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妞言妞語

    當然不是,孩子這時候是物品所有權的敏感期,有時他只是在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時候後父母態度溫和而堅定地制止,並講清楚原因,孩子會改善的。

  • 2 # 董董的美好心願

    我家也有一個快三歲的男寶,孩子跟孩子之間的性格有很大不同,家長要好好引導。

    一、首先說一下愛打小朋友的問題,家長要從小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有原則,不是能打人就厲害,要多跟孩子溝通,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有耐心,不要操之過急,平時告訴孩子要與小朋友友好相處,告訴孩子拳頭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像這麼大的孩子都聽得懂話了,要是講道理還是不管用,就得動用點武力了,打小朋友一次,哪個手打的就狠狠打他一下,等他哭完了平復了再講講道理,我相信不出幾次就會改掉這個習慣。

    二、三歲寶寶不和小朋友玩,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個性,出現這種狀態也是正常的,平常多帶他去小朋友多的地方扎堆兒,帶上幾樣寶寶愛玩的玩具,經常和寶寶講帶玩具出去可以和小朋友分享著玩,讓孩子學會最初的社交,孩子會有自己的方式和別的小朋友溝通的,玩的時候多看,少干涉,慢慢就好了。

  • 3 # 紅塵裡俢心

    這不是病,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和營養缺乏造成的多動症。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有以下表現形式:

    1,活動過度:坐不住.小動作多.手腳不停.

    2,注意力渙散:注意力短暫.上課走神.寫作業拖拉馬虎

    3,情緒不穩:任性衝動.喜怒無常.對事物無興趣.脾氣大

    4,不良行為:說謊逃學.罵人動手打人.丟三拉四等症狀。

    家長要及時引導教育,並補充營養元素鈣鐵鋅。

  • 4 # 夏天家的笨媽媽呀

    我們家小朋友小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也會這樣,有一些方面還是要注意

    1.首先,因為我不知道你的小朋友是你自己看或者說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這樣,因為這兩者區別很大,昨天帶小朋友出去玩的時候,一起有五六個小朋友,然後有一個小朋友是爸媽陪著在那玩,平時都是奶奶看的,別的小朋友摸了一下他的玩具那個小孩哭了半個小時,當然可能不是所有爺爺奶奶看的孩子都這樣,但是相對來說老人看的孩子帶出來的時間少,他接觸小朋友的機會少,因為老人不會注意到這個點,所以父母一定要格外的多花時間帶出去

    2,其次,小朋友他其實是有一個發展階段的,有一個階段他的自我保護意識會特別強,帶他出去玩的時候,他甚至會覺得自己的玩具是自己的,他喜歡上的別人的玩具也是他的,那這個階段就需要父母去多引導,要不停給他講道理,解釋給他聽為什麼不能這樣,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當然也有可能了你引導了他一時半會也糾正不過來,但是慢慢的會起到效果,這個階段稍微過去一點他也會願意和別人去分享他的玩具

    3,最後,其實和諧的家庭環境也很重要,父母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這會對孩子的情感世界產生影響,平常孩子犯錯教育的時候不能去教訓的太嚴厲,說很難聽的話,這會傷了孩子的自尊,讓他自信心下降,孩子做的對的時候一定要去多鼓勵他

  • 5 # 80後二孩麻麻

    不是病,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他對外界很多事物都是未知摸索階段的,他們剛開始跟外界有社交了,會有很多不安,比如不知道該怎麼跟其他小朋友相處玩耍,不知道怎樣更好的表達自己,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要積極引導他們,經常帶他們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相處,在相處過程中若他們有一些行為過激的舉動,我們不要立馬去責怪他,要問問他為什麼要打小朋友,聽聽孩子的想法,我們再來告訴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立馬責備,只會增加孩子內心對外界的恐懼和膽小,一點拙見,僅供參考。

  • 6 # 優說育兒

    當然不是病了,家長不要過於焦慮。

    首先要看孩子平常是誰帶的,每天都玩什麼。如果平時很少出門,不怎麼接觸小朋友,那孩子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與小朋友相處,所以在見到小朋友時會覺得自己的“領土”被侵犯了,所以會打小朋友。

