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晴愛睡覺

    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劉娥沒有武則天政治手段高

    劉娥的丈夫活著的時候她沒什麼政治手段,沒爭取到政治資本,起點比較低,完全是靠太后起家的。她本人也不夠心狠手辣。

    第二,皇帝不是劉娥的親兒子

    武則天的兒子是皇帝,親兒子;宋仁宗卻不是劉娥的親兒子,完全是因為宋仁宗的軟弱縱容才造成劉娥專權,如果宋仁宗強勢一點,完全可以把她抓起來殺了,還有她什麼事!

    第三,宋朝的政治環境不如唐朝

    宋朝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帝同意大臣還不同意呢;而且程朱理學興起,女人都要講求三從四德的,整體社會環境都意味著她混吃等死就行,篡位太難!

  • 2 # 蒲食坊

    歷史上的劉娥,像極了,她協助自己的夫君處理朝政,也控制自己的兒子,垂簾聽政,,她也被被譽為“武則天第二”,但劉娥為什麼沒能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呢?我分析出以下幾點原因。

    1、祖宗之法對女後擅權早有防範。

    宋朝吸取了漢朝、唐朝存在的女後干政、外戚專權和宦官擅國等沉重教訓,制定了一套“祖宗之法”,“祖宗之法”的核心在於想盡一切辦法,強化皇權,防範對皇權的佔有,其中女後干政更是重點防範物件,史稱宋朝“女子之防尤嚴”。

    宋朝防範女後和外戚干政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選擇皇后時特意選擇普通官宦之女,而不像漢朝、唐朝那樣從豪門士族中選擇,因為豪門士族人才眾多,豪門之女一旦成為皇后,很容易引薦其家族男性入朝為官,形成外戚勢力。關於這一點,就連劉娥本人都有清醒認識,她在給自己兒子宋仁宗選擇皇后時就堅持這一標準,選了已故中書令郭崇的孫女為皇后。

    宋朝皇帝在位期間,不允許後宮嬪妃插手政事,只有當新君即位,年幼不能處理朝政時,才允許太后垂簾輔政,但一旦新君成年,具備了處理政事的能力,太后就要還政於皇帝,不能長期把持朝政。宋仁宗曹皇后、宋英宗高太后、宋神宗向太后……等等皇太后,都曾充當過垂簾聽政的角色,但她們沒有完全把持朝政。

    宋朝三百餘年曆史,只有劉娥是唯一例外,她不僅在宋真宗在位期間就幫助皇帝處理政事,還公然參與宮廷政變,與宦官和文官集團爭權。

    宋仁宗成年以後,劉娥也一直把持朝政,不肯將權力還給宋仁宗,正因為如此,劉娥才成為最接近武則天之人。

    2、文官集團對女後專權的強力制約。

    對皇帝而言,宦官、女後、外戚、武將都是皇權的威脅,不可以完全信任,甚至要重點防範,但士大夫階層飽讀聖賢書,講究忠君愛國,他們不可能做出謀逆造反、威脅皇帝這種事,是最值得信賴的物件,因此宋朝始終堅持優待士大夫,奉行“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方針。

    宋朝透過大開科舉、提高文官待遇、崇文抑武等措施,促使了文官集團的形成,文官集團對皇帝感恩圖報,自然也要發揮在鞏固皇權方面的作用。宋朝的文官集團對宦官、女後、外戚和武將群體有著極強的防範心理,這種防範心理甚至比皇帝本人還要強烈。

    宋真宗的郭皇后駕崩後,趙恆本想冊立劉娥為皇后,卻遭到宰相寇準、李迪等人的強烈反對,他們反對的理由是“劉娥出身微賤,不可以為一國之母”,實際上寇準看出了劉娥的野心,擔心她將來會干預朝政,才會搬出“出身論”的論調,趙恆雖然不情願,但寇準等人言之有理,他也無可奈何。

    宋仁宗時期,劉娥專擅朝政,表現出想要做女皇帝的強烈意圖,但她知道自己最大的障礙就是文官集團,於是不時試探文官們的口風。她身為皇太后,卻違反儀制身穿皇帝才能穿的袞衣,此舉遭到文官們的強烈反對,但劉娥我行我素,還旁敲側擊地問大臣如何評價武則天,大臣們裝傻充愣地說武則天是唐朝的罪人,差點就斷送了大唐的江山,劉娥聽了無言以對。

    當然,朝臣中不乏溜鬚拍馬者,有人上書請劉娥“行武后故事”,有人獻《武后臨朝圖》,劉娥藉機又問朝臣意見,魯宗道當面質問道:“太后這樣做,將當今皇帝置於何處?”

