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閃閃期貨筆記
-
2 # 燕趙第3眼
您好!謝謝邀請。說一下自己的想法,供您參考。首先,當前中央的政策是避虛向實,加之網際網路金融興起,所以,我認為就目前而言,不是越來越多的人才加入金融行業,而是有越多的人離開了金融行業。從兩個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今年第一季度有1000多個銀行網點撤離。二是近來高考錄取財經類院校錄取分數有所降低。當然,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能吸引人才,歸根結底還是收入高,薪資好。金融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所在,長期看好。這是我的方法,供您參考,謝謝!
-
3 # 北俠財經
從金融行業從業多年的員工角度來說,目前並不是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金融行業,而是越來越少。
從我接觸最多的證券行業說起,近幾年股市行情不太好,佣金費率逐年降低,導致證券經紀人、營銷經理大量離職。對有一定客戶資源的員工來說也是勉強活著,靠著銷售基金產品,期權交易等賺點小錢。
銀行業壓力也非常的大,近些年存款利率的降低,網際網路理財等等的衝擊,基層員工隨時都有被裁掉的可能。最近跟工行的幾個行長聊天,發現他們現在的生存空間也是大不如從前,不停的拓展一些新的業務,以增加業績。
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金融行業兩年之內很難有較大的起色,身邊的金融從業人員流失率非常高,都為了生活奔波。
-
4 # 博學從今天開始
金融行業歷來是高尖端人才聚集之地,有人追求薪酬高,有人追求工作體面,有人覺得平臺好,這些都有道理。
金融行業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的高報酬,看看那些基金經理,來不來就是一兩百萬的年薪,即使是在銀行或保險公公司做保險銷售,做得稍微好點的,年薪也能在三四十萬以上。除了這些在金融行業工作過一段時間的人,就連開給應屆畢業生的薪酬都比大多數行業好處一大截,看看某招聘網站統計的資料,基金、證券、期貨、投資排在第一位,平均月薪超過11k,銀行保險也是在9k以上,排在第七八位!
從上邊也看出來了,金融行業涵蓋的範圍很廣,且基本也是相同的,就是進入金融行業以後,依然有很多選擇。
再看看下面這張圖,這時2019年世界500強中各行業上榜的公司,其中金融行業佔了相當大的席位,其實A股也是一樣,大公司基本集中在金融行業,你去看看上證50裡面的成份股,銀行、保險那也是主角。這說明,金融行業的平臺大、實際那也是槓槓的!
而且,金融行業工作環境一般都比較好,金融界人士都是些城市的金領、白領階級!
正因為金融行業的這些優點,才使優秀的人才趨之若鶩。其實,哪行哪業,你認真做了都不會太差。
-
5 # 職場小章
金融行業每年都有不少人進入,有人進就有人出。本人從事金融行業五年時間,說實話每天都有人離職跟入職。我來分析下金融行業。
1在大部分眼裡金融行業都是薪資比較高的,但是高薪資也就意味著高付出。就算金融行業的工資高,那也是人家為公司創造的價值高。其實,金融公司的工資兩級分化還是比較明顯的。
2每個行業都會有高峰點,很多人看到太多人拿到高薪,都覺得別人行,我也行。紛紛進入這個行業,可結果都是會淘汰很大一部分人。
3金融行業對於專業還是非常有要求的。畢竟接觸的都是企業老闆高層等人員。想要自己出業績就得拿出專業度來征服客戶。
尤其是現在國家過金融行業管控的越來越嚴格,企業對想進去金融的人員也會加大力度的篩選。第一呢學歷肯定是有要求的,還有從業資格證。畢竟這是個嚴謹的職業,需要對客戶的資金負責。
最後講述下我對金融行業的看法。很多湧入金融行業,那是因為行業的高峰期,大家都聽說了金融行業來錢快,高提成。但是有真正進入後,其實非常難,首先自身需要一定的人脈資源。還有金融行業的常識。不然進入行業後真的從頭學習太難太難。
-
6 # 天亮教育
作為國內知名IT培訓機構的創始人和專家講師,也是創業3年的新人,也拿到了天使輪投資,先後跟上萬大學畢業生有過直接的交流,有很多大學應屆或是往屆畢業生群體都沒有從事本專業,而是去做金融方向了,對這個問題有比較系統化的思考,故做系統性回答 ,歡迎探討交流!!
