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老老老郭同學

    什麼是後浪

    後浪是工人,農民,漁民和海員,沉痛的青春少年和服兵役的輟學青年,是被時代碾碎的底層人民。

    他們的人生來自泥土,河流,工地,流水線的螺絲釘,下班的二手摩托;來自進城務工和春運,來自農作物和家禽,來自模糊的鄉音和土葬,來自村裡人的婚姻結合,來自酗酒和養育,來自倒退的生活和過多的憂愁.

    這個國家是工農的國家。我希望人們永遠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改革是為了發展,而不是把它完全交付出去。所以那些有錢人家小孩的生活怎麼可以用來代表中國普遍生活呢!

    可以喜歡他,可以羨慕他,但你認為影片中他們的行為可以代表廣大青年的話未必有點可笑了。在9億網民的表面還藏著5億的人沒上過網,更不用說9億中還有多少差距。

    不是他們低人一等,而是他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是我們所有人卻被他們所代表,這就讓人很不舒服了。

    說說他創造的物質價值吧,就像明星,你以為一個在舞臺前享受燈紅酒綠的明星就是象徵我們的生活嗎?UP主跟明星沒有本質的區別,影片中一片盛世芳華,怎麼現實就拉垮了呢?

    一伶出生農村,但我清楚地知道,我們不比他人低一頭。社會大環境就是這樣的,

    雖然現在吐槽了,但放下手機還是要去掙錢還花唄。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沒有空看別人過得好不好,能做的只有掙錢管好自己。

    嘗試不同要有錢啊!!!沒有錢談什麼都是扯淡!

    裡面的很多玩具旅遊不是普通人能嘗試的。自我平衡和自由選擇是需要資源的。

    為什麼我們要留在公司加班,而不能像他們一樣可以隨時隨地去夏威夷的別野裡打高爾夫

    說白了都是扯淡。沒高考過的我就知道做什麼都不容易。說實話,跳傘,潛水,出國旅遊?一伶覺得很可笑,可能我不屬於正常年輕人吧。一伶還是享受每天泡在電腦前和課桌上,想出去的話還是考慮800廉價旅遊團吧。畢竟口袋裡沒錢。

    《後浪》看得我心生焦慮,這不是我的感受,這不是我的世界,這至少在我這兒顯得虛無縹緲。

    up的影片說的才是我嘛,喪,無力,焦慮,惶恐不安,到看完以後卻得到微微的力量,支援我明天努力走下去。

    能夠嘲諷和否定的人真的很強了,弱小的人壓根沒看法,他們根本說不出話。

    這個影片最大的問題就體現在它用一小部分人的生活代替了大部分人的聲音,宣傳要建立在人民認同的基礎上才對,而不是用居高臨下的態度灌輸價值觀。

    我很反感一些人居高臨下認為不夠成功的人皆是因為不努力的態度,這是缺乏同情心和換位思考的冷血思維。工農階級才是後浪,不是那些家境優渥的小布爾喬亞。很多人被雞湯灌昏了頭,用各種理由為社會現狀開脫。

    從開始的熱血到悲哀,為什麼我的心沒有了觸動呢?它獻給的不是年輕人,而是城市中高產階級年輕人,夜幕覆蓋下的華北平原,憂傷浸透了每個人的臉。

    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和否定,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和鼓勵

    這句話是徹底把一伶噁心到了,直接剝奪你的質疑的權利。說實話,《後浪》其實不是給年輕人看的。

    只有出國乘坐熱氣球的富二代,花幾十萬跳古裝舞蹈的網紅,學習成績不怎麼好遊戲電競選手……這些人代表不了大多數年輕人。

    最可笑的是,整個影片還是以“前浪”的視角評價“後浪”,所以這個社會的話語權還是在“前浪”們手裡。

    一伶也覺得。後浪這個片的出發點並沒有錯,喪可以喪,但也不反對有鼓勵打氣的雞血影片。但看了總覺得少了點味道,那些邊防人員,在海外為祖國發聲的學子等等,還有為了生活努力拼搏的普通人,我覺得這才是平凡中的偉大。

