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筱筱符凡迪
-
2 # 西風悍馬
我是潘多拉效應,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皇長子-胤褆 皇長子(大阿哥)胤禔 1672—1734 母惠妃納喇氏 皇二子-胤礽 皇二子(太子)胤礽 1674—1725 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皇三子-胤祉 皇三子(三阿哥)胤祉 1677—1732 母榮妃馬佳氏 皇四子-胤禛 皇四子(四阿哥)胤禛 1678—1735 母孝恭仁皇后(原德妃)烏雅氏 皇八子-胤禩 皇八子(八阿哥)胤禩 1681—1726 母良妃衛氏妃郭絡羅氏 皇九子-胤禟 皇九子(九阿哥)胤禟 1683—1726 母宜妃 皇十子-胤礻我 皇十子(十阿哥)胤(我)1683—1741 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三子-胤祥 皇十三子(十三阿哥)胤祥 1686—1730 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皇十四子-胤禎 皇十四子(十四阿哥)胤禎(後雍正即位改“禎”為“禵”) 1688—1755 母孝恭仁皇后(原德妃)烏雅氏
九子奪嫡結束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當時,康熙病故於暢春園,而當時十四阿哥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隆科多宣佈四阿哥繼承皇位,是為雍正,自此之後九子奪嫡就算正式結束了,那麼在此之前的皇子,或者在此之後失敗的皇子,他們的下場又是怎麼樣的呢。首先就是皇長子胤禔,其實他在早期頗有才能,康熙對他可以說是非常的器重,但是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后,胤禔就在康熙面前作死的建議要殺死太子,令康熙大為反感,後來被皇三子告發,說胤禔用魘術廢太子之事。康熙將胤禔囚禁於宗人府長達二十六年,知道雍正十二年去世,中年六十三歲。
皇二子是當時皇上的第一任皇后赫舍裡皇后的嫡長子,自赫舍裡皇后難產而死之後,康熙為滿足赫舍裡皇后的意願立皇二子為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太子。他早期也很聰明,但是在長期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中失去了賢德,被康熙兩次廢黜,幽禁於長安宮,後來在長安宮去世。皇三子當時不太熱衷於爭奪皇位,一門心思編書,在雍正繼位後,以他與廢太子向來交好為由將他發配到去給康熙守墓。胤祉私下裡發牢騷被雍正發現,將他幽禁於景山永安亭,最終在永安亭病逝。
至於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奪嫡成功的雍正,他很對揣摩康熙帝的心思,在暗地裡有網路人才,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他收入旗下,並且在表面上,卻不流落出爭位的痕跡,成為最終的贏家,從而繼承了皇位。皇八字胤禩的人緣算是在九個皇子中人緣最好的那個,但是情商坡低,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等都支援他,令康熙極為忌憚,不時地對他們進行打壓。在有一次康熙前往熱河巡視的途中,胤禩因為母親的週年祭日沒有隨性,託太監送給康熙一隻老鷹,但是在送到時老鷹已經奄奄一息,康熙帝大為憤怒,認為這是胤禩對他的詛咒,當其告知眾人與之決裂,雍正上位後,將其幽禁於宗仁府,同年病死。皇九子胤禟屬於八阿哥黨中的一員,在胤禛繼位後,胤禟最終被囚禁毒死,享年四十三歲。
皇十子胤誐也是八阿哥黨中的一員,在雍正元年,也就是胤禛繼位低音,胤誐就被囚禁,一直到乾隆繼位後才被最終釋放,可以說是關了一個世紀。後被授予輔國公,與乾隆六年病死。皇十三子胤祥是九子奪嫡中對四阿哥胤禛最為忠誠的一個,他為胤禛奪取皇位出了很大的力氣,在雍正繼位後,封怡親王。在雍正繼位期間,對清朝的貢獻很大,成為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與雍正八年去世。在死後配享太廟,被恩准迴歸本命胤祥,這是清朝臣子不避皇帝諱名的唯一事例。可以說胤祥是九子奪嫡失敗中的八個人,過得最好的那個。
最後一位是皇十四子胤禵,他頗有軍事才能,被封為大將軍王,雍正繼位後打壓八爺黨,胤禵被降為貝子,軟禁與康熙帝的景陵,在囚禁十年之後乾隆繼位後被釋放。可以說九子奪嫡的慘烈程度,電視劇中的表現也沒有辦法重現當初的慘烈。
-
3 # 老劉爆品會
有九個兒子參於人爭奪帝位,後人稱之為九龍。終皇四子胤禛勝出為後來雍正帝。這“九龍”,他們分別為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這9位皇子中,勢力最大的其實是八阿哥陣營,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歸屬於此;而地位最高的則是二阿哥,他可是康熙嫡皇后赫舍里氏唯一留下來的血脈,康熙愛屋及烏,一直非常寵愛他,週歲時就被立為皇太子。