    其次,即使是經常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也會出現打小朋友的現象,這是因為他們已經有“自我”的意識了,可以分清“你我”,或者是有點小朋友不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不知道正確的表達方式,所以會打小朋友。

    我覺得家長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去戶外去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拿上自己的玩具與小朋友分享或交換。讓孩子多和人接觸,從心理上接受其他人。另外,如果家長髮現孩子要打其他孩子,家長可以做示範,教孩子如何去向小朋友表達喜歡或者不喜歡,比如家長拿著孩子的手輕輕地摸對方小朋友,然後告訴孩子“寶貝兒,如果你喜歡他,你可以這樣輕輕地摸,不要太使勁兒。”如果孩子和小朋友發生衝突,家長反應不要過激,可以先制止,然後引導孩子拿玩具和別的小朋友交換,成為好朋友等等。

    總之,這是常有的現象,不是病,家長不要過於擔心,三歲的孩子,已經可以聽懂家長在說什麼了,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正向引導。

  • 7 # 展展ya

    三歲寶寶不和小朋友玩還打小朋友,可以帶孩子去兒科或者神內科去看看,但要排除以下幾點:

    三歲處於平行遊戲期,孩子會關注別人遊戲但部分孩子還沒有參與的概念,所以不喜歡和小朋友玩耍也很正常,這時候父母要教給孩子交往技巧,父母反思教給孩子了嗎?孩子在家裡的教養方式是不是嬌慣型,不喜歡語言喜歡動手,只要不滿足就上手打人;家裡是否存在暴力行為,孩子3歲處於模仿期;在孩子打人後家長的處理方式如何?需要直接告訴孩子打人不對;孩子語言發展怎麼樣?是否是大舌頭,可能交流中會因為別人聽不懂而著急,如果是此類建議去檢查,無器質性問題讓孩子多跳。
  • 8 # 清清風之谷

    不是的,三歲的小朋友正是從家庭社交過渡到社會社交,他開始關注家庭成員以外的朋友,嘗試去社交,但是他又沒有與別人交往的經驗,往往會把在原生家庭中的一些習慣或者方法帶到社會中去。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家庭教育是孩子所有教育的根基,所以我們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要成為那樣的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和引導。

  • 9 # 滿爸育兒修煉手冊

    ヽ(・_・;)ノ

    您是怎麼合計的才會覺得自己三歲的孩子和別的小朋友沒法融洽相處是“有病”呢?

    如果孩子沒有生理性問題,他所有在您眼裡看似“有病”的行為都和您三年來對他的培養和教育是分不開的,每一個參與者都“功不可沒”啊!您可別把功勞都算在孩子身上,我猜您也是居功至偉。

    發洩完了,抱歉啊,看到說自己三歲孩子有病的人我確實忍不了。

    現在說說我的看法:

    每個孩子天生都是不一樣的,孩子本身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兒是他的選擇,您首先要對此表示理解和尊重。同樣的態度也作用於對孩子生活中的任何選擇,給他決定權和選擇機會。(除了危險的事情)

    但是打別的小朋友是絕對不允許的,這時候就要家長進行教育,注意是教育,不是批評。

    溫柔且堅定的告訴他—

    “寶寶,因為爸爸媽媽很愛你,所以要告訴你我們真實的想法,我們不喜歡你打人的行為,暴力是非常不好的,我們希望你成為一個善良的人,而不是暴力的人”

    也請您回憶一下,孩子生活環境裡是否存在暴力行為,比如父母大吵大鬧,對孩子大喊大叫。如果有,這些事兒都會提高孩子的激素水平,長此以往孩子發洩情緒的時候也會更加的歇斯底里,暴力傾向會明顯增加。

    最後,請原諒我的冒犯,也請記住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身上出現問題的時候請先審視一下自己和孩子身邊的其他人,找到真正的誘因,從根源解決問題。

