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傳說諸葛亮懂七星續命法,如果真的讓他續命成功,說不定蜀漢真的能一統天下
9
回覆列表
  • 1 # 孤魂視界

    假如諸葛亮繼命成功晚死些年,蜀國的命運也不會有太大改觀。這畢竟是大勢所趨,一個人就算再神通光大,也無力改變歷史趨勢的潮流。

    天下分久必合,三國之中必然要有一個國家來完成統一天下任務。縱觀三國之中, 論經濟,魏國處於黃河流域,是天下的經濟中心,吳國縱然據有江東富饒之地,蜀國縱是佔有天府之國也難於與黃河經濟中心相毗美; 論政治,蜀主劉禪蠢弱,吳主孫浩暴烈難與魏主、司馬氏抗衡,蜀國縱有諸葛亮事必躬親,苦撐危局,也是無力迴天,只不過苟延殘喘罷了,再加上魏華人才濟濟,兩國均無法與之相比; 論文化,魏國更是真真正正的文化中心,天下賢才莫不向往魏國,建安七子,均是黃河流域人士,就能充分說明問題; 論軍事謀略,蜀國諸葛亮的確是神機妙算無人能敵,但論軍事實力,這是不言而喻的。

    諸如此類的種種對比,蜀國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歷史真的難以改變,即使是再偉大的英雄也不例外!也不怎麼會有這麼一句話———“是歷史造就了英雄,而不是英雄創造了歷史”呢!

  • 2 # 臥牛說歷史

    不一定能統一天下,但拿下關中是可能的。我們從歷次北伐來看看。

    第一次北伐,趙雲為疑兵,馬謖防守街亭,目的是給諸葛亮攻略隴右的機會。這一次,曹魏佔據主動。

    諸葛亮一出兵,曹真領兵反擊,諸葛亮可以說毫無還手之力。

    二次北伐完全是打醬油,沒什麼對比性。

    三次北伐,諸葛亮拿下武都、陰平二郡,魏蜀在“關中”的對抗形勢有所改變,最起碼曹魏不能組織起曹真那樣的反攻部隊。

    四次北伐,諸葛亮帶著司馬懿跑了一圈,不僅割了一波軍麥,還收了張郃的人頭(其中很大的原因便是司馬懿小看了諸葛亮)。

    五次北伐,諸葛亮完全佔據主動,司馬懿只能在城中防守。而諸葛亮在武功一代開始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

    蜀漢有了糧食,而曹魏以無力支援關中,它還得應付東吳。再拖下去,曹魏只有放棄關中一條路可走。

  • 3 # 甲申十七年

    諸葛亮增壽一紀,12年,那就是要活到246年。

    在歷史上,曹叡死於239年,隨後是曹爽和司馬懿輔政。從239年到249年高平陵,可以說是曹爽時期,那十年的前三四年曹爽和司馬懿處於蜜月期,彼此關係非常融洽,後面幾年曹爽開始改革,把司馬懿明升暗降,剝奪了兵權。

    諸葛亮最擅長做的事就是反殺,別人進攻他反殺,往往能取得很大成功。

    在真正的歷史上,曹爽在244年伐蜀,但是在漢中被王平和費禕擊敗。回到假設,王平能做到的事沒有理由懷疑諸葛亮做不到,而且他不死,魏延也不會死,這樣在244年趁著曹爽急功近利可以狠殺一撥,佔據隴西,可以北扣涼州,東襲長安,運氣好的話可以推到潼關,之後可以慢慢消化涼州,佔據馬場。

    當然,好運到此就結束了,曹芳也不是傻子,看曹爽不行,必然啟用司馬懿,這樣又是僵持狀態了。

    司馬懿251年死,等熬死了他,蜀國擁有涼州的戰馬資源,可以不斷的騷擾雍州,國勢肯定和原本歷史上的不一樣。但是魏國那邊因為沒有高平陵之變,司馬懿終身都是大魏忠臣,司馬師就算有野心也很難發揮,魏國權力平穩,淮南二叛三叛肯定不會有,也許一叛也不會有,這樣魏國沒有動搖國本的變動,蜀國雖然實力增長,但魏國沒有內耗,是更強了、蜀國依然沒有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 4 # 當代曹植

    不會成功。

    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魏華人口四百四十萬,有產馬區,蜀華人口九十四萬,無產馬區。除非魏國出現大規模內亂,否則蜀國無希望,

    畢竟是大勢所趨,個人無力改變歷史趨勢。再說諸葛村夫也沒啥真本事!

