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家女
-
2 # 樂齡家
所謂父子母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龍應臺
雖然現在“二胎政策”已經全面放開,但是人口出生率卻屢創新低,與此同時,人口的老齡化現象卻日益突出。無論你是否願意相信,我們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場“養老危機”也在悄然逼近,讓不少人感到焦慮和彷徨,尤其身處獨生子女的這一代。
回想起上小學的那會,班上的獨生子女接近大半,當時還羨慕獨生子女家庭真好,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可以一個人獨享,可如今,一眨眼這一批獨生子女已經奔四了,孩子都上大學了。4個老人,2箇中年人,1個孩子,這樣的“421”結構實在是太常見,有些甚至自己的下一代大學畢業又組建了新的家庭。第一代獨生子女作為中間層,上要照顧年邁的父母,下要扶持子女的小家庭,自己也處於不惑之年,尤其在杭州這樣高生活成本的城市,確實有點難受。
對於子女小家庭的扶持,有些可以透過經濟支援來解決,但對於父母的照護,就不單單是錢能解決的事情了。
其實,為了更好的照護好老人,我們可以將專業養老社群的模式搬到家裡來,第一步從硬體改造開始。
床邊、客廳等處安裝扶手,老人們可以借力坐起來或站起來,降低了摔倒機率,此外,適當的活動活動,對身體也大有好處。
在衛浴或臥室等處安裝報警器,即使老人們摔倒了,也能實施緊急呼救,家人們也能迅速趕過來,不至於錯過最佳的搶救時間,要知道中風、腦梗、腦溢血等疾病的最佳搶救時間是3~6小時內。
此外,居家養老還有一個痛點就是專業的照護。
在家養老是絕大部分老人的夙願,任何養老機構都代替不了機構、老朋友和親人的陪伴。作為獨生子女的我們,只有硬著頭皮去接受這些挑戰。
畢竟,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走,人生只剩歸途。
-
3 # 春風秋月小樓東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是獨生子女家庭,我們老兩口早就想好了,等到老的不能動時,自己到養老院中去,不給孩子添麻煩。
作為獨生子女家庭的代表,活著時享受人生,享受生命的快樂。待我們離開時,子女也不要悲悲切切,一切隨之自然。
現在我們還能動,將來老的不能動了,自覺的在社會上消失,不給子女添麻煩,不給社會添麻煩。
回覆列表
還是養兒防老的觀念。殊不知現在很多父母根本不需兒女養老,所以無所謂兒女多少的問題。養老關鍵是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