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功始於勤奮9
-
2 # 山河故人入我夢
沒有一個朝代的建立是容易的,大唐的是用無數百姓的枯骨建立的。許多無名英雄都命喪黃泉,一將功成萬骨枯深刻的道出了人民的血與淚。
-
3 # 夜談春秋肥星星
李淵出身於、以來的關隴貴族集團。他的祖父李虎,幫助建立關中政權,是北周的開國功臣,死後追封唐國公。李淵襲封唐國公,先後擔任過州刺史、郡太守、中央衛尉少卿。617年,任命他為軍事重鎮太原的留守。
那時候,全國的反隋鬥爭形勢巳起了巨大的變化,農民軍已基本上摧毀了隋王朝的統治力量,隋末農民戰爭的性質開始逐步朝向統一戰爭轉化。
617年,豪族梁師都在朔方、劉武周在馬邑,薛舉在金城、李軌在武威、蕭銑在巴陵,相繼打起反隋旗號,割據地方。李淵看到用武力阻擋不住農民起義的浪潮,隋政權即將崩潰只有利用形勢。於是,他採用次子的策略,在太原起兵反隋。617年夏天,從太原向長安進軍。
這是一個有政治遠見的決策:第一、長安是隋的都城。奪取長安,政治影響極大;第二、攻打長安比較容易,因為那時關中隋兵出關援助東都洛陽,在關中的兵力很弱,加以洛陽被圍困,涿郡隋軍已被擊敗,長安得不到各地的支援第三、那時全國主要的武裝力量在以東佔據關中一帶,可以在一定時間內脫離與其他幾支武裝力量的接觸,待機而動。
由於李淵的社會關係和政治地位,起兵後迅速取得了士紳的支援,首先是得到了士族們的支援。李淵父子也“卑身下士”,竭力爭取下層的支援。
李淵對農民起義是深惡痛絕的,但鬥爭形勢迫使他從鎮壓農民起義改變為竭力利用農民軍力量。他向長安進軍時,瓦崗軍曾給李淵寫信,約以共同滅隋。李淵卑辭答謝,假意推李密為主,無非是想利用李密的兵力阻擋住東都洛陽的隋軍,以便順利西進。當李淵進軍到黃河東岸時,就派人和關中幾支起義軍聯絡,因而得以順利地渡過黃河。關中一帶的起義軍也多被騙歸附。李淵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精兵九萬,大大加強了軍事力量。他在關中地主階級的支援下,就在617年十一月,迅速地打下長安,控制了渭水流域。
李淵打下長安後,立隋煬帝十三歲的孫兒西京留守代王做傀儡,叫做恭帝,改元義寧,並遙尊煬帝為太上皇。這個策略充分表現李淵父子有豐富的政治經驗,立恭帝,既使敵對勢力得不到討叛的藉口,又可用恭帝的名義招降隋官;尊煬帝為太上皇,就取消了隋煬帝的合法地位。618年隋煬帝被殺,李淵廢掉恭帝,在長安稱帝,建立,年號武德。
李淵父子打出唐朝的旗號,決心要和各個敵對的集團爭奪天下,實現全國的統一。於是東聯李密,北和,集中力量先解決西北一帶的薛舉、李軌和劉武周等割據力量。唐軍在李世民的指揮下,首先消滅了割據隴右的薛仁杲勢力。619年,又利用河西地區粟特商人和地主的矛盾,傾覆了李軌的政權。620年,李世民帶領唐軍,經過艱苦戰鬥以後,擊潰了勾結突厥貴族的劉武周軍隊,佔領了山西。這樣就解決了後顧之憂,使關中進一步成為鞏固的根據地。李淵父子在戰略上處於十分有利的地位,於是就集中力量去爭奪中原。
那時瓦崗軍已被打敗。王世充佔據洛陽,自稱鄭帝,成為河南最強大的割據勢力。620年七月,李世民帶兵出關,攻打洛陽。河南郡縣大半歸唐,洛陽成了孤城。王世充派人向竇建德求援。竇建德企圖先跟王世充合作擊敗唐兵,然後找機會消滅王世充,並進一步滅唐取天下,因而接受王世充的要求,派出救兵。621年三月,竇建德引兵十多萬進到成皋。李世民親自帶兵三千五百人佔據武牢,阻擊竇建德軍。竇建德不聽部下的正確意見,在戰略上犯了錯誤。他想一舉拿下武牢這個關口,但李世民只是防守,並不出戰。相持了一個多月,也沒有攻下武牢,竇軍士氣逐漸低落。李世民乘機攻擊,竇軍抵擋不住,敗退三十里。竇建德受傷被俘。王世充感到大勢已去,被迫向唐朝投降。河北郡縣也相繼歸唐,唐王朝基本上控制了黃河流域。
與此同時,前已歸降唐朝的杜伏威,平定了長江下游,唐將李靖也包圍了江陵,迫使蕭銑出降。622年,江西、嶺南一帶也全部歸唐朝掌握。
621年七月,竇建德舊部在劉黑闥領導下,從漳南發動了起義。各地紛紛響應,不到半年功夫,劉黑闥就完全恢復了竇建德故地,建號稱漢東王,都於洛州,屢敗唐軍。李淵只好再次派李世民東征。622年三月,劉黑闥帥步騎二萬人渡過洛水和唐軍對陣。李世民發起攻擊,劉黑闥帥眾奮戰,從午間殺到黃昏,還未分勝負。不料李世民先派人在洛水上游把水堵住,看到不能取勝,就下令放水,用決水灌敵的辦法,才把劉黑闥軍擊潰。
