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曹老師xixi
-
2 # 清歌舊念
成立元朝之前是的,1271年成立元朝之後於1304年四大汗國統一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後來西方國家將大蒙古國稱為蒙古帝國
-
3 # 佳移
四大汗國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在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走向分裂後,在蒙古帝國基礎上建立的幾個主要汗國。
四大汗國包括兩種說法,一是元朝(又稱大汗汗國)、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和伊爾汗國構成的四國;二是除了忽必烈的元朝外,四個相對獨立的國家,又稱“兀魯思”,分別是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利汗國、窩闊臺汗國。
1、元朝(又稱大汗汗國)
元朝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國。
元朝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元史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為蒙古孛兒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為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元朝退出中原後的北元政權一直持續到1402年。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權。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稱帝,公佈《建國號詔》法令,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大元 ,次年定都大都。 1279年,徹底滅亡南宋流亡政權,結束了自唐末以來長期的混亂局面。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進攻日本、緬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敗。元朝中期皇位繼承紊亂、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而且漢化遲滯,發展不前。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大都。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2、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
欽察汗國,元朝西北宗藩國,亦稱金帳汗國或朮赤兀魯思。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成吉思汗的孫子、西征的統帥拔都所建,疆域最為遼闊,主要轄區是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區。
由於拔都的大帳使用金頂,因此在歐洲史書中欽察汗國也被稱作“金帳汗國”。欽察汗國是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和商業貿易中心。在其他汗國包括元帝國對於自己的領地的統治都出現問題的時候,金帳汗國長期統治都相對穩定。拔都之弟別兒哥在位時(1257-1266年),名義上仍對蒙古大汗稱藩,實際上汗國已成為獨立國。
1236年~1240年,朮赤第二子拔都征服了烏拉爾河以西伏爾加河流域欽察、不裡阿耳等部族,並征服了斡羅思,迫使斡羅思各公國稱藩納貢。
1243年,拔都結束西征回到伏爾加河上,建立了東起也兒的石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裡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對於東歐各公國享有宗主權,包含羅斯公國(羅斯公國是俄羅斯國家的雛形)。拔都之孫忙哥帖木兒繼位(1266-1282年),得到忽必烈的正式冊封。
1277年,蒙哥之子昔裡吉反抗忽必烈系元朝,劫走皇子那木罕,送到與海都聯盟的欽察汗國拘留了數年。直到1282年,脫脫蒙哥繼位時,那木罕才被放回。
1302年,脫脫汗出兵協助元朝攻打察合臺后王篤哇、窩闊臺后王察八兒,篤哇、察八兒戰敗,歸順元朝。
1308年,元武宗遣使冊封脫脫為“寧肅王”。月即伯繼位欽察汗(1313-1341年),1314年元仁宗遣使冊封,予以承認,此後雙方經常遣使往來。
在汗國內,拔都的13個兄弟及其後裔各有世襲封地,擁有軍隊。拔都的兄長斡兒答及其後裔據有今西伯利亞、哈薩克,形成了白帳汗國。蒙古帝國的貴由汗去世後,拔都支援蒙哥奪取大汗位,打擊窩闊臺、察合臺兩系勢力,乘機佔有河中地區。汗國內居民成分複雜,社會發展水平不一。由於統治民族蒙古人佔少數,因此他們逐漸突厥化。
月即伯在位時,汗國達到極盛時期。遷都到別兒哥薩萊城,與伊利汗國、埃及等國通好,對外貿易興隆。伊斯蘭教在伏爾加河下游廣泛傳播,此後欽察汗都信奉伊斯蘭教,部分蒙古牧民也伊斯蘭化。
14世紀後期,蒙古貴族對外不斷進行掠奪戰爭,內部又互相爭鬥,使汗國走向衰落和瓦解。
15世紀20年代初,欽察汗國分裂成9個相互獨立的國家。原中央部分被大帳汗國取代。(類似於1991年蘇聯解體,中央部分被俄羅斯聯邦取代。)
