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看三國,看到曹老闆、孫老闆、劉老闆動不動就哭啊,納悶了,三位老闆誰是愛哭鬼呢?哭的作用是什麼?挽留人才,表達哀痛?或者其他?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領導藝術嗎?
23
回覆列表
  • 1 # 踩著石頭過江

    透過文獻,書籍,小說所表現出來的劉備形象就是一個愛哭鬼,劉備的理念是"以人為本",當然他的以人為資本和我們現在所說以人為根本是有區別的,劉備和其他君主對待人才是不同,網上有段子云:曹魏愛人妻,東吳控蘿莉,蜀漢全是基!劉備動不動就是食則同桌,寢則同床。曹操吸引人才是唯才是舉,只要你有才,道德品質次之,都可以來,曹老闆財大氣粗,能夠給與人才足夠的待遇;東吳那都是遺留下來的三世老臣,蜀漢劉備除了皇叔之名,靠以情感人的方式來吸引人才也算是高招,哭並不可恥,他哭來人才,哭的屬下死心塌地為他賣命,哭來蜀漢政權,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 2 # 情感女王劉教主

    要說三國演義中當然最虛偽,最愛哭的也就是劉備,每次都是哭哭滴滴表面假仁假義,其實都是收買人心的一種手段而已。曹操是一代梟雄,奸詐陰狠,心狠手辣殘忍,寧可天下人負我,不讓我負天下人,這都是曹操的形象。而在那個亂世年代,誰又不是心狠手辣不是詭計多端?否則自己的地盤被別人奪了去,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更何況是一代梟雄狼煙四起諸侯爭霸的年代?

    縱觀三國,劉備是最虛偽也是最不受人喜歡的,比如趙雲趙子龍歷經生死劫難奮勇殺敵如此驍勇善戰之勇將,忠心耿耿捨身忘死,重情重義,也要將劉備骨肉阿斗救出送到劉備眼前,阿斗還在酣睡絲毫未傷,趙子趙雲之忠心,為世人所深深敬佩,將阿斗救出完整奉上的時候,而劉備虛偽的做出一番收買人心的場面,令趙雲更為感動更加誓死效忠,劉假仁假義說如此懦子差點損我一員愛將,將阿斗往地上一拋,意思不要兒子也要也要愛將,老謀深算,主要還是收買子龍的心。

    每次一遇到問題,劉備都是喜歡哭哭滴滴愛訴說,表面看上去是重情重義,優柔寡斷,處處示弱讓別人不能防備,其實都是城府太深的表現。所以被人罵大耳叛,也不是沒有道理,呂布救了劉備,而劉備最終卻在曹操面前煽風點火,要了呂布的性命,其最終目的還是不想呂布為曹操效力,我得不到的乾脆就將其殺了,以絕後患,免得成為日後抵擋自己的物件,劉備這個人非常的陰險,虛偽卑鄙,城府極深,所以我是不喜歡劉備。

  • 3 # 歪果人娛樂

    我給排下名,首先劉備第一名無可爭議,第二是孫權,第三是曹操。眾所周知,三國中的君主各有其特點,劉備的一個大特點就是喜歡哭,哭的原因也是千奇百怪,有時候失意而哭,有時候被感動而哭,甚至有時候假情假意的哭,反正哭可以稱得上劉備的一個必殺技了,跟現在電視劇的嘴遁十分相似。至於孫權,曹操只能屈居其後了~

  • 4 # 納蘭子谷

    趁此機會一次性說清三國裡面“哭”的問題。

    首先作為一個領袖,幾乎不會無緣無故的哭。我們亦探討其哭的背後的深層原因,看看他們表演的背後究竟是啥,最後才能真的評判出誰真的愛哭。

    首先先說說劉備“仁義”的哭。

    劉備素以仁義著稱,所以他亦是無仁不哭,他的哭,發於仁,終於謀。其用哭為謀略,手到擒來,行雲流水。說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亦未嘗不可。

    初遇關張二將,與其述說國家情懷,漢室衰微,欲振興漢室,奈何人力單薄,說著便潸然淚下,關張二人無不動容,遂與之結為兄弟。劉備用哭來招攬人才,一次性就來了兩個皆有萬夫不擋之勇的大將,真的是哭的精準。

