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喝小香檳,每回都盼望著過節,就為了喝這一口。現在幾乎都見不到了,你們都知道有哪些是跟有小時候的味道嗎?
9
回覆列表
  • 1 # 談食日記

    多人以為過去的味道只是錯覺。我來告訴你,其實好就是好,如果真有那種好味道你就明白,其實你沒有變,變的只是現在的東西變差而已。

    如果你在吃一次一年生的老黑豬,吃有機食物的豬,你就立刻明白。現在的東西變味了才是真的,你的感覺不會變,更不會是你的錯覺。

    下面我來告訴一個穿越的辦法,讓你喝到兒時女士香檳的感覺,試試吧,包你滿意。

    62度普通瓶老白乾一瓶,代替酒精。老白乾沒有雜味,代替純糧酒精比較合適。

    威士忌杯加滿冰塊

    購買中糧集團出的芬蘭進口含汽飲料名字叫嗨棒,黑罐的250毫升7塊錢吧。

    威士忌杯子加滿冰,加入嗨棒,然後加入一啤酒瓶蓋那麼多的老白乾,筷子輕微攪拌一下。

    可以喝了,可能不100%女士香檳味道,但是確實100%那種感覺,形似神更似!

    為什麼要加老白乾?主要是加酒精。

    為什麼要加冰塊?因為嗨棒稍微偏濃,加上冰塊後口感更像女士香檳的濃度。

    如果你認為可以更甜,加冰塊後再加半小勺糖。

    好了,告訴了你穿越時光,重新找到女士香檳的搭配了。希望對很多想穿越的人,提供這個重要的幫助。

    因為過去的女士香檳,包括小香檳根本不是真正的小香檳,所以你去買真正小香檳和起泡酒當然感覺發現不是你想要的感覺。

    過去的小香檳其實是:汽水+酒精+香精+果汁

    為什麼現在很多模仿的小香檳味道不對?他們裡面沒有酒精,更重要的可能他們的香精品質不行,且口味把握不準偏甜(酸甜度和濃度模仿的也不好)

  • 2 # 蘇格拉沒有底G

    我記得小時候喝過,什麼牌子不知道了,只知道那是非常美味的!

    小香檳是用葡萄酒或果汁,加糖水、香料、色素、二氧化碳等材料配製而成,不經發酵的汽酒。

    其品質特徵是,色澤較淡,香氣淡薄,酒度為4°,含糖8%,瓶中二氧化碳壓力在4個大氣壓以下,在開啟瓶蓋時,只會像啤酒那樣絲絲地冒幾口氣。其配製技術簡單,價格低廉,口味甜蜜,老少皆宜。

    小香檳是很多70、80、90年代最美味的懷念。這種外觀長得像啤酒,甜甜的、帶泡泡、有點度數的飲料,似乎是每個小屁孩童年最美味的東西。也是好日子的象徵,更是孩子們在同伴面前炫耀的資本。最重要的是,它只賣幾毛錢一瓶,洋氣又實惠

  • 3 # 王的嘮叨

    在歷史上沒有任何酒,可媲美香檳的神秘性,它給人一種縱酒高歌的豪放氣氛,香檳酒的味道醇美,適合任何時刻飲用,配任何食物都好,如舉行大的宴會,用香檳比其他混合酒還恰當,在婚禮和受洗儀式上,也適合用來乾杯,它也是第一流的調酒配料。香檳區的氣候是法國所有葡萄種植區最嚴寒的,但是這不能阻止它生產舉世聞名的葡萄酒。這裡是葡萄酒種植的北界,每年葡萄農都冒著風險,春天霜凍經常發生在葡萄冒牙的時候,夏季淡熱但是很短暫,收割不是總在最熱的時候,風土釀造香檳的葡萄種植在條件嚴酷的被圈定為原產地監控命名的小塊土地上,他們主演是朝向良好的山坡上,在蘭斯和埃佩爾內地區。這一地區由一層厚厚的石灰覆蓋,知道蘭斯城,那裡許多世紀以來開鑿了數百公里的酒窖,石灰給葡萄更快成熟帶來了必要條件,因為它能反射Sunny,使得土地更熱,所有生產葡萄的城市都由酒莊的大小評定,最好的風土條件唄評為100%,能夠申請特級酒莊稱號。香檳酒是由優質白葡萄原酒再加糖,經過再次發酵才成為含氣的,口味更為優美的特種葡萄酒,香檳酒適合於男女老少,並適合在多種場合及時間飲用。

  • 4 # 田家的幸福生活

    香檳是法國一個古老的省名。香檳酒是香檳省出產的一種起泡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上出現的香檳酒,有大香檳與小香檳之分,它們的區分是由加工方法和瓶中壓力不同決定的。

    (1)大香檳酒:

    是用上等的白葡萄酒加入蔗糖和酵母經發酵製成。其品質特徵是,色澤金黃透明,有葡萄酒的芳香和發酵後酯香,酒度為12°~14°,含糖6%,瓶中二氧化碳壓力在4.5~5個大氣壓力,在開啟瓶蓋時,由於瓶中壓力大,會發出“嘭”的一聲響,冒出的泡沫細膩,持久掛杯,飲之爽口醇甜,芳香濃郁,風味獨特,普遍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2)小香檳酒:

    是用葡萄酒或果汁,加糖水、香料、色素、二氧化碳等材料配製而成,不經發酵的汽酒。其品質特徵是,色澤較淡,香氣淡薄,酒度為4°,含糖8%,瓶中二氧化碳壓力在4個大氣壓以下,在開啟瓶蓋時,只會像啤酒那樣絲絲地冒幾口氣。其配製技術簡單,價格低廉,口味甜蜜,老少皆宜。但是衛生要求很嚴,稍不注意,瓶內含有雜質和細菌,就會使酒液渾濁沉澱,甚至出現大片黴塊,不得飲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如果闖一次“鬼門關”,能變成“美國約翰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