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孤魂視界

    慈禧一生執掌政權達48年,她擁有一大批印章,其中經常使用的象徵權力的印大致可分為三類,代表物權的有“慈禧皇太后之寶”,凡是慈被喜歡的書畫、團扇、掛屏之類物品,都鈐蓋或刺繡“慈禧皇太后之寶”,標明這些物件歸她所有。代表文權的“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在慈禧手書匾額的上方及其御筆“龍”“虎”“福”“壽”等字上,皆蓋此寶。

    代表政權的印則刻滿徴號,如清東陵所藏慈禧青玉璽,印面方形,邊長12.70釐米、高10.20釐米,龍紐,印重3300克,陽刻滿漢篆文:“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之寶。”這是自光緒二年起,慈禧行使大權時的御璽。

    慈禧一生中最後一方印璽,出土於慈禧地宮,陰刻篆體漢字印文”諡寶”檀香木印,“諡寶”亦稱“香寶”,邊長15.80釐米、高13.50釐米,龍紐,印邊有些殘缺,現重1600克,印文為陽文線刻滿漢合璧篆字“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之寶”。

    以下是御璽詳解:

    慈禧在同治元年(1862年)上徽號為“慈禧”。

    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十月,因為同治皇帝載淳大婚,慈禧又加上徽號“端佑”。

    同治十二年二月,因為載淳親政,慈禧的徽號又加上“康頤”二字。

    光緒二年(1876年)七月,因為新的皇帝即位,所以兩個太后繼續垂簾聽政。慈禧的號上又

    加了“昭豫莊誠”。

    光緒十五年(1889年)二月,因為光緒帝大婚並歸政,徽號上又加了“壽恭”二字。

    光緒十五年三月,光緒親政,又加上“欽獻”二字。

    光緒二十年(1894年)八月,因為慈禧的六十大壽到了,所以又加上了“崇熙”二字。

    光緒在其年號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的時候病死,溥儀繼位,慈禧太后被尊為太皇太后。而誰也沒想到的是,溥儀繼位的第一天,慈禧就死了,所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上尊諡,決定原徽號的十六字不動,並按照大清的慣例,前面加上“孝欽”、後面加上“配天興聖顯皇后”為諡號。所以這個時候慈禧的全稱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 2 # da偉的生活

    慈禧御筆《富貴平安》

    此展品是作者依據文物真品製作的拓片。光緒十六年八月十六日,慈禧太后御筆“富貴平安”昭示大清朝國泰民安。附有慈禧的篆文御璽刻印,象徵富貴的牡丹花圖案更是錦上添花,此幅富貴平安圖亦有很美好的寓意。此拓片現收藏於洛陽碑誌拓片博物館。

  • 3 # 小崔身邊事

    慈禧死後清朝上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總共25字,為有史以來皇后生後哀榮之最。是政府腐敗、軟弱、無能、殘暴的代表。1861年至1908年間清朝的實際統治者。

    慈禧博學多才,能書善畫,書法長於行書、楷書,繪畫有花卉等傳世。(一說是代筆)

  • 4 # 江戶川至尊保

    慈禧太后在咸豐年間被封為蘭貴人和懿嬪時,不可能頒發給她印章,而後來晉封為懿妃和懿貴妃時都要頒給她相應的金寶印。該印銀鍍金質,龜紐,印面11.8釐米見方,滿漢文篆書“懿妃之印”四字,咸豐六年頒發。“懿妃之印”是慈禧太后獲得的最早的一枚“身份證”性質的印章。

    懿妃之印”寶璽 銀製鍍金 龜紐 印面11.8釐米見方 故宮博物院藏

    慈禧皇太后的諡寶現藏於故宮博物院,這方交龍鈕的青玉寶璽是慈禧皇太后死後不久用宮中留存的乾隆時期的“喜”字號玉寶刻制的,供奉在太廟中以為祭祀的物件,也是慈禧皇太后的最後一枚寶璽。27個字(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之寶)的寶文記錄的是慈禧皇太后一生的榮耀,凸現出其非帝非後,亦帝亦後的特殊境遇。

    清 「孝欽顯皇后」諡寶 青玉質 交龍紐 故宮博物院藏

    慈禧皇太后的那種睥睨一切的女主心態在其寶璽的鈐用上亦有所反映。最有特點的當為慈禧御書匾額上的用印,一排三方巨璽,分別為“和平仁厚與天地同意”、“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和“數點梅花天地心”。

