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乾隆皇帝編修四庫全書並沒有焚燬太多其他歷史上的典籍,秦始皇焚書坑儒既屠殺了大量文化人,又焚燬了古代許多文史典籍。因此秦始皇焚書坑儒對古典文獻損害更大。

  • 2 # 知I簡

    當然是乾隆修四庫全書對古籍文獻的傷害大。

    這是中華文化的一場浩劫,幾千年留存下來的大量書籍著作被乾隆皇帝毀滅、修改。乾隆要求當時全國各地貢獻圖書,蒐集一次還嫌不夠,一再搜刮,最後集中到北京,將他覺得不利於清朝統治的,看不順眼的都毀掉,焚燬的幾乎和四庫全書收錄的一樣多!

    根據中華書局影印杭州木刻版《四庫全書總目》的統計,共收書3461種,存目6793種。《四庫全書》號稱“全書”,實際並不全,因為它只收入了3461種書,與中國原有的書種(約7千種左右)相比,它只收入了一半。

    搜查禁書運動始終貫穿於編纂《四庫全書》的整個過程之中。直到《四庫全書》編纂完畢,全體參加編纂的人員解散, 這場搜查禁書的運動才算結束。

    據浙江巡撫報告,從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五年,僅浙江一地所搜繳到的禁書就有568種,15866部。

    在整個搜繳禁書過程中,每年都有一、二起文字獄發生,也就是說,每年都要殺一、二次人,株連的人也不少。可以說,《四庫全書》浸透了中國人的鮮血。

    這樣一來, 讀書人就再不敢輕舉妄動, 個個都成為了謹小慎微、附首貼耳的奴才。

    所以說,四庫全書是中國文化的一次浩劫和災難!有很多我們中國的文化科技類書籍,居然在自己的國家已經找不到原本,還需要到外國圖書館去找。這才是為什麼在明朝滅亡後,西方文明突飛猛進,中華文明反而到退的根本原因。

  • 3 # 歷史書先生

    先說結論:秦始皇焚書坑儒危害更大。

    秦始皇焚書坑儒,直接導致了儒學發展受到極大壓制,文字典籍幾乎消失,一時間儒學學者銷聲匿跡。直到秦亡,才能在社會上活動。由於文字典籍消失,導致漢初官府重新整理各傢俬學,形成今文經學官學。後來在民間蒐集出用六國文字書寫的古文經學。兩派之間風格各異,互相詆譭,這種內部矛盾一直髮展到今天。

    此外,秦始皇使用暴力鎮壓輿論的手段,也被後世所效仿,影響極壞。

    從後世的反饋來看,焚書坑儒影響遠大於乾隆修書刪書,成語流傳就是一例。

    當然,惡劣影響二者都有的,不能因為有大小之別而輕視。都是封建統治者為一己之見,而危害中國文化的行為,應該抵制或者否定。

    手機答題,上圖不便。

  • 4 # 葉飄刀

    修書危害更大

    秦始皇只是焚書,也就是將書毀滅。這樣的情況下,一些書可能會被保留下來,而且一部分書也可能從以前的一些墓葬中發現,類似現在的考古。

    而修書是整體的對書進行篡改,這樣的篡改,雖然沒有徹底毀滅書,但會出現一大堆真假難辨的書。

  • 5 # 角度歷史

    《四庫全書》共收 錄古籍3503種、79337卷、裝訂成36000 餘冊。但看其整理的數量,大多會覺得這是個偉大的工程,但事實並非如此,為了修此書,銷燬、刪改、塗抹了多少古籍?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吳晗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據後來研究資料表明,當時編修《四庫全書》時清廷銷燬了對大清不利的書籍15萬冊,銷燬版片總數170餘種、8萬餘塊,其銷燬數量之大,令人髮指。修四庫全書,可以說是一場文化浩劫,給中國文化帶來的破壞不亞於他的功績。

    其中對明朝時期的文化、檔案等,銷燬的十分嚴重,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現目前歷史檔案館保留的明朝檔案,不足清朝檔案的百分之一,就因為滿清是在明朝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不得而知。現目前,還能看到的明代檔案僅存三千餘件,而上千萬份明代原始檔案已被全部銷燬,就算是僅存的還沒有被銷燬的檔案,清朝還對其進行刪改、篡改,如今我們研究明史,很多資料都不是一手資料,這都是拜《四庫全書》所賜。有一句話“要改變一個國家,就先要改變其文化歷史”清朝可謂是把這句話發揮的淋漓盡致。可見其心狠毒辣。