    現在社會中大多數普通人的後浪就是向錢看。沒錢談什麼理想,沒錢談什麼選擇,沒錢談什麼自由。假如沒錢,這些全都是屁!沒有錢的話,保證溫飽就不錯了,那還有精力去想那些。

  • 2 # 布衣先生1

    五四特約影片…看完心裡五味雜陳。青年,新一代的青年人,不定的時代,不定的背景,不定的事件……種種的不定卻給了他們特定的標籤。作為職場工作者,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生活,找到自我,找到方向,要秉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不僅為自己,為當代,還要為後一代活著!心裡有火,眼裡有光不是此代人的標誌,他屬於每一代人!後浪,要活的更精彩!

  • 3 # 安裝更新

    《後浪》是由B站聯合各大主流媒體推出的一部為年輕人發聲的影片,由國家一級演員何冰呈現。影片全程鼓舞人心,表達了對年輕人美好的願景與羨慕,再加上何冰老師激昂的演講,抓住了很多長輩們的共鳴。

    我作為一名90後,看到《後浪》的第一感覺是,富有激情和力量,感受到當下生活的美好。但是我並沒有感覺到是在講述我們這代人大多數的精力和現狀,更多的是在看“他人”的故事,或者說是在長輩們想象中的大多數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如果要問這個影片在哪個年齡段最火,我想可能是在60、70後的人群中。

    其實能夠引起絕大年輕人共鳴的是生活的壓力,來自家庭收入的壓力,來自購房買車的壓力,來自結婚彩禮的壓力……我想這才是大多數年輕人的真實寫照。目前社交軟體繁多,拉進了你我之間的距離,尤其是“抖音”“微博”等軟體的興起,更多條件優越,興趣愛好廣泛的年輕人和他們的愛好走進大家的視野,久而久之就會讓大家產生現代的年輕人都是這樣個性張揚,享受生活的錯覺,但是這終究只是少數,不能代表所有人。

    我承認這是一個新鮮事物快速更替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面對的機遇挑戰也愈來愈多,《後浪》可以代表少部分年輕人,但不是全部。我希望《後浪》能夠出第二部,能夠走進絕大多數年輕人的世界,為所有年齡段的人展示更加全面的當代年輕人,不然《後浪》只能成為部分人眼中的桃花源!

  • 4 # 實體寧哥

    後浪被群嘲背後,是社會群體的集體焦慮

    作為80後的我,看完影片,給人更多的是感慨和焦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深處網際網路數字化浪潮的當下,變化太快了!快的讓人應接不暇,來不及思考和轉變,感覺自己在努力的奔跑卻依然跟不上這個時代的步伐。

    生活方式在變,掙錢的方式也在變,做生意的經營方式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變,就以我實體店經營的十幾年時間的經歷來說。在過去的幾百甚至幾千年,實體年都在一直穩定的傳承著。可就是在這十幾二十年間實體店不斷的被各種經營模式所侵襲和壓縮著生存空間。先是電商平臺,後又有微商,然後就是短影片直播帶貨和社交電商,並且還在不斷的湧現新的商業模式,令人目不假接。蛋糕就那麼大,分的人多了,必然會有一大批所謂的前浪倒下,這也是優勝略汰的必然。

    但是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社會,資訊傳播速度越來越快,更新迭代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今天的成功和先進或許轉眼間就會被新的模式所取代,每個人都會有強烈的危機感和焦慮,誰都無法預料明天會不會被取代。

    快節奏的生活有時候是一把雙刃劍,在推動社會快速進步的同時也在考驗著一代代人的心,每個人都想過瀟灑的生活,但是這種生活卻需要汗水和淚水的澆灌。還是那句話,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光鮮背後是辛勤的奮鬥!而這,無論你是前浪還是後浪,都要經歷的。除非你是富二代。或許,富二代這種生活要想長久也不易。

  • 5 # 毒舌拙見

    這大約是一個30多歲的準中年人看完流淚、踏入社會不久的晚期青年人嗤之以鼻、尚未工作的大學生們興奮不已、未成年人們看完歡呼雀躍的影片。

    就是講述那些物質和精神資源同時處於社會中產階層的父母與他們的子女達成了和解,與我無關!我在懷疑,是不是這其實是少數人的狂歡,普通人的圍觀呢?

