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夏文明的帶刀護衛
-
2 # 顏勝武Holmes
想知道中藥裡面的成分不難。
中藥材除了性狀鑑別和顯微鑑別之外,不要忘了還有理化鑑別,主要是為了測定有效成分的含量。最簡單的做一個薄層色譜(PLC),用到儀器的話有高效液相色譜(HPLC),揮發性成分亦可用氣相色譜(GC)。
中藥裡面的化學成分是十分複雜的,一種藥材裡面會含有成百上千種成分,單說檢測其中一種或兩三種等,還是可以檢測的。由於成分大多是有機化合物,按照《有機化學》裡面所講的,可以用核磁共振氫譜、紅外光譜、質譜等。
下面舉幾個中藥有效成分的例子:
槐米:蘆丁 防己:漢防己甲素、漢防己乙素
三七:三七皂苷 人參:人參皂苷Rb1,Rg1等
薄荷:薄荷醇 黃花蒿:青蒿素 丹參:丹參酮
-
3 # 科比394942
採用高分辨質譜可以測出裡面含量較高的成分,幾百種化合物肯定是沒問題的。
裡面的每個中草藥都有他們特異性的成分,採用多元迴歸分析很容易就能得到配比,因此有人說這個配比是保密的也就無從說起了,破解起來太容易了。
全部成分肯定是做不到的,即便再過100年估計也沒辦法知道全部成分有什麼,比如蛋白、多糖等大分子可能就有幾十萬種。但是知道里面的幾百種主要成分是沒問題的。
當然了,儀器也是比較貴的,最便宜的也要接近300萬。
-
4 # MaYaDr
只能鑑定出部分成分,並知道大概物質的型別,但很難知道所有成分。
測出中藥中的化學成分,需要先對組分先做粗分離,然後逐步進行更細一步的分離,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對分離出的組分透過質譜推知化學組分的型別及化學式。
鑑定的難度取決於成分的多少和成分的複雜性。如果含有已知的化學物質,可以比較快的鑑定出來。如果含有大量未知且混雜類似的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間難以分離,就難以鑑定具體的每個組分。
但即使知道了成分,推知了化學式,也不一定能得知具體的化學結構。即使有化學結構式,也不一定有辦法人工合成對應的成分。植物的代謝路徑十分複雜,要人工生產,也需要摸索研究很長時間。
-
5 # 老吳195317804
現代醫學已經發展到分子微觀世界,根本不存在什麼大自然的天然藥物和化學藥物的區別。因為本質上是一樣。我們可以電解水得到氧氣,也可以透過植物的新陳代謝得到氧氣,而這兩者得到的氧氣的分子結構是一模一樣的。
-
6 # 林中輕霧
連花清瘟作為國內上市的準字號藥品,所有化學成分都是清楚的,並且有藥理丶毒理說明,但是副作用不詳。但是,提示以下情況:風寒感冒者禁用,高血壓丶糖尿病、腎病丶肝病患者慎用,且須醫生開方指導。
其實,目前幾乎所有的中草藥化學成分分析都已經完成,其藥理丶毒理也基本明確。但是沒有一個組方可以完成這項分析測試。
分析化學成分,當然是一件重要的工作,但是,也造成了摧毀中醫藥的嚴重後果:許多中藥有毒性,被禁用了。中藥有配伍禁忌,用量禁忌,其實是中醫對毒性的理解與處置,西醫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但由於複方極度複雜,進入人體後的作用原理難以明確,或者說難以用西醫能理解的思維說明。所以,單味藥化學成分的分析已經不是核心問題。
瑞典的檢測結果,我是笑了。連花清瘟裡面有13味藥,他們只檢出了一味,然後就宣佈無效丶禁用,而且還是海關做的檢測。
文化隔閡類似生殖隔離,沒有辦法。不要去責怪人家的文化歧視。
但是,中醫藥的科學解釋是一定存在的,希望業內有大家出現,打破生殖隔離,則中醫藥幸甚,世界人民幸甚。
-
7 # 傲翔鷹999
曾想過這個問題,例如把打包的名菜用儀器檢測,找出調料配方。結論是不可能。很多物質本身也是由不同元素構成,我們能測出元素,卻測不出元素構成了什麼。就像賭石,放到世界上最高階的透視儀器下,只能測出是由矽構成,絕對測不出哪裡是玉哪裡是石頭,不然論億的翡翠輕易就到手了
-
8 # Frankian
不用那麼麻煩。連花清瘟膠囊,以嶺藥業給出的處方為: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其實,只要把“炙麻黃”這一味藥從處方中拿掉,然後再吃,就知道其餘那些藥有什麼用了。
-
9 # 科海一葉扁舟
目前的儀器可以檢測出蓮花清瘟的全部成分,檢測技術已經成熟多年,但不是一臺儀器,要多種儀器配合。
我有從事藥物研發行業十幾年的經驗,檢測藥物化學成分算是比較瞭解。你之前的提問,我看了,只能說沒有遇到相關專業人員。
藥品審評中心要求對原料藥中含量>0.1%的雜質確證結構並做毒理分析(特殊情況除外)。這是對每一個西藥的硬性要求,所以怎麼可能分析不出來?
