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谷幽
-
2 # 龍小淚
青春期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這很正常,我們都打青春期過來的嘛。
題主說的比較隱晦,但我想應該是兩性關係,青春期的孩子對這方面好奇,感興趣,並且非常想去嘗試,這也屬於理解範圍之內。但是在課堂上,或者在初中高中等未成年階段,去嘗試,甚至做出出格動作,這就不應該了。作為成年人的老師和家長,因該重視起來,正確引導。
課堂上發生時,為了不影響別的同學學習,可以用眼神、動作等暗示那個學生,我已經注意到你了,請停下你課堂上不該做的動作。
我有一個學生是一個乖乖的女孩兒,我發現她早戀之後,我就拉著她在操場上散散步,聊聊天,他告訴我,是因為家裡爸爸媽媽老吵架,她很沒有安全感,但是這個男生經常去逗她開心,陪著她,讓她感覺很安全,所以願意和他呆在一起。
最後祝所有孩子們健康快樂長大,老師們的付出都能得到相對應的回報……[玫瑰]
-
3 # 心理靖哥
到了青春期,孩子們在生理上有了快速的成長,但是因為現在我國的孩子較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是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心理上的成長速度要比生理成長慢半拍。所以,孩子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就顯得比父輩們當年差了一點,加上受西方個人主義文化的影響,有些孩子就會做出一些違反課堂紀律的出格行為,比如給同學搗亂影響他人學習,談戀愛在課堂上做出親暱動作等。做為任課老師,在課堂上看見這種行為,一定要及時制止。課堂是個學習的公共環境,我們做為老師除了傳授知識,還有教孩子們做人的義務。明顯違反規矩,我們制止他(她),並講清楚道理,就是給孩子們樹立規則意識,透過教育一個孩子影響整個班級。但是,我們也要根據孩子的性格靈活掌握管理的尺度。如果做出出格行為的孩子性格外向,自信心較強,可以批評的嚴厲一些,甚至當場按照紀律規定做出處罰(以不過度影響教學秩序為準)。如果是個自卑、敏感、懦弱的孩子,最好先制止,然後單獨找他(她)談話。一切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為底線,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做出出格行為,就認為孩子不尊重教師的權威,感覺傷了自己的面子,帶著憤怒的情緒去修理孩子,這樣很容易傷害到孩子,造成孩子的逆反和牴觸,更不利於班級的管理和孩子的健康成長。
有些老師看到這一現象,動不動就叫家長,也是不可取的,家長如果通情達理,懂得家庭教育還好,不然的話很容易形成家長與教師“混合雙打”修理孩子的局面。這樣更容易造成孩子的對立,甚至導致意想不到的悲劇發生,去年上海高架橋上跳下去的17歲高中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對於青春期學生的教育,教師和家長都要學習點有關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的科學知識,多一些瞭解,本著關心和愛的前提,先處理好關係,再處理事情,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預防大於治療,在中小學開展性教育,提前將青春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科學知識告訴孩子們,可以破除性的神秘感和認識誤區,讓孩子們知道如何與異性交往,如何尊重他人和保護自己。
-
4 # 依山傍海看夕陽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不要打壓,要引導。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加強視野教育,讓孩子認為未來的世界不只是眼前的空間,解除困惑迷茫,培養格局。
第二步,加強運動,讓荷爾蒙激素轉化為肌肉組織,告訴他們這是未來奮鬥的本錢。
以上兩步完成後,再開始進行知識教育,這是孩子們未來能夠正常生活的必備工具。
回覆列表
如果是我,我會往死裡教訓!並且請家長,繼續教訓家長,以正班風,校風……
因為我有底氣!
但是吧,一般的老師佛系點好,只當沒有看見一樣!教育人的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