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學語文輔導找王老師
-
2 # 二木老師教數學
很高興與你探討這個問題。打個比方來說吧,學習,在我看來,就像我們飲食吃飯一樣,光只吃主食,不用菜來搭配,你覺得有味道嗎?在孩子學習的初期,知識的積累,就如同海洋的海納百川一般,我們要學習瞭解不同的知識,儘可能的擴充自己的知識體系結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就要學會從眾多的知識中提取自己需要的來繼續深造和挖掘。透過不斷的學習來更加深入研究,就會走向不同的方向和領域,更加專注。總之,知識的前期學習一定是多元化,全面化的。隨著自己的成長,慢慢的轉向一個專業去深入。其他的知識積累就相當於是你專業知識的輔助了(一個物理學家首先得是一個數學家)。
-
3 # 小學語文橘子老師
關於孩子學科類分主課和副課的問題,在中國的教育方式來講,主課需要應付各類考試,因此很多時間都集中在主課上課,副課很多事選修課或者說知識應付一下課程,並沒很多學生會去發時間去學習。
其實在教育的行業裡,我們很多時候都在強調綜合素養的培養,這樣才是培養人才或發展的棟樑才是可取的。因此站在老師的角度來說,主課和副課一樣是重要的,尤其是那種孩子對興趣的學科一定不要因為是副課而不讓孩子去學習,這樣是不對的,抹殺了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和興趣的培養。
因此在知識的海洋裡,孩子是各科都全面了越好得!
-
4 # 哼哈蝸牛在路上
關於孩子的學習,不知道您家孩子是多大,
如果是小學階段,一共也沒有幾科,語數外,體音科及其他,即然是主科,那肯定是要好好學,
如果是奔著高考,以後語文會比其他科更佔的分數比重更多,英語的比重有下降的趨勢,
但實際生活中,如果想要孩子更高層面的走,英語學好那是必不可少的,以後不管工作還是生活可能是更加的國際化,所以英語的口語能力還是需要學好的,
所以如果要在高考中考出的好的分數,那語數英是肯定要學好的,特別是語文,以後可能知識面更廣,也更難,需要背的內容更多,其實一直說減負,如果語文比重加大,是減不了負的,感覺沒有範圍可循
而且現在很多地方,中考都有改革,中考的語文的滿分達到了150分,而英語還是120分,理科的物理和化學的總分都有下降,這說明,語文越來越受重視了,另一方面說明孩子越來越累。
為了使孩子不那麼累,所以從小學階段還沒有那麼多壓力的情況下,可以多閱讀,多背誦,以減輕初高中的負擔,
因為小學階段的孩子記憶力好,時間也相對多些,如果小學語文需要背的內容都掌握,可以再來背初高的內容,而數學、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基礎都掌握的情況下,時間和能力都綽綽有餘可以再學習數學思維上面的鍛鍊,英語也是一樣,課本內容都掌握的情況先,可以再是課外課提高,但是如果連課本都掌握不牢的情況下希求課外的學習,可能也是事倍功半,效果不大。
既然分主課和副科,那主科肯定是主要的,副科相對次要的,但是現在條條道路通羅馬,如果孩子的某一門的副科很感興趣,也可以好好的培養,能找到孩子的興趣方向也是一件幸事,現在很多學生,即使讀到大學,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目標在哪,這才是難事,
作為家長,是發現孩子在哪方面有特長,然後好好的培養。而不因為是副科而不重視,主科相當於是各學科的土壤,副科也許是您孩子心中的那朵花,所以不要掐了那朵花,幫助孩子選擇正確的目標,指引他方向,
-
5 # 教育脫口秀
前言——存在即合理,課程的安排既然有,就有它的道理。主科地位和副科地位沒有高低之分,只不過是在課時安排上的差別。
首先,不以課時論英雄,不以主副論出身。每個課程對於孩子的認知成長都有好處,而且往往所謂得副科,更接近孩子的日常生活和生長需求。比如——科學自然,比如——品德。這些都是孩子們必不可少的教育,我們不能棄之不顧。
其次,考試是個指揮棒,安排時間要得當。家長們能提出這個問題,主要是想讓孩子拿出更多時間提高考試科目,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看孩子的掌握程度,把主科科目練習到位,副科的重點知識進行遊戲化學習。
第三,沒有多付出的努力,幸運在拐角處等你。
不要認為副科的學習阻礙主科的學習,如果時間安排得當,很多時候主科學的好人,副科也很不錯。而且,從小學到高中,從中考到高考,副科都佔有一席之地。所以,時間不是問題,問題時如何安排時間。
總之,主科副科都是孩子成長的必須,我們孩子的每一次付出,都不會白費。
-
6 # 曠野易得月
什麼讓孩子、家長甚至某些教師、學校某些領導把開設的課程分成了“主科”“副科”呢?答案很簡單:考試(功利)。
更加在意“主科”“副科”的是學生和家長,因為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個好學校,而好學校錄取學生的主要依據就是考試成績,決定考試成績的就是參加考試的學科。在他們眼裡分值高的考試科目就是“主科”,分值低或者非考試科目就是“副科”,這種認識具有現實意義,在應試教育下這種認識並沒有錯。