李世民主力剛退,劉黑闥又引突厥兵盡復故地。派太子前往鎮壓。623年正月,劉黑闥戰敗被俘英勇就義。這次起義失敗後,唐朝在河北、山東的統治,才穩定下來。
623年秋天,杜伏威部將輔公祏率領江在丹陽反唐,次年被擊敗。江南、淮南從此也成為唐朝的轄區。到628年,依賴突厥佔據朔方的梁師都的勢力,也被唐軍消滅。至此,唐高祖李淵父子打敗了割據勢力,統一了全國,恢復全國的統治。一個新的王朝又開始了。
-
4 # 魚羊讀史
關鍵詞:李淵家族在前朝已經位極人臣,相對於白手起家的劉邦、朱元璋而言,唐朝統一天下過程相對較容易。1、出身貴族,家學淵源
◆李淵祖籍隴西成紀,祖父李虎,是後魏左僕射,封隴西郡公,官至太尉,成為著名的八柱國之一,位極尊貴,死後被追封唐國公。父親李曬,襲封唐國公,北周時任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公元566年,李淵出生於長安,不久世襲唐國公。
◆青年李淵,倜儻豁達,任性率真,寬仁容眾,在當時的人們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隋文帝獨孤皇后是李淵的姨母,因此,李淵在朝廷中十分受寵,歷任潐州(今安徽宅縣)、隴州(今陝西隴縣)、岐州(今陝西鳳翔縣)刺史。
◆李淵的妻子竇氏,是京兆平陵人,父親竇毅在北周是上柱國,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所以竇氏就是武帝的外甥女。竇氏從小就很聰明伶俐,深受武帝喜愛,被留在宮中。竇氏育有4子,分別為建成、世民、元霸、元吉。元霸16歲夭折。
◆隋初,李淵為滎陽、樓煩二郡太守,不久,又被任命為殿內少監。公元613年,升為衛尉少卿。這一年,楊廣發動了侵略高麗的戰爭,李淵受命在懷遠鎮負責督運糧草。當時,民不堪苦,怨聲載道,大貴族楊玄感利用人民的不滿情緒,起兵反隋。李淵飛書奏聞,楊廣命李淵鎮守弘化郡(今甘肅慶陽縣)兼知關右諸軍事,以備抵禦楊玄感。楊玄感兵敗,李淵留守如故。在這期間,李淵廣樹恩德,結納豪傑。
▲隋末群雄並起形勢
◆公元617年,李淵被任命擔任太原留守。太原是軍事重鎮,不僅兵源充沛,而且餉糧豐厚,軍糧可供10年之用,因此李淵十分高興,意欲在太原發展自己的勢力。李淵剛到太原之初,有“歷山飛”農民起義軍結營於太原之南,上黨、西河、京都道路都被斷絕。李淵出兵擊敗義軍,鞏固了自己在太原的統治地位。晉陽一帶的官僚、地主、豪紳也紛紛投靠李淵。李淵又命次子李世民在晉陽密招豪傑,傾財賑施,廣納賢才。其長子李建成也在河東暗中交結英俊,發展勢力,而此時的楊廣又遠在江都,沉湎酒色,鞭長莫及。李淵在太原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2、步步為營,西圖長安◆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的殘暴統治,使得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公元611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有的隋軍將領也割據一方。天下沸騰,群雄割據,全國有100多支反隋大軍。
◆公元617年2月,馬邑人劉武周起兵,殺太守王仁恭,自稱天子,國號定陽。李淵遂以討伐劉武周為名,積極募兵。李淵以維護隋朝統治者的身份出現,遠近的武裝紛紛雲集,不幾天就有近萬人加入李淵直接控制的軍隊。
◆公元617年11月,李淵擁立隋代王楊侑為帝,即隋恭帝,改元義寧,尊在江都的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為大丞相,封唐王,以武德殿為丞相府,李世民為秦王。這實際上是李淵日後稱帝的一個過渡。
◆到公元618年5月,隋煬帝楊廣的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在江都兵變,勒死了隋煬帝楊廣。然後立秦王楊浩為帝,自己做大丞相。隨後宇文化及領兵10萬北上,但被李密打敗,宇文化及敗走魏縣,毒死楊浩,自己稱帝,建立鄭國。第二年,過了皇帝癮的宇文化及在聊城被竇建德殺死。隋煬帝楊廣一死,李淵便不再需要隋恭帝這個傀儡了。公元618年,李淵逼楊侑禪位,稱帝建立唐朝,改年號為武德,定都長安。