    劉娥一看文官集團大多數人都不肯擁護自己,自己想要做女皇帝實在是困難重重,於是乾脆演了一齣戲,把鼓動她稱帝的奏章撕碎扔到地上說:“我不做這種對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3、劉娥缺乏強大的家族和外戚背景。

    在男權時代,女後專權已屬不易,想要做女皇帝,更是難上加難,僅靠自己一個人是不可能的。強如武則天,鬥敗了天底下所有敢於公開反對自己的男人,就連自己親生兒子都不放過,仍然要重用外戚也就是武家人,如武承嗣、武三思等。在武則天看來,這個世界所有人跟自己都不親近,都不值得自己信任,只有姓武的才是真正的自家人,她甚至想讓自己的侄子做太子,繼承江山,而像呂后這樣的女強人,也特別重用呂家人。

    劉娥也想這麼幹,但她不具備條件。劉娥自幼父母雙亡,被姥姥家撫養長大,而姥姥家極為平凡普通,沒有任何背景,劉娥甚至連一個堂兄弟、表兄弟都沒有,她想要提拔重用自家親戚,卻一個親戚都找不到,最後不得已居然讓自己的前夫龔美改姓劉,當了自己哥哥,甚至只能給前夫跟別人生的兒子加官進爵。

    可以說,跟武則天、呂后、慈禧等女強人相比,劉娥是真正最可憐的“孤家寡人”,她雖然執掌朝政,卻不可能事必躬親,又沒有外戚幫助,最終還是隻能依賴文官集團治理天下,這就決定了她一個人無法與整個文官集團對抗。

    總結

    綜觀劉娥的成長過程,她之所以無法像武則天那樣成為一代女皇,既有劉娥本人缺乏家族外戚背景的原因,也有文官集團對女後干政的強力制約,但從根本而言還是宋朝“祖宗家法”的作用,足見健全的制度體系對皇權而言何等重要。

  • 3 # 週一文

    劉娥沒有和武則天那樣稱帝,我認為根本原因是:劉娥在權力與名譽之間,她選擇了名譽。我們來看看她的主要經歷:

    (1)機緣巧合成為宋真宗皇后。劉娥原為銀匠龔美之妻,兩人到京城賣藝為生。劉娥早前學會了一種鼗鼓,京城人沒有見過這種鼓,加之劉娥長得十分漂亮,所以去看她表演的人很多,此事驚動了此時還是襄王的趙恆。趙恆從龔美那裡買下了劉娥作為侍女,兩人如膠似漆,不料趙恆乳母嫌劉娥出身低微且已婚過,於是向太宗告發。劉娥被逐出襄王府,但趙恆仍舊暗暗保持著與劉娥的關係。後趙恆即位(即宋真宗),公元1012年十二月,劉娥被冊為皇后。劉娥從賣唱的藝人也就是普通庶民成為人人景仰的皇后,從她的經歷來看也是相當曲折的。

    (2)劉娥的政治作為。宋真宗駕崩後,11歲的趙禎即位(即宋仁宗),劉娥作為皇太后實際處理政務,開創北宋太后"垂簾聽政"的先河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太后垂簾聽政制度。劉娥是極具政治才幹的,在此期間,一方面剷除了奸臣丁謂,奪回大權,還遏制住了狂熱的北宋推崇道家的活動,較好地調整了社會風氣;另一面劉娥主張並大力實施興修水利政策,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的發展,可以說在穩定朝廷局勢和發展社會經濟方面,劉娥作為一個女性,她的貢獻頗大,我認為劉娥政治才能是非常傑出的。

