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特立獨行的教育
-
2 # 明老師初中數學課堂
剛上初一的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應初中學習生活的情況,主要表現為兩種情況:
一是學習態度不積極。畢竟孩子年齡還小,有的比較貪玩,對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夠。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耐心地進行引導,給他講明中考對將來的重要影響,幫助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是孩子雖然想學,但由於成績不理想導致灰心喪氣。畢竟小學階段的課程相對簡單,到了初中,學習的內容和難度都有很大提升,如果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成績容易出現下滑,對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會有很大打擊。這個時候需要我們幫助他分析原因,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家長與老師多溝通,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與老師共同配合解決問題。
孩子的學習興趣是慢慢培養起來的,不可操之過急。可以先和他一起制定一些小目標,完成後給予適當獎勵。在給他充分鼓勵的前提下,幫助他恢復信心,走向自律。
-
3 # 敏學思學
1、有利的環境。必須給孩子提供養成好習慣的家庭環境,儘量避免任何破壞這種好的環境的行為。首先家長就要做到表率作用,努力營造和諧、安定的家庭環境。軟體方面,要不斷提高家長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內涵,克服不良的生活習俗,創造寬鬆、民主、對話、交流、溝通的人文環境,喜愛探討、鑽研的學習情趣,和睦的親子關係等。硬體方面,居室燈光的設計、字畫的張貼、書籍的購買、衛生的打掃、物品的擺放等要體現的和諧、舒適,讓家成為親子雙方共同感到舒心和溫暖的港灣。
2、耐心的引導。望子成龍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過急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我們不能要求孩子馬上養成許多好習慣,必須有耐心,慢慢地引導孩子。
3、及時的稱讚。發現孩子無意中有良好的行為表現時,家長應立即給予稱讚,以示鼓勵,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
4、良好的示範。家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必須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5、堅決的態度。在孩子面前,家長必須有主見,做每一件事都要態度堅決。家長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會受到影響。
-
4 # 瓜多多
只要這樣的孩子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與家務活動。參與親戚朋友活動。見世面觸及心靈。使外因透過內因而起作用。
-
5 # 芳芳課堂
孩子上初一,懶!怎麼辦?不要緊,一切都來的及!懶大概是因為孩子對時間的觀念還不完整,從而產生懶散的處事態度。懶這種壞習慣是一種心理上的厭倦情緒,懶的表現形式有很多,主要包括不能愉快地和家人或他人交談;不愛運動;對周圍的事情漠不關心;作息沒有規律等等。
懶惰的形成有以下原因:一、家長的大包大攬,造成孩子的懶惰。
二、缺乏自理能力滋生懶惰。
三、在學習上抗挫折能力差,造成學習上的懶惰。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經說過:孩子的學習並不是智力因素所導致的,而是因為情緒的變化導致的。比如懶的情緒對人的認知水平有直接影響影響。如果能夠把這些情緒給解決了,那麼這種懶的狀態就能得到改變。
①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入手
初一的孩子大概12――13歲吧,應該有一定的愛好,我們可以從他的興趣愛好入手。
如果是男孩子他喜歡打球,我們家長就多瞭解球賽,運動名星。陪孩子一起出去運動,在這過程當中與孩子聊球賽、聊球類明星,聊運動明星的訓練,聊明星們的優點及成就。陪孩子看球賽,讓孩子感覺到那股衝勁。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是可以不勞而獲的,付出才會有收穫。獲得成績需要耐力和意志力。
如果孩子有其他方面的興趣愛好,也可以用這種模式去激勵孩子。
②激發孩子的孝心
父母在外面工作了一天,回到家經常還要堅持做家裡的事情。我們可以把這種疲憊放大化,讓孩子和父母一起做家務。在這過程當中拉近親子關係,同時也讓孩子明白:一切成就都要靠勤勞的雙手去創造。
對於懶於學習,在學習當中表現的心不在焉不自律,這種懶惰源於自信心受挫。對於這種孩子,我們要在生活當中發現他的長處和優點,及時的給予表揚與鼓勵幫孩子找回自信。
④家長經常與老師溝通
與老師商量制定適合孩子的學習計劃。一步一步實現。對於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先誇優點再說改掉缺點的方法。
