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方子釣魚
-
2 # 愛女親子
釣魚人不會計較這些的,一看就是新手。朋友我說一些我的心得給你,釣魚首先有一個好心情,不要去看別人,放下心來,眼睛放在票上,有時候有口你沒看到。釣不到也許是你的魚餌問題,釣位問題,釣法問題,慢慢來,慢慢研究,我相信你會釣的比別人多的,我現在有時候就會成為庫王。加油!!
-
3 # 南寧Vlog藍哥
首先呢,釣魚,在內陸來說,可以分為兩種,一是黑坑,二是野釣。
黑坑,指的是收費的魚塘!顧名思義,就是老闆把魚買進來,或者自己本來塘裡面有魚,然後開好釣位,對每個人進行垂釣收費的做法!不同的黑坑,有不同的收費標準!黑坑裡面的魚,密度大,但是,也比較難釣,因為它們每天都要面對很多人的垂釣,變得滑口!
野釣,顧名思義,就是去野外釣魚!野釣的比較刺激,時不時會有驚喜,複雜的水域,會孕育複雜的魚種,會讓前往野釣的人有一種神秘感,期待驚喜!
不管我們是去黑坑釣魚,還是野釣,首先,我們要愛護環境,垃圾不能亂扔!其次,釣魚,要看天氣。悶熱的夏天,白天魚都是浮頭,而且大魚不開口,小魚鬧窩。所以,夏天悶熱的天氣,是不適宜釣魚!要選擇在晚上,晚上魚沉底,選擇細勾細線,開軟料!
野釣的話,想釣雜魚,我覺得可以野戰老幾+918+速攻2號,一比一的比例開好即可!要是想釣羅非,那就開大福壽+輔料+冷凍餌,50:25:25即可!
不管是黑坑還是野釣,我們都不要把結果看的太重,釣魚,本身就是一種修身養性的休閒運動!能夠獲得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
4 # 臼湖藍韻
釣魚是走進自然,放鬆心情。約上二三個好友,帶點熟食,拿點啤酒,點一支菸,逍遙又快活!釣釣魚、聊聊天,賽神仙嘍!!!
-
5 # 廣西小潘s
答:釣魚真的是文學問,學無止盡,因為我釣了半輩子魚了還弄不懂很多問題,比如說傍邊釣友的位置一直上魚,你確一條沒有,但可以說是釣位不同和餌料的問題,但後來釣友走了,把釣位讓給你,還把剩下的釣餌給你,最終我還是一條沒釣到,我們很多時候說運氣不好。還是釣竿長短不一樣,魚線魚鉤型號大小不一樣,說法太多!去年我十一去釣白天一條大點的沒釣到,我堅持到晚上繼續釣,到了晚八點才接連上魚,但都是一斤左右的鯉魚,有一根海竿到半夜兩點才上一條六斤二的鯉魚,後來又到了半夜三點多海竿又來一條七斤二的鯉魚,那晚我的魚貨有二十斤左右,用的魚鉤不好還跑了幾條,手竿都是一斤左右的鯉魚!所以釣魚千奇百怪,但都是空軍多,但喜歡釣魚沒辦法了!
-
6 # 幸運的兵哥
我覺得和人的性格有關,我的一些朋友他們喜歡釣魚,有時候可以釣一天兩夜都不回家,哪怕下大雨,他們也會守在魚塘邊,不吵也不鬧,哪怕是空軍,他們照樣喜笑言開!我要是半小時釣不上來一條,就覺得無聊,不過有一次我也試著釣了一下午,還真釣到幾條!所以我覺得應該要靜心!
