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i8605

    1、三國時期,英雄輩出。正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英雄相見恨晚,總要爭個高低,說起第一謀士,肯定大家都以為是三國裡面的諸葛亮,因為他的事蹟是我們平時聽到最多的。

    《三國演義》中的三國是建立在蜀漢正統的基礎上,妖魔化曹操,美化劉備,神化了諸葛亮。孔明的政治成就不必說,就連陳壽都對他大加讚賞,有爭議的是軍事成就。例如,聯合吳國對抗曹操的誠意不是很足,一直靠小聰明等方法,耍賴說如果打下四川就歸還荊州的承諾。聯合反抗曹操這一點,諸葛亮不如魯肅,魯肅死後聯盟就名存實亡了。關羽也缺乏實力,未能及時派其他將領幫助關羽。未能阻止劉備等人東征。

    2、在考慮之後,荀彧其實際上最適合三國第一謀士。首先,他的謀士綜合能力超過諸葛亮(不包括軍事訓練的整體能力,這兩項是統帥才能,而不是謀士範疇),後漢時代,擁有他基本上等於得到了世界的大部分。當郭嘉鋒芒畢露,高於他人的時候、曹營只有二荀可以配合郭嘉的步伐,郭嘉死之後,荀彧和與亂國毒士賈詡開始在曹營就開始嶄露頭角,官渡之戰之後,還為曹操獻上了平定天下的策略。

    3、荀彧迅從小就被稱為“王佐之才”。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士和英雄,荀彧制定並規劃了北方統一的藍圖和戰略的軍事路線,多次為曹操反覆修改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表揚。

    4、荀彧能在三國有第一謀士的稱謂,除了超級戰略和戰術能力,他的舉薦實在厲害,整個潁川謀士,足以支撐一個國家,改變中國歷史的腳步。推薦鍾繇,荀攸,陳群,杜襲,司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在規劃和設計中,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5、荀彧的作用和能力,以及他對曹操的影響,排名在三國的謀士第一,當之無愧。

  • 2 # 劉耳朵先生

    三國演義中第一個露面的謀士就李儒,李儒這個人通曉經史子集天文地理,是一位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全能型人才。李儒官居郎中令,這個官位當時在朝中也是有極高地位的了。當時董卓進京想逼皇帝退位,便拉攏李儒為幕僚,並且以李儒為主在幕後密謀策劃政變,最終逼迫漢少帝交出了手中的玉璽,董卓成功的達到了自己目的,李儒在這次政變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一訊息傳出之後,天下各路諸侯紛紛起兵要討討伐董卓,一時群雄四起,天下大亂。董卓深感大事不妙,便指使李儒去殺掉已被廢的前皇帝劉辯,這時李儒全然不念君臣之情,毫不猶豫的就用毒酒毒死了前朝皇帝劉辨,這也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不久董卓的勢力就被瓦解了,並被呂布殺死,接著李儒就被呂布抓來當場殺死,這也是李儒應得到的下場。

    李儒這個人,雖然學富五車,但並沒有真正的大智慧,且這個人不忠不義,前朝皇帝對他可以說是恩寵有加,可是他還是屈於董卓的淫威,全然不知忠孝禮儀,不但充當狗頭

    軍師出謀策劃幫忙逼迫皇帝退位,還殺死了已經毫無威脅的退位皇帝,這也是自己在作死啊。李儒枉自白讀書,最後卻弄得慘死在呂布手中的下場,實在是可悲可嘆啊!

  • 3 # 嗨洋影片

    第一為出現的謀士是董卓身邊的李儒

    李儒,是董卓最重要的羽翼,更是董卓這個魔王的大腦,李儒比呂布更重要。因為李儒對董卓始終保持著忠心,至少盡到了一個作為謀士可以做的一切。不過,他和董卓的組合,就是狼狽為奸。沒錯,希特勒和戈林這哥倆就是這種型別的組合。更何況,李儒還是董卓的東床快婿呢,沒有理由對董卓不忠誠。

    當然,更重要的就是李儒這個大腦為董卓這個沒腦子的人創造的實際價值。說真的,像董卓那幫人,以他為代表,手下的什麼呂布、華雄之流基本上都是沒什麼文化,只會揣著刀上街砍人打群架的地痞流氓,有個李儒這樣的高學歷知識分子為他們當智囊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董卓進京之前李儒以他老丈人名義寫給朝廷的那篇文采飛揚的表文,什麼“臣伏惟天下所以有逆不止者”“以除民害,從臺閣求乞資直”,滿篇的之乎者也,義憤填膺,文采之好,生僻字用的之多,怕是董卓等人見都沒見過。

    別小看這張表文,至少在法律意義上澄清了董卓進京的合法性,你想啊,這一幫人,凶神惡煞,青面獠牙,左手一把大菜刀,右手一把五連發,全副武裝進入京城,不被當做基地組織才怪了。而有了李儒這一張表文,加上殺豬大將軍的召集令,一切就都名正言順了。

    那麼李儒是怎麼死的呢?