    宣傳片裡面的年輕人,充滿昂揚朝氣,但是很沒共鳴。網路的發達使得我們的見識來自精緻包裝過的資本自媒體,所有共情來自於大資料計算。我們被困在一個地方,無法看到真正的矛盾:別人賺錢買房,自己還在熬夜加班;別人去其他國家體驗遊玩,自己連全中國大好河山都沒遊遍; 別人能自信展示愛好,穿著奇裝異服,而我們不得不穿著便宜的某寶服裝。

    今天無意中看到堂哥發的感慨:階層固化越來越嚴重!現在越是窮地方,教育資源越落後,愚昧的觀念刻在基因裡(重男輕女、讀書無用不如出去打工掙錢等等),自己都擔憂班上高中輟學的學生以後有啥出路?貧窮落後就象是一個個輪迴,在代際中迴圈······

    我聽了感慨不已,這和《後浪》中的年輕人相比真是莫大的諷刺!

    如果說,只有影片裡那些年輕人才能稱作“後浪”的話,對不起,我真的不配。但是,不能否認這個影片的亮點:突出當代年輕人心馳神往的美好願景!它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夠慈悲。只展現了一小部分人的光鮮亮麗,忽視了普通人;讚美金字塔頂端的自由大膽,卻忘記了大多數人的還在和生活艱辛博弈。 真心希望關注底層民眾的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奮進狀態,他們與艱難生活搏鬥的風采依舊精彩動人!

    請向平凡人致敬,他們也有絢爛的青春!他們在生活的擊打下從不認輸,努力為家人創造更好條件的普通人,勤勉敬業的每個人,都值得被鎂光燈照耀,被攝像頭記錄。

    他可以是老師、醫生、文案狗、環衛工...... 他們或許拼不了爹,家裡沒金礦,沒有多體面的工作,沒房沒車沒存款,但他們和生活賽跑的衝勁,不值得讚揚嗎?

    人人皆是“後浪”,沒有人能隨便代表。

  • 6 # JASONWORLD

    五四青年節,“後浪”一詞被刷屏,不知道小編我現在算不算後浪內的,但我想後浪們都應該借鑑一下影視劇內的一些觀點或人來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與價值,如果你身為父母,也是可以推薦一下孩子們認真看看這些劇,因為他們宣傳的都是正能量,甚至是在解決他們青春期的一些問題。

    《最好的我們》劉昊然、譚松韻、王櫟鑫、董晴、陳夢希等主演。講述振華高中的普通學生耿耿和“學霸”同桌餘淮共同成長的經歷,而後分離又重逢的故事。

    《你好,舊時光》李蘭迪、張新成、李牽、周澄奧、許夢圓、曹恩齊、湯夢佳、趙健雷、陳鵬萬里等主演 。講述了耿耿餘淮隔壁班餘週週、林楊和他們身邊的小夥伴們在振華中學裡經歷種種共同成長的青春故事 。

    《暗戀橘生淮南》朱顏曼滋、趙順然領銜主演,沈雨、張亦馳、夢秦、張哲浩主演,講述了振華中學洛枳暗戀盛淮南的故事。

    “小”字兩部:《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胡一天、沈月、王梓薇、高至霆、孫寧、呂豔、張何昊臻等主演,講述了腹黑傲嬌的江辰和元氣少女陳小希19年間共同成長,從青梅竹馬到錯失後再次牽手的愛情故事 。

    《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邢菲、林一、唐曉天、鄭英辰、周峻緯主演 ,講述了氧氣少女司徒末與物理天才顧未易意外合租後發生的一段暖甜逗趣的戀愛故事。

