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浪者阿福
-
2 # 大河塗塗
著住宅型別的發展和小區模式的變化,現在新建小區越來越注重自身配套設施的建設,而在配套當中商業一定是各小區必帶的。一個帶有成熟商業區的小區會更有競爭力,並且對於開發商而言商業部分的利潤也遠遠高於住宅部分,甚至不少小區的利潤點都是依靠商業實現的。也是因為如此小區當中會有不少沿街的樓是帶有底商的,對於這類樓當中的住宅而言很可能就是該小區中公攤比例最大的房子。
說公攤比例最高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有真憑實據,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帶底商的樓為什麼不建議購房者買。在房屋面積的計算過程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誰使用誰分攤,就是因為這個原則帶底商的樓住宅部分的公攤就會大於相同戶型情況下純住宅的房子。
對於帶底商的樓而言還是有不少人比較喜歡的。因為這類樓往往都是沿街,這就意味著樓前或者樓後會有寬敞的道路,會給室內的整體採光和視野加不少分,同時帶底商的樓地上層高較高,相同樓層之下對比純住宅的樓自身樓層高度要高出不少,這也是很多人喜歡購買帶底商住宅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這樣的特點其公攤大的通病往往會被購房者忽略。就底商而言大家都清楚,底商就是最底層的商業,在一棟樓當中電梯和樓梯的設計都是需要相互獨立的,非消防等特殊需求是不會聯通的。這就是說住宅和商業有著自己獨立的電梯和樓梯部分。這樣一來底商部分就會出現轉為住宅部分服務的樓梯、電梯、管井、大堂等公共部分。在之前所提的誰使用是分攤的原則之下,就會給住宅部分增加不少公攤面積。
這裡我們舉個例子:我們假設有兩棟樓都是20層,並且住宅部分的戶型面積都是相同的,單元數也相同。這裡我們假設該樓是兩梯兩戶的設計,且兩個戶型面積相同。但是兩棟樓唯一的區別就是一個帶兩層的底商,一個不帶底商。這樣我們計算可以得出純住宅的樓一共有40套住宅。而帶底商的樓只有36套住宅。對於公共部分的分攤來說純住宅的樓可以看作是單層分攤各樓層的公共部分,也就是每戶分攤二分之一的單層公用面積。但是對於帶底商的樓來說在單層分攤二分之一單層公用面積的基礎上,這36戶還要分攤一二層地上當中為住宅服務的樓梯、電梯、管井和大堂,這樣算下來帶底商的樓公攤面積就大於純住宅的樓了。相信到這裡純住宅和帶底商樓的公攤對比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了。
經過對於我們可以發現,相同情況下純住宅的樓公攤比例是要小於帶底商的樓。就是說買相同套內面積的房子帶底商的樓要多套幾平米的公攤錢,這不就等於買這類房子的人準虧嗎?所以說,在這裡老J奉勸各位,如果在所購小區當中既有純住宅,又有帶底商的樓,那麼一定要首選純住宅的房子。因為這將為回你在高房價的樓市中剩下不少錢。
-
3 # 吳益庭
這樣的戶型首先自住非常吃虧,因為房子的分攤面積比一般戶型要大?我之前就買過類似的房子,99平,實際使用面積就70左右!所以超級不好!同時還有相對會比較吵!
-
4 # 海南房產馬文偉
現在的小區,大部分都會有底商,底商的缺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噪音問題難以避免:看你的圖雖然房子不在主路,但是一樓應該是個廣場,建議用加厚的隔音玻璃進行降噪處理。2、安全性問題:由於底商全部對外營業,外來人員出入多,可能安全性就無法做到絕對有保障。畢竟只要保安,門禁其中一項出現疏漏,業主的隱私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3、環境汙染問題:開發商底商是否有餐飲,娛樂等業態。如果沒有這類經營場所影響不會太大。總結:公攤大是這類房子的通病,無法挽回。如果房子已買,看以上問題是否嚴重,你買的樓層不是太低,或許影響不會那麼大。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當初買房子不懂底商公攤面積大,馬路邊上吵等,只知道陽臺看公園方便,一共九層我選的八層東邊戶,現在懂了後悔的死了。你們有住在馬路和底商的上嗎?是不是真像他們說的那麼糟?
回覆列表
如果您選擇帶底商的房子普遍要面臨噪音大,汙染多,衛生差,尤其是靠近主幹道的住戶,買房或投資是否穩定還沒有一個標準各有各的說法,對於買房者或炒房者來說都想買房後房價上漲,以目前的形式來看都不太客觀,大家都知道投資越大風險就越大。如果買的話,也儘量不要買接近底商的三層、四層房源,只有住過的人更理解居住之後的不舒適。這也給大家提了個醒,就是在選房源的時候,儘量多看多對比,看到合適的房源之後先去實地考察,問清楚小區商業是怎麼規劃的,儘量在購買之前瞭解清楚自己的意向房源有沒有影響居住舒適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