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塵II擺渡人
-
2 # 頭枕天山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青澀的愛情故事。這是一部動人心絃的、平緩舒雅的、略帶感傷的戀愛小說。小說主人公渡邊以第一人稱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
內容講述了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但後來木月自殺了,直子一人生活著。
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還認識了和直子同一宿舍的玲子,在離開前渡邊表示永遠等待直子。
誰的青春不迷茫,我們都曾在青春的暴風雨中迷過路,犯過錯。
就像《挪威的森林》這首直子最喜歡的曲子,茂密的森林深處又冷又黑,青春的我們一個人在黑暗的森林深處,進退不得,渴望有人相救。
年少的我們不知道什麼樣的愛是對,什麼樣的情是錯,不知道怎麼從逆流成河的悲傷中靠岸,更不知道如何從畫地為牢的囚籠中掙脫
作者村上春樹說:“當暴風雨過去,你不會記得自己是如何度過的,你甚至不確定,暴風雨是否真正結束了,但你已不再是當初走進暴風雨裡的那個人了,這就是暴風雨的意義”。
-
3 # 學打拍子
此書作者是曰本作家春上村樹寫的愛情故事,故事內容概括:書中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並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過程。中心思想是讓想死的人死去,想活的人活下來,作者真正要表達的是一種價值觀,人應該聽從內心的意願去過而活一生。這部小說似乎哲理性較強。
-
4 # 國學明志1、主要內容
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但後來木月自殺了,直子一人生活著。一年後,渡邊同直子巧遇開始了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眸子裡不時掠過一絲陰翳。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係,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還認識了和直子同一宿舍的玲子,在離開前渡邊表示永遠等待直子。
在一家小餐館渡邊結識了綠子,因為綠子問他借了《戲劇史II》的課堂筆記,以後就漸漸熟絡。當綠子的父親去世後,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顯得十分清純活潑。
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落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2、創作背景20世紀60年代,日本已經進入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人們的精神危機也與日俱增。物質生活的豐富與人的欲求膨脹,造成了精神世界的嚴重失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減少,心理距離拉大。生活在都市的人們像無根的浮萍,孤獨、虛無、失落,卻又無力面對強大的社會壓力。都市的繁華,掩飾不了人們內心的焦慮。而甲殼蟲樂隊唱出的曲子《Norwegian Wood》給了作者很大的靈感。那是一種微妙的,無以名之的感受。1987年村上春樹就以《挪威的森林》為書名寫了一本青春戀愛小說。
3、作品簡析
關於小說《挪威的森林》的主題,作者村上春樹曾經坦言是“戀愛”“現實主義”。但這種現實主義的戀愛只是小說的表象,筆者認為小說的真正主題是自我救贖。
自我救贖的前提是自我的迷失,這種迷失帶有青春期的普遍性,這也是小說《挪威的森林》持續人氣的原因之一。就如有16歲的幻想少男少女的存在就有瓊瑤熱一樣,有青春迷憫的少男少女存在,就有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的讀者。小說中的主人公們,大多是青春期迷失了自我的典型。無法確定自己在周圍世界中的位置的19歲左右的渡邊迷失了;對什麼都不明白,甚至表達都有困難的20歲直子迷失了;永遠17歲的木月迷失了;頭腦的螺絲不知飛到哪裡去了”的玲子迷失了;永澤、初美也都在青者期迷失了自己。恐伯只有綠子不曾迷失自己,對於綠子來說,她有的只是寂寞,是將那一顆顆緊閉的心靈之門敲很“咚咚”的衝動。對作者村上春樹來說,綠於是一片綠洲,是青春的沙漠上拯救乾涸的希望。她有的只是痛苦,是護理病人和夜書屋中不斷勞作的痛苦。一如基督耶穌,是作者懸設的拯救者。拯救者是蒙著痛苦來擺脫迷茫的陷阱的。當然,綠子也並不完全等同於耶穌,她的身上還有那種來源於本我的快樂。