    “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印璽及印文 檀香木質 交龍紐 通高16.7釐米 印面25.3釐米見方 故宮博物院藏

    “數點梅花天地心”印璽及印文 檀香木質 交龍紐 通高13.9釐米 印面19釐米見方 故宮博物院藏

    此璽雕刻極為精微細膩,尤其是其中的鳳鳥佔滿印的頂端,似乎將下面的龍和麒麟攬於雙翼之下,形成鳳上龍下的態勢,與當時慈禧皇太后的權勢正相呼應。

    “慈禧皇太后御覽之寶”璽的雕紐 壽山石質 隨形雕龍鳳瑞獸 漢文篆書 印面10.4釐米見方 通高12釐米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二十一日晨,慈禧皇太后在八國聯軍隆隆的炮聲中,倉皇逃離紫禁城,奔往西安。就在慈禧西逃的前一天,即七月二十日,她發出一道硃諭:“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諭寧壽宮郎中等:如有首領太監回來搬取金銀物件,皆以此寶為憑,特諭。”硃諭上鈐蓋有慈禧皇太后的一方小璽,璽文為“鳳沼恩波”四字。

    “鳳沼恩波”印璽 青玉質 獅紐 印面3.2釐米見方 故宮博物院藏

    在慈禧皇太后的印章中,宮殿璽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種用岫巖玉製作的大長方形璽,璽文都是在宮殿名之後加“精鑑璽”、“御賞”、“珍賞”、“御筆”等字樣,通常是兩方成組出現,一方在印文周邊刻雙龍戲珠圖案,另一方則刻飛鳳竹葉圖案,一龍一鳳,正好配成一對。

    “儲秀宮精鑑璽”印璽 陽文,印文周邊刻雙龍戲珠 岫巖玉質 交龍紐 印面14.55×6.9釐米

    “儲秀宮精鑑璽”印璽(陰文,印文周邊刻飛鳳竹葉) 岫巖玉質 交龍紐 印面14.55×6.9釐米

    “儲秀宮鑑賞”璽印(陽文,印文周邊刻雙龍戲珠) 岫巖玉質 交龍紐 印面14.5×6.95釐米

    “儲秀宮珍賞”璽印(陰文,印文周邊刻飛鳳竹葉) 岫巖玉質 交龍紐 印面14.55×6.9釐米

  • 5 # 西瓜王小白

    御璽,指印章,

    1861年8月咸豐帝在熱河去世,臨終前分別給皇后和小皇帝兩枚印章,賜皇后慈安一方"御賞"印,賜給小皇帝一方"同道堂"印,(因小皇帝年幼,由皇帝生母懿貴妃代管,也就是慈禧代管)。並規定,凡是下發諭旨,開頭處蓋"御賞"印,結尾處蓋"同道堂"印,一份指令只有同時蓋了這兩方印章,才能生效,寓意皇權。

    《熱河密札》第十二札記道:“兩印均大行皇帝所賜度,母后用御賞印,印起;上(皇帝)用同道堂印,印訖。凡應用硃筆者,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

    《清後外傳》記道:"文宗臨崩,以印章二賜孝貞後及帝。後曰御賞,帝曰同道堂。凡發諭旨,分鈐起訖處。同道堂印後由孝欽後(慈禧)執用,想因穆宗(同治帝)年幼,故孝欽代鈐。母后聖母,兩宮分負其責焉"。

    咸豐帝臨終前將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景壽、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為贊襄政務大臣,輔佐小皇帝載淳處理朝政,提八位顧命大臣扶幼主,使之互相牽制平衡,避免專權。

    咸豐帝病故後,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政變取得成功。1861年11月1日,慈禧接見恭親王奕訢,軍機大臣文祥等。第二天一早,奕訢手捧蓋有玉璽和先帝兩枚印章的聖旨,當場逮捕了載垣、端華,又命將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撤職查辦,嚴加看管。並派醇郡王奕譞在京郊密雲逮捕了護送梓宮回京的肅順。幾天過後,慈禧釋出上諭,詔賜載垣、端華在宗人府空室自盡,肅順處斬,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革職,穆蔭充軍發配。

    從此,慈禧太后開始垂簾聽政,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權力,歷時四十七年之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始皇14歲繼承帝位,是怎麼戰勝呂不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