    魏國處於黃河流域,是天下的經濟中心,且魏華人才濟濟,兩國均無法與之相比; 魏國更是文化中心,天下賢才莫不向往魏國,建安七子,均是黃河流域人士。

    蜀國太小了,人口有限,連年征戰,人民苦不堪言,丁男出征,丁女轉運,田地荒廢,民不聊生。

    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奪取軍權,這個目的己經實現了。至於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那只是口號而已,連諸葛亮自己都不相信。

  • 5 # 江岸好呵

    很難。諸葛亮的確是才華橫溢,是個難得的全面管理型人才,特別是在政治上、國家治理能力和體系上,為蜀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是卻有幾個致命的弱點。

    一是天然地理位置和地域面積,導致發展空間小。雖然諸葛亮滿腹經倫,治國安邦能力突出,但畢竟蜀國是小國,雖然稱天府之國,但是地處偏遠、山川丘陵地帶貧瘠落後,農耕地域受限,嚴重製約了農業發展潛力。

    二是人口稀少,但是蜀國政府機構卻是五臟俱全,導致幹活的人少,養尊處優的人卻不少,國家財政收入增長緩慢,嚴重製約了國防建設投入和發展。

    三是政治矛盾激化,嚴重致約了人才競爭機制改革和發展。蜀國建立後,形成了以諸葛亮、趙雲、馬超,黃忠等人代表的荊州派,以法正、吳懿、吳班、孟達等人為代表的東州黨派,以及李嚴、譙周、李恢、黃權等人為代表的益州派,三派各自為政,矛盾不可調和,給蜀國的政治生態帶來嚴重的災難性影響。

    總之,如果劉備活著還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一旦去世,諸葛亮只能靠北伐緩解和逃避這些現實的矛盾和難題。

  • 6 # 過盡飛鴻矣

    不能

    戰爭打的是雙方的綜合實力,不是憑著一個人的力量就能改變的

    曹魏的實力遠超蜀漢,佔據著中原最核心最繁華的地帶,地盤廣大,人口眾多,錢糧豐厚,而且一統北方,曹魏內部人才濟濟,真可謂謀士如雲,猛將如雨, 蜀漢連年北伐,對於曹魏的影響極其有限,中央腹地完全乾擾,僅以邊境雍涼二州之力便足以應付

    反觀蜀漢一方,舉全國之力北伐,連年勞師動眾,卻都是無功而返,不但未能奪得大量人口地盤,反而徒自耗費了國力

    並不是諸葛亮能力不行 ,也不是蜀漢一方將士不夠精銳,實在是因為蜀漢國力太過弱小,難以撼動曹魏

    就像是一個八歲的小孩,無論如何也打不過一個三十歲的成年壯漢,就算這小孩手持大刀,壯漢赤手空拳也是一樣,頂多這小孩憑著或是偷襲,或是計謀,在壯漢身上沾點便宜,但只要壯漢反應過來,認真對待,那麼小孩根本就贏不了的

    蜀漢的實力巔峰時期是在漢中之戰勝利之後,此時劉備擁有整個益州和半個荊州,地盤廣大,人口眾多,而且都佔據著出兵的有利位置

    可惜關羽北伐先勝後敗,丟了荊州,折了諸多人才兵卒,蜀漢實力猛然失去四分之一,而後劉備征伐東吳, 夷陵之戰大敗,損失了八萬精兵,還有諸多中堅人才,蜀漢元氣大傷

    從夷陵之戰失敗開始, 蜀漢的國力再也沒有回覆過來,也就真正失去了與曹魏爭天下的資格

    後來的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主要是為了自保,還有就是為了那復興漢室的一點點微弱希望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罷了

    綜上所述,別說諸葛亮那續命十二年,就是讓他一直活到魏國大舉伐蜀的時候,他也改變不了什麼

    天下大勢 ,不會因一人改之

  • 7 # 靜心匠道

    假如諸葛亮真的能續命十二年,那麼你覺得他能北伐成功嗎?