那麼九龍奪嫡所有參與阿哥的結局最終怎麼樣了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大阿哥胤褆,在皇位爭奪戰中因為手段殘忍冷酷無情,被康熙察覺,最終被關進了宗人府囚禁了起來,並且囑咐看管的人員,一旦疏忽,殺無赦,可見康熙對這位大兒子是恨到了極點,此時胤褆已經成為了一個死老虎,再也無力與其他的阿哥們爭奪皇位,最終在雍正12年的時候去世,而且死後也比較悲慘,竟然是以貝子之禮安葬的,真實天作孽猶可為 ,自作孽不可活啊。
二阿哥就是咱們所提到的廢太子胤礽,這位廢太子的結局相信大家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們都知道,開始因為犯錯被康熙囚禁在宗人府,後來被雍正皇帝囚禁在鹹安宮,雖然如此,雍正皇帝對他始終不放心,最後把胤礽囚禁到了山西,並且封為理郡王加以安慰,於雍正二年去世。
三阿哥胤祉,對皇位並不是太熱衷,只是一門心思做學問,但是雍正即位後也受到了牽連,最後竟然以三阿哥與太子交往過於親密而被髮配到景陵去給康熙守墓,當然三阿哥難免會有一些牢騷,後來被雍正皇帝知道了,乾脆把這個愛發牢騷的三哥給革了爵位,最終直接囚禁在康熙墓旁,最終在雍正十年死去。
五阿哥胤祺,在康熙年間頗有戰功,並被康熙親自封為恆親王,說起這位五阿哥,人家並沒有結黨,而且也沒有爭奪皇位之心,結果雍正還是找了個藉口把人家兒子的爵位給革掉了,胤祺最終在雍正十年含恨而死。
七弟胤佑,雍正八年(1630年)死
八阿哥胤禩是這些阿哥中最有能力的一位,也就是我們影視劇中常看到的八爺黨的帶頭人,實際上雍正即位之後,胤禩也已經老實了很多,但是面對昔日的這位競爭對手,雍正顯然不會輕易放過他,不僅到處給他小鞋穿,而且還藉故讓他在太廟跪了一夜,達到羞辱他的目的,後來又罵他是阿其那,漢語豬的意思,後來胤禩被雍正折磨的不行,死在了獄中。
九阿哥胤禟,原來也是八爺一黨,當然不能被雍正容下,胤禟也知道自己的處境,常常對周邊人說自己將要出家,不再參與世俗事務,意思就是懇求雍正放過自己一馬,但是雍正卻不給他這個機會,最終為胤禟找出了28條罪狀,並且還稱其為塞思黑,漢語狗的意思,最終被雍正派人毒死。
十阿哥胤誐,也是八爺黨的重要成員,為雍正所忌恨,在派遣胤誐出使喀爾喀的過程中,雍正皇帝找了個理由把其爵位剝奪,另外押回京城候審,後來在乾隆初年才被釋放出獄。
十二阿哥胤祹的爵位被一降再降,但這位胤祹較之其他兄弟氣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歲
十四弟胤禵和十五弟胤禑被雍正關押在康熙陵墓旁邊,後來雖然在乾隆初年開釋但仍然鬱悶而死。
無情最是帝王家,為了皇位的爭奪,歷來如此。兄弟相殘,父子猜忌,個個悲劇。能得帝位,可得富貴,失敗萬劫不復。
-
4 # 小龍女5505
歷史上清朝一代盛主康熙死後,他的兒子中有一半為爭皇權而兄弟相殘、骨肉反目,史稱九龍奪嫡,也叫九子奪位。爭位相殘的九位皇子分別是: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硪、胤祥、胤禵。其中結局最好的是皇三子胤祉和皇十三子胤祥得以善終,結局最慘的是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硪,被削爵下獄慘死獄中,皇長子胤禔和皇二子也是廢太子胤礽圈禁致死,皇十四子胤禵,也是雍正一母同胞的親弟,被半生圈禁,其侄乾隆即位後才得以釋放,最終憂鬱而亡。
-
5 # 萬平柳樂
我認為是十三爺~愛新覺羅胤祥。
首先,一般新皇帝登基後其他人都要避諱,所以雍正其他兄弟都將“胤”字規避為“允”。只有十三爺因為四爺立夏汗馬功勞而破例改回“胤祥”這是以前沒有的殊榮。其次,胤祥受到康熙和雍正父兄兩朝皇帝的恩寵,雍正自不必說,康熙看似將其囚禁是打入冷宮,實則為一種保護,這樣不論將來太子黨,四爺黨還是八爺黨亦或是十四爺,不論誰最終問鼎稱帝,都可以讓其再開恩最起碼可以免受殺身之禍。再次,胤祥最終獲封“鐵帽子王 -
6 # 究史學識
1.胤禔 “大千歲黨”之首。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生於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卒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歲。
2.胤礽“太子黨”之首。經歷三立兩廢,最後還是禁錮鹹安宮,於雍正二年逝世。
3.三子胤祉雍正即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祉,以他與廢太子向來親睦為由,將胤祉發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為康熙守陵。胤祉私下發牢騷,又對怡親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知道後,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胤祉病逝於景山禁所。
4.四子胤禛四爺黨之首。
