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漢朝有鼎盛的匈奴,唐朝外族更是兇猛無比,宋朝遇到了踏平歐洲的蒙古鐵騎,明朝也是南有西班牙荷蘭,東有完全同意你的的日本和新崛起的滿洲,內部民族起義也接連不斷,每個朝代的敵人都特別強大,三千年大變局的原因到底是列強太強還是清朝太弱?
91
回覆列表
  • 1 # 關外之春

    確切的變局應該注重於晚清,通常每個朝代開局都是很優秀地[靈光一閃]李鴻章說,鴉片戰爭後,中國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變局是指

    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如下所闡明。

    晚清以來,知識階層認為整體社會出現了不同以往的劇變。在可見的文字中,“幾千年之變局”是一個常見的表述。而三千年變局指代的是名教形成的歷史,上下五千年這種表述形成的比較晚。

    1854年2月,湘軍奉旨剿匪,曾國藩發表了《討粵匪檄》,其中有一段話值得注意:

    自唐虞三代以來,歷世聖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需要注意,曾國藩在此處所說的劇變是指代“名教”,也就是承續的道統。太平天國之亂,打破了人倫秩序。同治十一年五月,李鴻章在《複議製造輪船未可裁撤折》中復提“變局”一詞:

    歷代備邊,多在西北。其強弱之勢、主客之形,皆適相埒,且猶有中外界限。今則東南海疆萬餘里,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麇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託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未有之變局!

    此處,李鴻章依然用的其數千年。光緒元年,李鴻章又在《因臺灣事變籌畫海防折》中說:

    臣竊惟歐洲諸國,百十年來,由印度而南洋,由南 洋而中國,闖入邊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載,亙古所末通,無不款關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與立約通商,以牢籠之,合地球東西南朔九萬里之遙,胥聚於中國,此三千餘年一大變局也。

    我們透過以上,可以看出,朝臣最初對變局並沒有界定為幾千年,也就是沒有量化標準。只是對名教綱常之變,表示極大憂慮。

    李鴻章所說的“三千年大變局”,實際上是指當時的古史系統。自周公建立禮樂制度,確立人倫後的歷史,也就是西周到李鴻章所處的時代,大致就是三千年。一般來說,孔子追溯禮制到周公“制禮作樂”,這三千餘年其實是所謂名教形成的歷史。

    李鴻章對世界的認識提出了一個主張,“中國遇到了數千年未有之強敵,中國處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他這個觀點是在同治年間就提出來了,這個看法蔣廷黻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十九世紀中國人看世界眼界最高,看得最遠的一句話.

    李鴻章講“三千年未有”,“三千年”指西周開國到李鴻章這個時代有三千年.從西周開國一直到晚清經過了多少朝代的更替,經過了多少異民族的入侵,中國折騰來折騰去都不能和今天這個大變局相比擬,他朦朧的感覺到了這個大的變局.我們今天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這個大變局實際上就是近代化.近代化是1840年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以後,帶動了整個世界的工業化的浪潮,近代化的浪潮席捲而來,對中國這個古老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1840年英國完成工業革命、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之後,俄國開始實行農奴制改革、1861年實行農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而且在這個時候,美國打完了南北戰爭;德國普魯士1866年打敗了奧地利、1871年打敗了法國普法戰爭,所以整個世界都是在這個時候向近代發展邁步的.李鴻章能夠看到世界的發展,看到整個世界局勢的重大的變化,這在那個年代在他同時代的所有人當中,可以說沒有人能夠超過李鴻章,他站得最高、看得最遠、看得最清楚.