3、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汗國最初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地。初領有西遼舊地,包括天山南北路及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地區。初建都阿力麻裡(今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察合臺系后王篤哇與窩闊臺系后王海都聯合,屢與元朝皇帝軍隊爭戰,終世祖一朝未斷。至公元1303年始與海都子罕八兒歸服。
1314年,原本讓位與自己哥哥也先不花的察合臺汗怯伯復位,把國都從阿力麻裡遷至撒馬爾罕,在河中地區提倡農業,實行改革,而也先不花汗則堅持遊牧傳統,汗國開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以阿力麻裡為中心,包括喀什、吐魯番一帶;西部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統治河中地區。今新疆及周邊大部分地區在東察合臺汗國統治之下。也先不花為東部汗,怯伯為西部汗。也先不花、怯伯死後,亞洲中部的蒙古貴族各部各自為政,互相攻殺。1348年,統治天山南路的杜格拉特部權臣布拉吉找到一個18歲的貴族禿黑魯帖木兒,宣佈他是也先不花的兒子,並在阿克蘇擁立為汗。歷史上把禿黑魯帖木兒統治的地區稱為東察合臺汗國。禿黑魯帖術兒是第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大汗,他用強制手段迫使天山以北16萬蒙古人改信伊斯蘭教。
1363年,禿黑魯帖木兒死,東察合臺汗國發生內亂,布拉吉之弟卡瑪魯丁奪取了政權,並殘殺禿黑魯帖木兒的子女及眷屬18人。1389年,倖存的禿黑魯帖木兒的幼子黑的兒火者即汗位,建都於別失八里;1418年,黑的兒火者之孫歪思汗,又把國都遷到亦力把裡(今伊寧市),所以東察合臺汗國也稱“別失八里國”和“亦力把裡國”。東察合臺汗國從1348年建立,歷經8代、15位汗主政,到1514年被葉爾羌汗國所滅,計立國166年。而西察合臺汗國在禿黑魯帖木兒死後不久,便被自己的將軍帖木爾奪取了國家政權。
1306年,篤哇敗察八兒,盡收海都生前所佔察合臺封地。1310年篤哇子怯伯再破察八兒,兼併窩闊臺封地。後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復分裂為若干小國,大權旁落。14世紀中葉,禿魯帖木兒即位後,削奪藩鎮權柄,汗權一度有所恢復。1362年合不勒汗即位後,諸藩王日益跋扈,徒有虛名。1370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東察合臺汗國后王的統治維持到16世紀。
4、伊爾汗國
伊爾汗國,又稱伊利汗國或伊兒汗國,建立者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統帥旭烈兀,他是成吉思汗的孫子,他與元朝統治者同為拖雷後裔,關係也較其他汗國更為密切。其疆域東起今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界裡海、黑海、高加索,南抵印度洋。是溝通亞歐兩洲經濟文化的重要樞紐之一。元朝曾經與伊利汗國雙方互派官員、工匠,經濟和文化交流也很頻繁。居民民族成分複雜,主要講波斯語和阿拉伯語。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部分崇奉基督教。建都於帖必力思(也譯作桃裡寺,今伊朗大不里士)。阿八哈汗時(1265-1282年)相繼敗西利亞(今敘利亞),戰埃及王,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
伊爾汗國境內農業發達,商業和手工業也很繁榮。與元朝關係一直都很密切。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中亞的土庫曼都由伊爾汗直接統治;阿富汗斯坦西部的赫拉特王國是伊爾汗的屬國;小亞細亞的羅姆蘇丹國名義上是屬國,實際上由伊爾汗派官治理。旭烈兀死後,子阿八哈繼襲汗位(1265—1282),政權進一步鞏固,1270年曾率軍擊退了察合臺汗八刺對呼羅珊的進攻。
在合贊汗(1295-1304年)在位時,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295年6月19日,他率領將士改宗伊斯蘭教,當年11月3日即汗位,取名穆罕默德,自號素丹。此後,蒙古貴族和伊朗貴族日益合流,伊爾汗國組建成為一個伊斯蘭國家。在合贊汗死後不久,伊爾汗國便陷入混亂,1335-1378年的四十多年間,地方總督先後擁立八個伊爾汗,在爭權奪利的混戰中,建立了各自的封建小王朝:賈拉爾朝(1336-1411年),1340年建立,據有伊拉克、亞塞拜然、摩蘇爾和迪亞巴克兒;克爾特朝(1245-1389年),1342年獨立稱王,據有赫拉特和呼羅珊部分地區;穆札法爾朝(1313-1393年),1353年建立,據有法爾斯、克爾曼和庫爾德斯坦,稱臣於開羅;賽爾別達爾國家(1337-1381年),這是由起義農民於1353年建立的政權,據有呼羅珊北部。1380年以後,內亂迭起,加上欽察汗月即別的進攻,勢力漸趨衰微。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
合贊汗時(1295-1304年),進行一系列改革,清除積弊,制定稅率,整治驛站,鼓勵農桑,統一貨幣及度量衡,加強法制,提倡文治,是汗國最盛時期,農牧商業均得到發展,歲入增加。同時合贊汗為爭取當地領主和穆斯林的支援,改奉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廢除“大汗”稱號而改稱蘇丹,加速了當地蒙古人的伊斯蘭化程序。
