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明國亮

    首先,早在康熙二十八年,中俄雙方簽署《尼布楚條約》後貝加爾湖就已經劃分給了俄國,所以溥儀要退守到貝加爾湖畔是不可能的,而溥儀想要退守也只能先退守關外。

    那麼為什麼當時擁有百萬人大軍的溥儀,卻沒有退守關外等待反攻,而是選擇退位呢?

    清朝曾經被人稱為天朝,因為國力強盛,所以很多國家都將中國視為肥肉。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朝代的閉關鎖國,導致中國開始進入了戰爭時代。而因為科技和思想的落後,大清很難抵擋外國的侵略,簽訂了不少條約。而之後也因為內戰,這個朝代結束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帝制。

    溥儀能當上皇帝,其實並不是他的意願。當年的他不過是個孩童,在慈禧的授權下,他成為了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也成為了被慈禧操控的傀儡皇帝。其實大清並不單單隻有愛新覺羅這一主系,八旗中的子弟不僅僅是朝廷的大臣,也是他的親戚。當反清黨羽聯手攻打時,他也想到過撤到關外,但是那些皇室宗親們不想去忍受路途中的困苦,完全不想離開王都。

    無奈之下,溥儀只好在皇宮裡設立一個軍隊來反抗入侵,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決定,才加快了王朝的滅亡。那些王公貴族的公子哥們個個都是過的養尊處優,讓他們上戰場打仗也實在是沒什麼用。雖然有部分人玩過兵器,但是也不過是一時興起,他們根本不能保護好王朝。在嚴格的軍事訓練之後,這支軍隊也變得支離破碎,軍隊成了那些貴族子弟吃喝玩樂的地方。原本為了保家衛國而建立的軍隊,最後成為了不思進取的地方。

    清政府在接受一次次的進攻後,屢戰屢敗。而袁世凱率領的北洋新軍贏得了不少戰果,當他看到清政府已經朝不保夕了,於是他就生起了自己做領導人的心思。雖然溥儀表面上手握百萬大軍,但是這些士兵其實都是聽袁世凱的命令,所以他是沒有指揮軍隊的權利的。這百萬大軍其實對他來說,也不過是個虛設。

    當袁世凱為了自己的私心而逼宮時,溥儀深知自己沒有反抗的能力,所以被逼無奈之下,為了保命,他就選擇退位了。也因為他退位詔書的釋出,中國的末代王朝也就成了過去。其實朝代的成敗不僅僅只和實力有關,皇帝和貴族們才是將王朝推向結束的助力。所以即使看起來溥儀擁有百萬大軍,但是他沒有退守關外,選擇退位的決定也是迫不得已的。

  • 2 # 歷史就是照妖鏡

    溥儀一生經歷了三次登基,三次退位。

    一、第一次登基、退位

    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3歲即位當皇帝,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替溥儀掌管朝政。1912年,隆裕以太后名義頒佈《退位詔書》,溥儀被迫退位。

    二、第二次登基、退位

    1917年,7月1日,前清大臣發動張勳兵變,宣佈清朝復辟,年僅12歲的溥儀又坐上龍椅。1917年7月12日,張勳復辟失敗逃入荷蘭大使館,次日溥儀宣佈第二次退位,只坐了11天龍椅又下了臺。

    三、第三次登基、退位

    1924年11月5日,西北軍閥馮玉祥無視優待條件,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並獲得大量宮中財物,歷史上稱這為“北京政變”。

    從1925年到1932年,溥儀在天津生活了七年,這七年是他在各派遺老、各種主意之間搖擺的七年,也是他積極活動、尋求復辟的七年。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儀在東北地區建立偽滿洲國,建年號為“大同”。

    同時,溥儀和日本簽訂了《日滿議定書》,日本政府正式承認偽滿洲國,而偽滿洲國承認日本在滿洲的特殊利益。

    1934年,溥儀改國號為偽“滿洲帝國”,稱“皇帝”,改元“康德”,3月1日正式第三次登基。溥儀還兼任偽“滿洲帝國”陸海空軍大元帥、偽“滿洲帝國”協和會名譽Quattroporte。

    溥儀作為當時亞洲一個政治人物兩次登上《時代》週刊。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並進攻偽滿洲國,偽滿政權覆滅。8月15日,日本投降,溥儀頒佈《退位詔書》,第三次退位。