    李鴻章把資本主義列強入侵後中國社會的變化稱為“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或“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此語一出即不脛而走,至今仍屢屢被人引用.早在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就能夠作出如此深刻的判斷,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中國旨在應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挑戰的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大變局至今仍在進行之中。

  • 2 # 小李講史

    這個問題我們分別從內因和外因來回答:

    內因清朝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文化高壓政策禁錮了百姓的思想。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清朝與外國脫軌。吏治腐敗導致官逼民反。洋務運動發起了“師夷長技以自強”。外因英法聯軍發動鴉片戰爭,列強開始瓜分中國,中國社會性質變成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清朝封建勢力和外國侵略勢力聯合絞殺太平天國和義和團。外國侵略者在中日甲午戰爭後由商品輸出變成資本輸出。綜上,清朝的變局主要原因就是統治者自大無知,外國透過工業革命走向了強大,用炮火打開了清朝的大門。

  • 3 # 樓外長江空自流

    你所說的三千年大變局並不是清朝單獨遇到的大變局,而是整個世界的大變局。

    當時的世界,西方自工業革命以來已經率先完成了這種變革。先進的資本主義取代落後的封建主義已經是大勢所趨。一個封建王朝對抗更為先進的資本主義的侵略是不可能勝利的。

    更何況當時的滿清政府還沒有認識到這種歷史潮流的變革,還在做天朝上國的美夢。指望這樣一個腐朽落後的社會自發覺醒去向資本主義轉變是不現實的。既然自身無法完成這種轉變,就會有外部力量來幫你轉變。

    西方的堅船利炮就是這樣轟開了清朝閉關鎖國的大門,喚起了四萬萬人民的覺醒。

    清朝的滅亡與其他任何朝代的滅亡都不同,中國歷史上其他朝代的興亡不過是封建地主的更換,1840年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而清朝的滅亡標誌著封建統治的結束。

  • 4 # 歷史的深海

    清朝的消逝是封建制度在中國滅亡的標誌,是封建社會最後的王朝。從此中國融入世界發展的洪流。

    上一次大變局肯定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變革。在那場波瀾壯闊的大變局中,秦國因為其先人一步的變革,最終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並且建立了統一的中國。當時各國都在變革,齊國最早但不徹底。而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奴隸可以憑戰功脫去奴隸的身份,可以憑戰功封管進爵,充分調動了所有社會力量。而可憐的出國,守舊的貴族,都成了大詩人屈原詩裡的詠歎調。

    除舊立新,有時候一些頑固的痼疾是需要一代人的消逝,是需要一個王朝的消逝。清朝發展到末期,各方資源已經固話集中,不論是權利還是土地,等等各方面的資料需要重新打破,釋放出其活力,需要打破枷鎖。中華大地湧現了大批的先驅者不斷地去打破,去嘗試各種道路,最後由偉人帶領中國走出泥沼,讓中國鳳凰涅槃獲得再次重生。

  • 5 # 道九庚

    清朝是一個權制的時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皆以權力來衡量人生。

    權力的操控成為全國人民的核心,就連長工和佃戶都會執行權力,而畏懼強權。

    而世界進入工業時代,經濟時代,可大清的權臣並沒有看世界。而只在乎國內既得財權。

    所謂清朝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其實只是一個牽強的說詞。

    元帝國地跨歐亞,

    鄭和是明朝人,也已經下過西洋了。

    而清朝末年,只是放眼國內,並沒有看見世界這個整體。也沒有實質上的科學與文化。

    救亡運動的時代,多少先輩英烈皆從世界這個整體中汲取到營養,才喚醒了同胞睜開眼看看世界的樣子。

    並非清朝遇到,只是統治者權力的障目結果。

  • 6 # 克拉布絲蒂克斯

    為什麼清朝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根源就是自公元15世紀起中國一直以來的固步自封和歐洲各國實現的生產力飛躍之間的差異。

    李鴻章之所以說這是中國三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是因為中國社會的主流矛盾徹底變了。自古以來,中國的主流社會矛盾一直是中原地區的農耕文明與北方遊牧文明間的相互傾軋,但清朝末期以後徹底變了。中國的敵人不再是漠北的敵人,而是從大洋的彼端遠道而來的火槍大炮。中國的主要社會矛盾變為先進的工業國與落後的農業國之間的矛盾。

    古時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都曾有過一時強盛,兩種文明間的實力一直處於動態平衡之間。但洋人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這種局面,他們有長槍大炮,他們有更發達的科技,有更先進的生產力,對於長期固步自封的農耕文明而言,這是一個巨人對弱小的我們在實力上的全面碾壓。

