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明智

    很多文人墨客之所以留下千古名句為後世流傳,大多都是在自己鬱郁不得志之時,感懷抒情寫出的。如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使我不得開心顏

    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孤舟蓑笠翁,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諸如此類的

    所以我們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提起自己的勇氣,堅信待到風停雨來散,唯風景這邊獨好!

  • 2 # 陳四木榮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表現了其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不怕犧牲,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強烈的愛國精神。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寧靜志遠,淡泊名利。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保衛國家,矢志不渝。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憂國憂民。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感激母愛,尊孝道。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堅韌不拔,無懼困難。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無懼生死,激勵後人。

    還有許多優秀的詩人,給後人們留下了寶貴的詩詞,和高尚的精神品質。

  • 3 # 獨到文化

      古代人格獨立的詩人,這讓我想到兩個人,一是文天祥,二是李清照。為什麼?請聽我一一說來。

    視金錢如糞土,忠義比命貴的文天祥。

      說起文天祥,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千古名句,一直激勵著愛國志士前赴後繼,為國捐軀。

      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之前是個高富帥,家財萬貫,美妾成群。

      《宋史》上記載:

    (文天祥)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性豪華,平生自奉甚厚,聲伎滿前。

      這麼看來,文天祥在年輕時就已經走上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人生巔峰”。

      然而,這些都不是他的追求,他的價值觀遠不止於此。

      南宋末年,元兵大舉進犯,大宋江山風雨飄搖。朝廷所豢養了幾百年的官宦,如潰穴之蟻,逃的逃、降的降,真正能為大宋王朝留下來賣命的所剩寥寥無幾。

      當時的皇帝,宋恭帝趙㬎才4歲,66歲太皇太后謝道清詔令天下,請求下面的官員儘快前往皇宮救援。

      看到詔令,文天祥痛哭流涕,並立即變賣家產籌措費用,以支援國家軍隊的建設。

      就這樣,文天祥從一個生活優越的富家哥兒變成了一個整日沐浴在腥風血雨裡的拼命郎。

      之後的事情大家都清楚,文天祥憑一己之力,苦苦支撐著他心中的大宋皇朝。

      元朝對文天祥是又敬又恨,採取了各種手段想逼他歸順——許之以高官厚祿,用妻兒老小的安危逼迫他,卻都不能使他變節。

      臨刑前,文天祥還要對著“大宋朝”的方向跪拜,才英勇就義。

      這種頂天立地的人格,不可謂不獨立!

    視氣節如傲骨,堅貞比情深的李清照。

      李清照她作為一介女流,氣節也是不可小覷的,在那個年代裡,比不少男人還要豪邁。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愛情故事,我在自己很多文章裡都描述過。

      他們的相識、相愛、相知是十分浪漫和唯美的,我這裡就不重複講了。

      但李清照的愛國情懷是趙明誠無法比擬的,這就使夫妻倆在價值觀上產生了分歧。

      北宋被金兵進逼的時候,李清照和趙明誠南下避難,但李清照憂國憂民的心並沒有就此放鬆。

      她經常用自己的詩詞抨擊當時官場上的不作為和軟弱無能,還用自己夫妻倆多年積攢下來的文物資助國家軍隊建設。

      趙明誠在鎮守江寧城時,適逢下屬造反,軟弱的趙明誠利用繩子從城牆上逃跑了。因此,趙明誠被朝廷革了職。

      李清照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價值觀的巨大差異使他們的感情出現了裂痕,夫妻間的氣氛有些莫名的尷尬。

      當他倆經過烏江邊“西楚霸王”項羽自盡的地方,李清照觸景生情,吟出了《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趙明誠聽了這首詩,從此便鬱鬱寡歡一蹶不振,後來更是急病發作而亡。曾經令人羨慕的甜蜜婚姻,就此草草收場。對此,李清照雖然後悔也無濟於事。

