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晨旭
-
2 # 健康科普魯大夫
感謝邀請!再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和大家介紹一下腰椎的有關知識。腰椎總共有五節,分別是第1,2,3,4,5椎體,每兩個椎體之間就是椎間盤。問題中的腰四腰五突出,準確的術語應該是腰4-5椎間盤突出。後面的應該是腰2-3,腰3-4椎間盤膨出。在最後附了幾張圖,結合起來大家看的時候更清楚。大家看第一張圖,黃色的四方塊就是椎體,兩個黃色四方塊之間夾的紫色的薄片狀的就是兩個椎體之間的椎間盤。當明白這些的時候,我們再看椎體和椎間盤,就像我們用磚塊壘牆一樣,磚塊代表椎體,兩個磚塊之間的用白灰水泥抹的縫就代表椎間盤。你看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磚塊之間的縫隙填充物那些白灰水泥也會慢慢變得鬆散,掉塊,就像老化的椎間盤一樣。正常情況下,椎體和椎間盤的周緣是非常整齊的,當椎間盤有問題的時候,這些椎間盤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變化。我們知道了椎間盤正常的表現,接下來說異常的時候就好理解了。在第一張圖片上分別有正常的,退化的,突出的,脫出的各種表現。重點介紹一下椎間盤的結構。這個椎間盤是有外圍的纖維環和裡面的髓核組成的。椎間盤有彈性,在運動的過程當中起到緩衝的作用,這外層的纖維環起到保護髓核的作用,髓核就像果凍一樣,半流體狀態,含的水分特別多,所以受到壓力能夠流動。我們再看第三張圖,纖維環是多層的,當部分纖維環鬆弛,彈性不足的時候,纖維環帶動髓核一起向周緣均勻膨隆,就是膨出型。當部分纖維環斷裂,帶動髓核區域性向外突出,突出的部分如果在中間就會壓迫後面緊挨的後縱韌帶,從名字上看這個韌帶位於椎體和椎間盤的後面,走行是縱行的,這個帶就是帶子的形狀,比如我們生活中也用到“海帶”,這個海帶也是帶子的形狀。“韌”就是韌性,彈性的意思,所以後縱韌帶就是位於椎體和椎間盤後面的一條從上往下走行的有彈性韌性的帶狀的組織,如果這個人體質好,這個帶子的彈性大,也可能會阻止突出的椎間盤進一步突出,如果這個帶子的彈性弱,那麼就會隨著突出的椎間盤繼續向後突出,壓迫後面椎管裡的脊髓,從而產生腰疼腰痠煎熬等不舒服的症狀。如果突出的部分在後側面,就會壓迫後側面從脊髓上分出來的神經根,導致產生系列的感覺和運動障礙,比如腿麻,抽,感覺區域性反應遲鈍,或者區域性屁股蛋的溫度低,時間一長,甚至導致肌肉萎縮都有可能。突出到左側引起左側下肢,突出到右側引起右側下肢。有的會從屁股蛋向下抽,透過大腿外側小腿的後外側甚至腳底板都會有感覺,甚至走路有踩棉花的感覺等等,有的可以引起大小便失禁都有可能。所以不敢大意,一定要注意工作和運動的姿勢狀態。至於需要採取什麼樣的治療方式,最好到醫院去看骨科醫生,根據每個人的表現輕重不同,採取保守還是手術的方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3 # 祿穎濤醫生
腰椎間盤突出和膨出是人體正常生理退變,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突出或者膨出。就像人老了會長皺紋一樣,都是自然老化現象,一般不會引發任何症狀。但是如果突出程度較重,壓迫了脊髓或者神經根也會引起相應神經節段支配區域的疼痛麻木。