    (3)劉娥有沒有動過登基為帝的念想呢?有的,她也想建立自己劉氏宗廟,但遭到大臣們的反對也就此作罷。明道二年劉娥由於自知時日不多,在舉行祭祀太廟大典的時候要求穿上天子的服飾,群臣雖然反對但鑑於劉娥的權威給劉娥象徵性地穿上了有些改動的天子龍袍,隨後劉娥就徹底還政於劉禎。在她垂簾聽政期間,有個叫程琳的大臣獻上武后臨朝圖,劉娥看到此圖就立即把圖扔到地上並且大罵程琳:"我不能對不起祖宗先輩,我不是,也不想作為武則天第二",。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社會不像現代社會實事求是的對她們進行評價,男尊女卑思想是非常嚴重的,在同等條件下,女性地位是相當低微的,像武則天稱帝這樣的行為是要被後人唾罵的。

  • 4 # 蕭看古今

    我們要分析劉娥為什麼沒有和武則天一樣稱帝,就得從主客觀兩方面來比較二者的不同。

    一·主觀方面的個人因素

    第一點,我們來看她們的家庭出身,武則天出身於名門貴女是官二代,她的父親是武士彠,唐朝開國功臣,封應國公,豐富的家族資源受到的教育和見識非一般普通人可比,而劉娥呢,出生不久便成為了孤兒,被寄養在外祖父家,得到的教育和見識比不上武則天,孃家對自己的幫助也比不上武則天。

    第二點,我們來比較她們二人心機能力,耍陰謀詭計的水平。武則天十四歲進宮,從武才人到高宗皇后,在後宮中憑藉著出色的演技,心狠手辣的手段,在李治上位後,打敗蕭淑妃,掐死親生女兒嫁禍王皇后,最終鬥敗王皇后,成功上位皇后之位。我們來看看劉娥,劉娥是真宗繼位被接入宮中,此時她二十九歲,後宮爭鬥激烈程度也沒有武則天時期殘酷,就論陰謀詭計和心狠手辣拍馬也趕不上武則天,畢竟武則天在後宮經歷時間久,鬥爭經驗豐富,見多識廣。這也說明劉娥心性還是善良一點,心沒那麼黑,也沒那麼狠。

    第三點,我們來看看她們的掌權時間。武則天加號“天后”稱號後與高宗並稱二聖參與朝政到武則天去世,有長達三十一年,在稱帝之前就參與、掌控朝政有十六年,這麼長的時間,足夠她排除異己,將反對自己的人一網打盡,提拔忠於自己的人;劉娥在真宗死後掌控朝政到她死亡時間為十一年,就從掌權時間來說遠遠短於武則天,沒有足夠的時間謀劃皇位。

    二·唐朝和宋朝客觀情況對比

    第一,二者面對的反對力量不同。武則天上位的反對力量主要是李唐宗室和關隴集團,而她透過文武科舉提拔上來的人是她的堅定支持者,關隴集團在高宗時二人就合力打垮了,加強了皇帝的集權,至於宗室,也在武則天多次打擊下已無力抗衡。而劉娥稱帝的反對力量是整個文武集團,宋朝是趙家與士大夫治天下,文官的權力極大,有不殺士大夫之言,對反對派的懲罰一般也就流放邊疆,如果想殺盡反對者必招致滿朝文武的反對,不像武則天可以用酷吏政策趕盡殺絕。

    第二,科舉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儒家思想進一步發展,使得女子稱帝難度加大。唐朝的官員科舉不是主流,唐朝科舉錄取人數少,開場次數也少,當官途徑多種多樣,對官員思想的教化不像宋朝那麼強,忠君思想也沒那麼根深蒂固。而宋朝科舉大力發展,科舉做官成為主流,儒家官員成為最大的勢力,那麼儒家忠君思想就不是唐朝可比的,如果劉娥敢稱帝必將使得滿朝儒臣反對。再者唐朝思想更開放,多元,那麼離經叛道女子稱帝也不足為奇,而宋朝儒家禮教對女子思想的控制進一步加強,想擁有稱帝思想更難啊。