分析連花清瘟成分的意義大家可能存在疑問,既然知道蓮花清瘟對新冠有效,為什麼不測出相關活性成分,提純後發揮更大的作用呢?這可能也是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所在。
這其實不只是連花清瘟的問題,是整個包括中藥在內的植物來源藥物的共同存在的特點。很簡單,在中藥裡面起藥效的活性成分是一系列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它們共同起作用,單獨拿出其中一個來,往往達不到臨床所需的藥效。屠呦呦老師的青蒿素是一個特例,青蒿素的藥物活性足夠高。雖然這種特例很少,但不否認中藥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很多新藥都是在天然草藥的化學成分上再做化學結構修飾而來。中醫古方是一種幾百年的經驗總結,這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說句容易得罪人的話,中醫藥是可以用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去做研究的,完全沒必要靠神秘莫須有的理論的去牽強附會。
第一步用有機溶劑萃取出中藥中的化學成分。第二步用高畫質液相檢測成分(一般萬分之一含量的都可檢出)。第三步就製備液相富集分離各成分,拿到純度>95%的各組分。第四步質譜確定分子量,核磁結合傅立葉紅外光譜確定化學結構。
這些工作對於有藥物分析部門的科研單位都是常規工作內容,並沒有多少高科技。當然,實施起來,還有些細節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大體流程是這樣的。
綜上所述,以目前的科技手段分析藥物中的各化學成分是很基礎的研究內容。
-
10 # 藥師徐衛臣
首先肯定的是,現有藥物檢測分析儀器以及技術完全可以測出連花清瘟製劑中所有成分,並且可以定量。
目前,藥物分離分析檢測技術發展迅速,如以中藥指紋圖譜技術為代表的分析技術,可以分離檢測出中藥中所有的成分以及含量。
可以說中藥指紋圖譜技術就是中藥的基因排序。
常用的檢測技術有薄層掃描、高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紫外色譜、紅外色譜、質譜、核磁共振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譜技術應用最為普遍,可以分離檢測藥物中的所有成分,不僅定性而且可以定量。
目前,所有的中藥材,均有其所含成分的分離檢測研究資料,這也是藥學分析研究機構的工作的一部分內容。
如常用的中藥甘草,透過高效液相色譜技術,分離出100多種黃酮類化合物,60多種三萜類化合物以及香豆素,18種氨基酸,多種生物鹼,雌激素和多種有機酸等。
連花清瘟製劑有膠囊劑和顆粒劑兩種劑型。由連翹、金銀花、 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 魚腥草、廣藿香、大黃、 紅景天、薄荷腦、 甘草13味中藥組成。
其中所用的每一種中藥,《中國藥典》都有相對應的質量標準,對性狀,鑑別,有效成分含量、雜質等專案均有各自的檢測方法。
只有符合標準要求的中藥,才能用於製備製劑。
同時,藥典對連花清瘟製劑又有質量標準要求,所收載檢測專案均是與療效、安全性等密切相關。
其他與製劑關聯性不大的專案,則沒有列入檢測專案。
也就是說,製劑的相關檢測專案均與製劑的功效相關。
而其他與製劑沒有相關性的專案沒必要列入質量標準中。
因此,對於連花清瘟製劑中各個中藥成分的逐一檢測,不是沒有這個技術或能力,而是沒有這個必要。
-
11 # 野生大學士
從化學概念上講,如果成份是“元素”級別的,一定程度上可以測出,如果成份是“物質”或者說是“分子”級別的,則其不可能測出。
世間萬物,從產生方式來講,大體上可分為人工合成物和天然物。人工合成物由天然物提取或者進一步混合加工而成。不管是純淨物還是混和物,大體成份是明確的,比如從鐵礦石煉出鐵水,再由鐵水鍊鋼。我們可以知道鐵礦石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鐵等幾種東西,鐵水和鋼水則是遊離態的鐵和自然或人工新增的雜質構成的。從物質或分子的級別講,他們主要的成份是幾種,十幾種,或者幾百種有限類別的物質。某些高分子物質,雖然一個共聚分子由數量不等的成千上萬個單體構成,但其單體也可以歸併為有限數量的種類,因此也屬於可以用明確結構式描述的物質。所以,人工合成物或天然非生物無論哪個角度講,多數都可以測出成份。
但是生物物質就不同了,生物體是由無數種類的分子構成的,即使經過簡單提取的生物製品,如果汁,非要用分子式來描述,那分子式的數量也會多到無法計算,無法歸類。這在科學上叫做沒有明確分子式的物質。當然,經過有目的的複雜工藝提取,得到諸如青蒿素之類的東西除外,它有明確的分子式,已經屬於是前述的人工合成物概念,藥學上講,也是西藥。
蓮花清瘟膠囊,無論批文確定還是對外宣稱,都是中藥,公佈成分和中藥定義上講,都是天然的生物物質構成,這種藥物,從物質和分子的級別去化驗成份是辦不到的,而從元素級別去化驗它含多少碳,含多少氫等,又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沒法化驗成份。
另外,人們往往有一個誤區,認為化學分析,就是給你一個東西,讓你化驗一下它含有什麼成份。這是做不到的。通俗上講,化學分析應該是給你一個東西,讓你化驗一下他是不是含有某種確定的成份,含量是多少。蓮花清瘟膠囊一定是沒有這類確定成份可供化驗的,如果有,就應該把它們象青蒿素一樣提取出來,效果會更好,當然,那樣它就不能稱為之中藥了,而是地地道道的西藥了!