總之,懶惰是一個人成功的大敵,戰勝懶惰戰勝自我才能不斷進步。
-
6 # 在水的一方
所以呢,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身教重於言教。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也是孩子的標杆。比如你平時的時候,比較懶散,不愛學習,不求上進,平時打個麻將,喝個酒,或者玩手機遊戲,追劇等等,那麼你怎麼能要求孩子是一個積極上進、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人呢?如果你平時做事就非常有規律,效能自律,那麼孩子看在眼裡,就會記在心上。就是說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你是原版,孩子是影印版,所以想要改孩子的話,一定要先要改你自己。
其次呢,家長對孩子要求高,孩子沒達到要求就橫加指責。這樣呢,會使孩子越來越沒有新鮮,有時索性會破罐子破摔,更不願學習。所以降低標準給孩子創造成功,培養孩子的自信,及時表揚,孩子就會越來越好。
第三沒有給孩子建立規則感。這些原因最終導致孩子,亂髮脾氣,做作業拖拉,甚至特別喜歡玩手機遊戲。規則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讓你給孩子定下規矩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執行,這才能夠讓孩子更好。比如說早上幾點起床,孩子今天如果沒有按時起床,會給予什麼樣的懲罰?如果只制定了規則,而沒有獎懲的話,那這個制度就沒有什麼作用。
-
7 # 每日教育資訊
第一點,給孩子一個對新環境的過度期
對於同學和老師的新面孔、對於學習環境和氛圍的未知,對於初中老師的上課方式,不再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情緒,對於學習科目的驟然增加,同時學習難度也變得更大了。最容易讓家長忽略的一點就是,小學的知識內容簡單容易,孩子時間充沛,孩子有大量的時間去完成老師的作業。而且當孩子有不懂的問題時,很多家長都能給孩子講解。可到了初中,好多家長只知道解題結果,沒有辦法給孩子清晰的講解過程。這些所有綜合的原因疊加到一起,讓絕大多數的孩子處在迷茫時期,在課堂上即跟不上老師的進度,課下好多難題不會做。這種情況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對學習缺失興趣,更嚴重著有些孩子開始厭學。所以,作為家長,一點要耐心引導,孩子這段重要的過度期,家長一定得幫助他們調整情緒跟學習方法,而不是一味責怪孩子。
第二點,有關孩子的自律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白,自律這個問題,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需要刻意地花時間修煉的,因為人最大的敵人就是惰性。對於孩子而言,好的學習習慣,在孩子越小的時候越容易培養成,孩子稍微大一些,難度相對大一點。那麼,到了初一了怎樣給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呢?其實,根本的問題就是孩子沒有感受到學習帶給他榮譽感和成就感。家長一定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讓孩子有自信心。同時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人們都說孩子是家長的影印件,如果家長能夠做到高度自律,那麼再幫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的時候一定是事半功倍的。可以,做一個時間計劃表,全家人一起執行,我想孩子一定也願意改變的。
-
8 # 橘色的魚71226095
你可以知道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學習。 環境是否可能起因於例如學校、班級、老師、同學等與人的關係因素。 第二種情況,在學習中找不到樂趣,也許沒有成就感。 可以從自己擅長的地方和興趣開始。 有困難的時候,也有不想學習的時候,也有過於簡單的時候,有沒有挑戰性就不想學習的時候。 站在孩子的立場尋找原因,做“對症療法”。 找到他喜歡的學習方法。
以我少數家庭教師的經驗來看,父母認為孩子不想學習不是不能學習,而是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不能學習。 因為孩子不會,所以從學習中得不到成就感,只能得到負面的反饋。 最好請他做家庭教師,每天指導作業。 父母的話,鼓勵,學習不僅僅是分數,還會讓你明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
9 # 秋風嫵媚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如果連最起碼的一點小聰明都沒有,那怎麼叫做孩子?
懶惰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你要知道就是因為懶惰才會出現了很多的東西,因為懶得做飯就有了泡麵和外賣,正因為懶惰才有了機械化,所以懶不是問題,再說自律?什麼叫自律?自己學習自己讀書就是自律了嗎?不是的!你想抽菸,可是你發誓戒菸了,你很想抽可是忍住了這就叫自律,我們成說自律,孩子有幾個能做到了。那麼我們怎麼做?