雖然村上春樹一再刻意完成對意義的消解,但是從小說《挪威的森林》中出場人物的自我救贖的成功與否中我們看到,玲子和渡邊的自我救贖成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對他人的救贖中完成了自我的拯救。這也是小說《挪威的森林》未曾消解掉的意義。青春述茫的救贖之路不是兩性的情愛,而是對社會、對他人的關愛。這是因為這一切的根源,並非人的自然屬性所致,而是人的社會屬性使然,是這個冰冷冷的資本主義社會在作祟。
-
5 # 人比黃花胖了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最為人所知的一部愛情小說。
故事的主人公渡邊徹在神戶高中畢業後到東京的私立大學學習,在文學部專攻戲劇。他喜歡喝威士忌,白蘭地,愛看書和女人廝混。他不喜歡與人有深入的接觸。他的第1個戀人直子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木月和直子從小相識,就成了戀人,但是後來木月自殺了,直子一個人生活。一年後渡邊徹和直子在火車上相遇,便開始了交往。這時的直子非常的嫻靜靦腆,不過眼眸裡不時略過一絲陰翳。在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係,不料在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半年之後直子來信,說她進了一間遠在深山裡名為“”阿美寮”的療養院,那是一間集體治療精神病患者的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直子,他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也同時認識了和直子住在同一宿舍的玲子。在離開前渡邊表示會永遠等待直子。
之後,在一間小餐館路邊結識了小林綠子,綠子和渡邊同上《戲劇史Ⅱ》的課,她是大學一年級女生。綠子在東京內的大冢經營小林書店。她父母都因腦腫瘤去世,但綠子是個樂觀開朗型的少女,不過十分的情緒化,喜歡跟人賭氣,愛撒嬌。她會做關西風味的菜式,也喜歡抽菸。因為綠子問渡邊借了課堂筆記,兩個人便熟絡了起來,接下來便開始交往。
一邊與綠子交往,一邊渡邊內心十分的苦悶和彷徨。他念念不忘直子的纏綿的柔情,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與迷人的活力。不久卻傳來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開始了,失魂落魄的四處徒步旅行。直到他又遇見直子同房病友玲子。林子自小立志當職業的鋼琴家,但因精神病而被迫放棄,後來和跟他學鋼琴的男生結了婚。但一個跟他學鋼琴的13歲的女同性戀者,令她被人誤會也是同性戀者,引起了鄰居的非議。最後不得不與丈夫離婚。最後,渡邊接受了玲子的鼓勵,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挪威的森林》取自披頭士的歌曲。直子每次聽此曲必然覺得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迷失在又冷又凍的森林的深處。這正寫出了年輕人必須經歷的彷徨,恐懼,摸索,迷惑。渡邊不斷的想拯救自我迷失的直子,不過他也迷失了方向。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輕人,在都市的空間越來越狹小的與人的疏離感卻越來越大的對比中,慢慢失去了與人接觸的那種慾望,成了年輕人的一種自我的保護罩。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是用片段式來進行描寫的,但並沒有讓人覺得雜亂無章。小說中的人物都有強烈的都市化的標籤。人物背景都十分的簡單,而且沒有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無論是渡邊直子綠子,他們都追求純真的愛情和獨立的個性。
木月的死,直子的死,都是對自我的一種迷失,玲子有一句話“頭腦的螺絲不知飛到哪裡去了”把一種自我的迷失表達的那樣淋漓盡致。不過為什麼會迷失呢?他們所祈求的,既更是一種自我救贖。但是自我救贖的前提就是因為自我的迷失。
只有綠子不曾迷失自己,對於綠子來說,她有的只是寂寞,想將一顆緊閉的心靈之門敲的咚咚咚的響衝動。我不知道村上春樹為什麼為她取名叫做綠子,我認為她甚至是塊綠洲,如果青春有時是一片沙漠,那她的那片綠洲就是喚醒整個沙漠的希望。綠子身上永遠有那種來源於本身的一種快樂。哪一個讀《挪威的森林》的人會不喜歡綠子呢?