    參考資料:《我的前半生》

  • 3 # yaoyu1

    滿清帝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於1924年被逐出紫禁城流落天津暫居靜園,1931年11月3日晚,在以土肥原為首的日本軍人秘密將溥儀弄到大沽口然後換乘淡路丸號達到營口。1932年3月9日,在日本人扶植和利誘下,溥儀在天京(長春)舉行了執政典禮,並於1934年宣佈成立滿洲帝國。至於溥儀為啥不去貝加爾湖畔反攻革命黨,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一、溥儀的一切行動都是在日本人的操縱下進行的,溥儀只能聽命於日本關東軍,根本就沒有什麼自由。二、日本人之所以在東北扶植溥儀總領偽滿洲國傀儡政權是出於日本佔領東北領土為目的的,根本就沒有在東北再扶持一個偽政權的意思。三、當時的貝加爾湖畔一帶屬於蘇聯的領土,日本人還沒有佔領這片領土,日本人怎麼能把他弄到這一帶。這些僅為我個人的認為,是否正確僅供參考。謝謝。

  • 4 # 當代曹植

    早在康熙二十八年,中俄雙方簽署《尼布楚條約》後貝加爾湖就已經劃分給了俄國,所以溥儀要退守到貝加爾湖畔是不可能的。

    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3歲即位當皇帝,其父載灃為攝政王,辛亥革命後,載灃被迫退位,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替溥儀掌管朝政。1912年,隆裕以太后名義頒佈《退位詔書》,溥儀被迫退位。

    當時貝加爾湖屬於沙俄領土,溥儀若退到貝加爾湖,只能組建臨時政府。

    1912年,清朝滅亡時,溥儀只有七歲,一個小孩子能幹什麼?

    清末新政極為成功,工業產值年增15%,1912年,清朝財政收入達到驚人的3.2億兩白銀,清朝無論經濟、軍事、政治等方面,皆己實現近代化,清朝很可能趁第一次世界大戰崛起。

    到時,先向戰爭雙方販賣物質,大賺一筆,1917年,趁俄國革命,西伯利亞空虛之機,發兵北上,廢除沙俄在華領事裁判權與片面最惠國待遇,收回北滿鐵路及俄租界,廢除對沙俄賠款,收復包括貝加爾湖在內的整個西伯利亞以及中亞,並重兵屯於烏拉爾山,俄國能奈我何?

    1918年,對德奧宣戰,收回青島以及德租界和奧租界,廢除德國與奧匈帝國在華領事裁判權與片面最惠國待遇。廢除對德與對奧賠款。戰爭結束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要對清朝賠款,考慮到德國戰敗後無力賠款,允許德國用先進技術來賠償。

  • 5 # 徐超UPever

    更正一下不是貝爾加湖,是貝加爾湖。我們層層剝開分析。

    第一個問題,滿清皇室能退過去嘛?當然不能,當時貝加爾湖已經落入沙俄之手,沙俄會把剛剛吃下去的土地吐一塊給滿清?絕無可能,沙俄對於領土的貪婪,對東北的覬覦,世人皆知。不吃掉你都算是吃虧的人還指望他吐出來一塊?

    做個極其不可能的假設,假設沙俄答應給溥儀這塊地方。接下來的問題是誰跟你過去?晚清軍事力量大概分幾類,第一八旗兵,第二綠營兵,第三新軍。第三種成了革命黨的主力,所以不可能,第二種也不可能,綠營主力是漢人,最有可能的是八旗親貴,可是這幫進城快300年的大爺們真願意拋家舍業去西伯利亞的苦寒之地嗎?就是願意去,到底能攢齊多少人?就是攢齊了人馬,這幫大爺能像祖先那麼驍勇嗎?答案不言自明。

    進一步做一個不可能的假設,沙俄願意讓出貝加爾湖,滿清八旗人馬俱全的到了這裡,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可是貝加爾湖人跡罕至,自然條件惡劣,人口的總數都沒有一支軍隊大,那麼能養活一支軍隊嗎?(還不說貴族官員隨行家屬等等)。如果依靠外來物資輸送,那麼持續的財政來源是什麼?物流如何解決?

    溥儀去貝加爾湖,那真是想當然的假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史以來,哪位英雄你比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