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楓葉看電影

    之前看完一級恐懼後專門去查了主演諾頓,發現這竟然是他的處女作,太厲害了。

    這個電影多重反轉,全程無尿點,很精彩

    。為什麼片名叫《一級恐懼》呢,我的理解是:結尾馬丁對自己堅持正義的信念崩塌了,他也分辨不出到底什麼是正義了。他第一眼看到艾倫就認為得他不是殺人犯,以此為堅定的信念,支撐他為艾倫辯護,不論遇到多麼大的困難,都相信艾倫是無罪的。可結果艾倫免除死刑後,發現艾倫的雙重人格卻是假的,這讓馬丁的信念崩塌了,他很迷茫,不知道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真正的正義在哪裡,殺死變態主教艾倫是正義?還是艾倫處以死刑才是正義?還是幫艾倫免於死刑是正義?

    再說說影片裡面有好多翻轉,這也是影片精彩的地方。首先是紅衣主教、檢察長開始是很正派的,律師馬丁是金錢主義者;後來呢紅衣主教是個性變態、檢察長是個官商勾結的敗類,馬丁則是一個相信犯罪的不全是壞人的一個律師。艾倫開始是一個殺人犯,後來被判定是雙重人格,免除死刑,最後翻轉為這都是他自己一手導演的,根本沒有什麼雙重人格。電影后半段馬丁和記者喝酒時說,他以前做過非法的事,所以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才是真正的正義(我理解的意思大概如此),而最後他迷茫的走在法院裡,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真正的正義。

  • 2 # 小飛地弟

    電影《一級恐懼》

    懷著對法律的崇敬,總認為法庭是一個發掘真相還世間正義的地方,而影片開頭,就赤裸裸地告訴觀影者:“想討回公道就去妓院,想受人凌辱就去法庭。”在這部影片中,一場以正義為名的審判,所謂正義與邪惡的交鋒背後充斥著各種人性的醜惡面,大主教的偽善,律師的名利,州檢察長的私利,女檢察官的職位。而這些人統統都在這個法庭上遭受凌辱和審判,唯獨真正的兇手最終逃離了法律的制裁。且不討論艾倫殺死大主教的行為是否師出有名。起碼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這部影片中諷刺美國司法制度,最終兇手沒有受到法律制裁。

    藝術總是來源與生活而高於生活,此片在美國人的角度,更願意的是揭示美國司法制度中存在的種種弊端,而最終導致兇手逍遙法外。法律和道德總是一個矛盾的話題,可如果道德的底線是法律,那麼………………!對於司法改革口號震天響而雨點小的某國,則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 3 # 阿成兄

    當最後艾倫露出那意味深長且邪惡的笑容時,我想馬丁律師應該和我一樣毛骨悚然。唐人街神探1中的張子楓露出的笑容和愛德華·諾頓神似,他們都成功地跨越法律的禁區又成功逃脫法律的制裁。他們以邪惡制裁邪惡,卻又都藉助他人的正義感逍遙法外。最後的鏡頭是律師沒有走出法院的大門面對人群而是走了無人的偏門,一種無言的挫敗感和落差感中,影片結束。

    正義以邪惡的形式得以伸張,蒙上灰色的正義只讓人覺得無奈與苦澀。沒錯,外表光鮮的主教背地裡卻對輔祭的少男少女們施以性虐待,但是他和州檢察長几十年的友誼與利益關係讓他根本不會出現在被起訴的名單上。他該死嗎?他該死。他應該這樣死嗎?死狀用慘絕人寰來形容,固然大快人心,但他不該這樣死。可是最大的問題是不這樣他會死嗎?我想很大的可能他不會。

    法律在主教這樣的權貴面前毫無辦法,即使片中的法官非常正直無私。法律是集體意志的體現,是集體糾錯的手段。但是你不得不承認,總有凌駕於集體之上的個人。這種個人的利益所得和意志體現,讓集體意志如同玩笑。

    我很喜歡本片三位正義的代言者,尤其是馬丁律師。馬丁律師雖然有些利益至上,有些不擇手段,但是他依然心存正義。酒後的他說出“我相信被判有罪之前人皆無罪,因為我願意相信人性本善,我也相信犯罪的不全是壞人,我想知道好人為何也會做壞事。”時,他的形象一下子讓人肅然起敬。不去討論人性本善的問題,犯罪的不全是壞人,好人也會做壞事,沒錯,但是犯罪和做壞事一定要受法律的懲罰,好人壞人只是道德的評斷。法律和道德是外部的規範,它們幫助構建人性的底線。只要有底線在,人性方可不會墮落為獸性。