教育系統的人都知道,各個學段每個學期都會組織期中、期末統考,畢業年級還要參加學業水平考試。期中考試一般由學校自己組織,其他幾類考試由市縣(區)教研室統一組織:統一閱卷,統一分析成績,然後對所有學校、所有任課教師的成績進行排名。區(縣)教育局根據各學校的成績排名情況納入年度教育督導評估成績當中;學校根據老師的教學成績排名情況納入教師的績效考核當中。無論學校的督導評估成績還是任課教師的績效考核成績都關乎著榮譽和經濟利益,關乎著校領導的榮譽甚至“烏紗帽”。在這種情況下,參加統考科目的地位高於不參加統考的科目;分值高的科目優於分值低的科目就很正常了。
中小學課程的設定是根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要求,設定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課程設定應體現義務教育的基本性質,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為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當前中國中小學課程的設定應該是: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
小學生都知道“語數英是三大主科;副科是品德、科學。因為期中期末考試只考語數英不考品德、科學,期末考試這五門都考,但是品德和科學才各佔50分。”看來“主科”“副科”在小學階段就已經劃分清楚了,怪不得“主科”“副科”這麼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呢。
小學生的這種“主科”“副科”意識會一直帶到初中階段。在初中學生和家長的眼裡,語文、數學、英語仍然是雷打不動的三大主科,物理和化學在一定程度上也躋身到主科的行列,因為那句“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順口溜仍然如雷貫耳,不能不引起學生和家長的重視。剩下的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則成了不折不扣的“副科”。體育、音樂、美術、計算機等則為“副副科”了。
義務教育階段讓學生自選1-3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其餘參試科目作為參考,鼓勵學生髮掘自身的興趣、方向和高度。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生及家長需要儘快扭轉“主科”“副科”的觀念,要關注“副科”,從思想上重視“副科”的學習,不要再因“主副”之爭影響到自家孩子將來的發展。說不定孩子未來從事的職業就是被你們曾經輕視的“副科”所屬的領域。有時我和有些家長聊起孩子的學習,有的家長就說:孩子的主科學得還不錯,就是副科學得不好,孩子不願意背書。每當聽到這種說法,我只能寬慰家長:讓孩子抽時間多背背吧!
為什麼孩子們不願意學習“副科”,就是因為這幾門學科被貼上了“副科”的標籤。“主”和“副”的分量孩子們是能分清楚的,他們是打心眼裡就沒有瞧得上這些“副科”,自然不重視這些“副科”的學習。另外平時學校老師在言語中也強化了學生的這種“主副”的意識。有的“副科”老師認為自己教的科目無足輕重,自己也拿著不當回事,本來生動有趣的內容硬生生地被上成機械呆板、死記硬背的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何而來?“副科”的課堂成了放鬆課、休息課,不少學生交頭接耳、做小動作,連最起碼的課堂紀律都不能保證。
這種觀念同樣被學生的家長所接受,因為孩子能否升入重點初、高中、大學憑得也是小升初、中考、高考成績。
每位學生和家長要客觀地看待“主科”“副科”。主科和副科是在變化的。小學、初中的主科到高中也可能是決定孩子是否能考取大學(重點大學)的主科了。學生的優勢學科的不確定性、可改變性和學科組合的複雜性,有利於打破教育功利和學科固化,弱化家長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強化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高中學生肩負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參加高考。目前全國高考多種模式並存,傳統高考模式是“3+綜合”,“3”是指語文、數學、外語,“綜合”分成文科綜合(政治、歷史、地理)和理科綜合(物理、化學、生物)。新高考模式有兩種,一是“3+3”模式,第一個“3”指語文、數學、外語,第二個“3”是指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六門科目中任選3科作為高考科目(有的省份還有資訊科技);二是“3+1+2”模式,“3”指語文、數學、外語,“1”指從物理或者歷史兩科中任選1科作為高考科目,“2”指從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四門科目中任選2科作為高考科目。
