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論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場景: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給人哪些啟發?現代教學中,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達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境界?
25
回覆列表
  • 1 # 瀟瀟雨歇2000

    真正的專注與發憤必然是以興趣為基礎的。對其愛好了、投入了自然樂以忘憂。沒有興趣的發憤必不能長久。投入於繪畫、投入於音樂、投入於科學、投入於寫作…皆是如此。

  • 2 # 南山易人易學

    樂!樂!樂!

    樂之!樂之!樂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唯樂方能忘憂,唯樂方能忘食,唯樂方能發憤!

    於中得樂,發憤忘食,竟至於不知老之所致,在一個“樂”字!

    人而不知其樂,不求其樂,不受其樂,焉能為之發憤,何況忘食忘憂?

    今之人子,非不求樂。實在是“樂處”甚多,不以讀書為樂,以不讀書為快樂多,當是根源。

    雨天易溼衣,伏天好出汗。環境能量大,獨木難撐堅。

    這個事情,環境是關鍵,大環境。三點一面,家庭,學校,社會,缺一不可!

    靠個人修為,難!

    有修為的人不少,亦有成就。然付出代價太大!成功者寥寥。

    時勢造英雄,就是環境。看看現在的小孩子都會玩電腦,厲害吧!孔子都沒有見過電腦。這不就是環境之別麼?

    學聖賢智慧,合當世環境,再去修為,推己及人,將有益也與?

  • 3 # 明貞

    人迷來惑往是一種背離,使命是體悟宇宙生命法則圓滿愛心發生正能量!孔子欲以自省自律奮發圖強得祖宗之垂憐,豈不知源頭已被隔離,因果是非已顛倒紊亂,所以老子尚無為順其自然,逆勢師心即便嘔心嚦血天賦大智亦是枉然!這是孔子和老莊佛陀的差距所在,也是諸多仁人志士憂怨所在!仁,上仁為之而無以為,義,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仁義即小我之造化,一樣為大勢所粉碎!天之道,誠也!人之道,思誠也!

    諸葛智謀超群鞠躬盡萃,文韜武略少有人及!六出祁山而無功,累死五丈原!司馬懿評之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斷,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不久矣!

    背離是一種體驗,勢也!反者道之動!如蘇格拉底,選擇放棄!逆之,害人害己!人生不過一場戲,都看透了,也就好落幕了!

  • 4 # 王西真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意思是: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老之將至也不知道了。

    孔子就是這樣的人,十分勤奮。勤於讀書,勤于思考。“吾日三省吾身”。不斷的學習進步,不斷的總結提高。不斷的修身養性,不斷的充實完善自己。終於達到了“聖人”的境界,成為儒家的創始人,成為偉大思想文化的一代宗師。

    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就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也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有就是幫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 。有了志向興趣和學習方法,就能“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就能培養出三好學生。

  • 5 # 龍哥三觀

    有句話叫你很難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如果學生沒興趣那肯定你講的再好也難以讓他認真聽講。

    中學生,已經是少年了,少年的注意力持續時間也就30分鐘左右。我們成年人是40分鐘。學生都喜歡聽自己喜歡的老師的課,這也就是與的老師上課大家都認真聽講,有的老師的課有的同學會打瞌睡睡覺,

    區別在哪裡。區別在於學生是否喜歡這個老師的講課方式。

    就好比講故事,有的人講故事生動幽默,節奏感情都恰大好處。有的人講故事就是白開水的陳述,索然無味。

    那回到這個問題,孔子說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講的是學習者自身的情況,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學生是很難做到。

    但是如果學生很感興趣,老師生動有趣的課按,幽默風趣的授課,和節奏把握的很好我相信只要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加以引導就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了

    1.讓學生先對老師本人有興趣

    2.讓學生有興趣的源頭就是老師的授課方式是否有趣。

    3,一旦有了興趣就能向“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境界前進。

    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完美闡釋了教育工作者應該想想的方向

  • 6 # 知行俠

    孔子是聖人,有些說法和做法非常人所能為所能承受。

    比如“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如果每個學子都能做到“發憤忘食”,那豈不是天下皆是名人能人高人超人;如果每個凡人都能做到“樂以忘憂”,那豈不是沒有煩人惱人痴人呆人輕生人。

    牛頓、居里夫人、愛因斯坦、高斯都是“發憤忘食”之高人,有諸多如“煮手錶當雞蛋”、“把馬車擋板當黑板演算”的奇聞軼事,你能說他們是普通人嗎?