    希望對您有幫助。

  • 10 # Dewdrop

    怎麼可能是有病呢!每個寶寶都是小天使,他們都是很單純的寶寶。

    我們要分析寶寶愛打人的根本原因

    親子心理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說,孩子天生有一種攻擊的衝動,在嬰兒期就已經具備。但衝動跟實際行動是兩回事。在我們看來,一些孩子很“文明”,但有一些孩子卻總喜歡打人。一方面跟孩子天生的性格有關,另一方面,也跟父母在孩子的社會道德規範的建立有關。

    一般來說,6歲前都是孩子社會道德規範建立的重要階段。越小的孩子,因為他們的語言能力不足,孩子們常常會透過肢體傳達身體語言,他們的行為受直覺情緒的驅動,缺乏道德規範的約束。一些孩子的攻擊行為被父母放任,他們便慢慢變成了其他人眼中的壞孩子;有些孩子的攻擊行為被父母很好地糾正和引導,他們成為了懂得行為自控的孩子。孩子的攻擊行為被放任,會給他們的未來帶來兩方面的後果,其一,這些孩子可能會被排擠,其二,有頻繁的攻擊行為的孩子,長大後有打架和爭鬥的行為傾向,不利於良好的人際交往,也不利於和諧的家庭關係的建立。

    孩子愛打人,溫暖的糾正法

    兒童心理學家們常常採用陽性強化法糾正孩子的攻擊行為,最經典的是1964年美國華盛頓兒童心理學家Eileen Allen的研究。研究在一家幼兒園進行,研究人員讓幼兒園的老師,對班裡那些具有不良行為的孩子採取忽視或阻止的舉動,但當這些孩子表現出符合社會規範和良好的人際行為時,老師們便採取認可或高調讚揚的方式,比如獎勵小紅花或當著全部孩子的面稱讚他們的好行為。慢慢地,孩子的不良行為減少,他們身上的行為規範也跟老師讚揚的行為逐漸重合,不良行為最終得到了糾正。

    我記得小時侯曾經做過一個小遊戲,叫“讚美球”遊戲,陪同我們一起玩的是非常睿智的校長。讚美球其實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小皮球,他讓所有孩子站成一個圓圈圍在一起,大家面對著面;接著他任意選擇了一個孩子,然後讓這個孩子把球遞給他旁邊的一個孩子,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用一句讚美的話說出對方孩子的優點,這樣一個接一個地讚美下去。我記得當時一位我不大喜歡的同學讚美我的一句話,讓我記到現在:“我喜歡你,因為你做什麼事情都很堅持……”我為自己對她心有芥蒂而感到羞愧,兩人的關係似乎更近了。

    在那個小遊戲中,讓我們最感動的是最後剩下的一個同學,他是班裡一位最讓人討厭的小男生,他總愛打人,也愛製造各種麻煩,有位同學拿著球看著這位小男生一開始有些猶豫,但後面說了一句讓所有人都溫暖和感動的話:“你雖然有時讓人討厭,但是你很善良,我有一次看到你趁人不注意用小木條撐起了一顆小樹……”我留意到那位被讚揚的“壞”小男孩眼裡灌滿淚水……後來這位總愛打人的小男孩成為班裡最愛助人為樂的孩子!

    讚美很廉價,但有時卻能給人帶來無窮的力量。嘗試基於現實地讚美你家愛打人的熊孩子,說不定能給你帶來美好的結果。

  • 11 # 寧卿0209

    這肯定不是病了。孩子有很強的安全意識,怕生,平時較少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下意識做防範動作打人,不要走開的意思,作為家長我們要引導他,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 12 # 龍豬爸

    建議家長具體事情要具體分析。

    首先,這麼小的寶貝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的,所以常理來看不會出現無緣無故毆打其他小朋友的情況。那麼,就要考慮看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呢?

    其次,寶貝不和小朋友玩和寶貝打人之間應該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絡,而且孩子還小,在陌生環境下出現不合群的行為也是十分正常的,即使是成年人也需要時間去適應環境,更何況孩子呢?

    最後,寶貝並不是天生就會打人,多數是通過後天在生活環境中習得的行為才學會打人的,希望家長能夠反思下,是不是有當著孩子面對家人甚至孩子動過手,或是讓孩子過早地接觸了那些可能導致孩子類似過激行為的動畫片或者影視作品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除了朱元璋,還有哪個皇帝,是平民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