    徐庶,原是劉備的第一個軍師,卻被曹操以其母相要挾,無奈之下只有轉投曹操,而和劉備兩人分別時,劉備情不自禁失聲痛哭,徐庶也與他相對而泣。於是,徐庶決定終身不為擦操獻一計。劉備這一哭,等於給自己減少了一個大威脅。劉備初遇趙雲時,便知其義薄雲天,想收攬他,但礙於他是公孫瓚的人,無可奈何,只能暫時分別,此時他又哭的老淚縱橫,動搖了趙雲的心,於是,劉備便把趙雲從公孫瓚那裡“借”了過來,又得一大將。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原不願出山,奈何皇叔哭的是要死要活,其情義真切,任誰也不能推辭啊,所以,諸葛亮就趕緊喊主公了,終於把他勸住了,就這樣,哭著哭著,就哭來了一個大軍師。赤壁大戰之後,劉備強佔了荊州,並號稱是借東吳的,周瑜征戰不過,魯肅就來討要,這時候劉備聽諸葛亮的,開始商討之後立馬就哭的感天動地,直接哭的魯肅不知所措,無可奈何,遂又寬限了時日,終討要無果。孫權以美人計騙劉備過江,劉備過江之後直接在國太面前一頓狂哭,邊哭邊說,想殺我,不如立刻動手,國太又被感動,而後孫權只有把假的搞成了真的,遂有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西川張松,向曹操獻西川圖,但是因為長相醜陋被曹操直接打發了,在垂頭喪氣的回西川的時候,正好碰見劉備,皇叔不僅奉為上賓,盛情款待,而且推心置腹,聊的不僅投機,直接聊出眼淚來了,張松隨即被感動了,就把西川圖獻給了劉備,並且張松也在西川大力為劉備做宣傳,為劉備入川做準備。鳳雛死於落鳳坡之後,劉備傷心欲絕,哭的不能控制,他是為啥?他是為了鼓舞了士氣,增加對西川的仇恨,從而一舉而拿下西川,為稱帝打下基礎。爾後,關張二將殞命,劉備更是哭的無法自拔,幾欲隨二位賢弟一同歸去。隨後,稱帝出征。此時劉備為何哭的如此傷心?就是要告訴全國上下,我劉備乃是重情重義之人,若不報兄弟情,又何面目下對黎民,上對蒼天?其實其真實意圖,就是要統一東吳,擴充套件自己的宏圖大業。最後功敗垂成,在白馬寺臨死之前,可能是劉備哭的最真切的一回,他在感嘆,他在遺憾,他在擔心。感嘆自己失敗如斯,遺憾自己大業未成,擔心諸葛篡奪權力。自然也有悔恨。真是英雄暮年,難免傷心。

    可以看出,很多人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是很有道理的。凡是決定人才、地盤的歸屬問題的重要節點,總少不了劉備的眼淚。

    然後說說曹操真性情的哭

    曹操雖稱奸雄,但其亦有真性情,其哭雖說有謀略的成分,但其是發自情,終於謀。不過沒有劉備那麼頻繁,但其每次哭 ,亦是到了傷心處。

    其父親路過徐州,被陶謙所殺。於是曹操哭的朝廷上下無不所動,天下皆知,父親去世,兒子自當傷心難過,其哭也是發自內心,但其大肆渲染其哭的效果,其實就是告訴世人,我是個孝子,如果不為父母報仇,天地不容。這就為出師徐州,找了一個很大的理由,且八路諸侯,也沒有理由阻攔。

    三哭郭嘉,第一次郭嘉重病隨曹操北征烏丸,第二次郭嘉因病去世,第三次赤壁大敗,思郭嘉。每次哭,都是發自內心,自然也有目的;第一、籠絡人才,天下士子誰不想投靠一個愛將才的人,如此便可說明曹操愛才,天下之人皆來投靠;第二、籠絡人心,作為曹操的手下,看見曹操如此對手下將士,誰不盡心效忠? 典韋在宛城之戰中,為了曹操的安全,捨棄了自己的性命,曹操為此大哭了兩回。說來,一是因為失去一位大將,思之難過,二是,曹操越哭之傷心,手下之人,越願意為他獻出性命。更說明曹操對待手下皆是以心待之。 呂布死後,陳宮被曹操所獲,陳宮一味求死而不效忠於曹操,這時候曹操念及舊情,又不得已不下手,若放虎歸山,日後必成大敵,若殺之,則不忍,這種無奈遂讓曹操左右為難,最後流淚斬之。身處亂世,無可奈何。其實,還有一層意思,陳宮乃天下名士,不能用之,則殺之,天下人會怎麼看曹操?所以,曹操以哭感化天下之士,就是告訴他們,非我所願。 官渡之戰,大敗袁紹,袁紹最後也是因此身亡。曹操在袁紹墓前也是哭的傷心欲絕,為何呢?首先,袁紹和曹操可是兒時的玩伴,有多年交情,他死了,自然傷心。其次,袁紹雖敗,其手下還有很多未歸降之人,或者是口服心不服之人,曹操更是依此感化這些人,讓大家覺得曹操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事情到如此地步,大勢所趨,無可奈何。 龐德被關羽所殺,于禁投降,曹操卻哭的傷心欲絕,為何?非主要是哭龐德,一哭于禁,于禁和曹操相交三十年,竟然投降,被故人出賣,豈不傷心?二哭給手下將士,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已經在魏國威名遠震,現在又直接俘獲了跟隨曹操三十年的于禁,魏軍更是對關羽懼怕三分,此時曹操哭的越傷心,越能激起大家心裡的仇恨,激發鬥志。當然也是哭龐德,讚頌其誓死不降的大義。 最後,便是哭曹衝了,很明顯,失子之痛,不可謂不傷心,但其亦有其另一層目的,哭給曹丕看的,其哭的越傷心,曹丕心裡壓力就會更大,試試曹丕能不能頂住,若其能頂住,日後便可傳大位與他,若不能,便殺之。足可說明其只有狠,沒有忍。日後,誰繼承大位,曹丕必亂之。