公元1317年,年僅12歲的不賽因即位後,由於權臣出班專政,二丞相不合,內亂迭起,並遭到欽察汗月即別的進攻,國勢漸衰。公元1334年不賽因死後,諸王爭立,汗國陷於分裂,國勢益衰。公元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
5、窩闊臺汗國
窩闊臺汗國是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的封地。領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
1229年窩闊臺繼帝位後,將封地賜給其子貴由。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以窩闊臺系諸后王屢與作難,將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窩闊臺子合丹領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滅裡領額爾齊斯河之地,窩闊臺孫脫脫領葉密立,海都領海押立(今伊犁西)。公元1259年阿里不哥稱大汗後,忽必烈也稱大汗,雙方戰爭反覆進行了5年,1264年忽必烈稱帝后,1264年阿里不哥戰敗。海都自以太宗嫡孫不得立,先後聯合阿里不哥、乃顏、篤哇爭奪帝位。1301年(大德五年)兵敗走死,汗國勢衰。1310年(至大三年),海都子察八兒為察合臺汗怯伯所敗,部分歸附欽察汗國,部分被併入元朝。因存在時間過短,故有的說法並不視其為四大汗國之一。
-
4 # 鄜延路節度使李
鐵木真(成吉思汗)於1206年在斡難河邊建立,國號“大蒙古國”,其創始於斡難河河源,建立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爾、泰赤烏、蔑兒乞、乃蠻、克烈、汪古部、以尼倫和迭列斤兩大部落組成的蒙兀王國)、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
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佔領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第一次西征(1219年-1221年/1223年)於成吉思汗領在位時發動併為主帥,滅西遼、花剌子模、亞美尼亞、喬治亞和亞塞拜然,並越過高加索山擊破欽察人各部。
第二次西征(1236年-1242年)於窩闊臺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爾加保加利亞、保加利亞人的卡馬突厥國,進而滅亡位於東歐平原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王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王國、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前鋒遠達當時義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國的達爾馬提亞、原南斯拉夫地區的拉什卡。
第三次西征(1256年-1260年)於蒙哥汗在位時發動、主帥為旭烈兀,滅亡了木剌夷(暗殺組織)、兩河流域的阿拔斯王朝,以及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蒙古軍短暫佔領敘利亞,後被新興的馬木路克王朝驅逐)。蒙古帝國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40多個國家。
然而,蒙古汗國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爭位戰後走向分裂。儘管忽必烈於1264年擊敗阿里不哥,其所主張的對於“蒙古大汗”之位的繼承權並沒有獲得一致承認;原屬大蒙古國的朮赤后王封地、察合臺后王封地、窩闊臺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被稱為四大汗國;其他一些蒙古帝國時期建立的小型汗國多依附於四大汗國。
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自稱“蒙古大汗”。1279年元滅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領地包括今中國大部地區和蒙古高原。實際處於獨立地位的蒙古四大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兒汗國)與元朝之間互不統屬,戰爭不斷,直到元成宗時期才終於獲四大汗國承認大元汗國皇帝為蒙古大汗、據宗主地位,之後四大汗國的疆土又陸續經歷演變。
最後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於1368年驅逐出中原,其政權存在於蒙古高原地區,史稱北元。北元亡於1388年,由韃靼部和瓦剌部的首領先後繼承“蒙古大汗”稱號,但是其統治範圍沒有再超出過蒙古高原;其後明朝長期和察合臺汗國和欽察汗國及其他的小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7世紀蒙古人建立的主要汗國均致滅亡。
最後一任蒙古大汗察哈爾部林丹汗被後金皇太極擊敗,其子額哲後來歸降皇太極,漠南蒙古諸部於1636年3月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大汗、統轄漠南蒙古諸部,“蒙古汗國”歷史正式結束。
-
5 # 老白286987756
大蒙古國分給了四個兒子。金帳汗國(長子朮赤),銀帳汗國(次子察哈大),窩闊太汗國(三子窩闊太),蒙古本土(幼子,託雷可汗,是宗主國),出征西夏時成吉思汗說過:老夫年邁,這是最後一次親徵。西夏人狡猾,這次不給留活口,徹底滅了他,回來後與幼子過安度晚年!