    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的近代史拉開序幕,中國一步步地從獨立國家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而這個變,變的正是中國主要社會矛盾的改變。

  • 7 # panpan1022

    這句話出自李鴻章的奏摺,其本意大概是說,歷代中國受到外部的威脅基本都來自於北部的遊牧民族。而現在歐洲列強是從萬里之外的駕駛著艦船,從東部的萬里海疆來威脅和侵略我們的國家,這種局面是幾千年從未有過的。

    除此之外更深層的含義是,這之前的我們所受到的威脅僅僅是來自軍事上的。雖然中華腹地在軍事上曾經多次被北方的遊牧民族征服了,但是落後的征服者卻不得不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領域全面的接受先進的中華文明。從而在事實上被中華文明所同化,從而促進了中民民族的融合和發展。

    但是這一次卻截然不同。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的歐美諸國不僅在軍事上勝過了中國,其帶來的先進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和科學文化思想更是全面碾壓了尚處在農耕社會的中國。幾千年來一直被認為是文明代表的中華民族,一下子變成了野蠻和落後的象徵。這種現實的衝擊和思想上的落差是幾千年來沒有遇到過的。

    從此以後一些先知先覺的各界精英開始正視自我開眼看世界,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思想,改革政治和經濟制度,掀起了一系列的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和革命。

  • 8 # 黑貓解讀

    自哥倫布開啟大航海時代後,中國與西方的貿易活動中,清朝也引進了大量外來農作物,導致人口暴增,人口的增長直接促進了清朝經濟發展,但政府稅率卻不能隨著人口增長而提高,同時社會管理成本也隨之加重,以往的社會管理中如保甲制、稅收制度、官倉糧食備荒等措施,都不能跟上人口的暴增,間接削弱了清朝統治階級的統治基礎,地方官吏貪汙、動亂也隨之而出現。從人口暴增帶來的經濟問題逐漸演變成社會問題與清朝統治的制度問題。

    1796年–1804年白蓮教叛亂,就是因為因為川陝鄂三省交界處不宜農墾,移民到此處的農民在官員鼓勵下生產卻沒有得到相應行政管理,農民勉強維持生活卻不受法律約束,白蓮教領袖在此煽動排滿的種族主義,最先反抗稅吏勒索,最終爆發開來。

    1840年外國入侵後,清朝的制度逐漸土崩瓦解,也動搖了“天子”的威嚴,1846-1848年又遇到水災與饑荒,清朝不僅沒有抵禦外敵,連水災與饑荒也無法解決,反而要增加稅收,而腐敗官員趁機謀利,大清朝廷虛弱可見一斑,1850年一個姓洪的落魄書生,學到了點西方宗教皮毛就此頓悟,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就此爆發。

    饑荒、水災、增稅、對外對內戰爭接連不斷,終究是清朝過於虛弱,而虛弱的根源,不在於西方入侵,而在於清朝的制度再也無法適應當時的生產關係,而清朝故步自封不思進取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 9 # 國無人莫我知兮

    什麼叫清朝遇到三千年未有大變局。印度沒有遇到?非洲沒有遇到?阿拉伯世界沒有?文藝復興帶動了思想啟蒙,大航海帶來了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帶來的資本主義蓬勃發展。清朝難道不是延用儒家理學?不是清朝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儒家文化遇到的生死的挑戰。和什麼朝代沒關係。別什麼屎盆子都往清朝頭上扣。

  • 10 # 聰毅看世界

    在清朝時期,中國的社會性質第一次變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是前所未有的。

    以往的中國朝代總是和世界各國一樣,都被封建主義所主導。

    但是17.18世紀世界歷史發生巨大轉折和變化,在歐洲和北美封建主義根基受到強烈衝擊,荷蘭在17世紀初立資本主義,英國率先透過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制度確立開闢了道路。而資本主義國家去打封建王國相當於降維打擊。