    “惡魔少爺”三部:《惡魔少爺別吻我》,李宏毅、邢菲、張炯敏、符龍飛、郄路通、柏程俊、張曉唯、楊之楹等主演,講述了少女安初夏因為母親的離世來到韓家,與韓七錄相識,並且共同就讀書,兩人在慢慢相處與打打鬧鬧中產生了異樣情愫,一起走過動人青春歲月。

    《微微一笑很傾城》鄭爽、楊洋領銜主演,毛曉彤、白宇、鄭業成、牛駿峰、崔航等聯袂主演,講述慶大計算機系花學霸貝微微與校草級大神師哥肖奈偶然間在網路遊戲中相識,並在現實中見面,因而相知相戀最後走到一起的故事。

    《夏至未至》陳學冬、鄭爽、白敬、夏梓桐、柴碧雲、龐瀚辰、王玉雯、張超、鄭合惠子共同出演,李現特別出演,講述傅小司、立夏、陸之昂等人對夢想的追逐和對心中那份小小愛情的平淡守護的故事。

    《我們的少年時代》王俊凱、王源、易烊千璽領銜主演,薛之謙、李小璐、唐禹哲、李菲兒、張子楓,宋祖兒,程硯秋等人聯袂主演,丁程鑫,潘粵明特別出演 。講述三個少年在追求棒球夢的過程中,不斷披荊斬棘,最終夢想得以實現的勵志故事。

    《人不彪悍枉少年》由侯明昊、萬鵬、代露娃、張耀、潘美燁、李明德、陳希郡等主演,馮波友情出演,吳彥姝、王森特別主演。講述熱血少年花彪和“飛車五人組”成員叱吒校園,在高三最後的日子裡留下了青春彪悍足跡的故事。

    《初戀那件小事》賴冠霖、趙今麥、柴蔚、王潤澤等主演 ,該劇以梁又年與夏淼淼的愛情出發,講述了一場互相成就,共同進步的青春故事。

    《快把我哥帶走》曾舜晞、孫千、王旭東、呂小雨、胡永濤、馬柏全、李夢露等主演,該劇以二胎話題為創作靈感,講述了時分和時秒兩兄妹的爆笑日常以及二人與甄開心、萬歲、萬幸、妙妙等同學相處中的各種怪咖故事 。此劇也有電影版。

    《一起同過窗》武雨澤、徐曉璐、龐瀚辰、李若嘉、於翔、桑硯、應岱臻、丁翔南、李川等主演,該劇講述路橋川、鍾白、任逸帆三位青梅竹馬一路同窗,並考入了同一所大學,並陸續認識了新同學,九位青春男女共同開啟了多姿多彩的大學時光的故事 。

    《等等啊我的青春》厲嘉琪、趙弈欽、李歌洋、許夢圓、董巖磊、吳驦伊、魏天浩主演,講述了一群少年少女從青澀的高中時期到踏入社會走向成熟,經歷一系列歡樂與煩惱,收穫了甜蜜的愛情、純粹的友情和溫暖的親情的故事。

  • 7 # 寅午懷彬

    《後浪》,

    一部開歷史倒車的短片。

    再美麗的辭藻,再字正腔圓的演繹,

    也無法激起內心的波瀾。

    帶來的,是更焦慮,壓抑,煩躁……

    《後浪》,

    站著說話不腰疼,

    脫離時代背景,

    沒有腳踏實地,沒有感同身受,

    而是天馬行空,自我安慰。

    《後浪》,

    他們的粉飾太平而已,

    青年人,不再上當!

  • 8 # 時代桌布

    這則影片是由bilibili製作,國家一級演員何潔出鏡演講,於5月3日首播於嗶哩嗶哩的短影片。

    在這則影片中,何潔代表“前浪”,面向青年一代,表達認可、讚美與希冀。

    那麼,這則只有三分鐘的影片,究竟為何而火?

