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七問道

    趙雲是三國演義中完美的武將典範,他心思縝密,武藝比肩呂布,忠心比肩關張,有勇有謀,低調內斂,封五虎上將,一身是膽!他的性格多少跟諸葛亮很像,都是謹慎細密,考慮周全,一個完美武將,一個是完美謀臣。

    趙雲性格內斂,武藝超群,一開始就受到諸葛亮的絕對信任。火燒新野時,諸葛亮首先用趙雲搦戰迎敵,關張只打助攻,劉備是預備隊接應趙雲,可見諸葛亮對趙雲的信任。同時,也是這次戰役的小勝,讓關張開始敬服諸葛,劉備也信任三顧請來的軍師,諸葛亮坐穩劉備集團第一智囊的寶座。

    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打敗後,自知不起,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曾言“若阿斗可輔之,不可輔君可取而代之”,這句話雖說讓賢,卻十分狠辣。一方面劉備在試探諸葛亮的忠心,看他是否有不臣之心,另一方面也透過這次‘推心置腹’,間接把諸葛亮牢牢摁在丞相的位子上,讓他輔佐阿斗。

    此時,劉備還不放心,又專門告誡趙雲,讓趙雲早晚看覷眾子,這也就是讓趙雲監督諸葛亮,扶阿斗上位。這次託孤,趙雲和諸葛亮達成默契,相輔相成,同事阿斗,輔漢興劉。

    為了實現興復漢室的重任,諸葛亮六出祁山。趙雲年已七旬,爭當先鋒,怒殺韓德父子五人,威猛不減當年。及馬謖失街亭潰敗,趙雲回家養病,不久病故,諸葛亮大哭,“子龍去世,蜀國折去一條手臂”,這也造就了蜀國後期人才不濟,至有後來“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

    諸葛亮北伐中原,是對隆中對思想的行動貫徹,也是為了報答劉備知遇之恩,強行採取的軍事行動。在伐魏中,趙雲跟隨諸葛亮鞍前馬後,堅定支援,至死方休。兩個人文武並濟,有勝有敗,最終也因為國小民寡,拼不過曹魏的硬實力,趙雲病逝,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兩位英雄自此隕落。