    可以看出,曹操的哭,大多有四兩撥千斤之效,但其非用哭,而是因情而哭,然後順水推舟,把哭發揮到最大功效。

    最後說說孫權略假的哭

    孫權其實算是三國裡面,存在感很弱的一位君王,更別提他的手下了,但在演義裡,也算英才少年了。但是他的哭,有時確實有點假。可以說他的哭,發於假,終於謀。

    孫堅被荊州劉表射殺,且屍體也被劉表俘獲,孫權為要回其屍身,九歲便出使荊州,在劉表面前一陣思父之情,溢於言表,遂痛哭流涕,感動於劉表,還其屍身。在仇人面前哭,其實只為要回屍身,是真,亦是假。

    孫策被刺客所殺,在孫策靈位前,當著文武百官,哭的更是悲天憫人,這時候的孫權,心裡是十分複雜的,他哭的越傷心,越會讓大臣們覺得,孫策之死,與他無關,而自己又年少,只望大家多多輔助。其實仔細想想,這是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周瑜被諸葛亮三氣而死,孫權此時內心是開心的,但是還是要哭啊,他為什麼開心呢?因為東吳的兵權終於屬於他了,以前的兵權其實在周瑜手上,他也無可奈何。為什麼要哭,當然哭給眾人看的,要不然大將死了,自己無動於衷,以後還有誰給你效勞?其實仔細想想,周瑜的死他一點沒有責任? 為周泰之傷而哭,想當年周泰可是孫權的貼身護衛,數次救孫權於危難之中,身上留下傷疤無數,孫權曾在眾人面前看著這些傷疤,情不自禁的掉下了眼淚,他這一下,不僅提高了周泰的地位,而且讓周泰更加為他賣命。可謂一舉兩得。

    由此可知,孫權之哭術,在權術上不及劉備,在情義上不及曹操。

    綜合來看,究竟誰是愛哭鬼呢? 其實當屬劉備,畢竟劉備的很多主要的事情都是靠哭來解決的,這是他最擅長的事情,其餘二人,只是偶爾用之,曹操則有則用,無則絕不矯揉造作,孫權是想到才用,且不嫻熟。雖說哭對於他們三人來說,都存在表演的成分,但很明顯,這種表演的技法,劉備更加爐火純青。

    你一個平常人,平時哭的再多,也不會比一個專業表演哭的人哭的多。

  • 5 # 小賢歷史解說

    “哭”出一個未來。

    1 好嘛,哭來一個猛將

    玄德與趙雲分別,執手垂淚,不忍相離。雲嘆曰:“某曩日誤認公孫瓚為英雄;今觀所為,亦袁紹等輩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見有日。”灑淚而別。

    這一哭,公孫瓚兵敗後趙雲就直接來投劉備了。

    陶謙勞軍已畢,趙雲辭去,玄德執手揮淚而別。

    2 哭還是笑呢?

    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蒼生何!”言畢,淚沾袍袖,衣襟盡溼。

    3 得民心

    玄德大哭曰:“十數萬生靈,皆因戀我,遭此大難;諸將及老小,皆不知存亡:雖土木之人,寧不悲乎!”

