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歸心齋文談
-
2 # 皖法播報
個人覺得這個臨帖非常不錯。臨帖是提高書法水平的打根底功夫,可以說,從前人那裡學習書寫習慣的最好辦法,莫過於臨帖。臨帖時間越久,從前代書家處受到的書寫習慣的影響也就越多,我的切身習慣,比如,在書寫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時,往往某些字寫得好,某些字寫得不好,掛在牆上仔細體會,會發現,寫得好的,大致都是臨得多,寫得多的字,而寫不好的字,大體是沒有臨過的字,或者是臨得少的字。
這是簡單的道理,從前人處繼承書法,臨摹是書寫習慣的積累。那麼,臨摹時應當注意的事項也大致就清楚了。
1、貴在長期堅持,而不是一天寫很多字
是的,有的學習書法的朋友,從發願學習書法那一天起,就一天寫了幾百個字,恨不得把一個碑帖從頭臨到尾,可是第二天就覺得這件事太累,太不划算,於是就堅持不下去了。於是,新買的筆,紙,各種書法材料慢慢就歸到角落,練字的事兒就再也不提了。
正確的做法是:一天寫10-30字即可,用自己的碎片時間,把這10-30個字認真臨好,筆畫臨像,間架臨對,甚至一天只寫10字以內,但一定要把筆法、間架臨正確,如果當天沒有臨對,第二天重新接著臨。
當然,這並不絕對,有的朋友每天用於書法的時間比較多,那也就不拘於少量的字。總以不損害書法學習興趣為宜。
2、注意換帖的時機
對,選了帖,不管是顏柳歐趙,不拘任何一體,選了,就認真臨下去,務求帖中的字,一個字一個字的都臨過遍,跟著字帖走,還要注意不能中途換帖,前幾天臨歐體,過了幾天看著趙體好看,於是迫不及待,又換字帖了。這是大忌,就是“見異思遷”,今天學歐,明天學趙,後天又學顏,結果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一體也學不好。
那麼,什麼時候換帖呢?臨到能“背臨”為止。
什麼是“背臨”?就是選好的字帖,臨寫到直到臨到能收起字帖,憑記憶默寫,這就是背臨。背臨通帖,而不是僅能背臨整套字帖上的某幾個字。背完之後,跟原帖比對,發現跟原帖不一樣的,就是沒完全學會背臨,把沒掌握的字從頭再來,直到完全臨會,背臨熟練。
真的背臨熟練了,就可以換帖了,可以先換同體的字帖來臨。
3、注意“手眼同步”
對,臨寫一段時間之後,有時會覺得臨寫得不如之前的好了,這是“眼睛”的水平上去了,手的水平還沒有跟得上,所謂“眼高手低”,這不是壞事,說明至少鑑賞能力已經達到了更高的水平,需要的只是增加練習,提高臨寫量。
眼睛的水平怎麼上去呢?讀帖!就是看帖,看更多的帖,選定某帖之後,不僅要看這個帖子,還可以去看其他的帖子,目的在於提高鑑賞能力。這是眼高的方法。
手的水平怎麼上去呢?多練!而書法是手眼協調的能力,依賴於鑑賞水平的大量練習。練習的時候帶著思考去練,往往事半功倍。
以眼帶手,手眼同步共進,是提高臨寫水平的正確方法。
-
3 # 翰諾書法
臨的已經很好了。
一,筆法掌控上很好。孫過庭的筆法比較豐富,您的這件臨作在中鋒側鋒、順入切筆等方面,已經很見功底。
二,在結體上可以更進一步。個別字的字形可能不太準確,這不是大問題。
三,在行氣上可以再提高。書譜的氣息是很濃的,孫過庭在書寫的時候也比較自然放鬆,所以說字與字之間的連帶關係非常明顯。
而您的這件臨作可能就不如原作看得那麼自然。
大概是因為你在換行的時候沒有和原作一樣。如果說換行的時機不對,就可能阻斷行與行之見的氣息。
建議原作一行多少字,臨摹的時候也臨多少字。
個人拙見。
-
4 # 聖陽文化藝術組織者
根據自己的興趣,須透過識帖、選帖、讀帖,使我們對帖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這僅僅只是開始,是進入書法之門的前奏。
人們通常所說的臨帖,其實就是“臨”和“摹”。對一名初學者“摹”是臨帖的第一步。“摹”主要把紙放在範本上照著字帖印影描寫。“臨”是比著範本的樣子自己寫。臨和摹各有特點。姜夔在《續書譜》中說:“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經意與不經意也。”只有臨摹結合,相得益彰,才能既得位置,又得筆意,達到形神兼備。
根據臨帖的特點和規律,一般是按照先摹後臨,先對臨,後背臨,先入帖,後出帖,目的步入創作的階段。
