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ey小煤球
-
2 # 中孚鑑
屈突通,是北周到唐朝時期名將。其父屈突長卿在北周曾為刺史。屈突通為人剛毅,有武略,在隋朝為官,因其公正嚴明,故而一些官員和百姓對他頗為忌憚。其亦是隋朝的一員名將。
屈突通曾經平定過楊玄感之亂,又曾鎮壓過起義軍。在隋煬帝南巡時,任命他為衛大將軍,長安留守。
然而屈突通雖然為一員名將,但是隋朝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際,天下起義不斷、狼煙四起。隋煬帝已經動搖了隋朝了統治根本,當時不僅有農民起義,也有貴族起義,其中就是太原留守李淵。所以屈突通並不能阻擋隋朝滅亡的步伐。
李淵在太原起兵後, 他自帶兵士從晉陽出發。當然雖有宋老生和屈突通遙相呼應對抗李淵。但最後李淵誘宋老生出城將其打敗,直接就打開了前往關中的通道。
相對而言,屈突通的處境是不秒的。因為李淵兵馬士氣正盛,屈突通一方是難以抵擋的。再則,屈突通的精兵本來就不多。同時屈突通的兵又有些不聽屈突通的,而屈突通擔心他的上司怪罪,又不得不出戰。如此將、士離心,上下難和,又如何抵擋住李淵大軍呢!
當然屈突通雖然沒有阻擋李淵前進的步伐,但是他的下場卻並不壞。他雖然敗給了李淵,但之後他被就歸順了李唐。
後來李淵雖然建立唐朝,但當時割據勢力林立,李淵的唐朝雖然實力很強,但別的勢力卻終究不肯聽從唐朝的。李唐為了一統天下、為了取得天下,於是就進行了系列的東征西討。
而此時歸順唐朝的屈突通,他作為一員名將,自然是少不了從爭四方的,故而他也是屢立奇功的。當然征討四方、讓唐朝得到天下最有功勞的當屬秦王李世民了。
李世民也因戰功,地位隨之升高,是有著極其高的地位和威望。重要的是他在征討四方的過程中,擁有了一大批文人、武將的追隨。雖然李世民並不是太子。在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就有凌駕於太子李建成之上,自然是威脅到了李建成的地位。
後來的事大家都是清楚的,發生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也因此取得了絕對的權利,而順利繼位為帝。在這過程中,屈突通同樣是有功勞的,因此賜封他食邑六百戶。
同時又任命屈突通為洛州都督,進左光祿大夫。到貞觀二年的時候,屈突通已經七十二歲了,也是這一年,他因病去世。
屈突通去世後,李世民很痛惜,同時還贈他為尚書右僕射,諡號為忠。到貞觀十七年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讓人畫二十四功臣圖於凌煙閣。也就是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其中屈突通就位列其中,排在第十二位,可見其之對唐朝功勞。
-
3 # 自持閣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簡單回顧下隋煬帝,隋朝隋煬帝楊廣時期的歷史可謂是一段讓人又愛又恨的歷史。隋煬帝雄才大略,建東都洛陽以均衡統領全國;挖掘大運河,以勾連南北;出巡塞北,以揚國威,震懾匈奴;攻打吐谷渾,以開拓西域經濟。隋煬帝的一系列卓越政策讓隋朝變得無比強勝,但是也讓人民標的無比虛弱。一次次大工程的建設速度都以數月來算,消耗人力都以幾百萬來計,這樣的消讓人民已經在崩潰的邊緣,隋末反叛一呼百應,狼煙四起。李淵正式這樣起義的代表,試問這樣的形勢豈是屈突通一人能阻止的。
回覆列表
隋末唐初,有一名隋朝大將當眾指著自己的頭顱發誓,這顆腦袋一定會為大隋江山而死。可是,他後來還是投降了李淵,還成了凌煙閣24功臣之一。他就是屈突通。
屈突通在隋文帝時期就已經擔任官職。有一次,他奉命到甘肅檢查朝廷養的馬群,他嚴格執法,共查出兩萬多匹隱馬。對於屈突通的嚴格,人們很是敬畏,當時有個順口溜“寧服三鬥蔥,不逢屈突通”。
隋煬帝大業末年,屈突通平定了楊玄感叛亂,又輾轉戰場鎮壓農民起義。他雖然沒有大的勝利,但也沒有戰敗過。在軍心動搖、士兵沒有鬥志的情況下,能保持不敗已經很不容易了。因此,隋煬帝在南巡江都時,讓屈突通鎮守長安。
公元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屈突通率領數萬精兵屯守河東,阻止李淵入關。誰知,李淵繞過河東,渡過黃河,直逼關中。他的目標很明顯是首都長安。屈突通急忙離開河東,前去救急。
半路上,屈突通的部下桑顯和被劉文靜擊敗投降,屈突通也被阻攔地不能動彈。有人勸他投降,他哭著說,我受兩代皇帝恩寵,拿著人家的俸祿,怎麼能背叛呢?只有以死報國。他還摸著自己的脖子說,這顆腦袋會為國家受人一刀。
李淵攻佔長安後,派屈突通的兒子屈突壽勸降。屈突通把兒子大罵一頓,還讓人向兒子射箭。不過,唐軍的思想工作做得好,又有隋軍的家屬做人質,眾人紛紛投降了李淵。屈突通見大勢已去,向揚州的方向磕了三個頭,也哭著投降了。
來到長安,李淵問屈突通,為什麼來晚了?屈突通流著淚說,我沒有盡到人臣的忠誠,實在是內心有愧啊。
後來,屈突通跟隨秦王李世民左徵右戰,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戰爭中,當別人打了勝仗忙著搶金銀珠寶時,屈突通總是獨自一人走開。錢財對他來說是身外之物。後來,在唐朝做官時,屈突通也非常廉潔,被魏徵稱為貞觀時期最廉潔的官員。他死後根本沒有給孩子們留下遺產。他的兒子參加選官時,三人共騎一匹馬去的。
屈突通在隋唐兩代都留下美名,但仍然有人要問,他曾經誓死效忠隋朝,為什麼最後還是投降了李淵?
首先,隋唐時期,人們的忠君觀念還沒有深入骨髓。隋唐脫胎於北朝,思想觀念受北方少數民族影響較深,而忠君是儒家強調的,屈突通作為鮮卑族人,對忠君的認識還不夠深刻。
其次,隋唐皇帝都屬關隴貴族集團。對於屈突通來說,無論是楊廣當皇帝,還是李淵當皇帝,代表的都是關隴貴族的利益。屈突通作為集團成員,誰當老總,利益都不會受損。當前一任老總幹得一塌糊塗時,換一個新的領導說不定會更好。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讓屈突通接受李淵,他心理上也能說服自己。
最後,隋朝的人心已經散了。隋煬帝的好大喜功和出爾反爾讓百姓怨聲載道,讓大臣離心離德,人心和軍心都已經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屈突通在指揮打仗時,根本就提不起將士們的精神。尤其是李淵攻下長安後,隋軍將士們的家屬都在長安,他們根本沒有有心思抵抗,紛紛放下武器,最後只剩下屈突通一個光桿司令,他這才投降。對於自己不得已投降,屈突通始終心懷愧疚,這在他勸說堯君素時最能體現出來。當屈突通奉命到河東城下招降堯君素,被堯君素很堅決地拒絕了。堯君素還搶白了屈突通一頓。屈突通無奈地說,我是沒辦法才這樣做的啊。對於堯君素的堅持,屈突通表示尊重。
屈突通後來被列為凌煙閣24功臣中的第12位,被《舊唐書》稱為“純臣”,這是對他最好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