  • 2 # 史客不輕鬆

    感謝誠邀。一直以來,大家對趙雲是不是感覺即熟悉又陌生啊。因為除了熟悉的“長坂坡一戰”七進七出曹營救阿斗外,其他的就幾乎找不到趙雲的英雄事蹟了,陌生得是不是有點奇怪啊?其時在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時候,對趙雲的使用,也能看出一些趙雲的特點來。縱觀三國戰將排行榜,“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趙雲的武力值絕對是槓槓滴。事實上趙雲一生幾乎沒有打過敗仗,也從未受過傷。這就“常勝將軍”的由來。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跟趙雲上戰場直接廝殺的場面較少也有關係。眾所周知,趙雲一直被劉備當貼身侍衛來使用,就猶如許褚保護曹操一樣。這就限制了趙雲上戰場的次數。還有一個原因,白帝城劉備託孤孔明後,又特囑趙雲曰:“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這裡面“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這句話很有內涵啊!劉備一方面試探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 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隨後對趙雲又如斯說,這就可以解讀為劉備並不十分放心諸葛亮以後會不會廢劉禪而自立,於是安排對自己最為忠心耿耿的趙雲來監督諸葛亮。趙雲武藝超群,一身是膽,又十分的謹小唯慎,無慾無求,再加上關羽張飛已亡,只有趙雲能對諸葛亮有掣肘之功效。這樣一來,於私“保護了自己的兒子劉禪,因為趙雲曾兩次救了阿斗,感情極深”,於公“一旦諸葛亮有異心,趙雲就是第二個馬岱,可保蜀漢旗號繼續”。劉備一世梟雄,臨終前所思慮的不可謂不周全。但事實上呢?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劉備對趙雲的使用說明了。以趙雲之才,武功之高,心思之縝密,統領一方絕對綽綽有餘。比如守荊州,效果就會比關羽好多了。但劉備就是讓趙雲作為自己的貼身侍衛伴駕,一直不外放,始終就留在自己的眼線之內。這又是為什麼呢?豈不是太屈才了嘛!其時仔細分析,也不難理解,劉備還是有點不放心趙雲,甚至還有點“怕”他的。為什麼這樣說呢?眾所周知,趙雲是個幾乎沒有缺點的武將,不貪色,不諂媚,不結幫,處處謹小唯慎,無慾無求,簡直完美無缺了。這恰恰是劉備比較忌諱的,因為這種刀槍不入的人,往往是胸懷大志者的表現。作為帝王,劉備有這種想法一點也不意外,畢竟在帝王眼裡是沒有絕對信任的人。所以劉備一直暗自觀察趙雲,趙雲越是無懈可擊,滴水不漏,劉備越是不敢重用他,以貼身侍衛之職禁錮著他,明為心腹,實為刻意打壓,讓趙雲空有一身抱負而無處伸展,從而斷了其他的念頭。劉備這一招雖不光彩,但卻老辣,管用。白帝城託孤後,蜀漢朝政大權盡歸諸葛亮所有,趙雲已然如此,行事低調,無慾無求,但諸葛亮何需人也,豈能不知其中的奧妙,自然也能理解劉備的深意。他對趙雲談不上喜歡,明白他不是自己的人,但也敬佩他是位英雄,故也就順勢而為,延續了劉備的政策,始終不予以委以重任,以至於在五虎將中,排在其後的黃忠,後起之秀魏延等將軍的風頭也紛紛壓過趙雲,這讓趙雲苦悶至極卻無可奈何。話再扯回來,諸葛亮北伐中原,趙雲已然老朽矣。五虎上將終究老去,趙雲縱使寶刀不老,斬殺了曹魏的韓德父子數人,也改變不了英雄垂暮之年的落魄。看著趙雲一把年紀尚有如此戰力,諸葛亮亦驚亦喜,驚的是趙雲的武力太恐怖了,自己刻意的打壓還是很有作用的,至少沒讓他做大起來;喜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終於磨平了趙雲的性格,他再也不會是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刀了,英雄老矣,恐不久遠矣!果然沒多久,趙雲就病逝了。一代名將,因為沒有缺點,卻被一個死去的和活著的打壓了一輩子,成為政治博弈的犧牲品,可悲可嘆啊!唯一幸好算是善終了,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吧!

  • 3 # 清山雅舍

    前言

    趙雲是三國時期廣受大眾喜愛的武將,常山趙子龍白馬銀槍的形象十分深入人心。那麼在正史上,趙雲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尤其是在蜀漢後期作為五虎將碩果僅存的趙雲,在諸葛亮的北伐中有著怎麼樣的特點,又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蜀漢中堅,忠貞無二

    趙雲自先主投袁紹時期,便追隨劉備轉戰各地。算是僅晚於關羽、張飛、簡雍等人的第二批老班底。與關羽、張飛常年獨領一軍不同,趙雲在劉備時期長年擔當守護中軍的職責,就是類似於劉備的保鏢。但也正因為如此,說明趙雲還是深得劉備信任的。而趙雲也始終沒有辜負劉備這種信任,不管劉備如何落魄顛沛,趙雲始終忠心相隨。並且在長坂坡趙雲還勇救幼主,端的一身是膽。

    因而在劉備、關羽、張飛紛紛去世後,諸葛亮急從永安東線召回趙雲,以震懾蜀中,輔助自己穩定內部局勢。由此可見,趙雲的威望和忠貞在眾人心中是受高度認可的。

    二、沉穩應變,剛猛勇烈

    諸葛亮一次北伐時,自己率主力攻打祁山,讓趙雲和鄧芝率疑兵佯攻郿城。結果,趙雲率領的疑兵部隊數量太少,被曹真率領的主力部隊擊敗。但是趙雲卻處變不驚,沉著地壓住潰敗的陣腳,收攏潰兵,然後重新佔領扼要位置固守,繼續牽制曹真大軍。而與之有鮮明對比的是同時在街亭失利的馬謖,指揮失誤,作戰乏勇,遺棄士卒,臨陣脫逃。