    “我相信被判有罪之前人皆無罪”這應該是每一個法律工作者的準則。人情判斷是法律公正最大的阻礙,法不徇情也是艱難的目標。所以,這就讓片中馬丁律師和他的前女友檢察官珍妮特在法庭上的交鋒顯得格外精彩。

    即使他們倆存在私情,即使珍妮特的背後是並不正直的州檢察官,但他們在庭上的交鋒是公正的、必要的。看起來律師更聰明一些,他利用了檢察官和法官並完成了無罪的申訴。但是怯懦無用的艾倫和衝動有力的羅伊本來就是一位更高明的獵手。他愚弄了狐狸,殺死了豺狼,還躲過了捕獸夾。

    最後我想討論的是片名一級恐懼。什麼讓人一級恐懼,是外表光鮮的權貴背後不為人知的勾當和齷齪?或是大權在握的有權者無視法律隨意決定他人命運?亦或是殘忍殺人的艾倫卻狡猾逃脫法律的制裁?這些都是,但真正讓人一級恐懼的,不是狡猾,不是算計,不是齷齪,不是罪惡,是人性。

  • 4 # 老郭看電影

    我很喜歡本片三位正義的代言者,尤其是馬丁律師。馬丁律師雖然有些利益至上,有些不擇手段,但是他依然心存正義。酒後的他說出“我相信被判有罪之前人皆無罪,因為我願意相信人性本善,我也相信犯罪的不全是壞人,我想知道好人為何也會做壞事。”時,他的形象一下子讓人肅然起敬。不去討論人性本善的問題,犯罪的不全是壞人,好人也會做壞事,沒錯,但是犯罪和做壞事一定要受法律的懲罰,好人壞人只是道德的評斷。法律和道德是外部的規範,它們幫助構建人性的底線。只要有底線在,人性方可不會墮落為獸性。

    “我相信被判有罪之前人皆無罪”這應該是每一個法律工作者的準則。人情判斷是法律公正最大的阻礙,法不徇情也是艱難的目標。所以,這就讓片中馬丁律師和他的前女友檢察官珍妮特在法庭上的交鋒顯得格外精彩。

    即使他們倆存在私情,即使珍妮特的背後是並不正直的州檢察官,但他們在庭上的交鋒是公正的、必要的。看起來律師更聰明一些,他利用了檢察官和法官並完成了無罪的申訴。但是怯懦無用的艾倫和衝動有力的羅伊本來就是一位更高明的獵手。他愚弄了狐狸,殺死了豺狼,還躲過了捕獸夾。

    最後我想討論的是片名一級恐懼。什麼讓人一級恐懼,是外表光鮮的權貴背後不為人知的勾當和齷齪?或是大權在握的有權者無視法律隨意決定他人命運?亦或是殘忍殺人的艾倫卻狡猾逃脫法律的制裁?這些都是,但真正讓人一級恐懼的,不是狡猾,不是算計,不是齷齪,不是罪惡,是人性。

  • 5 # 小管說電影

    當最後艾倫露出那意味深長且邪惡的笑容時,我想馬丁律師應該和我一樣毛骨悚然。唐人街神探1中的張子楓露出的笑容和愛德華·諾頓神似,他們都成功地跨越法律的禁區又成功逃脫法律的制裁。他們以邪惡制裁邪惡,卻又都藉助他人的正義感逍遙法外。最後的鏡頭是律師沒有走出法院的大門面對人群而是走了無人的偏門,一種無言的挫敗感和落差感中,影片結束。

    正義以邪惡的形式得以伸張,蒙上灰色的正義只讓人覺得無奈與苦澀。沒錯,外表光鮮的主教背地裡卻對輔祭的少男少女們施以性虐待,但是他和州檢察長几十年的友誼與利益關係讓他根本不會出現在被起訴的名單上。他該死嗎?他該死。他應該這樣死嗎?死狀用慘絕人寰來形容,固然大快人心,但他不該這樣死。可是最大的問題是不這樣他會死嗎?我想很大的可能他不會。