    王羲之,少小痴迷書法,飢餓時常食墨充飢,家人笑他,他說墨香好吃。一個“墨香”成就他“書聖”的萬世美名。

    魯迅,少時喜讀書,案頭置紅辣椒一串,夜讀睏倦來襲,便扯下一顆咀嚼,辣的腦門冒汗,睏意全無。一味“奇辣”成就他“新文化運動旗手”的傳奇人生。

    至於孫敬的“頭懸樑”,蘇秦的“錐刺股”,匡衡的“鑿壁偷光”,李蜜的“牛角掛書”,皆是非常人做了非常事。

    儘管我們是普通人,但還是要用聖人的思想去影響自己的言行,用聖人的言行去鞭策自己的生活,努力在平凡中創造不凡,脫離庸俗,親近高雅。

    這是有自律且不想過平凡生活的成年人,所能經受的“煉獄”。

    至於中學生,尤其是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的“神獸”,你想讓她們“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網遊”還可以,“發憤”堪比登天。

    明知不好改變,還要努力去改變,這是教育的職責。而提高學習的專注力更是重中之重。

    不妨試試:

    提高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注重方法,方法選對事半功倍。

    榜樣引領,切記身教重於言教。

    親近聖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 7 # 王營評教育

    這是孔子對自己的評價。葉公,就是成語“葉公好龍”裡那個被真龍下得魂飛魄散的葉公,有一天他問子路,你的老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因為孔子太偉大了,子路不知道從那方面評價老師,只能閉口不答。孔子聽說這件事後,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這樣說,他這個人,發憤用功時候,連吃飯都忘了,快樂的時候,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發憤忘食,是孔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彰顯了孔子做學問的痴迷程度。孔子做學問的時候,心無旁騖,精力高度集中,竟然忘記了吃飯,這是何等的專心致志!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能達到孔子這樣的痴迷程度,事情沒有不成功的。相反,如果做事心猿意馬,這山望著那山高,什麼事情也做不成。《孟子》中曾記載過一個“奕秋誨奕”的故事: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著,可是他心裡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他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兩個人一起學習,學習效果卻大不一樣。

    由此我想到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的問題,這也是現代教育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學生只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一是開始學習活動前,要讓學生排除無關因素的干擾。比如上課前要讓學生做好課前的物質準備,除了筆、作業本之外,其他東西都撤除,讓桌面變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以免物品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重要的是,要排除內部干擾,讓學生做好情緒上的準備。內部干擾主要指與學生心情相關的一些因素,如有什麼事情困擾著學生,使學生感到興奮、失望、憂慮等,特別是家裡發生的事和課間與同學發生的事,以及一些好玩的遊戲和好吃的東西等等,都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排除這些內部干擾要比排除外部干擾困難得多,需要老師課間關心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發現學生有困難或其他問題時,要及時幫助解決。除此之外,教師上課前還要加一個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環節,如在正式上課前可以對學生說:“請你把思想集中起來,專心致志地投放到本節課的學習。”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有利於學生的把心收回來,投入到課堂學習狀態中去。

    二是要加強課堂教學的刺激。學生注意力轉移的原因除了個人意志力的影響以外,還與學習內容有關,教學無關因素的刺激強度如果超過了教學刺激,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必須加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刺激。教師首先要做到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很認真的學,教師只要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學生就會自覺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其次要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增強課堂學習的針對性。經過預習後,學生可以帶著問題組織自己的智力活動,有計劃、有目的聽課就不容易“走神”。再次還可以設定限時學習,增強教學內容的挑戰性。有學習目標的限時學習是集中注意力的一個有效手段,它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學習所設定目標,學生有了這兩個條件的約束,就會努力剋制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三是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習慣。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自我提問”、積極思考的習慣,出現“走神兒”時,要會“自我暗示”,保持注意的穩定性。學習臨結束時,更要使注意保持緊張狀態,決不能虎頭蛇尾。同時,要戒除不良習慣,有的同學上課時精力不集中,往往和上課做小動作相關。比如手裡玩鋼筆或小玩具,在課堂上塗塗畫畫……,這些動作往往干擾了大腦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注意。戒除不良習慣的方法是要透過淨化學習環境的方式來實現對自我的控制。愛玩東西的同學上課時把手放在膝蓋上,愛吃零食同學在做作業前把零食拿開,把桌上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報紙、雜誌等統統收起來,從而淨化學習時干擾注意力的環境。

    四是注重課堂觀察,主動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教學中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除了學生的自身因素和教學內容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教師的課堂教學組織。教師要注意維持課堂秩序,不能讓課堂亂哄哄。課堂教學井然有序,學生也不容易“走神”,反之有的學生就會趁亂起鬨。另外,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情況,對“走神”的學生,可以利用暗示,提醒其收回注意力,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集中精力學習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看到自己在學習上取得的成果,心情總是愉快的,一切煩惱也會隨之煙消雲散。因此,樂以忘憂既是孔子的好學之樂,同時也是孔子對待人生的態度。孔子一生周遊列國,心憂天下,然而他一旦快樂的時候,就會忘記所有的憂愁,甚至會忘記了自己年齡,忘了自己“老之將至”。孔子從來不為生活環境的困窘而憂,他曾說:“飯疏食飲水,樂亦在其中矣”,他稱讚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事實上,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在愁中就在病中,能夠做到“樂以忘憂”,需要人具有非常強大的心理調適能力,也只有孔子這樣的聖人才能做到。做為一般人,我們憂愁的時候適當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想一些快樂的事情,在短時間內把自己從憂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我想無論是對處理人際關係,還是個人身體健康,都是有好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歷史上有哪些王侯將相是被毒死的?2.歷史上有哪些名人是被毒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