就兩個字:督促!就是督促他!懶了督促他,不自律督促他!我們做家長的不就是管孩子的嗎?教育孩子的嗎?所以別說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是我們做家長的問題!
-
10 # 數學小韓老師
懶惰不學習,不自律,這些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所造成的,生活習慣就不好,學習上,甚至是以後工作上,都不會有太好的習慣。
不要和孩子說,你要勤奮學習啊,你要主動學習啊如何如何的,大道理誰都會說,做起來就不是那回事了,孩子也不會聽你說那些。所以,還是先從生活上給孩子養成一個勤快自律的習慣。
首先,父母就要做好榜樣,孩子的行為很受父母的行為影響。要想讓孩子不懶惰,自律,那麼作為父母的首先就要做到勤奮,自律。那有的父母自己就懶惰,家裡也不收拾,乾點啥磨磨蹭蹭的,那孩子都看在眼裡呢。沒事家裡收拾得乾淨利索的,幹什麼勤快點,有點時間觀念,孩子自己的東西讓他自己收拾整齊了,別什麼都給他弄。
自律。什麼事情定好了就要去執行,長期堅持才能做到自律。比如說早上幾點起床,到那個點了必須起來,沒有理由,強制起來。然後洗漱,讓孩子自己去,多長時間洗漱完畢,別什麼洗臉水,牙膏都給孩子弄好,這點事情自己都做不好還談什麼自律。再一個很好提升自己自律性的事情,比如說休息的時候,那個時間段和孩子跑步,打球或者其它的運動,反正就是一但確定了,那麼每次休息的時候就要去做,長期堅持,自律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生活上形成了勤奮自律的習慣,自然而然就會在學習和工作上有這些習慣。
-
11 # 不羈小劍
首先,對您目前這種焦急的心情深表理解,但也不是到了不可挽回的階段,請務必要調整心態,注意健康!
身處這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裡,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可以說絕大多數家庭都面臨這方面的困擾,無一倖免。
這裡就針對應試教育淺談一些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就不聊一些什麼素質教育了)。
十二年應試教育我們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小學六年為習慣養成階段;初中三年為灌輸階段;高中三年為衝刺階段。
既然您的孩子已經渡過了第一階段,且以您的狀況估計效果欠佳,或者前期用料過猛而導致了反效果,但,過去就過去了,不需要懊悔,也沒用。
既然已經面臨第二階段,且有了不良狀態的出現,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就應當先放一放,冷靜下來,利用一段時間建立好良好的親子關係,多和他進行體育鍛煉,偶爾和他探討一些他感興趣的話題,什麼都可以,先讓您的家庭從這個不好的開頭陰影中走出來。
我知道您擔心課程的緊張,作業的繁重,但您要知道,是希望孩子痛苦的繼續學習,還是寧願花點時間,理清頭緒,以健康的狀態去面對接下來的學業呢?剛剛初一,還來得及!必要的話,要和老師溝通一下。
一定要制定學習計劃,並嚴格的去遵守,能安排好時間的人,做任何事都遊刃有餘!
比如,一天咱只用五分鐘背三個單詞,只花十分鐘被一首詩,超過時間無論會不會都放下去做另一件事。(這是習慣,不是作業,硬性作業另當別論)
您要讓他明白每天只花很少的時間,就能做很多事的道理,這樣又不累,還能積累,也不影響他休息。
萬事開頭難,只要把孩子的態度端正過來,今後也會順湯順水的,這離不開作為父母的陪伴和夫妻的配合!
路還長,高考只是另一個開始,不但孩子要好,整個家庭都要幸福下去!
祝您健康,開心!
