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清風細雨
-
2 # 了無痕軒
玉璽相傳來自卞和所獻、藺相如所護的和氏璧。後來砸過王莽、害過孫堅袁術等急於稱雄的政治領袖。隋煬帝、元順帝大勢已去都開過玉璽會,設下十條絕戶計想把天下英雄一網打盡。李密還拿它換過蕭妃……總之,評書裡是個特別神秘的物件。現實中,應該是一公章,誰當政誰刻吧?“傳國玉璽”應該是評書藝人神化的,費半天勁打天下,誰會用前朝的?多彆扭啊!反正故宮裡擺著一大堆,不知道哪個是和氏璧做的
-
3 # 天晴愛睡覺
玉璽乃是秦始皇一統天下,用和氏璧所制,上有李斯用小篆所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秦始皇過洞庭風波湧起,他將玉璽扔進洞庭湖祈求神靈鎮壓風浪,始皇帝死前一年,有使者從關東回咸陽,經過華陰道有人將玉璽奉回讓獻給皇帝,玉璽又回到了秦始皇手中!
後來,子嬰投降劉邦獻上玉璽,漢代一直傳承,西漢末年王莽篡漢,他的姑姑漢朝太后王政君拿玉璽砸他,奈何技術太差砸到銅柱缺了一角,後來用金子補全,故又稱“金鑲玉”
東漢建立,玉璽幾經輾轉回到了光武帝劉秀手裡,代代相傳,東漢末年獻帝被董卓擄走,玉璽扔去洛陽井中,18路反王進京,玉璽為孫堅所得,後獻與袁術以借兵,曹操掃滅袁術統一北方,玉璽到手,傳到魏晉
五胡亂華晉朝皇帝沒跑掉,被捉了,玉璽落入少數民族手中輾轉騰摞,後來被南方東晉老鐵趁戰亂買回去了
隋朝楊堅混一南北,玉璽到手;隋亡玉璽被蕭後帶到突厥,後來返唐還給李世民,傳至後世!唐末五代,玉璽流失,至今不知歸處!
-
4 # 青年沉思者
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藍田玉鐫刻而成,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形狀:
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象徵意義:
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傳遞路線:
秦始皇→項羽→劉邦→王莽→劉秀→孫堅→袁術→曹操→曹丕→司馬炎→前趙劉聰→後趙石勒→冉魏→司馬家族→宋→齊→梁→陳→隋→突厥→李世民→後梁→後唐→後晉→後周→宋→金→元
到了元朝之後,就消失匿跡了,一種說法是元朝將中華各朝代印章全部抹平,分發給王公貴族做印章。
以後出現的都是偽造的。
其實,我們看傳國玉璽的傳遞路線,每一條路線都有可能造假。
或許,真正的傳國玉璽已經伴隨著某一任主人消失,或者在某一任主人手中已經偷天換日了。
-
5 # 奇正兵馬指揮使
傳國玉璽後來到唐末農民起義,黃王進長安,李唐皇帝來了幾次大搬家,結果把玉璽也搬丟了,至今下落成謎!我懷疑當時皇帝總是被別人追著,有上頓沒下頓的,皇帝都餓的翻白眼,別說揹著玉璽的太監了,餓的前胸貼後背,還得揹著那塊石頭,估計太監一狠心,把傳國玉璽給扔了!
回覆列表
秦國滅了趙國後,得到了珍希寶玉和氏壁,秦始皇命玉匠把它打造成了傳國玉璽。併發紹:誰得到它,誰就是正宗。劉邦攻進咸陽後,封存府庫,秋毫無犯。直到項羽進城後,奪了玉璽,殺了子嬰,燒了阿房宮。項羽失敗後,傳國玉璽回到劉邦手中,一直傳到西漢未王莽建立新朝去跟太后王政君要玉璽。王政君很生氣的把玉璽扔在來人面前地上。摔掉了一個角。王莽命人用金子補了缺的一角。後來,赤眉軍攻破長安後得到玉璽,東漢劉秀滅赤眉玉璽又回漢朝手裡。東漢末年,董卓亂政,袁紹集合十八路諸侯討袁,孫堅英勇善戰,節節勝利,董卓抵抗不住,挾持漢獻帝慌忙中逃跑到長安。而掌印太監沒來及逃跑,在孫堅破城時脖子掛印跳井而亡,玉璽被孫堅從井裡打撈上來。後被孫堅手下獻給了漢獻帝。漢末群雄四起,戰火蔓延,曹操把漢獻帝迎回了徐昌,從此,三國紛爭,戰事不斷。傳國玉璽就在這時失蹤了。我猜是曹操帶進墳墓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