    第三,在宋朝女子稱帝雖有前例,但後來者對女子稱帝防範更大。劉娥臨朝稱制時,在明道二年祭祖,劉娥想身著帝王龍袍,遭致群臣反對,最終龍袍十二章圖案減去兩章,且沒有佩戴帝王之劍。北宋名臣范仲淹直言上書要太后還政給仁宗。

    透過史書我們可以看到劉娥雖有過稱帝的念頭,但最終沒有稱帝,是有主客觀因素在的,欲成事者必要有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啊。

  • 5 # 史無止境

    劉娥有稱帝的能力嗎?是有的。她在真宗晚年代理朝政,掃除了寇準、丁謂、曹利用等重臣,一如武則天在高宗晚年代理朝政,掃除徐敬業、裴炎、程務挺等重臣,其威勢足以稱帝。

    但劉娥並沒有稱帝的行動。她與朝臣在禮儀上發生的一系列衝突並不是她謀求稱帝的表現,因為她在排除這些阻力後並未採取進一步的實質性舉動。

    劉娥不願稱帝,一方面是由於繼承人問題,更主要是她吸取了武則天的教訓,認為自己即使稱帝也無法建立一個長久的王朝。因此她轉而營造一個長久的女性參政制度。她在禮儀上的一系列試舉措,都是在加強女性參政的合法性。臨終前她希望以朱太妃為自己的政治繼承人,亦說明了其用心良苦。

    從事後來看,雖然未能完全實現加強後權的目標,但劉娥的行動確實對兩宋女性參政起到了促進作用。劉娥不愧為中國古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 6 # 能臣武將

    劉娥,提起這個名字,感覺就是熟悉的陌生人。最近因一部湖南衛視熱播劇《清平樂》又走進了我們的視野。

    曾經記得小時候有部臺劇《包青天》,火遍大江南北,“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哼著這歌知道了包青天是天下最好的清官,也知道里面有專橫跋扈,蛇血心腸的女人,在狸貓換太子裡包拯每次提到她,都咬牙切齒的嘣出劉娥兩字。劉娥真的是十惡不赦的亂臣賊子嗎?事實真的不是如此。

    可以說劉娥一生真的如《杜拉拉昇職記》一樣,靠著自己的努力拼搏、自強不息,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了權利的最高峰。活生生把一副爛牌打成了王炸。

    劉娥出身不久,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後靠街頭賣唱為生。苦難的生活反而讓她更堅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陰差陽錯遇到了人生的貴人當時還是太子的宋真宗趙恆。趙恆喜歡的不得了,全然不顧她已是有過婚姻的人。太宗駕崩,真宗趙恆接班。

    劉娥善學習,詩書歌詞很快得心應手,善交際,把後宮女子包括真宗都哄得很開心,真宗以為找到了真愛。過往的社會歷練,讓她說出的話別人尤其是真宗聽著都特別的舒服。懂朝政,進位皇后逐漸走進權利最中央。後來真宗病,完全把朝政都交給了劉娥處理。隨著真宗病逝,仁宗年幼,劉娥卸磨殺驢,把丁謂曹利用等人剪除,乾坤獨斷。

    看這個過程感覺和武則天成長有點類似。武則天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建大周王朝開創貞觀遺風盛世。其實劉娥也曾聽到有人勸諫為啥不行武后事?劉娥聽後勃然大怒,把勸諫文書撕得粉碎。其實劉娥有她聰明的考慮。1、武則天晚年稱帝,是過癮了,但數年過後被大臣們發動政變活生生的又攆下臺,還政與李唐。真是爬得高摔得狠,顏面掃地。前車之鑑,不能重蹈覆轍。2、劉娥雖沒稱帝,但和皇帝沒啥區別,穿龍袍戴冠冕,和仁宗二聖共治天下。大權獨攬,仁宗只有聽話的份。像曹操到老也沒稱帝,漢獻帝劉徹只有唯命是從。過往的歷史告訴我們有時候厲害的人物是站在幕後的。3、劉娥不稱帝,大宋賢臣名士還一直嚷嚷著要她還政與仁宗呢!敢有稱帝念頭這些士大夫還不蹦上天。4、武則天有關隴門閥支援,這些都是貴族勢力,到宋朝門閥勢力淡化,寒門及第的越來越多。他們讀聖賢書,思想上忠君愛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是那時候普世價值觀,如果有人違背則人人喊打。劉娥沒有強力的後盾支撐,心裡沒底。5、劉娥本人還是很善良的、就看她最後大赦天下,把以前政見不和的人釋放了。而且仁宗生母去世她按照高標準厚葬。當初仁宗聽小道訊息說劉娥毒死生母跑去開棺驗屍。看到生母高規待遇感激涕零。所以後人對劉娥評價“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應該算是比較中肯。