    人的命,本身就是有規定的,閻王要你三更死,不會留人到五更,就算是天才如諸葛亮,他想偷天換日,接七星燈續命,還是不能成功,所以最後還是身死五丈原。但是如果就算是他多了12年的壽命,其實他也沒辦法北伐成功。

    為啥呢?

    其實,對於北伐,按諸葛亮的做法,永遠是不會成功的,除非是曹魏集團裡面出現了內訌,讓他有機會去乘機奪取了關中一帶,還有可能統一中原,問題就是諸葛亮其實沒這個能力。

    因為三國演義是神話了諸葛亮,把諸葛亮硬生生的變成了一個神一樣的人物,但是現實的諸葛亮,還不如法正得到老劉喜歡,因為他最多也就是郭嘉一樣的人物,而對陣司馬懿都沒有辦法成功,那麼司馬懿的命也是很長的,再過12年,他也還在,怎麼辦,

    而且,諸葛亮最大的問題,就是隻會出點子,那個點子能夠正確的完成北伐任務,其實自己也不知道,看上去是運籌帷幄,其實,都是走最靠普的路子,六出祁山後,就算再給他12年,最多也就是再6出而已,問題這個時候,蜀漢的大將還有幾個,根本就是沒有人才了,但是曹魏那邊是人才多多的,這個就是根本玩不下去的局面,而人老了會更保險,越是保險下,其實越難得到勝利,因為軍事和戰爭,多少需要一些血性和賭博的成分,如果90%的機會,還要諸葛亮出征嗎,劉禪都可以御駕親征了,對不對。

    所以,劉備一掛掉,其實蜀漢搞的北伐根本就是沒有任何意義,充其量就是要給進攻性防禦而已。

    你說呢?

  • 8 # 雅趣邢軍談古道今

    表明觀點。蜀漢絕無可能統一天下,跟諸葛亮,五虎將活多少年沒多大關係。

    第一,沒任何證據證明劉備是真實的漢室宗親。就算是,最多僅是中山靖王120多個兒子不知道具體是那個的遠到八竿子打不到的遠親。劉表,劉璋才屬於正經的漢室宗親。

    第二,蜀漢主要領導班子,是趁亂世起家的軍閥集團,主要領導基本都是異地人,以武力手段佔據了天府之地。劉備張飛趙雲都是河北人,關羽是山西人,黃忠應該是河南人,諸葛亮是山東人,輾轉到隆中。再看曹魏,核心集團北方人管理北方。江東的孫吳集團,在江東“已歷三世”,他們更加關注民生,抓生產,重教育,更是深得民心。他們也有一統天下的理想,但都是建立在紮根自己根據地基礎上。蜀漢集團如果贏了,他們必將遷都,這裡只是他們的跳板。

    第三,這些外地來的軍閥武裝,統治四川年頭不是很長,並沒有給四川百姓帶來幸福生活,只是畫了餅,灌了雞湯。不斷髮動戰爭。劉備集團幾乎是年年徵兵,月月徵糧,大搞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盤剝百姓。不斷髮動大小戰爭。總得來說,敗多勝少,贏小仗,輸大仗。劉備終於在夷陵大戰這場豪賭中,幾乎把內褲都給輸光了。主要是東吳方面,考慮到蜀漢要是滅亡,曹操將只剩東吳一個對手,留著苟延殘喘的蜀漢,曹操就有兩個對手,起到牽制,制衡作用,否則劉備早被陸遜趕盡殺絕。這樣一個窮兵黷武的政權,說四川百姓很擁護他們,不合常理,不可信。今天的成都人很多還是愛戴劉備諸葛亮這個政權,那是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而且不要忘記,今天的成都人,絕大多數都是後來朝代遷去的後代。三國時期的成都人,八成以上都毀於幾次戰火,沒留下後代。沒有他們的犧牲,今天的成都人還不見得會居住在天府之國呢。

