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CU2車視界

    汽車社會的前提是大眾可以普遍享受汽車文明。毫無疑問,汽車極大地擴張了人們的生活半徑,也改變了社會的產業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20世紀,汽車創造的社會財富和衍生文化比上一個千年的總和還要多。

    進入21世紀,中國這個曾經的“腳踏車王國”真正迎來了汽車時代,在連續幾年近乎井噴的躍進中,和汽車相關的行業都無一例外地迅猛發展起來。汽車駛入尋常百姓家,像服 裝、飲食文化一樣,在保有量和使用率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人們開始追求更深層次的精神需要,汽車文化應運而生,成為21世紀中國的一個新名詞。

    然而事實上,中國的汽車消費還停留在汽車社會的初級階段,此時談論汽車文化是否過早?中國的汽車文化真的降臨了嗎?與全球化氛圍相對應,中國的汽車文化將如何培育並發展?

    經濟觀察報:說到汽車文化,人們往往會想到通用、福特或者是吉普等企業和品牌的傳奇故事,以及美國人對SUV大車的鐘情等等,您認為汽車文化所包含的範疇有多大?

    梁朝輝:汽車本來是個鋼鐵的物件,是人給它賦予了一種影響生活方式的生命內涵。反過來這種內涵又作用於人類,拉近了人與車之間的距離,形成消費理念、生活情趣。

  • 2 # 房車逍遙

    有的,汽車文化我不敢肯定,但是房車文化早在秦始皇階段就有了,下面這張圖就是最好的見證,裡面能吃,能住,是不是跟房車一樣

  • 3 # i車薈

    當然有。我們國家從第一部車引進到現在也有幾十年了,駕駛文化也早已經產生了。

    像是喜歡搶道、插隊、超速,這些就存在於我們的駕駛文化之中,當然這些在其他一些國家也有存在。另外,獨特的國情也有可能產生一些獨特的駕駛文化,比如開卡車不愛洗車,開貨車超載超速等等。

    在成熟的汽車社會中,駕駛習慣就是一種文化。而良好駕駛文化的孕育,從很大程度上講,就要從良好駕駛規範開始。目前我們正在實行很多措施來幫助形成一個好的駕駛習慣,最終有助於我們形成良好的駕駛文化。

  • 4 # 老實的劉教練說車

    在國外,特別是美國、加拿大不能開車就相當於沒腿,所以很多朋友都喜歡在美加自駕遊覽。很多人以為,美加的道路那麼好,在中國會開車,在那裡一定沒問題,其實情況 剛好相反。許多在中國開車多年的老司機到美加自駕後,描述當時駕駛經歷經常心驚肉跳,這是為什 麼?不客氣地講,這是因為在中國開車養成了太多“壞習慣”,來國外後一下子改不過來,所以根本區別在於自己沒有真正的駕駛文化。 那麼,中國司機在國外開車最常犯的錯誤有哪些呢?

    1基本不懂路權該讓時不讓,該走時不走。最常見的是拐彎要讓直行,在沒有左箭頭交通燈的情況下,如果綠燈亮了,左拐的汽車一定要讓對面直行的車先行,不像在中國,誰動作快 誰先行。如果你在紅燈情況下要往右拐,你不但要讓直行的汽車,還要讓對面正在左拐的汽車。如果你從小道拐上大道,也必須要讓大道上的汽車。在十字路口和高 速公路的出入口,常常見到"Yield"(讓)這個路牌,這就是叫你讓別人的意思。但是,如果該別人讓你時,你卻猶猶豫豫的不走,那你後面的汽車就會不高 興了。如果你這樣駕駛,就更危險。2開得太慢比如限速50公里的地方,你只開30公里,以為開車越慢越安全的人,大錯特錯,事實證明,開車太慢引發的事故,並不比開太 快更少,最安全的速度是保持與其他車流的速度一致。在中國我們經常看到汽車在大街上慢悠悠地散步根本不管後面有車無車,甚至在快車道上散步,更絕的是突然 停下來找路問路,搞得後面的車追尾。可是在國外,如果你太慢造成了後面汽車擁堵,你還有可能吃罰單。