    總之劉娥沒有僭越 ,至於當時她是怎麼想的,結果是沒稱帝,落得個安穩陪真愛真宗皇帝,也算是善終把,這比那個叫多爾袞被順治墳墓裡扒出來鞭屍的強多了。

  • 7 # 碼字先鋒

    公元1022年,宋真宗趙恆去世,而仁宗趙禎才13歲,尚且沒有處理政務的能力,隨即宰相和皇太后劉娥成為朝廷的掌權者。史料記載“真宗崩,遺詔尊後為皇太后,軍國重事,權取處分。”此時周邊的党項、遼國都相對安穩,並沒有和宋朝爆發什麼衝突。

    之後劉太后為了獨攬大權開始一些列行動,劉娥在之前就攆走了寇準、李迪等人,在丁謂的火上澆油下,寇準、李迪再沒有翻身的可能。丁謂獨攬朝政大權,還規定了劉太后和小皇帝趙禎的臨朝時間。

    隨即在修造真宗陵墓時,宰相丁謂出現破綻,劉太后又聯合王曾等大臣鬥倒了丁謂。劉太后為了權力,再次一一貶黜中央的大臣,宰相王曾因為玉清昭應宮的大火被貶為了地方官。樞密使曹利用因為侄兒穿著龍袍被牽連,在被貶途中自殺身亡。

    看似劉太后的身前已經沒有什麼敵人了,他幾乎把整個核心官員換了一個遍。劉太后的舉動可以看出她十分想當皇帝,權力慾望也比較強,並且她還十分崇拜武則天。天聖二年(1024年),劉太后就曾違背祖制,穿著龍袍參加了冊封大典。

    龍袍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穿的,這麼想做皇帝的太后,最後卻沒有成為事實,這其中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臣子不同意,大量賢臣上疏阻止劉娥稱帝

    俗語有云“女人當家,房倒屋塌”,可以證明一個女人想要成為一個政權的首腦是何等困難。從古至今一直都是男權社會,直到近代女性的地位才慢慢地提高。

    中國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則只有武則天,且唐王朝差點毀在這女人手中。劉娥攝政的時候,就多次想稱帝,但都被大臣們撅了回來。一次劉太后問參知政事魯宗道:“愛卿,你說唐武后是什麼樣的人呢?”

    魯宗道以仗義執言著稱,基本上朝堂的人大臣,只要是有不合理的都會被魯宗道瞪上一眼,宰相王欽若就是受害者。魯宗道也是劉太后一手提拔起來的,然而這位大臣的回答卻讓人大跌眼鏡。魯宗道答:“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意思就是武則天是唐朝的罪人,差點把江山丟了。

    劉太后聽到此言也是滿臉黑線、無可奈何,她一手提拔的官員照樣反對他稱帝。之後劉太后還想去建七廟堂,這其實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建。魯宗道再次跳了出來說“若立劉氏七廟,如嗣君何?”意思是如果建立劉氏七苗,你把您兒子仁宗趙禎放到什麼位置呢?

