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六仔媽媽

    孩子都是投奔父母而來的,在孩子的幼年時期,也就是0-6歲是他們大腦發育、人格健全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他們是最脆弱,也是最需要父母無條件關愛的時期,如果父母不能給予及時的陪伴、呵護與照顧,長大後的孩子可能會與父母關係比較疏離,極度缺乏安全感,容易孤僻、膽小、自卑、退縮,在人際交往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制約著事業成就高度。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童年也是寶貴而短暫的,過錯了陪伴或許一生都難以彌補。在我看來,只要父母是真心實意想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那孩子就一定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哪有父母想要去忍受骨肉分離之苦。

    每每看到那些孩子目送父母遠行外出打工的鏡頭或文字,我都會不自由自主地淚目。因為聽著孩子的哭鬧著要爸媽,有哪個做父母的會不糾心,但之所以選擇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的家長,更多是一種對生活的無可奈何吧。

    這裡我想給提出幾點善意的建議:

  • 2 # 安辭媽

    我覺得留守兒童和從小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在社會上最大的區別就是不自信,會錯過很多機會。

    比如我和我的老公就是一個例子:

    我從小是一名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爺爺奶奶很愛我,但是缺少了父母的陪伴,總覺得童年是不完整的,缺乏安全感,和父母關係疏遠了,也習慣了孤獨。

  • 3 # 龍豬爸

    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很容易被忽視。尤其對於留守兒童而言,長期缺乏家庭教育所引起的心理問題應引起最大關注。留守兒童的主要心理問題是自卑感增加,性格抑鬱,自我封閉,孤獨和疏離,以及一些兒童的仇恨和仇恨心理變形,甚至表現為暴力、孤獨、脆弱和對家庭的渴望,而這已經成為留守兒童最大的心理問題。

    1.柔弱內向

    留守兒童從小就離開父母,嚴重缺失父母的照顧。儘管有些人在祖父母或親戚的監督下,但這與父母的照顧完全不同,當他們遇到麻煩時會感到無力和無助。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將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缺乏情感關懷和溝通容易產生心理障礙,與父母的長期隔離使留守兒童無法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父母的照顧。遇到了困難,無法獲得父母的情感支援。這已經形成了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例如,情緒脆弱,焦慮和自閉症,缺乏自信,悲觀情緒和負面情緒。

    2.自卑心理障礙

    大多數留守兒童有比較的強烈的自卑感。當父母不在身邊時,他們似乎失去了強烈的依賴和保護。因此,與父母在身邊的一些孩子相比,他們更容易遭受自卑的心理障礙。沒有信心,學習也不會太好。

    3.孤獨與無助,親情飢渴

    父母外出時,孩子在家中會感到空虛和孤獨,這可能會引起諸如動盪和沮喪之類的問題。家庭的舒適和照料在兒童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多數留守兒童處於身心快速發展時期,他們對自己的變化和人際交往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但是,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時間不給孩子打電話,寫信或見面一次來維持家庭關係,孩子很難與父母交換意見,並且父母也難以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照顧。有些父母多年沒有見過孩子,孩子們已經忘記了父母的面孔。

    4.對父母的不滿

    少數孩子不瞭解父母,認為自己的家庭很貧窮,父母沒有本事,才會外出打工,因此會導致各種對父母不滿。有的孩子身子在自己父母回家後選擇疏遠父母,對父母有情感上的障礙。

    5.由心理問題引起的行為問題

    近年來,關於留守兒童的非法和刑事問題越來越多。留守兒童殺害母親的案件是整個社會的悲劇,此外,還有不少留守兒童受傷的事件。由於缺乏適當的安全教育和疏忽,留守兒童的事件仍然很普遍,而傷害人的大多數是鄰居或親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五穀雜糧可以增強免疫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