    清朝為修《四庫全書》,可以說是“成一部,毀萬部”,當時有很多學者,認為這樣做不妥,於是把古籍檔案偷偷儲存下來,但滿清為了毀書,大肆搜查,經發現後,不僅古籍等不到儲存,甚至還搭上自己的性命,可以說滿清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對華夏文化的破壞可以說是不折手段,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文化浩劫。

  • 6 # hey小煤球

    結合當時歷史現實以及對後世影響,個人認為是修四庫全書對古籍文獻損害最大。

    戰國時期雖然有戰國七雄,但是仍然是存在很多小國的,最終39歲的秦始皇一統六國,這時候天下就統一了。此時戰國的局面消失,進入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作為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將三皇五帝的皇帝兩字拿了出來,組成了後世熟悉的皇帝。從這時候開始,皇帝正是出現在了歷史上的舞臺上。對於後世的漢朝來說,對秦始皇的抹黑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樣才能讓百姓相信漢朝才是正統。那麼秦朝滅亡之後,漢朝的史官對秦始皇進行了模糊。焚書坑儒就是其中一個。現如今的人們對焚書坑儒肯定是不陌生的,在人們的眼中,焚書坑儒簡直就是災難。說到焚書坑儒,就會想到燒燬珍貴圖書典籍,坑殺儒生。這應該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焚書坑儒。可是在歷史上,焚書坑儒是有很大區別的,與人們認為的有不同之處。這裡說的坑儒,其實是因為術士的原因。秦朝曾經發生朝中術士膽大包天貪汙朝廷下發的科研經費的事件。其次這些術士對秦始皇進行了矇騙,當時的秦始皇想要尋找長生不老藥,術士沒有找到,反而是帶著家眷選擇了逃跑,這就讓人難以接受了。秦始皇身為皇帝,肯定是接受不了自己被騙的。更為可恨的是,術士藉著尋找長生不老藥的機會,騙取了秦朝鉅額的金錢,可是金錢到手之後,術士根本沒有找到長生不老藥,反而是大肆揮霍了起來。試想一下,秦始皇能讓這樣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其實這時候秦始皇殺的全是術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江湖騙子。不過在被殺的術士中,肯定是存在儒生的,因此這樣的情況才被漢朝的史官所痛罵。可是雖然有儒生,但是秦始皇也不可能赦免他們,畢竟他們騙取了秦朝的資金。不過到了明朝時期,明朝思想家李贄評價秦始皇為千古一帝,也正是有了李贄的評價,在歷史上千古一帝這個詞才開始出現。焚書坑儒其實只是坑儒是殺了人的,焚書根本不是將歷史古籍燒燬,而是將民間的書籍焚燒了,但是在秦始皇的皇宮中,這些古籍都是有完整的儲存。

    乾隆編修《四庫全書》的起因是什麼呢?1772年,安徽學政朱筠提出《永樂大典》的輯佚問題,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但是乾隆帝認為範圍太小,應當把全國的藏書都蒐集彙總起來,編制《四庫全書》。這樣,由《永樂大典》的輯佚便引出了編纂《四庫全書》的浩大工程,成為編纂《四庫全書》的直接原因。

    《四庫全書》從1773年開始編纂至1887年完成。全書四部共收書3460多種、79000多卷、36000多冊。除經史子集之外,另有存目6766種,共繕寫7部,分藏於文淵閣、文源閣、文溯閣、文津閣、文匯閣、文宗閣、文瀾閣。此外還有一部副本存於北京翰林院。據《四庫全書》卷首開列編纂的人,前後共有360多人。這些人都是當時有學問、有專長的文人擔任。其中出力最多的是總纂官紀昀,他把《四庫全書》中每一部書的淵源、版本、內容都作了詳細的考證,編寫了二百卷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事實上,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也是大興文字獄的過程。據記載,有個浙江舉人徐述夔,被老鼠咬壞了衣服,氣憤不過,寫下了“毀我衣冠真恨事,搗除巢穴在明朝”的詩句。不巧的是他詩集中又有“明朝期振翮(he,翅膀),一舉去(到)清都”的句子,乾隆帝就說“明朝”(明天)暗指明王朝,“大逆不道”,結果連徐述夔的孫子都被處死。乾隆帝修《四庫全書》的目的,固然是為了誇耀大清文治盛世,用以鞏固清王朝的歷史正統地位。但出於政治目的考慮,乾隆是想借此機會對歷代漢族作者寫的書籍作一次全面審查,清除反抗清朝的民族思想,也就是採用編寫的辦法掩蓋和達到他禁燬圖書的目的。據統計,在乾隆編纂《四庫全書》時銷燬的書籍數量約為13600卷,焚書總數共計15萬冊,銷燬版片總數170餘種、8萬餘塊。即便被收錄到《四庫全書》中的很多古籍也經過了篡改,連一些涉及契丹、女真、蒙古的文字也被修改得失去了原貌。