    這話頂的劉太后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魯宗道是一絲面子都不給,為了趙宋天下,魯宗道也是夠拼的,而每次劉太后只能吃癟。

    天聖7年(1029年),孝順的皇帝趙禎準備在會慶殿給劉太后祝壽,然後再去上朝,因為當天是劉太后的生日。這說明了劉太后再次想位居皇帝之上,她的野心還沒有消失。然而此時朝廷之上的官員大多都已經換成了劉太后的人。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個小官站了出來,上疏朝廷“奉親於內,自有家人禮,顧與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為後世法。”這名小官叫范仲淹,意思就是皇帝給母親賀壽,可以去內宮,朝堂上是辦公的地方,不能如此。

    至此,劉太后明白了她的稱帝美夢是沒有好結果了,因為有太多的人反對,趙宋的大臣實在是惹不起啊,於是慢慢地劉太后也就打消了稱帝的幻想。

    宋朝君臣關係良好,趙宋正統觀念深入人心

    宋朝譽為最開明的朝代,尤其以君臣共治著稱,不論趙匡胤、趙光義還是趙恆,都對文臣禮遇有加,立功了有封賞,辦錯了事,只要不是惡貫滿盈那種,一般都能保住性命。好比奸臣丁謂,曾獨攬朝廷大權,甚至還限制了皇帝和太后的權力,這種忤逆之罪要是在明清必定是個凌遲。

    再說明相寇準,在太宗在位時期,一次在朝堂商議國事,太宗趙光義聽得有些不耐煩,就起身想要出去,寇準則直接上前抓住了皇帝的衣服,按在龍椅上,讓其把事情處理完再走。史料記載“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

    皇帝乃是九五之尊,豈能是隨便就敢碰的,換做在明清,估計最起碼要滅三族。而被按在椅子上的趙光義則不怒而喜,還為得此賢臣而感嘆:“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這就是宋朝的開明之處,它不像明朝君臣互相利用,也不是清朝的奴化制度,而是真正的君臣共治。

    這就是為什麼崖山戰敗後,許多忠臣陪同皇帝投海自盡。而在明靖難之役後,朱允炆舊臣幾乎全部投降朱棣,明亡之前也是一樣,多爾袞入關後大量官員投降滿清。北宋的皇帝很少殺大臣,只要不是犯了天大的罪行都能免死。而在明代被貶黜的核心官員大多難逃一死,不是被皇帝處死,就是被政敵弄死,很少能有好下場。

    正是因為趙家皇帝以誠摯之心對待下屬,所以在碰到劉娥想要稱帝的時候,才有很多賢臣直言敢諫,最終才阻止了太后稱帝的不明智舉動。

    劉娥太后的野心相對沒有那麼大

    劉太后上臺頒佈了一些類法令,比如摒除了真宗祭天祭地的那一套把戲,還把天書也給趙恆捎到了地下。並且劉太后知人善任,提拔了一大批能臣,讓仁宗朝的政治為之一新。在王曾、曹利用、魯宗道、王欽若的領導下,宋朝國力也是蒸蒸日上。

    崇拜武則天的劉太后,最終還是沒有成功,他每次出格的行為都會被大臣們制止,但劉太后每次也都妥協了。因為她顧全大局,且明白江山穩定的重要性,劉太后出生低微,在嫁給真宗之前還結過婚,體驗過民間疾苦,所以她放棄了稱帝的想法。

    皇帝趙禎雖然不是劉娥的親生兒子,也對劉太后是孝順有加,而且趙禎也是有名的賢君。如果換成武曌的性格,宋廷必定會出現大災難,而事實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除了劉太后那些沒有成功的小動作,國家運轉一切正常,並在向好的方向進展。

    劉太后是少見的賢后,她的身上沒有武曌和呂雉的惡毒,而有著武曌和呂雉的治國智慧,是她在新老政權交替之時,穩定了朝廷形勢,既無內憂也無外患,最終政權再次回到了仁宗手中,為了之後的仁宗盛世打下堅實的基礎。

  • 8 # 柚子愛歷史

    我是柚子,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劉娥,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宋仁宗趙禎的養母,諡號“章獻明肅”皇后。乾興元年(1022年)真宗病故,年僅13歲的宋仁宗即位。因宋仁宗年幼,作為皇太后的劉娥奉真宗遺詔垂簾聽政達11年之久,成為當時宋朝真正的最高統治者。