    在思想文化方面,西方資本主義追求自由平等民主進步,思想解放。而清朝的思想壓抑人性,推行的三綱五常,人倫常理都是為封建制度服務。

    在經濟方面,清朝的封建地主階級掌握的生產資料是低端的、科技含量低的初級產品。而西方資產階級掌握的是高階工業產品,代表當時最高生產力。

    另外,人類經過大航海時代,打破了交通的限制,全球已經變成了一個整體,不再是相互孤立的發展,全球化水平大大提升。

    如果說此前中國朝代面臨的是周邊或國家內部的威脅,那麼清朝面臨的是整個時代的威脅。

    面對一個整體文明都比它高的西方列強,清朝當然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當時清朝人的處境無異於我們現代遇到一個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將孤立的各個星球連線成一個整體,相信到時候我們也會驚呼“數萬年未有之變局”。

  • 11 # 半五近三

    清朝時期,中華民族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一、時局之變。清朝時期,社會大變局已經產生,歐美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其實在明朝時期,歐美的工業革命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比如江南織造局所生產的布,一塊兒要十兩銀子,可是從國外拉回來的布,一塊兒只要一兩銀子不到,且花樣繁多。清朝也有這樣的困境,但是清朝採取的措施是閉關鎖國。閉關鎖國,有一定的可取之處在裡面,十八世紀左右,歐洲和日本,相繼發現了大銀礦,清朝的銀本位經濟制度受到了衝擊,在這樣的情況下,閉關鎖國,也是出於一種自保的考慮。二、政局之變。歐洲的民主革命,日本的君主立憲制度相繼成功,且獲得了一定規模的發展,而清朝時期,皇權至上制度達到了頂峰,尤其是軍機處的設立,更是將皇權推向了另一個高峰。在這種情況下,改變政體就顯得尤為困難,清朝的統治者也搞過一些變法圖存的活動,但是活動不徹底,遭到了既有得益階層的反對。三、連年征戰,錯過了發展時期,尤其是在康熙期間,康熙皇帝期間的幾次征戰,使得中國青壯年勞動力銳減,有記載稱,康熙征戰前中國人口為九千萬,康熙征戰後,人口只剩下了一千多萬。康熙期間的幾次征戰,雖擴大了中國的版圖,但是也讓中國錯過了一次發展的機會。

    當然,將清朝之變局僅僅歸結於這三個方面是不夠客觀全面的,還有軍事力量的薄弱,民主意識的不斷崛起等一系列的原因。因為雪崩時,每一片雪花都是積極參與者。

  • 12 # 墨林書齋

    這麼說吧,清朝之前的幾千年,基本上每一次外族入侵,都是從北方草原來的,都是冷兵器作戰。

    而清末,是外國的熱兵器對戰大清的冷兵器,這已經不是戰爭了,這就是單方面的屠殺,

    在或者說,全世界主流國家都在進行工業化改革,多多少少工業化了。而大清,還是一個農業國家,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文明,彷彿兩個世界。

    而工業文明必將取代農業文明,要麼主動,要麼被動

  • 13 # 筆名肖園

    不是清朝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清朝的落後不是外界干擾的結果,是清朝自身就出了問題。

    康熙、乾隆算的上清朝少有的明君了吧?海外貿易改變世界格局的時候他們在幹嘛?閉關鎖國大搞文字獄。當英國扔掉長弓直劍的時候,他們銷燬了明朝的火槍紅衣大炮。

    當歐洲獻上抗生素的時候,康熙說了一句名言:不要讓老百姓都健康了,都沒病了就不敬畏朝廷了。

    當洋務運動準備興起救國時,慈禧扣留了幾百萬量白銀的軍費為自己慶生。試問,如此不思進取、敗家的朝廷怎麼不落後?不是清朝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變革,是歷史發生改變的時候你沒改變,反而變本加厲的阻止進步。你不被歷史的車輪碾壓,就會被新革命取代。這是必然的結果。

  • 14 # 人類文明史鑑

    清朝的覆滅很多人都會從歷史角度分析,經濟是小農經濟,政治是封建專制,思想上儒家思想,分內因外因,內因清廷腐敗外因是獵槍入侵等等。可靜下心來回顧歷史。你發現李鴻章沒有能力嗎?慈禧難道就只是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老太太就一點才華都沒有嗎?這兩位都是大才,只不過生不逢時罷了。回顧中華幾千年哪個朝代不是危機四伏對手強環,可哪個朝代也沒讓外族入侵100多年,這是大家很不能理解的,很多朝代都會覆滅,可哪個朝代都沒像清朝這樣窩囊的被外國人欺負的憋憋屈屈的倒臺。到底怎麼了?