  • 7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秦始皇焚書坑儒與乾隆修四庫全書,哪個對古籍文獻的損害更大?

    按照我們目前掌握的資訊來講,乾隆修四庫全書的對古籍文獻的損害要遠遠大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更何況秦始皇坑的儒實際上是術士,中間夾帶了少量的儒士,他一開始要殺的目標也並不是儒士,坑儒這一詞是西漢時期由那些腐儒寫出來的。

    在秦始皇焚書一事中,下令除《秦紀》、醫藥、卜筮、農家經典、館藏的諸子百家和其他歷史古籍以外,一律限期交官府銷燬;談論《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滅族,官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有願習法令者,以吏為師。

    總體來說,秦始皇焚書是有選擇性有目的性的焚,許多諸子百家的書籍實際上並未焚燬,而且始皇帝只是禁止民間閱讀,卻不禁止官員閱讀。更何況當時的書籍主要以竹簡為主,看起來燒得好像轟轟烈烈,實際上燒的書籍並不多。

    歷史古籍真正遭遇歷史浩劫的,實際上是在秦始皇死後爆發的農民起義中,項羽攻入咸陽燒的數量遠超秦始皇,而後世戰亂中又有不少估計毀於戰火。

    而且秦始皇焚書的目的實際上是加強統治,統一民間百姓的思想,防止六國殘餘勢力打著諸子百家的幌子禍亂天下,如果沒有秦始皇的鐵血手段,中國就是現在的歐洲。

    而滿清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借修書之名毀了大量宣揚反抗鬥爭、不利於滿清統治的書籍,在修《四庫全書》時,總共銷燬了一萬三千六百卷近15萬冊對大清不利的書籍,銷燬版片總數170多種、8萬多塊。

    除了焚燬書籍,大清還系統的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燬。明代檔案也只存留下三千餘件,估計有最少有一千萬份明代檔案再修書的過程中被銷燬。還有忠誠於明朝的學士們的著作,也大多被列為禁書。

    除了銷燬書籍和檔案外,大清還系統的對殘存書籍和檔案進行篡改。還對其他文獻中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進行了篡改,對那些中有諸如“胡”、“狄”、“夷”、“虜”等字的詩歌進行全部修改。

    《四庫全書》的編修可以說是全國圖書都要進獻檢查,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多部,總共焚燬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禁燬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

    如果有興趣可以開啟連線http://bbs.tianya.cn/post-no05-136487-1.shtml看一下。

    而且滿清政府大興文字獄,在160—170起左右,比歷史上其他朝代文字獄總數還要多,而且就規模和懲罰結果來看都遠超其他朝代。

    單單在康熙莊廷隴《明史》案中,莊廷隴已經死了,他的屍體還被挖出來鞭屍,其父被捕,病死於刑部大獄。凡為該書作序、校補、刻印、編撰的人,以及家族中15歲以上的子侄共70人被斬決,而被流放的達數百人。

    乾隆年間,禮部侍郎沈德潛在《詠黑牡丹》詩中有“奪朱非正色,異種亦稱王”之句,朝廷認為是影射滿洲人以異族奪取朱明皇位,雖死,仍被下令剖棺銼屍。

    進士胡中藻的《堅磨生詩鈔》中有一句“一把心腸論濁清”,被乾隆皇帝認為“濁”於“清”之前,是侮辱大清,下旨腰斬。據傳,胡中藻腰斬之後用血寫了十三個冤字才氣絕身亡。

    秦始皇坑儒坑了多少呢?460!

