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周口開拓者

    “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就是說一個隊伍裡成員不敢作為那是個人的事情,但是領隊的不敢作為就會影響整個團隊的作風和士氣。領隊要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直白地說一個單位的領導如果都不以身作則,都沒有擔當作為的精神,那他手下的人也都會向他學習,也都不會好的。

  • 2 # 在路上zy624

    如果說武大姐兒殺程務挺多少還有點兒能說的出來的由頭兒,畢竟邊將勾結宰相,不管擱在哪個朝代那都是大忌;但說到王方翼,那可真的就是冤枉了。

    咱前面說過,王方翼的奶奶的哥哥是李治的爺爺李淵,從這個角度說,王方翼和李治那位著名的王皇后多少能攀上點兒親戚關係。眾所周知,武大姐兒跟王皇后,是死對頭。

    再有一個,王方翼跟程務挺說來都是裴行儉的門生,也是由裴老爺子提拔、舉薦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論起來,這算是師兄弟。處死程務挺之後,武大姐兒始終擔心王方翼會有異動;擔心的多了,武大姐兒索性給王方翼安了個裴炎案餘黨的罪名,將其逮捕下獄,而後流放崖州;流放途中,王方翼病死(“太后以夏州都督王方翼與務挺連職,素相親善,且廢后近屬,徵下獄,流崖州而死。”)。

    武大姐兒一怒之下,大唐損失了兩員名將。非常諷刺的是,當突厥人聽說程務挺被斬于軍中時,居然拉開架勢開起了慶功宴,而且還給程務挺修了祠堂,每當軍隊出征搶劫,先要到廟裡對著程務挺的神位祈禱(“突厥聞務挺死,所在宴飲相慶;又為務挺立祠,每出師,必禱之。”)。

    公元685年初,阿史那骨咄祿親自率兵,劫掠大唐邊疆;一時間大唐北疆狼煙四起,武大姐兒不甘示弱,派左玉鈐衛中郎將淳于處平為陽曲道行軍總管,迎戰突厥大軍。

    不過淳于處平顯然沒那兩下子,當年4月,突厥大軍攻擊代州,淳于處平率軍增援,在忻州與突厥軍遭遇;結果唐軍被殺的大敗,陣亡官兵高達5千餘人(“突厥寇代州;淳于處平引兵救之,至忻州,為突厥所敗,死者五千餘人。”)。

    這一仗對大唐來說,兵力損失倒在其次;關鍵是突厥人獲勝,使得北方原本保持中立的鐵勒九姓起了波瀾;鐵勒人中的同羅、僕固等部落宣佈脫離大唐,歸附突厥。

    千里之堤,很可能潰於蟻穴;如果不對這倆部落妥善處理,極有可能形成示範效應,那其它部落都跟著學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大唐左豹韜衛將軍劉敬同受命調集河西諸州騎兵,出居延海,討伐同羅、僕骨。這位也是出自裴行儉門下的將領果然出手不凡,咬住了這倆部落就不撒嘴,一頓窮追猛打,迫使這兩個部落山窮水盡之餘不得不再次投向大唐,總算遏制了北方局勢進一步惡化。

    摁住鐵勒人,並不意味著大唐和突厥之間局勢逆轉;突厥人依舊頻頻南下,從大唐掠奪走大量的人口和牲畜。

    這種成本消耗,再厚實的家底兒也受不了;武大姐兒也無奈了,不得不從西線吐蕃戰場上調出左鷹揚衛大將軍黑齒常之,轉道北線以防突厥。

    黑齒常之說起來也是出自裴行儉門下,正是在後者大力舉薦之下,黑齒常之在唐軍中嶄露頭角。咱前面說過,公元678年,唐軍在李敬玄率領下討伐吐蕃,可惜李敬玄水平忒差,導致唐軍慘敗;關鍵時刻,正是黑齒常之率敢死隊硬生生的從吐蕃軍的包圍圈兒上打開了一個突破口,為全軍突圍立下頭功。

    之後,在裴行儉的提攜下,黑齒常之先後擔任河源軍副使與正使,負責與吐蕃作戰;並且在戰場上多次擊退吐蕃軍,確保了大唐在西南方向上的安全。

    現在,朝中名將凋零;黑齒常之作為救火隊長,趕赴前線。

    一到前線,黑齒常之很快進入角色;不僅經常親自率隊巡邏,而且在幾次小規模的交鋒中均挫敗了突厥人。

    很快,考驗黑齒常之的時刻到了;公元687年2月,突厥大軍在可汗阿史那骨咄祿率領下蜂擁南下,朝廷詔命由黑齒常之領銜,統帥唐軍迎戰。

    突厥這次出兵,兵分兩路,一路由阿史那骨咄祿率領,走東線;負責襲擾大唐幽州一帶;另一路由大將阿史德元珍率領,走西線,過長城向朔州攻擊前進;從兵力配置上看,前者屬於偏師,而後者則為主力(“二月,丙辰,突厥骨篤祿等寇昌平,命左鷹揚大將軍黑齒常之帥諸軍討之。”)。

    不過這個情況黑齒常之可不知道;但是,憑藉多年的戰場經驗累積出來的如女人抓小三兒一般敏銳的直覺;黑齒常之判斷,阿史那骨咄祿的東線應該是餌,而阿史德元珍這一路才是其主力所在。