像你所描述的情況,腰2-3,腰3-4椎間盤膨出是不會引發症狀的。腰4-5椎間盤突出如果突出物沒有進入椎管內,沒有對脊髓或者神經根造成嚴重的壓迫,就不會產生嚴重後果。反之,如果已經對脊髓及神經根形成明顯壓迫了,就會出現相應的神經節段支配區域的疼痛麻木。
腰4、5椎間盤突出,其壓迫的是腰5神經根,腰5神經根支配的區域是大腿的外側、小腿的前外側還有足背的內側。所以說如果腰4、5之間的椎間盤突出,會引起下肢大腿外側和小腿前外側的疼痛、麻木以及足背內側的麻木。
-
4 # 張針人聊養生
膨出最輕,接下來是突出,最後嚴重者為脫出
大多數年輕人都為膨出,比較輕,40歲以上就會出現突出和脫出,
談到椎間盤突出,首先來了解一下脊柱的解剖結構,脊柱由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和骶尾椎(各1塊)構成,每塊椎骨由後方的椎弓和前方的椎體兩部分組成,椎體與椎體之間由椎間盤連線構成骨連線,椎間盤由兩部分構成,中央部為髓核,由柔軟而富有彈性的粘液狀膠體物質構成,是胚胎時脊索的殘留物。周圍部為纖維環,由多層纖維軟骨環按同心圓排列組成,富於堅韌性,牢固連線相鄰兩個椎體,保護髓核並限制髓核向周圍膨出。
椎間盤似“彈性墊”,堅韌、抗壓、富有彈性,具有承重、傳遞力、緩衝震盪作用,並與椎骨共同形成生理彎曲,還具有增加脊柱運動幅度等功能。
椎間盤疊加在一起的總厚度,相當於脊柱全長的1/4。中胸段最薄,頸段其次,腰段最厚。腰椎間盤與椎體高度之間的比例為1:3。椎間盤以扁化作用來實現對脊柱的運動,以增大脊柱的運動幅度。當纖維環破裂時,髓核容易向後外側脫出,突入椎管或椎間孔,壓迫相鄰的脊髓或神經根引起牽涉性痛,臨床上稱為椎間盤突出症。
椎間盤突出在頸、胸、腰都可發生,腰椎間盤突出最常見,好發於青壯年。臨床分型從病例變化及CT、MRI表現,結合治療方法可分為:膨隆型、突出型、脫垂遊離型和Schmorl結節,以突出和膨出兩種最多。
椎間盤膨出是指髓核突出於纖維環內,使之膨隆,但纖維環沒有破裂,一般椎管間隙未變窄,與周圍韌帶組織粘連少。膨出導致神經纖維和脊神經根產生機械性壓迫,尚可引起區域性組織的無菌性炎症與粘連,還有髓核的失膨脹形成的脊柱不穩等均可刺激竇椎神經和神經根而引起腰腿痛。
椎間盤突出是髓核已經突破纖維環壓迫神經根,其狀態纖維骨性突出,與周圍組織粘連,間隙變窄。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和腰5~骶1間隙發病率最高。
我們可以將突出理解為膨出的進一步惡化,膨出和突出最大的區別就是纖維環是否已經破裂,如果沒有破裂屬於膨出,已破裂的屬於突出。
輕的話就自己慢慢鍛鍊,嚴重者儘快去醫院正規治療
-
5 # 獵人的詭遇
關於腰椎間盤突出和膨出的原因和由此造成的後果,看到已經有大咖做了回答,非常認真詳細,想必你已經瞭解,本人就不再綴述。我也是從二十多歲因急性腰扭傷造成了腰4腰5椎間盤突出,嚴重的時候只能臥床而不能下地行走。
40歲以後,因工作原因,學習了一點康復知識,在醫院指導病人康復。有一個簡單的專門治療頸肩腰病的體操,十分有效,不但治好了我自己的腰傷,也幫助許多患者治好了疼痛。
剛才看到了你的問題,便去樓下拍了一個短影片,建議你閒暇之餘練一下,不但對腰病有效,對頸椎病、背肩疼痛都有明顯的作用。
-
6 # 喬棟談健康
簡單的翻譯一下這個問題,現在有“腰痛”的症狀,做CT或者核磁發現腰椎存在L2-3和L3-4椎間盤膨出,L4-5椎間盤突出,基本就是這樣,至於產生什麼後果,這個每個人都有各種可能,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也可以腰痛纏身發展成腿痛。
