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火影視
-
2 # 成功始於勤奮9
人口數量:
人口明代戶口峰值出現在晚明,但對於具體時間與人口數,不同學者有不同說法。
易中天認為明末人口六千餘萬;趙文林、謝淑君認為明朝於1626年達到人口峰值,實際人口大約一億人左右;王育民認為萬曆年間明朝人口達到峰值,實際人口在1.3億人至1.5億人之間;何炳棣認為1600年實際人口達1.5億。
葛劍雄認為1600年明朝約有1.97億人,並推測1655年明清之際人口谷底約為1.2億人;曹樹基認為1630年明朝達到人口峰值,實際人口大約有1.9251億人,1644年實際人口約有1.5247億人;而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則認為1600年明朝實際人口大約有1.6億人。
-
3 # 每日海峽籃球館
明朝經濟最鼎盛時期的萬曆年間,到底有多少人口,學界爭議很大。有的認為只有6千萬,有的認為將近2億。
在明朝人口統計中,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末年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註定是個繞不過去的節點。在這一年,明朝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人口統計資料——6054萬人。這只是紙面上的人口資料,當時的總人口應該超過7千萬。
明朝的人口分佈,主要是指內地,既十三個布政使司加京師南京。這些地方是明朝直接統治的區域,北元、東北、西北,以及最西南的地區沒有計算在內。
首先是京師南京。這裡的京師,不是指南京一座城市,而是整個直隸。也就是現在江蘇(含上海)和安徽,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將原來的直隸稱為南直隸。
蘇皖滬兩省一市加一起,面積也不到24萬平方公里,人口卻非常稠密,達到了1075萬人。這還沒有包括擁有軍籍的116萬人。無疑,直隸是明朝人口最多的地區,但其中也密有疏。蘇州人口最多,僅一個府,就有235萬人,佔了全“省”約五分之一。而皇城所在的南京應天府(狹義上的城市),“只有”120萬人。這個資料在直隸只排第三,松江府的人口比應天府還多一萬多。
直隸省的人口,主要分佈淮河以南,尤其是長江流域。比如常州府有77萬人,揚州府有73萬人。而淮河以北的軍事重鎮徐州,當時連府都不是,人口也只有18萬。
徐州等蘇北地區是當時明朝兩大人口聚居區的過渡地帶。徐州以北就是山東,洪武二十六年,山東的總人口是525萬(不算軍籍人口20萬)。525萬人口的山東自然不能和直隸相比,但在剛平定戰亂不久的北方,這個資料已經不少了。
需要說明的是,山東這525萬人口中,不僅包括山東六府,還包括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的遼東。遼東北控女真,西控北元,東控韓日,戰略地位太過重要。再加上遼東人口較少,明朝只在遼東設軍事機構都指揮使司,遼東的民政都跨海隸屬山東,包括人口統計。遼東人口非常少,加上百姓和軍籍的,總人口只有50萬,相當於山東的十分之一。
不過,遼東的面積不小,12.4萬平方公里,而山東的“總面積”只有27.3萬平方公里(剩餘的是山東本部的面積)。
再往北,就是明朝未來的國都北平了。明朝在這裡設布政使司,下管以北平為首的八個府。這一年(1393年),北平布政使司轄區的總人口達到264萬人,看似不多,但要知道,當時的北平,處在與北元對抗的最前沿。
從北平往西,到了面積16萬平方公里的山西。山西布政使司轄區的人口明顯多了起來,達到508萬人(含38萬軍籍人口)。山西面積不小,但只有四個府:太原府、平陽府、潞安府、大同府,外加四個直隸州。
北平(遼東)的主要任務就是對抗北元,往南的西側(山西)、東側(山東)各有人口五百萬,堪稱是直隸(南京)北線防禦的緩衝帶。即使北元兵衝破北平防區,但山東和山西的人口較多,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北元騎兵南下的速度。