    這一戰,趙雲保持了以往沉穩冷靜剛猛勇烈的作風,在敗勢中依然還能維持局勢不潰散,糧草不失,實屬非常難得。

    結語

    趙雲作為蜀漢五虎將中壽命最長者,在蜀漢的危急存亡之時,保持忠誠,穩定大局。最後在諸葛亮北伐時還在整體潰敗的局勢下,穩住了陣腳,對於整個蜀漢政權而言,是精神上的支柱,是軍事上的棟樑。

  • 4 # 文史童語

    趙雲乃三國時期五虎上將之一,忠肝義膽,武功超群;赤誠忠勇,淡泊名利。在陪同諸葛亮北伐中原時,趙雲的這些特點展現無遺。

    (1)

    他主動請纓,體現了忠肝義膽。

    國主劉禪與軍師諸葛亮確定北出祁山,進取中原的方略後,趙雲彼時年事已高,但出於對先帝遺願的赤誠,出於保劉氏江山昌盛忠勇,他堅請參戰,義薄雲天。

    (2)

    他願為偏師,體現了勇於承擔。

    趙雲被獲准參戰後,他不計私利,任勞任怨。願承擔重任,率偏師佯為主力,誘敵大軍,為主力部隊減輕壓力。須知,誘敵之軍,其功難顯。

    (3)

    他全師而退,體現了智勇雙全。

    其時蜀國兵分三路北伐,諸葛亮率主軍攻打祁山;馬謖領軍駐守街亭以防張郃;而趙雲則出兵箕谷,佈下疑局,吸引曹操的主力部隊,任務最險。待街亭失守,敗局已定,蜀兵撤退時,唯趙雲退兵有序,鎮定從容。

    (4)

    他笑對降級,體現了淡泊超然。

    趙雲兩救幼主,功勳卓著。但他面對關、張等人封候,而自己無緣時,能沉靜自若,不爭不辯;首次北伐失利後,他雖無大過,卻被降三級,但能坦然受之,不存私怨。

    總之,三國風雲、群雄割據、戰火紛起、英豪頻現,而趙雲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在北伐時彰顯的特點,是“常山趙子龍”的本色表現。

    有詩讚趙雲:

    常山有虎將,

    智勇功昭彰。

    名節書青史,

    忠烈世流芳。

  • 5 # 大愛無恨劉成軍

    趙雲是蜀漢開國五虎上之一。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關雲長、張飛張翼德、趙雲趙子龍、馬超馬孟起、黃忠黃漢生。他們是蜀漢的頂級大將,也是當世名聞遐邇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

    趙雲的封號是“順平侯”。其實我覺得此封號有所偏頗。趙雲不僅僅溫順平和,他更多的是勇猛無敵、忠貞不二、正直無私、老當益壯、智勇雙全、胸懷坦蕩、廉潔奉公。何以見得?

    諸葛亮北伐之時,五虎上將只有趙雲碩果僅存。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因愛惜而不忍心遣派趙雲。趙雲就主動請纓。《三國演義》第92回《趙子龍力斬五將,諸葛亮智取三城》中這樣寫到趙雲請為先鋒,諸葛亮再三苦勸不住。趙雲曰:“如不教我為先鋒,就撞死在階下!”諸葛亮只好答應了趙雲的請求。這次戰役趙雲斬了萬夫莫當的西涼大將韓德父子五人。由此可見趙雲的武勇和對國家的忠誠及無私奉獻老當益壯的精神。

    諸葛亮智收姜維之前,趙雲與姜維有過一次戰鬥。趙雲被姜維打敗。這是趙雲一生唯一的一次失敗。但他並沒有為了自己的一世英名而隱瞞,也沒有為自己的敗陣而辯解而是實事求是地向諸葛亮彙報了戰況,並且大力推薦姜維。這就說明了趙雲不妒賢嫉能的坦蕩胸懷。

    馬謖失守街亭。諸葛亮用空城計脫險。參戰眾將有的丟盔卸甲;有的損兵折將;有的狼狽逃竄。只有趙雲,親自斷後,不丟一兵一卒,安全撤回。諸葛亮大加讚賞,趙雲虛心請辭。趙雲的廉潔自律由此可見。

    趙雲去世之時,諸葛亮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去吾一臂也!”後人有詩曰: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所以說:趙子龍流芳百世,萬流景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為迎合他人而改變自己的事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