    這也是和那個三姓家奴呂布分不開的。

    董卓被呂布給殺了,呂布大喊:“幫著董卓幹壞事的全都是李儒!哪個給我把他抓來?”

    然後李肅舉手表示他願意去,結果還沒出門,就看見李儒的家奴把李儒綁了送過來,於是李儒就被處斬了。

  • 4 # 清青子衿

    郭奉孝,平袁紹真乃大手筆,袁紹當時雄兵百萬,上等謀士也不缺,曹操比較弱可畏以卵擊石,縱觀吳蜀兩家尚無如此戰績

  • 5 # 東北阿狸君

    要說三國第一位出現的謀士,那我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我要說的三國最早的謀士同時也是牛逼的謀士是:王老二。

    什麼?你不知道王老二?哎,那就對了!為什麼你不知道?因為王老二隱藏的深,別看整本三國就沒提他一個字,但他就是操縱著這個三國的幕後人物。

    就好比王老二的“王”字,拆開來看就是三橫一豎。三橫很明顯,就是一個“三”,指得是三國。那一豎指的是什麼?豎,就是術,也就是三國之前稱帝的仲氏皇帝袁術。你想想,整個三國的幾位皇帝都在他一個姓的預料之中,你說王老二牛不牛逼?

    再說王老二的名字,你就會發現三國中最牛逼的一群人物,都是排行老二的。比如三國的“三絕”裡面,“義絕”的關羽是老二,“智絕”的諸葛亮也是老二。什麼?你和我說曹操不是老二?這不廢話嘛!既然是“老二”,不就在“三絕”裡面就只能佔二個嘛!

    再說三國時第一個建國的袁術,預言裡面明明寫的是“代漢者當塗高”。結果他國號不叫塗高,叫“仲氏”。仲氏是什麼?不就是老二嘛!

    為什麼董卓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廢立?那還是和王老二有關。為什麼?你想啊,後來的漢獻帝劉協當時是什麼?陳留“王”啊。上面有一個哥哥劉辯,排行是“老二”。你看,“王”和“老二”都有了,董卓這才有底氣廢立。

    再看三國鼎立時候的三位皇帝:曹丕——曹老二,劉禪——劉老二,孫權——孫老二。早知道古代的宗法規律是“嫡長子繼承製”,一個時代三名君主都是老二,難道就僅僅是巧合麼?不是,因為君主就是帝王,帝王由老二擔當,就是暗指王老二。

    還有一個就是現在網上特別流行的“粗鄙之語”王司徒。為什麼他能火?還是和王老二有關係。第一,他姓王;第二,當時七十多歲了,很老;第三,東漢三國時期有兩個姓王的司徒廣為人知(司徒王允、司徒王朗),也就是二。合在一起還是王老二。那為什麼火的是司徒王朗而不是司徒王允呢?因為按三國裡面記載,叫王朗的人有二個,所以王朗就是雙重王老二,所以他能火。

    所以,你們看吶,三國第一位出現的謀士是不是王老二?要不是因為有王老二,三國就不是三國了啊,你們品,你細品品,我就不相信沒有幾個人真信的!

  • 6 # 山河先生看手相

    賈詡是三國時期之一,最成功的顧問,他和許多顧問不同,他純粹是一個顧問,做建議,只有不喜歡諸葛亮等人還持有的政治責任,也不喜歡周瑜率領的軍隊在戰鬥中,他是一個純粹的顧問,從這個角度看,賈詡的確可以叫做《三國演義》的第一個謀士。

    賈詡是第一個輔導員《三國演義》,作為一個真正的顧問,他的策略很成功,幾乎沒有錯誤,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尊敬,但因為他的想法往往認為自己是第一,然後回到平民的計謀往往對人們造成傷害,所以後來人們稱為毒士。

    三國軍事家之一的賈詡,是著名的軍事家、軍事家、曹魏的開國元勳。賈詡的道路也崎嶇不平。他是董卓的部下。董卓死後,他與李傕、郭汜聯手發動政變,對抗長安(對董卓名譽影響最大的政變),導致了歷史上影響最壞的“李郭叛亂”。賈詡在李家,郭家任職下屬數年,發現兩人都是胸無大志的人,於是轉身向張繡求助。在曹徵的張秀中,賈詡有兩個想法,足以說明賈詡懂人、懂材料、懂事情。

    賈詡純粹是一個顧問,與很多人相比,他的理由太強烈,往往能克服心理上的道德觀念,很多嚴重後果的致命陷阱大家都想出來,但只有賈詡可以冷靜,因為在賈詡看起來他只是一個建議,他的責任就是最好的律師說,至於其餘的不要做你自己的事情。

    賈詡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有突出的天賦,良好的策略,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他對這個時代有著清晰的認識,所以他能夠保護自己,直到他去世,享年77歲。賈詡雖然足智多謀,但他的許多計謀都是先想到自己,所以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所以他被稱為毒士。