1、宏觀角度
1.1)大學所學專業對大學畢業生的約束力和從業選擇的權重越來越低,基至從事本專業的是少數人群。
很多人在選擇專業時候是比較弱勢的,並不清楚哪個專業更合適,更多是感性用事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但實際當中進入大學學習後發現並不是很喜歡或是不符合未來發展的需要,加之社會越來越開放,很多人在就業時的選擇性也越來越多,但是大部分在選擇時候,都會有個從眾的心理,因近幾年金融比較熱,也就更多人選擇金融領域工作了。
1.2)該選擇了符合歷史發展的階段必然性
每個發展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熱點,不管從上到下還是自下而上,都會有所體現。比如IT程式設計在2010年大火的時候就學IT的人巨多,疫情期間自媒體火就學自媒體,人工智慧火了很多個人和企業就跟進AI領域,近幾年的金融領域也一直比較熱,像P2P、小微支付、電子支付、股票、期貨、虛擬貨幣等,讓很多人也認為這個領域比較火,所以基於社會的輿論和從眾心理基本面,在近幾年的這個階段,就從事金融的居多也就成了歷史的必然性了。
我們也有理由充分相信再過幾年會有更多新事物出現,依然會引領幾年的強勁發展。
2、微觀角度
2.1)沒有一技之長,想找個門檻相對低的領域嘗試一下
很多個人確實是沒有一技之長,可能是剛畢業或是積累不夠,但是對收入有很高的期望和渴望,我們常說離什麼近就不缺什麼是非常根深蒂固的,那麼做金融離錢很近,想當然的會認為很容易賺錢,比如跑保險、拉儲蓄、私募等,試一試沒準會發現巨大的掘金點,也損失不了太多,所以很多人就抱著這個試試看的態度進去了。
2.2)人性當中的虛榮心在起作用
在眾多工作崗位當中,金融類的崗位是在工作鏈的最頂層,是個絕大多數人都會仰望的一個角色,收入和社會地位都很高,在這個網際網路當下、網際網路金融盛行的當下,就會讓很多心存虛榮心的人要染指一二。
總述來看,近幾年及未來的多年之間,金融依然在宏觀和微觀上屬於大熱門,雖然受到一些國家監管的約束,但是趨勢依然很強勁,加之疫情期間的巨大影響,必然會透過金融手段來刺激國民經濟的加速推動恢復發展,但是建議入該領域者的小夥伴一定要慎重,沒有過硬的知識儲備和靈活的社會資源,不建議入這行,還是更建議學個一技之長來先立足於社會再說,比如IT研發工程師、影視後期工程師等相對更接地氣的技術工種更適大多數底子較薄的人。
-
7 # 西川睡眠學院
大家回答的都非常全面了,我再補充一個觀點。之所以感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才都去從事金融行業,其實有幸存者偏差的原因。
金融行業作為離錢最近的行業,必然會產生很多盈利的機會,就會產生很多一夜暴富的故事;其他行業都需要深耕細作,透過不斷的積累才能達到一定的財富。理論上,在一個相對有效的市場環境下,任何行業財富回報的數學期望都是趨同的,但由於金融行業的標準差較大,會產生更多的一夜暴富的案例,這些倖存者們會被社會傳播,從而產生了一種“金融行業比起其他行業,是一個賺錢多且快的行業”。有了這種偏誤,更多的人就更願意從事金融行業,但殊不知,他們衝進金融行業只是去充當分母,成就極少數的倖存者。
倖存者偏差加上人們普遍的確認偏誤,造成了越來越多的人才都從事金融行業的現象。當然,這個現象本身是否也是倖存者偏差呢?是不是由於從事金融行業的人都需要更多的社交和更多的輿論,所以導致你感覺身邊的人都去從事金融行業了呢?是不是其實每個行業的人都差不多,只是金融行業從業者會更多發聲,導致了倖存者偏差呢?這需要更多的資料與調研做支援,我只是提供另一個思考這個問題的角度。
感謝~
-
8 # 開水O白菜聊財經
金融行業整體收入比較高,金融得分三塊,銀行,保險,證券。行業收入高,從事的人自然就多啊,畢竟大家都想多賺錢啊。
其次是中國的金融行業目前銀行,保險也基本飽和了,很多公司還出現了裁員的情況了。證券行業還是比較缺人的,畢竟中國的資本市場也就30年左右,行業規範還不夠,一些法律法規也不健全,從業人員也是魚龍混雜,急需改善的。
證券行業目前一直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從業金融行業的人,基本都是進入了證券公司,公私募基金,風投公司等等。
-
9 # 拙言33
不請自來,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傳統意義上的金融行業包括: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這些金融機構,絕大多數的控股股東都是國有單位,因此也可以被稱作正規軍。
新興的金融行業包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消費貸款公司、保險代理機構、融資租賃公司、保理公司、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當然還有現在面臨清退的P2P。
現實的情況是傳統金融機構的基層如銀行網點、保險支公司、證券營業部等工作的從業人員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受網際網路等同、異業競爭的影響,收入也大不如前。