    法律在主教這樣的權貴面前毫無辦法,即使片中的法官非常正直無私。法律是集體意志的體現,是集體糾錯的手段。但是你不得不承認,總有凌駕於集體之上的個人。這種個人的利益所得和意志體現,讓集體意志如同玩笑。

    我很喜歡本片三位正義的代言者,尤其是馬丁律師。馬丁律師雖然有些利益至上,有些不擇手段,但是他依然心存正義。酒後的他說出“我相信被判有罪之前人皆無罪,因為我願意相信人性本善,我也相信犯罪的不全是壞人,我想知道好人為何也會做壞事。”時,他的形象一下子讓人肅然起敬。不去討論人性本善的問題,犯罪的不全是壞人,好人也會做壞事,沒錯,但是犯罪和做壞事一定要受法律的懲罰,好人壞人只是道德的評斷。法律和道德是外部的規範,它們幫助構建人性的底線。只要有底線在,人性方可不會墮落為獸性。

    我相信被判有罪之前人皆無罪”這應該是每一個法律工作者的準則。人情判斷是法律公正最大的阻礙,法不徇情也是艱難的目標。所以,這就讓片中馬丁律師和他的前女友檢察官珍妮特在法庭上的交鋒顯得格外精彩。

    即使他們倆存在私情,即使珍妮特的背後是並不正直的州檢察官,但他們在庭上的交鋒是公正的、必要的。看起來律師更聰明一些,他利用了檢察官和法官並完成了無罪的申訴。但是怯懦無用的艾倫和衝動有力的羅伊本來就j是一位更高明的獵手。他愚弄了狐狸,殺死了豺狼,還躲過了捕獸夾。

  • 6 # 玉家有兒初長成

    什麼讓人一級恐懼,是外表光鮮的權貴背後不為人知的勾當和齷齪?或是大權在握的有權者無視法律隨意決定他人命運?亦或是殘忍殺人的艾倫卻狡猾逃脫法律的制裁?這些都是,但真正讓人一級恐懼的,不是狡猾,不是算計,不是齷齪,不是罪惡,是人性。

  • 7 # 伊利學生奶

    與“視覺恐怖”相比, “心理恐怖”更值得推敲與品味。我一直認為好的影視作品應該是回味悠長的,而不是一瞬間爆發的一次性情緒(比如恐懼、快樂、悲傷等)。《一級恐懼》就是這樣的一部優秀影片。

    對人性的種種解讀:由無害到傷害

    《一級恐懼》是由格里高利·霍布里特執導,理查·基爾、勞拉·琳妮、愛德華·諾頓等人主演的犯罪劇情片。是的,雖然打著“恐懼”的旗號但這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恐怖片。該片根據威廉.迪爾的小說《Primal Fear》改編 ,講述發生於芝加哥的一樁震驚全城的恐怖血案,辯護律師馬丁·威爾在為嫌疑人艾倫辯護的過程中發現其人格分裂的故事。影片於1996年在美國上映。 1997年愛德華·諾頓憑該片獲得第54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獎。如果你看過《搏擊俱樂部》,對愛德華·諾頓一定不陌生;漫威電影宇宙的第二部電影《無敵浩克》也是由他出演。

    不得不說年輕時的愛德華·諾頓真的長了一張我見猶憐的臉。《一級恐懼》簡直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電影。試問看著這張楚楚可憐的臉,你忍心把他與殺人兇手聯絡在一起嗎?看著眼前懵懂如孩童的艾倫,律師馬丁·威爾也做出了第一判斷。作為一個想出名的職業律師,他選擇了無條件(有企圖)的相信自己的委託人。也正是這萍水相逢的際遇,讓威爾陷入了危機。

    善惡顛倒的燒腦劇情:被指定的真相

    大部分人都認為《一級恐懼》中最精彩的表現來自於艾倫,這一點無可厚非。教科書般的演技以假亂真,讓觀眾分不清這究竟是真的人格分裂還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表演。但使我產生最直接、最震撼的恐懼感的,還是威爾。最可怕的不是人格分裂,也不是扮演人格分裂。而是主導生殺大權——為了救一個“無辜”的人,試圖嫁禍一個“無辜”的人(雖然艾倫和蕭納西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無辜”的人)。與人在酒吧閒談的時候,不難發現威爾是一個尚有良知的人。他相信人性本善,不理解好人為什麼會做壞事,也期待一切新鮮刺激的挑戰。當他發現自己的辯護大勢已去時,進入了一種自我鬥爭(道德層面)的情緒裡。明知道這一仗已經輸的徹底,還是要想方設法保住自己的名譽。