  • 7 # 關關雎鳩2000

    個人認為談三國謀士當講三人:郭嘉、諸葛亮、司馬懿。

    郭嘉

    郭嘉,字奉孝,原為袁紹部下,後投靠曹操,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卓越功勳。在曹操出征烏丸時病逝。真是天妒英才,三十八歲就沒了。曹操赤壁之戰大敗後,大哭:若奉孝在不使孤有如此大失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由此可見,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史書贊稱: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三顧茅廬,互成美名,劉備成全了諸葛亮大才之名,諸葛亮成全了劉備愛才之譽。臥龍出山,讓蜀國政權從無到有,從有到強。諸葛之名,天下美談,在此不做細說。最終累死於五丈原。享年五十有三。這也給管理敲響警鐘:事無鉅細,事必躬親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曹魏政治家、軍事家,善謀奇策,曾率軍抗蜀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後來憑藉身體健朗,輔佐曹魏四代後,竊取政權,終成大事。最終老死,享年72歲。

    這三人經歷告訴我們:欲成大事者,必先學會養生。

  • 8 # 璟潤法律線上

    在三國前期,董卓手下第一謀士,李儒,其腹黑程度,手段毒辣性,郭嘉賈詡等人都不如,謀略水平可能也差不多。李儒六次獻計,呂布殺丁原,勸董卓行廢立之事,毒殺少帝,火燒洛陽,計敗曹操,識破連環計。被後世稱之為“三國第一毒士”。

      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超級謀士。

      李儒,又名李孝儒,字文優,三國年間漢少帝的郎中令,權臣董卓手下的第一大謀士,在董卓專權期間,奉命進宮毒害少帝。直至董卓去世以後,李傕攻入長安掌攬大權,他提拔李儒任侍中結果遭到劉協的反對。正史中對於李儒的下場沒有交代,至198年曹操擊敗李傕以後,李儒便下落不明,但三國演義中,李儒被呂布斬於市曹。

      李儒幾乎是一位助紂為虐的謀士,跟著董卓出了不少計策。他在董卓集團的地位,不亞於諸葛亮在劉備集團,周瑜在東吳集團的地位,是個至關重要的角色,董卓在三國前期橫行一時,可以說關鍵就是出於李儒的謀劃。

      第一計策:上表進京勤王

      卓婿謀士李儒曰:“今雖奉詔,中間多有闇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之故。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臣敢鳴鐘鼓入洛陽,請除讓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侍御史鄭泰諫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

      盧植亦諫曰:“植素知董卓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禍患。不如止之勿來,免致生亂。”

      這很了不起,因為,“奉詔”,指的是奉皇帝的書面命令。還是被動性的,皇帝讓你發兵,你才發兵,而且呢,你即使帶兵進京,還是多少讓人嫌疑,但是“上表”就不一樣,上表指的古代的臣子向君主遞交的一種奏本的格式,但是和後來的題本不一樣,內容要求更加規範。是正式性的向朝廷表白自己的意圖。是你是主動幫皇室除亂黨,而且你主動向朝廷“上表”,更能得到名正言順的大義名分,讓你的向京師進軍有了所謂的合法性。從這點看,李儒確實不簡單,考慮問題非常周到。

      第二計策:挾天子以令諸侯

      (卓)私謂李儒曰:“吾欲廢帝立陳留王,何如?”

      李儒曰:“今朝廷無主,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矣。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

      董卓想廢漢帝改立陳留王,但是他又不敢下決心,又來問李儒,李儒,不僅肯定了董卓的想法,還詳細說明了這樣做的益處。李儒第二次獻策可以說對整個三國曆史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了。

      第三計策:呂布殺丁原

      丁原和董卓大戰之時,董卓甚愛呂布之勇,甚至說“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 這時候手下將領李肅就獻計說以金銀珠寶,特別是赤兔寶馬來收買呂布,聽到這話,董卓馬上就問李儒“此言可乎?”,李儒回答的非常乾脆也很精彩:“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

      最後呢,不出所料,呂布殺丁原,然後投靠到董卓帳下,成了董卓的義子,為他立下汗馬功勞。

      第四計策:遷都長安,火燒洛陽

      傕抱頭鼠竄,回見董卓,說孫堅如此無禮。卓怒,問李儒。儒曰:“溫侯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當時,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軍華雄被斬於汜水關,呂布也被打敗於虎牢關,十八路諸侯勢頭正猛,董卓聽從了李儒計謀,遷都長安,避開了關東討伐軍的強勁勢頭。此次遷都令洛陽遭受遭受了巨大的滅城之災,其臨行前,將洛陽的富貴人家逮捕,以亂黨之名將其全數斬於城門外,盡刮其財。將洛陽城的百萬百姓以軍隊編伍驅趕至長安,路途中死傷無數,官兵汙人妻女,奪人糧食,取人性命。最後,董卓一把火燒了洛陽城內的所有房屋宮殿廟宇,南北兩頭火焰相連,全城淪為焦土。

      第五計策:計敗曹操

      且說董卓行至滎陽地方,太守徐榮出接。李儒曰:“丞相新棄洛陽,防有追兵。可教徐榮伏軍滎陽城外山塢之旁,若有兵追來,可竟放過;待我這裡殺敗,然後截住掩殺。令後來者不敢復追。”

      結果呢,曹操果然帶兵追來,被呂布等人殺得大敗。呂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 "

      這次決策讓後來縱橫天下的曹孟德吃到了他輝煌人生的第一次大敗仗,自己的性命差點就丟了!結果是曹操慘敗,若不是曹洪拼死相救,就已經被亂軍所殺!