-
7 # 夜晚星空的你
我覺得釣魚這件事不一定非要釣多少魚才算快樂,最重要的就是享受那種安逸的環境。
跟別人去釣魚,同樣的地方釣不到魚,也不要太生氣,釣魚本來就是為了娛樂,陶冶情操。
我剛開始的時候釣魚連著三天都是空軍,但也不是很生氣,有時候只是覺得有點丟人罷了。
釣魚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多跟旁邊的釣友交流交流,也會學到很多知識的。我們去釣魚我的觀點是不要太複雜,隨心就行,不必刻意去追求。
你沒有釣到魚,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魚食不行,同樣的地方,同樣的水域,同樣的魚,魚不咬鉤最大的原因就是你的魚食不香,不同的魚口味不同,沒必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這裡的魚什麼時間口好,什麼樣的魚最多。當然如果深度研究的話也是更有幫助?但我認為,你直接問問旁邊釣到魚的人用的什麼魚食,然後你也用同樣的魚食即可。
其次釣不到魚跟魚鉤也有關係,魚大了就換大一點的鉤,魚小了就用小鉤,這也完全可以複製別人的方法。完了慢慢的去琢磨,相信也是很快就可以有魚上鉤,體驗釣魚樂趣。
-
8 # 江風在路上
我敢肯定說你釣魚的方法有問題,人家釣魚,還是有很多方式方法的,你不妨可以問一下他們。看我的收貨吧,我還釣到這個。
-
9 # 半隻煙影視
你想知道同樣在池塘釣魚,為什麼別人釣到魚了,你的魚杆卻不開口。這個很難說,也許是你的魚食不夠好,這裡的魚不喜歡。或者是你的窩打得不夠好,
-
10 # 崔勇華3
你可能不知道,其實你也是一條魚,魚是很難釣到魚的。釣魚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注意別被別人把你這條魚給釣走了。
-
11 # 大別山小農人
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從機率上來看,釣魚是一個以機率為基礎,以技術為突破的一項戶外活動,所以有的釣友會說釣魚就是“靠天收”,有資源怎麼釣都能釣到之類的觀點,但是在同一處水域,別人都能釣到的情況下,你還是釣不到,那就不能怪資源問題了。所以不管是資源如何,我們首先還是要從自身找原因,努力提高作釣水平,時刻準備著,才能在別人能釣到的時候自己也能釣到,魚情不好的時候不至於空軍,魚口好的時候還能爆護,最重要的是要把魚釣明白,才能提高釣魚經驗水平。至於別人能釣到而自己釣不到的原因,我想還是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析解決。
一,釣位選擇是否合理選釣位其實也是一個技術活,在不同情況下,水情是不一樣的,那麼魚就可能藏在水中任何的地方,找到魚總比被動打窩誘魚要來的快,如果是找到魚道的話,那麼就離爆護不遠了,所以釣位的選擇是基礎。
1,從天氣方面考慮
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春釣灘,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短短12個字,精煉的說出了不同季節所要選擇的釣位的大致情況。春天要在淺灘的地方下杆,因為魚是會巡遊產卵的,我覺得更適合在晚春的時節;夏季水溫高,就要在深潭處作釣;秋季太陽依然很烈,就要選擇陰涼處作釣;而冬季水溫低,魚具有趨溫性特徵,所以要在向陽的地方作釣。
2,從藏魚方面考慮
大魚是會刻意地選擇水底藏身之處的,只有在障礙物多,地形複雜,水體不是太透徹的情況下,才會安心地休息覓食,而我們為了防止掛底,都喜歡在水底比較平坦的地方下竿,這就違背了大魚的藏身之處了,但是小魚是會呆在光水區的。還有就是魚類對食物,氧氣,溫度的需求,一旦滿足它們,就是很好的釣位,比如:在入水口處,大樹的下面都是有以上的優勢。
3,小結