    我個人覺得是兩點,一是時代的淘汰,二是宿命的不濟,三是自己作的。有人對第一個觀點很好理解,對後兩點質疑滿滿。接下來我會一點點給大家闡述我的觀點。

    一時代的淘汰。這很好理解,很多人又拿出歷史書那一套答題模板往上套,什麼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內外因等等。我反而不這麼認為,時代的淘汰不僅僅是內部體質,更多的是時代潮流。在以前很多朝代都是冷兵器對戰冷兵器,都是勢均力敵的武器裝備。所以哪個朝代被取締大家也沒落差太大,可清朝不同,清朝和列強對戰是弓箭鐵騎對槍支彈藥。好不容易有點近代化裝備還都是別人玩剩的淘汰品。所以從這一點上時代的淘汰,是指時代潮流的淘汰。

    第二,宿命的不濟。中國自古以來都強調命格,也就是宿命論。這大家很不理解,朝代的更替跟宿命論有什麼關係,當然有一定的聯絡。自古以來子承父業,兄終弟及。可你看看清朝後幾個皇帝,從同治,光緒,宣統這後三個皇帝來看,他仨沒兒子!而且也沒同父同母的親兄弟!而且這三個皇帝也不是出自同一血脈。光緒是同治的堂兄弟,宣統和光緒連堂兄弟可能都得八竿子才能連上,雖然宣統也姓愛新覺羅但和光緒的血親關係,比光緒和同治還遠。光緒好歹是同治的堂兄弟,雖然出自旁系,但好歹也算的上是平輩,勉強算得上兄終弟及。可宣統和光緒他倆是叔侄,而且還不是親叔侄,血統更遠。所以後面光緒和宣統第一血脈不正,第二皇位來的名不正言不順,都是慈禧硬安上去的。用宿命論來講血脈不正壓不住帝王至尊,來位不正鎮不住率土之濱!

    第三,自己做的,時髦話講就是no作no帶。當初在前隆時期英國就已經完成工業革命,待著很多當時很先進的東西到中國慰問,英國對東方最古老的國家中國抱著很大的期許,因為他們所有人對當時的中國還停留在盛唐時期,感到中國古老而神秘,可當時乾隆讓人家下跪人家不跪,就對人家百般刁難羞辱,最後不歡而散。喪失了當時最好的交流時機。第二次是咸豐時期,當時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清政府需要和西方國家交涉賠款事宜,西方代表提出我要直接面見你們皇上。可咸豐覺得他們要求無理,把他們百般拷打囚禁圓明園,很多交流團的人都喪命圓明園。所以才會後來英法聯軍才會火燒圓明園,這從一定角度來講怨咱們自己。所以我說最後一條是no作no帶。

    清朝的覆滅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不論什麼時候要追隨時代步伐,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回顧歷史我們以史為鏡,時光不會到流,但歷史隨時上演。

  • 15 # 齊一人

    “清朝遇到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這句話出自清末重臣 洋務運動創始人李鴻章之口。客觀來看,李鴻章多年與各國列強打交道,他在晚清統治階層內部還是比較有眼光和見識的。原話是這樣的:

    “臣竊惟歐洲諸國,百十年來,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國,闖入邊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載,亙古所末通,無不款關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與立約通商,以牢籠之,合地球東西南朔九萬里之遙,胥聚於中 國,此三千餘年一大變局也。”

    (李鴻章與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

    那麼三千年以來,清朝遇到了怎樣的大變局呢?下面我們從各個角度一一做個分析:

    1⃣️ 世界形勢的變局

    從秦始皇統一天下以來,直至清朝,中國就開始了長達上千年的封建集權大一統的時代。這期間雖然不斷髮生朝代更替,但封建帝王專制的總體格局未變。

    與中國封建社會的穩步發展不同,歐洲各國,從古羅馬帝國到黑暗的中世紀,再到文藝復興 工業革命 航海大發現......曾經混亂不堪的歐洲已經浴火重生 翻天覆地,開始步入了近代文明。

    清朝面對的世界強國已經不是秦漢

  • 16 # 民間遺史

    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含義,即是清朝所遇到的變故是過去三千年中國王朝所未曾遇到的!而過去三千年之中國所遇到的無非是王朝週期更迭的迴圈往復!“鹿亡秦,蛇興漢,興衰治亂,迴圈不已。”這三千年之中,每當社會資源極度不平衡之時就會發生社會變革,新的王朝取代舊的王朝,建立新的相對公平的資源分配體系,如此迴圈,週而復始!中國過去三千年都是以這一模式在運作!而中國仍處於傳統的農業文明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忠君愛國”“仁義禮智信”的傳統儒家思想,依然統治著中國。

    自明代以後,同時期的歐洲已進入地理大發現時代,歐洲人已經開始透過遠洋航行來探索新的未知世界,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極大的促進了地理大發現的探索!歐洲遠洋艦隊一次次抵達亞洲、非洲、美洲,殖民主義自由貿易主義開始出現使得世界原本相對獨立的各個國家和地區相互連線起來!

    1452年文藝復興巨匠達芬奇誕生!而當時中國正處於明代宗治下,剛經歷了“土木堡之變”景泰帝與于謙一起力挽狂瀾!1492年明孝宗時期,哥倫布開啟了第一次遠航!1492-1502年間,哥倫布四次抵達美洲!1553年葡萄牙人開始在澳門居住,並於1557年取得居住權!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荷蘭遣軍以貿易為名,駕艦攜炮直抵呂宋島、香山澳。三十二年,以重金賄明稅使,登上澎湖,遂伐木築舍為久居計。天啟元年(1621),荷蘭軍又駕舟東來,與葡萄牙軍分地而守。荷軍乘明軍不備,以武力侵佔臺灣,築室耕田,久留不去。後又以此為據點,尋犯中國東南沿海各島嶼。明軍多次抗擊獲勝,但未能迫其退出臺灣。”

    1627年,明王朝已是風雨飄搖,各地農民大起義爆發。數年之後1644年崇禎自縊,明朝滅亡,同年清軍入關,江山易主!

    滿清治下之中國由於實行閉關鎖國之國策,導致西方在快速崛起的過程中,中國跟不上世界的節奏仍然停留在刀耕火種的農業社會。而此時的歐洲已經開始“超車了”!

    1713年,即清聖祖康熙51年,英國人湯姆斯·紐科門(Newcomen,Thomas)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1765年即,清乾隆30年,英國織布工人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Spinning Jenny)”的手搖紡紗機,揭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序幕!1778年,即清乾隆43年,約瑟夫·勃拉姆發明了抽水馬桶!1782年即清乾隆47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機並於1785年投入使用。1801年,即清嘉慶6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光。1810年,即清嘉慶15年戴維發明了電燭,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1807年即清嘉慶12年,美國人富爾頓造出蒸汽機動力輪船!1814年,即清嘉慶19年,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即後來的火車!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已經開始進入蒸汽時代!而此時的中國在清政府治下,仍然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文明社會,與數千年前的中國毫無差別!