      第六計策:識破連環計

      呂布怒恨而歸,路遇李儒,告知其故。儒急入見卓曰:“太師欲取天下,何故以小過見責溫侯?倘彼心變,大事去矣。”卓曰:“奈何?”儒曰:“來朝喚入,賜以金帛,好言慰之,自然無事。”卓依言。

      儒曰:“恩相差矣。昔楚莊王絕纓之會,不究戲愛姬之蔣雄,後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蟬不過一女子,而呂布乃太師心腹猛將也。太師若就此機會,以蟬賜布,布感大恩,必以死報太師。太師請自三思。”卓沈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當思之。”

      然而,正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貂蟬那小嘴一陣撒嬌,添油加醋的一說,董卓又改變了主意,第二天對李儒說:“布與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賜與。我只不究其罪。汝傳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李儒一聽這話就急了,“太師不可為婦人所惑。”然而已經被美女貂蟬鬼迷心竅的董卓,一貫對李儒言聽計從的董卓這次卻堅定了拒絕了李儒的說法,“汝之妻肯與呂布否?貂蟬之事,再勿多言;言則必斬!”於是,李儒出仰天嘆曰:“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

      在三國演義之中,聰明的李儒果然預見到了,結果,呂布殺了義父董卓,還未解恨,又大呼曰:“助卓為虐者,皆李儒也!誰可擒之?”李肅應聲願往。忽聽朝門外發喊,人報李儒家奴已將李儒綁縛來獻。王允命縛赴市曹斬之。一代智謀之士李儒的下場即是如此了!

      此人心中無皇帝大臣,無天下蒼生,無國家社稷,無忠孝仁義,後世曹操郭嘉心中城府和手段毒辣程度皆不如他,可謂三國第一毒士矣!若評價此人,“算無遺漏,如遇良主,大業必成”。

  • 9 # 半生隱居

    第一個頂級謀士應該是戲志才。戲志才英年早逝,荀令君向丞相推薦郭奉孝。李儒雖然出場夠早,但達不到頂級,不在考慮範圍

  • 10 # 心猿書蟲

    三國中第一位出現的謀士當是李儒,在三國演義第三回中《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李儒第一次出場。

    卓婿謀士李儒:"今雖奉詔,中間多有闇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之故。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臣敢鳴鐘鼓入洛陽,請除讓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作為董卓的首席謀士,為董卓所親信,大小事宜均與之參謀,堪稱智囊。董卓趁亂進京、說降呂布、廢立皇帝、遷都長安等舉動,均離不開李儒的參謀之功。

    198年李傕被曹操擊敗,此後李儒的事蹟及下落史書均無記載。不過在三國演義中董卓死於呂布之手後,李儒臥病在家,被家僕捆綁獻出,處斬於市曹之中。

  • 11 # 子曰讀歷史

    《三國演義》出現的第一位謀士是李儒,他和賈詡同為董卓的屬下。

    在東漢末年這樣的亂世中,李儒是一位合格的、專業的、優秀的謀士。“毒士”陳平曾說過:我一生設陰謀太多,絕後嗣。在我看來,和陳平相比,李儒的陰險毒辣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也決定了他不得善終。

    李儒身份:董卓的嫡系,女婿,智囊

    董卓有倆女婿,一個叫牛輔,頭腦簡單,在戰場上跟呂布單挑被殺;另一個就是李儒,董卓的一個個妙計毒計都是出自他的手上,是董卓親信中的親信,嫡系中的嫡系,大小事宜均與之參謀,人稱董卓的智囊。

    從《三國演義》裡來看看李儒的陰謀詭計,如何讓董卓霸京師,一路逢凶化吉,高枕無憂的。

    說呂布,滅丁原

    當聽說呂布喜愛寶馬珠寶時,董卓捨不得赤兔寶馬,李儒勸主公道:“丞相欲得天下,何惜一馬?”只用了聊聊數語,便讓董卓茅塞頓開,得到義子呂布,併除掉了朝中不聽話的丁原。

    鴆殺少帝,鐵血遷都

    為了震懾朝野,李儒獻計廢掉少帝劉辯,擁立劉協為帝。為了穩定局面,用毒酒毒死了少帝,以絕後患。遷都長安時,洛陽富戶不願離開,李儒獻上毒計:洛陽富戶極多,可籍沒入官,使得洛陽富戶盡斬於城外,取其金。這些毒計都被董卓一一採納,使得人人自危卻又敢怒不敢言。