    3不懂“STOP”停牌的作用原理一些十字路口沒有紅綠燈,取而代之的是路邊的一個紅色六角形的“STOP”停牌,你只要看到這個路牌,不管其他方向是否有來車,你都必須完全停下來,然後安全時再走。如果其他方向有來車,那麼誰先停誰先走。中國司機即便明白這個道理,開車時也常常忽視,因為四周都沒車,想都不想就徑直開過去了,或者慢慢的溜車過去(rolling stop)。這樣就會被警察開罰單。

    4忽視行人的存在汽車跟行人搶道,在中國好象不算違規,可在國外卻是大錯,人們剛來美加時,總是說司機有禮貌,一見到你就停,招手讓你走,讓人好感動,其實,這跟禮貌關係不大,這是開車的基本規則,行人一踏上公路,汽車就必須停下來。所以,你在商場門口總是看到汽車走走停停,而行人卻大搖大擺橫穿車道,眼睛不看左右。如果你開車不讓行人,警察發現後要重罰。

    5經過綠燈的十字路口時踩剎車減速這個習慣在中國是出於安全需要,因為在十字路口總有車或人跟你搶道,時間長了,開車到十字路口哪怕是綠燈,仍然要習慣性點一下剎車。如果在國外,你的車上外國朋友一定會奇怪,好端端減速做什麼?剛在美加自駕的中國司機,不止在十字路口習慣點剎車,只要看到路邊有車在等著拐進來,都要習慣地點一下剎車,生怕那車會突然衝出來搶道,其實這種擔心是完全多餘的,反而會引起追尾事故。6前面車流擁堵時仍然開過去使交通更堵。在中國上下班高峰時間,常常看到十字路口堵得水洩不通,誰都別想走。在國外,如果在十字路口前面堵塞,而你繼續往前開就會堵塞左右通道的話,你必須停下來,哪怕綠燈正亮著,在進入環形通道的時候也是如此,你必須事先想清楚你進入的後果,如果因為你而造成左右方向的道路堵塞,那麼警察就會找上門來。7不懂“Center Lane”中間車道的使用繁華的市區街道總是比較窄,如果同方向只有一條車道,一旦前面有車要拐彎,後現的車流就會慢下來甚至停下來,所以你常會在市區街道上看到三條道,左右各一條,中間還有一條,這就是“中間車道”,這是專門用來拐彎用的緩衝車道,所有想要左拐的汽車都要先開進這條道,然後再左拐。有了中間道,就不必在一些小十字路口設定紅綠燈,想拐彎的汽車也不會影響後面的汽車行駛。如果你想從側道左拐入大道,而這條大道上面也有中間車道的話,你也要先開進這條中間道,然後有機會再左拐,在中國根本沒見過“中間車道”,所以中國司機因不熟悉“特產”而犯錯也就是必然的了。

    8不懂“Carpool Lane”(HOV)的使用北美的城市高速公路還有一條特別的車道,叫“Carpool Lane”(HOV)“汽車池塘”,如果車上只有司機一個人,沒有其他乘客,這輛車是不能開進這條道的,設定這條道的主要原因是鼓勵大家共用汽車上班,減少汽車擁堵和汙染。那麼不小心違規開進這條道的後果是什麼呢?罰款!

    如果你要在美加租車,自駕遊,這些規定和規則一定要熟悉,雖然你的中國駕照可能被加拿大認可,但是中國自由式駕駛太危險了。如果車上沒有本地人指路,或者語言不好看不懂路牌或不熟悉“本地特產”,出事的可能性就太大了。在國外,你撞別人的機率不大,但別人撞你的機率卻很大,因為國外開車的那種潛規則和默契,國內的教育體系和環境你還沒有變成習慣。