別人在釣魚,你也在釣魚,從表面上看釣位可能看不出不同,但是你關注過別人水下是什麼情況了嗎?可能別人的釣位選在魚道上,而你只是在沒魚光顧的平灘上作釣,如果再加上水質較清,魚是肯定不敢來吃鉤的。
二,窩餌選擇是否合理我們釣魚主要是透過魚的趨食性來將其引誘到窩點,再給它可口的食物,讓它吧=把鉤餌吃進去,完成釣魚的一個過程。所以魚是會去主動吃食物的,就是我們的窩料和釣餌,但是我們在窩餌的選擇上就決定了魚是否能買賬,會不會主動去吃,或者開不開口。
1,窩料的選擇是否合理
窩料主要是起到誘魚和留魚作用的,誘魚是第一位的,所以窩料的多少,味型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大水面打窩,窩量少量肯定是誘不來魚的,而且時間也比較長,如果沒有等到魚進窩就走了,同樣釣不到魚。至於味型的話,要根據水溫,水深以及物件魚來選擇,比如:想釣大魚的話,味型就要清淡,狀態要自然,不能有太多的霧化效果。留魚的話窩量要足,禁得住魚吃,但是又不能讓它吃的太飽,才能提高留魚時間,增加中魚機率。
2,釣餌的選擇是否合理
釣餌是直接面對魚的,所以要稍稍區別於窩料的,從物質構成上,要做到更精細,從味型上,要濃一點,以進行區別,從狀態上,也要有所區分,釣大魚還是使用粗顆粒的釣餌,釣小魚就要注重霧化,入口性等,最典型的就是釣鰱鱅,既要注意霧化,又要考慮附鉤性,是比較講究開餌技巧的。
3,小結
不同的水情和魚情,所使用的窩料和釣餌是不一樣的,當發現別人和自己的釣位環境差不多的時候,就要考慮是不是這個環節出了問題,可以上去詢問,觀察,或者是自己除錯都行,總得來說,要根據物件魚來選擇。
三,釣法選擇是否合理釣法是我們具體使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讓魚上鉤的過程,當然方法是有很多的,有包括不同的釣法,不同的調釣,鉤餌在水底的狀態,我們提竿的時節選擇等等。
1,具體釣法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使用臺釣法進行作釣的,主要就是它能將誘釣進行結合,上魚效率也比較快,但是對釣位要求比較高,地勢要平坦不能有太多障礙物。而在一些水情比較複雜的情況下,使用傳統釣還是比較合理的,能在水面很小的草洞作釣,地面上的情況也不受限制。而要釣深水遠水中的大魚時,就要使用到拋竿釣法了,不管是爆炸鉤,串鉤,還是最佳流行的歐鯉釣法,都是有各自的優勢的,還是要根據魚情來選擇。
2,調釣的選擇
主要是針對臺釣法來說的,不同的調釣,就會產生不同的靈和鈍,反應在浮漂上的漂相就不同,對於魚口的把握就不同。比如:一般情況下,調高釣低就比較靈敏,對於輕口魚是很好的,調低釣高就比較鈍,對於滑口魚,警惕性高的大魚是比較有效的。當然傳統釣法雖然本身比較鈍,但和臺釣法結合,使用可修剪的鉛皮卷,就可以進行靈鈍的轉變。
3,小結
不同的釣法對於魚情的把握是不太一樣的,即使同樣使用臺釣法,也會有很大的差別的,因為調釣的靈和鈍是不容易看出來的,就算別人告訴你調幾釣幾了,你也不一定就能完全效仿他,達到他的魚獲,因為你們使用的浮漂吃鉛量是否一致,魚鉤和餌料的比重是否一致,到了最終實際作釣,就大相徑庭了。
最後總結每次出釣,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就是一次經驗的積累,不能糊里糊塗就坐下來釣魚,再雲裡霧裡的收攤回家,不管是釣到還是沒釣到。我的觀點就是,不管有沒有釣到魚,肯定是要釣明白的,空軍更應當如此。所以就要在釣位,窩餌,釣法上進行主要的研究,發現自己和別人的不足,積累經驗,下次就簡單一點了。當然肯定還有其它一些影響魚獲的因素,這裡篇幅有限就不一一說明了。
-
12 # 釣魚人老高
任何一個釣技高超的資深老釣友,都是由一個新手成長起來的,期間可能經歷過數次的空軍,多次的疑問,而這個過程又是不可或缺的。回到釣友的問題“為什麼每次釣釣魚,別人能釣到,我卻釣不到”為更全面、更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筆者從找魚、誘魚、釣魚,垂釣三部曲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1、釣魚起始,找魚過程有偏差