多節椎間盤突出工作中也經常會遇到很多人,一做檢查發現自己多節椎間盤不是膨出就是突出,有點害怕也有點懵逼,怎麼會變成這樣,實際上出現這個問題也別擔心,突出不等於有症狀,但是要有足夠的重視,思考為什麼會這樣。
誘因
對於多節腰椎間盤突出,臨床上主要有這兩種狀況,一種是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或者長期忍受著症狀持續工作,一種是體態有問題,例如,骨盆前傾的人,可能就會有多節腰椎間盤突出的可能性。
腰痛
雖然有著多節的腰椎間盤突出,但是腰痛未必是這幾個椎間盤的問題,常見的腰痛有腰肌勞損、腰椎小關節紊亂等,腰椎間盤突出造成的腰痛往往咳嗽打噴嚏都會有疼痛的表現,如果沒有,則不急於考慮。
L4-5椎間盤突出
這裡要提醒一下,很多人初期是腰痛,慢慢發展到臀部和腿痛,其他幾個膨出處狀況機率不高,但是,L4-5椎間盤突出要重視,發病的話可能會刺激L5神經,逐漸出現臀部和腿外側的疼痛和麻木,要避免這種後果的出現。
解除症狀,正常生活一定不要搜著自己套病,也不要焦慮,腰椎間盤突出不等於腰椎間盤突出症,如果沒有相應的症狀表現,可以正常生活的,多數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出,包括我本人也是有5cm,我不照樣活蹦亂跳的,什麼鍛鍊也不影響。
-
7 # 鄧178078遠00607東
腰椎間盤突出了在沒治好之前就必須不能做勞累的體力活,不能搬重物,不能吃雞蛋,不能吃公雞肉,不能吃竹筍等等,不時不能長時間坐,平時一定要,平,直,輕,正,慢,患了腰椎間盤突出不治療再怎麼注意那也只能控制不會更加嚴重而已,但這樣的人生也像半個廢人一樣了,所以患腰椎間盤突出就要早點治療,早治早好,拖時間長時骨質會出現更好疾病的,比如腰椎增生,腰椎管狹窄,腰椎退行性變等問題出現,那樣想治療就難了,剛患腰椎間盤突出早點治療也是是個把月時間,所以患病別想著控制病情,請儘快治療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就像我之前做裝修的時候患腰椎間盤突出,剛開始不重視,從腰腿疼痛到腳麻痺,腳筋無力,那時候如果不是我放下所有工作專心治療也沒有今天的我了,這種病就像惡魔一樣每天都折磨人,不治好什麼也做不了,就廢人一個,所以擦亮眼睛,看清楚誰才是真正能治癒腰椎間盤突出病就放下工作一次性治癒,不要想著緩解而已,人生幾十年過得才有意義。
-
8 # 中醫科屈醫生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見的疾病,症狀以痠麻脹痛為主。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部位,90%以上在L4,5和L5,S1節段。 國內和近年來國外亦報道以L4,5椎間盤突出最多。L3,4椎間盤突出佔20%,2個節段同時突出佔6%~l 9%。據統計約1/2~2/3的病人表現為先腰背痛後腿痛,約1/3~1/1 O表現為腰背痛和腿痛同時發生,另外1/4~1/6的病人先腿痛後腰背痛。 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曾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慢性損傷史,如從事重體力勞動,經常作彎腰工作,亦有在過去曾經抬重物或腰部扭轉等一類損傷。有時咳嗽、打噴嚏、便秘、冷天時在水中作業等,由於腹壓增高和脊柱兩旁肌肉收縮,可誘發椎間盤突出症。腰部慢性損傷常致出現腰椎間盤突出症狀,而此症狀的出現是在原先椎問盤退變的基礎上,而慢性損傷能促使椎間盤退變。
