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茂生書法
-
2 # 藏真書院
很有道理。即使沒有陳忠康這麼說,我也不會再臨《勤禮碑》,而且我也不會給朋友,子女推薦這本字帖。
我十一歲時啟蒙老師教我臨的字帖就是《顏勤禮碑》,當時被灌輸的理念是學書先要心正,顏魯公忠義剛烈,其字大氣磅礴,尤擅榜書。遂對顏魯公敬若神明,一度認為顏體才是書法的巔峰,是正路。當時見到有用顏體題寫標牌者,臃腫笨拙,未見磅礴,雖心中存疑,卻不敢妄言。
無知者無畏,當時看不上趙孟頫,也瞧不上王羲之,覺得《蘭亭序》《膽巴碑》一味取巧,軟弱無力,徒有虛名耳!更看不上柳體和歐陽詢[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現在回顧,既是笑話,也是悲哀!
初學者臨顏體,個人建議或《自書告身》,或《多寶塔》,最起碼保證清晰易辨識。掌握基本用筆,字法結體,打個基礎就夠了。作為入門訓練,其實有更多更適合的字帖選擇,未必學顏。
並非顏體不好,是因為初學者很難對寬博,恢弘,篆籀有實質性的認識。
同時,所謂的雄渾,磅礴,剛烈之氣,也決非寬而厚,肥且大,方而拙才是大氣。學習古人內在的怡淡,高古所表現出的從容,不羈,寬博,從《勤禮碑》著手,恰恰是捨近求遠!
-
3 # 虎皮辣焦
二王一脈的自然不喜顏體,很正常,把顏體說成殭屍要麼是博眼球要麼就是狹隘,顏體的大氣無可企及,顏體的精巧遠非筆畫之小巧,反正出名了說什麼都很隨意了,米芾也曾大罵顏柳,歷史沉澱下來的東西不是誰罵兩句就能罵倒的。陳忠康只怕出名後有點發飄了。歷史能不能留下陳忠康還難說吧。
-
4 # 引弓射天狼
說《勤禮碑》是殭屍,無非就是說碑刻失真,沒有把顏體真正的寫法體現出來,這種說法是嚴重不負責任的說法!首先要知道顏真卿是什麼人?再就是中國的工匠精神自古是精準出名,怎麼可能嚴重失真?無非就是顏體太難了,寫像不容易,寫好更難,突破更是難上加難,寫不了就是寫不了,不要譁眾取寵,誤人子弟!你覺得難不練可以,但不要胡亂評論祖宗留下來的瑰寶!
-
5 # 竹林隱者1
顏體的大氣磅礴、莊嚴肅穆是其他各體都無法企及的。特別是用於題寫匾額楹聯,無不給人以肅然起敬之感。如故宮、孔府等處的匾額楹聯,多為顏體或以顏為基,充滿廟堂之氣。假如用二王的行書、田體的歐楷等書寫,就很難達到這種氣勢和效果。
-
6 # 暴雪舞
好多人覺得很奇怪——顏體楷書被顏真卿本人
寫得淋漓盡致,神乎其技!但可是——學著大多寫得一個比一個難看!怎麼解釋呢——答曰:東施效顰而已!
-
7 # YW3578707
顏勤禮牌是顏體代表作之一,最能體現顏體風格的碑刻之一,是學習顏體的較好範本之一,不能從表面看某些筆畫殘缺就認為它失真嚴重,它的失真其實並不嚴重,雖說它被埋在地下多年,但正由於這樣,才避免了近千年以來學書者拓片而有意無意造成的損壞,唐楷是楷書發展史上最高水平,顏真卿楷書最能代表大唐氣象。相比晉楷,唐楷的端莊大氣更勝一籌。學習唐楷是需要深入地臨摹的,否則根本入不了門,學習碑刻之字不能只看表面筆畫,而要結合自然風化等原因來分析其筆畫結構等,需要逐步學習提高眼力,要具備透過刀鋒看筆鋒書法專項素質,才能悟到其中三昧,否則,就會把殘缺筆畫看成殭屍。顏勤禮碑的出土,是書法界的一件大好事,為進行顏真卿的研究者添加了良好的材料,也是學習顏體書法者的福音。對於顏體的不理解造成的偏見,連書法盛世宋代的米芾這樣大書法家都有過,更何況當今這個書法水平是一千多年以來最低時代的書人們。廣大書者要學會分析,不要人云亦云,錯過欣賞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
8 # 老攀日記
只是顏勤禮難學而已,不必為自己的無能找藉口,每一個碑帖能流傳至今都是經過大浪淘沙,值得每個人尊重,不必為了自己說的痛快,而否定別人
-
9 # 我家洗墨池
唐碑法則森嚴,進法難,出法更難,很多人一旦進入,則終身為法所固,出不了唐碑,怎麼寫都有唐碑的影子,但只要出來啦,已成大家!陳進去過嗎?出來了嗎?別看頭上那此花環!
-
10 # 大白堂書畫
初學書者不宜從顏體開始,並非不好,而是不好學!但說顏勤禮碑僵死就大過了,絕對化一件事並不能表示自己多高明,只能體現無知!
