,是職責;當孩子走入社會參加工作後,作父母的就要在經濟上與孩子劃清邊界;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掙錢、去管理自己的錢;即使孩子失業了,經濟很緊張,你給他錢,都要講明:“這是借給他的,他以後必須得還!”……即使自己有很多錢,也要跟他講清楚:“人生要靠自己去奮鬥才有意義!爸媽的錢,是爸媽辛苦打拼來的,爸媽死了有多餘的錢,自然會留給你的!但你年紀輕輕的,就老想著花爸媽的血汗錢,你不臉紅嗎?”

    慈母多敗兒!無原則的長年資助成年兒子,只會慣出好吃懶做的媽寶男………

  • 6 # 花仙子貝貝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兒子應該懂事了,父母操勞了一輩子該歇歇了,怎麼能忍心一直讓父母在經濟上幫助呢?父母也該放放手讓兒子獨立的承擔自己的生活。

  • 7 # 棗樹,棗樹

    第一,有種愛叫作放手。我覺得這位母親一定沒聽說過這個道理。兒子從20歲——50歲,老母親一直給兒子錢,這樣下去,就算兒子80歲了也長不大啊!因為有您一直給他遮風擋雨,他不想長大也懶得長大了。

    第二,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您光想著這個兒子不容易,要幫他,想過其他孩子的心裡感受嗎?現在您還一直幫他,到您老了不能動了,其他子女肯定不願意平均承擔您的贍養義務。為啥,您眼裡只有這個長不大的兒子,養老本都給他了,老了又想起來其他子女了,世界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第三,一直溺愛等於殘害。您的幾十年如一日地資助,助長了兒子的懶惰與貪念。您是他的傘是他的搖錢樹,你不擔心您的孫子也跟著這個兒子學,將來啥也不學專門學會啃老了?

    第四,50歲的老兒子該給他斷奶了。說句不好聽的話您兒子都50了,過幾年都要退休了,也要當爺爺了,您還能再給他幾年錢?您行行好,趕緊斷了他的口糧吧,不然你不在了,沒人給他錢了,他還不得窮死餓死?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做母親的手心手背都是肉,要一碗水端平。還有您為兒子做的越多,錯的也就越多。

  • 8 # 你的地盤你說了算

    回答這個問題時,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就是很多農村人都經歷過曬場,比如曬麥子,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曬麥子,通場都要將麥子鋪均勻?鋪得均勻,才能整場一批次整體曬乾,利於收撿儲存。

    麥子鋪得厚薄不均,厚的地方曬不透,乾的漫,薄的地方曬的透,乾的快。麥子曬的乾溼不均勻的話,儲存起來容易受潮,變質,整個糧倉的糧食都會壞掉爛掉,因此,曬不好的麥子會影響到曬好的麥子,整體受牽連。

    母親的心,就象是在曬場上曬麥子,力求鋪曬均勻,不均勻的地方,母親會將厚的地方耙往薄的地方轉。

    象題主家的母親,會認為一母所生,一奶同胞的子女,心裡對大家的愛是一樣的,但做法不一樣,做母親的心總是向著那個能力小,混得不好,經濟薄弱的孩子,猶如曬場那薄弱地段處的麥子。母親會搜刮經濟厚實的子女來補貼經濟最差的那個孩子,厚實處的麥子猶如會賺錢子女的錢包,母親會抽取,錢多子女們的鈔票,來救濟入不敷出哥哥。

    母親偏心於那個能力弱小的孩子,力求每個子女都過得平均,心裡才安心。母親名下的所有孩子,就猶如曬場上的麥子,總會拿起耙將厚處往薄處趕(撥弄均勻)。

    母親在經濟上一直幫助大哥一家人,從大哥20歲到50歲從不間斷,並且傾其所有,這個,我能理解,也很贊同這個母親的做法,一個大家庭,患難與共,享樂同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從古到今,從來都不會改變。

    看著自己至親的人過的艱難,身為同胞骨肉,怎能袖手旁觀?就算母親沒經濟能力,來接濟經濟較困難的兒子,那麼,其他的子女也應該過來搭把手,力所能及的幫助那個經濟困難的哥哥。於情於理,於王法,於道義都說得過去。

    我可以說,中國式的家庭,都象提主家一樣,母親的心大平小不平,總是向著那個溺愛而弱勢的子女,至死不變。

    記得我父母,當初父親單位有福利房,7000塊錢一套,母親連借帶騙的硬是要我拿5000塊錢出來,借買房倆老口自住之名,房買好之後,一聲不響。然後連日連夜的將我哥哥一家搬進新居,佔山為王。

