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玩醬的太爺
-
2 # 西風悍馬
八王之亂中,人物關係複雜,這裡用簡短的篇幅給大家往清楚地捋一捋。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重,他有意讓汝南王司馬亮(晉武帝叔叔)和外戚楊駿(晉武帝岳父)共同輔政。可楊駿幾番努力後,晉武帝最終決定讓楊駿一個人輔政。
晉武帝駕崩後,司馬衷繼位,即晉惠帝,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那個傻皇帝,賈南風被立為皇后。
此時楊駿專權,司馬亮怕遭到迫害逃往許昌。
身為皇后的賈南風也不希望楊駿專權,就與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晉惠帝異母弟弟)聯絡,讓他們從外地討伐楊駿,她作內應。
司馬瑋就從荊州帶兵進入洛陽,在楊駿手忙腳亂之時,賈皇后突然宣佈楊駿謀反,派兵把楊駿誅殺了,只能說賈皇后真挺厲害的。
楊駿死後,司馬亮和老臣衛瓘輔政,司馬瑋掌握兵權,賈皇后還想安排自己人,於是各方矛盾激化。
又是賈皇后先動手,她讓司馬瑋殺了司馬亮和衛瓘,然後又設計處死司馬瑋,朝政大權落入她的手中。公元299年,賈皇后又與太子不和,將太子毒殺。
趙王司馬倫(晉武帝叔叔)抓住賈皇后的把柄後,發動政變將她逮捕毒殺。公元301年正月,司馬倫廢掉晉惠帝,自立稱帝。
齊王司馬冏(晉武帝侄子)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晉惠帝異母弟)、河間王司馬顒(晉武帝堂兄弟)一起討伐司馬倫。
四月,司馬倫被殺,司馬冏迎晉惠帝復位。
公元302年,司馬顒又反過來討伐司馬冏,還放出訊息說在京城內的長沙王司馬乂(晉惠帝異母弟)是自己的內應。
於是司馬冏和司馬乂先在洛陽城內掐了起來,結果司馬冏被殺,司馬乂獲勝掌握大權。
公元303年,司馬顒再度與司馬穎聯合討伐司馬乂,激戰了幾個月後,在朝廷擔任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晉武帝堂兄弟)背叛司馬乂,他將司馬乂逮捕後交給司馬顒,司馬顒將其烤死。
這時實力最強的是司馬穎,他擔任丞相之職,後來他廢掉皇太子,自己當了皇太弟。
司馬越對司馬穎的專權越來越不滿,發兵討伐,結果沒有成功逃走了。偏是司馬越的弟弟糾集了幾股勢力將司馬穎打跑了。
這時司馬顒坐享其成,挾持著晉惠帝掌控了大權。
公元305年,逃走的司馬越又發展壯大起來,攻打司馬顒,司馬顒出逃,司馬越掌權。
公元307年,司馬越害死晉惠帝,擁立司馬熾繼位,即晉懷帝。
四年之後,司馬越也在憂懼中去世。八王之亂至此結束,此時的國家早已動亂不堪。
-
3 # 迷人史
凡是喜歡讀史的人,都知道西晉有個“八王之亂”,讀這段歷史,一般讀者都會把腦袋讀大了,太亂了,司馬X,司馬y,司馬Z……。到底這八個王是什麼關係?都是司馬懿的什麼人?他們和白痴皇帝晉惠帝司馬衷是什麼關係?
現在本人試著捋一捋,看看能不能捋出個頭緒。
先簡要介紹八王之亂的故事梗概,列位注意記住八個王的名字:
1、汝南王司馬亮
2、楚王司馬瑋
3、趙王司馬倫
4、齊王司馬冏
5、長沙王司馬乂(yì)
6、成都王司馬穎
7、河間王司馬顒(yōng)
8、東海王司馬越
公元277年,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以後,為了保住司馬氏的天下,吸取了曹魏皇權太弱的教訓,大封自己的子侄兄弟叔叔做王,讓他們像眾星拱月一樣來護衛皇室。然而,晉武帝司馬炎沒有想到,握有兵權的諸王都是有慾望的,都會覬覦皇權的,所以諸王的野心由悄悄萌動,到越來越大,最終骨肉相殘,釀成了大禍。
呆頭呆腦的司馬衷即位後,軍政大權落到楊太后的父親楊駿手中。楊駿用陰謀權術,排除異己,引起醜婆娘皇后賈南風與晉宗室的強烈不滿。
賈皇后不甘心讓楊駿掌權,就暗中聯絡宗室諸王,讓他們進京除掉楊駿。諸王早已心懷鬼胎,巴不得進京,楚王司馬瑋一接到詔書,馬上進了京城。賈后即以惠帝名義下詔,宣佈楊駿謀反,在皇宮衛隊的配合下,司馬瑋殺死了楊駿,並滅了他的三族,其他凡是依附楊家的官員們也都掉了腦袋。
賈皇后除掉楊家勢力後,為穩定大局,召汝南王司馬亮入朝輔政。司馬亮也是早就對權利垂涎欲滴的人。司馬亮進京後暗中謀劃著奪取楚王司馬瑋的兵權。賈皇后感到這兩個王爺難以控制,便生出了除掉倆人的想法。她先讓惠帝下詔,派司馬瑋殺了司馬亮全家。接著,賈皇后以司馬瑋擅殺朝廷重臣的罪名,將司馬瑋處死。這樣,賈后奪得了西晉的全部大權。這個醜女人夠厲害!