      再嫁的李清照遇人不淑,她的二任丈夫貪圖她的錢財。但李清照的財產是下定決心了要捐給國家建設的。

      因此李清照跟二任丈夫產生了極大的矛盾,為了擺脫丈夫的糾纏和打罵,李清照冒著被法律苛責和世人唾棄的風險,毅然將丈夫告上了公堂,終於得以離婚。

      李清照雖為一介女流,但在封建社會里她敢愛敢恨,不為情所困,毅然選擇遵循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是人格獨立的表現。

  • 4 # 白雲雁水

    在中國古代的詩人中,具有獨立人格或在相當程度上具有獨立人格的人難以計數。在燦若群星的詩人群體中,他們或性情不羈、敢作敢為;或恃才傲物、鐵骨錚錚;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風清雲淡、寄情山水……古代詩人的人格獨立精神,歸結起來大致有四種。

    思想自由之不受羈束精神

    詩人之所以能成為詩人,大多數人思想解放,精神自由,眼光敏銳,思維活躍,能在相當程度上擺脫羈絆,不受束縛,獨立思考,針對現實的社會問題、政治問題、自然問題、學術問題提出個人獨到的見解和主張。春秋戰國時期,諸子蜂起,各自代表不同階級、階層的利益、要求和願望,紛紛著書立說,開門授徒,遊說宣傳,各執其說,互相辯駁,從而形成百家爭鳴的活躍局面,極大地推動了當時思想文化的發展。不少人敢於挑戰權威,敢於懷疑、衝擊和批判舊的倫理道德觀念、政治觀念乃至現存的封建統治秩序,發前人之所未發,發常人之所不敢發。如屈原的《天問》一共提出了170多個問題,對在奴隸社會中形成的哲學、政治、歷史、道德特別是“天命論”表示了深深的懷疑,進行了尖銳的批判;黃宗羲在《原君》 文中更敢於大膽揭露封建君主的罪惡,猛烈抨擊封建君主專制,被梁啟超認為是“極大膽之創論”,從而推動了“晚清思想之驟變” 。

    行為卓異的超拔流俗精神

    不少詩人在獨特的思想觀念、人生目標和人格理想的指引下,敢作敢為,不規行矩步,不隨人俯仰,不隨俗浮沉。他們往往具有遠大的抱負,熱衷於用自己的力量去改造社會,去推進國家的事業,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格理想。他們往往對自己的才能極為自信,有時甚至到了被人認為是狂妄的地步。如李白還在年輕時就豪邁地宣稱:“宣父(孔子)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不少人為了實現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敢於去衝擊舊觀念舊體制、舊辦法,進行創新和變革。北宋王安石為革除時弊而進行的變法等,都是中國歷史上偉個大的改革運動。王安石所提出的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充分展示了改革者非凡的膽識和敢於沖決一切羅網的大無畏精神。

    困苦際遇而獨善其身精神

    一些詩人身處貧困而能安之若素,甚至能夠以苦為樂、化苦為樂。陶淵明一生經常嚐到貧困的滋味,特別是在他歸隱之後,但他卻說:“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以笑對貧困的獨特方式,堅守其“貧賤不能移”的人生去準則。陸游一生也曾屢被貧困所困擾,但他卻說:“丈夫窮空自其分,餓死吾肩未嘗脅。”直接而堅定地展示了自己寧可捱餓也不肯去諂媚逢迎的志節。

    人格獨立與審美理想結合精神

    在具有獨立人格、追求獨立人格的詩人中,他們在創作中敢於突破前人窠臼,不屑於邯鄲學步、亦步亦趨,能勇於創新,大膽披露內心的真情實感,大膽展示個人的鮮明個性、獨立人格和不羈精神。“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楨具有獨立不懼的精神品格,其詩就一如其人,鍾嶸《詩品》的評價是“仗氣愛奇,動多振絕。真骨凌霜,高風跨俗”。李白詩歌氣勢豪邁奔放,筆墨酣暢淋漓,也是其獨立不羈的人格精神和對黑暗勢力抗爭心理的形象體現。