腰四腰五突出,腰二腰三,腰三腰四朋出會產生什麼後果?坐骨神經痛
由於95%的椎間盤突出症發生於L4,5及L5,S1椎間隙,故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多有坐骨神經痛。這種疼痛可發生於腰背痛後、腰背痛時一併出現或先於腰背痛。 坐骨神經痛多為逐漸發生,開始疼痛為鈍痛並逐漸加重,疼痛多呈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後外側、小腿外側至跟部或足背。在少數病例可出現由下往上的放射痛,先由足、小腿外側、大腿後外側至臀部。除中央型常引起雙側坐骨神經痛外,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坐骨神經痛多為單側性。於咳嗽、打噴嚏、便引起腹壓增加時,腦脊液壓力升高使神經根袖擴張,刺激受壓之神經根,皆可使腿痛加重。有的病人為了減輕疼痛採取腰部前屈、屈髖位,以達到鬆弛坐骨神經的緊張度的目的,因而病人在行走時願取前傾位,休息臥床時願取彎腰側臥屈髖屈膝位的“三屈位”。嚴重的患者則取胸膝臥位的姿勢睡覺。同樣的機制,患者可訴在騎腳踏車時疼痛較行走時輕,因為騎腳踏車時,正是取腰前傾、屈髖屈膝位使神經根鬆弛,腿痛減輕。坐骨神經痛可在某種姿勢下,因活動或腹壓增加而加重或突發出現放射痛。
外周圓錐綜合徵
脊髓的L4~S2節段被稱為外周圓錐。感覺喪失發生在L4~S2神經根所在的區域。臀肌、伸、屈膝關節、踝關節和腳趾以及腳的內在肌肉的肌力減弱。步態異常也很常見。可表現為踝反射和蹠反射均缺如,而膝反射則存在或相對較明顯。膀胱和直腸的功能的隨意控制經常削弱。陰莖的勃起和射精功能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損,但陰莖的異常勃起也經常發生。
腰椎滑脫症:
伴有間歇跛行與雙下肢麻木、發涼,同時也伴有下肢的肌肉癱瘓,大腿與小腿外側的麻木。再有就是腰椎的結核,該病由於結核病菌的侵蝕,使病人在腰痛的同時,還出現了腰部強直,不能彎腰拾東西,腰疼較為劇烈,並且還有發熱、盜汗、乏力、消瘦、食慾下降等結核菌毒素中毒的表現。
骨質增生:
反覆腰痛且腰痛時間久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就會合並有關節的退變和骨質增生。一方面是退變致使椎間盤松弛、腰椎間歇變窄。另一方面關節突的骨質增生會導致椎間孔進一步狹窄,從而增加神經根受壓。
腰椎不穩:
腰椎的三關節複合體中的椎間盤的後關節退變,不能維持脊柱的穩定,而椎體和關節都會出現增生,最後就會導致纖維性或是骨性強直。所以說腰椎不穩時退變的一個階段。
腰椎管狹窄:
在成人出現侷限性的椎間盤高度變窄是由於髓核含水量的減少造成的。在腰椎間盤突出時可能加速其進展,椎間隙變窄又可造成後關節的半脫位、關節突過過度移位,引起側隱窩和椎間孔狹窄,從而導致腰椎間盤突出併發症。
腰椎滑脫症:
腰椎不穩和關節突骨關節炎是由於椎間盤突出和退變導致,這兩者是退行腰椎滑脫症的主要原因,都會出現各種腰、腿症狀同樣是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併發症之一。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腰 背 痛