    識破曹操獻刀

    聽說曹操向董卓獻刀,李儒心生懷疑,便出了一計:速召曹操來太師府,如果不來就是心虛,必定有問題,果然曹操已經逃走了。

    識破王司徒連環計,苦諫未果

    看到董卓和呂布因為一個女子而不和,李儒識破了王司徒的美人計和借刀殺人之計。李儒便獻上一計:將貂蟬賜予呂布,呂布必定以死相報。如果董卓有曹操劉備一半的明智的話,一定不會這麼快就滅亡的。

    料定必亡,敗局已定

    李儒苦苦勸諫董卓,董卓不勝其煩,變色道:

    “汝之妻肯與呂布否?貂蟬之事,再勿多言,言則必斬!”

    你的妻子原意送給呂布嗎?貂蟬的事別多嘴,再說的話就斬了你。看到講不過道理的李儒,董卓揚長而去。

    李儒的下場:被家奴捆綁,斬首於市曹

    一代“毒士”卻攤上了這麼個主,料定敗局已定,李儒仰天長嘯:“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這時候李儒的心情只有說過“豎子不相預謀”的范增才能體會得了。

    後來董卓被呂布所殺,呂布高喊:“助卓為虐者,皆李儒也!誰可擒之?”話音剛落,李儒的家奴已經把李儒捆綁起來了,斬首於市曹之中了,一代毒士李儒就這樣落幕了。

    總結

    李儒聰明絕頂,處事果斷,他的每一個計謀都決定著三國早期的走向。他對董卓忠心耿耿,不離不棄,處心積慮的為其出謀劃策。但是他又不顧百姓死活,助紂為虐,兇殘暴虐,陰險毒辣,勢必會失敗的。

    縱使李儒能神機妙算,在民心盡失的董卓政權裡,勢必是要失敗的,他的一生終將埋葬在歷史的黃土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12 # 國學明志

    你好,我之前釋出過一篇《三國謀士中的絕頂高手》文章,你可以參考一下!

    現我將這片文章貼上如下:

    三國謀士中的絕頂高手!

    1、曹魏鬼才:郭嘉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郭嘉一生雖然短暫,卻用謀無數。幫助曹操拿下北方,打敗袁術,袁紹,呂布,劉備,擊敗烏桓。特別是十勝十敗論,堪稱絕頂妙計,民間流傳“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郭嘉若不英年早逝,司馬懿沒有篡權的機會,反而遭受滅頂之災。在他努力下最終使曹魏完成三國的統一,走向巔峰並使國運宏圖………!郭嘉必將成為像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必定流芳百世深受百姓歌頌!

    2、曹魏王佐之才:荀彧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3、江東周郎:周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4、蜀漢臥龍:諸葛亮

    三國演義過分的將其神話了,並沒有“草船借箭”“空城計”“借東風”,當然火燒博望坡、七擒孟獲是真的。但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幫助劉備壯大蜀國和魏國吳國三足鼎立,其功不可沒。倘若他像司馬懿那樣長壽,真正終結三國的並非司馬炎,那麼季漢就走向強盛的歷史舞臺!

    5、晉祖冢虎:司馬懿

    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也是他把曹家三代基業變成自己的,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6、水鏡先生:司馬徽

    水鏡先生司馬徽是位厲害的謀士,也是漢末三國第一隱士!雖然沒有獻一計一策,但所推薦的人才,是絕對厲害的,如:諸葛亮、龐統等。

    相傳司馬懿是水鏡先生的侄子,本想推薦給劉備,他感覺這個侄子不甘位極人臣,是位有野心的人物。將來肯定會鬧出大事來,拒絕將司馬懿推薦給劉備!

    他做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當時的蜀漢雖然國力下降但政局穩定。然而,曹魏內部動盪不安,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竊取了政權!足以看出水鏡先生神機妙算,不可多得的人才,其智慧不亞於唐代袁天罡和李淳風!

    7、東吳:陸遜

    把陸遜排第六,小編其實也是很糾結的,但是他火燒連營,打敗劉備,一把火燒的蜀漢元氣大傷,後經諸葛亮五年休養生息才得以恢復。《三國演義》記載,蜀軍“共七十五萬”;吳軍“水陸軍五萬,以拒蜀兵” 《三國志》在記述夷陵之戰時,對東吳的總兵力,有明確記載:陸遜五萬人拒之,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

    8、呂布帳下王佐之才:陳宮

    陳宮字公臺,早年征討黃巾軍受到曹操的賞識並視為心腹。後來由於曹操殺害邊讓等漢末名士,陳宮決定與他決裂,投奔呂布並遊說張藐反叛曹營迎他們入兗州。陳宮獻計策打敗曹操,佔領濮陽。

    隨後火燒濮陽使曹操大敗,取得初步勝利。呂布得知曹操已死,想夜襲曹營遭到陳宮反對。他估計曹操是詐死,如果前去必定遭到曹軍埋伏進行圍剿。

    呂布不聽孤軍深入靈堂,果然中計被曹軍擊敗,最後呂布感覺寡不敵眾順利的逃出去了。後來跟隨陳宮投奔劉備,立足之後佔領下邳。曹操得知後,發兵攻打下邳,由於呂布不採納陳宮的兩面互補之計,最後被曹軍攻破。呂布、陳宮被擒拿,最後慷慨就義!