在古代,人口密疏與否,在一定程度決定了在軍事上行進速度的快慢。
山西以南是河南。河南16.4萬平方公里,人口216萬(含25.3萬軍籍人口)。河南以西的陝西布政使司,人口略多一些,287萬人(含23萬軍籍人口)。由陝西入四川,人口更少,146萬人,甚至比蘇州一個府還少了近百萬人口(不含四川的20萬軍籍人口)。不過,四川地處西南,各種情況非常複雜,人口較少是可以理解的。
而從四川往東進入湖廣,人口又多了起來,湖廣佈政使司(轄湖北、湖南)人口580萬(包括50萬軍籍人口、60萬非漢族人口)。
湖廣省以南是廣東,總人口324萬(含23.5萬軍籍人口)。當時的廣東省轄區,除了現在的廣東省,還包括海南省,以及現在廣西的沿海地區。廣西在當時是個內陸省份,總人口148萬(不含10萬軍籍人口),和四川差不多。
雲貴地區,情況更為複雜和特殊。雲南總人口只有71萬,軍籍竟高達45萬,僅明朝在雲南的駐軍就有12萬,再加上24萬隨軍家屬。貴州總人口有126萬,但其中有32萬卻屬湖廣佈政使司(及湖廣都指揮使司)管轄。
湖廣的東邊是江西、浙江、福建。江西人口達到906萬,浙江人口有1048萬(不算軍籍人口30萬)。而江西和浙江的面積,和現在的贛、浙兩省幾乎一樣,沒有變化。面積12萬平方公里的福建(不包括對面的大島)看上去崇山峻嶺,平原較少,人口卻不少,達到419萬(含27萬軍籍人口)。
這還只是明朝草創初期的人口資料。隨著明朝統治的穩定,明宣宗(1425年至1435年在位)以後,明朝人口不斷增長,最終到達了萬曆年間的頂峰值。到了明末戰亂,明朝人口又大幅度減少。
-
4 # 世界全史羅銳
明朝人口數量,不同年份,根據《明史》《明實錄》,具體數值如下圖所示:
明代戶口峰值出現在晚明,但對於具體時間與人口數,不同學者有不同說法:
易中天認為明末人口六千餘萬;趙文林專、謝淑君認為明朝於1626年達到人口峰值,實屬際人口大約一億人左右 ;王育民認為萬曆年間明朝人口達到峰值,實際人口在1.3億人至1.5億人之間;
何炳棣認為1600年實際人口達1.5億;葛劍雄認為1600年明朝約有1.97億人,並推測1655年明清之際人口谷底約為1.2億人;曹樹基認為1630年明朝達到人口峰值,實際人口大約有1.9251億人,1644年實際人口約有1.5247億人;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則認為1600年明朝實際人口大約有1.6億人。
-
5 # 楠楠的歷史閒聊
明朝以前百姓生活還沒達到安穩狀態,大大小小的戰亂不斷,國家危機重重。所以生產力低下,百姓糧食不足,鬧饑荒。
當時商業,工業也不發達,主要以農業為主,國家收入主要靠稅收。縱觀歷史,從夏商周到明清時期,華人口大約都在千萬左右,人口數量沒有太大起伏。
明末清初,華人口持續增加,到了清末已是幾個億。當時國泰民安國家相對安全,沒有受到太嚴重侵略,百姓安居樂業。各個鄰國都都很嚮往。加上航海時代到來,為外華人在中國創造開闢道路,中國的食物豐富起來。比如西紅柿,葡萄等。各國家之間交流密切,特別是物種之間的交換交流,一些商人會帶來自己國家的特產來賣,中國的特產也被帶到別國。所以中國的食物開始增加。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夠填飽肚子同時,有更多食物來養活自己和家人。特別是一些高產糧食,糧食的數量可以翻一翻。所以人口增加。
我是阿包,愛歷史90後老姑涼!把歷史變的富有煙火氣,讓更多人讀懂歷史! -
6 # 有爭議的歷史
謝邀!明朝應該沒有4億人,但人口突破2億大關是毫無疑義的。關於明朝人口問題,學術界絕大多數專家贊成何炳棣的觀點,即明朝峰值人口估計約為1.5億。但以葛劍雄、曹樹基為代表的少數專家,在此基礎上又綜合各種因素加以仔細考究,認為何炳棣等或受清朝”人口爆炸“前提影響,仍低估了明朝實際人口,作出了2.05億人口的估算。經本人詳讀各專家的研究史料後,偏向於後者,即明朝峰值人口(以1600年,即萬曆二十八年為基準)是突破2億,甚至還要多些!
