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海里的漂流瓶

    死於化學武器的人很多,主要集中一戰和二戰。因為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才有化學武器這種概念。

    化學武器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突破,投放量以萬噸為計,造成的人員傷亡足有幾百萬之巨(更有可能達上千萬)。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芥子毒氣、氯氣、光氣、雙光氣等就造成了一百三十萬人的傷亡。

    我們中國就深受化學武器的毒害。在抗日戰爭中,日中使用芥子毒氣殺害抗日軍民,同時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更是用中國人進行生化試驗,給我們中華人民族帶來巨大傷害。

    歷史上死於化學武器的人多不勝數,具體資料很難查到。

  • 2 # 歷史檔案館

    隨著火藥技術的發明及與軍事上的應用,戰爭中的武器從冷兵器時代變成了彈藥武器時代,即化學武器的時代。除了黑火藥[2KNO3:S:3C]、雷汞[Hg(ONC)2]、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硝化甘油[C3H5N3O9]、TNT[C6H2CH3(NO2)3]、硝化纖維[C12H16O6(NO2)4]等帶來物理破壞性的化學彈藥外,還有一些殺人於無形的化學武器存在。它們不僅十分危險,還帶有致命性,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看看全球最致命的十種化學武器。

    10、氯氣

    氯氣是一種有毒氣體,它主要透過呼吸道侵入人體並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裡,生成次氯酸和鹽酸,對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的影響:次氯酸使組織受到強烈的氧化;鹽酸刺激黏膜發生炎性腫脹,使呼吸道黏膜浮腫,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難,所以氯氣中毒的明顯症狀是發生劇烈的咳嗽。

    症狀重時,會發生肺水腫,使迴圈作用困難而致死亡。由食道進入人體的氯氣會使人噁心、嘔吐、胸口疼痛和腹瀉。氯氣是一種刺激性氣體,含有劇毒,曾經在一戰中作為化學武器使用。

    9、氫氰酸

    氫氰酸(HCN)是氰化氫的水溶液。有苦杏仁味,可與水及有機物混溶。戰爭使用狀態為蒸氣狀,主要透過呼吸道吸入中毒。其症狀表現為:噁心嘔吐、頭痛抽風、瞳孔散大、呼吸困難等,重者可迅速死亡。

    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曾用氫氰酸一類毒劑殘害了集中營裡250萬戰俘和平民。

    8、雙光氣

    雙光氣,氯甲酸三氯甲酯的別稱,無色液體,有刺激性氣味,難溶於水,可作其他毒劑的溶劑如芥子氣等。

    雙光氣為一種窒息性毒劑,即對人體的肺組織造成損害,導致血漿滲入肺泡引起肺水腫,從而使肺泡氣體交換受阻,機體缺氧而窒息死亡。一戰中德軍曾用雙光氣作為化學武器。

    7、光氣

    光氣,又稱碳醯氯,由一氧化碳與氯氣在日光下合成,為無色劇毒氣體,它能傷害人體呼吸器官,嚴重時導致人體死亡。戰爭促進了化學武器的發展,一戰中出現了多種毒劑,除了氯氣外,又出現了光氣,使用量達到10萬噸之多,是殘害生靈的戰場毒魔。1915年12月19日,德軍發射裝填光氣的火箭彈。英軍陣地上有1000多人中毒,100多人死亡。

    6、畢茲

    畢茲是一種無特殊氣味的白色或微黃色的結晶粉末,學名為二苯羥乙酸-3-喹嚀酯,屬失能性毒劑。現代失能劑的概念是由英國人黑爾於1915年首先提出的,美國則爭先對失能劑開展了廣泛的研究工作。畢茲主要透過呼吸道中毒,症狀以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

    越戰中美軍曾多次使用畢茲,並把它們稱作“仁慈”的武器。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時有許多越軍官兵中毒失能後又被美軍用刺刀殘忍地捅死。