    隨著劇情的推進,我們可以發現這種“鬥爭”並沒有持續很久——他很快就想到了對策:將嫌疑的罪名往簫納西身上引。雖然這不是威爾的最終目的,但這種步步為營的做法視生命如草芥。其實在威爾與前女友的對話中,已經將他的工於心計昭告天下:這是一個很會算計、並且絕不吃虧的男人。前女友的所有言行舉止都在明裡暗裡抗拒成為他的棋子。這也不難解釋,為何威爾看到艾倫會一見如故。這個看起來沒什麼抵抗意識,講話還結巴的小男孩,太容易掌控了。所以當他第一次見到艾倫的時候,並不在意真正的兇手到底是誰。艾倫只是一個能讓他在業界賺足眼球的絕佳人選。

    人戰慄的蝴蝶效應:求生欲與虛榮

    第一次看《一級恐懼》是在大學的時候,由於年代久遠落筆之前又去重溫了一遍。威爾這個角色在我的影響中一直是一個被迫背鍋的老好人形象。幾年過去再看威爾時,才發覺他不知要比艾倫可怕多少倍。“可以賭人命何必去賭錢呢?”這句話才是這個道貌岸然的律師一向的行為準則啊。這一刻我才明白,他為何一點都不在乎真兇究竟是誰——反正都是賭,只有贏才是最重要的。而他的任務就是讓每一個人相信他給出的論述。如果有人擋路,也不是不可以除掉。可怕嗎,這種不動聲色卻掌握著輿論導向的行為。

    再回頭看看造成這一切的根源。死去的主教收養艾倫和其他孩子不過是為了自己的變態私慾,而這種長期不正常的壓迫讓艾倫催生出了一些不好的想法。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他便毀了所有令自己不痛快的所有(包括主教和女友)。於是在殺人洩憤以後,艾倫想到了一個無懈可擊的脫罪理由:人格分裂。“我失去了時間。”這是艾倫唯一的自衛武器。順便表明一下立場,我個人傾向於艾倫和羅伊是同一個人,人格分裂是他裝出來的這一結論。在高壓環境下催生出來的艾倫,本身就是羅伊。沒有好壞之分,也不存在誰保護誰。從來都是他在保護自己。

    關於影片的一些爭議:主角結尾自白

    影片接近尾聲的時候,宣判艾倫入院觀察30天,由醫生進行治療。之後艾倫的那段獨白一直飽受爭議,有的人認為說出來反而畫蛇添足,失去了影片原有的神秘感;有的人認為說出來才是點睛之筆,讓人猝不及防。其實獨白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解釋這一切,最重要的意義還是在於諷刺。諷刺這個自以為站在狩獵層頂端的男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愚蠢下場。開放式的結局固然有新意,但放在當時首映的那個遙遠年代,還是需要給觀眾一種明確的指向。

    實仔細看的話,《一級恐懼》從臺詞到劇情沒有一句是多餘的。從頭到腳都恰到好處,不差分毫。它精準的表現出了當時環境下每一個人物的心境。無論是急功近利的威爾,還是深藏不露的艾倫,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了推動劇情的助燃劑。一句目的性極強的“我可以免費為你辯護“,就讓艾倫想到了脫罪的方法;一句含糊不清的“我失去了時間”,又讓威爾計上心頭;一卷意義非凡的錄影帶,一副不為人知的面孔,一次猝不及防的反轉,一次以性命為籌碼的豪賭就此展開。

    好的面具深入骨血:迷失的人早已迷失

    最後想以影片中最經典臺詞結尾。相比劇中劃線的句子:“No man, for any considerable period, can wear one face to himself and another to the multitude without finally getting bewildered as to which may be the true.”(沒有人能夠長期以虛假的面具面對眾人,而最終不會對真相感到迷惑。),我更喜歡海報上的這句話:“Sooner or later, a man who wears two faces forgets which one is real.(有兩副面孔的人遲早會迷失自己)”這句話看似是在說主教,實際上是在說艾倫;表面是在指艾倫,內裡卻在暗示威爾。艾倫一直記得自己帶著什麼樣的面具,可威爾卻早已迷失了。