    滿清的統治方式嚴重禁錮了百姓的思想,堵塞了民間的言路,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強化了自己的集權統治,造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面,老百姓平日裡看得到的就是聖賢之道,忠於皇帝,而完全沒有國家的概念。

    可以說,修四庫全書和文字獄對古籍和中國文化的危害要遠大於焚書坑儒。

  • 8 # 文獻歷史

    這樣白痴問題懶得回答了。

    不學無術,沒有文化,智障的認為修書就是給書都燒了重做?建議你百度百科查下乾隆好好看看,然後維基百科查下國外對乾隆的評價。查一下文字獄是怎麼回事。天天就這麼貶低清朝使勁吹明朝,明朝不爭氣你使勁吹有用嗎?我們都看煩了。

  • 9 # 達里尼虎爸

    先說兩者為什麼這麼做。都是為了統治,統一思想,統一集權。

    第二:秦始皇之所以要採取焚書坑儒這樣堅決鎮壓的措施,因為這批反動儒生相互勾結,他們造謠惑眾,對新建立的統一的地主階級政權體制大肆攻擊,同時製造反動輿論,搞陰謀詭計。燒了絕大多數除了法家之外,各派的書籍,尤其是儒家的,包括你說的《春秋》、《左傳》等等。沒有被燒的類目有占卜、農業、醫學之類。

    乾隆初年,學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說",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閱。此說得到社會的廣泛響應,這是編纂《四庫全書》的初衷!但是到最後為了統一文人思想毀掉了很多古籍文獻,整個乾隆時期,共焚燬各種圖書70萬卷之多。並出現了文字獄。在此期間大清還系統的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燬。明代檔案僅三千餘件,主要是天啟、崇禎朝兵部檔案,也有少量洪武、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慶、萬曆、泰昌朝的官方文書。其餘估計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已經全部被銷燬了。除了銷燬書籍和檔案外,大清還系統的對殘存書籍和檔案,進行篡改。

    第三:從夏朝到秦朝1800年的歷史,那麼從夏到乾隆3660年的歷史。

    這樣看來從毀掉各方古籍文獻體量來說乾隆修四庫全書對古籍文獻的危害更大一些。

  • 10 # 田文談歷史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決沒有破壞那些有價值的書籍,而是咸陽城有些“術士”,這些人聽說秦始皇在尋找關於延長壽命的方法,於是他們就寫了一些諷刺秦始皇的書,這可是侮辱皇帝的標準死罪啊!秦始皇能不殺他們嗎?能不把那些汙衊他的書籍燒掉嗎?之後倖存的一些術士,自然就把秦始皇描寫成了迫害文人的暴君。

    秦始皇不但沒幹過損害古籍文獻的壞事,反而保護了不少文獻書籍。

    比如“六國的國史書籍”,秦始皇曾派人精心收藏了起來。

    六國被滅後,秦始皇下令搞“文禁”,不許老百姓私自收藏六國的史書,只許官方收藏,並未因六國曾經是敵人就毀掉他們的史書,秦始皇考慮到這是歷史記載,對歷史要負責,所以說秦始皇還是比較英明的,不是傳說中的那種暴君人物。

    所以說秦始皇對古籍文獻不曾有過損害。

    乾隆修《四庫全書》,因思想偏見太深,刪去了很多珍貴內容,對古籍文獻損害巨大。

    《四庫全書》是乾隆親自組織人修訂的,期間用了10年才完成。

    1、因乾隆思想過於封建,他認為只有儒家的內容,值得留存在四庫全書中,那些西方的科技內容屬於“異端邪說”,可以學習他們的技術,但不能把內容學說記錄到四庫書籍中。

    3、乾隆不允許把戲曲、小說類的文藝內容留存在四庫全書中。

    4、四庫全書的部分圖文內容,有被刪掉或被篡改過。

    乾隆的這種封建愚昧思想,可以說嚴重影響了中國的發展程序,難怪清朝末年我們與西方的差距那麼大,乾隆對此事貢獻不小啊!