    5、路易斯氣

    路易斯氣是α-氯乙烯二氯胂的俗稱,因英文lewisite而得名,化學式ClCH=CHAsCl2。由美國人Capt. W. Lee Lewis在1918年發明,是其中一種戰爭中常用的化學武器。它是糜爛性毒劑的主要代表物之一。糜爛性毒劑主要透過呼吸道、面板、眼睛等侵入人體,破壞肌體組織細胞,造成呼吸道粘膜壞死性炎症、面板糜爛、眼睛剌痛畏光甚至失明等。這類毒劑滲透力強,中毒後需長期治療才能痊癒。

    路易斯氣是一種化學戰爭毒劑,其揮發性和穿透力均強於芥子氣,能引起面板紅腫、起泡以至潰爛,能傷害身體各部器官,特別是肺部。路易斯氣是戰爭中常用的化學武器,應用在戰爭上時,會霧化。美國、日本、蘇聯和義大利都曾生產這種毒氣。

    4、芥子氣

    芥子氣即二氯乙基硫( 2,2"-二氯二乙硫醚,β,β"-二氯二乙硫醚,二(2-氯乙基)硫;dichlorodiethyl sulfide,dichloroethylsulfide,bis(2-chloroethyl)sulfide)的俗名,因具有揮發性,有像芥末的味道而得名。主要用於有機合成、藥物(可用於治療某些過度增殖性疾病)及製造軍用毒劑,並由於其在毒劑方面的廣泛使用而聲名狼藉。作為糜爛性毒劑,它對眼、呼吸道和面板都有作用。全身中毒症狀有全身不適、嘔吐、抑鬱、嗜睡等中樞抑制及副交感神經興奮等症狀。中毒嚴重可引起死亡。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確認為致癌物。

    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先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地區對英法聯軍使用,並引起交戰各方紛紛效仿。當時身為巴伐利亞步兵班長的希特勒作為參戰士兵曾被英軍的芥子氣炮彈毒傷,眼睛暫時失明。

    據統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共有12000噸芥子氣被消耗於戰爭用途;因毒氣傷亡的人數達到130萬,其中88.9%是因芥子氣中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侵華日軍曾在中國東北地區秘密駐有負責毒氣研究和試驗的516部隊、731部隊。

    3、沙林

    沙林又叫沙林毒氣,學名甲氟膦酸異丙酯,英文名稱Sarin,可以麻痺人的中樞神經。化學式:(CH3)2CHOOPF(CH3) ,它是常用的軍用毒劑,按傷害作用分類為神經性毒劑,可以麻痺人的中樞神經,是常用的軍用毒劑,按傷害作用分類為神經性毒劑。

    沙林可以透過呼吸道或面板黏膜侵入人體,殺傷力極強,即使吸入少量數分鐘之內也可致人死地。沙林工業品呈淡黃或黃棕色,純的沙林無味,含雜質的沙林有水果香味。

    1995年在日本東京發生了沙林毒氣事件,造成了較大的人員傷亡。2013年8月,在敘利亞大馬士革再一次發生沙林毒氣事件,造成約1300左右人員的死亡,聯合國已派出敘利亞沙林毒氣事件調查小組前往調查事故原因。

    2、塔崩

    塔崩(Tabun)或作GA,即二甲氨基氰膦酸乙酯,是一種有極強的毒性的物質。它是清澈無色無味的液體,有輕微水果香味。由於它會嚴重地影響哺乳類動物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甚至致命,塔崩被視為一種神經毒素。

    塔崩為半永續性毒劑。適用於地面染毒,製成氣溶膠也可用於空氣染毒。1936年,德國的格哈德·施拉德(G.Sc.h.rader)博士首次合成了塔崩,而他本人在次年初輕微中毒,成為塔崩的最早受害者。

    美國軍用代號GA。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首次將塔崩較大規模地用於實戰。1981年1月至11月,伊拉克軍隊曾向伊朗軍隊陣地發射了塔崩炮彈,造成了人員傷亡。塔崩雖然優於氫氰酸、光氣等老式毒劑,可是由於其戰術效能不及沙林,毒性只是沙林的1/3,因此屬於逐漸淘汰的毒劑。

