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宏11

    美國日記。

    英國日記。

    丹麥日記。

    芬蘭日記。

    日本日記。

    南韓日記。

    義大利日記。

    等等。

    在這次疫情中他們國家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 2 # 忠於誓言73

    很多年前看過一次,前幾天因為《方方日記》又看了一遍!把劇情的脈絡與方方本人的所做所為,稍作梳理與對照!還確實跟提問者所說的差不多,把好好的生活活成一團糟!劇中女主角就是一位倔強、魯莽、心胸狹窄、睚眥必報的家庭婦女!面對憨厚老實又略有一些花心的丈夫犯了許多男人都曾犯過錯誤時,不能冷靜思考,設法讓自己男人迴歸家庭!而是大吵大鬧,讓丈夫為此丟了工作,逼迫性格內向、木訥的丈夫最終投江而死!為供養孩子讀書,到車站碼頭加入“扁擔"大軍,歷盡艱辛,吃盡苦頭!為了有個依靠,認識了同是“扁擔”大軍的“建建",並與他同居!但並沒有想辦法讓兒子小寶慢慢接受這個事實!表現得非常輕率!最終讓兒子與自已斷絕母子關係,並把父親的死責備到女主人公身上!很多作品是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方方做為原著的作者,劇中的一些情感邏輯,或多或少是方方本人真實想法!近段時間以來從方方處理《方方日記》的種種做法來看。方方的邏輯思維或多或少有一些女主人公的影子!倔強、魯莽、不善妥協、不顧大局、心胸狹窄、睚眥必報!

  • 3 # 湘水情懷

    其實,《萬劍穿心》是方方的真實寫照,方方是從自己做過搬運工的經歷搬出了一部極劇穿透力的現實作品。論方方的文筆並不算上乘,但論渲染劇情她的那一套手法徹底得穿心可入骨髓。

    三月底我在西瓜影片上看了這部劇,劇中開場就是底層人民生活的衚衕小巷,壓抑的情緒猶然而生,若不是奔著方方紅遍中國的名氣,我絕不會繼續看完。正因為想了解一下她寫過的作品,我才耐著性子沒有放棄。這個嫌棄作品的過程很短暫,我很快就被劇中女主人公一路撕裂著我的心向前,從咬牙切齒到同情際遇中步步穿心,那種帶入感就象無數人在二月份瘋狂追隨她的日記一樣讓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正是因為這份萬箭穿心的魅力才讓方方轟動全世界。所以,你提這個問題說方方主動把生活活成悲劇,我並不贊同。

    一個有生活經歷的人從來都是離不開悲傷,生命沒有悲傷就不叫生活。況且,方方本來就是作家,現實作家如果寫不出有生活文化歷史氣息的作品,那才是一種被壓抑了的悲劇。而方方寫了許多字,沒有可讀性的故事,那麼就不叫方方。她已經從大學開始執筆寫文已近四十年,小說的結構她已吃透,一部劇悲傷必須到底,不留下歡快的結局,才會耐人尋味,萬劍穿心做到了這一點。

    但若我評價方方,她對文學必定是深愛,就象楊麗萍愛跳舞一樣,她要找到一個舞臺施展功力,方方等於跳了一段孔雀舞,展開翅膀在舞臺,她喜歡這種光芒,她又何從會把生活活成悲劇,她是把人生活成了她想要的樣子,她能承受多大的榮耀,她就能忍受多深的創傷,她絕不會讓自己過得如你們所想的悲傷,她已經擁有了鮮花名利,那麼一點痛僅算是她生命的必經之路。

  • 4 # 花落琴臺驚啼鳥

    這與作者早期的生活經歷有一定關係,更與本人的三觀不正有關,加之改開後又受到西方自由主義思潮影響,故而她在小說創作中必然會以其陰暗的筆觸將原本並非那麼盡皆苦楚的平民生活描繪渲染成痛不欲生的悲劇,再聯絡到她於武漢抗疫期間所編造的謊言日記並出賣國外,足以證實方方文如其人,《萬箭穿心》便是之一例

  • 5 # 紅鹿青衫

    這篇小說專門讀了,公道來說:情節編排還是可以的,文筆的確一般。作為劇本比作為小說可能要更好。

    如果就小說的真實性作評價的話,那麼得說,還是“文人覺得的真實”。

    這也是方方這類作家的普遍特點。他們其實對真正的基層民眾的生活很隔膜,對人家究竟是怎樣的所思所想,很多事情會如何抉擇也缺乏真正的瞭解和體驗。所以只能把這裡那裡聽到的“素材”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組合起來,為自己或者和自己情況類似的人提供“真實感”而不是“真實性”。