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人,絕大部分都有腰背痛,甚而僅有腰背痛。腰背痛既可出現在腿痛之前,亦可在腿痛出現的同時或之後。一部分病人腰痛不明原因突然發生,一部分病人在某次較明確的腰部外傷後出現。腰背痛和外傷可有間隔時間,短者數天,長者間隔數月乃至年餘。病人腰背痛範圍較廣泛,主要在下腰背部或腰骶部,可向一側或兩側放射。發生腰背痛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椎問盤突出時,刺激了外層纖維環及後縱韌帶中的椎竇神經纖維。
臨床所見的腰背痛可分為三型:
(一)慢性持續性腰痛
這種病人往往一開始只有幾年的反覆發作的急性腰痛病史,而以後逐漸轉成慢性持續性的腰痛。這種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稍一不注意或勞累就會引起腰痛加重,故而對每一種動作都需十分小心。腰背部廣泛的鈍痛,腰痛起病緩慢,每當活動加重,或者是較長期取一種姿勢時腰痛加重,但休息或臥床後疼痛可減輕。腰痛症狀很少完全影響工作,這種疼痛在中年人較重,而青少年和年輕人較輕。
(二)腰痛的反覆發作
這種現象的出現提示椎問盤退變或並有椎問關節的不穩定或關節突關節的退變。病人中有85%腰痛發作的間歇期為3個月到3年,每次發作持續3天至3個星期。而在間隙期則無腰痛。大多數是由於反覆的關突節關節過伸扭傷而誘發。椎問盤源性腰背痛最典型的表現為在一次扭傷後,咳嗽、軀幹突然地活動後發病,病人有姿勢性側彎,在坐位或彎腰時疼痛。病人可感痙攣痛、燒灼痛和沉重感等。
(三)急性腰痛
這種急性腰痛的發作往往並不是由於作重體力勞動扭傷引起,而是作一些輕微的動作而誘發。但腰背痛發病急驟突然,腰痛甚為嚴重,腰背部肌肉痙攣,可出現姿勢性側彎,因腰背腰部各種活動均受到限制,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這種急性腰痛在發病初幾天為重,以後可逐漸減輕。一般持續時間較長,要經3~4周始能緩解。這三類疼痛以前兩者為多,後者較少。前兩者多屬椎問盤纖維環尚完整,而後者多為纖維環突然全部或大部破裂,髓核突出。
下腹部或大腿前側痛
在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症時,突出的椎間盤可壓迫腰叢的L2,3神經根出現相應神經根支配的腹股溝區痛或大腿內側疼痛。
間歇性跛行
當患者行走時,隨行走距離增多,引起腰背痛或不適,同時感患肢出現疼痛麻木加重,當取蹲位或臥床後,症狀逐漸消失。始能再次行走,行走距離從數十米至數百米不等,稱為間隙性跛行。此多見於腰椎管狹窄並椎問盤突出病人,並且多出現於多節段病變。此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可造成神經根的充血、水腫、炎症反應和缺血。當行走時,椎管內受阻的椎靜脈叢逐漸充血,加重了神經根的充血程度,影響血迴圈和氧含量,引起疼痛加重和肢體乏力。同時此種間歇性跛行與腰椎管狹窄症相似。當肢體活動時,脊髓的血管擴張,加重了對神經根的壓迫,引起缺氧出現症狀。
麻 木
腰椎間盤突出症有部分病人, 多為椎問盤組織壓迫刺激了本體感覺和觸覺纖維引起麻木。麻木感覺區域仍按神經根受累區域分佈,麻木與神經根受壓的嚴重無密切關係,但肌力下降者麻木較重。大腿外側為常見麻木區域,此區域正常為L2,3神經支配,但亦屬於L4和L5皮節。當穿衣褲接觸時可有燒灼感,長時站立可加重麻木。
肌肉痙攣