◆李淵稱帝長安時,許多隋將割據稱雄,農民起義軍亦稱霸一方,全國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3、統一戰爭,掃平四方◆唐朝開國後,許多地方還在分裂之中,農民起義軍和隋朝殘餘將領割據各地。李淵在長安安定之後便開始了長達10年的統一戰爭。唐朝統一天下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北方、中原、江南。
3-1、平定北方
◆當時薛舉佔據著隴西,擁有兵力13萬,617年七月,在金城(今蘭州)稱帝,國號秦。618年秦進攻唐朝,由於統帥李世民生病,沒有在場指揮,唐軍敗於秦軍。八月,由於薛舉病逝,兒子薛仁杲繼位,李世民回到指揮位置上,最終結局是李世民指揮唐軍贏得勝利。
◆619年,涼王李軌反叛唐朝,被唐朝聯絡吐蕃夾擊,並且策反李軌手下大臣安修仁,安修仁進攻涼州,擒獲李軌,至此,唐朝對西北完成統一。
▲唐初天下形勢圖
◆619年,劉武周南下進攻唐朝,打敗留在太原的李元吉,佔領太原,他的將領宋金剛繼續南下,唐朝一時間被攻陷數州,之後又打敗唐將裴寂,眼看擋不住了,李淵想退出河東。李世民卻不贊同,之後他率兵反擊。李世民帶領秦叔寶等人,打敗了劉武周,劉武周、宋金剛逃奔突厥,不久被殺。經過三年的征戰,唐朝基本統一北方和巴蜀地區。
3-2、平定中原
◆619年,王世充成了中原最大割據勢力。620年,李世民率軍10萬,攻打王世充。王世充不敵,退守洛陽城,由於王世充據守洛陽,一時間難以攻下,李世民改變策略,包圍洛陽城,消滅通往洛陽城的物資和周邊來救援的勢力。其中竇建德是最大的救援勢力。
◆當竇建德率領10萬大軍前來時,抵達虎牢關時,被李世民阻擋。621年,李世民趁著竇建德軍隊疲憊時,一舉滅掉竇建德大軍主力,竇建德被捉,王世充眼見無望,最後只能出城投降。竇建德部下劉黑闥見竇建德已敗,自己帶領其他部下起義。後又反叛唐朝,於公元623年,被李建成給擊敗並殺掉。至此山東等地平定。這樣唐朝統一天下局面,就差南方了。
3-3、平定江南
◆南方也有好幾個勢力,其中蕭銑是最強大的一個。621年,李孝恭和李靖出擊平定南方,首先就是消滅蕭銑。唐軍從巴蜀順長江而下,李靖在清江打敗蕭銑的勇將林士弘。唐軍直逼江陵,蕭銑坐不住了,率宿衛軍抵擋,依舊沒有擋住唐軍的腳步,最後只能出城投降。
▲統一北方的唐朝
◆至此,強大的蕭銑被滅,江南地區也是震動。唐軍順勢東進,擊敗林士弘。看到唐軍的強大,江南地區的杜伏威勢力投降唐朝,其他勢力也跟著投降。621年,李靖越過南嶺,所到之處,紛紛投降,其中以大首領馮盎為首的南嶺地區勢力,全部投降。到624年,除了梁師都投降突厥外,唐朝基本統一全國。
從統一天下來看,主要集中在三個人物之上,他們分別是:李世民、李孝恭、李靖。李淵起兵時,李孝恭就出使巴蜀,降服巴蜀地區,滅掉中原的朱粲。除開後來是帝王的李世民,李靖和李孝恭才是統一天下的重要人物,他們收服和打下的領土,已經是當時唐朝版圖的一半。這才是名流千古的功臣。參考文獻:《新唐書》
《資治通鑑》
-
5 # 灤陽誠毅
當然艱難!沒有一個朝代的建立是容易的,尤其是像唐朝這樣的大一統朝代更是艱難無比。
有人說王莽代漢透過禪讓製成為新朝的皇帝就比較容易,真的是這樣嗎?王莽為了能夠成為眾人心目中的聖人完全放棄了親情,兒子也被他殺死,皇太后的姑姑也與他恩斷義絕,這是常人可以忍受的嗎?唐朝從建國開始到統一天下不僅僅需要進行與群雄征戰的軍事行動,還需要更深刻的政權建設,獲得更多人的擁護,有了強大的群眾基礎才能在統一全國的作戰中獲勝,這樣的勝利不僅是軍事上的、也是政治上的。
唐朝自建國至統一的軍事行動618年,楊侑禪位於李淵,李淵建立唐朝,改元武德,定都長安。唐朝建立後,李淵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舉、薛仁杲,派唐使安興貴、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軌。
620年,李世民擊敗入侵河東的劉武周、宋金剛。
621年,李靖、李孝恭率軍平定割據江陵的蕭銑。
622年,李世民擊潰王世充與竇建德的聯軍,俘竇建德,王世充投降。竇建德的餘部劉黑闥也被李建成擊潰,河北至此平定。
623年,嶺南地區馮盎接受李靖的檄文,率領部屬歸順唐朝;虔州林士弘戰敗投降李孝恭;輔公祏率杜伏威餘部在丹陽反唐,第二年被李孝恭、李靖俘殺。