-
6 # 奔九兒
蒙古帝國不是一個正式國號,這只不過是後世對蒙古人建立的所有朝代、國家、政權等的統稱,所以蒙古帝國的範圍是很廣義的,而蒙古帝國的正式國號,最早是成吉思汗(本名孛兒只斤·鐵木真)在公元1206年稱可汗之後確立的“大蒙古國”。
大蒙古國原本是一個獨立且完整的國家,有唯一的一個可汗,先後經歷了四代,分別是鐵木真(即成吉思汗)、窩闊臺(成吉思汗三子)、貴由(窩闊臺長子)、蒙哥(成吉思汗四子拖雷長子),但隨著大蒙古國征服了越來越遼闊的領土,成吉思汗的很多子孫後代都獲得了各自的封地,這是蒙古帝國分裂的前兆,而蒙古帝國正式分裂是在蒙哥死後。
公元1259年,蒙哥在進攻南宋王朝的釣魚城的戰鬥中戰死,由於蒙哥死得很突然,沒有指定汗位繼承人,所以蒙哥的兩個同母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幾乎同時自立為可汗,並展開長達五年的汗位爭奪戰爭,最後是忽必烈在公元1264年徹底擊敗阿里不哥,成功奪得正統汗位。
可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的事情,不但讓蒙古帝國停止了征服歐洲和西亞的腳步,也直接導致了蒙古帝國分裂出四大汗國,分別是察合臺汗國、金帳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而且這四大汗國幾乎不是同時建立的,它們建立的時間相差較大。
另外,四大汗國不承認忽必烈的正統汗位,經常跟忽必烈發生戰爭,甚至在忽必烈在公元1271年把可汗改稱皇帝,四大汗國還是沒有承認其宗主國身份,直到忽必烈在公元1279年滅掉南宋王朝,建立中國歷史大一統朝代大元王朝,才承認其宗主國身份。
現在逐一介紹四大汗國。
察合臺汗國建立時間非常早,建立於公元1222年,當時成吉思汗還沒去世,而察合臺汗國的建立者正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臺。由於察合臺戰功顯赫,成吉思汗就把他負責打下的領土作為封地,疆域大致是今天的中亞地區和中國新疆地區。
察合臺汗國一共傳承了23代可汗,到了公元1346年因內部權力鬥爭,分裂為西察合臺汗國和東察合臺汗國,前者延續了5代可汗,直到公元1370年因權臣帖木兒篡位而亡,變成了著名的帖木兒王朝,後者延續了30代可汗,直到公元1680年被準格爾汗國滅掉。
金帳汗國建立於公元1242年,建立者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長子拔都。拔都是出色的軍事統帥,主要負責征服北亞和東亞地區,最遠去到跟俄羅斯、波蘭、匈牙利等歐洲國家交戰,其建立的金帳汗國極盛時期疆域非常遼闊。
金帳汗國一共傳承了43代可汗,到了公元1502年,強勢崛起的莫斯科公國的大公伊凡三世(後世尊稱伊凡大帝)起兵滅掉金帳汗國,從此俄羅斯人崛起。
窩闊臺汗國建立於公元1251年,因為建立者是成吉思汗三子窩闊臺的孫子海都,海都為紀念其祖父就定國號為窩闊臺汗國,其疆域是四個汗國當中最小的,僅僅是中亞和北亞的交界部分。海都是最不滿忽必烈的正統汗位,因為他是窩闊臺的孫子,窩闊臺五子合失的長子,他要奪回本該屬於祖父一系的正統汗位,所以跟忽必烈交戰也是最激烈的。
窩闊臺汗國僅僅延續了兩代可汗,就是海都及其長子察八兒。公元1310年,察八兒無力抵抗大元王朝,放棄了父親海都希望奪回正統汗位的遺願,窩闊臺汗國也因此被大元王朝和察合臺汗國瓜分而滅亡。
伊利汗國建立於公元1256年,建立者是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六子旭烈兀。旭烈兀也是一位極其出色的軍事統帥,主要致力於西征,即征服西亞和非洲,著名的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就是被旭烈兀在公元1258年所滅,這時候他剛建立伊利汗國不久。
伊利汗國自建立以來,長時間稱霸西亞地區,是四大汗國裡面國力最強大的一個,一共傳承了15代可汗。公元1355年,因為各種各樣的統治問題,被同根同種的金帳汗國所滅。
以上就是蒙古帝國分裂出來的四大汗國——察合臺汗國、金帳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
回覆列表
大蒙古帝國,由鐵木真(即成吉思汗)在公元1206年建立,在忽必烈時期,朮赤后王、察合臺后王、窩闊臺後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與忽必烈決裂,分別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窩闊臺汗國,這四個汗國與忽必烈的元朝由於都是蒙古人建立的這還能全,因此統稱為大蒙古國。
但實際上此時的大蒙古國已經是個概念,並非國名了,就如同中原歷代王朝分別時期一樣,誰都無法代表中國,但誰還都認為自己是中華正統,比如三國時期,曹魏、蜀漢、東吳統稱了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也是同理。所以大蒙古國包括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窩闊臺汗國和元朝,但相互之間不存在隸屬關係。
因此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元朝疆域,遠入中亞歐洲,其實是錯誤的,元朝是元朝,欽察汗國等汗國是他們政權,只是統一稱為大蒙古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