    因為尊重。

    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著你們像我一樣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

    影片的開頭,何潔面向鏡頭,向“前浪”發出倡議,“應該看著你們,像我一樣”。接下來的大約10秒的影片,開始表達,來自“前浪”的,滿懷羨慕。

    一直以來,80、90後總是被貼上“不負責任”、“叛逆”等等這樣負面的標籤,年青一代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可與支援。

    而在年青一代,也是新世紀的新一代少年,進入網際網路的時代,獲取與分享,變得更加容易,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透過網際網路,自由地學習一門語言,欣賞一部電影,可以去到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追尋遙遠的詩與遠方。

    因為認可。

    年輕的一代,從來不缺少“工匠”精神。充滿理想的年輕人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將傳統的變成現代的,將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我們嘗試將自己的熱愛用自己的方式和朋友分享,和世界分享,和世界乾杯。

    “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

    “年輕”,並不意味著衝動,莽撞,不負責。

    相反,“年輕”,是“創新”,“活力”,“奮鬥”的代名詞,數不盡的青年,正在各自的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中國的青年,中國的明天。

    有人說年輕人“玩物喪志,敗家”,可是你知道麼,中國的MC團隊,在《我的世界》這樣一個沙盒遊戲中,完美復刻故宮盛世實景,被故宮博物院納入永久收藏;

    有人說年輕人“崇洋媚外,忘本”,可是你知道麼,現在國內最早流行的《冰與火之歌》的翻譯本,是由屈暢這樣一位“非專業人士”翻譯而來,而許許多多的字幕組,不僅將國外作品翻譯成中文

    有人說年輕人拍影片就是想做網紅,妄圖一夜爆紅。

    可是你知道麼,網紅李子柒拍攝的一系列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影片,在國外最大的影片網站YouTube上爆火,讓世界網友看到了真地道的中國美食與文化;

    B站up主林晨同學拍攝的一系列關於武漢的影片,告訴了所有人,那個為了世界的安全而努力的,安靜的武漢。

    甚至知名的漢服博主“錦鯉本鯉”,在2月的時候斷更一個月之久,只能拍一些工作日常,因為她還有一個身份——援顎醫療隊護士。

    因為“心裡有火,眼裡有光”。

    其實平心而論,《後浪》這則3分鐘的演講,有些細節方面並不是那麼完美,但是這篇演講,卻道出了每一個年輕人的心聲。

    一直以來,年輕人常常因為追逐一些前衛的流行文化,而備受質疑與否定,甚者會說,一代不如一代,而我們的努力卻往往很難被看到,被認可。

    而B站一直以來承擔的角色,就是一個讓年輕人可以自由地分享自己,自由地交流的社群,在這裡,你可以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才藝,無須擔心嘲笑與非議,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而同樣,在這裡,也可以用青年人的方式,表達對社會的關切,對世界的熱愛。

    與其說《後浪》是B站對青年人的五四獻禮,不如說,是社會對廣大青年的一次認可,與鼓勵。

    從今天起,做一個心中有火,眼裡有光的少年吧!

  • 9 # 遊戲七日談

    觀後浪,初中生毫無興趣,高中生熱血不已,大學生一笑而過,應屆生嗤之以鼻,工作多年的年輕人不屑一顧。

    後浪根本就不是給青年看的,是給那些坐在辦公室裡,西裝革履的前浪們看的。

    看看現在的年輕人,多好啊。

    偏離了社會群眾,多假啊。

  • 10 # 小兇許運營社

    對於常年混跡廣告圈,自媒體圈的鐵子來說,我看到的是這樣的:

    前浪後浪對比:

    一群前浪集體自嗨,喊話物件卻一臉懵逼

    營銷方面:

    這種營銷策劃準確把握了“兩代人交棒”的情緒槽點,用中年人最愛的形式與內容,對著自己幻想中的年輕人訓導式喊話

    成效:

    從各方面綜合來看最後成功感動的是中年那一代人,後浪有沒有感動已經不再重要

    真實意圖:

    其實是想告訴那些平時不看B站的中年人,B站這個平臺有大量的最值錢的年輕使用者

    破圈傳播:

    以擁抱青年人的名義,透過傳播的破圈,擁抱了手握資本的中年人,聽說已經有了一批准備購入B站股票的中年人正在路上。

    總的來說:

    真相不再重要,目的已經達到!