-
12 # 蜻蜓微語
首先咱們不要給孩子貼上“懶惰"“不自律"等標籤。孩子的每一個行為背後,那都是有原因的,我們要找到這個原因。如果孩子上初一之後才不愛學習的,之前學習還可以,那很有可能是因為初中學習難度加深了,但又沒有人可以幫助他一起克服困難,您就需要請專業的老師幫他一起度過。如果孩子一直以來都不愛學習,那家長一定要思考自身的原因了,在孩子的小學階段,您是如何陪他度過的?要讓孩子“自律",首先我們要幫他設立目標。還要幫他分割目標,分成孩子稍稍努力就可以達成的小目前。當孩子達成目標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孩子年紀小,要做到完全自律很困難,家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親子關係是最重要的。至於“懶惰",平時讓孩子多為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忙盛飯,洗碗,拖地,晾衣服,倒垃圾,搬行禮等等,每次孩子幫忙做了,要表示感謝,不要覺得那是孩子理所當然要做的事。當孩子接收到來自父母的“感謝",他會更有自我價值感,感覺勞動付出是有意義的。如果孩子不願意做家務,也不要批評,您只要經常請求他幫忙即可。
-
13 # 精英未來教育號
要改掉孩子的惰性,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有沒有給孩子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惰性,但是毀掉一個人的往往也是他的惰性。
我們首先應該還孩子多好榜樣,讓自己變得更加勤快,這樣孩子也會受到影響。
其次,要讓孩子自己慢慢變得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洗衣掃地等等,應該多加鍛鍊孩子的獨立性。
最後,給孩子明確獎罰標準,用小小的獎勵來滿足孩子的自豪感,當他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誇獎讚美他,幫他樹立信心,久而久之,孩子的惰性一定會好轉許多的。
-
14 # 仙緣堂孫珍珍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自律的孩子?
父母高度自律的家庭
一個孩子馬上要上初二的家長愁眉不展地說,暑假已經過去大半了,沒見孩子學多少習,她磨破了嘴皮子,吼了不知道多少次,作用不是很大,她都急死了,卻感覺孩子一點兒都不著急。我把家長的這些困惑說給一個當大學老師的師姐,我知道她家有個要上高一的學霸兒子,問有什麼經驗?她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內,“哪有什麼經驗啊,孩子的學習我和他爹除了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管了管,以後再也沒管過。”氣人不氣人?不過,我知道她說的是實話,去過幾次她家的人,不用她說,自己大概也能找到答案。
她家兩室一廳的房子,走進去的給人的感覺是——書太多了。她和老公都是高校老師,平時最喜歡的也是看書,家裡的書不知不覺就變成這麼多了。孩子小時候,每天晚飯後,帶著兒子去散個步,然後回到家,一人一本書,誰也不打擾誰,他們都覺得是一種享受。兒子上學後,兒子自己在臥室做作業,她拿一本書在客廳,老公拿一本書在臥室。她也有過當家長的焦慮,想輔導孩子做作業。孩子只在一年級的時候讓她輔導了一學期,然後告訴她,自己可以獨立完成,她就光榮下崗了。在她們家,不教就是最好的教,父母就是最好的教科書,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會朝著什麼樣學。
父母對孩子信任和放手的家庭
對孩子充分信任,父母捨得對孩子放手,孩子才有機會自己做主,才能體會到自我管理的樂趣,才能形成自律的內在動力。
有個朋友,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在家裡裝上了攝像頭,只要她開啟手機,就能看到孩子在家裡的一舉一動,發現孩子偷懶,她就會在手機這頭吼上一嗓子,孩子又乖乖地坐回書桌前。剛開始,她洋洋得意,覺得終於找到了一個大神器,可以24小時無死角地督促孩子,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在她看不到的時候偷懶。直到有一天,她去接孩子的時候,老師把她留下談了話。
老師說,她家的孩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學習的自覺性很差,上課經常走神,需要老師多次提醒,一個班那麼多孩子,老師不可能只盯著一個孩子。她很生氣,孩子怎麼會這樣,她可是為了孩子操碎了心,在家一刻都不敢放鬆,孩子在她眼皮子底下還是很聽話的。後來,一個同學家長提醒了她:你是不是管孩子管太嚴了,他什麼事都要聽你的,自己從來做不了主?