    當然這該叫做自欺欺人還是高於生活見仁見智了。但對於真正的老百姓來說,也就是一場戲而已。對於那些為小說的“真實感”激動不已的人來說,也最好明白,這只是你的“感”,而不是“真實”。

    小說的情節概要

    小說情節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李寶莉逼死丈夫。

    主人公李寶莉,丈夫是廠裡的辦公室主任,家庭情況不錯。但是李寶莉是個非常強勢的女人,對丈夫壓榨的很厲害,對公婆也很兇,對裝修房子的工人也處處苛求挑剔。

    結果在住進了風水上叫“萬劍穿心”的江景房之後,忍不下去的丈夫向她提出了離婚。

    不服氣的李寶莉偷偷跟蹤丈夫,發現了丈夫和廠裡打字員的私情之後,打匿名電話報警,導致丈夫身敗名裂下崗。

    丈夫在發現事發後貌似寬容無辜的妻子原來就是那個幕後黑手之後,跳江自殺。

    第二階段是丈夫死後李寶莉當“扁擔”贍養公婆和兒子。

    這裡的轉折多少有些突兀。姑且理解為李寶莉的內疚吧。總之丈夫死後,李寶莉不但對公婆態度大變,把本來被趕走的公婆接回自家的新房子裡,而且還自己掙錢贍養一家人。

    由於沒有什麼工作技能,所以李寶莉選擇了到漢正街當挑運工,也就是“扁擔”。

    這一部分是故事的主體,主要是反覆描繪公婆和兒子對李寶莉的苛求苛待,以及李寶莉多麼的忍耐堅強逆來順受。包含腿受傷腐爛情況下照顧生病的婆婆,賣血給兒子湊學費也不拿公公婆婆的錢,以及由於兒子的反對放棄再婚機會等。

    不得不說,雖然這裡加了不少小情節和心理活動來過渡,但轉折的還是嫌生硬。不但主人公一下子就從追韓劇看鮮肉的居家婦女變身成了重體力勞動的女挑運工,而且作者估計也沒有真正瞭解過類似漢正街這樣的地方挑運零工們是怎麼樣生活和相互競爭的。空想或者純為劇情需要的跡象比較嚴重。

    最後一部分算是真相大白吧。

    兒子大學畢業能掙錢之後和她徹底決裂了,原來兒子當年就知道了她就是那個逼死父親的人。而李寶莉一番思想鬥爭之後來了個“人生是自己的”,“總得要走完它”。於是灑灑脫脫的房子也不要了兒子也不問了,帶上衣服被子回漢正街繼續扁擔了。而她當年的再婚物件也居然還沒結婚,要再次“把寶莉抓得牢牢的”。算是一切情節的最終昇華吧。

    對這部分就不說啥了,一群神仙嘛。

    綜合評點

    其實非要評點這種小說的話,味道很怪很怪。

    第一階段其實比後兩個階段寫的要好,或者這是作者更熟悉的生活和環境。得承認,這一階段的李寶莉是武漢或類似城市的不少城市女性實際的或者期待成為實際的那種生活:靠丈夫養活,自己守攤掙點錢就是為了打發時光,住新的大房子等等。而且肯定絕大部分婦女都比李寶梨更“好”。畢竟像李寶梨那樣壓榨老公懟走公婆,連裝修工都要欺負的女性,最多也就是若干人“期待去做”,但實際裡卻不敢去做或者做不出來的。

    第一階段的價值就是給人提供“代入感”,感覺主人公是一個和自己很類似,很“真實”,但又比自己做的更過分,或者說更“強”的人。

    而小說的主題其實也就是第一階段裡,李寶莉評價自己“姆媽”的那句話“就是強……放哪裡就是塊金子”。

    而小說的二三兩個階段雖然篇幅不短,但其實沒太多好說的。就是以作者想象的情節在反覆的強調:“我真的是塊金子”而已。

    這樣把三個階段一串聯,就知道這篇小說是怎麼回事了。

    第一階段:李寶莉壓榨丈夫趕走公婆欺負工人,做盡了一些城市女性可能真的想做,而又不敢做的那些事。最後連老公都坑死了。第二、第三階段:但她仍然是好女人,就是好女人,反正就是好女人。

    套用網上曾經很流行的句式,就是:

    我XX、XX、XXX、XXXX……但我知道我是好女孩。

    說明白些:

    其實小說針對的壓根就不是“扁擔”,而是“李寶莉”們。整篇小說其實就是在用一堆能令她們感到“真實”的情節,在反覆的告訴她們: 你可以XX、XX、XXX、XXXX……但你就是好女人。

    至於情節中涉及的其他人,被她坑死的老公啊,對她恨之入骨的兒子啊,冷眼看待她的公婆老兩口啊,還有那個莫名其妙就等了她若干年又等了她若干年還要堅持單身的情聖再婚物件……他們是什麼感受,什麼想法,憑啥就能那麼幹就得那麼幹

    那都不重要。

  • 6 # 95468716994

    讓方方去美國疫情前線感受什麼叫萬箭穿心

    身在祖國溫暖懷怉裡無病呻吟,這就是典型的漢奸!