對於自我的迷失,自我的救贖,村上春樹描寫的其實非常的簡單,就是有人會成功,有人會失敗。木月的選擇是直子的愛情,渡邊的友情來進行自我救贖,結果收穫的卻是死亡。直子選擇的是渡邊的愛情和玲子的友情,當然還有逃避,但她對認為木月的死負有直接責任這條無可救贖的理由,最後還是以死亡來結束。與此相對的是玲子選擇是丈夫的愛情,但並沒有成功,住進阿美寮療養也是一種逃避,不過也沒有成功。玲子選擇了與直子和渡邊的友情,並且抱著不願在阿美寮呆到發黴的決心,最終迴歸人間,取得救贖的成功,也解救了迷失中的路邊徹。村上春樹描寫的很有意思,玲子與渡邊的自我救贖成功是因為他們也在對別人進行救贖。
《挪威的森林》是我閱讀村上春樹的第一本小說。一下子就讓我喜歡上了這位作家,所以之後陸陸續續讀過他不少作品。
-
6 # 迪漂中國大叔看世界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採第一人稱及對話的方式書寫。
故事講述在1987年,已經37歲的“渡邊徹”,乘飛機到達德國漢堡機場,飛機降落的時候飛機上播放著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渡邊徹因此回憶起18年前死去的某位女性。
渡邊徹一直遊走在精神不是很穩定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故事的開始是直子自殺,渡邊徹與綠子重新開始而結束。小說中的關係比較複雜,從而描寫了感情的掙、迷惘。
關於春上春樹的這本小說,就像“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在讀這本小說的時候都有很強的代入感,結合自己當時心境,不同的時候理解都不一樣。
-
7 # 可樂06
1、主要內容
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但後來木月自殺了,直子一人生活著。一年後,渡邊同直子巧遇開始了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眸子裡不時掠過一絲陰翳。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係,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還認識了和直子同一宿舍的玲子,在離開前渡邊表示永遠等待直子。
在一家小餐館渡邊結識了綠子,因為綠子問他借了《戲劇史II》的課堂筆記,以後就漸漸熟絡。當綠子的父親去世後,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顯得十分清純活潑。
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落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2、創作背景
20世紀60年代,日本已經進入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人們的精神危機也與日俱增。物質生活的豐富與人的欲求膨脹,造成了精神世界的嚴重失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減少,心理距離拉大。生活在都市的人們像無根的浮萍,孤獨、虛無、失落,卻又無力面對強大的社會壓力。都市的繁華,掩飾不了人們內心的焦慮。而甲殼蟲樂隊唱出的曲子《Norwegian Wood》給了作者很大的靈感。那是一種微妙的,無以名之的感受。1987年村上春樹就以《挪威的森林》為書名寫了一本青春戀愛小說。
3、作品簡析
關於小說《挪威的森林》的主題,作者村上春樹曾經坦言是“戀愛”“現實主義”。但這種現實主義的戀愛只是小說的表象,筆者認為小說的真正主題是自我救贖。
自我救贖的前提是自我的迷失,這種迷失帶有青春期的普遍性,這也是小說《挪威的森林》持續人氣的原因之一。就如有16歲的幻想少男少女的存在就有瓊瑤熱一樣,有青春迷憫的少男少女存在,就有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的讀者。小說中的主人公們,大多是青春期迷失了自我的典型。無法確定自己在周圍世界中的位置的19歲左右的渡邊迷失了;對什麼都不明白,甚至表達都有困難的20歲直子迷失了;永遠17歲的木月迷失了;頭腦的螺絲不知飛到哪裡去了”的玲子迷失了;永澤、初美也都在青者期迷失了自己。恐伯只有綠子不曾迷失自己,對於綠子來說,她有的只是寂寞,是將那一顆顆緊閉的心靈之門敲很“咚咚”的衝動。對作者村上春樹來說,綠於是一片綠洲,是青春的沙漠上拯救乾涸的希望。她有的只是痛苦,是護理病人和夜書屋中不斷勞作的痛苦。一如基督耶穌,是作者懸設的拯救者。拯救者是蒙著痛苦來擺脫迷茫的陷阱的。當然,綠子也並不完全等同於耶穌,她的身上還有那種來源於本我的快樂。
雖然村上春樹一再刻意完成對意義的消解,但是從小說《挪威的森林》中出場人物的自我救贖的成功與否中我們看到,玲子和渡邊的自我救贖成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對他人的救贖中完成了自我的拯救。這也是小說《挪威的森林》未曾消解掉的意義。青春述茫的救贖之路不是兩性的情愛,而是對社會、對他人的關愛。這是因為這一切的根源,並非人的自然屬性所致,而是人的社會屬性使然,是這個冰冷冷的資本主義社會在作祟。