5.八子胤禩“八爺黨”之首。雍正上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禩。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雍正四年雍正帝坐穩根基後,找各種藉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
6.九子胤禟,八爺黨。雍正元年,奉命赴西寧駐紮。雍正三年七月革爵。雍正四年初,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狀二十八條,送往保定,加以械鎖,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7.十子胤䄉,八爺黨。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九月初九,胤䄉病死。
8.十三子胤祥,四爺黨。雍正元年(1723年),命總理戶部。自此即全力輔佐胤禛治理國家,胤禛亦對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總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雍正七年因準噶爾部竄擾邊陲,命其辦理西北兩路軍機,敘協贊功待詔增儀仗一倍。
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去世,時年44歲,配享太廟,上諡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9.十四子胤禵,八爺黨。雍正帝胤禛登基後將胤禵遠派守皇陵幽禁,雍正三年改為圈禁,直至乾隆帝弘曆即位後,允禵才恢復了自由。
因此,下場最好的就是十三爺,可惜命短。其他的除了革職就是圈禁。
-
7 # 付凱91458867
康熙朝晚期的黨派鬥爭激烈,其中最為激烈就數“九子奪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於九位皇子的奪嫡事件中。
在清代歷史上,雍正皇帝繼位就被認為是一場陰謀。那麼,他到底是怎麼登上皇位的?這始終是一場引人注目而又難以解決的疑案。
“九子奪嫡”是哪九子?
康熙一共有24個兒子,最後參與皇位鬥爭的這9位皇子,最後四阿哥胤禛獲勝,繼位成為雍正帝。
其餘奪嫡失敗的皇子下場一個比一個慘,那麼在九子奪嫡中所有兒子們的下場是什麼呢?
九子奪嫡中所有兒子們的下場
皇長子胤禔:因野心太過暴露,遭康熙終身圈禁
愛新覺羅·胤禔,其母為惠妃納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早殤,按照封建禮法,所以被列為皇長子。
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納蘭明珠可是個名人,當年就是他力主撤藩滅掉吳三桂的。明珠的兒子,納蘭容若,就更是個大大有名的人物了。
胤禔在諸皇子中是比較聰敏能幹的,早年也很受康熙的信任。
之後,胤禔仗著自己是皇長子,加上康熙對自己的信任,一心想奪嫡繼承大統。因為胤禔比較痴迷喇嘛教的“魘勝”巫術,所以胤禔企圖以喇嘛巴漢格隆的匿術咒死皇太子胤礽。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事情敗露,胤禔因魔咒皇太子胤礽,謀奪儲君之位,被削去爵位並且終身囚禁。
二皇子胤礽:被兩次廢黜,第二次遭廢黜終身圈禁
皇太子胤礽,其母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胤礽時,恰逢吳三桂叛亂,就難產去世了。而康熙與皇后自幼青梅竹馬,康熙認為“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被封為太子親自撫養宮中,對胤礽格外的寵愛。
但是由於教子失當,加上康熙朝後期激烈的黨派紛爭,致使皇太子胤礽歷經兩立兩廢,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給他了一個理密親王的封號。
因此,這個胤礽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子。
三皇子胤祉:先被派去守康熙景陵,後被關押在石景山,當年就被折磨致死
三皇子胤祉
三皇子胤祉喜歡舞文弄墨,周圍都是些文人。他們受康熙之命,負責編書,還負責重修壇廟、宮殿、樂器,編制曆法等。他們的最大成就是編輯了我國第二部大類書《古今圖書整合》,根本沒有形成什麼明顯的朋黨之勢。
雍正皇帝即位後,將其名改為允祉,並以他與廢太子胤礽來往親密為由,將他發配到遵化馬蘭峪為康熙皇帝守陵。在守陵期間,雍正其爵位,囚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病逝於景山禁所。
皇四子胤禛:成功奪得帝位
皇四子胤禛
皇四子胤禛,就是後來的雍正帝。整個奪嫡運動的勝利者。
雍正上位,完全是以制度取勝。可以說,沒有他的“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深度改革,在位十三年,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勤政的皇帝。
皇八子胤禩:雍正四年被趕出皇族,自己改名阿其那,禁閉於宗人府,不久後死於監獄
皇八子胤禩
胤禩在康熙朝眾多王公大臣中的口碑,始終是諸皇子內最好的一位,稱讚他“樸實”“極正氣”。胤禩為人“樂善好施”,人稱“八賢王”。
