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木知藝

    1 何謂高被引學者?

      從“高被引學者”(Highly-cited Researcher) 的字面含義來說,是指入選者的科研成果在被學術界引用方面表現出類拔萃,達到了比較高的數值。

      “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釋出3年來,已經越來越成為識別、衡量一名科學家在其研究領域內是否具有世界級影響力和擁有國際學術話語權的標誌。

      具體而言,榜單製作者“首先排除了初步篩選出的學者中那些作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的被引總次數在50次以下的學者”;第二,榜單製作者再進一步將高被引論文數為零,或者被引用次數和相同學科、相同年份、相同型別論文平均被引次數的比值小於1的學者剔除出去。

      因此,高被引學者實際上必須至少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學術作品的總被引次數高;二是至少有一篇作品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屬於引用次數居於前1%的高被引論文;三是作者主要作品的平均被引在同一時間期限內要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可以說,要同時滿足這些條件,對科研人員成果的要求就變得非常高。正如一些學術同行所指出的,“需要特別注意,高被引最為核心的本質是為檢索和分析研究熱點提供方向性指標。一篇高被引論文可以成為一個研究熱點,但並不必然成為高質量或高水平的成果。”

  • 2 # 愛新覺羅小怪獸888

    高被引就是高頻次被引用。

    根據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的界定,高被引論文是近十年來被引用頻次達到前1%的論文。同理,高被引學者就是近十年來的思想、見解或學術研究被引用頻次達到前1%的學者。

    學者包括思想家、法學家、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和各類文化的理論或學術專家。

    基本科學資料庫(ESI)是由著名的學術資訊出版機構美國科技資訊所(ISI)於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學研究績效、根據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是基於湯姆路透(是由加拿大湯姆森公司與英國路透集團合併組成的商務和專業智慧資訊提供商)所收錄的11000多種學術期刊的1000多萬條文獻記錄而建立的計量分析資料庫。

    ESI已成為當今世界範圍內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國家/地區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工具之一。

  • 3 # 膠東知事

    從“高被引學者”(Highly-cited Researcher)的字面含義來說,是指入選者的科研成果在被學術界引用方面表現出類拔萃,達到了比較高的數值。

    自“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釋出三年來,已越來越成為識別、衡量一名科學家在其研究領域內是否具有世界級影響力和擁有國際學術話語權的標誌。

    具體而言,榜單製作者“首先排除了初步篩選出的學者中那些作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的被引總次數在50次以下的學者”;第二,榜單製作者再進一步將高被引論文數為零,或者被引用次數和相同學科、相同年份、相同型別論文平均被引次數的比值小於1的學者剔除出去。

    因此,高被引學者實際上必須至少滿足三個條件:

    一是學術作品的總被引次數高;

    二是至少有一篇作品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屬於引用次數居於前1%的高被引論文;

    三是作者主要作品的平均被引在同一時間期限內要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可以說,要同時滿足這些條件,對科研人員成果的要求就變得非常高。

    “中國高被引學者”引用數的計量是以 Scopus 資料庫為基礎的。Scopus 作為全球最大的文獻摘要與引用資料庫,收錄了2萬多種同行評議期刊,雖然也包含了500餘種中文期刊,畢竟主要還是屬於英文學術期刊世界。在英語學術作品為主的資料庫當中,要想產生高被引論文挑戰性很高。須知,即便是因為一篇論文被批評而產生引用,這一點也是頗具難度的。

    也就是說,三個條件的約束是互相支撐的:只有一名學者在以英語為主的學術世界中發表了一定數量的作品,整體影響力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並且至少有一篇引起了學術界的集中關注,才有可能成為“中國高被引”學者。

  • 4 # 靜觀一

    標準應該不只有一個,但這些標準綜合起來應該是社會綜合影響力,因為它體現的是一種認知的當前社會熱度的問題,這種熱度不限於高被引者的專業度和權威度,還包括高被引學者研究主題在當下影響輻射範圍內的熱度、學習群體對此主題的接納度以及趨勢前途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萬基金理財如何選擇,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