一、摹帖。摹帖的主要方法有描紅、寫影、單鉤、雙鉤等。描紅就是直接在印好或寫好的紅模字上描寫。寫影是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蒙在字帖上,依照字帖顯示出來的字進行描寫。單鉤是指用薄紙蒙在字帖上,只鉤出字的中心線,然後按照鉤出來的中心線運筆。雙鉤則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用細筆將字的外形輪廓雙鉤出空心字,然後依著所鉤出來的點畫輪廓寫出來。摹寫不是簡單的描寫,重點應該放在掌握間架結構上。
二、對臨。經過一段時間的摹寫,就可以進入對臨練習。所謂對臨,就是把字帖放在一旁或放在對面,對比著字帖上的字進行臨寫,對臨的基本要求如孫過庭《書譜》所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其意為,臨得越像越好。臨帖忌諱臨一筆看一筆,易把字寫得支離破碎,要看一字寫一字,寫後對比,直到寫像為止。一個字寫正確後,再兩三個字,再一行字,再通篇字。
三、背臨。背臨是指對臨一段時間之後,將字帖合起來揹著寫。背寫後,要與字帖相對照,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總結經驗,反覆練習,直達亂真。即使原帖裡沒有的字,寫出來也會與原帖的風格是一樣。背臨是推動理解,促進記憶的過程,也是檢驗對臨效果的過程。
四、意臨。對臨和背臨的目的在於繼承,所以貴似,也就是常聽到的一句話“先於古人合”。而意臨是將所臨之帖參入己意,在繼承的基礎上儘量發揮自己的創作性,做到“古為我用”。歷代書家沒有一個不是透過意臨古人法帖而成就了自己,如顏真卿、蘇東坡、米芾、趙孟頫、鄧石如、趙之謙、于右任等。意臨並非隨心所欲的信馬由韁,沒有一定的功力是辦不到的。
五、臨帖應注意幾個方面。臨帖要下苦功夫,來不得半點虛假,佛家說的:“真實不虛。”對書法來說也是同樣。書法的臨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按上述方法進行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練習之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持之以恆,知難而進。對於初學者來說,在剛開始時感覺太難,沒有明顯的進步,易產生焦慮情緒。越在這個時期,心態就越要保持平和,不焦急,不氣餒,知難而進。萬萬不可好高騖遠,見異思遷,隨意換帖,固執己見(這也是書法人在初學時期的通病)。無論任何藝術門類,沒有捷徑可走,只有持之以恆,才能熟中生巧,得到筆法,筆法是書法的重中之重。對於初學者要以一種帖為主,也可同時與其相關的帖一併練習,但須要分清主次,堅持下去會有好處的。
堅持眼觀、心摹、手追三者並舉。但凡臨帖,必須做到眼、心、手三者並用。練習前首先讀帖,研究其筆法、結構、章法和藝術風格,諳熟之後方可動筆。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真正做到入於眼,記於心,出於手,顯於紙,心摹手追,形神兼備。臨習禁忌一味追求數量積累,草草為之,結果是事倍功半,勞而無功。
對臨、背臨相結合。臨帖臨到基本相似,就可以背臨。當然,在背臨時要將帖中的文字背誦出來,斷斷續續也可以,真不能背,就把文字內容記在紙上,便於在臨習中想起字形。實踐證明,在臨帖基礎上的背臨,由於避免了“抄”的習慣,反而比臨帖時下筆有力,一氣呵成筆畫彼此照應生動,結構穩妥自然。
臨帖博與專相結合。臨帖也存在著博與專的問題。初臨時先選一種字帖練習。對書法的認識,掌握書法的筆法,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付出艱辛的勞作,才能逐漸認識和掌握。在專上對筆法、結體、章法的一般規律和各種書體的風格諳熟於心後,就可以轉向博。對自己所喜愛的其他書體可以逐步練習,不一定做到諸體皆精,但必須做到諸體皆能。也可選擇一家或兩三家作為突破點,逐漸深入發展,不要陷於一家或一種字型不能自拔,更不要被“用筆千古不已”之類形而上的東西所迷惑,要大膽探索出屬於自己的書法之路。
最後,關於創新的問題,簡要說兩句。當下的書法人應該多臨帖少創作,不要急於創新。應該做到:臨帖無我,創作無他。臨帖是一個書家終生不釋於手的習書行為,出帖是自然行為,會水到渠成。
-
5 # 君行天下待花開
近兩月因為疫情的原因,呆在家裡練起了書法,對於臨帖談談個人淺顯的看法。臨帖首先要學會讀貼,把字的筆畫順序,間架結構,每個字的主副筆之分搞清楚,然後從基本筆畫入手,加強訓練,一天練3一5個字,從形似到神似,慢慢雕琢。等練到一定程度可以達到背帖的程度,就試著脫離字帖而寫,練字的過程是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本領,且練且精神!