佈局最為廣泛銀行網點,這些年為了落實國家的就業政策,加大了校招的力度,同時對內也將更多的年輕才俊提拔上來,老一輩退居二線,職工年輕化是大方向。人員引進途徑絕大多數是校招。
保險公司支公司這幾十年來依然在執行著人海戰術,招人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工作。更多的是社招。
證券公司營業部對人力的需求主要透過社招,且多為營銷崗位,考核不透過,則面臨淘汰。
其他的期貨、基金、信託公司相對以上三個金融機構對人力的需求極少。
而新興金融行業,一方面是行業的發展需要,必然需要人力,而且最好是有過傳統金融從業經歷的最好,側重社招。
以上是所有金融行業基層部門對人員的需求,傳統行業基本上變化不大,給人感覺從事金融行業越來越多的正是新興金融行業的人員需求。
那麼一些金融行業的總部、省級分公司對人員的需求,如果是一般性的崗位是側重於校招的。對於較高的管理層級,則是透過獵頭的形式來挖人,物件不僅是其他金融業的高管,甚至是政府職能部門的也有。
從專業技能上來看,證券、期貨、基金、信託是相對專業的,總部對於人員的需求基本上都是985、211或知名的財經院校畢業生,碩士學位是敲門磚。而基金和信託一線的分支機構很少。期貨公司也是,只有證券公司的分支機構相對多一些,但更多的還是做經紀業務。類似於保險公司的人海戰術,只不過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打法。
而新興金融行業機構,對於人才的需求則更加強烈,一個是產品或模式的推廣,一個是對資源型員工的需求。因而人員出出進進是非常多的,且因為產品或模式或競爭而導致快速退出市場。
實際的現象是:傳統金融行業人員在流出,新興金融行業人員在流入!
-
10 # 座談客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需要太多的理論分析,也不需要什麼宏觀微觀,一句話物質決定意識,待遇好人才必然趨之若鶩。
首先,我們看行業資料,金融行業是最賺錢的。2019年,財富網釋出了中國企業100強榜單,根據榜單中的資料,以利潤和營業收入計算利潤率,利潤率大於百強整體平均水平8.82%的行業有6個:金融為21.01%、網際網路服務為14.77%、建材為10.91%、煤炭為10.39%、通訊和通訊裝置為9.66%、房地產為9.43%。
我們再看更驚人甚至諷刺的資料,2019年一季度32家滬深上市銀行淨利潤4446.24億元,佔3605家滬深上市公司(未含未披露的的5家)淨利潤1.03萬億元的43.17%。
2017年,A股有將近3500家上市公司,這些公司當年的淨利潤總共是3.3萬億元。而四大國有銀行的淨利潤總和就超過了0.9萬億元,金融業以外的3200多家公司淨利潤總和不到1萬億元。3200家上市公司,跟4家銀行賺的差不多,聽起來多麼諷刺。
其次,我們看人均薪酬。截至今年4月27日,大部分金融企業披露了2019年年報,我們可以從中發現金融行業的薪酬,:
證券業人均年薪第一,47.10萬元;
銀行業人均年薪第二,38.96萬元;
保險業人均年薪第三,25.37萬元。
三個行業相較2018年的37.70萬元、38.13萬元、21.42萬元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增加。
我們再來看其他行業的情況,今年5月15日,國家統計局釋出的2019年平均工資資料顯示,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0501元,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9575元。這個數跟上面金融行業一比,就明白為什麼金融業的吸引力那麼大了。
不過,這也是當前中國經濟脫實向虛的一個反應,大多數人都是理性的,自然會選擇更有競爭力、待遇更好的行業。不過這也是對資源配置的一種扭曲,資源的不平衡導致了人才配置的不平衡,人才配置不平衡,又反過來進一步加劇這種不平衡。就像馬斯克最近所說的,“金融和法律方面的人才分配過多。基本上,有太多聰明人涉足金融和法律領域,”馬斯克表示“我們應該讓更少的人從事法律、金融工作,而更多的人從事製造業。”
回覆列表
當一個市場上的豬肉價格很高的時候,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地盤去養豬;當這個市場上的雞肉價格開始超過豬肉價格的時候,又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放棄養豬去養雞。
對農民來說,養什麼不重要,獲得了利益才重要。雞和豬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同理,你做什麼工作不重要,達到了你的利益才重要。行業對你來說只是實現你目標的手段。金融業可以滿足大家獲取財富,開拓人脈,拓寬視野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