    令人鄙視!

    滾出中國!

  • 7 # 達令育兒

    這部劇情很簡單,女主李寶莉長相漂亮,但是性格強勢,刀子嘴讓木訥的丈夫馬學武很是苦悶。馬學武與工廠裡的同事有了感情,然而當李寶莉看到丈夫和女同事在一起的時候,選擇了報警。在那個年代,這種事情是受道德和法律以及廠規管制的,因此馬學武的工作和前程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懦弱的他一時想不開就跳江自殺了。失去生活來源的李寶莉開始了努力掙錢養家餬口,趕上了肩挑揹負的“棒棒軍”,要知道這可都是男人乾的力氣活。一直把孩子當成希望,然而孩子考上大學以後卻直接把她掃地出門,因為她一直以為是她害死了爸爸....。

    很多人說,這裡人都沒錯,這裡沒好人。我想他們更是是從人性和道德的標準來討論這個故事。然而實際上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人性的複雜,才有了不同的人生。按我們正常人看來,李寶莉本來是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生活,然而她卻把她毀了。不過她始終沒有後悔,在艱難時世上努力生活,到最後也不知道是否明白了,也許這就是生活的意義。對於正常的人來說,理性會讓生活更好一些。

    在日常生活中,李寶莉強勢,這個在搬家時候馬學武和工人抽菸的時表現的很充分,絲毫不考慮丈夫的面子。在發現丈夫出軌後,選擇報警處理,那時候這事情比較嚴重,在道德和廠規約束下,導致馬學武失業後想不開跳江了。而在後來養家餬口上,由於沒有技術和文化,選擇了力氣活加入棒棒軍。你說李寶莉做錯了嗎?她沒有,她也是為了這個家。可是她做對了嗎?好像也沒有,她的生活過的如此艱難,就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方方的小說我沒有看過,看的是電影。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李寶莉的性格不是那麼強勢,可以給丈夫一些尊嚴,也許不會發生婚外情。如果當時不報警,那丈夫也不會跳江而死,後來的日子也不會那麼苦。如果做好了兒子的思想工作,兒子也不會遷怒自己。當然生活不會有那麼多如果。

    李寶莉生活過的困苦,是她處理事情的方式錯誤。正如方方的日記一樣,寫日記記錄武漢封城抗疫沒錯,而她選擇在國外出版就錯了,很多人接受不了,就譬如自己家裡人不合有意見也不會給外人說的。還好現在國外疫情嚴重,方方的日記估計也起不到什麼宣傳的作用。對於我們自己來說,或許真應該好好讀讀方方日記,看看裡邊是否有需要改進意見和建議。至於方方是否把一手好牌打個稀爛,不得而知,生活就是這樣,起起伏伏,誰又能說到好?

  • 8 # 北京汪再興

    《萬箭穿心》是前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方方創作的中篇小說,已於2012年改為電影上映。小說講述了一個武漢女人李寶莉悲劇的一生,非常具有武漢特色,所以是方方的代表作之一。

    我們常說小說就是小說,不要對號入座,也不宜過分解讀,比如有的翻開地圖,一看武漢九省通衢,就聯想到萬箭穿心的格局,說方方明為小說,實際就是在影射武漢,這就有些過了。我們再也不要犯1962年那樣“利用小說反黨,是一大發明”的錯誤了,而應該將小說還是迴歸到文字的本身。因此,方方作為作家,創作就是創作,生活就是生活,在創作的時候是沒想主動把生活活成悲劇的。

    至於《方方日記》,本來方方寫寫也沒什麼,但發現已經成了別人的刀子還不知中止,那就真是悲劇了。比如有人問姓汪的名人都有哪些,網上答的通篇都是汪精衛、汪芳……“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因為圓圓,害得我都不敢叫汪汪了。

  • 9 # 自由觀感

    方方才不悲劇呢。住著別墅使喚著傭人,書寫著她眼中的民間疾苦。還被方方眼中愚蠢個卑劣的年青人不斷敲打著她那自命高尚的靈魂,方方一直跟反對她的人互懟還樂此不疲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技發達與不發達哲學認識是否差異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