唐軍軍事行動的勝利奠定了唐朝的版圖。經過長達十年的統一戰爭,中原農耕區域全部納入唐朝的版圖並進行治理。以中原農耕區域為根基進行的對外擴張戰爭也隨著統一戰爭的勝利而隨即展開,東西突厥、薛延陀、高昌、高句麗、百濟等國成為了唐朝新的行動目標,唐朝一路向著歷史最強盛朝代前進,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不能因為唐軍的強大就忽略過程中的艱難,正是因為對手的強大、統一的艱難才更突顯唐軍的強大、唐朝的偉大。
唐朝自建國以來的政權建設唐朝基本承襲了隋朝的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包括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地方的政權機構基本是州和縣兩級,長官分別是刺史和縣令。
經濟賦役制度是均田制和租庸調製,均田制是由政府進行土地分配,將眾多無主土地分配給普通農民和貴族耕種;租庸調製是租稅和徭役,得到土地的百姓需要每年向國家交付二石粟(租);每年服役二十天,不服役可以折算為每天絹三尺(庸);每年交絹二丈、綿三兩,或交布二丈五尺、麻三斤(調)。
人才選拔制度上完善科舉制,並將儒家的經書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
624年,唐朝頒佈《武德律》,以立法的方式來保護唐朝開國以來的全部建設成果,這也算是開國之後統一全國的標誌性事件。
結語唐朝自開國至統一這一階段的工作可以說是最為艱鉅的,一方面需要提防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情況下掃滅群雄,東自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屬於東突厥,唐朝北方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又要進行政權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無論是經濟上的均田制、租庸調製,還是政治上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都擴大了政權基礎,百姓獲得了土地當然擁護唐朝的統治,精英人才透過科舉制進入唐朝的政府為唐朝貢獻精力和智慧。
可以這樣說,唐朝自開國至統一這一階段不僅奠定了盛唐時代的國家版圖,而且為國家的經濟繁榮、政治穩定、文化繁盛奠定了基礎,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三元及第都誕生在唐朝,唐詩更是中華文化歷史上的瑰寶。這一切都離不開建國以來的建設。
-
6 # duoduodao
李唐具備了幾個其他勢力所不具備的優勢:
戰略目標明確。李淵自起兵之日起就聽從了劉文靜的建議,將目標定在關中。在盡取關中與巴蜀之地以後,雄視天下之勢已成。當年即便以項羽之能也無法阻擋漢軍席捲天下之勢,更何況尚處於四分五裂的群雄。僅憑這一點,戰略短視亦或偏安一隅的王世充,杜伏威,蕭銑就無法與之相比。具備足夠的軍政實力以及號召力。作為門閥家世之後,也是地方實力派,手中掌握一支精幹的職業軍隊,和一個經營多年的後方基地——太原。相較而言,同為門閥世家後代的李密,竇建德等人,雖然也一早就認識到關中對於爭天下的重要性,但他們手上的山東農民義軍,整體對關中在爭奪天下中的作用缺乏清醒的認識。尤其李密,雖然表面勢力最大,牌面最好,但一方面他的上位方式讓他在義軍中的威信大受影響,另一方面始終被王世充,宇文化及所牽制,讓他始終無法有個穩定的後方來保證對關中的爭奪。在與關隴六鎮集團合流後(李唐自稱隴西李氏之後,但可信度要打問號),有了強大的人才基礎,也有了號令天下的民意基礎,這為以後大唐的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李唐奪取天下雖有難度,但相較於劉邦,朱元璋卻要容易一些。中國曆來皇權衰落,群雄逐鹿,只會有兩種實力派,一是農民軍,一是貴族軍閥,如劉邦與項羽,李淵與李密,竇建德,朱元璋與擴廓帖木兒,太祖與凱申。李唐的興起也正是因為站在了魏晉南北朝的門閥社會這個大勢之上。
-
7 # 奇正兵馬指揮使
百戰成功!而且當時英雄輩出,秦王李世民東征西討,平南掃北!打下江山後發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感嘆,其中艱辛,艱難備至!