  • 8 # 愛國的小包子

    當最後艾倫露出那意味深長且邪惡的笑容時,我想馬丁律師應該和我一樣毛骨悚然。唐人街神探1中的張子楓露出的笑容和愛德華·諾頓神似,他們都成功地跨越法律的禁區又成功逃脫法律的制裁。他們以邪惡制裁邪惡,卻又都藉助他人的正義感逍遙法外。最後的鏡頭是律師沒有走出法院的大門面對人群而是走了無人的偏門,一種無言的挫敗感和落差感中,影片結束。

    正義以邪惡的形式得以伸張,蒙上灰色的正義只讓人覺得無奈與苦澀。沒錯,外表光鮮的主教背地裡卻對輔祭的少男少女們施以性虐待,但是他和州檢察長几十年的友誼與利益關係讓他根本不會出現在被起訴的名單上。他該死嗎?他該死。他應該這樣死嗎?死狀用慘絕人寰來形容,固然大快人心,但他不該這樣死。可是最大的問題是不這樣他會死嗎?我想很大的可能他不會。

    法律在主教這樣的權貴面前毫無辦法,即使片中的法官非常正直無私。法律是集體意志的體現,是集體糾錯的手段。但是你不得不承認,總有凌駕於集體之上的個人。這種個人的利益所得和意志體現,讓集體意志如同玩笑。

    我很喜歡本片三位正義的代言者,尤其是馬丁律師。馬丁律師雖然有些利益至上,有些不擇手段,但是他依然心存正義。酒後的他說出“我相信被判有罪之前人皆無罪,因為我願意相信人性本善,我也相信犯罪的不全是壞人,我想知道好人為何也會做壞事。”時,他的形象一下子讓人肅然起敬。不去討論人性本善的問題,犯罪的不全是壞人,好人也會做壞事,沒錯,但是犯罪和做壞事一定要受法律的懲罰,好人壞人只是道德的評斷。法律和道德是外部的規範,它們幫助構建人性的底線。只要有底線在,人性方可不會墮落為獸性。

    “我相信被判有罪之前人皆無罪”這應該是每一個法律工作者的準則。人情判斷是法律公正最大的阻礙,法不徇情也是艱難的目標。所以,這就讓片中馬丁律師和他的前女友檢察官珍妮特在法庭上的交鋒顯得格外精彩。

    即使他們倆存在私情,即使珍妮特的背後是並不正直的州檢察官,但他們在庭上的交鋒是公正的、必要的。看起來律師更聰明一些,他利用了檢察官和法官並完成了無罪的申訴。但是怯懦無用的艾倫和衝動有力的羅伊本來就是一位更高明的獵手。他愚弄了狐狸,殺死了豺狼,還躲過了捕獸夾。

    最後我想討論的是片名一級恐懼。什麼讓人一級恐懼,是外表光鮮的權貴背後不為人知的勾當和齷齪?或是大權在握的有權者無視法律隨意決定他人命運?亦或是殘忍殺人的艾倫卻狡猾逃脫法律的制裁?這些都是,但真正讓人一級恐懼的,不是狡猾,不是算計,不是齷齪,不是罪惡,是人性。

  • 9 # 剪輯小菜雞2054

    主要結論:Aaron和Roy,都是刻意表演出來的人格,真實的人格是最後和律師攤牌時候的那個人。

    以下是理由:

    (1)Aaron和Roy是兩個極為戲劇化和臉譜化的人格,最後十分鐘的人格,跟他們有明顯差別。

    Aaron結巴、懦弱、溫順、目光閃爍。而Roy暴躁、衝動、沒教養、張嘴就是f*** word。這兩個人格,分別走向兩個極端,顯得如此不真實,如此刻意。無論是雙重人格還是隻有Roy,都解釋不通前前後後的種種行為矛盾。Roy如此暴怒而衝動,很難讓人相信他能演Aaron這麼久都不露餡,在很多突發情況下的快速反應,都不可能是這種性格的人能完成的,而假設Aaron確實存在,那麼Roy無法完成的任務,Aaron更不能完成,他就只是無公害小白兔而已。