可是,賈后沒有生兒子,她怕大權將來會落到別人手裡,就假裝懷孕,暗地裡把妹夫韓壽的兒子抱來,說是自己生的。有了這個兒子,賈后就決定廢掉太子,並且派人把太子毒死,立抱來的孩子做太子。這個訊息傳出去以後,司馬宗室群情激憤,以賈后篡奪司馬氏天下為名義,起兵討伐賈后。趙王司馬倫當即領兵入宮,派齊王司馬冏廢掉賈皇后,接著又將她毒死,之後司馬倫廢掉晉惠帝司馬衷,自己稱了帝。
在許昌鎮守的齊王司馬冏,聽說趙王司馬倫當了皇帝,非常不滿,他向各處發出討伐司馬倫的檄文,號召大家共同起兵。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也有奪取政權的野心,他們和齊王司馬冏聯合起來,攻殺了司馬倫,恢復了晉惠帝司馬衷的帝位。齊王司馬冏進入洛陽後,獨攬大權,沉湎酒色。長沙王司馬乂乘機起兵發難,司馬穎、司馬顒互相聲援。司馬冏與司馬乂打了幾年,司馬冏兵敗被殺。司馬乂乘機入朝輔政,控制了朝政大權。司馬顒見司馬乂又獨攬了朝政大權,惱羞成怒,隨即發大兵討伐司馬乂,與司馬穎聯合,大舉進攻洛陽。正當他們打得昏天暗地的時候,在洛陽城裡的東海王司馬越乘機偷襲了司馬乂,並把他用火燒死了。司馬穎也就乘機進入洛陽,做了丞相,控制了政權。
東海王司馬越認為自己殺司馬乂有功,卻沒撈到半點好處,很不甘心,就假借惠帝的名義,起兵討伐司馬穎。司馬穎挾持著惠帝,到了長安。長安是在河間王司馬顒的掌握之中,他看到司馬穎兵敗勢窮,就乘機排擠司馬穎,把惠帝控制在自己手裡,獨攬了朝政大權。
被司馬穎打敗逃走的東海王司馬越,見王浚的勢力大,就和王浚聯合起來,攻打關中。他打敗了司馬顒,進入長安。後來,司馬越又把惠帝和司馬穎、司馬顒全都帶回到洛陽,把他們全都殺死,然後,立司馬熾做皇帝,這就是晉懷帝。晉懷帝把即位的這一年改年號為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至此,8個王圍繞皇權的血腥爭奪告一段落。
“八王之亂”時間長達16年,8個王中死了7個,西晉的力量大大削弱了。此後,北方和西部的少數民族乘亂進攻中原,西晉王朝處在了風雨飄搖之中。
列位,怎麼樣?腦袋讀大了吧?