-
6 # 秦州飛雲
臨帖的基本方法包括讀看、影摹、對臨、背臨。第一是讀看。讀看是臨帖的第一步,臨摹之前,抽一些時間讀讀帖,認真領會作者使用的文字大意,瞭解作者是在何種特定的環境條件等情景下寫出來的,對進一步分析和理解作者的書寫藝術有很大的幫助,讀帖就是對範文作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揣摩不同的派別,不同風格的點化,用筆結體取勢,章法佈局的主要特點;第二是影摹。選擇通透度較強的紙或者塑膠薄膜鋪蓋在範本上進行書寫,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用毛筆書寫,另一種是先用單線筆眼畫出每個字的中心骨幹,在此基礎上,再用毛筆對臨。影摹要重點學習領會前人在結字方面的特點和經驗,認真揣摩前人在“單個字”當中,點畫的縱橫聚散與間架布白的規律;第三是對臨。對臨是學習碑帖最常用的方法,有了影摹的一些基礎,再進行對臨,就會感到容易得多。對臨,就是把範本字帖放在自己前面,看一個字寫一個字,逐漸的看幾個字,寫幾個字,切忌看一筆寫一筆,對臨要學習領會前人的用筆規律,特別是整體用筆的連貫性
;第四背臨,背臨就是不看範本,而單憑記憶中的範字體勢進行臨寫。實踐證明,在臨摹的基礎上進行背臨,由於避免了抄帖的習慣,只憑著自己已有的理解和基本功,想象著帖中點畫用筆和結體的特點,下筆一起合成,用筆一定要流暢。這副作品的作者,具有一定的書法基礎,建議用對臨和背臨的臨帖方法。
-
7 # 和志剛兩袖清風
這個臨帖的是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書譜》。看得出來還是下了一定的功夫,他寫的比較流暢,形體自然,尤其是方筆用的最好,但是圓筆和中鋒筆力不夠火候,還得花時間和精力去專研。
孫過庭的書法得二王筆法的真諦,又有所發揚、創新。全篇開始一段用筆沉穩。速去援來,應規入矩,就象交響曲的引子,意和氣平;中間寫得興起,筆勢漸轉放縱,點畫相連,鉤環牽引;到了後段,隨逸興遄飛而達到高潮,只見筆下生風,波詭雲譎,盡情揮灑。首尾三千餘言,高潮迭起一氣呵成,真是“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翰逸神飛”,達到了“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的化境。是我們學草書的範文,終身受益。
-
8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個字有點浮,有些毛躁。
不少人其實基礎都不錯,就是字寫油掉了。看看提問者的字,臨寫的《書譜》。
再看看原來的書譜,看看原來的字。
提問者臨的不錯,天賦很高,也很自信但是實在有點油了。
起筆和收筆都很自信,自信的有點收不住。
每次看到學習草書的,尤其是王羲之一脈草書的,我都特別推薦臨寫一下《聖教序》。
或者可以臨寫一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行書和草書兩種書體,聯絡非常的大。
一人有感看到提問者這樣的字,真的好高興。
雖然筆墨紙不那麼講究,但是臨寫的真不錯。雖然浮躁,但是很有自信。
我們的書法,就需要越來越多有實力的書法愛好者或書法家。
驕傲一點不要緊,浮躁一點不要緊。
只要喜歡書法的人越來越多,自然有很多有天賦的人,這樣書法才好的存活下去。喜歡書法的人越來越多,這才是現在發展書法最好的方式。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回覆列表
看了你臨的《書譜》,總體感覺還可以,有點書法基礎,也在努力學習和摸索。如果是自己琢磨的,還算有點道道;如果是老師指導學習的,還差很遠,因為有老師指導的話,你會臨的更好些的。
書法臨帖一方面是進行傳統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的訓練,另一方面也是鍛鍊你的觀察和發現的能力,你要發現法帖最突出的特點並掌握為己使用,這才是書法學習的目的。
你的臨帖,線條質量還行,主要問題在沒有很好把握孫過庭書法的奇妙之處,把原本奇譎詭秘的寫成了平淡無奇,失去了原有的風格。當然,這也是書法初學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沒有明師隨時指點糾偏,在不知不覺間已然滑向了“老幹部體”或“江湖書法”,這不是危言聳聽,你這個也很危險的,有點要注意,不能放鬆學習,這裡說的學習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走出去拜師求藝,學真書法。
書法,不是抄檔案,書法的字不是橫平豎直,橫平豎直的那是印刷體,不是書法。也不是大小一樣、對稱均勻,這個一定要牢記。我選取了幾個原字和你寫的字,你自己對比看看有什麼問題?鄉里人不識貨貨比貨嘛!比較了你就知道你寫的實際是你的書譜,和孫國庭的《書譜》關係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