  • 5 # 職業打工人通哥

    目前沒有,正在養成中吧

    中國人有車不過20年,

    20年要形成汽車文化還是不夠,

    歐美用了至少50年,

    目前國人用車還出於虛榮期,

    買車不是為了用車,還是有炫耀的成分,如果國人為用車而買車,用車文化就形成了

  • 6 # a我上天的眷顧

    這個問題相當好 肯定的來說 中國沒有這樣的駕駛文化 相反中國的汽車和駕駛人總量的增長和駕駛人的素質不成正比

  • 7 # EV先鋒

    答案是:中國沒有形成特色的汽車文化。

    中國的汽車行業一直在發展,技術一直在進步,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的汽車大國,連續多年汽車產量和銷量位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國的汽車保有量達到2.6億臺,千人汽車保有量180多臺,達到世界平均水平。隨著市場的繼續發展,在今年底,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形成明顯的特色的汽車文化。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國外的汽車文化代表,美國的汽車文化是濃厚的硬漢形象,著名的美國66號公路,承載著一代人的激情與美好體驗,《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更是把車子玩到了另一個境界。日本的汽車文化是改裝和漂移,享受駕駛的快感,秋名山車身就是從日本開始宣傳的,電影《頭文字D》也很好的表現出出了這種文化。歐洲的汽車文化是FI方程式賽車、拉力賽代表的競技。

    其次,來看看國內汽車,中國汽車行業起步較晚,也是從合資車借鑑學習技術發展起來的,大部分的國人擁有車也就是這近二三十年,車子主要是一種交通和社交工具,出行是最主要的目的。還有中國的年檢制度等法規要求嚴格,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車輛的文化想象力。

    但我相信,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帶來的消費升級和文化升級,隨著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隨著國家從汽車大國發展成為汽車強國,我們終究會在我們中華文化的復興中和年輕群體的思潮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汽車文化。

  • 8 # 蘿蔔收藏

    汽車行業經歷上百年的發展,在全球消費者對於動力和舒適性等高要求,以及政府嚴格的排放和安全法規管理下,各個品牌車型之間的區別越來越小——

    嚴格的碰撞法規讓各大車企設計製造的車身基本大同小異;

    各家車企所用的發動機技術鮮有令人亮眼的新技術;

    甚至排氣管裡能排出來的氣體成分都被限定死了。

    但是,一說到改裝……嗯,交警叔叔向你遞來了迷人的微笑。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對於汽車改裝有諸多限制。儘管《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和《機動車登記規定》,允許已註冊登記的汽車對車身顏色、發動機、燃料種類和車架號碼等進行改裝,但有三種顏色屬於特種車專用顏色,不能使用。而對車身、車架、發動機的變更,要在已經損壞無法修復或存在質量問題的前提下才能夠進行。

    所以,一時民間有了一種“中國是汽車文化荒漠”的說法。

    無論國內如何,現實是:每個國家都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汽車文化,差別可能比各國的飲食習慣差異還大。

    像我們的鄰居日本,因為受到國土面積和資源的限制,政策上鼓勵體型小巧、發動機排量較小的K-car。在日本,滿大街都能看到體型嬌小的小卡車、小客車,萌萌噠。但同時以精密著稱的日本汽車工業帶來了眾多擁有巨大改裝潛力的家用車和豐富的改裝文化。這些產品和日本國民性格孕育出了暴走族,也發源出了火遍全球的飄移運動。

    陽春白雪——歐洲汽車文化

    和日本類似,街道狹窄的歐洲也偏愛更小的車型,但作為現代工業的始祖,歐洲同樣也是各種高效能和傳奇跑車的誕生地。歐洲的年輕貴族自古以來便有壯遊(Grand Tour)大陸的愛好,這一愛好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無數至美的GT車型。

    在德國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上、義大利和西班牙陽光明媚的海邊、蜿蜒的阿爾卑斯山脈山路、蘇格蘭以及北歐曲折的小道,都是這些高效能車的極佳遊樂場。

    歐洲的賽車比賽也給人留下了“陽春白雪”的映像。在早期,歐洲的汽車比賽更加像是貴族和紳士挑戰自我、展現勇氣的場所。而到今天,像F1一級方程式大獎賽、勒芒二十四小時耐力賽或是達喀爾拉力賽等老牌歐洲頂級賽事,均是高精尖的代名詞。他們的賽程高度專業化,車企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人力做技術研發。車手均經歷了數年刻苦訓練,需要極高的技巧。