    熱鬧終究是屬於少數“後浪”的。更多的“後浪”依舊在日復一日的為自己不確定的明天付出120%的努力。

    其實不管是“前浪”還是“後浪”,都是同樣的“浪”。

    “浪”的關鍵,還得看風向!

    隨波逐流的“浪”,不會孤獨,但是難以有所成就。

    逆流而上的“浪”,常伴孤獨,但是,它刺激啊!

    很多人都說“強扭的瓜不甜”,但是還是有人會去“扭”它,不甜沒事,但是它香啊,沒準還解渴呢,您說是吧?

  • 11 # 李子初

    “心裡有火,眼裡有光”,這是B站的《後浪》在描述現代年輕人的樣子。

    但是看完整個接近4分鐘的片子,說實話,我心裡倒是有幾分火氣。

    在我看來,如何思考——才是這個時代年輕人們真正要思考的主題。

    前浪會不會被拍死在沙灘上,我不知道,但是“後浪”這個詞,挺不靠譜的。

    人們習慣於給群體下標籤:80後,90後,00後,前浪,後浪。

    似乎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進步與困擾,80後錯過了包分配工作,90後看著房價可望不可及,00後迷失在紛繁的社交媒體裡。

    有人享受了網際網路,科技繁茂,也有人在鄉村待了一輩子,在工廠機器面前惶惶度過一生,蹉跎歲月一再重複。

    說些殘酷的事:

    2020屆,也就是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

    這874萬人,現在5月份了——還有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工作。

    回到20年前,199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不到85萬,開始擴招,一年後是95萬,2001年來到104萬,然後是133萬,187萬,再到今年,874萬年輕人,面對社會大潮,有點不知所措,就像是一個被人精心打扮的小姑娘,突然推到了社會這個油膩老大爺面前,扭扭捏捏。

    這部分人,還是我們社會的中堅力量,讀書人們。

    更殘酷的是,今年許多高校把一些以前覺得“熱門”的專業取消了:比如南京大學取消了教育技術學,陝西師範大學取消了工商管理,山西大學取消了軌道交通訊號與控制專業,這意味著,這些學校認為這些專業不值得學。

    高校年輕人們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變得狹窄了。

    再說些殘酷的事:

    2019年,國家統計局資料統計,我國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15歲~60歲)達到9.8億,其中農民工就達到1.6億,大多數農民工因為收入微薄,會選擇來到城市的工廠打工。

    別說什麼勞動法,一天做10個小時以上比比皆是,在機器大閘面前流乾汗水,解決溫飽問題之後,中年人省下錢寄回家,給留守兒童用作生活費,青壯年則拿著工資下班消遣,沖刷疲憊的靈魂。

    你跟他們說“去旅遊,去衝浪,去跳傘,你應該去發現更大的世界“,他們也許會回你一句“請問我們下個月的飯錢在哪裡?”

    而且,未來有一個更大更不可調和的矛盾就是:面對日益繁茂的科技,人工智慧在製造業取代人力的一天,終將到來,那麼這部分工人該去做什麼呢?

    我聽到過一個說法“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職業出現,總是有工作的嘛。”

    這句話錯就錯在——在技術爆炸的時代,工作是有“降維打擊”的。

    打個比方,最近200年技術的提升,已經遠遠超過過去2000年技術提升的總和,古代有作坊,工人在裡面養蠶織布冶金造車,現代也是需要工人電焊裁布操作車床,歸根結底,都是需要一定數量的“人”來操作。

    但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需要人靠數量來堆砌了,一個人可以操作一個工廠,一個人可以輸入程式碼讓整條生產鏈盡然有序。

    工作需求越來越少,人越來越多。

    那時,多餘出來的年輕人呢?