    1840年,隨著西方工業的發展,工業產量急劇上升,“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努力尋找新的資源及產品生存空間。他們把矛頭對準了古老的東方,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

    閉關鎖國數百年的清王朝,第一次遭遇了真正的危機!西方無數的科技文明,堅船利炮,知識思想無一不在衝擊著這個古老的國度!而這些恰恰是過去“三千年”中國人所未曾遇到的!而也恰恰是在這一時期,原本傲立東方几千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國人,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已經落後了!1874年李鴻章在給同治皇帝的奏摺上形容如今中國之局勢恰是“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 17 # 辛勤逐影

    “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源自同治十一年五月李鴻章複議製造輪船未可裁撤折,全文如下:“臣竊惟歐洲諸國,百十年來,由印度而南洋,由南 洋而中國,闖入邊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載,亙古所末通,無不款關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與立約通商,以牢籠之,合地球東西南朔九萬里之遙,胥聚於中 國,此三千餘年一大變局也。” 李鴻章把資本主義列強入侵後中國社會的變化稱為“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或“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原因

    1、文化認同的差異

    匈奴、突厥、契丹、蒙古、滿族等民族在古代與中原王朝雖然戰爭不斷,但是因為地域進,相互都是瞭解,在東亞中原王朝的文化是主導地位,四周都受到中原文化影響,即便如元朝和清朝這樣被少數民族統治,他們也會接受中原文化,延續中原制度統治。當船堅炮利的西方列強來到時,中國從上到下對西方文化完全不瞭解,當然北京一直是有西方傳教士的,宮廷之中也有像郎世寧這樣的西方畫家,乾隆時期還有英國馬格爾尼使團來華,這些人都沒有受到多少關注,向社會中的少數群體完全沒有重視過,即便像馬格爾尼這樣的正規使團,到中國也是透過以為乾隆祝壽為由見到了皇帝。所以當西方列強開啟中國國門,中國完全是陌生的,對他們的文化都不瞭解,以前或許只是知道他們的存在,但他們是怎樣的並不瞭解,也不用去了解,因為他們不重要,但現在他們強硬的打開了國門,我們與西方國家文化上的認同感陌生,是三千年來從未有過的外敵。

    2、國家制度不同

    清政府是處在君主專制的封建社會,而西方列強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制度國家。按照馬克思老人家的觀點,人類發展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之後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也就是說西方國家制度要比當時的清政府先進,而古代的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等的社會制度要低於中原王朝,面對少數民族政權,中原王朝自然是自信滿滿,而面對打敗自己的先進制度的西方列強,清政府的自信心一蹶不振,以至於中法戰爭,清政府戰勝也簽定了有利於法國的條約,承認了法國對越南的殖民,之後的甲午戰爭,在國力、軍備完全強於日本時,依然敗給了剛剛變法不到三十年的日本。所以三千年來中原王朝第一次面臨比自己先進的制度

    3、思想不同

    古代中原王朝面對的少數民族政權,基本還屬於部落王權貴族思想,而中原王朝早早的就度過了那個時代,進入了一個官僚體制社會,所以採用了三綱五常仁義禮智性這一套儒家思想,普通人學習這種思想,透過科舉就可以進入仕途參與管理國家,這要比少數民族政權王權貴族思想進步。但是從14世紀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以來,西方思想進入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要自由要人權,透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王權統治,當西方列強以一個更進步的思想來到東方時,當時的中國就像以往的少數民族政權一樣,沒有能與之對話的思想理論, 所有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都在學習西方的思想。這是三千年來未曾遭遇的。

    4、目的不同

    所有以往少數民族政權,他們的目的是掠奪土地以及滅掉中原王朝,少數民族和中原王朝之間是生存之戰,誰有更大的生存空間,如果打敗了中原王朝,那麼他們直接就建立政權,像元朝和清朝。而西方列強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他們要的是原材料、勞動力和市場,打敗清政府後並不是要統治中國,而是簽訂有利於他們的條約,透過戰爭獲得在華利益,為西方列強的資本獲得最大利潤。這是以往中國未曾遭遇過的。

    總而言之清末的遭遇,是全世界進入資本市場的背景下,一個千年來以農業為主的封建老帝國的囧境,不瞭解對手,不明白對手要幹什麼,以往的二十四史、資治通鑑都沒用了,所有經驗都不好使。所以說是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紀到了30歲,工作穩定,還要著急去相親把自己嫁出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