    父親在臨終前,將房子贈送給我侄兒,我也有看法,當初借我的錢並未還我,心裡真的不舒服。但看到為了生活,泡在苦水裡的哥嫂,我選擇忍,不跟哥哥理論房子的事。因為我知道,哥嫂過的好,才有能力扶持侄兒侄女,哥嫂過的不好,侄子們的事,我是乾淨脫不了身。

    每個家庭都有不平,就看每個人的心態如何,對於比自己略差的同胞,能幫就幫。對於母親的行為和做法,在我看來,家庭中的不平事,存在就有他的合理性,不去深究。對母親在經濟上只顧哥哥一家的事情,有看法也要保留看法,不去計較,認真。

    為人子女者,該做的是對上輩盡孝,尊從母親的意願,不干涉母親的財政。為人兄妹姐妹者,互相幫助,共同致富,不製造手足之情的矛盾,和睦相處。

    打架親兄弟,上陳父子兵,同胞之情血濃於水。親情是割捨不斷的善緣,就算是

    切肉連著皮,打斷骨頭連著筋,分是分的清的。親情以度量為支撐,量大則寬。寬以待人,敬老愛兄,做好自己就好。

  • 9 # 詩林擷英

    筆者觀點: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幸福,兒女多的家庭,有日子過的好的,有日子過的不好的,父母往往都希望日子過得不好的那一個,能夠過得好一點,都會對過得不好的那一個可以傾囊相助,這很正常。其他子女應該給予支援。父母總是認可自己淋著風雨,也要為兒女撐開一把傘。

    1.就拿我們家來說吧!我的父母生了三個女兒,一個兒子,我是父母的大女兒,我弟弟是最小的。弟弟是計劃生育超生的,是我們家唯一的男孩,父母比較嬌慣他,我們三個姐姐也很關照他。但是他書讀的不好,沒有工作,父母又年紀大了,父母經常讓我們三個做姐姐的幫襯他。畢竟我們都比他大,經濟條件又稍微好一點,因為沒有工作,我們三個姐姐幫他開了個超市,工作的問題解決了,又操心他的婚事。光我給她介紹的相親物件就有五六個,每次相親的見面禮錢和飯錢我就搭了上萬,但是我從來不抱怨,因為他是我的弟弟,是我父母的兒子。我比弟弟大十歲,有時候我真的就把他當成我的自己的孩子看待。弟弟結婚的時候,父母也年紀大,又沒有什麼積蓄,弟弟結婚的錢都是我們姐妹三個給拿的,婚事也是由我們三個姐姐給操辦的。弟弟家兩個孩子從出生到上學,所有的費用都是由我母親出的,就連孩子打預防針的錢都是母親給拿,我們三個姑姑對弟弟的孩子,平時從吃的到穿的,一律供應齊全,從沒有怨言,因為在我心裡,弟弟家的孩子就是我們家的孩子。

    我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覺得我們是一家人,雖然我們三個姑娘都嫁出去了,但是我們從來不分心,當然,我們在婆家的地位,也是頂呱呱的,因為我們真的都自強自立,我們能夠花出去的錢,也都是我們憑雙手掙來。在婆家,我們也非常有自信有尊嚴。

    2.還是回到今天的問題,父母對待兒子,不管多大年齡,都是永遠的牽掛。因為兒子就是他們的未來,看著兒子吃不上,穿不上,父母天天吃餃子,吃海鮮,也吃不出味道。

    父母也總是惦記比較弱的那一個,都有同情弱者的觀念。更主要的,父母惦記兒子的比較多,都有重男輕女的管理,兒子是傳宗接代的,是繼承祖姓的,別的兒女應該理解父母的苦心,有條件願意幫就幫一把,沒條件,或者不願意幫,誰也不應該說三道四。因為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哪個孩子受苦。

    3.今天早上去逛早市,一位70歲的大娘在賣鵝蛋,她幾乎含著眼淚對大家說:我一輩子沒賣過東西,今年為啥要來賣鵝蛋?就是因為今年趕上疫情侶了,孩子們的買賣賠慘了,我得賺錢,幫孩子們維持生活,還想讓他們把買賣維持下去。”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他們的手裡永遠舉著一把傘,既能遮陽,又能擋雨,他們永遠認可自己風吹雨淋,受苦受累,他們的心裡裝著的只有兒女,從來都沒有他們自己,兒女幸福,他們就開心。

    今天是母親節,祝天下的母親晚年幸福,健康長壽!