    1、vx神經毒氣

    維埃克斯(VX),化學名為S-(2-二異丙基氨乙基)-甲基硫代膦酸乙酯,是一種比沙林毒性更大的神經性毒劑,是最致命的化學武器之一。它也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油狀液體,一旦接觸到氧氣,就會變成氣體。工業品呈微黃、黃或棕色,貯存時會分解出少量的硫醇,因而帶有臭味,主要是以液體造成地面、物體染毒,可以透過空氣或水源傳播,幾乎無法察覺。人體面板與之接觸或吸入就會導致中毒,頭痛惡心是感染這種毒氣的主要症狀。VX毒氣可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呼吸停止,最終導致死亡。

    據美國研究人員約翰·林賽2003年在巴拿馬首都推出《熱帶叢林之王》一書披露,美國軍隊60年代曾在巴拿馬運河地區進行過化學武器試驗,其中包括毒性很強的VX毒劑。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VX毒氣彈在好萊塢大片中也曾大放異彩,在美國大片《石破天驚》中,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化學專家斯坦利和老英國特工梅森潛入阿卡拉島拆除毒氣彈,與叛軍鬥智鬥勇,在銀幕上演了驚險的一劇。

  • 3 # 匹諾曹jun

    第一次世界大戰,被稱為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其中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過1600萬人喪生,戰況之慘烈令人不忍直視。大戰初始的1914年,德軍計劃攻佔英軍據守的 伊普爾突出部,為接下來佔領沿海港口鋪路,於是發起了正面突擊,在個別地段取得突破。英軍雖然傷亡慘重,但在法軍的支援下重新建立防禦線,圍繞伊普爾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德軍未能成功將其攻下。

    1915年,面對英、法、加等協約國固若金湯的強大防線,德軍決定採用試驗性武器——氯氣

    1915年4月22日下午,伊普爾戰場的德軍陣地前升起一陣陣黃綠色毒霧,隨著微風飄向英法聯軍陣地,士兵們很快被淹沒在毒霧當中。伴隨著陣陣咳嗽,士兵們紛紛出現了噁心、嘔吐、和呼吸困難的症狀,有的甚至直接窒息,整體都失去了作戰能力。

    此時德軍士兵戴著簡易防毒面具正面突破,很輕鬆地就佔領了英法聯軍的陣地。4月25日德軍故技重施,向協約國陣地釋放毒霧,加拿大士兵也同樣被打了個猝不及防,協約國軍隊堅守了幾個月的防線就這樣被德軍輕易突破。

    這一次是現代化學戰的先例,協約國約有15000人中毒,其中約5000人死亡,化學戰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但這並不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化學物作為武器,約公元前5世紀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人就曾燃燒硫磺釋放毒煙,使敵人中毒窒息,到了公元7世紀拜占庭帝國軍隊也普遍將瀝青、硫磺等易燃物放在金屬罐中作為燃燒型武器。德國在1871年普法戰爭後實現了統一,工業和經濟得到了發展,1866年發電機的發明也拉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序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採用煤焦油為原料的有機合成工業。

    德國在這個時期實現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以及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的全面發展,為研製參戰使用的化學武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到了19世紀末,歐洲多數國家已能由工業生產劇毒物質,各國的製毒、用毒的技術也越來越高,使得毒物能夠大量被用於戰爭中。

    雖然效果卓越,但毒物等化學武器在戰爭中的使用卻引來了各國的聲討,由於其不人道的殺傷效果和強大的後續影響力,人們強烈呼籲禁止化學武器的使用,各國也開始了漫長而艱苦的談判。直到1997年4月29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正式生效,在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締約國大會第十屆會議上,組織決定把這一天設為化學戰受害者紀念日,悼念那些因化學武器而逝去的寶貴生命。