    在二戰結束後,眾多歐洲大陸星羅棋佈的廢棄軍用機場被改造為賽車跑道,成為民眾玩車的絕佳場所。愛好者大可以斥巨資購置高效能車輛,並不斷追加資金改造,以參加賽道日。但同時也有不少媽媽甚至老人,可以買一臺幾百英鎊的廢舊車輛稍加改裝或完全保持原狀,在專門的組別中享受更加純粹的賽車樂趣。完善的安全保護制度和極低的成本,讓全家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其樂融融。

    下里巴人——美國汽車文化

    美國汽車文化肇始於1908年福特T型車的正式問世。之後,世界上首條汽車流水生產線使T型車原本12.5小時的製造時間縮短至1.5小時。規模化生產迅速降低了T型車的售價,在20年代,T型車大約300美金起售(大約合現在8000美金),使T型車瞬間成為“爆款”。到1920年,全美超過一半的汽車是福特T型車。到停產時,T型車總共生產超過1500萬輛。

    汽車的早早普及,令美國的賽車運動擁有更加廣大的群眾基礎,甚至有點“下里巴人”的感覺。

    1919年1月,美國政府的禁酒令獲得透過,製造及販賣含酒精飲料被法律禁止。但地下酒吧仍然存在,為了運輸非法的酒精飲料,私酒販子開始改裝自己的車,以便在晚上偷運私酒時能夠順利逃脫警察的追捕。而在白天無所事事的時候,私酒販子們會用各自改裝的車輛比賽。

    另一方面,二戰結束後,一群擁有一定的機械知識與技能計程車兵從前線回到美國。他們開始在T型車這樣的老車基礎上改裝,並在洛杉磯北部乾涸的河床上進行直線競速,這是美國現代直線加速比賽的雛形。這一改裝競速文化同樣隨著戰後一些小型軍用機場的廢棄,加上其簡單直接,全民參與的樂趣,迅速在美國流行開來。

    60年代,美式肌肉車開始出現,民眾可以以較低的價格買到搭載大排量大馬力V8發動機的雙門全尺寸後驅車型,這些車開始統治各大直線競速賽場。

    美國變成車輪上的國家,同樣也帶動了眾多相關行業發展,關聯最深的自然是汽車賴以提供動力和潤滑的石油行業。在各家車企必爭的各大汽車賽事上,這一關聯能看的更加明顯。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是,在美國納斯卡、印地500賽事和NHRA直線加速賽上,都能看到明黃色塗裝的賽車,那便是北美著名潤滑油廠商鵬致贊助的車隊。

    這一抹黃色不僅在賽場上所向披靡,在美國更幾乎是高效能潤滑油的代表,與眾多效能車合作,也是各家豪華(寶馬)甚至超豪華車品牌(勞斯萊斯、法拉利)在美國的指定合作伙伴。

    國內車迷所喜愛的飄移大神Ken Block磚叔也與鵬致長期合作。在磚叔的每期Gymkhana系列影片中,都能看到這一黃色元素和品牌著名的費城自由鍾logo。

    中國自己的汽車文化?

    可以看到,不論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汽車文化都是隨著汽車工業發展,汽車及關聯行業廠商的利益推動、消費者需求和國家政策的限制三方透過奇妙的化學反應最後形成的。

    中國的汽車工業起步較晚,在政策上限制較大,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還在爭取擁有擋風遮雨的第一臺車的過程上。

    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中國汽車改裝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作為全球汽車保有量僅次於美國的“老二”,我國的汽車改裝率卻不到3%。而歐美、日本等則已經達到80%,“無車不改”在這些國家已成為一個普遍的消費觀念。

    而這些消費者的偏好和美國消費者比較類似,更喜歡內部空間大,且配置豐富舒適的SUV車型。誠如開頭所說,除了外觀看上去不一樣以外,各大車企的車型差別越來越小。這麼看來,中國似乎的確沒有獨特的汽車文化。