    曹操曾組織盜墓籌集軍費,缺德但至少不損害活人。上圖的劉備搞通貨膨脹的證據,一個小錢,打上值100枚。

    第四,諸葛亮本人,忠心沒有疑問,政治水平似乎也過得去。但是打仗水平,並不算較高一級。幹個總理大臣,他就不是軍委高層的料。

    最後,蜀國的對手太強。曹魏集團,曹操和他的兒子們各個頭腦精明。文臣武將一代一代的能接上,蜀國則是人材凋敝,一代不如一代。曹魏之後的司馬家族,更是個個精於算計。善於籠絡,信任人才,包括投降來的人才。而諸葛亮,作為元老,也曾被猜忌。白帝城託孤,就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綜上,蜀漢絕無勝算。早點統一,對百姓反而是好事。

  • 9 # wangchengzhia

    如果再有十二年的時間,憑諸葛亮治國的才能,蜀國將更加富強,人口增多,兵員增加,姜維等也將成熟起來,新一代的戰將將挑起大梁。諸葛丞相可拿下隴右,襲取關中,這時候,蜀國變強了,諸葛亮可派關興張苞等偷襲荊州,佔領荊楚,北克襄陽,南征交州,以諸葛亮賢明的民族政策,七擒孟獲的聲威,南方百越地區或能傳檄而定,可對孫吳形成半包圍之勢。再加上曹魏政局不穩,政權更替之機,派兩路大軍分別從關中、荊襄出發,以鉗形攻勢威逼洛陽,魏必大受震動,即使打不下京城,也能有所斬獲,據幾座城池,收幾員降將,這時蜀漢益強,曹魏益弱矣。此時諸葛瞻也將成熟起來,劉禪昏庸,可迫其禪位於諸葛氏,然後一舉滅魏,反手滅吳,諸葛氏一統天下,至於國號叫什麼,大家以為應如何稱謂呢?

  • 10 # 齊天大猴

    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就算諸葛亮在續命12年,也根本無法完成北伐這件事。北伐其實就是一場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無奈之舉。

    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後,劉備親帥大軍征討東吳。試問有什麼事情能大的過老大親征,諸葛亮作為戰略參謀居然沒有參加,最終導致劉備被火燒連營,落得個白帝城託孤的結果。

    六出祁山,戰略單一,從街亭錯用馬謖,到最後命喪五丈原,所用戰略戰術並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驚喜,最終都是傷心失望的結果。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魏延多次提出分兵進擊的計劃,但是諸葛亮連試一下的勇氣都沒有。

    事實上諸葛亮自己認為計劃得天衣無縫,是安全、十拿九穩的計劃。其歷經的5次北伐,全都沒有成功。而魏延的計劃看似冒險,但是如果成功就可以依託潼關、武關天險,保衛關中,將關中成為蜀軍可靠的補給基地。

    其一生的追求沒有成功,諸葛亮指揮的許多次戰鬥打贏了,可是從戰略效果看,基本上都是失敗的,所以我認為諸葛亮與其說是贏得漂亮,不如說是輸的體面。

    杜甫《蜀相》中描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壯志未酬最容易引起共鳴。也最會被後世推崇。

    其實任何一場戰爭,打得都是綜合國力,古代沒有飛機大炮的高科技武器,所以還是要靠人來肉搏。我們只要瞭解一下兩國的實力對比就可以知道諸葛亮能不能北伐成功。

    魏國的領土包括幽州、冀州、幷州、徐州等十個州,基本上長江以北的地盤,大部分都歸魏國所有。再看蜀國只有一個益州,是三國中國土面積最小的。

    三國滅亡之時的人口資料:魏國共66萬戶,大約443萬人,軍隊也在50萬左右。蜀國共28萬戶,大約94萬人,士兵佔10萬左右。魏華人五個打蜀國一個,這樣的軍事差距就是傻子也能看出強弱之勢,除非蜀國軍隊是戰狼突擊隊一樣的特戰部隊,否則沒有可能贏。