-
12 # 75度老魏
西方國家拒絕中醫中藥就像咱們中國人當年拒絕西洋科技、西方醫學一樣的,中國人怕拍照,說閃光燈閃一下人的魂會被攝走了!現在中國科技足夠發達,西方反而固步自封,閉關鎖國了,看看如今的美國,和當年腐敗無能閉關鎖國的大清朝有什麼區別?他們不接受中醫太正常了,因為他們落後,看不懂,目前所掌握的科學技術解釋不了中醫,不是我們中醫不行,而是現代科學還不夠先進,還有更多的未知領域等待科學去探索!
-
13 # 螞蟻9969
西方的科學已經走向死衚衕了,建立在成分分析之上的西醫理論本身就證明是失敗的,不科學的。華為能有今天的強大,緣於危機意識,人才機制和戰略規劃,它是什麼成分啊?同樣是人才,在其他公司和在華為發揮的作用是不一樣的,相同的成分在不同的地方發揮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唯成分論是醫學的倒退。
-
14 # 孫行者1968
提問者有沒有聽過暗物質?有沒有辦法檢測和感知?是否知道中藥起作用的不一定是物質元素?還有升降浮沉,不知道可以百度一下浮小麥。
-
15 # Aaron201607
測試裝置也是客觀材料造的,都會有測試極限,也會帶入外界痕量汙染,測試過程中裝置與測試物件的相互作用會不會造成其成分改變或者測試假象?還有測試中不確定的人為因素也是會嚴重影響測試結果。如果藥中某些成分本來就非常少,現有的技術很難將其全部測出的。
-
16 # 菜籽兒CQ
應該說很難,較真的話是不能。問題是全部鑑定沒有必要。
為什麼說很難?看下青蒿素的發現過程~成分鑑定的前提是組分提純,提純是一個極為繁瑣的過程。
下面以青蒿素的提純為例,介紹下提純過程。
相信沒喝過中藥的也能知道中藥是咋個使用的。
和東北亂燉類似。
所不同的是:亂燉吃肉,中藥喝湯。
中藥的這個烹飪(呸!)熬製過程是一個“萃取”過程,中藥湯裡其實是各種化合物的大雜燴。
屠呦呦老師便是發現了青蒿提取物(就是青蒿煮出來的藥湯湯)可以抗瘧疾,並從《肘後備急方》中受到啟發,認識到要用低溫萃取的藥湯才能抗瘧。
但是,發現青蒿的提取物可以抗瘧,並不代表發現了青蒿素。
青蒿的提取物中有幾十、幾百甚至上千種化合物,而青蒿素只是其中之一。
青蒿素的發現是從青蒿素提取物複雜的化合物組成中提純出來的。
舉個不太恰當的栗子。提純青蒿素的過程好比就是讓你人工去一座山上尋找一顆植物,木本植物,喬木,柏樹,25歲樹齡,第三根樹杈上有一個鳥窩,鳥窩裡有三個鳥蛋。
工作量非常大!