    而最後十分鐘的那個人格表現出來的,是狡詐、陰暗、聰明、邪惡、而且最明顯的,區別於Roy的,他得意洋洋的長篇大論中,非常囂張,但很少出現fuck這個詞(一兩次吧),而Roy幾乎每句話裡都混雜這各種髒話。我認為這個人是很聰明,愛讀書,有自己的思想(雖然是很極端的思想),反應很快,只是有急智,但絕對稱不上什麼高智商,他從小被虐待,後來又流落街頭,這樣的經歷讓他很會察言觀色,很會假裝溫順無害。這才應該是Martin的對手的真實實力,這個人是真實的Aaron。小白兔時期的Aaron,幾乎對別人的每句問話,都要重複一遍或者反問一遍,我認為這不只是為了假裝,最主要的是因為他在表演,要思考每個問題要怎麼回答才是最好的,而且要保持語速和結巴,因此透過重複別人的問題,給自己留思考的時間。而Roy的原型,應該是模仿另一個輔祭男孩Alex,因為Alex很暴躁衝動。

    (2)第一次向Marty陳述案情時,他男孩說:“我看到很多血(此時是Aaron),然後看到人影,接著就失去意識了(按雙重人格的邏輯應該是轉為Roy)”,明確表明,主教被殺在先,人格切換在後,這明顯前後矛盾。

    (3)Roy在Marty面前“出現”那次,說到他自己跟Aaron說過要毀掉那盤錄影,如果主教是Roy殺的,那麼應該是Roy自己去毀掉錄影才對,所以Marty按這個正常的邏輯接著說“所以是Aaron殺的主教?”,男孩發現了自己的邏輯硬傷,馬上強調人是Roy殺的,再用飆髒話和肢體動作來轉移別人的注意力(撒謊人的典型伎倆)。

    (4)在三次所謂人格轉換過程中,男孩雖然聲稱失憶,但並沒有昏迷過1、先說主要結論:Aaron和Roy,都是刻意表演出來的人格,真實的人格是最後和律師攤牌時候的那個人。

    以下是理由:

    (1)Aaron和Roy是兩個極為戲劇化和臉譜化的人格,最後十分鐘的人格,跟他們有明顯差別。

    Aaron結巴、懦弱、溫順、目光閃爍。而Roy暴躁、衝動、沒教養、張嘴就是f*** word。這兩個人格,分別走向兩個極端,顯得如此不真實,如此刻意。無論是雙重人格還是隻有Roy,都解釋不通前前後後的種種行為矛盾。Roy如此暴怒而衝動,很難讓人相信他能演Aaron這麼久都不露餡,在很多突發情況下的快速反應,都不可能是這種性格的人能完成的,而假設Aaron確實存在,那麼Roy無法完成的任務,Aaron更不能完成,他就只是無公害小白兔而已。

    而最後十分鐘的那個人格表現出來的,是狡詐、陰暗、聰明、邪惡、而且最明顯的,區別於Roy的,他得意洋洋的長篇大論中,非常囂張,但很少出現fuck這個詞(一兩次吧),而Roy幾乎每句話裡都混雜這各種髒話。我認為這個人是很聰明,愛讀書,有自己的思想(雖然是很極端的思想),反應很快,只是有急智,但絕對稱不上什麼高智商,他從小被虐待,後來又流落街頭,這樣的經歷讓他很會察言觀色,很會假裝溫順無害。這才應該是Martin的對手的真實實力,這個人是真實的Aaron。小白兔時期的Aaron,幾乎對別人的每句問話,都要重複一遍或者反問一遍,我認為這不只是為了假裝,最主要的是因為他在表演,要思考每個問題要怎麼回答才是最好的,而且要保持語速和結巴,因此透過重複別人的問題,給自己留思考的時間。而Roy的原型,應該是模仿另一個輔祭男孩Alex,因為Alex很暴躁衝動。

    (2)第一次向Marty陳述案情時,他男孩說:“我看到很多血(此時是Aaron),然後看到人影,接著就失去意識了(按雙重人格的邏輯應該是轉為Roy)”,明確表明,主教被殺在先,人格切換在後,這明顯前後矛盾。

    (3)Roy在Marty面前“出現”那次,說到他自己跟Aaron說過要毀掉那盤錄影,如果主教是Roy殺的,那麼應該是Roy自己去毀掉錄影才對,所以Marty按這個正常的邏輯接著說“所以是Aaron殺的主教?”,男孩發現了自己的邏輯硬傷,馬上強調人是Roy殺的,再用飆髒話和肢體動作來轉移別人的注意力(撒謊人的典型伎倆)。