    從以上的對比可以看出,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與乾隆的修四庫全書,很明顯誰才是損害過古籍文獻的兇手。

  • 11 # 水木仙長

    秦始皇焚書坑儒,燒了很多書,官面兒上除了卜筮,農醫這些專業書和秦朝自己的史書,其他的書該燒的都得燒,但其實後來我們也知道,很多書還是傳下來了,塞在牆壁旮旯裡的,埋在古墓裡的,藏在酉陽洞裡的,也燒不盡哪。

    乾隆修四庫全書,主要是清朝文字獄搞得名聲太臭,保護珍貴古籍的同時,禁燬篡改的書也不少,可以說譭譽參半,不過偉人有句話說得好,一切文化或文學都是屬於一定的階級,屬於一定的政治路線的,玄燁修書,當然得打上滿清封建主的烙印,咱們搞歷史的,有很多門類,校讎學,沿革學,甚至還有避諱學,乾的活兒就是儘可能還原歷史真相,再說了清朝那會兒,造紙印刷都普及了,想把一種書給毀乾淨恐怕難度比秦始皇那時候還高。

    總之,秦皇焚書也好,乾隆修書也罷,對古籍文獻的損害當然都是有的,但是放到整個歷史長河中來看,至少從行為的表面上來分析,修書肯定比焚書好,你篡改了,我還有可能還願真相,你燒成灰了,那咋辦,只能仰首嘆青煙了!

  • 12 # 鄰山近海

    當然是滿清最壞,把以前的歷史和典故多篡改了,篡改成對滿清有利的歷史,還美化成滿清不是侵略者,而是歷史順位者,好像是上帝派來的!

  • 13 # 青林知青

    秦皇之事本虛無,這個早有定論,四庫全書肯定是文化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一整合書,而天下無書,有幾人能看到,無非是面子工程而已,後來還不是一把火燒了,後世能留幾本?

  • 14 # 學益精舍

    焚書

    大臣淳于越抨擊郡縣制,主張恢復分封制,李斯認為諸生不學習當時的思想而效仿古人,是一種蠱惑人心的行為,於是向秦始皇建議銷燬一些除了醫學、農學、占卜所用的書,其他儒家的四書五經全部焚燒,以古非今滅族,討論詩書殺頭,顯然秦始皇焚書仍然保留了一些學術思想。

    《四庫全書》

    乾隆皇帝為了重修《四庫全書》下令求書,雖然乾隆皇帝說出“罪書不罪人”,但是由於老百姓對文字獄有陰影,還是不願意也不敢交出來,地方官員也摸不清乾隆皇帝的用意,也不敢積極完成任務。乾隆皇帝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在毀壞另一部《四庫全書》的基礎上,完成了另一部《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乾隆三十九年到五十八年,毀壞了大量書籍,多大十五萬冊,其中牽扯到民族鬥爭的文學作品進行篡改,而文學大家的文章,因為不能被錄入,也要進行修改,而少數民族和清朝祖上的問題,則是禁止的內容。

    在“文字獄”過程中不斷剔除漢族仕人的反清思想,懷柔和鎮壓同時使用,一方面籠絡讀書人,一方面打壓讀書人,讓讀書人一心只為統治者服務,但是這樣所謂的寬嚴相濟政策,導致了中華思想的摧殘,學術思想被限制在朝廷允許框架內,學問缺少探索精神,清朝的文化思想,走向了狹隘和禁錮。

    綜上,乾隆重修《四庫全書》對古籍損害更大。

  • 15 # 九州趣史觀

    首先回答題主問題:個人認為,乾隆修四庫全書對古籍文獻的損害更大。原因為何,下面為題主詳細分析。

    焚書坑儒對古籍文獻的影響

    我們先了解一下秦始皇焚書坑儒。所謂焚書坑儒,是指公元前213年、212年秦始皇下令焚燒書籍、坑殺儒士的事件。關於此事,各家史書中確有記載,即秦始皇焚書坑儒確有其事,但既然要比較焚書坑儒與編修四庫全書哪個對古籍文獻損害的程度,那麼對焚書坑儒這一事件的理解不能浮於表面泛泛而談,必須要對焚書坑儒有一個全面透徹的認識。

    焚書、坑儒其實是兩件事,而題主所問出發點應該是側重於焚書。《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建議:

    “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始皇可其議,收去《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使天下無以古非今。”

    撇來焚書坑儒中存在的儒家法家之間存在的矛盾,單純從焚書對文化造成的破壞程度上分析,焚書究竟對古籍文獻造成了多大的破壞呢?我認為,秦始皇焚書其實並未對古籍文獻造成實質性損傷。

    首先,始皇下令焚書,初始目的為了統一思想,禁絕百家無用之說,鞏固秦王朝的統治。但是當時所下令焚燬的是民間藏《詩》、《書》等百家語,對於醫藥、種樹等書籍卻是分毫不傷,而且准許政府博士保留諸子百家著作。秦始皇在實施焚書的愚民策略時,必然會考慮到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公職博士還是保留有當時經典文獻的。