    作為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劉娥無論是從政經驗還是政治手腕,都可與唐代之武則天一較高下,然而,兩人最終的走向卻截然不同。武則天在聽政七年後宣佈改唐為周,創立武周王朝,成為一代女帝。而劉娥雖然掌握宋朝實權達11年之久,卻始終沒有邁出稱帝的那一步,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01、與武則天相比,劉娥既沒有取得庶族集團的支援,也沒有強大的外戚集團作為後盾,獨木難支,難成氣候

    唐代時,士族門閥與庶族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界限,而武則天透過“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以及對科舉制度的大力改革,為新興的庶族地主進入仕途、參與政治提供了大量機會,武則天由此成為庶族地主政治經濟利益的代表人物,獲得了庶族的廣泛擁護,這是武則天得以稱帝的社會根基。

    而宋代時,門閥早已衰微,士庶之間的界限已然模糊。宋代的選官也是“家不尚譜牒,身不重鄉貫”,在這種背景下,很難再形成以政治經濟利益為主的集團。而沒有強有力的新興勢力的支援和推動,劉娥只能單打獨鬥,難成氣候。

    (“章獻明肅”皇后劉娥)

    另外,劉娥的母家也並非顯赫門第,更兼劉娥從小父母雙亡,也沒有其他家人,只有一個做銀匠的前夫龔美。雖然劉娥後來認龔美為兄,賜姓劉,還授予他右侍禁、內殿崇班、洛苑副使等官職,但是銀匠出身的劉美個人能力有限,並不能成為劉娥的得力臂助。

    此外,吳越王錢俶之子錢惟演曾經將妹妹嫁給劉美,從而成為劉娥的外戚。但是他攀附權貴的做法為時人所不齒和彈劾,官場上始終不如意,也無法給劉娥提供幫助。

    02、宋朝“祖宗家法”對於后妃干政的防範措施和文官集團的制約,讓劉娥稱帝難以得逞

    宋太宗即位時,曾下詔說:“先皇帝創業垂二十年,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紀律已定,物有其常。謹當遵承,不敢逾越。”(《續資治通鑑長編》)宋朝統治者正是透過“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的祖宗家法,制定了嚴密的親屬迴避法,限制了宗室、外戚的坐大,從而避免了漢唐外戚宦官專權的悲劇。

    另外,宋代的政治格局相比唐代也發生了根本變化,士大夫文官政治取代了門閥貴族政治,“重文抑武”、“以文治國”的國策使得士大夫文官的地位大大提高。同時,真宗時臺諫制度的完善,也使得諫官的權力日重,在開明寬鬆的政治氛圍下,他們敢於進諫議政,“開口攬時事,議論爭煌煌”。

    (宋朝文官集團)

    在這種“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勢態下,即便是掌握實權的劉娥也不能為所欲為,而是時時受到文官集團的制衡。

    例如:劉娥曾計劃穿著帝王之服去太廟祭祀,結果遭到群臣的激烈反對,尚書、禮部侍郎薛奎甚至直接質問:“太后身著帝王服飾,在太廟行禮時是行男性皇帝的禮還是女性后妃的禮?”劉娥被懟得啞口無言。

    “明肅太后欲謁太廟......下詔服袞冕。諫疏交上,復宰臣執議,俱不之聽。不得已將誕告,賴薛簡肅公以關右人語氣明直,不文其談,簾外口奏曰:‘陛下大謁之日,還作漢兒拜邪,女兒拜耶?’明肅無答。是夕報罷。”——文瑩.《湘山野錄》

    而富弼在給宋仁宗的上疏中也道出了劉娥之所以不能像武則天那樣稱帝的原因,就是文臣的阻撓和制約。

    “昔莊獻臨朝,陛下受制,事體大弱,而莊獻不敢行武后故事者,蓋賴一二忠臣救護,使莊獻不得縱其欲。陛下可以保其位,實忠臣之力也。”——趙汝愚. 《宋名臣奏議》

    劉娥擅權,至死都不肯還政於宋仁宗,且經常有僭越之舉,如著帝王服飾祭祀太廟等。但是她始終不能“行武后故事”,效法武則天稱帝,不得不說,文官集團的制約以及祖宗家法對后妃干政的防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3、劉娥與武則天所處的社會背景不同