    十數萬百姓殞命,玄德自責大哭。

    4. “男兒有淚妻前彈”,假哭,哭回了性命。

    玄德入見孫夫人,暗暗垂淚。言畢,淚如雨下。玄德看了,急來車前泣告孫夫人曰:“備有心腹之言,至此盡當實訴。”

    5 真哭憶兄弟

    玄德泣曰:“雲長有失,孤斷不獨生!孤來日自提一軍去救雲長!” 言未已,只見關興號慟而來。玄德見了,大叫一聲,又哭絕於地。 眾官救醒。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溼衣襟,斑斑成血。

    6 白帝託孤

    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雲長曰:“臣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義,皆敕命為神。哥哥與兄弟聚會不遠矣。”先主扯定大哭。忽然驚覺,二弟不見。

    據統計,三國演義裡面他哭了,35次左右。

    不管怎麼樣,他哭出了人心,哭出了自己的天下,也哭別了江山

  • 6 # 世界和平之路

    哭,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大部分人出生時發出的第一個聲音就是哇哇的哭聲,或洪亮,或婉轉,昭示了這個新生命對這個世界的宣言:我來了,你們準備迎接新的挑戰吧!

    要說歷史上把哭的本能發揮到極致的非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莫屬。他們憑著幾滴眼淚換來了錦繡江山,享受著榮華富貴,這是把哭的本能最大利益化的典範!

    當然,哭也分為很多種:真哭、假哭、半真半假哭…等等。曹、劉、孫三人從歷史上來看最愛哭,哭的都很有成就,當如此劃分:

    1.劉備

    作為三人當中實力最弱的一方,唯一的優勢就是“漢室宗親劉皇叔"的名頭。

    但是他有仁義的名氣,再配上“情真意切"的哭聲,所以能桃園三結義收關、張;拋妻棄子賺趙雲;三顧茅廬請諸葛孔明。全部都是悲天憫人哭蒼生,哭的稀里嘩啦,感天動地,何況人乎?

    最後,哭出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皇袍加身建蜀國,青史留名後人評。

    2.曹操

    曹操實力雄厚,志向高遠。作為一代梟雄,投奔他的人才好比過江之鯽連綿不絕。但是他並不嫌多,對其人盡其才,給予了充分的賞識和尊重。

    他一生哭過部下、親人、朋友、甚至敵人。比如救命恩人典韋,頂極謀士郭嘉,愛子曹衝…甚至作為對手的袁紹都悲痛欲絕。作為一個政治人物雖有表演的成分,籠絡人心的嫌疑,但也表現出了其有高智商,高情商,以及高操的政治手腕。

    3.孫權

    孫權一生之中也哭過很多人,其最大的特點是孝順。

    想當初他哥孫策去世以後,接班人肯定不止他一個,但一個“孝"字讓他贏得了人心,特別是其母的支援。這其中沒少哭過,大打感情牌,從一個“官二代"一躍成為開國之君。

    其實,跟這些歷史人物相比,我們現代人對哭的理解只是情感的一種喧洩,沒有夾雜哪麼多其它的想法在內。

    常言道:人不傷心不落淚,不見棺材不落淚。哭是一種負面情緒,對人的身心傷害都大,少哭不哭最好。願大家笑口常開,好運連連!

  • 7 # 趣味歷史大觀

    一部《三國演義》,白紙黑字記錄著劉備一共哭過好幾十次,讓不少人都接受了一個觀點,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其實在正史上,曹操、孫權的江山大半也是哭出來的,並且這二位,比劉皇叔能哭多了。

    劉備:一生僅哭過六次,最後一次為自己而哭

    據《三國志·先主傳》描繪,劉備向來是「少語言,喜怒不形於色」,長大成人後,他的第一次哭是告別田豫。田豫是劉備年輕時的朋友,後來成長為曹魏震懾邊疆的一代名將。在劉備創業初期,急需人才,田豫有國士之風,屬於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但就在劉備擔任豫州刺史後,田豫卻因為母親年事已高請求回鄉。劉備涕泣著和他告別:「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幾乎在同一時期,趙雲因兄長去世,以要回家奔喪為由,也告別過劉備。當時兩人握手而別,趙雲表示:「終不背德也。」後來當劉備再次投奔袁紹時,趙雲果然來鄴城尋找劉備,實現了之前許下的諾言。

    劉備的另三次哭相對比較雷同,都是因為手下的能人早逝,包括 36 歲的龐統和 46 歲的法正。他們作為重要的軍師,不幸早死,讓劉備公司的壯大蒙受了巨大損失。剩下一次是因放逐義子劉封尾大不掉,借關羽之死將其賜死時,傷心痛哭。