    但這不代表中國沒有汽車文化,現在正屬於中國汽車文化的萌芽階段。隨著汽車的不斷普及,擋風遮雨這種基礎需求將不再是消費者的主要訴求,而樂趣這樣的附加需求將逐漸成為越來越年輕消費者的首要考慮因素。這就為中國的汽車文化奠定了消費者基礎。

    這一點也可以從汽車改裝的慢慢走紅可以看出。

    雖然偶有改裝亂象或是街道違法飆車現象,但是有組織有紀律的各種改裝和玩車活動正在慢慢吸引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這些活動都借鑑自國外成熟的文化,型別豐富,既有專業向的正規速度或飄移比賽,也有更面向大眾的直線加速賽和賽道日活動。不管是哪種型別的活動,車主的熱情從來不會消減。

    (2019途虎養車賽道日)

    除了消費者對這些活動越來越多的熱情之外,汽車行業廠商及相關聯行業的支援則更是形成成熟汽車文化的重要助推劑。

    2019年8月,美國效能界有口皆碑的潤滑油品牌鵬致和途虎養車,在上海合作開設第一家效能車主題體驗店,門店以“智慧養護、個性硬核、互動體驗”為理念,裝修風格體現“美國NASCAR”賽道主題。這很可能成為中國汽車文化發展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這樣的體驗店,不再只是簡單滿足使用者的基礎汽車養護需求,鵬致將把美式效能汽車和汽車賽事文化的理念帶到中國,再透過在車主端本來就有強大影響力的途虎推廣開去,成為賽道文化和高效能車愛好者的聚集地。

    這樣一個汽車愛好者的線下聚集地,顯然賦予了用車生活更多、更明確、更實際的意義。

    我們真正需要的,就是一種良好汽車的文化氛圍。我們的汽車文化,要面對的是時間的力量,只能靠我們慢慢去爬、去體會,而不是盲目屈從於需求,或是“面子”。

    一旦屈從,全然變味。

  • 9 # 童哥的vlog

    有,我們自己的汽車駕駛文化就是:看到誰都不爽,一直在車裡罵別人不會開車。別人的壓線了、跑得慢了、搶道、插隊等等我們肯定會在自己車裡使勁地罵對方。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路怒症!

  • 10 # 白頭老龍

    我們有汽車駕駛文化嗎?

    肯定的說;

    有。像碎片一樣散落在漩渦中。

    汽車文化本身分為兩個組成部分

    1;汽車自身文化。

    包括汽車的發明、改造、創新、

    提高、完善的歷史演變過程。

    汽車是人類高度智慧的結晶,

    是科技工業高度發達的象徵,

    是滿足人們出行需要的承載物。

    2;汽車駕駛文化

    駕駛文化的主角是人。

    駕駛文化弘揚的是駕駛者的品行與修養。它是駕駛者將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社會公德意識融入駕駛過程的體現,它是驗證每個駕駛者透過其駕駛行為體現良好駕駛意識的試金石,它是體現一個社會良好秩序的標誌與象徵。

    它是文明之本,安全駕駛之源。

    我們的現狀是什麼?

    許多人已經將兩種不同性質的文化混為一談了。

    談論汽車自身文化(車輛效能)

    話題遠遠大於探討汽車駕駛文化

    所產生的直接負面影響導致;

    許多人已經不知道為什麼要

    (人控車),

    間接影響到許多人僅僅希望依賴車輛自身效能來保障自身的駕駛安全,導致車控人現象的蔓延。

    有多少人真正想過;

    一個駕駛者掌握著幾條生命!

    有多少人真正想過;

    幫助駕駛者擺脫困境!

    有多少人真正想過;

    幫助車內外無數的生靈!

    有多少人真正想過;

    駕駛者的道德水準

    應該與醫生齊名!

    什麼是駕駛文化?

    駕駛者的道德、品行、修養在汽車駕駛過程中的體現。

    我們,有嗎?

    回答完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助聽器為什麼沒聲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