  • 10 # 王子書童

    《弗洛伊德及其後繼者》一書中提到:"母親在需要的時候出場固然很關鍵,但同樣關鍵的是,她在不被需要的時候退場。

    父母始終不願意放手和孩子喜歡啃老都是親子關係最失敗的教育。何況根據題主的描述,這個母親從孩子20多歲開始一直到他50多歲都還在幫他。母親幫助孩子本是無可厚非,中國的許多母親都會這樣做的,但也僅顯於孩子成家立業之前。成家立業以後,做為母親一般都會只是幫自己的孩子帶一下孫子,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什麼的,隅爾孩子們在經濟上遇到困難的時候,為人父母還是會幫襯一點。但不至於如題主描述的那樣從20多歲開始就一直幫到50多歲,並且還引來同胞兄妹的怨言。這不是幫,是偏心,是溺愛,是對其他子女最不公平的對待。

    一個人的20歲到50歲之間,正是摸爬滾打,奔赴前程,打拼家業,積累人脈和閱歷的黃金時間。如果因為母親的不放手,過度溺愛,就會培養出孩子的懶惰、依賴、完全沒有任何責任感來,甚至一點都不懂得感恩,覺得母親的付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這樣的結果,很多人都會去批評和指責孩子,其實做為這樣的母親應該有不可推脫的責任。

    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份。如果你不能護他一生周全,那麼就應該懂得進退!

  • 11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題目的問題沒毛病,聽口吻提出這樣問題的應該是女兒,老人在經濟上一直幫助兒子,從20歲開始他都50歲了,這也沒毛病,說明母親有這個經濟能力(當然如果兒子是個巨嬰式的另作別論)。

    一般傳統習俗,中國的養老方法,多以兒子為主,當然從法律角度說,兒女都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但理論和實際往往會脫節,就是說養老還是以兒子為主。

    在這種世俗理念或觀念的驅勢下,父母從經濟上或自身勞動能力上傾向於幫助兒子就合乎基本邏輯了。女兒大了就要嫁了,女兒出嫁到了新的環境組成了新的家庭體系,難不成父母把經濟等都顧你,甭管兒子!那麼父母老了叫兒子管呢?還是你做女兒的管呢?

    理怕反想,水怕倒流!這是農村一句俗話,用較文雅的詞意來說,就是換位思考,女兒你嫁到婆家,你丈夫即是你公婆的兒子,如果你公婆把所有的財力物力人力都給予或支援幫助你的大小姑子,你能坦然自若,正確面對嗎?那麼,你就是巾幗梟雄!起碼可謂女“雷鋒”!

    恐怕多數女人做不到,自己要伺候公婆,公婆把財富都給了她女兒,反正能做到仍然孝順贍養老人的這樣的兒媳婦,有是有,肯定不多。但是,如果兒子是個“巨嬰”或啃老的,無所事事混世魔王,老人又重男輕女,把心勁都使在兒子身上,老人老了後,能不能沾上兒子的光或說能不能把老人養老送終都未知。最終還需女兒出面擺平,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女兒或換作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心甘情願的!歡迎交流討論!

  • 12 # 宋城人家

    母親在經濟上一直幫助兒子,從兒子20多歲幫助他,一直幫兒子到成家,到現在50歲了還在幫,再怎麼這個兒子賺錢少?可憐天下父母心也沒有這樣偏見子女,哪個子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做母親的想過沒有?一碗水端不平,將來老了行動不方便誰來照顧你呀?你對這個兒子在經濟上一直幫助他,對他那麼好,其他子女肯定對你有看法的,為了協商照顧你的問題,子女之間肯定會鬧矛盾的,當初你做母親的就不應該這樣單獨一直去幫助這個兒子,這都是你的錯。

    本來作為母親來說,兒子賺錢少你從經濟上幫助他成了這個家就行了,心痛不了那麼多,子女又不是他一個,這樣一直幫到你兒子50歲,明顯就害了他,在經濟上,他對你就有一種依賴性,對賺錢也就沒有那麼努力,認為家裡還有一頭搖錢樹可以坐著啃老享受。

    在兒子沒有任何殘缺的情況下,母親在經濟上一直幫到50歲,何況還有幾個子女不是他一個,母親這樣的做法真是讓人不可思議少有。

    為什麼說要養兒防老?小時候父母把我們養大,我們就要給父母養老。

    學會獨立自主,豐衣足食,不依靠別人,自己創業,自己享受,年輕的時候就要珍惜時間,努力掙錢以備防老。

    我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在經濟上,哪有總幫得去最多幫到他結婚為止,就要靠自己去努力了,不要說我們還是一般的家庭,就是一個大老闆,我也不能這樣幫他,一定要學會獨立思考,先苦後甜,生活中誰都沒有一帆風順,難免會有困難,特殊情況,特殊處理,有困難時,我們可以借錢給孩子,幫助他,但必須他要把錢還回我們,這樣他才知道珍惜去努力,不會依賴父母守著啃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美國打算從沙特撤軍,以色列能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