    當然,如果細分析古代詩人的人格獨立精神,絕不止上述四種精神,比如,“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主義精神;“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蔑視權貴精神;“文章最忌百家衣”獨立創新精神等等……

  • 5 # 晚來風L

    一個人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就是一個人的獨立人格!古代具有獨立人格的文人不知凡幾,大多中國的文人歷來把追求思想自由個性獨立當作最高追求!堅持自己獨立的人格。“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古代文人的人格獨立精神就絲絲縷縷的體現在他們的詩文裡!所以說,詩品即人品!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一生致力於抗金,奈何壯志難酬,此時已經48歲了,而且長期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內心鬱悶氣結!此時與好友相聚,酒入愁腸,感慨萬千,唯有以這種方式發洩情緒了!

    兩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經濟文化大發展的時代,人們思想普遍比較奔放自由,隨著社會的發展,弊端也顯現出來,官場貪汙腐敗,各級官員生活奢靡,放縱!在周圍蒙古、金、西夏政權環伺的情況下,偏安一隅的南宋及其官員,不想著收復失地,卻好像被麻醉了一樣,只顧享樂,得過且過!在這種環境下,辛棄疾舉步維艱,和當時的社會難以融入,一邊是醉生夢死的南宋官場,一邊是金戈鐵馬的北伐夢想!但是在舉世皆濁的環境裡想要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是多麼艱難!可是,辛棄疾的偉大之處就在這裡,從當年那個二十一歲就投身抗金大業的翩翩少年,到幾十年過去了,寸土難進,頭生白髮,依然不改初衷!1207年十月的一天,走到生命終點的辛棄疾,依然不改初衷,大喊“殺賊!殺賊”!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重名節,輕名利;重成仁,輕殺身;重社稷,輕君王。于謙用一生的行為,來詮釋了這一切!“土木堡之變”徹底改變了于謙的一生,皇帝做了俘虜,大明朝在最危急的時刻,上下亂作一團!在這關鍵時候,如果沒有于謙組織並領導了京師保衛戰,也先的大軍說不定就把北京拿下了!那時候“靖康恥”說不定又會再一次上演!

    在擁立代宗即位後,對他委以重任,凡事都要和他商議,可是他從不居功自傲,始終以社稷安危為己任,鏟奸黨、輔朝綱,並且堅決不講和,堅決主戰!多次擊敗瓦剌部隊,因為他深知,一旦和談,也先必將以明英宗為籌碼來要挾大明,到時候,將面臨更多困難!英宗復辟之後,于謙被陷害致死!死後抄家的時候發現,幾乎家徒四壁啊!

    我們說獨立人格,于謙的獨立在於堅持,在於沒有私心,他始終把社稷和國家放在第一位,代宗的賞賜,他堅辭不受;要給他兒子封官,也被拒絕;任內百姓無不稱頌,甚至“盜賊遠遁”!“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是對其最好的臨摹!

    文天祥曾說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國文人缺的從來不是風骨,不是獨立人格。幾千年的歷史,每次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時候,都會有這樣的風骨站起來!以前有,現在也有,將來更多!

    閒來無事,滿紙荒唐言,不甚了了,祝君賜教!

  • 6 # 南粵行者

    這個問題中詩人的範圍不好界定,文人與詩人如何區分呢。所以我想從更大範圍去聊聊中國文人的獨立之精神。

    1.中國文人的氣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中國文人的心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3.中國人文的理想: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繼往聖之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4.中國文人的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上面是四個大類,可以細化如下:

    中國文人的剛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國文人的柔情: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中國文人的灑脫: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中國文人的自負: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中國文人的得意: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中國文人的落魄: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中國文人的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中國文人的不得志: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等等…

    我覺得上述四種精神基本涵蓋詩人文人的人格獨立之精神,其中第一條更是中國人的氣節!其它細分的獨立之精神就太多了,水平有限,不吝賜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唐僧有第四個徒弟,會起什麼法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