這八個王的關係很複雜,他們是怎樣的哥們爺們關係?為了捋清楚,我們先選個座標,當然這個座標系的基準點就是司馬懿。
司馬懿兄弟8人,司馬懿行二,上有一個哥哥,下有7個弟弟。
司馬懿自己有9個兒子,大兒子司馬師,二兒子司馬昭。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嫡長子。列位,這個司馬家真是人丁興旺啊,“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就應該讓司馬家在歷史上折騰折騰。
下面把八個王逐個道來:
1、汝南王司馬亮,司馬懿的第四子。
2、楚王司馬瑋,司馬炎的第五子,白痴皇帝司馬衷的異母弟弟。司馬懿的重孫子。
3、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第九子。
4、齊王司馬冏,司馬昭的孫子,也就是司馬炎的侄子。司馬懿的重孫子。
5、長沙王司馬乂,司馬炎第六子,白痴皇帝的異母兄弟。
6、成都王司馬穎,司馬炎第十六子,白痴皇帝司馬衷的異母弟弟。
7、河間王司馬顒、司馬懿三弟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孫。
8、東海王司馬越,司馬懿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
在這8個王之中,
有兩個司馬懿的兒子(司馬亮,司馬倫),
有三個司馬炎的兒子(司馬瑋,司馬乂,司馬穎)。
有一個司馬炎的親侄子(司馬冏)
有兩個司馬懿三弟和四弟的孫子(司馬顒,司馬越)
瞧這一家子,為了爭權,哥們兒之間,叔侄之間,爺孫之間,爭的你死我活血流成河!這場內亂持續了16年,把剛剛建立的晉朝搗鼓黃了。
說起來,根源就是晉武帝司馬炎的錯誤,讓呆頭呆腦的兒子司馬衷接了班,還給司馬衷娶了個又矬又黑又醜的媳婦賈南風,賈南風又是個心狠手辣的女人!於是禍起蕭牆,八王之亂開始了。
-
4 # 蘇小衿
要理清八王之亂中,八王之間的關係,其實很簡單。
先了解一下八王,即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
這八王之中,有的是兄弟關係,有的是叔侄關係,從幾個方面來看:
八王之中,輩分最高的是汝南王司馬亮和趙王司馬倫。司馬亮和司馬倫都是司馬懿之子,司馬亮排行第四,司馬亮排行第九。兩人同司馬師、司馬昭為兄弟關係。
輩分第二高的是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司馬越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馗的孫子,司馬顒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泰的孫子。兩人與司馬炎、司馬攸同輩。
輩分最低的是楚王司馬瑋、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和齊王司馬冏。司馬瑋、司馬乂和司馬穎都是司馬炎之子,司馬冏為司馬攸之子,輩分在八王之中最低。
從八王之亂的過程來看,幾個封王之間的對抗算是什麼關係?八王之亂最開始,汝南王司馬亮率先先登場,汝南王司馬亮掌權之時,被楚王司馬瑋殺掉,算是爺孫輩之間的殺戮。司馬瑋按輩分,應該叫司馬亮為叔爺爺。
之後,趙王司馬倫推翻賈南風專政,齊王司馬冏討伐司馬倫,也算是討伐自己的叔爺爺。
長沙王司馬乂殺掉齊王司馬冏,算是殺到了自己的堂兄弟。
之後河間王司馬顒討伐司馬乂,算是討伐自己的後輩侄子。司馬穎與司馬乂之間,算是親兄弟相殺。
司馬越攻打司馬穎,也算是攻打自己的侄子。司馬越攻打司馬顒,算是堂兄弟之間的鬥爭。
司馬炎的堂兄弟東海王司馬越,獲得了八王之亂的最終勝利。
-
5 # 上下五千年風雲
西晉的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皇族內亂,直接導致了中國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中國進入了最黑暗的一個時期。
八王之亂中,人物關係複雜,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重,他有意讓汝南王司馬亮(晉武帝叔叔)和外戚楊駿(晉武帝岳父)共同輔政。可楊駿幾番努力後,晉武帝最終決定讓楊駿一個人輔政。