腰椎問盤突出症肌肉痙攣多發生於神經根長期受壓後,其原因可能為神經外膜或神經束間纖維化,使神經根的感覺纖維應激閾值升高。肌肉痙攣程度與椎間盤的型別、部位和大小無關。S1神經根發生率最高,次之為L5神經根。最常發生肌肉痙攣的為小腿三頭肌、胭繩肌和蹠肌。通常發生在夜間持續數秒至數分鐘。在白天肌肉痙攣發生在肌肉收縮之後,發生頻率不定,可一日數次,亦可間隔數週後發生。
肌肉癱瘓
腰椎問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嚴重時,可出現神經麻痺、肌肉癱瘓。較多見的為L5椎間盤突出,L5神經麻痺所致的脛前肌、腓骨長短肌、伸趾長肌和伸趾長肌麻痺,表現為足下垂。
雙下肢症狀
腰椎問盤突出症通常為一側下肢症狀,在少數病人可出現雙下肢症狀。出現雙下肢症狀有如下情況:
1.雙下肢同時出現症狀,嚴重度可兩側一樣,但多為一側重,一側輕。此為同節段中央型椎間盤較大,較突出。有時因巨大突出壓迫馬尾神經,出現馬尾綜合徵。
2.雙下肢不同節段症狀,表現為疼痛部位不同和疼痛嚴重程度不同,此為不同節段不同側別的椎間盤突出。
3.先為一側症狀,後為出現相似對側症狀。此為同節段椎間盤突出,先壓迫一側,後又移位壓迫另一側出現症狀。
馬尾綜合徵
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症,當突然巨大突出時,常壓迫突出平面以下的馬尾神經。馬尾通常包括L3到S1的神經根,因此支配盆腔內臟兼(或)會陰部的傳出兼(或)傳入神經纖維的病變,完全可以出現圓錐綜合徵。早期表現雙側嚴重坐骨神經痛,會陰部麻木,排便、排尿無力。有時坐骨神經痛可交替出現。時左時右,隨後坐骨神經痛消失,而表現雙下肢不全癱瘓。如不能伸趾或足下垂,同時雙下肢後外側會陰部痛覺消失,大小便功能障礙,多表現為急性尿瀦留和肛門括約肌肌力降低,排便不能控制。在女性患者可有假性尿失禁,男性患者出現陽痿。腰椎間盤突出發生馬尾綜合徵三種類型:
1.既往無腰骶神經根痛症狀,突然發病;
2.腰骶神經根痛反覆發作,在最後一次發作時突然出現馬尾綜合徵;
3.馬尾綜合徵緩慢逐漸發生。
脊髓圓錐綜合徵
當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症時,骶部脊髓S3~5節段和尾髓。節段的病損有著典型的綜合徵。軀體症狀包括會陰及肛門周圍的面板感覺缺失。如果S2受累的話,大腿後部將出現麻木。即表現為所謂的‘馬鞍區麻木"。有骨盆出口處的肌肉軟癱,包括肛門外和Vesicle括約肌及坐骨海綿體、球狀海綿體肌。球海綿體反射可透過刺痛陰莖龜頭而誘發,其表現為陰囊內後尿道收縮或肛門外括約肌收縮。由於節前副交感神經的損害,引起包括膀胱平滑肌的鬆弛性癱瘓(無膀胱充盈感覺,無痛)和不能自動排空的徵象。由於橫紋肌系統對外肛門括約肌控制的相應喪失,在腹壓增大時大便失禁或不能自主排便,勃起和射精能力的完全喪失。
頸腰綜合徵
下腰椎最易由於椎間盤退變而引起頸腰綜合徵症狀。這種退行性變化有時可以是多節段的甚而影響整個腰椎。有部分病人同時並有較嚴重的頸椎間盤退變,引起頸部或神經脊髓症狀,稱為頸腰綜合徵。出現頸腰綜合徵時病人敘述全身都痛,頸部的痛可放射到枕部、雙肩且可向上肢放射,有時還可放射到胸部。腰部的變化則可引起兩下肢的疼痛。這種情況可能會被醫師認為病人是神經官能症,或使醫師由於抓不住要領而草率處理。