-
11 # abaoooo
首先看看此言所處的背景再說。不然會驚訝殭屍之說,以為是遊戲呢。陳說到帖與碑,拓本問題。帖有筆跡可尋,與書家相近些,而碑需刻,改變原貌了,加上再托出又變了,給人看到的就是字的殭屍的殭屍了。實際就是變了又變,看到的與原貼甚遠。而所見拓本居多,有幾人見真跡呢,現在資訊豐富,可見多了,而學的是什麼呢,陳說出自己看法。說得此碑,主要是出土晚,這意味著古代書家都沒見過,更不會臨了。其中讓他費解的是纖細的橫畫,那樣無力,這個讓他不可原諒。至於細線條,另一書也有此意思。這是其中原委。當然這是解釋,大家可看影片,瞭解更詳細。
還臨不臨此碑呢。這涉及碑與帖之分了。但陳顯然覺得帖好,追求二王一路的,也有學碑的如清代書家追求金石味。個人愛好而已 ,不過評定標準不一。帖注重書寫性,流暢。而碑重刻石味,重點劃的精到,整齊。
-
12 # 小兵沒名
陳忠康是誰?陳忠實我倒是略知一二,文人相輕,古來有之,但陳某和一身正氣凜然,忠貞不二的千古明臣顏真卿相比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所以他來評價顏真卿猶如盲人摸象,海水斗量。
-
13 # 汝州王國成
有人朝中嶽,有人朝華山。審美不同,標準就不一樣了。歷史傳下來的、又被公認的文化應該都是優秀的,只是個自的審美觀不同罷了。
-
14 # 康142341986
不知道這個陳忠康是幹啥的,只能說此人就像唐僧見了人參果一樣——不識仙家寶貝。
《勤禮碑》其實充滿靈活機動的變化,大概是顏體裡最變化靈活的,顏體最死板拘謹的是《多寶塔》,因為是寫經體的小字,只適合初學者學習章法,初學顏楷建議先學《郭虛己墓誌》,有一定基礎再學《麻姑仙壇》,最後再學《勤禮碑》,真正理解了《勤禮碑》後,再看《九成宮》和《玄秘塔》,就感到歐柳就像乾柴搭架一樣,死板的很。
-
15 # CY79966131
一己之見怎能作蓋棺定論?一己之見也不可能作蓋棺定論!某人說“顏勤禮碑是殭屍中的殭屍” ,此人書法造詣是否已經超過顏真卿了?若不足以此,就別太輕薄太輕狂了
-
16 # 老九231211602
不識顏體即敢斷定未知書法之真諦;不學顏體即敢斷定未能品到書法之妙理;否定顏體即敢斷定其書法理論之狹隘;書法中最讓筆鋒與大自然之理相符的規律只有顏體。
-
17 # 一笑貫長天
勤禮碑是否是殭屍,首先需要定位陳忠康的書法水平!
據我所知,陳老師的楷書水平似乎還未到能夠理解得了顏柳歐趙的地步!那麼,請問陳老師,你還未曾理解得了顏柳歐趙,憑什麼說顏體是殭屍體啊?
我們順著陳老師的思維方式,是不是可以推斷柳體的結構不夠完美,歐體也存在僵化的嫌疑啊?顏柳歐都不成的話,趙更是不值一提了!
我理解是顏體的有些結構是有僵化的成分存在,可是,就像柳體的結構喜歡錯落,歐體的長橫喜歡僵直一樣,都是為了打破那種最完美化的那種結構,如果一個書法人不能認識到這重境界,你還敢稱書法家,真的是過了。
-
18 # 透過之所
剝眼球,活活剝下了很多人的左眼。陳忠康雖然是書法亞聖,但也不應這麼說,書聖王羲之都沒批過顏真卿,何況你亞聖。
-
19 # 大悅書房
有人說求大變化者不學勤禮碑,這句話沒錯。但唐以後有大變化者,大都是顏氏門下走狗。學二王的,米老有自家面貌,趙吳興不過是集二王字的大家,雅氣卻無風骨。順便說一句,米趙之後學二王者再無大家。哪怕是當今,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書法家學二王,學著學著就不自覺的學成了集二王字的書家。到底是什麼原因使然?
如何看待古人作品,首先要認識到古人其實有寫印刷體的現實需求。寫個告示,或者給別人寫個碑文,這可不是讓你表演才藝的地方,幾乎每個書家都會下意識約束個性,首求工整。何故?鄭重其事也!寫得漂不漂亮到在其次,使人誤讀,譬如著名山東情 婦 館,絕對不能容忍。康有為獨崇碑法,臨了交代後事,寫的還是一手精美小楷,和他考試的卷子一個樣。
古人沒有電腦印表機,寫一手過硬“幹祿字”是在體制內混下去的必然要求。顏真卿就寫過類似“如何寫好一手公文字”或者“怎樣才能在體制內混的好”的教材,傳授寫字法。這可不同於什麼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之類,完全兩碼事。
好了,到了宋朝,印刷術空前發展,以後再無楷書大家。
好了,練練手,想把字寫工整了,不必挑選,歐虞褚薛、歐顏柳趙,都行。想玩出點檔次就不得不講究。
回覆列表
要看物件,如果是初學,如果是為了把字寫得規整,寫這個沒什麼不好。寫著寫著就會有自己的判斷,追求大變化的人也就自然的放棄了這一路。但是仍然會有追求工整的,用心在此處。心態可以包容些,判斷需要看自身的定位了。
我自己,目前不打算在這裡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