    黑齒常之跟副手李多祚一商量,後者也是一員“驍勇善射”的沙場宿將,戰場感覺很好,當即同意主帥的看法。

    既然統一了思想,那接下來就簡單了;唐軍動員起來,奔赴前方迎戰。

    兩軍相遇的地點喚作黃花堆,大概位置在今天山西省山陰縣東北。

    這一仗唐軍打的極為出色,黑齒常之和李多祚身先士卒,唐軍將士捨生忘死,打的突厥騎兵連連後退,最後阿史德元珍不得不下令後撤,黑齒常之指揮大軍向北追殺了40餘里,直殺的突厥人丟盔棄甲,屍橫遍野這才收兵回營(“大破突厥於黃花堆,追奔四十餘裡,突厥皆散走磧北。”)。

    史書上雖然沒記載這一仗突厥人損失有多大,但應該很大;因為戰役結束後,阿史那骨咄祿不僅從東線撤軍了,甚至還把突厥大營一口氣兒撤到了漠北,遠遠兒的拉開了和黑齒常之的距離。

    可是到這會兒,應了那句老話兒了;福兮禍所依。

    腫麼呢?

    黑齒常之連續擊敗突厥人,立了大功;有人眼紅了。

    此人名叫爨寶璧,時任右監門衛中郎將。這貨的官兒呢,如果說他就是個看大門兒的,雖說有點兒擠兌人,但也是實情;只不過他看的大門兒有點兒特殊,是皇宮的大門兒。

    既然官名裡有個將字,這貨也就人五人六兒的拿自己當個將領看。既然都是將領嘛,人黑齒常之在前方殺敵無算,立下大功;爨寶璧非常眼熱,躍躍欲試的也想到邊關上立他一功,給自己的軍旅生涯添點兒產業。

    因此爨寶璧連續上書武大姐兒,堅決要求領導批准自己到最危險的地方去鍛鍊,領兵出塞一勞永逸的解決阿史那骨咄祿問題。

    爨寶璧話說的慷慨激昂,還真就打動了武大姐兒;武大姐兒說那你就去唄。不過,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武大姐兒還是留了後手,命令爨寶璧必須跟黑齒常之通力合作,共同出兵剿滅阿史那骨咄祿。

    可是,等爨寶璧一出京城就不是他了;早把武大姐兒的叮囑拋到腦後;像他這種京官,那可是能看到內參的;前方戰報說的明白,阿史那骨咄祿已經遠遠兒的撤走了,這說明突厥人沒實力了嘛;既然這樣兒,何必再勞動人老黑的大駕呢?!於是這貨也沒通知黑齒常之,自己個兒帶了1萬多騎兵,向北出塞,準備尋殲突厥軍的主力。

    要說爨寶璧的運氣其實還算不錯的,他這支部隊深入敵境整整兩千裡,還真找到了阿史那骨咄祿主力的位置;而且更有利的是,他發現了對方,對方可還沒發現他。

    如果啊、如果,如果此時帶隊的是李靖、李勣、蘇定方、薛仁貴這種級別的將領;還跟你廢話?這會兒肯定第一時間就殺過去了;阿史那骨咄祿絕對凶多吉少,就算他本人能逃出生天,突厥軍肯定會遭受重創。

    可惜,眼前這支唐軍帶隊的就是個看大門兒的。

    面對天賜良機,爨寶璧居然看都不看,而是派人去突厥大營面見阿史那骨咄祿,得意洋洋的威脅對方,我們的精銳部隊已經到達,你們識相的趕緊投降,否則巴拉巴拉巴拉…

    巴拉?

    巴拉你個拔辣!

    阿史那骨咄祿聽完使者的恐嚇先是大吃了一頭鯨,但馬上便鎮定下來;這貨立刻換上一副保險銷售的笑臉兒,命人端出好酒好肉殷勤的勸使者咱吃著聊著;接著轉身兒便讓人飛馬通知突厥各部騎兵,麻溜兒的,趕緊做戰鬥準備,冤家上門兒了!

    使者那頭兒甩開腮幫子,尥開後槽牙吃的巴實,可就忘了還得回去通知一聲兒主將爨寶璧呢;後者還跟草原上傻傻的等著突厥人前來投降呢。結果等來等去,太陽都落山了,連個鬼影兒也沒等來。

    我去,敢放老爺我鴿子;爨寶璧大怒,不等了,進攻!

    可這會兒人家突厥人已然做好戰鬥準備了,你才想起來打,那不是自己找著往坑兒裡跳嘛!

    果然,唐軍第一輪突擊便踢到了鐵板上;突厥騎兵嚴陣以待,唐軍攻擊受挫。

    本來,這支部隊就是一支疲兵,孤軍深入2千里,已然是人困馬乏的狀態;如果此時一鼓作氣先來他個勝仗墊底兒,弟兄們再接再厲,往下的仗也好打。

    可是,首戰便被人堵回去了;唐軍計程車氣一落千丈。

    與此同時,更壞的訊息傳來;部隊的身後也發現了突厥騎兵。換句話說,人阿史那骨咄祿不僅頂住了唐軍的頭一斧子;此時已經騰出手來,調集部隊準備把爨寶璧來他個一勺燴呢!

  • 3 # jiang286004305

    要我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咱撈不著肉吃,就他孃的怪你這個政委在上級面前太熊。你怕什麼啊?你咋就不敢跟旅長幹一架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鄰居狗尿難聞,交涉無用,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