因此,胤禩在朝中、江南一帶都有極好得聲望。其身邊還聚集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以及侍衛鄂倫岱、內大臣阿靈阿等人,這就是著名的“八爺黨”。
雍正繼位後,視允禩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將胤禩削去王爵,開除出皇族,改其名為“阿其那”,囚禁於宗人府。不久後,胤禩病逝於宗人府。
皇九子胤禟:雍正三年,在押解途中突然死去
皇九子胤禟
皇九子允禟,因同允禩結黨,也為雍正所不容。
在雍正即位後,皇九子允禟被派往接管軍事,如同充軍。
雍正三年(1725年),胤禟被革爵。
雍正四年,被定罪狀28條,削去宗籍,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改其名為塞思黑。
同年,允禟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享年43歲。
皇十子胤䄉:獲罪被關進大牢,直到乾隆繼位才被釋放
皇十子胤䄉
皇十子允鋨,因黨附允禩,為雍正所恨。
因其參與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並在九子奪嫡中與以皇四子胤禛為首的三爺黨作對。因此,在雍正二年(1724年)被雍正皇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並授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1741年),胤䄉病逝,享年五十九歲。
皇十三子胤祥:成為滿清王朝唯一一位不用避皇帝諱的人
皇十三子胤祥
在九子奪嫡的爭奪中,胤祥對雍正的幫助很大。在雍正皇帝即位後,被封為怡親王,總理朝政。後又出任議政大臣,幫助雍正皇帝處理重大事務。在其死後,雍正皇帝令其享太廟,並給他上諡號為“賢”。為了紀念其的功勞,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使其成為滿清王朝唯一一位不用避皇帝諱的人。
皇十四子胤禵:雍正三年被降為貝子,次年被軟禁,乾隆朝獲釋
皇十四子胤禵
皇十四子胤禵,是雍正皇帝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但兄弟二人的感情素來就不好。在九子奪嫡中,胤禵加入皇八子胤禩的陣營中與自己親哥哥皇四子胤禛作對。雍正三年,被降為貝子,並被軟禁於康熙皇帝的景陵。乾隆即位後,胤禵才重獲自由
-
8 # 迂娛與遇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康熙的大兒子叫胤褆,為惠妃納蘭氏所生。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納蘭明珠可是個名人,當年就是他力主撤藩滅掉吳三桂的。明珠的兒子,納蘭容若,就更是個大大有名的人物了。不過這個大阿哥,可沒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麼機靈。雖然早年比較得寵,在康熙平定葛爾丹的時候立下過赫赫戰功,但是本人卻可以說有些愚蠢。後一向不被康熙喜歡,自知無望,向康熙提議八阿哥胤禩,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胤禩小時候被大阿哥的母親惠妃撫養,故大阿哥對他感情較好。他迷信喇嘛,為了當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魘鎮的方法來謀害當時的皇太子--他的親兄弟胤礽。康熙一廢太子的時候,他甚至說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話,以為不立嫡則立長,他就可以當太子,讓康熙極為寒心。最後被他的三弟胤祉揭發了魘鎮的事情,終其一生被囚禁。
康熙的二兒子,廢太子胤礽(réng)。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孫女赫舍裡所生。赫里舍產子的時候,恰逢吳三桂叛亂,皇后因為受了驚嚇,難產而死。而康熙與皇后自幼青梅竹馬,感情很是深厚。所以在胤礽兩歲的時候,一改滿人不立太子的習俗,效法漢人前朝。立嫡長子為太子。這個胤礽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子。然而雖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權的,而滿人的習俗卻是皇子預政。這樣一來,時間久了,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權利,皇帝害怕被奪權,二人矛盾日益激化。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個黨派,互相傾軋。再有其他的阿哥們也長大了,他們自然也不甘心。