晉武帝駕崩後,司馬衷繼位,即晉惠帝,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那個傻皇帝,賈南風被立為皇后。
此時楊駿專權,司馬亮怕遭到迫害逃往許昌。
身為皇后的賈南風也不希望楊駿專權,就與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晉惠帝異母弟弟)聯絡,讓他們從外地討伐楊駿,她作內應。
司馬瑋就從荊州帶兵進入洛陽,在楊駿手忙腳亂之時,賈皇后突然宣佈楊駿謀反,派兵把楊駿誅殺了,只能說賈皇后真挺厲害的。
楊駿死後,司馬亮和老臣衛瓘輔政,司馬瑋掌握兵權,賈皇后還想安排自己人,於是各方矛盾激化。
又是賈皇后先動手,她讓司馬瑋殺了司馬亮和衛瓘,然後又設計處死司馬瑋,朝政大權落入她的手中。公元299年,賈皇后又與太子不和,將太子毒殺。
趙王司馬倫(晉武帝叔叔)抓住賈皇后的把柄後,發動政變將她逮捕毒殺。公元301年正月,司馬倫廢掉晉惠帝,自立稱帝。
齊王司馬冏(晉武帝侄子)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晉惠帝異母弟)、河間王司馬顒(晉武帝堂兄弟)一起討伐司馬倫。
四月,司馬倫被殺,司馬冏迎晉惠帝復位。
公元302年,司馬顒又反過來討伐司馬冏,還放出訊息說在京城內的長沙王司馬乂(晉惠帝異母弟)是自己的內應。
於是司馬冏和司馬乂先在洛陽城內掐了起來,結果司馬冏被殺,司馬乂獲勝掌握大權。
公元303年,司馬顒再度與司馬穎聯合討伐司馬乂,激戰了幾個月後,在朝廷擔任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晉武帝堂兄弟)背叛司馬乂,他將司馬乂逮捕後交給司馬顒,司馬顒將其烤死。
此時,我們所說的“八王”全都出現了
-
6 # 星衍史談
其實八王之亂的主角可以理解為“七王加一後”,我在這裡把汝南王司馬亮給排除掉了,具體原因我們等會再說。其他七王就是: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念yong一聲)、長沙王司馬乂(念yi四聲)和東海王司馬越;一後指的是皇后賈南風。
背景晉武帝司馬炎死之前,本來遺詔讓汝南王司馬亮和太傅楊駿共同輔政,但是楊駿憑藉他是晉武帝岳父的身份,動了些手腳,結果晉武帝死後朝中大權盡歸楊駿。汝南王司馬亮是個懦弱無能的人,面對楊駿他直接逃出京城。當時京城中的皇后賈南風不滿楊駿專權,便暗中讓手握重兵的楚王司馬瑋進京——這裡提及一下,這些親王之所以手握重兵,是因為晉武帝錯誤地汲取了三國時曹魏的滅國原因,認為曹魏滅亡是因為宗室力量過於薄弱,所以他在西晉實行了分封制,這就導致了諸侯王具有較大兵權。
回到話題,八王之亂從楚王司馬瑋開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權力博弈楚王司馬瑋本來是個胸有大志,被晉武帝十分看好的年輕人,他被賈南風蠱惑進京,兵變殺死權臣楊駿。他本以為自己幹了件大好事,等著皇上封賞;結果不料賈南風這時候把功勞全部給了和誅殺楊駿毫無關係的汝南王司馬亮,並即刻讓司馬亮進京任職——由此楚王和汝南王結仇。
而賈南風這步棋下得十分妙,名義上說是讓汝南王進京執政,卻不給兵權;另一邊卻又暗通楚王司馬瑋,假稱汝南王要謀反,結果楚王再次被騙,前去擊殺汝南王;而當他擊殺汝南王之後,賈南風又突然釋出訊息:楚王擅自殺汝南王,所用詔書是假詔!反過來直接殺掉楚王司馬瑋。第一階段結束,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淘汰,皇后賈南風勝利。
第二階段:全面混戰幾年之後,賈南風因為太子不是自己生的,而且和他有矛盾,設計害死皇太子。在京中潛伏的趙王司馬倫趁勢而起,殺死賈南風,不久後利慾薰心而廢掉晉惠帝,自己做起了皇帝。趙王稱帝導致其他諸侯王普遍不滿,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紛紛起兵。最後趙王司馬倫戰敗被殺,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進京執政。長沙王因勢力小而未獲重任,河間王之起兵時採取觀望態度,也被排斥在核心權力之外。齊王司馬冏本想和成都王司馬穎共同執政,但成都王因母喪回到封底,朝中齊王一家獨大。河間王司馬顒看不慣齊王專權,設了這樣一條計策:
偽稱此時還在京中卻幾無兵權的長沙王司馬乂要謀反,讓齊王懷疑並殺掉長沙王,然後自己再借此起兵反對齊王———但長沙王絕地反擊,反倒殺死齊王。從此京城中由長沙王司馬乂執政。
本來司馬乂是光明磊落且有才幹的人,一心想要光復晉室。但河間王一心只想奪權,便說服成都王司馬穎再度起兵,許諾事成之後給他皇太弟之位。成都王被權力矇蔽了雙眼,和河間王一起圍攻長沙王。長沙王本來戰局進展非常順利,成功抵抗住了二人攻擊——但此時一直潛伏在京城中的東海王司馬越出場,他認為長沙王不是二人對手,便出賣長沙王,導致長沙王被殺害。從此晉朝內部呈現三足鼎立局面。
第三階段:三足鼎立成都王司馬穎進京之後,讓司馬越名義上總領朝政,而自己卻回到封地遙控朝政,引起東海王司馬越和河間王司馬顒不滿。不久後東海王領兵攻擊司馬越,河間王坐山觀虎鬥——最後東海王戰敗,逃往自己的封地;而成都王雖然勝利,但損耗嚴重。此時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他無力招架,最後喪失領地,投奔河間王司馬顒。此時的他對河間王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於是被廢掉皇太弟身份。不久後他回到封地重新起兵,不久後被東海王司馬越擊殺。
東海王司馬越在封地東海國暗中聯合關東諸多勢力,結成同盟,最後趁河間王司馬顒不備,一舉西進,擊殺河間王。八王之亂至此結束,最後出場的東海王司馬越獲勝。
總結八王之亂雖然以東海王司馬越的獲勝告終,但是西晉長達16年的空前內鬥耗盡了國力,且忠君意識完全被淡化。司馬越在八王之亂後毒死晉惠帝司馬衷,立了個傀儡皇帝,是為晉懷帝司馬熾。而他本人也沒有盡到護主的責任,駐守洛陽不過一年即率兵離開,留下一座空城。數年之後,他自己病死,其部眾十餘萬人全軍覆沒,從此西晉再無力抵抗北方少數民族南侵。數年之內,漢趙軍隊先後攻破洛陽、長安,西晉滅亡。
“八王之亂”是司馬家的八位王爺爭權奪利的動盪過程,堪稱人類腹黑精華集錦,動盪的結局是開啟了中國中古史上最為動盪的五胡亂華時期。這段歷史當中的各種陰謀詭計極為精彩,黑得你倒吸涼氣,不過這裡的人物關係確實太複雜了點,真實的八王之亂到底如何吶?
回覆列表
公元290年,晉武帝在重病時下詔,讓外戚楊駿(晉武帝岳父)和汝南王司馬亮(晉武帝叔叔)共同輔政。結果楊駿幾經努力之後,晉武帝同意讓楊駿單獨輔政。晉武帝死後,晉惠帝繼位,賈南風被立為皇后,楊駿專權,司馬亮逃往許昌。
賈南風為阻止楊駿專權,與司馬亮、楚王司馬瑋(晉惠帝異母弟)聯絡,讓他們從外向內討伐楊駿。司馬瑋就從荊州帶兵進到洛陽,賈后宣佈楊駿謀反,派兵將楊駿給殺了。
楊駿死後由司馬亮和元老衛瓘輔政,可兵權在司馬瑋手上,賈后又想安排自己人,於是各方又起矛盾。賈后就讓司馬瑋把司馬亮和衛瓘給殺了。接著,賈后又設計將司馬瑋處死。至此朝政大權落入了賈后手中。
公元299年,賈后與太子不和,又將太子毒殺。趙王司馬倫(晉武帝叔叔)抓住賈后把柄,將其逮捕毒殺。公元301年正月,司馬倫廢惠帝,自立為帝。
齊王司馬冏(晉武帝侄子)馬上聯合河間王司馬顒(晉武帝堂兄弟)、成都王司馬穎(晉惠帝異母弟)討伐司馬倫。四月,司馬倫戰敗被殺,司馬冏迎漢惠帝復位。
公元302年,司馬顒又興兵討伐司馬冏,還聲稱當時駐軍在京城的長沙王司馬乂(晉惠帝異母弟)是內應。於是司馬冏和司馬乂先互掐起來,司馬冏被殺,司馬乂掌握大權。
司馬顒還是不平衡,公元303年,他再一次與司馬穎聯合,討伐司馬乂,雙方激戰數月。結果在朝堂上任職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晉武帝堂兄弟)趁司馬乂疲憊之際,將其捕獲交給司馬顒,司馬乂被火烤死。
到此,八王之亂中的八王都出現了,這只是主要參與者,並不是全部。
這時,司馬穎的實力最大,被拜為丞相,後來還廢了皇太子,當上皇太弟。
後來司馬越又對司馬穎越來越不滿,就發兵討伐,結果兵敗被打跑。偏是司馬越的弟弟又糾集許多勢力打敗了司馬穎。
各方都被打跑,這時司馬顒又挾持晉惠帝,掌控了大權。
到305年,逃走的司馬越在弟弟的幫助下又發展壯大起來,率兵攻打司馬顒,司馬顒單騎逃出長安,司馬越掌權。307年,司馬越害死晉惠帝,立太弟司馬熾繼位,即晉懷帝。
此時國家已經動亂不堪,四年之後,司馬越也在憂懼之中去世,八王之亂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