-
8 # 常棣tandy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一、先橫向對比一下唐朝和歷史上幾個主要大一統王朝統一全國的時間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親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公元前221年統一天下,用時17年。
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劉邦在沛縣起兵,公元前202年,劉邦即皇帝位,統一天下,用時7年。
公元22年,劉秀從宛城起兵,公元25年六月,於河北鄗城即皇帝位。公元36年,滅蜀公孫述,統一天下,用時14年。
公元266年,曹魏皇帝曹奐禪位於司馬炎,西晉開始。公元279年,晉軍開始發動滅吳之戰,統一天下,用時13年。
公元581年,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隋朝開始。公元590年,嶺南諸州悉為隋地,隋朝統一天下,用時10年。
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公元624年,李世民俘竇建德,王世充投降,公元624年,唐朝基本統一漢地,用時7年。
公元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建立宋朝。公元979年,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用時19年。
公元1184年前後,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公元1206年春天,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公元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用時95年。
公元1352年,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公元1368年,朱元璋定都天府,建立明朝。公元1389年,北元滅亡,用時21年。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公元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清軍入關,1662年南明滅亡,用時46年。
這樣一比較,只有西漢和唐朝統一全國的時間最短,這也反應了唐王朝統一天下從時間上來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
二、唐朝建立的程序
1.起事前的準備
李淵七歲襲封唐國公爵位,從而三世為國公。隋朝建立,被任為千牛備身。靠著母親與獨孤皇后是親姊妹,他受到了隋文帝的重用,在外放了多處地方官後,回到中央擔任了要職。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隋煬帝發動第二次高麗戰爭,李淵以衛尉少卿的身份,前往懷遠鎮(今遼寧遼陽西北)負責督運軍需。逢楊玄感造反,他得到緊急命令,赴弘化(今甘肅慶陽)擔任留守,主持關右即潼關以西軍事。
從中央到地方,又從地方到中央,歷經政治、刑法、民事、軍事等各種要害部門,李淵大幅度熟悉了國情民風。在這過程中,他深刻地認識到,隋朝這條大船已經千瘡百孔,無可挽救,行將覆滅。
由此他廣結志士豪傑逐步建立了以他為首的勢力集團,為天下大變作好了準備。他不想當忠臣,為失盡民心的隋朝去陪葬。然而,儘管他行事周密,還是受到了隋煬帝的懷疑。隋煬帝召他去行在,他託病未去,隋煬帝暗中吐出了希望他早死的意思。
為打消隋煬帝的懷疑,他開始自穢,受賄、酗酒、玩女人,以掩蓋他真實的行跡。這一招是有效的,隋煬帝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因隋煬帝確信,如此一個貪官、淫官、混賬官,雖然行為很是不端,卻是不可能胸有大志的,這要比那些廉官、好官、正直之官讓人放心得多。為什麼在衰世惡官層出不窮,聚蚊成雷,在其中也許可以得到些答案。
李淵的自穢,不僅取得了預期的保身效果,且迎來了官運亨通。在出任幾個顯眼的軍事職務後,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他被任命為至關重要的太原留守。太原是北方的軍事重鎮,為防禦突厥,此地建造了森嚴的深池堅城,集聚了大批的精兵強將,囤積了充足的糧食軍需。
此外,太原還建有晉陽宮,是隋煬帝在北方的行宮,由此具有相當的政治感召力。李淵受命的任務是,和馬邑(今山西朔縣)太守王仁恭成犄角之勢,共同防禦突厥。
精通政治的李淵深知,眼下的順利,並末改變他真正的危境。若要在板蕩的風雲中佔取主動地位,絕不能安於現狀,必須抓緊時機,利用手中掌握的優勢,先發制人。否則,一旦多疑的隋煬帝再對他採取什麼措施,後果不堪設想。他命令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進一步收羅壯士、謀士、死士,以擴充本集團的力量。二子不負父命,結納了大批的人才。