    最後還是遺憾的再次強調,諸葛亮就是在活12年也可能壯志難酬,遺恨終身。

  • 11 # 馬布斯

    有可能,但是機率不一定高,原因如下

    諸葛亮時期和曹魏打了五次,第一次街亭北伐,第二次是外交上策應和敷衍東吳,並不是認真打,第三次是曹魏一次失敗的入侵,第四次是北伐大勝軍糧不繼,第五次屯田五丈原

    真正諸葛亮主動北伐的嘗試並失敗只有第四和第一次。這兩次主動進攻,他拿下隴西各城其實都不困難,因為西漢水直接流入隴西可以給他低成本的運糧(第一次沒守住的街亭是隴西和關中平原幾乎唯一的通道,守住就關起了曹魏增援隴西的門,不過馬親王實地去看發現那地方有五公里寬又沒有城池關隘,所以估計馬謖不上山不可能擋住曹魏騎兵)

    第五次如果他不死,他實際是在佔住的隴西地區就地屯田解決軍糧問題,後勤解決的話隴西咬住吞下肚應該問題不大,下一步是關中平原。以關中的糧食產能和金城千里的防禦便利條件,諸葛亮要是沒有騎兵,打下的地方也守不住曹魏的突擊。不過如果他穩紮穩打用隴西的地盤屯田並且牧養蜀漢騎兵,或許還有機會(曹魏的騎兵用馬就大部分產自隴西)

    那個年代決定各個政權實力和命運的行動是屯田,因為東漢後的戰亂時代各地都損失了大量人口,鄧艾屯田做得最好,所以最後勝利的是魏晉。諸葛亮要是再活30年,隴西拿下沒有問題。關中能不能拿下,要看他和後來的鄧艾誰屯田的效果更好,另外要看曹魏失去隴西以後能不能從周邊的遊牧民族手上補充足夠的軍馬。

    還有就是當時的門閥士族政治和莊園經濟對政府的組織能力有不小破壞作用,這個病蜀漢最輕,東吳最重,魏晉從輕發展到重(所以後來會有淮南三叛外加八王之亂)。拿下關中的機率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增大。不過要統一所有漢地,對於三個政權來說都不是一代人能夠解決的問題。鄧艾滅蜀漢的時候都六十多了,後面羊祜杜預的時代又是一代人

    諸葛亮再悶聲續大命,能活到他孫子那一代人退休的時候麼……按照經濟歷史的軌跡看,如果諸葛亮真的活到蜀漢打下關中的時候,魏晉缺人口還是會按照劇本遊牧民族內遷,五胡亂華遲早要發生,不過因為蜀漢守住並且遷都關中的長安,五胡亂華的破壞力力會侷限在山西河南及河北。那麼三國的一百年亂世會直接延續到後期的三百年南北朝(估計南北朝亂世不會有現實劇本的五百年那麼長,但是至少三百年還是肯定會有的)

    諸葛亮死後他留下蜀漢的權力和職責真空會造成姜維費禕魏延楊儀蔣琬這幫人下一代的後繼者們內鬥,蜀漢如果內部也按照荊州幫漢中幫益州幫長安幫這樣各立山頭,各個集團也會扶持自己的費禕們,蜀漢結局就是要麼拆夥(北魏結局)

  • 12 # liu閱來閱好

    我覺得不太可能,劉備的70萬大軍伐吳失敗,太傷元氣了,而且諸葛亮後期也沒培養出太優秀的人才,再加上自己年事已高,在續命12年歲數也更大了,而且司馬懿也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有跟諸葛亮作戰的經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許凱是幾線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