-
8 # 我說白話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動人心絃的、平緩舒雅的、略帶感傷的戀愛小說。
村上春樹說“要寫一部轟轟烈烈的,純粹的愛情小說”。於是就有了《挪威的森林》。
書中內容簡單來講就是村上春樹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講述了男主人公渡邊在直子與綠子兩個女孩間反覆的故事。
直子與綠子就像是經典的“紅玫瑰與白玫瑰”,“硃砂痣與白月光”。
直子是一個憂鬱素淡的女孩。她有著畸形病態的心理,也因此住進了療養院。對療養院的描寫也十分有趣,療養院在深山老林裡,與世隔絕。與世界唯一的聯絡就是與渡邊的書信以及他來探望。
而她反覆提到的一口井:一口在森林邊緣的一旦墜入就只有孤獨相伴直至死亡的井。進入療養院就是進入了這樣的一口井裡。
渡邊也許並不愛直子,只是代替好友木月照顧直子,而直子也把渡邊當做木月的替身。
綠子是一個與直子完全相反的人物,她活潑開朗,性格熱烈,即使面對親人離世也能擦乾眼淚好好活下去。在面對生活的種種刁難,她沒有像直子一樣選擇逃避,而是堅定的面對。在她得知渡邊在自己與直子之間猶豫不決的時候,縱然喜歡,但也願意放手讓渡邊暫時冷靜一下。
直子與綠子這樣兩個完全相反的人,互相豐滿了人物形象。
《挪威的森林》你可以理解為這樣的一篇轟轟烈烈的,純粹的愛情小說,也可以有更深層的解讀。
那個在深山老林裡與世隔絕的療養院,以及渡邊想得又得不到的直子代表著渡邊的理想世界,而綠子,那個“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的女孩代表著現實世界。
理想世界是如此的冰冷,遙遠,觸不可及,但渡邊一直心心念念,渴望擁有,而直子自殺,渡邊的幻想也破滅,他只能回身投入熱情的現實世界,好好的活。
故事不僅是對兩個女孩的猶豫不定,也是對追求理想世界與現實生活之間的掙扎,思考。
其中,“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句話在小說中反覆的出現。
人活著就一定會經歷很多的死亡,而活著的人就會承載這他人的死亡而活下去。
唯死者永恆,想來不甚悲涼。然而人生就是這麼個樣子,世事的長河還是要流往其應流的方向,即使再竭盡人力,該受傷害的人也無由倖免,該活下去的人還是要接著活下去。
文中還有很多語言充滿深意,值得細細品味。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拙見。
-
9 # 醉舟小劇場
挪威的森林主要講述六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但後來木月自殺了,直子一人生活著。一年後,渡邊同直子巧遇開始了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眸子裡不時掠過一絲陰翳。
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係,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還認識了和直子同一宿舍的玲子,在離開前渡邊表示永遠等待直子。
後在一家小餐館渡邊結識了綠子,因為綠子問他借了《戲劇史II》的課堂筆記,以後就漸漸熟絡。當綠子的父親去世後,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顯得十分清純活潑。
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落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
10 # 中國茶界
很久之前看過書還有電影,但是過去太久記憶已經模糊,只記得大片的綠色,安靜陰鬱的氛圍,還有主角矛盾痛苦的內心,為什麼一定要選擇死亡的木月和直子。《挪威的森林》太出名了,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村上春樹、沒看過書或者電影,但每一次都不能夠完完全全理解書中的世界,所以需要一次又一次補課。 它就像一首未讀完的詩、一部未看完的電影、一個沒有理解清楚的人,等著我再一次伸出手去觸控。
這裡就《挪威的森林》這個故事把書和電影混合談論了,不要太較真區分。
先不說電影版本拍的成功與否,首先要感謝陳英雄導演在2010年把《挪威的森林》搬上了熒幕,是因為他我們才得以有幸看到精彩的文學作品到視聽的藝術形式的轉換,一種不一樣的表達方式。相信有一部分觀眾是在看過電影后又再去尋了文字版,這無疑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了這個作品,擴大了《挪威的森林》的傳播和影響力,從這一方面來說,陳英雄他還是有功勞的。
也許你會說,村上春樹這麼優秀,《挪威》這麼出名,人家才不屑於一個二三線導演替他做宣傳,別搞笑了!