自然,李家父子出眾的秉質,以及他們擁有的實力,也使得許多在尋找出路的人才,樂意投奔到他們的營壘中來。投奔而來的人才八仙過海,各以各的方式,積極地為李淵集團效勞,出謀劃策。
其中,最得力的是李世民交接的二人,一是晉陽宮副監裴寂,一是晉陽縣令劉文靜。劉文靜有非凡的觀察力,能洞若觀火,看出李淵志在天下,又看出李世民是非常之人,由是傾心相結。然他因和瓦崗寨首領李密聯姻的緣故,無辜受株連被捕下獄。
李世民去探獄,他分析天下群雄四起,隋煬帝困於江都的形勢後,獻出了這樣一計:於太原百姓中招募十萬軍隊,會同原先數萬軍隊,乘虛進入關中,號令天下,不用半年即可成就帝業。李世民首肯這是好計,透過裴寂,將此計轉呈於李淵,遂定下了起兵的大略。
對於募兵,李淵分兩步走。第一步,讓釋放出獄的劉文靜偽造隋煬帝詔令太原、西河、雁門馬邑入凡二十至五十歲之間的丁男悉數為兵,於歲末集結涿郡,參加征伐高麗。這些地區的人本就厭煩高麗戰爭,由此更加惶恐不安,人心思亂。
在達到預期的效果後,隨之走第二步,趁馬邑入劉武周殺太守王仁恭,自稱天子,聯合突厥,率眾前來進攻太原之機,再次偽造隋煬帝讓他自行募兵的詔令,順利地募到了數量可觀的兵員。
然而,太原的最高領導層並非鐵板一塊。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二人仍在效忠隋朝,他倆看出李淵行將謀反的行跡後,準備採取突然襲擊,速捕李淵。李淵得到情報,讓劉文靜等人捏造出王、高二入“勾結劉武周與突厥”的罪行,先行將他們處死。當劉武周和突厥的軍隊兵臨城下,李淵開啟太原所有的城門,以疑兵之計將來犯之敵嚇得不戰而撤。
儘管李淵具有一定的實力,然為了不至於分兵作戰,或腹背受敵,他採納了劉文靜之計,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暫向突厥始畢可汗稱臣妥協。同年六月,李淵正式豎起舉兵的旗幟。然為了不授其他群雄以口實,在劉文靜和裴寂的策劃下,他決定只先廢除人心失盡的隋煬帝的帝號,改立據守長安的代王楊侑為帝,以維持舊政權的形式,來開出新局面。
2.進佔關中
與此同時,他開置大將軍府,自任大將軍,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下設左右三軍:李建成為左領大都督,統左三軍;李世民為右領大都督,統右三軍。在出兵之前,大開糧倉,賑濟窮困,贏得遠近一片歡呼聲。
進入炎炎的七月,李淵以四子李元吉為太原留守;命劉文靜出使突厥,請求軍事支援;自率大軍三萬從太原出發,走對角線向關中挺進。
開始十日無戰事,在抵達靈石的賈胡堡後,五十里之外的霍邑(今山西霍縣),已由楊侑派出的將軍宋老生布下了防線。這是第一仗,關係到李淵軍出師是否順利的第一仗。可天公不作美,連旬瓢潑大雨,後方糧餉難以繼運,前方道路泥濘三尺,李淵不得已下令部隊暫作休整,以待天氣變化,以待糧餉供應。
但等了多日,雨仍不見止,劉文靜遲遲未來,軍中忽然傳出流言,說突厥已生變卦,準備乘虛襲擊太原,軍心開始動搖。面前的仗不能打,大本營又可能面臨危險,李淵猶豫了,再三思量後,欲放棄進攻關中,調轉兵鋒,北撤太原,並命令部分左軍作為撤退的先頭部隊。這個決定,遭到了李建成、李世民的反對(在許多史料中,李建成反對的事實被隱去了,僅剩下李世民一人反對),兄弟倆認為,後撤是錯誤的,非但大業將毀於一旦,且前景是令人擔憂的。
他倆苦諫、長諫,終於諫得李淵回心轉意,收回了成命。到八月初,天終於放晴。李淵發起向霍邑的進攻令,為了消化對方高城嚴備的優勢,他親自上陣,以弱兵相誘,將宋老生誘出城來。貪功的宋老生中了計,傾其主力出城,欲一舉消滅李淵軍。雙方接觸後,李淵佯敗,向後退卻,待宋老生進入預設的伏擊圈後,陣斬宋老生,全殲其部,隨之攻克霍邑。
凱歌高奏,李淵軍乘勝向前推進。途中,出使突厥的劉文靜趕來,他順利地完成了使命,以“入眾士地歸唐公,財帛金寶歸突厥”的條件,爭取了突厥政治與軍事的雙重支援,並帶來了突厥助戰的軍隊五百人及二千匹戰馬。
九月初,李淵軍兵臨楊侑設下的第二道防線—一河東城(今山西永濟西)下。河東城位於黃河東岸,為隋驍衛大將軍屈突通所把守,他憑藉堅固的城牆和險要的地理形勢,把河東城守得固若金湯,並撤去了河上的浮橋及各種船隻,阻止李淵軍渡河。李淵爭取到當地居民及義軍的支援,得了些舟楫,組織敢死隊繞城渡河。可敢死隊遭到了屈突通的夜襲,潰不成軍。
李淵圍城挑戰,然屈突通堅壁不出;發動攻擊,卻損兵折將,陷人極為不利的境地。李淵望城興嘆之際,李世民、裴寂等人獻計,主力溯河北上,從梁山(今陝西韓城東黃河中)、龍門(今山西河津西北黃河中)渡河;分兵繼續圍城,阻止屈突通追擊。
李世民的部隊並非孤軍深入,他的叔父李神通、妹妹平陽公主與妹夫柴紹夫婦等人相繼起兵,聯絡當地義軍,成功地掃蕩了長安以外的隋軍據點和營壘,前來與李世民會師。隨之,李建成揮部入關,李淵統軍西上,形成了對長安的包圍。
奪取長安,是一場大戰。時李淵軍已達二十萬人,在關中形成絕對的優勢。然輔助楊侑的刑部尚書衛文昇、右輔翊將軍陰世師、京兆郡丞滑儀暫死不降,領導城內軍民展開了長安保衛戰。
