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你的燦燦哥哥

    部分認同。

    學校,學習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等;而家庭,潛移默化告訴你做人該如何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如何承擔責任,如何處理感情。

    同時,學校也在教你如何在集體和人群中擺正自己、與人為善;家庭中父母的知識水平同樣會潛移默化塑造你的頭腦。

    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 2 # 靚廣大

    我以為,這兩個東西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不能分開。學校也要育德,家裡也要輔導知識,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另外社會上特別是媒體,對於育德也要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家庭和睦和良好學習的環境對孩子影響巨大,張口就罵人的孩子他的家長一定也好不到哪裡去。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大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孩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的增加一些孩子的知識的儲備,笨鳥先飛,能夠讓孩子在小夥伴們面前增加自信,以至將來更好的融入到社會其中去。

    而學校教書育人,不僅要學數理化,還要繼續教育孩子德育方面的內容,其實我們大人原來在學校裡學的大部分東西都忘了,但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講話卻是深受在校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教育的影響至今,所以學校的德育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除此之外。社會上,特別是媒體,比如電視節目裡養生的節目,遊戲的節目太多了……投其所好的竟是粗製濫造的東西,而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仁義禮智信的道德節目卻越來越少,這樣下去很麻煩,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家庭和學校以及社會各界都應該給孩子們創造一個理想的即能好好學習知識,又有良好道德修養的環境,讓孩子們在其中茁壯的生長。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為此作出努力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3 # 亖亖亖1234

    認同。教知識,還是老師專業,也有經驗;思想品德教育,父母不立德立威,無論老師怎麼教育,作用都不大。家長才是素質教育言權身教的模版。通常來說,大學教授的子女,與開賭場的子女,思想素質,教養肯定是不一樣的。

  • 4 # 智商零

    一、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要德育智育並駕齊驅。

    自古以來,人們會把孩子送去學校接受教育。雖然每個時期對學校的稱謂不一樣,如校、太學、私塾、書院等等,但是功能基本一樣,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學設施和選定的教育內容,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現階段的學校,開設了多種課程,有各種專業文化課,同時也開設了思想政治課,採取智育德育並進的教育模式。學校有分管德育的領導,也有分管教學的領導,分別負責德育和教學的工作,學校除了開展文化課,還會舉辦一定數量的德育實踐活動,如升旗儀式、晨會教育、主題教育等等。同時,學校還經常強調德育滲透教育,德育進課堂,無時不德育等等,教學與德育並駕齊驅。各級各類的學校都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積學養德作為學校的教育目標。一直以來,”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都成為學校的座右銘。

    當然,學生在學校裡還是以學習文化知識為主。因為現階段,在高考指揮棒下,文化知識的考試,是目前檢驗人才的唯一公平手段。但是千萬不能看輕德育,德育過關的人才,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所以學校要做到德育智育並駕齊驅。

    二、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學校。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孩子與生以來,首先接觸到的的是自己的父母親,在父母親的哺育下成長。父母教的好,孩子成才早,反之父母沒有教,孩子就會沒教養。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向孩子傳達積極的思想。幫助孩子不斷完善自己。可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遇見事情的時候更加有耐心和毅力。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好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孩子會打洞。父母的一切都會對孩子有著重要的影響。 家庭榜樣是孩子一生最好的老師。家長必須從自己做起,樹立很好的榜樣,希望孩子好好讀書。那麼家長就要先養成讀書的習慣。父母透過言傳身教,影響著子女的成長過程。

    三、家校配合,共育人才。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溫馨港灣,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重要教育途徑,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重複。更不是簡單繼續,因此需要加強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聯絡,使家校合一,才能最終促成孩子的健康發展。學校要經常家訪,時刻了解孩子在家裡的成長動態。家長有問題時應該經常跟老師取得聯絡,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相關情況。

    教育家陶西平先生說,學校教育如果不與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就顯得蒼白無力,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圍,能有效地促進家校合作,是我們教育的事半功倍。用心就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家校關係,就能使教育更成熟更理智。

    所以學校學智,家庭育德的說法不成立。這是不能分開來行動的,而是要緊密結合,加強合作,才能實現共育人才。

  • 5 # 王小小花

    非常感謝!能為你分享,我是王小花萌娃

    這個觀點我不認同,我認為學校也好,家庭也罷,我們的大致方法應該一致,那如果這樣分工,誰知道他在學校是什麼樣,家裡什麼樣,對吧,學校不單單是教育機構,也是學生面對社會實踐的一大部分,畢竟他最美好的時光裡,有一大半都是在學校渡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車真頭疼,選來選去猶豫在長安CS75 PLUS和榮威RX5 PLUS,給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