從以上這幾種高考模式來看,高中開設的九門文化課程都是高考科目。一旦成了高考科目,“主科”的1分和“副科”的1分含金量是一樣的,都會計入自己的高考總成績。很多高一新生入校後,由於存在“主科”“副科”的習慣認識,對高中課程的開設和選課走班感到有點懵,印象中的“副科”在高中竟然成了“主科”。
還有少數學生一時難以扭過這個彎,只認“三大主科”語文、數學、外語,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這三科的學習當中,不願意花費時間去學習那些“副科”。還有一些學生在初中的時候本來很喜歡歷史、地理、生物學科,但是由於是“副科”,喜歡的程度就打了折扣,盡力壓減這些“副科”所佔用的精力和時間,導致一些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到了高中準備選考地理或者生物時才發現自己竟然沒有一點優勢。假如在初中階段不因“副科”標籤的影響而壓制自己的學習興趣,說不定到了高中,這些昔日的“副科”都會成為自己的優勢學科。
所說的副科,是升學考試不考的科目,但對個人來說:人生無副科,所以學校無副科。所以,對家長來說,目光不要只盯著短期的效益,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著眼於孩子的長遠發展,考慮到孩子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在我的眼裡,副科恰恰相反應該做為主科來教學。我們的學生未來應用最多的還是副科能力,所謂的主科也只不過是應試教育中得分多的學科而已。而是應試教育時間是有限的,孩子們的成長與生活時間是無限的。我們不能忽視所謂的副科教育。目前中國教育頂層設計已經發現了這個本末倒置的問題,教育改革正在逐步調這個問題。中國的教育方針的調整就能看到教育指向問題。所有,無論從什麼角度考慮,我們都需要讓學生們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才行。例如我家的孩子在小學三年級對科學很感興趣,我們並沒有因為科學是“副科”而阻止他對科學的學習,相反我們還給他報了一個有關科學小製作的興趣班。因為我們知道透過科學小製作能夠培養孩子科學探究意識,開發創造力的潛能,對孩子以後的發展十分有利。除此之外,我們沒有因地理是“副科”而對其進行遮蔽。暑假前給孩子買了地球儀以及世界地形圖和中國地形圖。讓孩子透過平時的觀察和思考,對世界有一個宏觀的印象,培養空間想象力和理解力,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主科”“副科”的課時數和作業量官方已有安排
學生和家長不要擔心學習課程的時候學偏了,生怕“主科”學習時間少了,“副科”學習時間多了。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教育部對中小學課程開設的科目及周課時數都有指導意見,各學校一般是按照指導意見來安排科目和課時的,“主科”一週的課時會多於“副科”課時數的。
因此,學生在上“副科”的時候要安心地聽講,因為這些學科一週才上幾節課,和“副科”老師見不上幾次面,要懂得珍惜;在做“副科”老師佈置的作業時也要珍惜,因為“副科”的作業不及“主科”的十分之一,不要置之不理,力爭在有限的時間裡學好“副科”知識。學校面對著各式各樣的人,甲同學認為音樂是副科,但乙同學卻以音樂學科來謀生,比如當音樂老師或歌手,所以對於學校來說,也是沒有副科。作為學校,更應該有擔當,有責任,把所謂的副科開足開好,不能因為學校的偏見,讓社會損失了“歌唱家”、“畫家”、優秀運動員等等。
現在好的學校不但沒有副科,還創設了各種各樣的“副科”,滿足學生個性發展,比如烹飪課、書法課、游泳課、陶藝課等。這是素質教育的需要,現在已不滿足於應試教育了,還在講副科的事情,有點落後了。
在新高考模式和新的育人機制下,選拔人才的方式已經開始多元化,原來那種“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單一錄取模式已經被打破。高層已經認識到,如果再不進行改革,很多學生存在的學科成績一流、生活技能末流、知識嚴重脫節、生活環境無知的局面就很難改變。
結束語(我的觀點):
一是基礎教育階段沒有什麼“主科”“副科”,只要是國家統一開設的課程都必須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學識;
二是從高中教育的層面看,在小學、初中階段被視為“副科”的學科,到了高中就成了“主科”;
三是新高考模式和高校招生錄取模式的改革,需要孩子注重多方面的發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四是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而努力學好每門學科。
五是知識是相同的,能力是互補的。
六是我們的育人觀、成才觀要從均科全才觀向優科專才觀轉變,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方向和高度,實現人的專業化成長,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規律。