    公約的核心內容是在全球範圍內儘早、徹底銷燬化學武器及其相關設施,而這一條約本身也是經過長年累月的戰爭、用無數的死亡換來的。戰爭武器那麼多,論殺傷力、爆炸力、威懾力,化學武器或許都比不上常規武器,但為什麼偏偏只簽訂條約禁止化學武器?因為它著實可怕。

    化學武器是指利用具有毒性的化學物質作為武器,透過多種傳播途徑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產生戰鬥效應,殺傷、疲憊和遲滯敵人,以達到預定的軍事目的。它與核武器同屬“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熟知的例子有早期被頻繁使用的硫磺、氯氣、芥子氣等。它不像子彈、炸彈等常規武器那樣會造成直接的肉體傷害,而是會透過破壞人體的神經、免疫系統來起到殺傷作用,對缺少防護裝備、防護措施不嚴密和訓練素質差的敵人有摧枯拉朽般的殺傷作用。

    根據化學武器對人體的影響方式,大體可分為:神經性毒劑、血液性毒劑、糜爛性毒劑、窒息性毒劑、刺激性毒劑、失能性毒劑以及細胞毒蛋白這幾種型別。它除了可以在戰爭中奪取人的性命,也不會放過倖存者,存活下來的要麼致殘、或者永久性喪失身體機能,成為一個廢人。而戰後的化學殘留物更是會汙染環境、水源、糧食等重要資源,給更多無辜的人帶來更大的痛苦。無知者防無可防,倖存者生不如死,這點才是它真正的可怕之處。

    在戰爭中你一來我一往,化學武器不斷被應用和發展,許多國家已經擁有了使用化學武器的能力。為了防禦彼此,各國也針對化學武器研發出了各種有效的防護措施,比如可以簡單抵抗空氣傳播型毒氣的防毒面具、可以防禦接觸傳播型毒劑的防護服、可以監測到化學武器的偵察器材、以及針對不同種病毒能起到一定治療效果的解毒劑等。如果沒有防護措施,化學武器往往能夠使人出現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癲癇、痙攣、幻覺、感染、從而導致死亡。

    儘管可怕,但其效果還是讓很多國家願意在戰爭中採用,歷史上也有過多場使用化學武器的戰役。比如在伊普爾戰役前,英國於1899年對南非和奧蘭治發起了英布戰爭,在南非東部的萊底斯戰場上英軍就使用了毒氣彈。這種炮彈一旦爆炸便會散發綠色煙氣,使吸入的人中毒,失去正常身體機能。雖然加速了戰爭的勝利,但毒氣彈的殘忍效果也遭到各國的譴責,並被各國規定戰爭中不得再使用。

    但那是一戰時期,是一個可以為了勝利不斷犧牲的殘酷時代,一份不利己的規定又能對作戰國有多大的約束力,能讓人為了它而放棄一場戰爭的勝利呢?兵不厭詐,非常時期自然會選擇非常手段,對持有化學武器的作戰國來說,只要仗打贏了,什麼樣的後果都能承受。違約,也顯得微不足道。

    清代的《西巡迴鑾始末記》中就描寫到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天津,英軍再次把毒氣彈運上戰場,而天津的武衛左營大軍和義和團成了它的犧牲品。這一戰也再次展現了毒氣彈的強大殺傷力,它對於人的身體並不會造成什麼明顯傷痕,但其毒氣卻能夠刺激人眼、腐蝕人的面板,引起昏迷、噁心,讓人喪失戰鬥力。而根據記載和描述,當時聯軍所使用的炮彈,應該就是苦味酸炸藥。

    不過嚴格來說苦味酸屬於一種黃色炸藥,並不算化學武器,只是因為強烈的苦杏仁味會引起不良反應和慢性中毒而被誤認為化學武器。

    早期化學戰中較常使用的是武器毒氣,不過由於戰爭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各國的化學武器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像日本當時就已經裝備了毒劑炮彈、布毒車、有毒煙筒等多種武器形式,所使用的毒氣有光氣、芥子氣等多種毒劑。日本裝備的毒劑多自然不只是為了威嚇他國保護自己,更多的是為了投入作戰使用,諷刺的是由於害怕西方國家的報復,日本只在侵華戰爭中對中國使用了大量毒劑。

