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土老茂看農莊
-
2 # 長作閒人
我今天晚上寫的《張遷碑》,基本上堅持每天一個小時,也就是一大張0.5*1米的紙。
成年人自學書法,就是要享受這樣的一個安靜修心的過程。
學了半年了,也不知道好壞。反正就是自娛自樂。
-
3 # 碧海驚濤48
雖然我對張遷碑不感興趣,但是 看了你的習作,感覺功夫不錯,臨寫得形神兼備,筆畫運筆非常得體,是一部佳作,繼續努力!
-
4 # 張斌洲
張遷碑是漢隸名碑,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書法造詣高。此碑自出土以來,為歷代金石、書法家所推崇。在眾多的漢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樸、厚重取勝,字裡行間流露出率真之意,堪稱神品。起筆方折,轉角方圓兼備,運筆遲澀而遒勁有力,可謂是漢隸方筆系統的代表作。
學習張遷碑當著重於一個“拙"字,即是用筆拙,結體拙。
用筆拙主要體現在遲澀,如人之負重前行,雖緩慢卻沉著有力。而此臨作用筆輕描淡寫,一帶而過,有寬扁鬆脆之弊。
結體拙,結字巧中有拙,拙中寓巧,不做修飾的安排,筆短意長,險中求穩,一任自然。而此臨作結體上還未見拙趣,在接下來的練習過程中,當認真比對,用心揣摩,以期大巧若拙之境。
筆墨紙要講究,寫張遷碑宜用羊毫筆,古人有云:“惟筆軟則奇怪生焉",筆軟易生拙趣。墨宜用濃墨,紙宜用生宣紙,生紙著濃墨,則樸質拙厚就體現出來了。
-
5 # 王佳芳書法
《張遷碑》亦稱《張遷表頌》,篆額題《漢故轂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有碑陰題名,刻於東漢中平三年(186年)無鹽(治今山東省東平)境內,於明代出土。張遷碑現存於山東泰安岱廟。碑文隸書樸厚勁秀,方整多變,是傳世漢碑中風格雄強的典型作品,現存最早拓本為明拓本“東里潤色本”,藏於故宮博物院。
從樓主的圖片上來看,已經有了一定基礎,結構上方正平整中還需有一些大膽的、險峻的筆畫,整體結體缺少變化,不夠有張力,如圖上的這些微妙的變化,差一點感覺就差很多,整體畏手畏腳的感覺,書寫速度沒有節奏感,缺少提按動作,沒有發力點。梁啟超說:“第欲學書,終非痛下臨摹之功不可”。要有目的的臨帖,張遷碑筆法多變,圓內見方,方中有圓,穩中見活樸拙凝重,臨帖有時候差一點感覺就差很多,建議先從單字過關。用筆技法有:提、按、頓、挫、絞、轉、翻。簡單的書法家兩三個動作,高人能用到七、八種,而且能連貫使用:有提有按、有頓有挫、頓中有挫、邊行邊絞、轉中帶翻。邊收邊放,收放自如。邊開邊合,開合有度。不經過艱苦錘鍊,難得精湛技藝。樓主的臨帖從線質太肉了,基本都是鋪毫刷出來的,有肉無骨,張遷碑雖然很多方的筆畫,但實際都是“以圓寫方”,要做到逆鋒行筆、節節發力。建議同時臨習《散氏盤》,可以增強筆力。臨帖要過三關:先過“單字關”,從結構、大小、粗細、長短、曲直、邪正,點畫的形態、線條的方向、排列的疏密;再過“群組關”,選擇一個精彩的片段臨,關注字和字之間的關係,虛實映帶;再過“章法關”,整體通臨一遍感受整體章法,弄清輕重、緩急、起伏、錯落、跌宕,總體把握空間與布白。從樓主的目前基礎來看,建議先過單字關,多用心讀帖,注意字的結構,大小、粗細、長短、斜正等對比關係。以上的建議僅供參考,如有不對多多包涵!這是本人臨的張遷碑,如果字帖上有看不清楚的字,可以參考我通臨的《張遷碑》。
我也是一個書法愛好者,且臨習《張遷碑》多年。我認為《張遷碑》可謂漢碑中的珍品、神品、妙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其古拙高雅、淳樸憨態、穩中寓險、平中寓奇,令人拍岸叫絕。
臨習張遷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又如瞎子摸象,擇其一肢半體,清人以後寫張遷者眾矣,尤以當今眾人趨之若騖,何紹基與林散之、梁啟超與伊秉綬,各站在自己的審美觀取其法,面目不同,神彩各異。今人寫張遷亦如此,寫隸者無不衷情於張遷,難說誰是誰非,有求形似者,有取神韻者,還有捕風捉影者,更有誇張其方筆者。張遷給臨習者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和創作空間。
樓主所臨張遷,功底較厚,得其形似,但仍需細斟細酌其結體特徵用筆特徵,寫出生動靈活的神韻來。因為我也在臨習中就不獻醜發帖了。以上陋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