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及家長需要儘快扭轉“主科”“副科”的觀念,要適當關注“副科”,從思想上重視“副科”的學習,不要再因“主副”之爭影響到自家孩子將來的發展。說不定孩子未來從事的職業就是被你們曾經輕視的“副科”所屬的領域。
-
7 # 談談教育那些事兒
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不斷學習可以促進思想、思維不斷髮展,是智慧的積累過程。
學習到底是該各科都學還是單學主科?我覺得這個問題並不矛盾,舉個例子:
我們吃飯時是葷素都吃還是隻吃葷呢?我想大家的答案毋庸置疑:
葷素搭配,這樣營養才均衡。
其實,在學習上也是一樣的,學科與學科之間也是相互聯絡的,只學習主科不學副科,那麼知識量就得不到豐富,思維多少也會受到限制、影響。
如果我們想升學,想在升學時有更多的選擇,那麼,我們學習是不應該放棄任何一科的。只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應該有輕有重,主副科之間的學習時間和方式應該合理安排,達到學好每一科。
-
8 # 飛得更高hgr
我是一名一線的小學教師,從教近二十年,對於這個話題說說自己的想法。
其實國家為我們設定的所有課程,不分主科和副科,所有學科的學習主旨都是為了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關於主科與副科,其實都是我們的家長、教師或者學校把開設的課程自定義的。究其原因,功利心在作怪。
就拿我所在的縣來說,每到期末,上級教育行政部分會召集各個學校開質量分析大會,分析語、數、英、科學、道德與法治的成績,各個學校進行橫比縱比,根本不提音樂、美術、體育、綜合實踐等學科,成績不理想的學校會被通報批評,無形中給校長帶來了壓力,層層傳遞,自然在小學階段這幾個統考被領導和老師們認為是主科,(中學也是如此,凡是統考的學科就潛規則的定義為主科)學校對這幾個學科也相對重視,甚至在期末複習階段,班主任要了音體美老師的課進行語、數、英的複習,每天題海戰術,不能唱歌,不能鍛鍊,不能繪畫,孩子們苦不堪言。其實班主任就是為了取得好成績,因為年組之內還要進行成績評比,在年組評比當中有面子,年度考核分數高一些,想一想,是不是功利心在作祟;想一想,這樣的教育是不是違背了教育的初心;想一想,這樣的教育扼殺了孩子美好的童年,剝奪了孩子全面發展的權利;想一想其實挺可悲的。我想這種現象不只發生我所在地區。
在這裡,我呼籲我的同行、所有的家長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孩子的學習只有短短的十幾年,不能只為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剝奪孩子學習知識的權利,讓孩子從小愛上每一個學科,認真學好每一個學科,學校、老師、家長都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引領,讓孩子汲取全面的“營養”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只有這樣,將來才能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
9 # 幽林剪輯
這個就如同人吃飯一樣,要營養均衡,不能單一攝入是一個道理對吧。學校能開設的課程就是都需要學習的,這樣才能是適應生存,因為有些孩子走上社會,會進入不同的領域。小學階段就需要全面發展,到了大學就會向專業發現,這樣就會在不同的領域中發揮各自的專長。所以我個人覺得應該全面學習,不應該只單科學習。比如現在的自媒體要學拍攝,還要會剪輯,還要會配音,更玩會寫文案,對不對這樣你才能做出優質的作品。
-
10 # 小張同學的VCR
怎麼說呢,我覺得還是全方面發展吧,但也要考慮情況,不知道您說的是中學學生還是大學學生,我覺得如果是中學階段的話還是全面發展更好,下面呢就從兩個方面說一下我自己都看法
一方面呢是客觀的講,因為畢竟是應試考試,終究是要拿分的,那考查的肯定是全面的內容而不是哪一科或是哪個知識點或是哪一種型別的題,其實考試這件事是很忌諱短板的,“木桶效應”就是一個例子。
那再說說第二方面主觀的講,全面發展也是比較容易實現的而且也是容易形成良性迴圈的,比方說原來能力是可以考到80%(按五門課,每科100分),這是400分,然後經過努力呢,把所有學科提到86%,這就比較容易做到了(430分),但是如果就要把一門課程提高到99%達到卓越,那在這一科上用的時間可能是等於上面所有學科的時間的,甚至花了更多時間也沒有讓這門學科拿到99%的分。
大學還沒有說,大學怎麼說呢,我覺得到了大學也就要細分興趣愛好以及職業了,但同樣的道理,把一個技術做到全行業的前10%很難,甚至根本打不到,但是在兩個不同行業都能做到前30%,這應該相對容易,這樣你就在跨專業領域做到了前9%。
總結一下就是,一門課程達到99%很難,但是所有課程達到90%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我是推薦要全面發展,所有課程全要抓。
-
11 # 科學思維探索者
我的觀點:對某些“副課”的拋棄,就是對中華民族的背叛!