這麼想未免太功利了,也未免想多了。
陳只是以一個導演編劇的角度去尋找合適的題材、喜歡的故事,去完成藝術形式的表達而已。作為一個導演,他也有表達出自己的電影風格的權利,每一個人對一部作品都有著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完完全全為觀眾而作,去迎合觀眾的口味。百分之百的完美是不可能的,在多個角度,多個側面中能選取一部分把它表達好已是不錯了,如果側重了此你們會說偏頗了彼,反之亦然。
但顯然很多人不會這麼想,自電影版的《挪威》面世,就一直被村上春樹的書迷所詬病,說他毀了原著,也毀了大家心中的“渡邊君”。可能你忘了,這部電影,村上春樹本人可是親自參與了編劇的,所以,電影之於原著的改動,作者本人是同意並且知曉的。
呈現出一部電影(兩個多小時的時長)的難度不僅僅在於村上這部“私人性質”的代表作之難以處理,還在於陳英雄已經形成的一貫風格:一種貌似一團和氣的清新暖調,身在西方的陳英雄帶著東方情結審視著東方文化。它是《挪威的森林》,或者說一切處理“青春”這一主題的作品首先要直面的芒刺。
雖然陳英雄較好地忠實了原著,保留了原著的線索與人物,將小說裡的“傷痛之美”用舒緩的影像風格表達了出來,但是,他並沒有能將村上春樹絕美的文字、細節和意境影像化,也沒有將原著裡年輕人對於生與死的思考,生命真諦的追尋,透過性來探究存在的意義,以及對於自我和愛情的誠實等意念,美好且發人深省地呈現出來。
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這些註定日本文學與中國文學是有差別的。
中國古代講究文以載道,勸世教人,一篇文章不說個理立個意就跟吃飯沒吃主食一樣,就跟我們小時候唸書總是要叫我們寫中心思想一樣,不管讀懂沒讀懂,主題是要搞清楚的。可是日本文學似乎不太講究這個,他們的小說很散文化,情節也很鬆散,比如雪國,失樂園什麼。它只是把事情說出來,把狀態鋪陳到讀者眼前,並不提供明顯的立場,很開放,是好是壞盡由讀者解讀,體會了就好,感受過就好,不一定要學會什麼,就是那種讀過之後無法複述出來的感受。
村上老喜歡說什麼超越,善與惡的存在,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類似的話。所以我覺得,日本文學更多的是哲學上的思考,村上本人活得也足夠超然。
“所謂成長,恰恰就是這麼回事,就是人們同孤獨抗爭、受傷、失落、失去,卻又要活下去”。