    最後一次哭: 一次在劉表處赴宴,中途去上廁所,回來之後淚流滿面。劉表問原因,他說:「我以前身子就沒離開過馬背,大腿上一點贅肉都沒有。現在不怎麼騎馬,腿上竟然長出了肥肉。時間過得好快,我很快就老了,但還一點功業都沒成,因此感到悲哀啊。」說罷,點點垂淚,也就是所謂的「髀肉復生」典故。

    曹操:哭過了10多次才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

    在各種史料裡面,曹操哭過十多次,為自己失去手下愛將而哭,也會為了敵人而哭。

    他哭過戰死的勐將典韋、龐德,也為荀攸、任峻、袁渙的去世落淚,尤其在攻佔鄴城時,他還親自到袁紹的墓祭奠這位宿敵舊友。他一邊祭一邊痛哭流涕,這種孤獨感和失去親朋摯友的灰色情緒,即便是體現在曹操身上,仍令人動容。

    張邈也曾是曹操老友。建安二年,曹操東伐陶謙,把全家性命相托給了張邈。東伐回來,「見邈,垂泣相對」。然而,張邈最終背叛了曹操,這是因為張邈與袁紹的關係不斷激化,他害怕曹操最終會站到袁紹一邊,且張邈的親友也勸他脫離曹操而投奔呂布。就在背叛曹操後,張邈劫持了曹操別駕畢湛的家人。曹操對畢湛說:你的親人都在張邈那裡,你可以過去。畢湛立即叩頭,說自己決不離開。曹操感動得流淚。然而,畢湛還是悄悄去了張邈那裡。後來呂布被曹操打敗時(張邈已歸屬呂布),畢湛被曹操生擒。眾人認為畢湛必死,曹操卻說:「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

    和畢湛相比,陳宮卻有不同的結局。他早年追隨曹操,後投奔呂布。戰敗時,陳宮以死明志。曹操問,那你母親怎麼辦?陳宮說:「我聽說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人,不會殺害別人的親人,以仁德治理天下的人,不會殺害別人的後代,我母親的命就在你手裡了。」緊接著陳宮大步走向門外,曹操想阻止卻沒能攔住,哭的自然是陳宮如此人才不能為己用。

    曹操在臨終之前,更是拉上老婆小妾兒子一干人等搞了一個人生追思會,哭得感天動地,要求大家要一如既往地相親相愛。可惜,這是他一廂情願罷了,一場場同胞相殘的政治鬥爭,自此拉開帷幕。

    孫權:流淚13 次,東吳大帝也是有情有義

    孫權活得久,當了 24 年皇帝,有史記載的流淚有 13 次。最早是因為孫策去世,指定他為繼承人。在哥哥病榻前,19 歲的孫權既喜又怕,要不是孫吳重臣張昭來勸,孫權哭得都停不下來。

    孫策臨終前,交代過「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兩位人物後來都讓孫權落過淚。周大都督自然是因為英年早逝,張昭則是活了一把年紀,和孫權鬧了一輩子彆扭。

    一次,孫權想派使者去聯合遼東公孫淵一起對付魏國。張昭認為公孫淵反覆無常,不值得信賴。孫權堅持己見,張昭也不改主張。孫權終於受不了了,按住腰刀發了火:「你多次當著眾人的面傷我面子,我曾經怕自己一時控制不住憤怒!」張昭隔了好一會兒才說:「知道俺的意見你不會採納,但為什麼俺還這麼愚忠呢?不就因為太后臨終時向俺託孤嗎?」說著說著,鼻涕眼淚一起下來了。孫權見狀,立即把刀扔在地上,君臣二人臉對臉地哭起來。但是,哭歸哭,革命友誼歸革命友誼,孫權還是派使者去了遼東。你看孫權有多拗吧!

    但孫權養士確實有一套,務必要讓手下人為他效死。周泰出身不好,很多將領都不聽他指揮,孫權就讓周泰脫了衣服,看著滿身的傷痕一個一個講明來歷,就是要彰顯周泰的功績。結果數著數著眼淚就下來了,當年要不是周泰誓死護衛,也沒有今天的孫權咯。

    當然,這位東吳大帝也夠慘的,太子孫登和二兒子孫慮的為人處事都很出色,偏偏早夭。這種傷心,應該和曹操痛哭曹衝時的心情差不多吧。

    對比這三位哭的次數,看來愛哭鬼還是最終非曹操莫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越王錢鏐寫給妻子的詩:“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