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幸福的額度是多少遊哥
-
2 # 守山居士
看了所問也可知劇友壓力,首先我也想問何為師者?達者為師?有教無類為師?師者所慮傳授而不得精髓?授者而不知其所云?但老師可有想過何為學生?求所遇不解之事解心中所惑之疑。牙牙學語的孩童可對其父母有過抱怨,覺得所學不滿意?所以做老師育人教授一定要有堅定的心。我盡力教,學生有無盡力學又與你何干?滿意二字要出於學生之口那就真是做老師的悲哀了。
-
3 # 神夢傲世
作為老師首先要有自己的職業操守,有自己的教學方法,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有自己的道德底線!不管誰說好,誰說不好,只要你問心無愧就行!因為不可能每個人都喜歡你,只要你堅持自己的原則,對的起自己的學生,對的起作為老師的這個職位!對的起自己就可以了!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不可能每個人都說你是對的,也不可能每個人都說你是錯的!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
4 # 愛的忠義者
三觀放正做自己,做自己該做的,一個老師的職業該做的,能做的心態擺正,對得起自己的責任,自己的職業,自己的良善,用心教學就可以了。其餘的不用討別人的滿意……
-
5 # 恨事寥寥
老師要怎麼做才能滿足大眾要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覺得老師不用取悅任何人,只要秉承淳樸的師風去給學生答疑解惑,教授知識和本領,教育他們為人處事的道理。讓他們身心健康成長,讓孩子們能長成一個個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良好風氣和良好品德的人即可。
至於樓主為何會提出如此問題,這其中多是受當前不良風氣影響,讓“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偉大的職業在世人眼中形象一落千丈而有所感慨吧。如果要深究一下原因,為何一直備受尊崇和愛戴的老師也會唏噓至如此?不妨我們一起回憶一下這麼些年來學校的一些現象的變化,相信還是很容易找出答案的。
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那時候人們還是很淳樸的,老師們呢也是很單純的教書育人。在我小學的那陣子(94年—99年),我們那裡還以種植糧食(小麥、玉米、油菜和小米)為主,加之沒有機械化,所以大多數農民還是以原始的耕作。可以說是一年到頭面朝黃土背朝天,照顧自己孩子的精力也就相當有限。不過那時候我們每天下午下完課並不會直接放學,而是留在學校晚讀,當回家的時候家人基本也結束一天的勞作回到了家裡。現在想來,這樣家長們就不用為孩子們的安全操心。而且每到夏收的時候我們都會有一個特殊的小長假——忙假,也就是龍口奪糧那陣子小孩子們幫家長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因此我還深深的記得小學時候那篇經典的課文《顆粒歸倉》,描述的也正是我們這幫“小鬼頭”。還有一件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我們的小學學校北面有條小河溝,學校經常大會小會強調嚴禁下河戲水或者抓魚,而我們每次放學呢也會被要求按照班級以村落為單位排一條長對統一回家,而且學習指定順路或者同村的老師護送回家。那時候偶爾犯錯了,老師也不會把問題留在家鄉會的時候說,小點的問題批評一下,大點的問題直接家訪。這種良好的氛圍一直持續到中學時代初。不過從02年開始慢慢地開始出現一些新事物——課外補習班,這個不再是老師給那些落下課的同學在辦公室免費開小灶,而是極少數在學校不再擔任班主任或者主授課老師在校外租賃的場地收費補課。第二個新事物就是分班:不再是把同年級的隨機分班,而是按照考試成績分成“**班”和普通班更有甚者直接把成績最低的組幾個班。這個舉動不止衝擊校園的學習氛圍,而是對正常教學活動的撕裂。不止讓懵懂的孩子們從那時候就群體撕裂,更是將一部分老師打入萬丈深淵,提前步入“退休”生活。
我畢業參加工作後,因為所參建的土木工程都處於荒郊野外,平時休假也短暫而來去匆匆,所以對社會和城市發展可以說有段資訊上的空白期。所以對學校的認知也一直停留在畢業前。直到後來家裡的“神獸”要讀幼兒園了,從此每週一次的家鄉會、每月一次的親子活動、層出不窮的特色班、數之不盡的校外特長班。還有我愛人那讀小學的侄子:讓家長苦其久矣的“微信家長群”,兩難抉擇於校外託管班還是校內託管班,是爸爸去還是媽媽去幫值日的孩子打掃衛生,暴風驟雨的家鄉會,……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曾經那個讓父母安心的託兒所呢?曾經“靜靜地深夜群星在閃耀,老師的房間徹夜明亮”的校園呢?
每每提起這些,除了唏噓。作為新一代的家長除了為了孩子選擇沉默和付出。也只能在心裡祈禱淳樸的風氣和良好的環境吧!
-
6 # 蒲公英淡定了青春
其實每位老師自己要選擇走的路線不一樣,有的老師他就是走服務型的,所有事情都做的無微不至,各種課下的輔導,課後的答疑,跟家長的溝通都做的特別特別的到位,然後課本身也很好。
像我因為我比較就是本身課就偏專業性比較強一點,其實我上課包括我做課程服務,說實話是相對比較少,依靠本身授課的專業程度以及教學效果,就能夠讓家長和學生滿意。
就個人而言,課程服務可能不需要做的那麼的多,個人的專業素質、教學能力還是非常重要的。
-
7 # 醒過來的她說
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是一個必須保有職業底線的工作,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是正確的教學理念,但這與滿足大眾要求不是一回事。
-
8 # 青竹生涯規劃研究院
做老師從來都不是為了滿足大眾要求的,之所以大眾對老師有要求,一是一些雖有教師頭銜但枉為人師的人,做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兒讓大眾憤怒,二是一些優秀的教師都有一些共性。那麼一個好老師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呢?第一,熱愛教育事業,喜歡孩子;第二,細心耐心責任心;第三,公正公平,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很可能影響到一個生命的未來;第四,正人正己,知行合一。哪怕是體罰學生,你的發心是為了幫助孩子,而不是單純地發洩自己的憤怒。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理論上是可以做到的,條件必須犧牲自我。說的容易做起來的難。做老師就像做廚師一樣,一人一個口味,學生的心態性格也一樣,所以老師就要像孫悟空一樣要有72變化來應付,這過程的艱辛和困難只有自己去體會!話不多說,老師真的很偉大。加油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