目前通常把語文,數學和外語作為主課,其他的如歷史,地理都作為副科,這往往是基於考試的功利目的!
我下面談一下不同的觀點:
“中華文明“傳播,離不開歷史和地理教育,它塑造了我們的民族精神我們要講中國文化,就不得不講中國歷史從, 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這是中國文明的歷史主線!
這個過程當中有漢唐時期輝煌,也有清朝末年閉關自守的衰敗,
一些人一談到歷史文化就想到了"四書五經", 實際上我們擁有非常燦爛的寶藏例如:
建築:都江堰,趙州橋,萬里長城,阿房宮,圓明園
工藝:瓷器,絲綢,兵馬俑 等科技:張衡地動儀,農曆曆法,造紙術,指南針,針炙,火藥,印刷術,南朝時祖沖之圓周率精確到3.1415926 ,劉徽《九章算術》藝術,古琴,古箏,唐詩宋詞,書法藝術,繪畫藝術,敦煌壁畫醫學:《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等文學:《紅樓夢》,《水滸》 ,《西遊記》 ,《三國演義》 總之在藝術方面與歐美人比較:你有梵高《向日葵》,我有張擇瑞 《清明上河圖》
你有"華爾茲"流暢,我有"高山流水"的悠揚
你有莎士比亞,我有曹雪芹,施耐庵
我擁有"王羲之"《蘭亭序》 "蘇黃米蔡"書法藝術,你卻沒有 !
歷史上又有多少英雄豪傑,精忠報國,馬革裹屍!才有今天的960萬平方公里!
忘記歷史是對中華文明的背叛!
李約瑟在其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兩個問題
一個是,為何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華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
另一個是,為何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而這是我們真正的值得思考的,為什麼我們近300年來在科技上落後?
教育!科技教育!因為我們的教育起步太晚了!
今天我們既要學習先進的科技教育,更不能忘記 歷史!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整體上一個人受教育過程從最初到最高,越往下越廣博,越往上越專精。按照傳統的教育分科,我們可以從三方面考慮這個問題:
一、初中以下,如果你的還處在初中三年及以下教育階段,則需要告訴孩子各科都要學習,數理化、史地生、自然、品德、政治等學科都要學,科目多了,孩子自然心理壓力會更大一些,這需要家長及時引導,一定要告訴孩子之所以讓他們都學習,就是在給他們自己機會,全面的瞭解每個科目之後看他自己更加喜歡哪個領域的內容,儘早瞭解自己的學習興趣,瞭解自己的擅長的學科。這不僅是在現階段培養孩子的學習信心,也是為他將來專業選擇奠定基礎。再重申一下,可以不必門門功課都名列前茅,不以成績為導向向孩子施壓,而僅僅是端正學習態度,盡力去學,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
二、高中三年,到高中開始分文理科,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選擇更容易。在文理科上,家長很糾結,普遍認為文科不好就業,不贊同孩子學,即使孩子自己喜歡文科,怎麼處理這個矛盾?希望家長尊重孩子的意願,跟孩子好好溝通,看她是否是真的有自己強烈的喜好,看看孩子對自己未來是否有一個清晰的規劃,如果高中都不能學自己喜歡的學習,畢業不能幹自己喜歡的工作,你覺得孩子這一生能快樂能幸福嗎?不要以世俗價值衡量生命的成長價值。學習不是目的,在學習中認知自己,這是孩子最大的收穫。
三、大學及以上,大學就走上了專業學習的道路,需要廣泛涉獵學科的時候過去了,但是這個階段代表著孩子在自己專業領域裡的廣泛涉獵開始了,把精力更多放在專業研究上,更好地出研究成果,這個成果可能就是一篇篇論文。
總之,孩子的學習能力、吸收水平、主觀意願、思想認識等都存在各種差異,不管是有主意的還是沒主意的孩子,都希望家長能夠跟孩子多溝通,不要以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學習應該是快樂的,而不是壓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