避開線性陷阱,明初人口至少有7300萬首先,探討這個話題,很容易掉落一個陷阱。那就是以線性思維看問題,以現有的人口作為最高峰值,歷史上都是線性增長。其實不然,歷史發展並不是線性增長,而是一個波動過程。所以,明朝人口峰值不能受到清朝”人口爆炸“這個前提影響,再去倒推,得出明朝人口要大幅度低於清初人口的結論。若是如此,明朝人口估算定然被有意壓減,實際上應該採取科學的研究方式去論證,才能得出接近歷史真相的結果。
葛劍雄、曹樹基透過《明實錄》、地方誌等大量史料考究認定隱漏戶問題,修正了洪武年間的人口基數。從其所著《對明代人口總數的新估計》來看,明初民 、軍戶兩項合計為7124萬 。此外,明初還有其他不列入民戶統計的物件 , 如僧道戶 、樂戶 、匠戶 、灶戶等 , 但這些戶的數量不會很大 , 所以估計明初的實際人口 ( 不含其疆域之外及疆域之內始終未列入統計的少數民族人口)至少有7300萬。
年平均增長率5‰,預估峰值人口破2億有了比較準確的人口基數,才有可能對明代後期即十六世紀末的實際人口總數作出新的估計 , 首先要確定的是自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至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間人口的增長率。葛劍雄、曹樹基採取了三個考究方法,第一是中國歷史上其他階段比較可靠的長期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第二是臺灣學者劉翠溶利用族譜對明清時期家族人口的研究成果。第三是明朝人對當時人口現象的大量描述 ,無不說明當時當地的人口已經大大超過了歷史上的最高點。
尤其是第三點,不僅是明朝人有很多記錄,外國傳教士也留下了不少見證。這類記載不勝列舉 , 如何炳棣已經在他的書中引述了謝肇俐的《 五雜姐 》中的說 法 。我們還可以舉出明代著名的人文地 理學家王士性在《廣志繹》, 中的一些記錄 , 如 : 杭 ( 州 ) 城北湖州市 , 南浙江驟 , 鹹延裹十里 , 井屋鱗次 , 煙火數十萬家 , 非獨城中居民也 。江、浙、閩三處,人稠地狹,總之不足以當中原之一省 , 故身不有技則口不糊,足不出外則技不售。惟江右(今江西省尤甚,… …故作客莫如江右 , 而江 右又莫如撫州 。餘備兵瀾滄·視雲南全省,撫人居什之五六,初猶以為商販,止城市也 。
這些記載儘管沒有定量分析,但足以說明,至少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人口已經相當稠密,所以才會有如此多的人口外遷,以至遠達雲南、緬甸。既然連北方也有3 . 4‰。以上的年平均增長率 ,很難想象,南方這些省在萬曆中期以前的人口增長率不會比此數高很多。而根據多種考究方法得出那麼一個結論,就是明朝時期江西人口或許已經接近4000萬,甚至可能超過現在江西人口(今江西人口為4600萬)。清朝江西填湖廣時期,估計有將近一半人口遷出。
葛劍雄、曹樹基以此三方面為基礎,將1393一1600年間的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的最低數確定為5‰。那麼在這207年間,明朝的人口由7300萬增加到了2.05億。還有參考點就是耕地面積,實際上清朝所謂”人口爆炸“、”人口奇蹟“的康乾盛世,耕地面積也只不過是才恢復到明末崇禎時期的數字罷了。而由於實際的年平均增長率完全可能超過5‰,存在一個更高的總數也在意料之中。
總之,明朝峰值人口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少,但也沒有誇張到4億人的程度,在2億之上。城鎮人口的總量肯定沒有1.5億,但城鎮化率或許會比現在高。還有其實明朝城市規劃建設水平很高的,商業也很繁榮,至於衛生要比我們想象的好太多,2011年,本人曾經在西南一個偏遠明代古城待過一段時間,街道規劃、排水設施相當科學,因地制宜,你甚至不敢想象,人來人往的大街小巷,搬開青石板,下面流淌的就是甘甜的泉水,冰涼透明乾淨的直接可以喝。
-
7 # 老實人侃歷史
明朝的真實人口是多少呢?