    據中國政府不完全統計,自1937年7月至1942年5月,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共用毒1000餘次,用毒地區遍及13個省,近4萬人受害。甚至在簽訂了《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之後日本還表示遺留在中國境內的大量化學武器尚未得到處理,截至2001年時仍有30-40萬枚化學武器埋在吉林省,所以公約中的處理期限不得不延長。

    比如吉林敦化市南郊有一個小林場,在抗戰期間就曾是日本軍營,遺留了大量的化學武器。儘管有大部分被收走了,但小村裡還是有不少人受到直接感染,70餘人死於骨癌或肺癌,甚至小孩子在河裡洗澡不幸接觸了洩露的化學液體都因為手腳紅腫潰爛差點截肢。

    日本在中國遺留的化學武器可以說是處理不當而引發了問題,那在日本本土可以經過處理的化學武器是否就沒有危害了?並不是。2003年東京神棲市就出現了居民飲用被砷汙染的水而全身痙攣、手足震顫、兒童發育遲緩、寵物突然死亡等情況,恰好這個地區曾經就有個軍用研究所是存放化學武器的,裡頭殘留的有毒物質沒能完全清除,洩露出來汙染了水源,才造成了這樣的情況。

    有的化學武器使用的初衷並不是傷人,但也因為其強大的化學殘留物而引發了災難。像越南戰爭時期,美軍因為越共遊擊隊擅長使用地道、叢林隱蔽作戰而損失慘重,所以美方使用了落葉劑枯萎了叢林,清除了他們的掩護。雖然落葉劑沒有直接使人中毒,但之後當地居民因環境感染出現了呼吸道、面板病變、甚至胎兒畸形,只能控訴美方賠償。

    像這樣因化學武器殘留而引發的悲劇,還有很多,真的是一場化學戰,後患幾十年。

    化學武器比起常規武器所能帶來的傷痛更大、也更久遠,使它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抵制的物件,也因此才有了《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出現。儘管加入公約的國家越來越多,多國的參與也使得公約越來越規範、有權威性,但禁止化學武器的任務還是要不斷進行。公約雖然在1997年就已經生效,但它並不能完全遏止化學武器的使用,直到2013年敘利亞內戰時仍有化學武器攻擊事件的發生,可見在這一塊各國還需要做更多努力。

    現在《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已經規定和限制了各國化學武器的生產、儲存和使用,可用作化學武器、或製造化學武器的有毒化學制品也被規範分類,既有合法小規模民用也有合法大規模民用的,更有國家用於化學武器防禦測試的,但都必須按照分量嚴格向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登記。並且公約國是禁止向非公約國出口此類化學制品的,以防濫用。

  • 4 # 諸葛亮的臭皮匠

    化學武器是人類歷史上陰暗的一面,留下了恐怖的化學殘留,有的地方的化學武還在傷害附近的人。

    用化學武器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氯化氫(HCl)的毒性與氫氰酸類似.1萬人.9萬人傷亡。 二戰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約佔整個戰爭傷亡人數的4。法軍驚慌失措.6%,曾多次對我抗日軍民使用毒氣,其中死亡人數9,紛紛倒地。 日軍侵略我國期間,中毒軍民達153,德國法西斯曾用氫氰酸一類毒劑殘害了集中營裡250萬戰俘和平民.6萬人,美軍先後在越南南方44個省,15000人中毒,將180噸氯氣釋放在比利時伊伯爾東南的法軍陣地。 伊伯爾之役後,化學武器造成了127,使用化學武器達700多次,交戰雙方先後研製和使用了化學武器。 1961~1970年,5000人死亡,德軍藉助有利的風向風速。1915年4月22曰18時