    唐朝有著濃重的雜胡遺風,加上貞觀之治後經濟發達,文化繁榮開明,民風開放,婦女的地位也達到了歷史上的巔峰,為武則天稱帝打下了社會基礎。李唐一代,女性干政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除了武則天,長孫皇后、太平公主、韋皇后、安樂公主、張皇后等干政女性比比皆是。

    (唐朝社會開放,女性地位很高)

    而宋代則力圖恢復儒家正統地位,受“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儒家傳統思想的影響,宋代女性的地位相比唐代大大降低,在這種背景下,女人干政已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更遑論是稱帝。

    04、賦予二人聽政權力的遺詔,對兩人的結局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唐高宗李治和宋真宗趙恆在臨終時都曾留有遺詔,分別讓武則天和劉娥垂簾聽政,然而兩份詔書賦予二人的權力和制約條件有很大區別,這對於兩人最終的結局有著重要的影響。

    兩份詔書如下:

    “皇太子( 李顯) 哲,......凡百王公卿佐,各竭乃誠,敬保元子,克隆大業,光我七百之基,副茲億兆之願。......皇太子(李顯) 可於柩前即皇帝位,......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武后) 天后進止。”——唐高宗李治《大帝遺詔》“(趙禎) 可於柩前即皇帝位。然念方在沖年,適臨庶務,保茲皇緒,屬於母儀。宜尊皇后為皇太后,淑妃為皇太妃,軍國事權兼取皇太后處分。......更賴佑佐宗工,文武列闢,輔其不逮。”——宋真宗趙恆《乾興遺詔》

    從這兩份詔書中可以看出,武則天是全權決斷軍國大事,而劉娥則是“權兼”軍國大事。“兼”有全部、同時的意思,而“權”則是權且、暫時的意思,由此點明瞭劉娥聽政權力的暫時性,她的身份只是皇權的臨時執行者,並不能成為皇權的擁有者。

    兩份遺詔之所以會有這種區別,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唐高宗與宋真宗對武則天和劉娥參政的態度不同。唐高宗對於武則天參政的行為是默許和支援的,史書記載,上元三年(676年) 唐高宗曾因“風疹”的困擾,計劃讓位於武則天。

    (宋真宗趙恆)

    而宋真宗對於劉娥參政則是不滿甚至是厭惡的態度,史載:“天禧末,真宗寢疾,章獻明肅太后漸預朝政,真宗意不能平。”(魏泰《東軒筆錄》)

    而正因為雙方對於皇后參政態度的不同,導致各自的遺詔對於皇后聽政的限制也有所區別,對於兩人最終的結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結語:

    劉娥與武則天兩人,都有著豐富的從政經驗和高超的政治手腕,但是兩人的結局卻截然不同,武則天能夠成為一代女帝,而劉娥卻只能一直垂簾聽政到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兩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而士大夫文官集團的制約和祖宗家法的防範,遺詔的限制,缺乏政治勢力的支援,都是劉娥最終無法稱帝的重要原因。

  • 9 # 簫落木

    章獻明肅皇后劉娥,宋朝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后,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娥垂簾聽政11年,最終還政仁宗,並未像武則天一樣成為女皇帝,原因有三:

    一是性格原因。劉娥想要稱帝勢必會遭到一些保守派大臣阻撓,比如武則天,就是殺了很多反對她的大臣才順利登基的,但是劉娥沒有武則天那樣的狠心,不願朝廷血流成河

    二是無外戚支援。劉娥的孃家人,除了一個前夫龔美后來被劉娥認作哥哥,封了個不掌權的官,再無其他外戚,所以劉娥自己也知道,無外戚支援,即時自己想要稱帝也無可用之人

    三是劉娥無子。劉娥雖得真宗專寵多年,但沒有生下過一兒半女,劉娥如果稱帝,勢必和養子趙禎反目,這樣就算稱帝了也無繼承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凱打野買那個打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