這個時候的皇太子,因為康熙從小的寵溺,養成了暴戾的性格,飛揚跋扈,奢侈驕橫。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頗有怨言。康熙殺索額圖,父子關係趨於緊張。而其他的阿哥們虎視耽耽,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點小錯。最終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廢。可是康熙對這個兒子的感情還是很深的,藉著大阿哥魘鎮的事件,在一年之後,聲稱二阿哥因為迷失了心性,但是經過調養,已然恢復。因此復立為太子。只可惜這個太子重新上臺以後,他非但不謹小慎微,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集結黨羽,打擊報復。讓康熙寒透了心,五十一年再次下詔廢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給他了一個理密親王的封號。
-
9 # 瞭解歷史把握生活
九龍奪嫡前期為四黨
大阿哥、
二阿哥、四阿哥、十三阿哥
三阿哥
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
老大蠢貨,向康熙建議殺掉廢太子,被幽禁,但生了好多孩子
-
10 # 史客不輕鬆
“九龍奪嫡”,說的就是清聖祖康熙晚年期間,九個兒子為爭皇位而互相爭鬥的事情。九個阿哥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 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成為最大的贏家,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大阿哥胤禔,依仗納蘭明珠,餘國柱、佛倫等自成一派。後被三阿哥胤祉揭發搞魘鎮加害二阿哥胤礽之事,被康熙嚴厲斥責並將其削去爵位,長期囚禁。二阿哥胤礽,1675年,年僅兩歲即被冊封為太子。1708年因淫亂後宮被廢。1709年,復立為太子,1712年因結黨逼宮再廢,關進宗人府,圈進至死。“太子黨”主要成員有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索額圖,刑部尚書齊世武、步軍統領託合齊、兵部尚書耿額等。後二次被廢后,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自立一黨。三阿哥胤祉、“三爺黨首腦,主要成員有陳夢雷、李紱等,均是一批文人。三阿哥胤祉在揭發大阿哥搞魘鎮加害二阿哥胤礽之事後,見此朝中亂局,自己又無任何優勢,便主動退出競爭。雍正即位後,還是以他與廢太子胤礽來往親密為由,將他發配到遵化馬蘭峪為康熙皇帝守陵。在守陵期間,雍正奪其爵位,囚禁於景山永安亭,後病死於此。八阿哥胤禩、“八爺黨”首腦,核心成員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還有朝中多數大臣支援,如首輔佟國維,馬齊,侍衛鄂倫岱、內大臣阿靈阿,裕親王福全、滿都護、景熙、吳爾佔、蘇努、阿布蘭等。是“太子黨”二阿哥胤礽的死對頭,在奉旨審理“江夏鎮慘案”時,被康熙斥為“其心可誅”,後漸打入冷宮。遂轉而支援十四阿哥胤禵爭皇位。太子胤礽二次被廢后,康熙爺不再立太子,實行秘密建儲制度,後四阿哥胤禛最後勝出,繼承皇位,視允禩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將胤禩削去王爵,開除出皇族,改其名為“阿其那”,囚禁於宗人府。不久後,胤禩病逝於宗人府。九阿哥胤禟,因於八阿哥胤禩結黨,自不受雍正帝待見,雍正三年(1725年),被革爵。雍正四年,被定罪狀28條,削去爵位宗籍,同年,允禟在保定獄所“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十阿哥胤䄉,同樣是八阿哥同黨,於雍正二年(1724年)被雍正皇帝圈禁革爵,次年予以釋放,後病死。十四阿哥胤禵,雖是雍正帝一母同胞的親弟弟,但其始終是“八爺黨”核心成員,又長期掌兵,遭雍正帝忌憚,於雍正三年由大將軍王降為貝子,被長期軟禁於康熙皇帝的景陵。乾隆即位後,胤禵才重獲自由,算是結局還不錯。十三阿哥胤祥,是唯一善終的阿哥,有“賢王”之稱,早期和雍正帝一同誓死追隨太子胤礽,後太子被廢后,與幕僚鄔思道(雍正王朝)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張廷玉、隆科多、年羹堯、馬齊、戴鐸、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等共同輔佐雍正帝,是雍正帝順利即位的首席功臣。“豐臺大營奪權”,“暢春園勤王保駕”,保證了雍正帝的順利即位;“八大旗主進京議政”,十三爺拖著病重的身體被抬進乾清宮保駕,讓雍正帝度過了最大的一次難關。在雍正皇帝即位後,被封為怡親王,總理朝政。後又出任議政大臣,幫助雍正皇帝處理重大事務。在其死後,雍正皇帝令其享太廟,並給他上諡號為“賢” ,“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為了紀念其的功勞,雍正帝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使其成為滿清王朝唯一一位不用避皇帝諱的人,還是第一個不是靠戰功而獲封的“滿清八大鐵帽子王”之一。 綜上所述,九大阿哥,除了最大贏家的四阿哥胤禛外,就數十三爺胤祥下場最好。
-
11 # XDDT才放鬆