木月、直子、渡邊,他們三個就像一條線上的三段,界限分明,木月毫無猶豫的跳下了懸崖是一段,直子半截身子掉在懸崖邊上,讓渡邊拉著他的手想要掙扎著回到地面是一段,渡邊的身體則完完全全站在地面上的人這又是一段。渡邊並不是毫無恐懼的,得知直子最後還是選擇死亡時,他一個人在冰冷的海邊,撕心裂肺的痛哭,彷彿快被死亡吞噬了……但最後他能夠掙脫恐懼又回到現實中來,他和綠子一樣,選擇了堅強地活著。
《挪威的森林》,不只是一本小說,也不只是一部電影,更是我們已逝的信仰、青春和愛情
-
11 # 一界微塵
《挪威的森林》的故事套路是日本比較流行的:兄弟死了,我來繼承兄弟的事業和女人。
不過這種轉變可以表達很多東西,很多動漫表達的是根性與毅力,情感的純粹。村上春樹的作品基本上表達戰爭後的思考,人類對戰爭和死亡的悲痛,這種悲痛讓人扭曲和麻木。
這部作品是村上春樹早期的作品,模仿了托馬斯•曼的《魔山》。作者前後兩次去過精神病院的療養院,原本以為自己面對死亡與離別是超脫的,其實誰也不能置身事外,無人倖免。人間的大悲痛就是生離死別,幸福得來不易,當下得一切才是你該珍惜的!
-
12 # 趙袁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所著的長篇愛情小說,故事主要講述主角在情緒不穩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
-
13 # 太公門文化觀天下
挪威的森林》具體講的是什麼?
我讀《挪威的森林》——
先說說日本。在東海上空,俯視日本列島,如蠶蛹伏在湛綠的桑葉上。日本列島在大陸板塊的邊沿,歷來多火山、地震,自然災害頻發。歷史上,日本學習了中國的儒家,引入了佛教思想。為什麼學不了道家、道教思想呢?道家思想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不是指不作為,以自然為本,人與自然合一。日本因為地理氣候等因素,在自然中無法追求終極的和諧,於是特別注重靜美人生。人生最快意莫過於有一個優美、雅緻的死亡。形成了獨特的死亡文化觀念。古代日本上層人物特別喜歡漢語,都以能謅幾句漢語詩為高雅。他們又透過自己的改造,創造出了有日本特色的詩歌——俳句和和歌。在有紀念意義的時刻,來上兩首,歌以詠志吧。
戰國時代的三雄之一的織田信長在他輝煌人生的起點“桶狹間夜戰”和終點“本能寺之變”的兩次吟唱,讓這首叫做《敦盛》的和歌:
人間五十年,去事恍如夢幻;天下之內,豈有長生不滅者。
同時代大將上杉謙信:
一期榮華一杯酒,四十九年一睡間;生不知死亦不知,歲月只是如夢中
還有中國人熟悉的豐臣秀吉
我如朝露降人間,和風櫻花隨春謝。四十九年一朝夢,一期榮華一杯酒。
明智光秀:
順逆二無道,大道貫心源,五十五年夢,醒時歸一眠.