    (4)在三次所謂人格轉換過程中,男孩雖然聲稱失憶,但並沒有昏迷過,跟他自己的描述也不同。

    (5)在Aaron很多次和Marty說話過程中,結巴的水平不穩定,也不合常識。我們都知道,通常口吃的人,越緊張越激動的時候越嚴重,但A的情況相反。例如第一次庭審後,Marty逼問他是不是在書上劃線,他解釋了很多,本該著急的時候卻幾乎沒有口吃。但有時候,明明是正常對話中,卻幾乎每個詞都口吃,這種反常規的現象,只能說明口吃是裝的。

    (6)最後的馬腳是不是故意露的?我認為是故意的。男孩此時對被自己耍的團團轉的律師非常輕蔑,覺得律師智商完全被自己碾壓,他覺的就算露點馬腳出來,律師也發覺不了,所以他是透過這種方式在嘲弄戲耍對方。這也側面說明他並非智商超群,思維縝密。但他自己也說,他知道律師和客戶之間有保密條款約束,律師是不能把他說的話洩露出去的,所以被拆穿之後乾脆全盤托出。

    (7)補一個眼神的細節。律師第二次見A,告訴他法庭上不要說話,A企圖爭論,律師非常傲慢強硬的打斷了他,不客氣說在自己的案子裡,只有無條件接受,不允許異議(大概這個意思),此時的A眼中閃過了一絲兇狠,但轉瞬就變得楚楚可憐了。這也是他在最後忍不住要嘲弄律師的原因之一吧。

  • 10 # 小螞蚱正能量

    愛德華諾頓初登銀幕就能壓得理查德基爾暗淡無光的神演技就略過了,更讓我覺得恐懼和玩味的是電影裡各個人物的多重設定一切向錢看的前檢察官知名大律師Marty酒後對作家表示自己 "相信任何有罪之人被判之前皆無罪”(客戶都屬於涉嫌)看似像童子軍(處男)不諳世事深受精分折磨卻是享受把主教切碎的Aaron一臉陝善像德高望重的大主教是個窺淫癖教會的資產全都拿去投資萬惡的地產業位高權重手眼通天的Shaughnessy願意收買罪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無惡不作的Mr.pinero竟然願意投資診所,維持窮人的社群我從小印象裡善良的職業全是壞人在做,而從那些反派角色裡卻看到了善良,我相信Aaron沒有殺害主教那一切都是Roy的所做所為,到後來已無法分清Aaron和Roy誰才是惡魔那面...電影裡的芝加哥真的是個令人恐懼的城市...而我們卻恰巧就活在這樣的城市裡...

  • 11 # 張影視工作室

    該片是一部讓人無法平靜的影片,劇情環環相扣,而結局出人意料。算是一個精彩的故事。除卻劇情的成功外,還在於愛德華·諾頓的精湛表演。

    該片是愛德華·諾頓的電影處女秀,也是他的成名作。雖然27歲的諾頓一副秀色可餐的模樣,但他在電影裡時而結結巴巴、眼神怯懦而無辜,時而陰鬱邪惡、嘴角掛著獰笑的驚豔表現,為這個高智商罪犯的故事增加了不少說服力。

    馬丁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證實了“羅伊”的存在,艾倫也終於因此獲得了自由。《一級恐懼》的巨大懸念一直持續到最後一刻。

    該片根據威廉.迪爾所著的小說《Primal Fear》改編,講述了發生於芝加哥的一樁震驚全城的恐怖血案,辯護律師馬丁·威爾在為嫌疑人艾倫辯護的過程中發現其人格分裂真相的故事。1997年愛德華·諾頓憑該片獲得第54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獎。

  • 12 # 猴小堅

    《一級恐懼》,它不僅用一個眼神就征服了我,還用結尾的驚天大逆轉把我驚豔到了,致使我多年後依舊對它難以忘懷。

    這是一部1996年的懸疑老電影,主要講述了在芝加哥發生的一樁震驚全城的恐怖血案,主教慘遭殺害,犯罪嫌疑人艾倫(愛德華·諾頓 飾)被逮捕,馬丁(理查·基爾 飾)為求一戰成名,主動擔任起艾倫的辯護律師。馬丁不在乎事實,為了贏得官司,他不惜利用艾倫的精神分裂,最後幫其成功脫罪,然而,等待他的卻是意想不到的結果。