九王不是九龍;康熙末年;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下場是:胤禛當了皇帝;大阿哥因魘鎮二阿哥被圈禁發瘋;二阿哥遭兩次廢黜兒子弘皙謀逆;三阿哥因在十三阿哥葬禮發笑被圈禁景山;八阿哥搞八王議政逼宮被抄家圈禁;九阿哥乃八阿哥一黨被髮年羹堯軍前效力後圈禁;十阿哥就被乾隆平反善終;十四守陵後背乾隆赦免當軍事顧問得善終;十三封怡親王肺結核英年早逝、兒子參加乾隆弘皙逆案。
-
12 # 斷劍殘槍
所謂“九子奪嫡”也叫“九龍奪嫡”,乃是清朝康熙皇帝執政末期,他的九個兒子為了成為皇位繼承人而展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康熙皇帝序齒(即沒有夭折參與排序)的兒子一共二十四人,這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即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因此稱為“九子奪嫡”。
奪嫡大戰最終由四阿哥胤禛勝出,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作為雍正皇帝最信任的弟弟,十三阿哥胤祥在雍正登基後,立即授予總理王大臣一職,獲封和碩親王,位極人臣,總攬朝政,死後進封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可謂極盡榮寵。
而雍正的其他幾個兄弟,下場都比較淒涼了。按順序一一說明:
大阿哥胤禔,因在一廢太子的時候向康熙進言殺掉胤礽而被康熙所厭棄,後被查出胤禔曾經魘鎮太子允礽,因此被削爵囚禁至死,死於雍正十二年,在囚禁中度過了二十餘年。
太子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和康熙五十一年前後兩度被廢,第二次被廢后,雖始朝野終有復立的聲音,但康熙終究還是放棄了這個元后赫舍裡所生的太子,將其禁錮在紫禁城鹹安宮內至死,胤礽在雍正二年去世。值得一提的是,胤礽的兒子弘皙是康熙的長孫,雍正即位後未受父親牽連獲封郡王,但弘皙在乾隆初年結黨謀逆,被乾隆革去王爵囚禁至死,可以說算是九子奪嫡的最後餘波。
三阿哥胤祉,其實在康熙一廢太子時曾試探爭儲,胤禔的魘鎮就是由他向康熙揭發的,但後來自覺爭儲無望,就逐漸退出了,安心閉門修書。但作為雍正唯一還有政治生命的親王哥哥,在雍正即位後受到打壓是必不可免的,雍正繼位後就安排胤祉去給康熙守景陵,他的世子弘晟也因獲罪被貶為閒散宗室,雍正六年胤祉獲罪被貶為郡王,囚禁在自己府中,雍正八年雖然短暫恢復親王爵位,但因為在怡親王胤祥的葬禮上遲到、沒有哀容,再次遭到彈劾被削爵囚禁至死,死於雍正十年。
八阿哥胤禩,作為雍正奪嫡路上最大的對手,剛開始自己爭位,後來見儲位無望又極力支援十四阿哥胤禵,因此其下場完全在意料之中。雍正即位後,由於“八爺黨”勢力遍佈朝野,為了政局的穩定,對於胤禩先是加封總理王大臣,讓其協助理政,但暗中逐步清理其親信黨羽,同時不斷地斥責敲打胤禩。直到雍正四年,皇帝已經徹底大權在握,胤禩黨羽也清理得差不多了,雍正這才發難,以各種藉口削奪胤禩王爵,將其圈禁,改惡名為“阿其那”(舊碩為滿語中“狗”的意思,其實學術界一直沒有定論,總之是難聽點話就對了),當年胤禩因嘔病故於監所,民間不少人認為他是被毒死。
九阿哥胤禟,雖然自己無心爭嫡,但始終是八阿哥的鐵桿支持者,後來又同八阿哥一道轉而支援十四阿哥胤禵,因此他的下場雖然比胤禩也沒好到哪去。雍正元年就被安排駐紮到西寧軍中,實際上就是變相的軟禁了。雍正四年同胤禩一起被削爵除宗,授予惡名“塞思黑”(舊說為中“豬”的意思,參考上段胤禩文中),由西寧押解至保定囚禁三個多月後去世。在最後囚禁的日子中,胤禟可謂備受煎熬,“時值酷暑,牆高房小,胤禟鐵鎖在身,手足拘禁,時常昏迷,其家人用冷水噴漬,逾時方醒”(《雍正帝陵歷史之謎》)。最後在絕望中悽慘死去。
十阿哥胤䄉,同九阿哥胤禟差不多,也是胤禩的鐵桿。他在雍正元年因為拒絕護送蒙古活佛的靈龕到喀爾喀蒙古,最早被清算了,但由於他的母族在清朝勢力很大,其母親為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的女兒,因此雍正對於這個弟弟並沒有趕盡殺絕,只是囚禁在京城。乾隆二年被放出來,又活了四年,才去世,算是下場稍好的了。
十四阿哥胤禵,作為康熙後期儲君位子呼聲最高的人,甚至民間始終有“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的謠言,因此雍正即位後肯定不會放過他,即使二人是一母所生,政治鬥爭從來就不會顧及親情。康熙末期,胤禵領兵作戰在外,雍正剛一即位,就嚴令其回京奔喪,怕他在軍中作亂,到京之後胤禵即被軟禁在景陵讀書,後因二人生母皇太后去世,胤禵被雍正授於郡王虛銜,但並沒有實際上增加俸祿,甚至官方註冊都沒有更改。雍正三年十二月,雍正開始對當年參與儲位爭奪的兄弟的徹底打擊,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雍正四年初,雍正革去允禵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直至乾隆即位,才被放出來,並在乾隆二年、三年、十三年幾次晉爵,最終被封為多羅恂郡王,乾隆二十年去世,可以說是奪嫡失敗者中下場最好的一個了(畢竟是乾隆唯一的嫡親叔叔)。
結語:
封建皇權的獨佔性、排他性,早就決定這些爭奪皇位的失敗者的悽慘下場,作為勇於參與到這個天底下最刺激遊戲中的冒險家,這些人都是遍讀史書的皇家佼佼者,應該對於自己失敗後的下場早有覺悟,歷史的風煙早已散去,這些精英皇子們早已作古,只留下了這段精彩絕倫的“九子奪嫡”,作為後世人茶餘飯後的談資。掩卷之餘,不由得讓人慨嘆他們的悽慘結局。
-
13 # 愛國的農民1314
九子奪嫡指的是哪九個: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十三阿哥結局最好最後雍正封他為親王,更是可以世襲罔替,成為清朝九家鐵帽子王之一
-
14 # 阿琨談談
康熙晚年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康熙一共有24個兒子,參與皇位競爭的這9位皇子,大部分下場都比較慘。下場最好的肯定是勝出的四阿哥胤禛繼、十三阿哥胤祥。
皇長子胤禔:因康熙前四子皆早夭,按照封建禮法,被列為皇長子。胤禔仗著自己是皇長子,一心想把太子拉下馬,自己繼承大統。康熙四十七年,胤禔因魔咒皇太子胤礽,謀奪儲君之位的事情敗露後,被削去爵位並且終身囚禁。
二皇子胤礽: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子。兩次被立為太子就可以看出康熙對他是給予厚望的。康熙後期感覺皇權受到了太子黨的威脅,加上反太子黨暗地裡使壞,最終兩度被廢,圈禁到死。
三皇子胤祉:喜歡舞文弄墨,周圍都是些文人,沒有形成什麼明顯的朋黨之勢。雍正皇帝即位後,他是第一個帶頭下跪的。後來雍正以他與廢太子來往親密為由,讓他去守皇陵,直到被折磨致死。
皇四子胤禛:就是後來的雍正帝。九子奪嫡的勝利者。
皇八子胤禩人稱“八賢王”,太子被廢后,獲得的大臣支援最多的皇子,身邊還有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等皇子的支援。也是因為八爺黨的存在,讓康熙對他心存芥蒂。雍正繼位後,視他眼中釘、肉中刺。將胤禩削去王爵,開除出皇族,改其名為“阿其那”,囚禁於宗人府。不久後,胤禩病逝於宗人府。
皇九子胤禟:八爺黨成員,雍正繼位後開始清算,消除宗集,被改名為塞思黑,幽禁致死。
皇十子胤䄉:八爺黨成員,因為他母親孃家實力雄厚的原因,開始沒有直接被清算。後來獲罪被關進大牢,直到乾隆繼位才被釋放。
皇十三子胤祥:雍正皇帝的堅定支持者,雍正皇帝即位後,被封為怡親王,清朝第一個恩封的鐵帽子王,出任議政大臣。死後,配享太廟,上諡號為“賢”。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成為滿清王朝唯一一位不用避皇帝諱的人。
皇十四子胤禵:作為雍正皇帝的一母同胞,在這場奪嫡運動中成為了八爺黨,與自己的親哥哥作對。雍正繼位後被降為貝子,並被軟禁於康熙皇帝的景陵。乾隆即位後,胤禵才重獲自由。
-
15 # 史海劃舟
歷史上帝位之爭最激烈的朝代是哪個?答案一定是清朝。那麼清朝最激烈的皇位之爭是哪兩位皇帝之間?答案一定是康雍之間。歷史上最為激烈的帝王之爭——九子奪嫡,就是發生在這一時期。
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康熙的大兒子叫胤褆,為惠妃納蘭氏所生。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納蘭明珠可是個名人,當年就是他力主撤藩滅掉吳三桂的。明珠的兒子,納蘭容若,就更是個大大有名的人物了。不過這個大阿哥,可沒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麼機靈。雖然早年比較得寵,在康熙平定葛爾丹的時候立下過赫赫戰功,但是本人卻可以說有些愚蠢。後一向不被康熙喜歡,自知無望,向康熙提議八阿哥胤禩,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胤禩小時候被大阿哥的母親惠妃撫養,故大阿哥對他感情較好。他迷信喇嘛,為了當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魘鎮的方法來謀害當時的皇太子--他的親兄弟胤礽。康熙一廢太子的時候,他甚至說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話,以為不立嫡則立長,他就可以當太子,讓康熙極為寒心。最後被他的三弟胤祉揭發了魘鎮的事情,終其一生被囚禁。
康熙的二兒子,廢太子胤礽(réng)。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孫女赫舍裡所生。赫里舍產子的時候,恰逢吳三桂叛亂,皇后因為受了驚嚇,難產而死。而康熙與皇后自幼青梅竹馬,感情很是深厚。所以在胤礽兩歲的時候,一改滿人不立太子的習俗,效法漢人前朝。立嫡長子為太子。這個胤礽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子。然而雖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權的,而滿人的習俗卻是皇子預政。這樣一來,時間久了,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權利,皇帝害怕被奪權,二人矛盾日益激化。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個黨派,互相傾軋。再有其他的阿哥們也長大了,他們自然也不甘心。
