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新鮮事觀察
-
2 # 二斤牛肉
張儀,魏華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早年入於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出山之後,兩為秦相,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破掉了蘇秦主導的六國合縱對抗秦國的政策。得到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秦惠王十二年(前313年),秦國憂慮齊、楚兩國已經締結了合縱聯盟,於是便派張儀前往楚國遊說楚懷王,以破除齊楚聯盟。
張儀遊說楚懷王說:“大王如果真要聽從我的意見,就和齊國斷絕往來,解除盟約,我請秦王獻出商於一帶六百里的土地,秦、楚永遠結為兄弟國家,這樣向北可削弱齊國而西方的秦國也就得到好處,沒有比這更好的策略了。於是,楚國和齊國斷絕了關係,廢除了盟約。
齊國和楚國斷絕了盟約之後轉向與秦國結盟。秦國、齊國建立了邦交之後,張儀才上朝。張儀對楚國的使者說:“我有秦王賜給的六里封地,願把它獻給楚王。”楚國使者說:“我奉楚王的命令,來接收商於之地六百里,不曾聽說過六里。”
楚國的使臣返回楚國,把張儀的話告訴了楚懷王,楚懷王一怒之下,興兵攻打秦國。結果秦、齊兩國共同攻打楚國,奪取了丹陽、漢中的土地。楚國又派出更多的軍隊去襲擊秦國,楚軍大敗,於是楚國又割讓兩座城池才和秦國締結和約,結束戰爭狀態。
《太史公自序》:六國既從親,而張儀能明其說,復散解諸侯。
足以證明張儀的能力,透過自己的縱橫外交能力,讓秦國擺脫了被六國聯合針對的不利局面,走向強大。
-
3 # 溫子哩
扭轉戰局—諸葛亮
曹操南征途中,劉表病死,有“九省通衢”美稱的荊州,自然是令所有人垂涎三尺。當曹操兵臨新野,時任荊州牧的少子劉琮,畏懼曹軍,舉州投降。劉備連忙向江陵撤退,曹操趁勢而追,大敗劉備,劉備一干人等走頭無路。
就在孤立無援之際,諸葛亮隻身前往孫吳,去說服孫權聯合抗曹。然而誰都知道,此次前往苦難重重。
孫吳地處江東,擁有長江天塹,面對北方鐵騎,是天然屏障。吳國發展正如日中天,完全可以當一個看客,發展自身的勢力。
看著強弩之末的劉軍,再看看來勢洶洶的魏軍,諸葛亮沒有放棄,在魯肅的引薦下,會見孫權。
會見之前魯肅對孔明千叮嚀萬囑咐:“今日得見我主公,千萬不要說曹軍的百萬之師”孔明笑了笑說:“亮自會隨機應變。”
大堂之上,文武分列兩旁,眾將紛紛表露不屑之色,莊重肅靜的氣氛,使人窒息。孔明一眼瞄見孫權少年英姿,氣度非凡,暗暗有了對策。
於是, 等孫權問起曹軍陣勢如何時,孔明說有一百多萬。孫權道:“諸葛先生,這明顯是曹操的詐敵之計,豈能相信。”孔明便將曹操的兵力,加上袁紹、中原和荊州那裡俘虜的兵力算在一起,不下一百五十多萬。連忙表達歉意,方才說一百萬,是怕嚇著江東之士。只見周圍眾將官,無不面色鐵青,彷佛被羞辱了一番。
魯肅在旁一聽,也驚慌失色,連忙向孔明使眼色。孔明卻只裝作沒有看見。這時孫權又問:“曹操南下,還有其他圖謀嗎?”
孔明道:“曹軍已沿江邊安營紮寨,操練水軍,隨時要攻打江東。”
孫權搖了搖頭:“那該如何是好。”
孔明道:“如今曹操勢力極大,威震海內,不如聽從眾謀士的建議,投降曹操算了。 孫權聽了孔明這番話,不覺臉色頓變,站起身來拂袖而去,眾人一見,也都怒不可遏。
魯肅也責怪孔明道:“先生為何說出這樣的話來?
孔明笑道:“我自有破敵之計,你們不問我,我怎麼回答呢?”