    其次,焚書之舉並未對當時的古籍文獻造成實質破壞,秦政府當時尚未達到對民間的絕對掌控,如西漢時魯恭王曾在擴建宮殿時破壞孔子宅院從中得到大量文集經典,即是一個很好的例項,民間當時仍是保留有古籍文獻的,說明始皇下令焚書時,並未得以徹底實施,加之政府又保留有百家著作,因此焚書對古籍造成的破壞是有限的。

    袁宏道《經下邳》詩云:

    枉把六經灰火底,橋邊尤有未燒書。

    王充論衡中也提及:

    秦雖無道,不燔諸子,諸子尺書,文篇俱在。

    因此焚書造成的破壞並未如史書中所記述的那麼誇張。

    最後還有一點,秦之前中華文明雖然經歷了百家爭鳴的繁榮,但當時所流傳之古籍文獻終究是無法與後世所創之古籍文獻的數量、質量相比的。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受到經濟、印刷手段等制約。造紙術的成熟、唐宋時期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才使得中國古代古籍文獻步入爆發期。因此秦代焚書所造成文化、古籍文獻的損害並不大。而說起對古籍文獻的破壞,始皇下令焚書造成的破壞遠遠比不上項羽進入咸陽後一把大火造成的破壞大。

    我們再來講講坑儒,秦始皇所坑殺的究竟是否是儒生尚且存在爭論,有學者提出質疑,說秦始皇坑殺的並非儒生,而是方士。坑儒的起因是方士侯生、盧生出逃,又戳秦始皇脊樑骨罵了秦朝政局,惹了秦始皇大怒,因此問案諸生,諸生相互揭發,始皇因此坑殺四百六十餘人。坑儒此事雖然有波及儒家,但秦代並未對儒家進行嚴厲禁止打壓,依然是有儒家學者活躍的,而且此事與所問問題並無太大關聯,因此在此便不做贅述,僅表達下個人對坑儒的觀點。

    我認為,坑儒所涉及的並非完全是儒生,而是儒生、方士皆有。但此舉表明了秦始皇的治國態度:以法治國;此事徹底得罪了儒門弟子,暴秦成為秦的代名詞,和秦始皇開罪儒生、站在儒學對立面不無關係。正是因此,在儒學成為正統後,後世儒家弟子大肆對焚書坑儒造成文化浩劫以及秦始皇的暴虐進行誇張渲染。

    編修四庫全書:實質是為了維護統治進行的文化破壞

    我們再來看編修四庫全書,它是乾隆皇帝下令,十年時間花費數千萬編纂而成,共有經史子集四部,三千五百零三種書籍,七萬九千餘卷,三萬六千餘冊,是對傳統文獻的一次規模性總結編纂,將傳統古籍文獻編修成體系,對文獻的儲存、以及中華文化的傳播均具有較大意義。

    四庫全書的編修雖然有諸多積極影響,但它對古籍文獻的破壞也是前所未有的。首先,編纂四庫全書雖然有儲存中華古代文化典籍的作用,但在當時清王朝統治者的出發點是為了禁燬書籍、鞏固統治,在以編纂四庫全書的名義將民間書籍蒐羅一空後,清政府便不再掩飾其真實目的,對於含有反清思想、不利於統治的書籍,盡數予以銷燬,並對藏有這些書籍的民間人士嚴加懲處迫害。

    其次為了使編纂書籍成為維護統治的工具,乾隆帝又廣納文人館臣對書籍內容進行大肆篡改,使得原本的古籍文獻面目全非。

    據統計,編纂四庫全書過程中,銷燬含有民族反抗思想意識的書版、石刻近三千種,銷燬書籍十萬部以上。加上經過篡改原本的古典文獻,數量更是龐大驚人。因此編纂四庫全書實質是打著保護梳理古典文獻的幌子進行的文化禁錮,是一場思想文化的浩劫,對古籍文獻的破壞是不可估量的。

    總結:

    綜上,單純從對古籍破壞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執行力度上看,秦始皇焚書坑儒並未對古籍文獻造成實質破壞,而四庫全書的編修才真正是一場文化浩劫,對傳世古籍文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毀。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因此我認為乾隆修四庫全書對古籍文獻的損害更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瑞虎e、小鵬G3、名爵EZS、威馬EX5、比亞迪e2,入手新能源有什麼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