    《一級恐懼》豆瓣評分8.5,劇情出色,反轉驚人,不到最後誰也猜不到結局,其中愛德華·諾頓“判若兩人”的精彩演繹更是讓人印象深刻,你會發現,原來黑化只需一個眼神。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唐人街探案》中張子楓最後的那個眼神,應該不少人會被嚇到吧?她最後的一個黑化眼神,直接就讓整部電影的驚悚感、懸疑感提升了一個層次,簡直是點睛之筆!其實,就是模仿《一級恐懼》中愛德華·諾頓的經典演繹橋段的。

    迴歸主題,《一級恐懼》這部電影最大的反轉在於男二號 “艾倫”的逆襲,他假裝精神分裂騙過了所有人,最後成功脫罪。很多看過的人都說被欺騙了,根本就沒有人格分裂,一切都是洛伊(艾倫的第二人格)的陰謀,都是假的。可我不這麼認為。

    的確,洛伊很聰明,他在殺害主教之後,就留下了足夠多的線索給警察,並且線索都對他有利,他還有意誘導律師去懷疑自己有精神分裂,並且如願得到精神評估的機會,最終甚至假裝精神分裂脫罪,一切就像計算好一樣。

    但是,有幾個疑點:

    1、假如洛伊沒有精神分裂,他有那麼高的智商,那麼暴躁的性格,有可能從小被虐待嗎?

    從洛伊殺害主教的手段來看,他很兇殘,對於施加己身的暴力,洛伊第一反應是報復,這跟他從小被虐待的遭遇不符。由此看來,人格分裂應該是真的,那個從小被虐待,性格懦弱的人應該是第一人格 艾倫。

    艾倫一直是主要人格,直到他被主教強迫錄影,和女友玩起三人遊戲之後,心靈受到暴擊的他才誕生了報復性超強的第二人格 洛伊。

    2、洛伊最後說過,“我得幹掉琳達,那婊子死了活該”。

    從這裡看得出來,洛伊非常厭惡這個女友琳達,甚至還殺害了她。可警察並沒有發現琳達的死,一切似乎也被洛伊掩埋了,由此看出洛伊真的很聰明,難怪之前律師問他女友在哪裡時,他說不知道。

    我們有理由懷疑,在錄影事件之後,洛伊透過殺害女友,成功壓制或消滅了艾倫,成為主導人格,因此才有後面的殺害主教的案件。

    要知道,艾倫受父親虐待卻沒有反抗,主教對於艾倫來說就是父親般的存在,他逼迫艾倫拍錄影,當時艾倫也沒有反抗,所以如果艾倫一直是主導人格,很可能琳達和主教都不會死。

    3、洛伊在最後說道:“艾倫或者是洛伊,不管由誰說,說法都一樣”。

    表面意思就是,艾倫和洛伊是同一個人。但換個角度去想,就是艾倫和洛伊已經合為一體。很可能在兇案發生之前,洛伊就已經消滅艾倫成為了主導人格。

    4、洛伊和馬丁對話,

    “這麼說從來就沒有...沒有洛伊?”

    “天啊,你如果這麼想,我就太失望了,老實說,從來就沒有艾倫,律師。”

    洛伊說從來沒有艾倫,有兩層意思:

    第一,艾倫是虛構的。這個懦弱的人,純粹是洛伊編出來的,為了更逼真,還一直演戲。

    第二,艾倫是存在的,但早已經被洛伊取代,犯下所有罪行的一直是洛伊。

    再看律師的疑問,“這麼說從來就沒有...沒有洛伊?”

    律師原以為是艾倫在假裝人格分裂脫罪,可洛伊否認了。

    “天啊,你如果這麼想,我就太失望了,老實說,從來就沒有艾倫,律師。”

    洛伊似乎在告訴律師,艾倫都是他演給你看的,從來就沒有艾倫。

    可更深層次的意思卻是說:律師,你竟然認為我沒有人格分裂,你太讓我失望了。老實說,人格分裂是有的,只是我贏了,錄影事件之後艾倫就不復存在了,犯罪的人一直是我,洛伊。

    總結:《一級恐懼》反轉很精彩,可如果僅僅認為是被洛伊欺騙了,那就忽略了電影背後的人性黑洞了。影綜人認為,我們不是被洛伊騙了,而是那個可憐的艾倫不見了,而取代他的是在殘酷的現實壓迫下催生的洛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ython真的沒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