這個時候的皇太子,因為康熙從小的寵溺,養成了暴戾的性格,飛揚跋扈,奢侈驕橫。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頗有怨言。康熙殺索額圖,父子關係趨於緊張。而其他的阿哥們虎視耽耽,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點小錯。最終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廢。可是康熙對這個兒子的感情還是很深的,藉著大阿哥魘鎮的事件,在一年之後,聲稱二阿哥因為迷失了心性,但是經過調養,已然恢復。因此復立為太子。只可惜這個太子重新上臺以後,他非但不謹小慎微,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集結黨羽,打擊報復。讓康熙寒透了心,五十一年再次下詔廢太子。
三兒子胤祉(zhǐ),是個書生學究。我們知道的《康熙字典》,就是他主持編撰的。當時他聚集了社會上的一些名家,合力編書。這個傻哥哥以為可以因此討得皇帝得歡心,因此將皇位傳給他。事實證明康熙的確挺喜歡的,康熙晚年的時候經常去兒子們的園子裡遊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園子。而且去他的園子的次數遠遠多過於去雍正的園子的次數。但是這個書生氣的胤祉絕對對儲位心存想法。
皇四子胤禛(zhēn),就是後來的雍正帝。整個奪嫡運動的勝利者。觀其在康熙朝的作為,極盡察言觀色之能,以誠孝示君父,吃齋唸佛,標榜自己對皇位沒有覬覦之心。暗地裡結交人才,培養門人,最終奪得大位。
胤禩(sì),康熙的第八個兒子,胤禩天資聰穎,才華優裕,待人寬和,廣結人緣。朝堂上下交口稱讚,稱之為“八賢王”。康熙一廢太子後,命諸臣推舉新太子,朝堂上下,公推胤禩,說明其人心所向。然而相比四阿哥胤禛,胤禩集團太過於出風頭了,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康熙連自己最心愛的兒子皇太子的權利過甚都會心有不滿,何況這個母親出身微賤的兒子。又因為相面人張明德替胤禩算命,言其貴不可言,被不懷好意的大阿哥告訴了康熙。康熙下令凌遲處死張明德,並削去胤禩爵位。可以說,一廢太子的時候,胤禩希望最大,但是終究因為康熙對舊太子念念不忘,又因為張明德事件獲罪,受到了打擊。
皇九子胤禟(táng) ,宜妃所生,屬於八阿哥黨。胤禟自幼好學嗜讀,性聰敏,喜發明,曾親手設計戰車式樣, 並首開滿族人其端用拉丁語轉寫滿文。胤禟十分熱愛外國文化和西學,曾自學外語, 胤禟善於結交朋友, 為人慷慨大方, 重情重義,因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為忌恨。皇四子胤禛成為繼承人後,胤禩集團的希望徹底落空了。從此胤禟開始連遭厄運。
第十個兒子胤䄉(é),生母是個皇貴妃。他也是八阿哥一黨的人,雍正即位後,被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病死。算是下場較好的了。
十三子胤祥,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但是在胤祥十三歲那年就死了,後來胤祥教給德妃撫養,所以跟四阿哥胤禛走的很近,二人感情非常之好。
雍正繼位以後,加封胤祥為怡親王,恩寵有加,而且胤祥非常懂得君臣的分寸,絲毫沒有恃寵而驕的做派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康熙第十四個兒子胤禵 (tí),是八爺黨中的人物。隨著胤禩為康熙所不喜,八爺黨便將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康熙五十六年,封胤禎為大將軍王,掛帥出征,去西藏平叛,得勝。胤禎與四阿哥胤禛乃同父同母的兄弟,但是他們的感情卻並不好,可能與他們生母德妃偏疼小兒子有關, 胤禎在雍正年間被打發去守皇陵,雖然鬱郁不得志,但也算不得監禁,因為皇陵附近的風景還是很美的,卻也還算過得舒服日子。
回覆列表
九龍奪嫡中的人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在這之中有幾個人下場悽慘,大阿哥在康熙年間就被終生圈禁、
廢太子(二阿哥)胤礽也是被終生圈禁、
八阿哥胤禩在雍正上臺之後被封為廉親王、但沒過幾年就被雍正殺了、死在宗人府的大牢裡、死前被雍正“革了黃帶子、從玉蝶上除名了”、還令其改名“阿其那”滿語意為“狗”、
九阿哥胤禟死於雍正四年、是被折磨死的、就死在河北保定、被雍正從西寧押解回京時就一直圈禁在保定、由當時的都統楚宗看管、過著豬狗不如的日子、發疾病死的、死的那日剛好是他四十三的生辰、他也被“革去黃帶子、從玉蝶除名”,令其改名“塞思黑”滿語意為“豬”、
十阿哥被革爵位、圈禁府中、
十二阿哥胤裪是所有皇子中最長壽的、
十三阿哥死於雍正八年、被封為“和碩怡親王”、世襲、是大清第一個鐵帽子王、
十四阿哥被圈禁在景嶺看守陵墓、到雍正死了、乾隆上臺了之後才給放出來。
在這幾位中我覺著十三阿哥的下場好雖然活的時候短了點但是人家死後待遇規格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