李淵下令攻城,經過血戰,於十一月攻陷了長安城。此時楊侑已成傀儡任憑李淵擺佈,被戴上了空頭天子的名號,改元義寧。李淵自任大丞相、大都督,都督內外諸軍事,受封唐王,總理萬機。
得到長安,並擁立了一個傀儡皇帝,李淵集團成了天下諸雄中極為顯耀的一路,接下來的事情,便是如何發展壯大了。
3.建立唐朝
李淵奪取的長安,不是尋常的軍事重鎮,而是舉足輕重的政治中心—一西京,儘管隋煬帝多在東都洛陽理政,然長安在名義上仍是隋朝的第一首都。因而軍事上的勝利,給李淵集團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政治主動權。
設立傀儡皇帝,只是李淵的權宜之計,借用政治老招牌,為自己披上了一層保護色,從而得以進退自如。他懂得,在時機未成熟之際就急於稱帝,是將自己架在爐火上烤的不明智之舉。
他在等,等全國形勢有個更明朗的變化,也即隋朝的政治象徵消融到無可挽回的地步。他不是在消極地等,而是在進一步拓展軍事經營,以李建成為東討元帥,李世民為副元帥,兵出潼關,進攻洛陽,爭取拿下第二個政治中心。
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殺,謀主宇文化及立秦王楊浩為帝,自任大丞相。洛陽方面聞訊,隨即立越王楊侗為帝。如此,加上長安的楊侑,有了三個頂著隋朝名義的政權。李淵審時度勢,認定隋煬帝的死已宣告了隋朝的覆滅,若繼續拘泥地維持傀儡皇帝,將陷入三方爭正統的無聊鬧劇,失去獨到的政治感召力。
由此在四月,他踢開了楊侑,自己走上帝位,宣佈國號為大唐,改義寧二年為武德元年,立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改朝換代,李唐王朝問世了,開國君主李淵史稱為唐高祖。然而,李唐王朝的建立,只是李淵集團的一廂情願,並未得到天下諸雄的承認。當年的九月,兵至魏州(今河南安陽)的宇文化及如法炮製,鴆殺了楊浩,自立為天子,國號許,年號天壽。
此後,洛陽的王世充廢了楊侗,皇袍加身,國號鄭,年號開明。此外,在這前後,天下不知有多少人稱王稱帝。
大者有:李密建立的魏地在鞏(今河南鞏縣),年號永平;竇建德建立的夏,定都樂壽(今河北獻縣),年號五風;薛舉建立的西秦,定都金城(今甘肅蘭州),年號秦興;李軌建立的涼,定都涼州(今甘肅武),年號安樂;蕭銑建立的梁,定都江陵(今屬湖北),年號鳴風;李子通建立的吳,定都江都,年號明政;劉黑闥建立的漢,定都洺州(今河北永年東南),年號天造;輔公柘建立的宋,定都丹陽(今江蘇南京),年號天明。
政權林立,開了國的唐朝,充其量仍只是一路諸侯而已。然有一點意義非同小可,即在唐高祖終結了楊侑的傀儡皇帝名號後,宇文化及、王世充亦步亦趨,做了相同的政治舉措,使隋朝徹底煙消雲散。逐鹿的諸雄各自打出旗號,以彼此平等的身份,展開了無遮無蓋的角逐。
三、統一天下的程序
1.統一程序
鹿死誰手,李淵集團並沒有十足的把握。
風雲變幻之際,誰都沒把握,地盤僅有關、晉的李唐王朝,起初只能展開遠交近攻,相機行事,逐步蠶食。直到蔚成氣勢後,方有了統一的力量。這個過程是漫長的,長達七年之久。
在李淵登位後不久,關中就遭到了自稱“西楚霸王”的薛舉的進攻。李世民奉命迎敵,然出師不利。薛舉病死後,十一月,李世民再度與繼位的其子薛仁杲爭戰,採取襲擊騷擾、深溝高壘、斷敵糧道等戰術,將對方二十萬之眾打得全軍覆沒,生擒薛仁杲,佔據了隴右。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軌政權內部發生裂變,主政的是戶部尚書安修仁,其兄安興貴在使唐後成為鐵桿的親唐派,兄弟倆聯絡當地少數民族部落,攻陷金城,摘了李軌,押往長安。由此,李淵不費卒,獲得了河西。
同年,北方諸雄之一的劉武周,連連擊敗唐軍,佔據了本是唐軍根據地河東的大半,並遣驍將宋金剛,領兵繼續掃蕩河東餘地。在宋金剛的強勢威下,唐高祖準備放棄河東。李世民堅決反對,他以太原是本朝發祥之地為由,請求領兵前去迎擊。
在取得唐高祖的支援後,他兵渡黃河,以堅營蓄銳的兵法,耗盡對方的糧食,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待對方撤退之際,強行與其決戰,從而徹底擊敗宋金剛,收降對方尉遲敬德等大將。繼而以破竹之勢直取太原,逼使劉武周逃竄突厥,從而收復河東。
此年的下半年,李世民把兵鋒指向中原,進攻王世充據守的洛陽。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竇建德領軍來援,李世民以分兵相迎的戰術,生擒竇建德,然後迫降了王世充(參見《王世充》、《竇建德》)。
同年,趙郡王李孝恭、李靖奉命率巴蜀兵,順江而下討蕭銑,另出三路軍相配合。蕭銑政權內部矛盾重重,人心渙散,毫無戰鬥力,節節敗退。蕭銑出降唐軍,被送往長安後處死。長江中游入於唐朝版圖。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李世民率軍進攻竇建德舊部劉黑闥,以正、奇之道互補,斷其糧道,堅壁清野,引洺水灌其陣,隨之發動攻擊,剿滅其部大半,迫使劉黑因領殘眾竄入突厥,由此平定了河北。不久,劉黑闥借了突厥兵,折回攻略河北,李建成、李元吉出師猛擊,陷人窮途末路的劉黑闥,被其部屬執送李建成後處死,河北復歸唐有。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李世民出兵曹州(今山東曹縣西北),討伐響應劉黑闥的徐圓朗,經過激戰,收復了其所據的兗、曹等八州,平定了山東大部。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最後的大割據者、擁有江淮的輔公祏,被李孝恭所平定(參見《杜伏威、輔公柘》)。至此,除了零星小股的草寇外,唐朝完成了統一。