這種病人除敘述腰背痛及下肢坐骨神經痛外,常述頸項痛。這種疼痛常因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相鄰脊髓和神經等組織,引出症狀,即頸椎病症狀。當壓迫頸神經根時,表現為與受累神經一致的神經幹性痛或神經叢性痛,同時有感覺障礙、感覺減弱和感覺過敏等。神經支配區的肌力減退,肌肉萎縮。以大小魚際和骨間肌為明顯。上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因脊神經根被膜的竇椎神經末梢受到刺激,而出現頸項痛。當頸椎間盤和骨贅壓迫神經根,則有明顯的頸項痛和上肢痛。由於C4-C5和C6-7發病率最高,病人表現頸肩痛,前臂橈側痛,手的橈側3指痛。壓頸試驗出現陽性,表現為誘發根性疼痛。當壓迫脊髓時病人出現上肢或下肢麻木無力、僵硬、雙足踩棉花感,足尖不能離地,觸覺障礙,束胸感,雙手精細動作笨拙,夾東西、寫字顫抖,手持物經常掉落。在後期出現尿頻或排尿、排便困難等大小便功能障礙。
檢查時有感覺障礙平面,肌力減退,四肢腱反射活躍或亢進,而腹壁反射、提睪反射和肛門反射減弱或消失。Hoffmann徵、髕陣攣及Babinski徵等陽性。
當出現頸、腰椎間盤一併退變同時引起症狀時,需仔細詢問病史和仔細查體後,作頸椎和腰椎的影像學檢查,有條件者應作電生理檢查。然後結合病史和查體以及影像學和電生理檢查結果,分析病人的症狀,當前以頸椎病症狀為主抑或以腰椎問盤突出症症狀為主,或兩者並重。
患肢發涼
也有稱為冷性坐骨神經痛 ,幾乎所有病人自感患肢發涼。
尾 部 痛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症狀可表現為尾骨痛,其主要原因為突出的椎問盤組織移入骶管,也可因為腰椎或腰骶神經叢的解剖變異刺激神經所致。
小腿水腫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骶神經根嚴重受壓時,可出現足和踝部的水腫。認為發病機制不明。可能是神經根在受到機械性及區域性無菌炎症的化學性刺激時粘連水腫,影響交感神經的傳導功能,竇椎神經也可能發生異常短路,而使下肢相應的血管神經功能障礙。
症狀與神經損傷嚴重度的分級
腰椎間盤突出症臨床症狀與體徵的表現,均與椎間盤壓迫神經根的嚴重程度有關。將神經受壓分為四級:
1級 神經根支配的反射減弱,但仍存在神經根支配的小和中等大的肌肉或大的肌肉如伸躅長肌、脛前肌、小腿三頭肌等,表現為小肌肉輕度無力,而大的肌肉肌力正常。在皮節分佈感覺區的遠端有較小範圍的感覺喪失。根性痛不重。
2級 神經根支配的反射消失,小肌肉的肌力中度降低,而中等或大的肌肉肌力降低或正常。麻木區較1級神經受壓嚴重,但感覺障礙仍在一個狹小範圍內,根性痛一般。
3級 較大的肌肉呈中等或明顯的肌力減弱,所累及的皮節分佈感覺區有較大的範圍的障礙。病人述說冷感。在皮節分佈感覺區的遠端皮溫輕度降低。
4級 嚴重的神經根功能障礙或神經根麻痺,癱瘓。神經根支配的肌肉肌力完全消失。皮節分佈感覺區大範圍的明顯麻木或喪失。皮溫降低。當L5或S,神經根受累,足和踝部可出現水腫。根性痛輕微或無疼痛。
回覆列表
首先要明確的是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兩個概念,腰椎間盤突出是做影像檢查(CT或者磁共振)的報告結果,沒有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則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相應症狀。
腰4/5突出主要是引起大腿及小腿外側和腳大拇指疼痛麻木無力,腰3-4主要是大腿前側和小腿內側疼痛麻木無力,腰2-3主要是大腿內側疼痛麻木。
上面的是一般情況,至於巨大突出、脫出、外側型突出症狀則比較複雜。需要根據具體症狀和檢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