2、誘魚階段,誘、聚過程有問題
3、最後釣魚,餌料、浮漂調釣、線組搭配環境不合理
正如本文開頭所述,垂釣過程大致分為找魚、誘魚、釣魚,三個階段細節眾多,每個環節到可能導致自己釣不到魚,但其他釣友魚口不停,漁獲連連。
釣魚起始,找魚過程有偏差想釣到魚,先找到魚。魚群並不是均勻分佈的,受水溫、食物豐富度、水深、水體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有的水域容易聚魚、留魚,有在位置則不利於魚群的棲息。所以一旦釣魚人選擇的釣點位置出現偏差,自然難釣到魚。
比如選擇垂釣水域,部分釣友看到有的水域岸邊整潔、光滑,泥土硬實,安放釣椅方便,揚竿便利,所以直接將釣點設定在此。與人想象的不同,絕大部分的魚喜歡逗留在水底環境複雜,最好有土坎、溝壑、緩坡、障礙物的水域,討厭停留在光滑、平整的水域。所以釣友以自己的視角出發,雖然利於揚竿,但不利於魚群的棲息,那麼垂釣水域無魚或密度稀疏,無疑提高了垂釣難度。
再比如,釣魚人清楚,像鯽魚、鯉魚、鯿魚等都喜歡躲藏在水草處,棲息、覓食,所以找魚、設定釣點優先考慮在水草處。但如果簡單地隨意選擇一處水草揚竿,也可能釣不到魚。釣水草講究“疏中選密,密中選疏”如果大部分水草處密度稀少,那麼魚群多向水草密集的水域聚集,更利於隱蔽;如果大部分水草密集,則魚群很可能向水草稀少的水域聚集,因為過於密集的水層,通常空氣不流通,溶氧量反而偏低,夏季是時甚至水溫偏高,魚不適感強烈,自然不會停留。所以只釣水草,忽略細節也會影響魚情。
不難看出,釣魚起始找魚、選擇釣點的極其關鍵的一個環節,如果位置選擇出現偏差,將會顯著影響後面工作的展開,直接關係最後的漁獲。
誘魚階段,誘、聚過程有問題野釣資源匱乏,人多魚少,打窩聚魚已是不可或缺的過程,但打窩並不是投擲幾把窩料就搞定的,許多細節值得研究。
投擲的窩料需要結合水體環境而定。如果釣鯽魚選擇在水草處,這時建議優先考慮酒米,特別是深秋、冬季時間段,這是因為埋沒淤泥裡的水草已腐爛、發酵,散發出淡淡的乙醇味,所以再次用麴酒浸泡的酒米不會引起鯽魚的排斥,反而能快速誘到鯽魚。如果在水體偏肥的水域釣鯽魚,這時可選用清淡的商品餌抽窩,也可用玉米麵、菜籽餅、麥麩等味道偏輕或更接近本味的窩料,效果更突出。同樣,釣鯉魚、草魚,打窩思路一脈相承。所以釣友魚情不佳,也可能是窩料選擇出現偏差,以至誘不到魚。
另外投放的窩料儘量做到虛料、實料相結合的方法。如果缺少虛料或較少,粉末狀的窩料便不能在水中快速傳播、擴散,也無法將周圍的魚短時間誘集過來;同理如果缺少實體顆粒,魚很快將粉末狀窩料蠶食乾淨,離開窩點,窩點留不住魚,垂釣效果自然打折扣。所以這點也可能釣友沒有兼顧到。
最後釣魚,餌料、浮漂調釣、線組搭配環境不合理找魚、誘魚是為最終的釣魚環節服務,釣魚環節相比前兩部,細節更多,所以釣友可能出現問題的部分多,更應留意。
先說浮漂調釣。魚都有各自善於活動的水層,鯽魚、鯉魚多棲息在底層,草魚多活躍在中下層,而鰱鱅長遊動在中上層。所以確定目標魚之後,垂釣水層應正確,否則也會影響魚的吃口。再者浮漂調釣有靈頓的區別,如果垂釣的大魚偏多,大魚吃餌迅猛,對浮漂靈敏度要求低,這時適當釣頓,垂釣時適當放口,等到完全吞食下再提竿刺魚;小魚則不同,對浮漂靈敏度要求高,這時應根據水情、魚情確定是調高釣低,還是調低調高,比如經典的調四釣餌或調一釣三等。
其次是餌料,餌料是線組直接接觸的部分,所以能否引起魚的吞食很關鍵。餌料選擇應注意魚的食性變化,而不執於使用慣性,比如冬季釣鯽魚多用腥味商品餌或紅蟲、蚯蚓,但晚春、夏季鯽魚更偏好一些清淡的奶香、麥香等餌料,這時應及時調整。再比如夏季高溫時,鯽魚攝食不積極,這時可使用些麝香味餌料,這時因為麝香中含有麝香酮能在高水溫下,提高魚的耐高溫、耐低氧等能力,促進它的攝食,所以魚情不佳時,可適當加入些新增劑。所以餌料搭配、適應有偏差,也能造成魚口差、漁獲少。