那天晚上,為了孩子的問題,她跟老公談到半夜,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撤銷家裡的攝像頭,給孩子自主權。那段日子很難熬,她怕自己一放手孩子就像脫韁的野馬,更是自由散漫了,她努力地忍,忍著不催孩子,忍著不盯孩子寫作業,忍著讓孩子自己做一些決定。
一個月下來,她發現孩子沒有變得更差,反而有了一定的積極性,玩到一定的時間,不用自己催,自己會去寫作業。作業不用自己反覆檢查修改,也沒有多少錯誤。那一刻,她覺得輕鬆了很多。
父母制定規則並遵守的家庭
孩子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不好管教。曾經,女兒沉迷於看動畫片。我知道這樣對她的視力和身心都有不好的影響,
於是就想限制她。我和她定下了一個規矩:她每天可以看兩集動畫片,大約40分鐘,看完之後,她就不能看了。後來,忙於各種雜事,對她看動畫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她又開始無節制地看。最後反思,不是孩子不能堅持,是我沒有堅持下來。制定規則之後,父母堅持按照規則來做,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習慣了,慢慢的,他覺得每天這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就成了性格。開頭提到的那個回家練鋼琴的小女孩,我猜,她肯定是已經習慣了每天那個點練鋼琴,在父母規定可以玩的時間盡情玩,到了練琴的時間就乖乖回家練琴。任何事情,形成了習慣,就不再需要別人一再的提醒,而內化為自覺。
由被動變主動,這才是自律的不竭動力。養育一個自律的孩子,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都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去克服。而孩子一旦成為一個自律的孩子,父母就會發現,以前困擾自己和孩子的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比如不吼不見效的陪寫作業、搖搖欲墜的親子感情、被佔用的大把的時間……
不要怕麻煩,培養孩子的自律,對孩子來說是一生的財富。
-
15 # 一張弓談教育
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我覺得上初中的孩子懶惰、不自律有如下原因:①孩子沒有責任感,孩子對人對事都沒有認真負責的意識,對人對事都很隨意,他覺得反正與自己關係不大,投射到學習上當然會這樣;②家庭環境中的人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父母不經意之間的一次吵架,父母不好的待人接物,都可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消極懶惰的印象;③家庭之外的個人經歷也是影響因素之一,老師、同學、朋友都可能影響孩子。
只分析原因而沒有解決辦法等於沒有分析。我認為解決的辦法有以下幾點:①讓孩子適當接觸社會,這個接觸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進行。怎麼接觸呢?讓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穫的道理就可以了。當然有人會反對,認為這樣會破壞孩子的童真,試想七八十年代又有多少孩子有童真呢!②讓自己成為和孩子一樣的讀書郎,用自己的勤奮、自律和孩子一起學習,讓孩子看到、聽到、感受到。其實家長只要明白一點,孩子的學習過程就是家長的學習過程。③和孩子充分溝通,理解孩子,選擇合適時機很重要,也不能是喋喋不休的重複再重複,這樣會適得其反。
-
16 # 樂哉育兒parenting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依可循的因果。他的因,在家庭;他的根,在父母。
——來的及!
首先,對於第一個問題來講: “孩子上初一”。
我們先來談談學習這個行為,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三年,一共12年的時間,去完成一個最基礎教育,目的就是強化學習這種行為,擁有學習能力和良好習慣,真正的學習是從大學開始的,從上大學開始後,才是培養孩子的悟性和行動。4年的本科,除了專業外選修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去學,去悟,去做,去用。想要成為專才,就要進入更高一級的學習,考研,考博。作為家長,要明白學習的意義是什麼:不要單純的用成績和暫時的結果來衡量孩子,一定要耐心等待這個過程。一朵花剛剛綻放,別評價,讓它盛開,長大!
——你可以!
其次,對於第二個問題來講:“懶惰,不學習”。
孩子為什麼會懶惰? 其實不僅僅是孩子,對於成年人也是一樣的。
從心理層面來講:懶惰是人的本性,當我們從享樂舒適中忙碌起來就需要一個很強的內驅力,內驅力妨礙我們穩定狀態時,就會得到本能排斥。從父母角度來講: 父母長期對於孩子的各種事情都包辦,看似是愛孩子,其實這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和被動,責任心也會逐漸消退,即使是自己必須做的事情也會想著:不著急,有爸爸媽媽幫我做呢。如果孩子對事情沒有親力親為,就沒有參與感和做好這件事的成就感。建議:家長適當放手,給孩子一個慢慢成長的過程。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孩子不學習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因為孩子在學習上沒有得到成就感!心理學的行為主義理論認為:一種行為只有讓人得到好處,這種行為才能得到強化並保持下來。沒有好處的行為是很難保持的,這樣說來,學校的學習就不能靠孩子天生的本性來堅持。
延遲滿足——讓孩子堅持這種暫時看不到好處的學習。這就需要家長的陪伴和指引,要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看到學習行為的長遠好處,讓孩子去體會對學習的掌控感。
家長可以從三方面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興趣:
①幫孩子營造學習環境;
②在孩子遇到困難時認同他的情緒;
——絕對行!