    再說點身邊的事,我幾乎每天都會打車,在車上和計程車司機聊天。

    遇到過大概20位司機,都會跟我抱怨“平臺補貼越來越少,因為疫情,我們每天最多跑200-300元。”

    我做個說明:每天200-300元,背後是不低於12小時每天的駕駛時間,如果開過車的人就知道,長時間待在車座上,腰肌勞損,勁椎病纏身,這樣換來的不過是每個月6000元左右的收入。

    對了,一般司機都捨不得花17、18萬去購置私家車跑滴滴,那麼跟第三方公司每個月租車的錢,就要去掉2500元左右,再算上油費,保養費,基本每個月能剩下3000元不到。

    就在昨天,一個司機大哥跟我說“他身邊又有許多兄弟退出了這行。”

    最後,繞不開的話題,房價。

    我聽到過一種聲音“為什麼一定要買房才能生存,經濟富不富足人人不同,但是獲取精神富足的途徑,人人平等。”

    看個B站,精神就富足了,就可以在大城市立足,端著高腳杯喝著紅酒躋身上流社會,人手一套房了嗎?

    一套房,早已經跟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捆綁在一起,這一代人的婚姻,下一代人的教育,都逃不開那張小小的產權證。

    還有那句“你們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了一個和成千上萬的人分享快樂的事業”。

    你捫心自問一句,多少年輕人現在還堅持自己的熱愛,願意把熱愛轉化為事業?

    媒體不掙錢,我要考公務員,體育不掙錢,我要考公務員,做生意不穩定,我要考公務員,企業朝不保夕,我要考公務員。

    2018年,全國有接近150萬人報考,這個資料在2002年的時候僅僅只有6萬。

    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考公”成了現在許多年輕人的事業,疫情過去,誰在裸泳一目瞭然,熱愛都是其次,穩定才是大多數年輕人所追求的事。

    最後,要說什麼呢?

    在5月4日這天標榜獻給年輕人的B站《後浪》,其實根本代表不了大多數的年輕人。

    它充滿了小資情懷,充滿了消費主義,享樂主義。

    根本沒有後浪前浪,只有一群一群為了生活而打拼,被歷史洪流裹挾向前的年輕人們。

    他們中的許多人無法奔湧,他們只能向前,一步一步。

    這個世界的後浪,也包括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的工廠青年,從白天到黑夜開12個小時月掙6000元的計程車小哥,打工12個月才可以在一線城市買1平方米的上班族們。

    心裡有火,眼裡有光,身體透支。

    年輕人的世界可以有光,但也應該看到更多更廣的年輕人們,是如何生活的。

    只有精英的世界才是青春嗎?

    我不認同。

  • 12 # 星野優選

    感謝每一位底層奮鬥的年輕人們,社會價值的產生都是由你們創造出來的,財富卻歸屬於你的老闆,所以你會看到各種各樣讓你奮鬥的思想萌芽,你信了,那你就是長勢良好翠綠翠綠的韭菜。

    既然影片裡說了,我們擁有更多的選擇,那我們完全應該為自己發聲!我們不需要“被”認同,我們更需要的是自我認同。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魯迅

    沒有人是我們的對立面,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堅持自己,不論外界怎麼變化,我都希望青年可以堅持自己,而不是被資本牽著鼻子走,迷失自我。

    我們青年,想要獨立自主的思考空間。

    我們青年,想要可以看見的奮鬥目標。

    我們青年,想要不被指引的自由選擇。

    我們青年,想要發自內心的自我認同。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雞肉,而不是濃濃的雞湯。社會在進步,熵值在增加,我們是有了更多的選擇,所以我們要為自己負責,為人生喝彩,為青春奮鬥,希望當代青年也可以擁有自己的聲音,迸發出思想的光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欠信用卡30多萬,已經逾期了,銀行要求一次性還清,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