    陳宮雖死,感覺令人惋惜,如果呂布採納陳宮的建議,三分天下未必是孫權。當時的孫堅並未在江東立足,是袁術帳下的名將,所以根本不具備三分天下。但碰上不善於納諫的主公,陳宮也沒有辦法,註定命運是悲劇的…………

    呂布、陳宮死後,麾下的將領被曹操收羅,最後擊敗袁術、袁紹統一北方。孫策在臨終前早已立足江東初步形成三分天下之勢,孫權透過赤壁之戰後形成三國鼎立與劉備、曹操三分天下。

    9、亂國毒士:賈詡

    奇謀百出,算無遺策,一個人玩弄整個漢末政局,是唯一一個打著董卓旗號還能獲得聲望和名望的高手,一生就在用計。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併為《吳起兵法》校注。

    10、江東:魯肅

    東吳除周瑜外最有遠見之人,管理東吳內政、外事皆井井有條,魯肅是東吳名將,他有智有勇,堪與周瑜媲美,若論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恐較周瑜還略勝一籌;曾在歷史風雲變幻中活躍一時的魯肅,他的心計絕不後人。《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贊他“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吳書》說他“善談論,能文屬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11、蜀漢鳳雛:龐統

    龐統是位比較出色的謀士,赤壁之戰時使用連環計策,讓曹操的戰船連鎖起來,這樣方便孫劉盟軍火燒連營!正因為這樣的計策,孫劉聯軍殺得曹軍片甲不留,曹操大敗退回京都!

    魯肅將他納入帳下,遭到孫權反對,後來投奔劉備,得到諸葛亮賞識並視為心腹!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攻取了西蜀,並立足此地,為正式三國鼎立創造良好的環境。

    正當龐統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率眾攻雒縣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12、翼侯法正

    法正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漢中之戰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取得戰爭勝利漢中之戰的勝利,正式形成三國鼎立。此戰法正的功勞最大,又善奇謀,深受劉備、諸葛亮的信任和敬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

    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倘若他像司馬懿長壽就沒有後面的關公走麥城、夷陵之戰,蜀漢的國力明顯比東吳強大。最早被統一必定是東吳,而不是蜀國。所以,法正早逝令人惋惜………

    13、北成田豐

    袁紹手下首席謀士,袁氏拿下冀、青、幽、並四州,其也是功不可沒。田豐博覽多識,權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滿宦官專權,棄官歸家。後袁紹用田豐謀略,消滅公孫瓚,平定河北,虎據四州。田豐曾勸袁紹早日圖許,奉迎天子,佔據政治上的主動。建安四年,曹袁爭霸,田豐亦提出穩打穩紮的持久戰略。在曹操東擊劉備時,田豐提出奇襲許都之計,官渡之戰,田豐再議據險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敵策略。皆被袁紹拒絕,沒有采納。羅貫中:"鉅鹿田元皓,天姿邁等倫。周朝齊八士,殷室配三仁。 直諫幹袁紹,忠心救兆民。堪嗟牢內死,黃土蓋麒麟。

    14、忠義之士:沮授

    沮授是袁紹帳下第一大謀士,獻計攻取冀州,使袁紹成功入主,建立根據地。沮授由於功勞最大並監統內外、威震三軍,幫助袁紹奪取青州、幷州、幽州而統一河北。沮授曾對袁紹提出奉迎天子,反對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戰略,但袁紹並不聽從。

    沮授被殺後,袁紹其他部將歸屬曹操,並得到重用。每次提起沮授,大家都感覺十分可惜,曹操曾經多次嘆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15、北魏:荀攸

    荀攸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他生前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儀》,今已佚。

    16、南陽:許攸

    許攸原為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時其家人犯法被收捕,因為所犯的罪行並不嚴重,許攸請求保釋,但遭到袁紹拒絕!怒火中燒的許攸決定投奔曹操。曹操得知許攸來投後,非常高興畢竟也有多年的交情,於是破例提拔讓他指揮戰術!許攸不負眾望獻計火燒烏巢,大敗袁軍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

    因為此戰的功勞許攸是最大的,曹操對他加官晉爵,但許攸並不知足內心突然變得膨脹起來,絲毫不把曹操放在眼裡。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鄴城,佔領冀州,許攸立有功勞,但許攸自恃功高,屢次輕慢曹操,每次出席,不分場合,直呼曹操小名,說:“阿瞞,沒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操表面上雖嘻笑,說:“你說得對啊。”但心裡頗有芥蒂。一次,許攸出鄴城東門,對左右說:“這家人沒有我,進不得此門。”有人向曹操告發,於是許攸被收押,最終被殺。