最後,對於第三個問題來講:“不自律”
自律,是一個人獲得更高成就必須具備的重要品質,它將影響著一個人日後的學業乃至他的一生是否成功與幸福。
培養自律的孩子,家庭環境很重要!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對映!
1.首先父母要自律,管理情緒,做好榜樣!
如果爸爸一回到家裡就躺在沙發上打遊戲,還告訴孩子說“去好好寫作業”;如果家裡的書櫃上沒有一本書,抱怨孩子不喜歡看書。是不是感覺這種行為很愚蠢,所以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2.透過玩遊戲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比如孩子晚上回家準備寫作業的時候,你可以問他:寶貝,你打算在多長時間內完成這項作業呢?(讓孩子自己預估時間);其次,問他完成這項作業有哪些困難或者需要哪些準備;接著,問他制定的計劃有多大的信心可以完成,如果滿分10分,你能打幾分?最後,問他是現在開始呢還是5分鐘後開始呢?——透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孩子會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就會像遊戲通關一樣,想盡一切辦法達到目的。
3.讓孩子參與一起制定家庭規則。
接受管束是自律的基石,對孩子來講,自律最開始源於家庭。
制定規則就要每個人必須執行,切記: 在新規則制定的時候孩子犯錯如果放縱孩子,第一次規則被放縱以後孩子就會感覺可有可無。即使孩子耍賴不遵守,父母也不能放棄執行。
社會心理學家海德於1958年提出: 歸因是指人們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進行分析,推論出這些行為的原因的過程。歸因方式影響到以後的行為方式和動機的強弱。如果說你在日常生活中將孩子的某些成就歸因為自律性強,那麼他就會記住這種行為,認為自律性是一種可以讓自己達到某一目的的可行性行為,經過不斷的強化,孩子就會形成自律性習慣。
最後,願這些方法能夠化解您的問題。
-
17 # 九州神話
孩子的學習習慣早應該在小學階段逐漸培養起來的,這也是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抓好這個階段的行為習慣培養,對在初中以後的階段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
上了初中,所學科目一下子增多,造成對孩子的壓力加大,讓原本潛意識裡有懶惰思想的孩子不堪重負,有部分孩子開始出現懶惰的徵兆,佈置的作業不能完成,沒有養成良好的獨立自律的學習習慣,對於這部分學生,老師也是苦口婆心地教誨,但都顯得力不從心,有的根本就不做,有的管不到兩天,懶惰的老毛病又重患了。
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不可謂不多。主要還是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對教育的不重視,對孩子的期望不高造成的。其次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畏難的情緒,對學習不感興趣。再次就是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網路的迅猛發展,帶給了孩子巨大的誘惑,網路遊戲讓孩子不能迷途知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如何讓懶惰的孩子捧起書本,重拾筆墨呢?首先得讓他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目的明確了,循著方向前進總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態度端正了,堅定不移總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其次,廣泛閱讀可以寓趣於樂。從閱讀中感受樂趣;在閱讀中品味人生;於閱讀中獲得感染。這樣可慢慢轉化懶惰的習慣。最後,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義務,讓勤奮成為主導孩子努力向上的動力。
-
18 # 記職場
我兒子上初二,去年離家出走一次,遇見這樣的事,我想給你提醒,千萬千萬不要簡單粗暴。
我兒子也懶惰,不愛學習,也不自律,腦子聰明不用,透過從初一到初二這一年多的時間過渡,我發現家長引導有時候還不太起作用,甚至會起反作用,叛逆的年齡,見不得父母說教。如果有好朋友或者老師想辦法溫和的溝通,也許能起作用。歸根結底還是等待他自己的覺醒。
去年, 因為兒子偷著玩遊戲的事情,我把他的平板摔了,訓斥他,語言有點粗暴,他受不了了,然後就從家裡跑掉了,唉,我當時嚇壞了,也報警了,警察問了下多大的年齡,我說12歲,警察說沒事,明天肯定就回來了,或者晚上就回來了,我當時還覺得警察不負責任,我心急如焚,心理承受能力都快崩潰了,為什麼不立案,還說晚上就會回來了。他說他們每天接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離家出走的電話很多,但是目前為止都回來了。好吧,我和孩子的爸將信將疑,開著車滿大街的尋找,根本就沒有蹤影,內心裡各種最壞的想法都都想過了,要麼就是無論學不學習,安全是最重要的,他將來長大了,去送外賣呢!