人生比如草露,來日苦多。生如夢起,死如夢滅。這種思想籠罩東瀛四島,彌久而不散
自然無情,世事難料,惟有死亡是確定無疑的。無法選擇人生,何不選擇自己的死亡呢?近現代,日本的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太宰治、芥川龍之介等文學大家都自己選擇了自己的與世長逝的儀式。最後的劫波,他們沒有選擇涅槃。如果可能,他們可能打包把自己的經歷一起帶走,在一縷青煙中,了去一切。
想說說《挪威的森林》木月的自殺、直子的自殺。
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木發現他的心靈有一層無形的膜,隔絕著外界。生於世間,他不喜歡紛繁複雜的外界,但他由不得不與外界溝通。雖然他有自幼青梅竹馬的親密愛人直子。在發現自己無法融入現實生活的時候,他心裡充滿恐懼。他期望和直子靜好人生。但是他與世界的不相容會把他親愛的人拖入無底的深淵。絕望的陰影占有了他。木月也沒有放棄努力,所以有了三人約會,戀人最私密的相會成了三人的郊遊、聚餐等等人生閱歷和社會活動。渡邊是他適應社會的試金石,是他看清世界的眼睛,他想適應他面對的世界。然而常識告訴他,渡邊終究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遠離他,在他適應這個世界之前。或者他曾懷疑自己是不是永遠離不來渡邊。他不得為獨自面臨這個世界的風風雨雨。他的苦惱無人傾訴,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獨自面對的。他努力了,但是仍陷入空蕩蕩的黑洞中。無助的情緒引導著他走向了提前離開這個世界。給直子自己應有的美好人生,把直子留給愛她的人,是他在掙扎之後唯一的選擇。這是他能展現給直子最大的愛。像在絕境之中,他把糧食和水留下來,自己選擇結束自己,讓所愛的人生存下來,能體味生活的美好。在絕望和博大的愛的支配下,木月採用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他把直子留給了這個世界,留給了渡邊。
有人說“直子用她純樸火熱的愛情以身殉情的的悲劇人生,抒寫了一代人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和煉獄般的精神歷程”,我沒看出來。木月的死,直子很悲痛。更讓她不安的是,青木自殺前為什麼要和渡邊在一起。在青木的最後時刻,他說了什麼。天之大德育曰生。有情物留戀紅塵,本是人之本性。直子沒有隨青木去,而是到了東京,開始新的生活。當她生日邀請渡邊,並依偎在渡邊懷裡時,她已經期待放下青木。當她獻上她的第一次時,是她走向新生活的決心。她和青木心心相印,自然知道青木毅然決絕的動機和目的。她知道,積極尋覓新的生活,或許就是完成青木的遺願。朝夕相處或許並不是愛的唯一方式。在愛的注視下,幸福的砍柴擔水,關心糧食和蔬菜,可能是實現愛的最好方式。生活並不存在唯一的形態。
直子開始了新的生活,她堅定的走在深秋的東京街頭,雖然只是默默的邁著腳步,但她走出來了,而且走的很遠很遠。
若無宗教情節,人生的意義何在?莫過於負愛前行。心靈不再孤單,步履不再沉重,前途不再飄忽,歸途不再幽暗。有些人有生無愛,有些人有愛有生,有些人有愛卻難生。青木愛的深沉愛的執著,卻無法生活。直子走在醇厚清切的情感中,一把打開了生活的大門。
世界那麼美好,人生又是那麼無奈,對有些人而言,情感是人生行囊裡的食量,他們是幸福的。對於有些人,情感是人生渡船的壓艙石。無論走多遠,經歷多久,依然沉重,依舊放不下。
直子多次向渡邊說起的“井”,在他們需要遊歷的地方有一眼深深的井,不知道確切位置,確切的是井真實存在。埋沒在隨風起伏的草叢中。別人找不到,只是存在自己的心裡,而且知道不知何時何地,有意無意之中,自己會跌落下去。對井的憂慮吞噬了對未來的信心。
直子的悲劇在於她放不下壓艙石,她不敢看她的背影,她知道那是青木依舊追隨著她。愛是那樣強大的力量,像武林高手的內功,卻無法化作動力。身體先前,目光卻向後。分裂的精神狀態,依舊像惡魔吞噬了她所有的努力。自殺是她性格的宿命,是她的無法不做出的選擇。
形容人壞,說“德不配位”。其實,每個人的性情如皿器,容量自有大小。切莫負載過多,即使是純潔無瑕的情感。有時候想寧做寡情人,莫做留香處。
本來最想說的是初美的死。太長了就此打住吧。
-
14 # 來樂山
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但後來木月自殺了,直子一人生活著。一年後,渡邊同直子巧遇開始了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眸子裡不時掠過一絲陰翳。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係,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還認識了和直子同一宿舍的玲子,在離開前渡邊表示永遠等待直子。