明朝的人口有多少一直存在爭議。在明末清初,因為戰亂,大部份人留離失所,但有戶可查的人口仍然達五千萬。明朝經濟最鼎盛時期的萬曆年間,到底有多少人口,學界爭議很大。有的認為只有6千萬,有的認為將近2億。
在明朝人口統計中,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末年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註定是個繞不過去的節點。在這一年,明朝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人口統計資料——6054萬人。這只是紙面上的人口資料,當時的總人口應該超過7千萬。
看看歷史專家們是怎麼說的:明代戶口峰值出現在晚明,但對於具體時間與人口數,不同學者有不同說法。
易中天認為明末人口六千餘萬 ;
趙文林、謝淑君認為明朝於1626年達到人口峰值,實際人口大約一億人左右 ;
王育民認為萬曆年間明朝人口達到峰值,實際人口在1.3億人至1.5億人之間 ;
何炳棣認為1600年實際人口達1.5億 ;
葛劍雄認為1600年明朝約有1.97億人,並推測1655年明清之際人口谷底約為1.2億人 ;
曹樹基認為1630年明朝達到人口峰值,實際人口大約有1.9251億人,1644年實際人口約有1.5247億人;
而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則認為1600年明朝實際人口大約有1.6億人 。
-
8 # 發展論Lzz
我說:這個題目有個錯字,把“明”改成“清”,這個提問才有意義!中國歷史上,滿清入主中原前,中央王華人口從沒有超過一億的。是“康乾盛世”創造了一個奇蹟。“攤丁入畝”政策和新的農作品種(如蕃薯等)的推廣,形成了中國第一次人口大膨漲——突破三億,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奠定了基礎。此後1949年新中國的建立,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人口大膨漲。一
近日看了一本書,《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的第三卷,其中第一章【天下浩劫】提到明末城鎮人口達1.5-2億?總人口4億。
感覺非常不可思議,都知道我國人口首次超過10億的1981年,城鎮人口才剛夠兩億,難道共和國建國30多年還趕不上明朝末年的城鎮人口比例高?
而且明朝也沒有什麼工業,這麼多城鎮人口靠什麼為生呢?生活用水和排汙又是怎麼解決的呢?
如果這本書是錯的,那為什麼豆瓣評分會高達8.0分呢?
回覆列表
我認為明朝時,應該沒有4億人。具體分析如下:
明代人口的峰值出現在萬曆時期,但是具體的時間和人口數,不同學者有不同說法,有的認為是六千餘萬,有的認為將近兩個億。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末年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當時人口統計是6054萬人。
易中天認為明末人口六千餘萬;趙文林、謝淑君認為明朝於1626年達到人口峰值,實際人口大約一億人左右 ;王育民認為萬曆年間明朝人口達到峰值,實際人口在1.3億人至1.5億人之間?
葛劍雄認為1600年明朝約有1.97億人,並推測1655年明清之際人口谷底約為1.2億人;曹樹基認為1630年明朝達到人口峰值,實際人口大約有1.9251億人。
明朝的人口分佈,主要是指內地,既十三個布政使司加京師南京。這些地方是明朝直接統治的區域,北元、東北、西北,以及最西南的地區沒有計算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