晚上七點多兒子回來了,也沒多說什麼,問了他去哪了?他也不願意說,跟他仔細溝通了一下,他是覺得我們的話說的有點狠,太沒有顧及他的感受!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讓我好好的見識了下自己,平時的說話方式!
從那以後我跟他說話不再簡單粗暴了,說實話,是害怕了,害怕再次發生上次的事情!因此我把我的事情分享出來之前給 有類似的家長朋友提個醒,適當的管教是對的,但是一定要注意說話方式! -
19 # 專注高效學習養成教育
趨樂避苦是人的本性,向善向上追求自我價值也是人的內在需求。孩子懶惰不學習、不自律就是趨樂避苦的表現。要想讓孩子積極向上,最關鍵的是幫助孩子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的慾望。
1.接納孩子目前的狀態。
孩子出現這樣情況肯定也不是一天兩天,而你肯定也用了所有你能想到的辦法,但是沒有效果,而且肯定也發現,你越是想辦法改變,孩子越是逃避和抗拒。
所以,家長先要接納孩子的懶惰不自律,不要罵、他諷刺他。
2.建立親密且有權威的親子關係。
親密且權威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孩子出現這種狀態,說明家長在孩子面前沒有威嚴,或者說只是表面服從心裡不屑一顧。因為,但凡家長有威嚴,一般的說教加鼓勵都是能奏效的。
但只有威嚴沒有親密也不行。關係親密,家長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而孩子也會更願意跟家長溝通。
建立親密且威嚴的親子關係:
家長向孩子展示自己的優點,讓孩子佩服你。如果能在孩子感興趣的方面展示比他更懂,那就更容易實現。抓住痛點,制定獎懲規則,嚴格執行。孩子不聽,是因為他知道並已經習慣最壞的結果。不過是你罵幾句,或者諷刺一下,而他覺得這樣的懲罰不痛不癢,根本不在乎。3.從孩子興趣出發,幫助他探索夢想和目標,並樹立榜樣。
六歲之前立行,十二歲之前立志。懶惰和不自律,說白了就是十二歲之前的養育不到位。家長需要重新幫助孩子立志立行。
對於初一的孩子,心智相對成熟,而且容易叛逆,需要先立志,有了志向之後再引導他自覺地約束行為。
立志必須從孩子興趣出發,哪怕他的興趣是看電視玩遊戲。電視和遊戲也是人做出來的,而且很多人做得非常好,為什麼不引導孩子去發現和挖掘背後的人物和故事,繼而從中找到能做孩子榜樣的人物?