  • 5 # 菠蘿好餓

    化學武器,簡稱化武,是指利用具有毒性的化學物質製成的武器。化學武器可以透過炮彈、炸彈等武器進行攻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曾大量使用化學武器互相攻擊。其中以芥子氣、光氣和氯氣為主。據估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至少有50965噸化學戰劑被用於戰爭中。根據官方公佈數字顯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化學武器戰劑造成的非致命性傷亡約1176500人,另外至少有85000人死於化學戰劑。

  • 6 # 百兵廬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1915年春天,世界第一支防化兵——德軍“毒氣施放團”誕生。4月22日,德軍“毒氣施放團”在伊普戰鬥中對英法聯軍施放了180噸氯氣,造成英法聯軍15000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2410人被俘。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軍

    伊普毒氣戰,使各國軍隊對毒氣戰和防化兵刮目相看,紛紛發展各自的防化兵。

    英軍在德軍毒氣襲擊後,立即組建了第一化學兵旅,於當年9月在盧茲戰鬥中向德軍實施毒氣反擊。

    沙俄軍隊緊隨英軍也建立了14個化學兵連和1個噴火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軍有6個化學兵營,法軍有3個化學兵營,美軍有1個化學兵旅,俄軍有12個化學兵連。這些化學兵部隊大都裝備了施放毒氣的吹放鋼瓶和化學迫擊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德、法等國一共釋放了12.4萬噸化學戰劑,使用的毒劑有氯氣、光氣、雙光氣、氯化苦、二苯氯胂、氫氰酸、芥子氣等多達40餘種,毒劑用量達12萬噸,傷亡人數約130萬,佔戰爭傷亡總人數的4.6%

    第二次世界大戰,化學武器有突飛猛進的發展,煙霧、噴火、縱火器材陸續劃入毒氣戰行列,日軍將化學戰運用到侵略中國的戰場,“二戰”結束時,美軍每個軍都編有核生化旅,化學兵部隊達8000多人。蘇軍化學兵達10萬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義大利在衣索比亞使用了化學武器。

    埃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第一個在戰爭中使用化學武器的國家。埃及於1963年捲入了葉門的內戰。埃及軍隊向躲藏在山洞中的敵軍投放了硫芥炸彈。

    1938年8月6日,喪心病狂的日軍為了儘快佔領武漢,日軍陸軍參謀總長給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煙俊六下達了大陸指第225號關於“今後准許用紅筒和紅彈”的命令。此令一出,“毒魔”四起,僅8月21日一11月21日,日軍進行化學攻擊達375次以上,發射各種毒氣彈(筒)48489發(個),造成了國民黨軍隊成營、成連中毒死亡,導致陣地失守。最為慘忍的是,由於日軍大量使用刺激劑、窒息劑、糜爛性毒劑,“星子華軍竟全師中毒死亡”。得意洋洋的日軍在報告中也掩飾不住戰爭瘋子的狂歡,說:“這次使用中,百分之八十是成功的……收到了超過預期目的的效果,促進了作戰過程。”

    接著,日軍繼續從國內增派化學部隊到中國戰場,把化學戰推進到全面、經常地使用階段。

    1940年夏,八路軍對日軍發動“百團大戰”,日軍為扼守據點,負隅頑抗,使用毒劑20餘次,造成八路軍中毒近萬人,直接

  • 7 # 大覺主影視剪輯

    用化學武器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氯化氫(HCl)的毒性與氫氰酸類似.1萬人.9萬人傷亡。 二戰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約佔整個戰爭傷亡人數的4。法軍驚慌失措.6%,曾多次對我抗日軍民使用毒氣,其中死亡人數9,紛紛倒地。 日軍侵略我國期間,中毒軍民達153,德國法西斯曾用氫氰酸一類毒劑殘害了集中營裡250萬戰俘和平民.6萬人,美軍先後在越南南方44個省,15000人中毒,將180噸氯氣釋放在比利時伊伯爾東南的法軍陣地。 伊伯爾之役後,化學武器造成了127,使用化學武器達700多次,交戰雙方先後研製和使用了化學武器。 1961~1970年,5000人死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大人孩子都喜歡玩手機,孩子年齡小不想讓她長時間玩手機大家有什麼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