最後是線組搭配。夏季魚對線組要求低,但冬季魚攝食不積極,魚口輕。所有線組一旦線粗、漂大、鉤大,嚴重降低整個線組的靈敏性,許多魚的吃口無法正確顯示,會讓釣友錯失許多魚口。所以線組搭配,包括浮漂等都應結合水情、魚情選擇。
寫在後面本文從釣友的問題出發,即其他釣友能到釣到魚,但釣友卻難有收穫,分別從垂釣三部曲找魚、誘魚、留魚入手,分別分析了其中存在導致難有好魚情的可能性。即便如此,實際垂釣過程遠比本文描述的複雜,釣友更應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判斷,找出問題關鍵所在,採取應對措施,相信這樣釣友會有更好的漁獲。
-
13 # 白水的天空
運氣,技術,技巧吧,還有釣魚所用的配置
一鉤。釣什麼魚用什麼鉤,這是常識。可有的釣友終年只認準一種鉤,自認為好使、順手,使鈍了也不換,結果往往是每次出釣都比別人釣得少。 二竿。有的釣友不知愛惜養護和注意安全,每次出釣歸來,不先擦洗晾曬釣竿,而是隨手一放了事。還有就是釣到大魚遛魚不得要領,心情激動一個勁地挑竿硬拽,不是折竿就是跑魚。
三漂。漂是釣魚人的眼目,是傳達資訊的,好漂定要珍愛。可有的人就是好將就,不管多珍貴、順手、漂亮,往竿上一綁往竿包中一放就算完事,往往發生要釣魚發現漂尖折了或破了不能用的情況。 四線。釣線的型號多,質地也不一樣,應針對所釣物件魚選擇。可有的釣友不管釣什麼品種魚,個頭大小都清一色釣線且一個號,結果是小魚釣不著,大魚釣得少。 五墜。魚墜的大小、輕重及死用活用對釣魚是有很大影響的,可有的釣友不管釣什麼層的魚都用一樣的墜,其結果肯定是影響自己的釣獲量。 六餌。常言說得好:三分釣技,七分餌料。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各種餌料一應俱全,釣什麼魚有什麼餌料標得一清二楚,可有的釣友不動腦不詳記說明書,越是釣不著魚越是亂對各種餌料,結果調出個雜味來,魚更不咬鉤了。 七魚護。魚護是釣魚人必不可少的用具,也是積累戰果的倉庫。可有的釣友用手不及時清洗,弄得腥味不斷,還招蒼蠅。
-
14 # 酷湖釣魚人卓哥
其實對於釣不到魚這件事,大家都有發言權,我每次釣不到魚,回來都會覆盤分析,我會透過分享我的一些經驗來幫你解答。
別人都能釣到,表示不是沒有魚。你就釣不到,表示和別人有差距也不是完全沒釣到。每次,應該也是經常釣魚的朋友。按你描述的,我會按我釣魚的經驗,將這次釣魚,重新覆盤。
釣位釣位問題是釣魚中相對明顯的先決條件,每個季節都需要找到合適的釣位,一般到釣友聚集的水域,魚獲的差距都不會太大。即便對水深要求不太在行,也可以透過觀察,魚口好的釣友,基本都可以判斷自己所在位置的問題。
如果發現問題就果斷調整,有時候會有奇效,季節性的釣位特點和深度,都相對固定,標新立異不需要用在釣位的選擇上,畢竟魚在什麼地方,這都是先決條件。
線組與調校問題線組的調校其實大家都有自己的辦法,釣蚯蚓和餌料有些不同,如果釣蚯蚓,在漁獲好的季節,不可能有太大差距。接下來我們講講餌料和線組方面會出現的問題。
釣的太鈍或太靈問題
釣的太鈍只是相對的,即便是釣的很死,比如重鉛下底,魚口好的時候,也會上魚。但慢慢窩點魚變少後,就會感覺突然停口。
釣的太靈敏,吃口抓不到,空竿或掛到魚的機會就變大了,窩點就會有影響,漁獲自然也少了。
浮漂調整與驗證方法
用浮漂上面一個太空豆,將浮漂做好記號,向鉛墜方向移動30公分浮漂或一漂距離,拉餌(可以拉大一點)拋滿竿,等待浮漂漂目出現。
如果漂目超過平水,在1但到2目之間,表示沒問題。如果漂目,在3目以上,有可能漂目太高,容易懸底太高,需要修正漂目,可增加上魚機率。總是上鉤上魚,也沒有雙尾問題
魚吃鉤和線組有關係,別人不停口時候,但我中魚慢或沒口,這時候需要觀察起竿後,鉤上的殘留情況,如果下鉤什麼都沒有,上鉤還有,表示魚在吃餌,可能釣的太鈍了。需要再次驗漂後,釣靈點再試。
魚鉤和線組搭配問題
魚鉤大小,會直接影響釣魚的漁獲
鉤太小,小魚吃餌容易,漁獲普遍偏小魚鉤過大,上魚的個體會打些,但魚口會慢,吃口也不會太好。子線大小的問題
子線過大缺乏柔韌性,魚吃口反應會遲鈍以上透過可能出現的問題,舉例說明,方便對照判斷。
