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緣已盡
-
2 # 許爾芳華
許多人都知道李白文采斐然,但不知其劍術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合稱唐代三絕。雖然“三絕”中沒有李白的劍術,但其劍術之高卻僅位於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第一高手裴旻就是李白的師父。都說名師出高徒,得到了當時天下第一劍客的承認和教導,李白自然也不會差!如果本身劍術差的話,第一高手裴旻大概也不會收他為徒。
至於李白的徒弟救他兒子,這件事是真的。這從李白寫過一首詩就可以知道。這首詩名叫做《贈武十七諤》,序言裡說的大意就是他的門人武諤,是個質樸深沉的豪俠,崇拜古時候要離那樣的刺客遊俠,所以周遊江湖,李白的兒子陷落在山東亂軍之中,於是來拜訪李白,自告奮勇去幫李白把兒子接回來。李白為此作詩相贈。
另外,李白有徒弟,能開門授徒,可見李白的劍術已經到了宗師級別了。大家覺得呢?
-
3 # 鳳凰西遊
文人圈劍術第一,大唐朝劍術第二
李白是不但是詩仙,還是劍豪!說李白在文人圈劍術第一,任何人絕對沒有異議;說李白在當朝劍術第二,可能很多人不明所以。我們從三個當面論證一下。
1.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
《新唐書》中介紹李白是“喜縱橫書,擊劍”。李白喜歡劍術,喜歡到什麼程度呢,他青年時期就對劍術痴狂,在李白寫給荊州長史的求職信裡面,自我簡介道“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看來,李白不但喜歡練習劍術,還“好任俠”,喜歡學以致用,到處找人切磋,應該是勝多負少,所以才“遍幹諸侯”。
李白早期的劍術,應該是勇猛有餘、境界不足。
2.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
劍舞若遊電,隨風縈且回。
這兩句詩,並非李白所寫。第一句出自大詩人王維的《贈裴將軍》,第二局出自大文豪、大書法家顏真卿的《贈裴將軍》。那麼這個裴將軍到底是誰?他就是李白的劍術老師。
裴將軍,裴旻,是唐代開元時期的猛將,多次參與對契丹和吐蕃的戰事,因功累升到左金吾大將軍。裴旻是當朝公認的第一劍客,“走馬如飛,左旋右抽,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透室而入”,這就是裴旻的劍術境界,也因此被呼為“劍聖”。裴旻舞劍,與李白詩仙、張旭狂草,併成為“唐代三絕”。
李白仰慕不已,虔誠拜師,從裴旻學習劍術後,日益精進,大有所成。
3.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到了《俠客行》中,李白的劍術境界,已大有趕超裴旻的趨勢。《俠客行》的大氣磅礴和錚骨俠腸,就是李白自己的寫照;文中對劍術的極高造詣,非李白這種劍術達人是寫不出來的。“寧知草人間,腰下有龍泉”,李白從此腰下龍泉劍,瀟灑走天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綜上所述,說李白在大唐朝劍術第二,毫不過分!
縱觀李白的詩作,充滿了對劍術的渴狂,“干將”、“莫邪”、“劍”、“吳鉤”等字眼俯拾皆是,具有相關考證,李白詩詞中上述字詞共出現了一百多次。
李白的徒弟救過他兒子嗎?確有其事!李白有一個徒弟,不是學習詩作的學生,而是學劍術的弟子,名字叫做武諤。武諤自幼崇拜遊俠,尤其是像要離那樣的刺客,一直夢想著學成劍術後周遊江湖。安史之亂期間,李白的兒子因戰亂失散,被隔離在千里之外。武諤輕裝薄發,遠涉江湖,將李白的兒子接回身邊。
這件事,不見記載於各類史冊,但是在在李白的作品《贈武十七諤並序》中,明確寫到了前因後果。其中的“愛子隔東魯,空悲斷腸猿”、“君為我致之,輕齎涉淮原”就是這件事情的大概經過。“精誠合天道,不愧遠遊魂”,詩文最後的這句話,李白對自己的弟子表達了誠懇的謝意和由衷的讚賞!
-
4 # 馬布斯
唐人魏顥在《李翰林集序》裡稱李白,“少任俠,手刃數人”。李白也常在詩中吹自己殺過人, “結髮未識事,所交盡豪雄”;“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打架殺人這事,對於李白來說簡直就象砍瓜切菜般平常。果然如此麼?其實,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一:從社會管理上講
大唐盛世也是個法治管理健全的王朝,特別是在李白年輕時候,正值開元盛世,社會管理必定是健全的,否則社會不是亂了套,何談盛世而言。李白會劍術,能比劃幾下,打個群架,撒個酒瘋什麼的,應該是可能的。手中那把形影不離的龍泉寶劍,頂多只是裝酷的道具。要說真的拿著在街上亂砍亂殺,然後拍拍屁股走人,估計只是李白同學的遊俠夢,只是在詩裡吹噓而已。如果是真的,估計早就被投入大唐監獄,秋後問斬了。
二:從文學層面上講
李白是個詩人,而且是個極不著邊的浪漫主義詩人,更要命的是喜歡喝大酒,喝完酒就要寫詩,這樣的酒詩,你也敢信麼?李白說:“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估計也只是在酒後才有這樣的豹子膽,真的是皇帝召見,如此作派,早就沒命了。他說:“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豈不是掙眼說瞎話,靠不靠譜呀。 他說:“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難道他穿越坐的是飛機?他說:“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有時光機器麼?
所以說,對於經常喜歡說假話,瞎話,大白話的李白同學,說自己鬧市打群架殺人,我們只能聽聽就好,酒話,何必當真。
不過話說回來,“酒入豪腸/ 七分釀成了月光/ 還有三分嘯成劍氣/ 秀口一吐 /就是半個盛唐”李白同學的那些酒話,一出口就是一首首千古流傳的好詩,真心寫得不錯,即便是假話,我們也願意聽。
回覆列表
首先,李白確實會劍術,還有師傅,他師傅叫裴旻。這個人據說是唐代的“劍聖”。
也就是說李白師傅的這個劍聖地位是有官方認可的。
據說他曾“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當然,嚴格的來說,這是“劍舞”,而非劍術。
不過李白出生在西域之地,根據自己描述年輕時也曾仗劍任俠,那時代的風氣不怎麼講謙虛,李白經常總是吹噓自己除了裴旻之外未嘗一敗,這也是大家為什麼總說李白是天下第二劍客的原因
所以一般認為,他是有實戰經驗的,還殺過人,戰鬥力具體怎麼樣不好說。畢竟他不是柳生宗嚴
唐朝是個尚武的年代,一般有點身份的人都會佩劍,而劍術也流傳很廣,所以說他是個劍客,應該沒錯
不過,李白用的是什麼劍?
李白曾作詩“寧知草人間,腰下有龍泉”成為千古名句,沒錯,李白的佩劍就是龍泉,龍泉原名龍淵,因劍而得名,唐時諱『淵』,改名龍泉。龍泉亦成為寶劍之代名,從此龍泉寶劍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