魯肅聽後,便立即彙報給孫權。孫權一聽,轉怒為喜,心想:“原來這廝是在用話激我。”於是又出來與孔明互致歉意,討教對策。
孔明說:“劉軍雖敗,但與劉琦聯合也有兩萬人。曹兵雖多,卻大都是北方人,征戰疲憊,極容易水土不服。並且北方人不習慣於水戰,荊州之民表面依附曹操,但並不是出於本意。
將軍如果現在能與我方組成聯盟,曹軍必敗,自然退回北方,那麼荊州和東吳的勢力也就加強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得以成形。成敗的關鍵即在眼下,就看將軍的英明瞭。”
孫權聽後,權衡利弊,決議與劉備聯盟,並於赤壁大敗曹軍,諸葛亮憑藉其智慧才幹,果斷伶俐,透過外交手段,聯吳抗曹。可以說是逆境翻盤的大手筆。
-
4 # 圓you圓
燭之武,燭地叫武的人,春秋時期鄭華人。公元前630年,秦、晉合兵圍鄭,燭之武前往秦營之中,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帥,使鄭國逃過一劫。因此聞名於歷史。民間對他的評價是:"五論救弱國,妙語退秦師。"
“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說客或者說外交家在春秋之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穿梭來往於各國之間,或穿針引線,搭橋過河,或挑撥離間,挖敵方牆角,或施緩兵之計,贏得喘息之機。外交家除了有高超的言辭辯才,善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之外,往往善於抓住利害關係這個關鍵,在利害關係上尋找弱點和突破口,從而大獲成功。燭之武便是這樣的一個人物,而他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軍,不費一兵一卒為鄭國解了圍,便是一樁典型的範例。
鄭國在秦晉圍攻之前就曾經兩次得罪過晉國。其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其二是魯僖公二十八年(公園年632年),晉國與楚國交戰,鄭國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出兵幫助楚國,結果楚國戰敗。鄭國覺得形勢不妙,立馬又派人去出使楚國想與之交好,可惜楚國最後還是沒有同意。兩年後,在公元前630年,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的需要,還是發動了這場戰爭。
而之所以晉國聯合秦國圍攻鄭國時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而且秦晉厲害上關係一直很好,這個時候秦國也需要向外擴張,秦晉聯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晉文公、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鄭伯聽取了他的話。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沒有能力辦事情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
當天夜晚燭之武就用一根繩子從城牆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麼敢用這件事勞煩您手下的人呢。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困難的,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況且,您曾經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築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有什麼滿足的呢?既然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裡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國受損而使晉國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希望您能好好考慮"闕秦以利晉"這件事)!"
秦伯被他的一番言辭說動了,與鄭國簽訂了盟約。並派杞子、逄孫、楊孫幫鄭國守衛,就率軍回國。
子犯請求晉文公下令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援,我就不會有今天。藉助了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軍容整齊的軍隊打軍型散亂的軍隊,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這樣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燭之武善於利用矛盾,採取分化瓦解的辦法,向秦穆公陳說利害,終於使得秦穆公放棄了攻打鄭國的打算,並派兵保護鄭國,最後晉軍也不得已撤退,從而解了鄭國的危機,拯救鄭國於危難之中。
-
5 # 星墨動漫
在東漢時期,漢明帝初期,在西域的北匈奴一家獨大控制了西域諸侯國,並多次脅迫西域諸國一同出兵攻打東漢邊境,掠奪河西走廊地區。
班超(公元32年—公元102年),字仲升,漢族,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幼子,其兄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史學家。班超少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察明事理,口齒辯俐,博覽群書。由於不甘於整天做在辦公室抄寫文牘,毅然投筆從戎。