    17、“身在曹營心在漢” 的徐庶

    徐庶原名徐褔,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後來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發誓不向曹操獻一計一策,儘管他人在曹營但心在漢,非常期待劉備早日完成統一大業,讓徐庶能和母親迴歸蜀漢。因為一直不獻計策,引起曹操質疑,趁機除掉他。

    徐庶得知後,順利逃脫,這時偶遇曹丕將司馬懿推薦給他,最後終於明哲保身。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 13 # 深圳老王搞副業

    《三國演義》當中的謀士有郭嘉,司馬懿,龐統, 諸葛亮,周瑜,陸遜,田豐,陳登等...

    要說第一位謀士還真不好說,但是要說第一謀士的話,應該就是諸葛亮。

    關於歷史的事情都是從書中記載而來。所以每個人說出來都會有很大的分歧。我最近也正好在看三國,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仔細的品味一下和看電視的感覺完全不同。

    人的一生真正的把三國看懂了也算對歷史的一種尊重了,如果你能把三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能夠讀懂,那你在現實生活中你一定是一個不簡單的人。

  • 14 # LIQ說事

    如果是運籌帷幄、軍政縱橫,則諸葛亮、荀彧、張昭都已屬於相國之才。尤其是諸葛和荀令君,都已是實際的國務院總理地位。曹劉出征,諸葛與荀令君常為後方主持。

    魏之賈詡、荀攸、郭嘉、程昱,都是一時俊傑。賈詡、荀攸有資格和荀彧獨列一傳,明顯出眾;郭嘉和程昱、劉曄們同列一傳,略次一籌。史書又如此說龐統、

    所以龐統約等於荀彧荀攸、法正約等於程昱郭嘉。只是龐法論成績策謀,不能說高過荀賈,所以只是候選。重點說荀攸、賈詡、郭嘉吧。

    荀攸是曹操的臨場智謀機。南打張繡、東征呂布、破文丑、燒韓猛,離間袁家兄弟,都是荀攸的計策。尤其是官渡,前線基本是荀攸為主軍師。曹操都承認“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傳說荀攸一共畫秘策十二道,只有鍾繇知道箇中真相了。賈詡就更可怕了。開始幫著李傕郭汜,破了呂布;幫著張繡屢破曹操,到關鍵時刻又讓張繡站對了邊,在合適的時間降了曹,所謂“使吾信重於天下者,子也。”官渡,他和荀攸一起畫謀;取了荊州,他勸曹操不要伐吳;對付馬超,是他提出的離間計;而且亂世裡活了七十七歲,身居高位,聰明得過了頭。陳壽原話:“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郭嘉跟這兩位比,更偏判斷型。比如勸曹操打袁紹、打呂布、料中孫策之死,後來對袁譚兄弟的間隙、奔襲烏丸等事,郭嘉都是勸曹操“要不要這麼打,要不要撤兵”的那一位。僅論判斷的表現,不在荀攸賈詡之下。但在“出策”方面,比那二位秘策不斷的,明顯少了一點。打個比方,李世民說“房謀杜斷”,荀攸好比房玄齡,有謀;郭嘉就傾向杜如晦,善斷。

    故,論謀士,我還是傾向賈詡最高,荀攸次之,郭嘉再次之。雖然曹操心裡估計最喜歡郭嘉。

  • 15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李儒是三國演義中第一個出現的謀士

    三國最早出現的謀士李儒,同時他還是董卓的女婿,一直死心蹋地地為董卓服務,開創了董卓時代。

    當時董卓奉詔前來。李儒勸他說,:“今雖奉詔,中間多有闇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所謂大事可圖,可見他們有獨霸天下的野心。在李儒的勸說下,董卓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坐享其成。為了成就自己的霸業,董卓準備收降呂布,徵詢李儒的意見。李儒曰:“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董卓對李儒的話是言聽計從,欣然與之,更與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贈與呂布。結果,呂布成為董卓成功的最主要干將。董卓執政後,李儒給董卓的第一個建議是擢用名流,以收人望,並薦蔡邕。董卓命徵之,邕不赴。董卓大怒,使人謂邕曰:“如不來,當滅汝族。”。

    卓見邕大喜,一月三遷其官,拜為侍中,甚見親厚。曹操欲刺殺董卓,董卓以其事告之。李儒曰:“操無妻小在京,只獨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無疑而便來,則是獻刀;如推託不來,則必是行刺,便可擒而問也。”董卓然其說,馬上查明事實的真相。李儒曰:“此必有同謀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於是卓遂令遍行文書,畫影圖形,捉拿曹操,擒獻者賞千金,封萬戶侯,窩藏者同罪。要不是碰上陳宮,曹操的命就沒了。