涉及部分驗漂問題,可以借鑑變通。也可做為常態解決問題第一排除發,驗漂不光可以判斷調漂是都有問題,還可以判斷漂本身有沒有問題,比如陰漂問題,對釣靈釣鈍也可以判斷出來。
餌料搭配與味型餌料味型比較容易讓我們第一個懷疑,畢竟沒有魚吃鉤,那第一個要懷疑的就是吃的餌有問題
餌的問題
@ 餌料味型問題
一般釣友,在不使用小藥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幾個方面排除
是否用了多種濃香型餌料一般味型餌料比例過重,開窩快,但容易死窩。感覺魚星多,但不給口,偶爾有介面,正窩就是不開口這樣漁獲自然不好。
死窩就需要換餌料換窩點,競技釣因為分配固定的釣位不可以換位置,所以會有針對解決辦法,那也是出於儘可能的多釣幾條魚為目的,野釣沒必要。
餌料粘性有問題一般表現在,餌料拉的大,但魚吃口給訊號後,空竿比較多,偶爾會中鯉魚。
這種情況是,餌料拋竿入水後,大團餌料脫離鉤子,鉤上殘留少,魚不容易吃鉤,多半是吃飄落的餌料蹭線,有些情況黑漂都空竿,並且過一會就會漂目升起來,這是霧化太快。
拉絲粉過多魚吃餌其實只要有飄落餌,基本都會吃,如果拉絲粉過中,餌團拉的很大,但入水後還會膨脹,如果拉絲粉太多,魚兒吃口有動作,但中魚率低。有時候起竿不上魚,鉤上也沒有殘留。
以上問題和你描述的魚獲情況相似,別人釣很多魚,可是自己就是釣不到。餌料方面是在浮漂調校沒有問題的基礎上繼續分析。
釣法問題理論上野釣,如果釣友魚獲豐厚,你和他差距過大,那麼釣技方面即便有差距,但也不至於差距太大。
飛鉛的目的是魚不太下底,或希望吧魚打到上層水域,讓魚搶食,這樣魚口好,上魚快。一般在競技賽場上,想在魚口好的時候,再增加更多的漁獲,會考慮這樣的變化。但野釣一般會用魚於中上層魚類,或那些吃餌習慣,不容易吃到鉤的魚種。這些釣法,不容易掌握,主要是不常用的釣友,不容易發揮出效果。
以上是我我透過你的描述,透過釣魚基本操作流程做出的,可能影響漁獲差距的問題分析。
其實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是人為不可控制的,如果可以掌握以上,問題的判斷能力和解決方法,基本可以滿足野釣,縮短差距。
其實釣魚人還有一個地方需要自己剋制,心態一定要好,要平靜不能浮躁。
在競技賽場,就有時候是幾條魚的問題,沒有解決好,導致動作變形,甚至窩點都會廢掉,這些都是可以借鑑到野釣的。我們想獲得比別人更多的魚獲,這個方面也是需要自己鍛鍊的。
遇到問題不要急躁,冷靜排除問題,再解決,心態可以決定一切,釣魚也不是今天明天的事,慢慢積累。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
回覆列表
釣魚這件事,說簡單就簡單,說複雜就複雜。你想天天爆護,不可能,但是你要想天天空軍也不可能。
有很多朋友壓根就不會釣魚,以為跟別人一樣,弄個杆子和線組,來個大鉤子,弄個大鉛墜,掛點食,水裡一扔就是會釣魚。釣魚是很講究方式、方法的運動,今天就簡單說一些內容,至少讓新手朋友不空軍,經驗豐富的釣友就不用看了,寫給新手的。
1,線組:搞清楚目標魚,鯽魚,翹嘴之類的小型魚,直接1.0+0.6+3號袖,一年四季可用。實在擔心切線,就1.5+1.0+4號袖,2斤以下隨便拉。
2,餌料:活餌用蚯蚓或者紅蟲子,商品餌如果不會搭配,就一包藍鯽走天下。總之野釣以腥為主,用腥餌基本不會空軍。
3,釣位:不會選就選別人的老釣位。25度以上天氣選下風口,20度以下選背風的上風口。水深看季節,深秋到初春就是長竿釣深水。其他時間短杆釣草前就行。像現在初夏,早晚釣邊,中午釣深,夏天無風魚口好不了。
4,調漂:先學會調平水釣兩三目,基本野釣80%時間都這麼調。平靜無流水的地方可以調四釣二或者調五釣三。
這四條學會了,至少不會長空軍,還會偶爾爆護,基礎打好了,以後再玩進階的部分!
我是釣魚人方子,這些都是新手不空軍的基礎知識,希望對一些朋友起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