青蒿素的提純是一項繁雜的工作,提純的基本思想就是把非目標化合物逐步剔除,逐漸縮小包圍圈。
實現把非目標化合物逐步剔除用到的原理也非常簡單——相似形溶原理。
相似相溶原理是隻具有相似性質的化合物能夠在分子級別混合,原因就是性質相似能夠形成很強的分子間非共價相互作用。舉個栗子,花生油和水分兩層而不能夠混合,但是花生油和玉米油則可以混合的非常均勻,其中便是相似相溶原理。
青蒿中的化合物雖然多,但是可分為不同的幾類,使用不同的溶劑(一般可以用不同比例的水-乙醇混合物)把不同種類的化合物可以分開,之後根據每一類化合物性質的微小差異可以進一步進行分離。
而這,只是提純其中的一種化合物。
連花清瘟膠囊中的成分遠比青蒿提取物中的成分複雜。
為什麼說較真的話不可能?蓮花請問膠囊由13味中藥煎制而成(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每種草藥的化學成分本就複雜,在煎制過程中還會涉及未知的化合物間的化學反應。連花清瘟膠囊中所涉及的化合物種類之廣,要進行成分的定性、定量時空分佈和相互作用的分析,在時間、人力和物質成本難以負擔。蓮花請問膠囊涉及到的金銀花、連翹等草藥的質量控制目前存在缺陷。國家標準中只是藉助一種或幾種指標化合物的含量分析進行質量控制。草藥種植地的土壤、種植過程的天氣、種植年限、種植地點的日光等等因素對草藥中的化合物含量均會有很大影響。原料藥批間和批內在化合物的種類及含量上存在的差異使得全組分分析變得不太現實。另外,原料藥涉及到炒苦杏仁。這就涉及到中藥的炮製,炮製的質量監控方法更加粗糙,中藥中的化學成分變數更大。現在中藥質控的缺陷源於照搬西藥的質量控制的理念進行中藥的質量控制。中藥質量控制需要理念和方法上的創新!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化合物的提純過程勢必會涉及到加熱、超聲波等的作用,化合物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會發生一定的結構轉化無法判斷。對於含量及其少的化合物種類,未必能夠提純獲得,更遑論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或者現有儀器的靈敏對最極其微量的成分得不到訊號而不能獲取結構分析資料。即使能夠對每一種化合物都能夠透過提取而獲得純品,並得到結構分析資料。那麼海量的結構資料僅透過計算機解析是完成不了的,藉助人力又涉及到極大的成本,根本負擔不起。為什麼說沒必要?連花清瘟膠囊和青蒿素不同。青蒿素其實是在中醫典籍啟發下開發的化學藥,蓮花清瘟膠囊則是嚴格意義的複方中藥。中國傳統醫學治療方法包括砭、針、灸、藥、導引、按蹺六大療法,中藥是其中之一。和現代醫學發展的單一靶點藥物(如阿司匹林片)不同,中醫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全組分鑑定分析連花清瘟膠囊是現代醫學的理論,在中藥分析中或許水土不服。中藥的一種“科學”解釋是多靶點理論,也就是說中藥湯劑中的多種化合物協同作用。這種協同作用是幾種化合物還是十數種甚至幾十種協同?這種協同作用機制是如何進行的,現代科學發展尚不能夠進行研究清楚。連花清瘟膠囊中含量極為少的成分對藥效起到的作用不得而知,真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之效?非要進行全成分解析真的有必要嗎?中藥的現代化發展要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以現代醫學理論指導中藥發展的路或許行不通。這種全組分解析連花清瘟膠囊對其深入研究或許是一種本末倒置。
我曾經提過一個問題,有沒有把物質放進入能夠測出各種成分的機器,我得到的答案是沒有,現在我再來問一次,瑞典到底有沒有這個實力,能夠測出這個物質的全部成分。我們的科學家也可以進行檢測,測一下有沒有配方上面的成分。話語權不能讓別人搶走了。請進行一個科學的解釋。
回覆列表
這麼跟你說吧~
你即使調遣全世界最優秀的生物專家,使用世界上最尖端前沿的科學儀器,運用最精細的基因技術來克隆(複製)出一個一模一樣你。即便如此這個複製出來的所謂一模一樣的你和真正的你本人也完全不一樣!不一樣的特質表現在靈魂不一樣,思維不一樣,性格不一樣等等。正由於這諸多的不一樣導致"它"存在於同樣的環境中對周圍的人、事、物的影響也不一樣。如身份不同,人與"人"的互相關注度不同,貢獻不同、收支不同等等等等!
更何況中藥使用的是藥物的性而不是什麼所謂的有效成份呢?有效成份是西藥的特徵概念。什麼東西能直接殺死病毒病菌而不殺死人的正常機體臟器就是有效成份。而中醫使用的方法比如一個火爆性子的人我就用一個慢性子來慢慢磨你。而不是用棍子把火性子打死拉倒!急性子慢性子的這個性,是特性。而不是什麼有效成份。在此胡舉一個粗陋的例子,餘者類推。當然中醫藥的運用也沒有我舉的例子這麼簡單。我只是為了用打比方更容易讓你理解中藥的性和西方科學中的物質特性不完全一回事。是存在的但又不能用物理量來定格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