    後來,曹操召集十八路諸候征討董卓,勢不可擋。李儒又出一計:“溫侯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乃保無虞。”為了發展董卓的實力,李儒又出了一個主意,“今錢糧缺少,洛陽富戶極多,可籍沒入官。但是袁紹等門下,殺其宗黨而抄其家貲,必得鉅萬。”結果董卓安然退到長安,實力沒有消耗。而十八路諸侯則不戰而退。董卓從洛陽撤退到滎陽後,李儒獻計說,丞相新棄洛陽,防有追兵。可教徐榮伏軍滎陽城外山塢之旁,若有兵追來,可竟放過,待我這裡殺敗,然後截住掩殺:令後來者不敢復追。”董卓從其計,令呂布引精兵歇後。呂布正行間,曹操一軍趕上。呂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曹操出馬,大叫:“逆賊劫遷天子,流徙百姓,將欲何往?”呂布罵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

    此次戰爭結果,曹操肩膊中箭,被兩個軍士擒住,幸虧被曹洪所救。曹操來時,聚三萬人馬,此次回去,只有殘兵五百餘人。

    第七回“袁紹盤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中,袁紹與公孫瓚對陣。有人來長安報知董卓。李儒李儒對卓曰:“袁紹與公孫瓚,亦當今豪傑。現在盤河廝殺,宜假天子之詔,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順太師矣。”

    卓曰善。次日,便使太傅馬日磾、太僕趙岐,齋詔前去。二人來至河北,紹出迎於百里之外,再拜奉詔。次日,二人至瓚營宣諭,瓚乃遣使致書於紹,互相講和。二人自回京覆命。瓚即日班師,又表薦劉玄德為平原相。

    這件事極大地提高了董卓的威信和影響力。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中,李儒看出了董卓和呂布的矛盾,以及其中的連環計。他於是是勸董卓和好呂布。他說,昔楚莊王絕纓之會,不究戲愛姬之蔣雄,後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蟬不過一女子,而呂布乃太師心腹猛將也。太師若就此機會,以蟬賜布,布感大恩,必以死報太師。太師請自三思。

    董卓沉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當思之。”要說董卓還是有一定氣度的。不過,董卓又被貂蟬的眼淚改變了主意。李儒聽說後,仰天嘆曰:“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過去,董卓對李儒是言聽計從,而現在董卓得勢,已經聽不進李儒的勸告,離死也就不遠了。

    董卓的成功,李儒立了大部分功勞,收呂布,敗曹操,擢名流,立朝庭,攫財富,拒諸侯。李儒人聰明,懂兵法,還有戰略眼光和心胸,儒具備一流謀士的條件,可惜其主不行。否則很有前途。

    “算無遺漏,如遇良主,大業必成”縱觀李儒一生,算無遺漏。若不是董卓性情中人,早已成就大業。但無奈是以董卓姻親身份出道,註定無法另擇良主,只能對董卓從一而終。

  • 16 # 百里登風

    董卓的女婿李儒。

    在《三國演義》中,李儒是董卓的第一謀士,董卓乾的幾件大事都和李儒脫不開關係,比如趁亂進京、說服呂布以及遷都長安等,後來王司徒借貂蟬設了個連環計給董卓,被李儒識破了,於是李儒勸董卓把貂蟬送給呂布,結果董卓不答應,說:“你媳婦願意給呂布嗎?貂蟬的事再多說一句話我就殺了你!”

    後來董卓被呂布給殺了,呂布大喊:“幫著董卓幹壞事的全都是李儒!哪個給我把他抓來?”

    然後李肅舉手表示他願意去,結果還沒出門,就看見李儒的家奴把李儒綁了送過來,於是李儒就被處斬了。

  • 17 # 知否春不老

    賈詡。是三國中最有文化最有頭腦的謀士!他憑個人的頭腦雖然命運多舛,但一次次化險為夷,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難以做到的!

  • 18 # 彤葉

    《三國演義》出現的第一位謀士是李儒。

    李儒這個人通曉經史及天文地理,神機妙算,董卓的一個個妙計都是出自李儒的手上,大小事宜均與之參謀,李儒堪稱是董卓集團的第一謀臣,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智囊。

    他在董卓集團的地位,不亞於諸葛亮在劉備集團,是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在東漢末年這樣的亂世中,對於董卓,李儒是一位合格的、專業的、優秀的謀士。

    李儒的陰謀詭計,讓董卓霸京師,一路逢凶化吉,高枕無憂。就說收呂布滅丁原一事就足矣讓董卓收穫滿滿。

    李儒勸董卓把赤兔寶馬送給呂布。只用一招,呂布果然投靠到董卓帳下,成了董卓的義子,併除掉死對頭丁原。

    李儒看到董卓和呂布因為一個女子~貂蟬,而不和,並識破了王司徒的美人計。

    曾獻計董卓,將貂蟬賜予呂布。遭董卓拒絕,董卓因為這個女人,失去江山,丟了性命。

    李儒也因為站錯了隊,選錯了主公,最終死於呂布之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家的信用卡最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