在一家小餐館渡邊結識了綠子,因為綠子問他借了《戲劇史II》的課堂筆記,以後就漸漸熟絡。當綠子的父親去世後,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顯得十分清純活潑。
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落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
15 # 貳菇娘
以前看不懂,現在再看一次,發現滿滿的都是青春和故事!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的一部愛情長篇小說,也是很多80、90後的愛情啟蒙書。
書中描述了一個男孩傷感的青春愛情故事,在這片青春的森林裡,道盡了少年男女的失落和成長。
主人公渡邊在有心理問題的直子和活潑開朗的綠子之間徘徊,不知作何選擇。直子是他和死去的朋友目月的女朋友,一次偶然的相遇,讓他覺得有責任照顧直子。但他對直子的愛也是毋庸置疑的,他說“我仍然在愛直子,儘管愛的方式在某一過程中被扭曲得難以思議……我在自己的心田中為直子保留了相當一大片未曾被人染指的園地。”他甚至把直子放進自己的未來規劃裡,甚至等她病好接到自己的身材,開始新的生活。
在直子有精神問題住進療養院期間,渡邊遇上了率真直爽的綠子,她對渡邊一往情深,只是渡邊依舊沉浸在對直子的感情裡,認為自己有責任去照顧和愛她,不能三心二意。直到綠子離開了他,他才意識到自己愛上了綠子,感受到世界的真實與愛。
這場十九歲的情感矛盾伴隨直子的死而結束,渡邊在愛與被愛之間得到成長。
村上春樹說“少年時我們追求激情,成熟後迷戀平庸,在我們尋找、傷害、背離之後,還能一如既往地相信愛情,這是一種勇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生活還是要繼續,渡邊最後意識到自己愛上了綠子,他想從新開始,於是打電話給綠子,想和她攜手開始新的人生。
看了這本書,我想說,誰的青春不迷茫,愛過,迷茫過,痛過之後,願你有從新去愛和接受愛的勇氣。
-
16 # 高鷲城主
用村上春樹自己的話來說:當我在寫挪威的森林時,我也不知在寫什麼。事實的確如此,儘管一個作家在寫之前會有提綱,但寫作過程中常面臨打破與重構。最後的成稿,與此前的設想,完全兩重天地。
挪威的森林從故事層面來說,並不是多麼優秀。它更像是作者的意識流動,隨意凝固成文,就像他喜歡的爵士音樂一樣。因此,它的成功之處在於整體情境的塑造,其中貫穿著反殘酷物語式的平白敘事,寫出了青春迷失的普遍性。
不是隻有活躍的少年才有青春。即便是再平凡、再曲折的少年,也有自己的青春。渡邊徹就是這樣的少年。誰的青春不迷茫呢?但總是有記憶的閃光,某種情愫的停滯沉澱,以及在一杯酒、一首歌中的沉默過往。
可以說,挪威的森林正是因為寫出了青春的平凡,才更能讓讀者感同身受。所以,渡邊君只是一根手指,他指的是月亮的方向。
回覆列表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做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
故事講述了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一場自我成長的旅程。
內容簡介:
渡邊的第一任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的同學木月的女友,後來木月自殺了,直子就一個人生活。在一年後,直子和渡邊相遇了,並開始了交往,這時的直子已經變得嫻靜靦腆,但眸子裡不時的掠過一絲陰翳。在直子20歲的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關係,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所蹤。
直到幾個月後的某一天,直子突然來信說她住進了一座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便前去探望,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並且認識了和直子在同一個宿舍的玲子。在渡邊離去前表示會永遠等著直子。
在一家小餐館渡邊結識了綠子,因為綠子找他借了《戲劇史‖》的筆記,從此後兩人就漸漸熟絡了起來。當綠子的父親去世後,渡邊便開始了和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和內向的直子正好相反,顯得非常青春活潑。
在這期間,渡邊顯得非常苦悶和彷徨,一方面念著直子的病情和似水的柔情,另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的大膽表白和迷人的青春氣息。在不久後就傳來了直子自殺的訊息,渡邊在失魂落魄的情況下開始了四處的徒步旅行。最後,再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開導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