公元73年,班固的弟弟班超被任命為假司馬,投筆從戎跟隨奉車都尉竇固與匈奴作戰,班超作戰英勇,受到竇固的賞識,於是派遣他出使西域。班超等人到達西域的鄯善國,起出鄯善國王對待他們非常恭謹周到,但不久後突然變得怠慢起來。班超斷定這一定是北匈奴的使者來了,此時匈奴以分為北匈奴與南匈奴。南匈奴於公元48年歸降了東漢,而北匈奴仍於東漢對抗,而且實力強大。西域諸國不知道該服從東漢還是匈奴,鄯善國王也猶豫不決。
在這一個關鍵的歷史時刻,班超將一起出使西域的36人全部召集起來,並鼓勵大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要消滅了匈奴使者,鄯善國王就會嚇破肝膽,我們就大功就告成了。當夜天一黑,班超率領36名勇士突襲北匈奴使者的住地,在大風中燃起了大火。他們為了製造聲勢,他們還擂起戰鼓,北匈奴使者以及隨從人員100多人均被擊殺或燒死。翌日上午,當班超將北匈奴的頭顱的交給鄯善國王時,鄯善國舉國震驚。班超趁勢勸說安撫使,從而使鄯善完全歸附東漢。班超的事蹟傳到東漢,漢明帝大喜,親自於班超全權處理西域事宜,並打算派出大批兵馬供班超調遣,班超接受了使命,但沒有接受大批兵馬,他認為只要現在的36名勇士足矣。
班超在西域獨立經營30年,晚年的時候,當他要葉落歸根,上書皇帝要回朝廷的時候,他說:“臣不敢妄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班超投身西域長達三十一年之久,把親漢邦國聯合在一起打擊匈奴和叛漢勢力,維護了西域的和平與漢朝的聲望。
在公元94年的一次軍事行動中,班超成功的調遣了西域諸國軍八萬之眾,使西域50多個國家重新歸附的東漢。班超更善於用外交手段團結和聯絡較遠的國家。在他的努力下舊的絲綢之路更加通暢,新的絲綢之路正在開拓。班超希望與西方的大秦直接溝通。
回覆列表
曾紀澤像
曾紀澤(1839—1890),字劼剛,晚清著名外交家,他代表清政府和俄國簽訂的《中俄改訂條約》,是晚清少有的取得勝利的條約之一。該條約是對之前崇厚與沙皇俄國簽訂的 《里瓦幾亞條約》的改訂,雖然伊犁西境霍爾果斯以西地區仍為沙俄強行割去,但收回了伊犁南境特克里斯河流域土地;取消了俄華人可到天津、漢口、西安等地進行經濟活動的條款等等。中法戰爭期間,他的主戰觀點富有遠見, 但遭到朝廷當權派的否定
洋務運動,前臺最活躍的人物是李鴻章,但還有一個人物舉足輕重,洋務運動實始於他,他就是曾國藩。
曾國藩是一個複雜的歷史人物,單說他的思想,就有多面性,一方面他捍衛封建禮教,非常堅決,另一方面他又很開化,富有遠見。比如他就曾用“西學東漸第一人”容閎,建起了江南製造總局,採納容閎建議,派遣幼童留美學習,容閎由此稱讚他是“深刻和有遠見的治國之才”;他重用中國近代第一批科學家徐壽、華蘅芳、徐建寅等,翻譯了大批西方科學著作,等等。最有說服力的是他在教育子女方面,鼓勵他們學習西學,瞭解西方現代文明。他的這番遠見後來得到了回報,曾紀澤,這位晚清傑出的外交家,就是在他的悉心培養下成長起來的。
曾紀澤(1839—1890),曾國藩次子,曾國藩去世後,他承襲了父親的爵位。曾國藩生前,曾紀澤恪守父訓,沒有外出做官,而是隨侍曾國藩身邊,耳濡目染,既通國學,又對西學頗感興趣,進行了切實研究。1864年,偉烈亞力和將《幾何原本》全書翻譯出來,曾國藩為之校刊,並囑26歲的曾紀澤以他的名義為書作序,曾紀澤在序文中客觀比較了歐洲數學和中國古代算術,指出歐洲數學的長處所在,得到了曾國藩和郭嵩燾的讚許,也說明了他對西學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
為了更切實地瞭解西學,曾紀澤在35歲時,開始自學英文,出使歐洲後,他不僅能夠用英文交談,而且還能用英文作文做詩,常在扇面上一邊題中文詩,一邊題英文詩贈人,謂之“中西合璧詩扇”。此外,他還將他的英國朋友傅澧蘭的詩作《詠技藝》翻譯成了中文。
曾紀澤手書的 “中西合璧扇”
曾紀澤35歲後開始學習英語, 後來能用英語寫作, 他常將自己的詩翻譯成英文, 中文詩和英文詩一起題於扇面上送人。
曾紀澤並不是以能說幾句英語而自得炫耀之人,而是對“海華人士深思格物、實事求是之學”,進行了研究。出使回國後,他為艾約瑟翻譯的《西學述略》一書作序時,已經能夠闡明光學、熱學的理論,他還得出這樣的結論:西方人為兒童發矇而編寫的自然科學讀物,其重要性堪比《爾雅》等古籍,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見解。
曾紀澤在辦理“洋務”過程中,曾批評過以下三類人:一是“泥古流者”,二是“好名之士”,三是“視洋務為終南捷徑”、竭力鑽營的官僚,至少在思想認識上,他想與這三類人劃清界限,這在當時也是很了不起的。當然,曾紀澤為後人所稱許,還是他在外交上的事功。
2
1878年,曾紀澤擔任駐英、法公使,1880年又兼任駐俄公使,直到1886年離任回國。在此期間,他曾與英國議定洋藥稅釐並徵條約,為清政府爭回每年增加煙稅白銀兩百多萬兩;他還主持訂造了後來北洋水師的主力艦之一致遠艦;他曾用英語著文《中國先睡後醒論》,指出外國的侵略足以喚醒華人的安樂好夢,未來的中華民族必將覺醒,奮發圖強。
不過,曾紀澤在外交上最大的功績,還是他經過艱苦談判,與俄國簽訂《中俄改訂條約》,挽回了此前《里瓦幾亞條約》中中國喪失的部分權利和國土。1865年,阿古柏在新疆叛亂,得到俄國的支援,1871年,俄國趁機出兵佔領了新疆伊犁地區。1878年,收復新疆,但是沙俄拒絕將伊犁地區歸還給中國。
清政府派崇厚為全權大臣,前往俄國談判,但是崇厚無能,於1879年擅自與俄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里瓦幾亞條約》。根據該條約,中國雖然收回了伊犁這座空城,但卻將伊犁西境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區和南境特克里斯河流域大片土地割讓給了俄國。同時中國還要付給俄國“代守”伊犁的軍費五百萬盧布;俄國商人在蒙古新疆貿易一律免稅;新開兩條直達天津和漢口的商路,稅率較海關減少三分之一;俄國在新疆各地派駐“領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