2.統一功勞問題
要說明的是,隋末以來乘亂崛起的各類政權與勢力,並非全是被唐朝消滅或收編的,其中許多是滅亡幹互相的火併與爭戰之中。唐朝在群雄逐鹿中是最大的贏家,其在依賴自己的軍事經營的同時在政治上兼收了漁翁之利。
有很多史家,將唐朝建國與統一的功勞,主要歸諸李世民。是的李世民於此確實建立了卓越的功勞,然平允而論,他的功勞,是不能與唐高祖相提並論的,他充其量只是起到了軍師將帥方面人才的作用。
李建成的功勞也是不能抹殺的,李世民所具有的功勞和作用,在不同程度上,他也是同樣具有的。有關這方面記載的缺乏,實是與後來李世民得了天下有關。
功勞最大,作用最大,當還是首推唐高祖。沒有他昔目在隋朝的政治地位,不可能取得起家的軍事實力;沒有他出色的領袖風範與素質,不可能有這麼些人才的紛至沓來;沒有他出類拔萃的組織能力,不可能將本集團凝聚成一體;沒有他寬仁容眾的度量,不可能使無數的志士仁人為之赴湯蹈火;沒有他高屋建瓴的遠見卓識,不可能在每個關鍵時刻推出行之有效的戰略。
總之,他才是真正的核心,真正的大唐王朝的締造者,真正的天下一統的完成者。唐高祖坐在皇位上,是坐得問心無愧的。遺憾的是,唐高祖在建國後,忙於統一大業,在完成統一大業後,又在皇嗣問題上犯了與隋文帝類似的錯誤,以致提前結束了歷史使命,未能在治天下上有大的建樹。
回覆列表
回顧當初的唐朝輝煌是怎麼建立起來的。每一個朝代,成功的背後都是需要經過血與淚的道路,才能獲得統一天下的機會。唐朝也不例外,公元618年,從中原建國開始,經過6年的時間,於624年基本統一全國,到628年,最後一塊土地朔方,也被唐太宗李世民拿下。至此,唐朝統一天下的戰爭結束,此後面對的是開始對外戰爭。
的確,在唐統一戰爭中,許多敵人相繼倒下。而李世民在唐朝統一天下的戰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說隋末唐初有多亂,可以瞭解當時的割據政權就清楚。看看唐朝是如何從這十多個政權脫穎而出的。
當時的政權有唐(李淵)、秦(薛舉)、涼(李軌)、定楊(劉武周)、夏(竇建德)、鄭(王世充)、魏(李密)、梁(蕭銑)、楚(杜伏威)、吳(李子通)、楚(林士弘)、梁(梁師都)、漢(劉黑闥)、魯(徐圓朗)、燕(高開道)、宋(輔公袥)等。其中大部分強大的政權,都是被唐朝消滅掉的。而秦王李世民打敗了薛舉、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李孝恭和李靖打敗蕭銑、輔公袥。杜伏威(武德二年投降唐朝)平定李子通和林士弘。太子李建成消滅劉黑闥。這些戰爭加起來很多。
據統計公元618年到624年,唐朝發生了大大小小的戰爭共有155場,簡直是瘋狂般的開了掛一樣。短短六年,出現這麼多戰爭,也反映出當時唐朝幾個問題。
1:優秀的將領指揮能力。當時唐朝的名將很多,其中李世民就是最大的一個,這也為後來能奪得太子之位奠定了基礎。李世民手下的尉遲恭、程咬金、秦瓊等,他們個個都不弱,還有謀士徐茂公等。李孝恭和李靖的軍事能力也不弱,有著唐朝戰神之稱的李靖,可不是吹的,不敗的神話。整個唐朝統一中,許多名將謀士相繼崛起,可以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看出,那些都是跟隨李世民一路征戰過來的。
2:國力的上升期。唐朝能不停的打仗,證明當時的國力處於上升期,並沒有被戰爭拖垮。或許是得到隋朝留下來的糧食做支撐。但不可否認的是,唐朝越打越大,從亂世中殺出一條血路來,不斷的消滅敵人,逐漸統一全國。這麼多的政權,不能消滅,遲早會出現問題,
這是唐朝統一天下時,踩在敵人身上換來的統一。在中國歷史上統一的朝代中,沒有哪個朝代前期的戰爭這麼頻繁,也只有唐朝做到了。而這只是唐朝統一的戰爭,但戰爭遠沒有結束,接下來的是稱霸世界的戰爭。李世民在位23年,就有28場戰爭,幾乎年年在打仗。而且都是對外戰爭的多。
貞觀年間,唐朝和吐蕃、東突厥、吐谷渾、高句麗、高昌國等,相繼爆發了戰爭。一個國家單挑好幾個,而且還滅了不少,不能不說貞觀年間國力的強大,這是唐初對外戰爭。從公元651年到697年,一共46年,但戰爭就有37場戰爭。還是對外戰爭,把唐朝的疆土拓展到了中亞,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之最。即使開元年間,在這種盛世中,也有18場戰爭。一路征戰過來的唐朝,開拓了偉大的成就。
從這些戰爭場數中,我們看出了唐朝是如何一步步稱霸天下再到稱霸世界的,即使強盛一時的阿拉伯帝國和吐蕃,在唐朝前期也佔不到什麼便宜。安史之亂後,唐由盛轉衰,戰爭同樣不少,但此時的唐朝處於縮水階段。輝煌的時刻已經過去。
縱觀歷史,要說戰爭最多的朝代,唐朝絕對能排第一,為什麼會這樣?只因當時的統治者有一種遊牧民族的雄風,開疆拓土是他們想要的。