有了興趣,有了夢想,有了目標,孩子會自發自覺地去努力。
總之,做到這些需要家長真正花心思。我常說教育孩子,家長要先做功課。面對發生的事情,你要說什麼內容?怎麼說他才會聽?這些都需要家長提前做好功課。
-
20 # 知足常樂868
孩子才上初一,感覺應該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不是一天兩天所導致的,其實完全趕趟,家長完全沒有必要焦慮。作為教師給出如下建議。
一.接納孩子,放棄焦慮。
其實懶惰不自律不願意學習,這應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已經初一了,還是這種狀態,說明小學的良好的習慣沒有養成。首先家長應該做的是接納自己的孩子,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好,雖然習慣不是很好,但是必須得從心裡頭接納自己的孩子,放棄焦慮,不要讓焦慮的情緒主導自己的行動。感覺這位家長現在內心已經非常的焦慮了,其實孩子剛到初一還有時間還趕趟,所以說不應該著急。孩子在初一正處於青春期的前期,如果長期家長焦慮的狀態,很容易與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形成對峙的狀態,網上有很多新聞比比皆是,孩子跳樓發生意外,由於跟家長髮生口角或者是打仗。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或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家長首先應該放棄焦慮,內心深處接納孩子的缺點。
二.不要攀比,保持平常心。
為什麼很多家長總是感到自己家的孩子缺點很多,沒有優點,就是由於我們家長經常攀比,經常把自己的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家孩子的優點進行比較,自然就會產生心裡的不平衡。其實攀比這種心理尤其在中國的家長中非常普遍而且非常嚴重,正是由於這種攀比的心理,導致了家長跟孩子的矛盾產生。孩子有一些不良的習慣,家長首先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與別的孩子進行對比,其實孩子的內心是最不接受與同齡人進行比較的。保持一顆平常心,多發現孩子的一些優點。儘管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比較懶惰不能自律這些缺點,其實不只是自己的孩子如此,絕大多數孩子都存在這些缺點,有幾個初一的小孩兒就能夠非常的自律,勤勞並且非常願意學習呢。其實這一切都是家長焦慮心理和攀比心理產生的。
三.溝通交流,親子活動。
孩子在初一已經存在了這些缺點,說明我們做家長的在小學缺少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以及陪伴孩子一同成長,才會導致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例如懶惰,作業完成不及時,不願意學習,拖拉不自律等等。家長應該反思自己,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在玩樂中與孩子進行交流,多參加親子活動,多瞭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想法,多理解孩子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要以總以家長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樣慢慢的孩子就會逐漸接受,家長就會和家長無話不談,也就建立了良好的溝通的途徑,這樣對於下一步養成良好習慣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四.制定規則,賞罰分明。
家長要坐下來與孩子制定生活和學習的基本規則,例如幾點起床,幾點睡覺等等一些基本的生活規則和按時完成作業,讀書的時間等學習上的基本規則。同時與孩子一起協商建立獎懲制度,如果違反了規則就要進行懲罰,如果堅持了一段時間沒違反制度,那要進行適當的獎勵,這樣在孩子心裡就形成了制度和規則。同時獎懲機制又會進一步激勵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五.養成習慣,靜待花開。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形成的,孩子已經到了初一,說明小學的這段時間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那麼從現在發現問題開始,家長陪伴孩子一起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制定規則的基礎之上,家長一定要陪伴孩子一同成長,與孩子一同在遊戲中學習,在活動中享受規則所帶來的便利,讓孩子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的方式,沒有陪伴可能也就沒法談到良好的教育和良好習慣的形成。在陪伴中家長少指責少干涉,靜靜地陪伴著孩子成長,靜待花開。
回覆列表
這個毛病的根源在於孩子從小打下的行為習慣的底子不好,孩子不自律的父母有三種類型:一、父母也做事散漫懶惰不自律;二、父母脾氣太急,對孩子催催催,動不動就吼叫打罵孩子,對孩子負面評價過多,導致孩子不敢嘗試,縮在殼裡不出來,得過且過。三是父母包辦代替太多,孩子在家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鍬鎬不動,把孩子的所有善後工作都處理好了,不僅行為懶惰,慢慢地也懶得思考了。
但是不自律到自律,懶惰到勤快,這相當於是打破過去十幾年形成的固有行為習慣,有點不太容易。最好的方式就是兩步走:一是家長這裡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孩子養成這樣的行為習慣,跟家長的養育方式脫不了干係。家長自己就懶散的,大腦裡提根弦兒,勤快點,在家裡多幹點活,任勞任怨。脾氣大的,在孩子面前別總拿父母的權威壓制孩子,包辦代替太多的打今兒起把屬於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
這是其一,也就是透過父母行為的改變逐漸影響孩子。其二,在孩子這裡,給孩子找一個榜樣,可以是身邊的親戚,可以是老師等等,但必須是孩子信服的人,讓孩子多跟這樣的人接觸,孩子慢慢也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